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火車的剎車系統是怎樣構造的
火車制動 列車制動就是人為地制止列車的運動,包括使它減速,不加速或停止運行。對已制動的列車或機車解除或減弱其制動作用,則稱為「緩解」。為施行制動和緩解而安裝在列車上的一整套設備,總稱為列車「制動裝置」。「制動」和「制動裝置」俗稱為「閘」。施行制動常簡稱為「上閘」或「下閘」,施行緩解則簡稱為「松閘」。 「列車制動裝置」包括機車制動裝置和車輛制動裝置。不同的是,機車除了具有像車輛一樣使它自己制動和緩解的設備外,還具有操縱全列車制動作用的設備。 在介紹制動裝置前,先談談列車制動方式: 列車制動在操縱上按用途可分為「常用制動」和「緊急制動」兩種。在正常情況下為調節或控制列車速度包括進站停車所施行的制動,稱為「常用制動」,它的特點是作用比較緩和而且制動力可以調節。在緊急情況下為使列車盡快停住所施行的制動,稱為「緊急制動」(也稱為「非常制動」),它的特點是作用比較迅猛而且要把列車制動能力全部用上。 從施行制動的瞬間起,到列車速度降為零的瞬間止,列車駛過的距離,稱為制動距離。這是綜合反映列車制動裝置性能和效果的主要技術指標。列車重量越大,運行速度越高,就越不容易在短時間、短距離內停下來。那麼,列車的運行速度與制動距離之間是什麼關系呢?假如一列由15節車廂組成的列車運行時速在50公里時,它實施制動後,可以在130米內停下來;當時速增加到70公里時,它要向前行駛250米才能停下來;當列車速度達到每小時100公里時,它的制動距離要570米;而當列車速度高達120公里時,制動距離就要超過800米。由此可見,列車速度提高一倍,制動距離要增加三倍以上。然而,我國現行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列車在任何鐵路坡道上的緊急制動距離,規定為800 m」。這就是說,要想提高列車速度,必須採用更先進的制動裝置。 目前,鐵路機車車輛採用的制動方式最普遍的是閘瓦制動。用鑄鐵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瓦狀制動塊,在制動時抱緊車輪踏面,通過摩擦使車輪停止轉動。在這一過程中,制動裝置要將巨大的動能轉變為熱能消散於大氣之中。而這種制動效果的好壞,卻主要取決於摩擦熱能的消散能力。使用這種制動方式時,閘瓦摩擦面積小,大部分熱負荷由車輪來承擔。列車速度越高,制動時車輪的熱負荷也越大。如用鑄鐵閘瓦,溫度可使閘瓦熔化;即使採用較先進的合成閘瓦,溫度也會高達400~450℃。當車輪踏面溫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使踏面磨耗、裂紋或剝離,既影響使用壽命也影響行車安全。可見,傳統的踏面閘瓦制動適應不了高速列車的需要。於是一種新型的制動裝置——盤形制動應運而生。 盤形制動,它是在車軸上或在車輪輻板側面安裝制動盤,用制動夾鉗使以合成材料製成的兩個閘片緊壓制動盤側面,通過摩擦產生制動力,使列車停止前進。由於作用力不在車輪踏面上,盤形制動可以大大減輕車輪踏面的熱負荷和機械磨耗。另外製動平穩,幾乎沒有雜訊。盤形制動的摩擦面積大,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安裝若干套,制動效果明顯高於鑄鐵閘瓦,尤其適用於時速12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這正是各國普遍採用盤形制動的原因所在。