1. 圖中是一種分離氣體混合物的裝置.A瓶的橡皮塞中間的儀器叫分液漏斗,與普通漏斗的不同之處是它上面有一
要分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將二氧化碳先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分離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用濃硫酸乾燥後用排水法收集,然後打開分液漏斗,讓稀硫酸流下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乾燥後收集即得到二氧化碳.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B中盛放濃硫酸,用來乾燥氣體,分液漏斗中盛裝稀硫酸,用於與A中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2)①先關閉旋塞 K2,打開旋塞 K1 K3,氣體通過A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一氧化碳不反應,由出氣管進入B瓶乾燥後收集,一氧化碳難溶於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略小且有毒,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
②關閉旋塞 K1,氣體不再進入,打開旋塞K2,硫酸流下,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通過出氣管進入B瓶乾燥,排放一段時間後,再收集二氧化碳.
(3)根據化學方程式書寫原則書寫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故答案為:(1)氫氧化鈉溶液:濃硫酸;:稀硫酸.
(2)①K2,K1 K3,CO,排水
②K1,K2 K3,CO2.
(3)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 分離四氯化碳和酒精的裝置
(1)蒸餾裝置中的主要儀器有蒸餾燒瓶、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酒精燈,a為蒸餾燒瓶,b為冷凝管,e為錐形瓶,
故答案為:蒸餾燒瓶;冷凝管;
(2)分離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用蒸餾的方法分離,必須用酒精燈,溫度計應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冷凝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故答案為:酒精燈;蒸餾燒瓶支管口;g;
(3)忘記加入沸石,應待液體冷卻後補加,
故答案為:停止加熱,待液體冷卻到室溫加入沸石,然後繼續加熱.
3. 下圖所示是分離混合物時常用的儀器,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儀器A、E的名稱______、______(2)分離以下
(1)由儀器的結構特點可知A是蒸餾燒瓶,E是冷凝器,故答案為:蒸餾燒瓶;冷凝器;
(2)食鹽和大理石粉末,可用到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用到的儀器有普通漏斗、蒸發皿和燒杯;分離汽油和酒精,可根據二者的沸點不同,用蒸餾的操作,用到的儀器有蒸餾燒瓶和冷凝器;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用到的儀器有分液漏斗和燒杯,故答案為:BDF;AE;CF;
(3)根據碘易溶於四氯化碳,並且四氯化碳與水互不相溶,密度比水大的性質,向C裝置中加入碘水和少量CCl4,振盪後靜置,會觀察到溶液分層,上層顏色變淺,下層溶液顏色為紫紅色;分離分液漏斗中液體時要注意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下層液體從下端流出,具體做法是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層液體流出,然後迅速關閉活塞,從上口倒出上層液體,
故答案為:溶液分層,上層顏色變淺,下層溶液顏色為紫紅色;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層液體流出,然後迅速關閉活塞,從上口倒出上層液體;
(4)除去粗鹽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MgSO4,應先加入過量BaCl2,使MgSO4轉化為BaSO4沉澱,然後加入過量NaOH,使Mg2+轉化為Mg(OH)2沉澱;再加入過量Na2CO3,除去溶液的中的CaCl2以及過量的BaCl2,最後加入鹽酸除去NaOH和Na2CO3,故答案為:BaCl2、NaOH、Na2CO3、HCl;
(5)可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進行檢驗,具體操作為靜置後取上層清液少許,滴加AgNO3溶液,如果沒有白色沉澱產生,則沉澱完全,如果出現白色沉澱則沒有沉澱完全,
故答案為:靜置後取上層清液少許,滴加AgNO3溶液,如果沒有白色沉澱產生,則沉澱完全,如果出現白色沉澱則沒有沉澱完全.