但不足的是車輪踏面沒有閘瓦的磨刮,將使輪軌粘著惡化;制動盤使簧下重量及沖擊振動增大,運行中消耗牽引功率。 鐵路機車車輛制動機按制動原動力和操縱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手制動機、空氣制動機、電空制動機、電磁製動機和真空制動機。 手制動機是以人力為制動原動力,以手輪的轉動方向和手力大小來操縱控制。構造簡單,費用低廉,是鐵路歷史上使用最久遠,生命力最頑強的制動機。鐵路發展初期,機車車輛上只有這種制動機,每車或幾個車配備一名制動員,按司機笛聲號令協同操縱,由於制動力弱,動作緩慢,不便於司機直接操縱,所以很快就被非人力制動機取而代之,手制動機成為輔助的備用制動機。 空氣制動機是以壓力空氣作為制動原動力,以改變壓力空氣的壓強來操縱控制。制動力大,操縱控制就靈敏便利。我國鐵路習慣把壓力空氣簡稱為「風」,把空氣制動機簡稱為「風閘」。空氣制動機又分直通式和自動式兩大類,直通式空氣制動機已不再採用。 自動式空氣制動機的特點是列車管排氣(減壓)時制動缸充氣(增壓),發生緩解。優點是,當列車發生分離事故,制動軟管被拉斷時,列車管風壓急劇下降,三通閥活塞自動而迅速地移動到制動位,故列車能自動迅速制動直至停車。這不僅提高了列車運行安全性,而且列車前後部開始制動作用的時間差小,即制動和緩解的—致性較好,適用於編組較長的列車;因此在世界各國鐵路上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電空制動機是電控空氣制動機的簡稱,是在空氣制動機的基礎上加裝電磁閥等電氣控制部件而形成的。它的特點是制動作用的操縱控制用「電控」,但制動作用原動力還是壓力空氣.而且,在制動機的電控因故失靈時,它仍可實行「氣控」(空氣壓強控制),臨時變成空氣制動機。在列車速度很高或編組很長,空氣制動機難以滿足要求時,採用電空制動機可以大大改善列車前後部制動和緩解作用的一致性,顯著減輕列車縱向沖擊,並縮短制動距離,世界上許多高速列車都採用了電空制動機,我國廣深線准高速旅客列車和某些干線的提速客車也採用了電空制動機。 還有一種真空制動機,它的特點是以大氣為原動力,以改變「真空度」來操縱控制。當制動閥手柄置於緩解位時,真空泵與列車管連通、列車管和制動缸內的空氣都被抽走,列車管和制動缸內上下兩方都保持高度真空,活塞因自重落下,活塞桿向外伸出。當制動閥手柄置於制動位時,列車管與大氣相通,大氣進入列車管和制動缸活塞下方。由於抽氣完成時球形止回閥已落下處於關閉狀態,大氣壓力只能將它壓住而不能使閥口開放,故大氣不能進入活塞上方。活塞上下的壓差推動活塞上移,活塞桿縮向缸內而發生制動作用。真空制動機在非人力制動機中構造較簡單,價格較便宜,維修也較方便。但是,由於大氣壓強本身有限,「絕對真空」又很難達到,而且,需要較大的制動缸和較粗的列車管,所以,有些釆用真空制動的鐵路,隨著牽引重量和運行速度的提高,已經或正在向空氣制動過渡。 所謂的「機車風壓」和「尾部風壓」,實際上就是機車的總風缸和車輛的作用風缸的風壓。一般來說客車的風壓為600Kpa,也就是相當於用600Kpa的風壓頂住制動裝置,在閘瓦與車輪的踏面保持縫隙,這樣列車才可以前進。而需要制動的時候,司機撩大閘,減少40Kpa表現為列車減速,減少160Kpa時通過制動裝置作用,閘瓦緊緊抱住車輪踏面,即停車。一般來說:列車起動後越過出站信號機或列車在區間停車再開,以及尾部風壓異常時,運轉車長應主動呼叫列車司機,運轉車長:××次尾部風壓××Kpa。列車司機:××次尾部風壓××Kpa,司機明白。列車進入長大下坡道前或實行列車制動試驗後,列車司機應主動呼叫運轉車長。列車司機:××次車長,機車風壓××Kpa。運轉車長:××次尾部風壓××Kpa。列車司機:××次尾部風壓××Kpa,司機明白