4. 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如何將它們分離
請設計分離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混合物的實驗方案。
解析: 分離對象是三種互溶的液體混合物,應按分液、萃取、蒸餾方法考慮分離方案。
因三種液體互溶,不能直接用分液方法,考慮到乙酸乙酯不溶於水,乙醇在水中溶解度大於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乙酸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大於在水中溶解度,故加入飽和Na2CO3 溶液萃取劑,就可將其轉化為兩層上下不互溶的
液體,分離出乙酸乙酯;留下的是乙酸鈉和乙醇的混合水溶液,因不能再將其分層,採用蒸餾法分出低沸點的乙醇,最後在留下的混合液
中加入濃H2SO4 ,然後再蒸餾分出乙酸。
另外補充一下乙酸乙酯水解對本題無影響,首先水解是微量的,即使水解,產物也不會影響分離效果。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酸的條件下)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鹼的條件下)
5. 初中所有化學實驗及其裝置名稱
1.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
Ca(OH)2 + CO2 === CaCO3↓+ H2O(復分解)
現象:石灰水由澄清變渾濁。
相關知識點:這個反應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2Mg + O2 === 2MgO(化合)
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關知識點:(1)這個反應中,鎂元素從游離態轉變成化合態;(2)物質的顏色由銀白色轉變成白色。
3. 水通電分解
2H2O === 2H2↑ + O2 ↑(分解)
現象:陰極、陽極有大量的氣泡產生
相關知識點:(1)陽極產生氧氣,陰極產生氫氣;(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
4. 生石灰和水反應
CaO + H2O== Ca(OH)2(化合)
現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關知識點:(1)最終所獲得的溶液名稱為氫氧化鈣溶液,俗稱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無色酚酞,酚酞會變成紅色;(3)生石灰是氧化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
5.實驗室製取氧氣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2KClO3 === 2KCl + 3O2↑( 分解)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溶解、過濾、蒸發。
②加熱高錳酸鉀
2KMnO4 === K2MnO4 + MnO2+O2↑
相關知識點: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余固體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6.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C + O2 === CO2(化合)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紅光,在氧氣中是發出白光;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進行檢驗。
7.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S + O2 === SO2(化合)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是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紫色的石蕊來檢驗(紫色變成紅色)
8.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3Fe + 2O2 === Fe3O4( 化合)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相關知識點:在做此實驗時,應先在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目的是防止集氣瓶爆裂。
9.磷在空氣中燃燒
4P + 5O2 === 2P2O5(化合)
現象:產生大量而濃厚的白煙。
相關知識點:煙是固體小顆粒;霧是液體小顆粒。
1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2H2 + O2 === 2H 2O(化合)
現象:產生淡藍色的火焰。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11.木炭和氧化銅高溫反應
C + 2CuO === 2Cu + CO2↑(置換)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
相關知識點:還原劑:木炭;氧化劑:氧化銅
12.氫氣還原氧化銅
H2 + CuO === Cu + H2O (置換)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同時試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關知識點:(1)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一段時間氫氣,目的是趕走試管內的空氣;(2)實驗結束後,應先拿走酒精燈,後撤走氫氣導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銅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又生成氧化銅。