『貳』 火車制動的制動裝置
「列車制動裝置」包括機車制動裝置和車輛制動裝置。不同的是,機車除了具有像車輛一樣使它自己制動和緩解的設備外,還具有操縱全列車制動作用的設備。
『叄』 高鐵的剎車系統是什麼樣的,靠什麼剎車的
高鐵的剎車制動系統是這樣的:
動車組各車輛的制動控制裝置採用微機控制,由動車的電制動(再生制動)及各車的空氣制動(盤型制動)構成,並且在制動控制裝置內具有滑行檢測功能是採用電氣指令式制動系統。
由於列車隨著速度上升,粘著系數會下降,所以設置了隨著速度的變化而改變制動力的速度一粘著模式控制的制動力。
該模式是以雨天為前提的粘著試驗為基礎設置的,所以列車制動時可以保證在規定的距離停車,不致滑行。
制動原理
動車、拖車的基礎制動裝置都是採用進行空、電變換的增壓氣缸和油壓盤式裝置。4個動車和4個拖車的編組構成下,拖車為全機械制動。
動車組採用復合制動方式,即動車使用電制動+空氣制動,拖車使用空氣制動。
關於再生制動與空氣制動的切換,通過電一空協調控制,由制動控制裝置判斷制動力大小,當制動力不足時由空氣制動補充。
為減少制動盤及閘瓦磨損採用延遲控制方式:再生制動優先,然後是拖車空氣制動,再次是動車空氣制動。
(3)火車自動制動裝置擴展閱讀:
制動功能類別
(1)常用制動:其制動力分為1~7N,進行延遲控制。在制動初速度為75Km/h以上時,由動車的再生制動負擔拖車部分制動力,在65Km/h速度以下時,切換為單獨控制,控制單位是一個動車和一個拖車共兩個車輛進行制動。
另外,具備隨載荷變化,從空氣彈簧取得壓力信號,計算調整制動力,做到不隨車輛載重變化,進行恆定的減速控制。
(2)快速制動:具備常用制動1.5倍的制動力。
(3)緊急制動。
(4)耐雪制動。
(5)輔助制動。
(6)停車制動:採用鐵靴施行停車制動。通常運行時司機用制動控制器操作常用制動(表示為1至7級的7位制動力),和快速制動。緊急制動、輔助制動在故障時等異常情況下通過開關操作。耐雪制動是積雪時通過開關操作。
緊急制動距離(包構空走時間):
初始速度200km/h時制動距離2000米以下。
初始速度160km/h時制動距離1400米以下。
『肆』 火車是怎麼制動的
火車本身的自重很大,黏著力也就大,只要牽引力不大於黏著力就沒事,所以很滑的鋼軌也能走,但是上邊有油\水就容易打滑(空轉)了.鋼軌光滑,車在有速度的時候阻力也就小了,不加牽引力,利用機車的動能也能走上很遠.
火車是通過空氣制動的,在機車上有兩台空氣壓縮機(俗稱風泵),把空氣壓縮到機車的總風缸內備用,機車和後邊的車輛制動系統通過風管連接起來,由機車控制列車管的充風和排風控制列車制動的.一般的想法都認為火車是充風制動,排風緩解(緩解是術語,就是制動的反意),其實不然.
為了安全,我們國家採用的是充風緩解,排風制動,因為車動不了沒什麼,但是要是停不下來就麻煩了,比如風泵不泵風了,列車管斷了.在車輛上有一個副風缸,在機車\車輛聯掛以後,機車控制向列車管充風,首先把副風缸充滿,副風缸是個只進不出的鐵公雞,在列車管和副風缸壓力一樣的時候沒動作,當機車控制列車管減壓的時候,列車管的壓力和副風缸的壓力出現了差別,副風缸的壓力就推動車輛的制動系統摩擦車輪踏面產生制動力.緩解的時候,列車管充風,壓力變大,制動系統就遠離車輪塌面,直到兩邊壓力平衡.
車輛的制動靠的閘瓦,一種有弧度的鐵塊很重,現在也有高磨閘瓦了,很輕.制動就是靠它摩擦車輪產生制動力的.
現在普遍的技術還有一種叫電阻制動,是安裝在機車上的一套系統,是改變電動機為發電機產生扭矩減速的一套系統,但是它只能減速,不能停車,停車還是要靠空氣制動機.機車牽引的時候牽引力來自六台牽引電動機,給它供電它就產生牽引力,列車慣性很大,減速的時候,就把電動機變成發電機,轉子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同時磁場也產生相反的力作用在轉子上,這就是電阻制動的制動力,發出的電都消耗在一個電阻上,這個電阻會燒的很紅.
本來想簡單的介紹一下,沒想到羅嗦了這么多,不知你看明白沒.這些沒什麼出處,我99年到04年在鐵路干,之前學了四年的機車專業,現在轉行做IT了,幾年前的東西,生疏了.
『伍』 什麼是列車自動防護系統
Protection,簡稱:ATP),亦稱列車超速防護系統,其功能為列車超過規定速度時即自動制動,當車載設備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經信息處理後與實際速度比較,當列車實際速度超過限速後,由制動裝置控制列車制動系統制動。萊垍頭條
詳細解釋垍頭條萊
1、在計算機聯鎖與地面ATP之間,將發碼電路與編碼邏輯控制電路合並,用硬體實現發碼,用軟體實現編碼邏輯控制。萊垍頭條
2、採用ZFFT+GOERTEL演算法高可靠識別處理ATP信號技術。萊垍頭條
3、在安全模塊之間運用1024HZ的健康鏈路檢控隨機系統故障技術。萊垍頭條
4、安全模塊內部以分布式A、B機方式的故障-安全門與回繞健康鏈路檢控隨機系統故障技術。萊垍頭條
5、軟體採用業務流程與質檢流程模式構成ATP信號邏輯與故障輸出控制技術。垍頭條萊
6、採用標准脈沖注入分布式軟、硬體處理信號故障,利用 「安全與」的故障-安全測檢控技術處理隨機共模故障。條萊垍頭
7、在通信應用層額外增加安全核方式,提高匯流排通信可靠性,容錯技術增強通信安全性技術。頭條萊垍
8、在工程應用中建立了適合國內軌道道床施工條件的調諧區計算公式和測試方法。
『陸』 列車自動操作系統的功能
簡述列車自動操作系統的功能:
1車自動防護(ATP)
ATP是整個ATC系統的基礎。ATO和ATS子系統都依託於ATP子系統的工作。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亦稱列車超速防護系統,其功能為列車超過規定速度時即自動制動,當車載設備接收地面限速信息,經信息處理後與實際速度比較,當列車實際速度超過限速後,由制動裝置控制列車制動系統制動。
ATP自動檢測列車實際運行位置,自動確定列車最大安全運行速度,連續不間斷地實行速度監督,實現超速防護,自動監測列車運行間隔,以保證實現規定地行車間隔。
簡述列車自動操作系統的功能:2列車自動監督(ATS )
列車自動監督主要是通過計算機來組織和控制行車的一套完整的行車指揮系統。ATS將現場的行車信息及時傳輸到行車指揮中心,中心將行車信息綜合後,適時無誤的向現場下達行車指令,以保證准確、快速、安全、可靠。
ATS功能:自動進行列車運行圖管理,及時調整運行計劃,監控列車進路,自動顯示列車運行和設備狀態,完成電氣集中聯鎖和自動閉塞的要求,自動繪制列車實際運行圖,車站旅客導向,車輛檢修期的管理,列車的模擬模擬等。
簡述列車自動操作系統的功能:3列車自動駕駛(ATO)
列車自動駕駛是一種完整的閉環自動控制系統,即列車一方面檢測本列車的實際行車速度,另一方面連續獲取地面給予的最大允許車速,經過計算機的解算,並依據其他與行車有關的因素如機車牽引特性、區間坡道、彎道等,求得最佳的行車速度,控制列車加速或減速,甚至制動。