1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復分解)
現象:白色固體溶解,同時有大量氣泡產生。
相關知識點:碳酸鈣是一種白色難溶的固體,利用它能溶解在鹽酸中的特性,可以用鹽酸來除去某物質中混有的碳酸鈣。
14.煅燒石灰石(或碳酸鈣高溫分解)
CaCO3 === CaO + CO2↑(分解)
15.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
2CO + O2 === 2CO2(化合)
現象:產生藍色火焰
相關知識點:(1)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16.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CO + CuO === Cu + CO2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
相關知識點:還原劑:一氧化碳;氧化劑:氧化銅
17.甲烷在空氣中燃燒
CH4 + 2O2 === CO2 + 2H2O
現象:火焰明亮呈淺藍色
相關知識點:甲烷是天然氣(或沼氣)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很好的燃料。
18.工業製造鹽酸
H2+Cl2 === 2HCl
相關知識點:該反應說明了在特殊條件下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19.實驗室製取氫氣
Zn + H2SO4 === ZnSO4 +H2↑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C + CO2 === 2CO
相關知識點:(1)一氧化碳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
CO2 + H2O=== H2CO3
現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碳酸。
22.碳酸受熱分解
H2CO3 === H2O + CO2↑
相關知識點:碳酸是一種不穩定的酸,受熱易分解。
23.滅火器的反應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H2O
現象:噴出大量泡沫和二氧化碳,如果噴到火上就可以滅火。
24.金屬和水的反應
①2K+ 2H2O ==== KOH + H2↑
② 3Fe + 4H2O ===Fe3O4 + 4H2↑
25.水於非金屬的反應
C +H2O === CO+ H2
26.水與氧化物的反應
①SO3 +H2O == H2SO4
② Na2O +H2O==2NaOH
27.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 CO2↑(分解)
28.用鹽酸來清除鐵銹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復分解)
29.鐵絲插入到硫酸銅溶液中
Fe + CuSO4 === FeSO4 + Cu(置換)
現象:鐵絲表面有一層光亮的紅色物質析出。
30.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CuSO4+ 2NaOH === Cu(OH)2↓+Na2SO4(復分解)藍色絮狀物
6. 分液漏斗是用來分離混合物的儀器啊,
固液或液體與液體反應發生裝置 :控制所加液體的量及反應速率的大小.
物質分離提純:對萃取後形成的互不相溶的兩液體進行分液
7. 如何分離提純丙酮,甲苯,苯甲酸的混合物
丙酮沸點:56.48℃ 甲苯沸點110.6 ℃ 苯甲醛沸點178℃,可見三種物質的沸點相差較大,最簡單的方法是蒸餾分離提純。或者用旋轉蒸發儀分別蒸出也行。
8. 紙色譜法適於分離哪些種類的混合物
紙色譜法用於分離固體混合物。
紙色譜法(filter paper chromatography)指的是把一種溶劑固定在固體的支持物(固定相) 上,由於濾紙纖維對水有較強的親和力,一般能吸附其自身質量22%的水,其中,6%的水以氫鍵與纖維素牢固結合,這些水即稱為固定相。被水飽和的有機相(如正丁醇乙醚水系統) 為流動相。當流動相從含有氨基酸樣品的濾紙上流過時,氨基酸就在固定相與流動相之間連續進行分配。
如果分離液體混合物,則可以用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是一種玻璃實驗儀器,包括斗體,蓋在斗體上口的斗蓋。斗體的下口安裝一三通結構的活塞,活塞的兩通分別與兩下管連接。可使實驗操作過程利於控制,減少勞動強度,當需要分離的液體量大時,只需搬動活塞的三通便可將斗體內的兩種液體同時流至下管,無需更換容器便可一次完成。在初中階段分液漏斗的主要作用則是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本裝置是科學研究、化學實驗中一種功能較好的實驗器皿。
9. 可以分離物質的實驗有哪些
都是.蒸餾利用混合液體或液-固體系中各組分沸點不同,使低沸點組分蒸發專,再冷凝以分離整個組分的單屬元操作過程,是蒸發和冷凝兩種單元操作的聯合.與其它的分離手段,如萃取相比,它的優點在於不需使用系統組分以外的其它溶劑,從而保證不會引入新的雜質.
蒸發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蒸發時沸點低的液體先蒸發掉,而沸點高的液體後被蒸發,用到的儀器是蒸發皿.
10. 分離鹽水混合物的實驗裝置叫什麼
(1)沙子不溶於水,可用過濾法分離沙子和溶液,故答案為:過濾;
(2)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專用分液的方屬法分離,故答案為:分液;
(3)二者沸點不同,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故答案為:蒸餾;
(4)碘易溶於有機溶劑,可用苯、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萃取,故答案為:萃取;
(5)可用蒸發的方法得到溶質固體,故答案為: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