在列車自動駕駛系統中,司機起監督作用,因此要求這種系統獲得最大允許車速的信道和求解最佳速度的機車計算機等,要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實用性。目前列車自動操縱已應用在地下鐵道和市郊或兩市之間直達的客運干線上。隨著微型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我國已經自主研發完成故障-安全型的列車自動操縱系統。
ATO輔助ATP工作,接受來自ATP的信息,其中有ATP速度指令、列車實際速度和列車走行距離。此外還從ATS子系統和地面標志線圈接受到列車運行等級等信息。根據以上信息,ATO通過牽引/制動線控制列車,使其維持在一個參考速度上運行;並在設有屏蔽門地站台准確停車。
簡述列車自動操作系統的功能:4、計算機聯鎖(CI)
計算機聯鎖(CI)利用計算機對車站作業人員的操作命令及現場表示的信息進行邏輯運算,從而實現對信號機及道岔等進行集中控制,使其達到相互制約的車站聯鎖設備,即微機集中聯鎖。它是一種由計算機及其他一些電子、電磁器件組成的具有故障― 安全性能的實時控制系統。
為了保證車站行車安全和調車作業安全,對信號機與道岔之間及信號機與信號機之間所應滿足的聯鎖要求,參見「聯鎖」條目。
計算機聯鎖系統由硬體設備和軟體設備構成。硬體設備包括聯鎖計算機(完成聯鎖功能和顯示功)、安全檢驗計算機(用以檢驗聯鎖計算機的運行情況,發現故障可導向安全)、彩色監視器、微型集中操縱台、安全繼電輸入輸出介面櫃、計算機聯鎖專用電源屏以及現場信號機、轉轍機、軌道電路等室外設備。軟體設備是實現進路、信號機和道岔相互制約的核心部分,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參與聯鎖運算的車站資料庫;二是進行聯鎖邏輯運算,完成聯鎖功能的應用程序。車站資料庫包括車站賦值表、車站聯鎖表、按鈕進路表、車站顯示數據等。應用程序由多個程序模塊組成,即系統管理程序模塊、時鍾中斷管理程序模塊、表示信息採集及信息處理程序模塊、操作命令輸入及分析程序模塊、選路及轉岔程序模塊、信號開放程序模塊、解鎖程序模塊和站場彩色監視器顯示程序模塊等。
『柒』 列車制動系統由哪些組成
剎車制動系統的組成作為制動系統,作用當然就是讓行駛中的汽車按我們的意願進行減速甚至停車。工作原理就是將汽車的動能通過摩擦轉換成熱能。汽車制動系統主要由供能裝置、控制裝置、傳動裝置和制動器等部分組成,常見的制動器主要有鼓式制動器和盤式制動器。鼓式制動器鼓式制動器主要包括制動輪缸、制動蹄、制動鼓、摩擦片、回位彈簧等部分。主要是通過液壓裝置是摩擦片與歲車輪轉動的制動鼓內側面發生摩擦,從而起到制動的效果。在踩下剎車踏板時,推動剎車總泵的活塞運動,進而在油路中產生壓力,制動液將壓力傳遞到車輪的制動分泵推動活塞,活塞推動制動蹄向外運動,進而使得摩擦片與剎車鼓發生摩擦...aqui te amo。
『捌』 火車的最大制動減速度有多大
火車的最大制動減速度為0.9m/s/s左右,這個條件是3800米內從300kph減速到0的條件。
火車制動就是人為地制止列車的運動,包括使它減速,不加速或停止運行。對已制動的列車或機車解除或減弱其制動作用,則稱為「緩解」。為施行制動和緩解而安裝在列車上的一整套設備,總稱為列車「制動裝置」。
「制動」和「制動裝置」俗稱為「閘」。施行制動常簡稱為「上閘」或「下閘」,施行緩解則簡稱為「松閘」。
貨車因為車況不同,空車和重車的制動加速度一般也沒有動車高,我國規定的90kph的貨車緊急制動距離是800米,算下來的平均制動加速度是0.39m/s/s。
火車制動系統構造:
列車制動裝置由裝在機車上的供風系統和自動制動閥、分裝在機車和車輛上的制動機和基礎制動裝置,以及貫通全列車的制動管(又稱剎車管)組成。整個制動系統中充以壓縮空氣。
供風系統包括空氣壓縮機和總風缸,其作用是供給整個系統所需的壓縮空氣。柴油機車和電力機車的空氣壓縮機是電動的,而在蒸汽機車上則以蒸汽機帶動,稱為風泵。
自動制動閥是機車司機用以操縱列車制動系統的裝置。司機扳動自動制動閥手柄,控制制動管的排風或充風,使裝在機車和車輛上的制動機動作。
『玖』 火車是怎麼剎車的 什麼原理
列車制動在操縱上按用途可分為「常用制動」和「緊急制動」兩種。
一、閘瓦制動
目前,鐵路機車車輛採用的制動方式最普遍的是閘瓦制動。用鑄鐵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瓦狀制動塊,在制動時抱緊車輪踏面,通過摩擦使車輪停止轉動。
在這一過程中,制動裝置要將巨大的動能轉變為熱能消散於大氣之中。而這種制動效果的好壞,卻主要取決於摩擦熱能的消散能力。使用這種制動方式時,閘瓦摩擦面積小,大部分熱負荷由車輪來承擔。
如用鑄鐵閘瓦,溫度可使閘瓦熔化;即使採用較先進的合成閘瓦,溫度也會高達400~450℃。當車輪踏面溫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使踏面磨耗、裂紋或剝離,既影響使用壽命也影響行車安全。
二、盤形制動
它是在車軸上或在車輪輻板側面安裝制動盤,用制動夾鉗使以合成材料製成的兩個閘片緊壓制動盤側面,通過摩擦產生制動力,使列車停止前進。由於作用力不在車輪踏面上,盤形制動可以大大減輕車輪踏面的熱負荷和機械磨耗。
另外製動平穩,幾乎沒有雜訊。盤形制動的摩擦面積大,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安裝若干套,制動效果明顯高於鑄鐵閘瓦,尤其適用於時速12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這正是各國普遍採用盤形制動的原因所在。
(9)火車自動制動裝置擴展閱讀
真空制動機,它的特點是以大氣為原動力,以改變「真空度」來操縱控制。當制動閥手柄置於緩解位時,真空泵與列車管連通、列車管和制動缸內的空氣都被抽走,列車管和制動缸內上下兩方都保持高度真空,活塞因自重落下,活塞桿向外伸出。
當制動閥手柄置於制動位時,列車管與大氣相通,大氣進入列車管和制動缸活塞下方。由於抽氣完成時球形止回閥已落下處於關閉狀態,大氣壓力只能將它壓住而不能使閥口開放,故大氣不能進入活塞上方。活塞上下的壓差推動活塞上移,活塞桿縮向缸內而發生制動作用。
真空制動機在非人力制動機中構造較簡單,價格較便宜,維修也較方便。但是,由於大氣壓強本身有限,「絕對真空」又很難達到,而且,需要較大的制動缸和較粗的列車管,所以,有些釆用真空制動的鐵路,隨著牽引重量和運行速度的提高,已經或正在向空氣制動過渡。
『拾』 火車如何制動
列車制動就是人為地制止列車的運動,包括使它減速,不加速或停止運行。對已制動的列車或機車解除或減弱其制動作用,則稱為「緩解」。為施行制動和緩解而安裝在列車上的一整套設備,總稱為列車「制動裝置」。「制動」和「制動裝置」俗稱為「閘」。施行制動常簡稱為「上閘」或「下閘」,施行緩解則簡稱為「松閘」。
「列車制動裝置」包括機車制動裝置和車輛制動裝置。不同的是,機車除了具有像車輛一樣使它自己制動和緩解的設備外,還具有操縱全列車制動作用的設備。
在介紹制動裝置前,先談談列車制動方式。
列車制動在操縱上按用途可分為「常用制動」和「緊急制動」兩種。在正常情況下為調節或控制列車速度包括進站停車所施行的制動,稱為「常用制動」,它的特點是作用比較緩和而且制動力可以調節。在緊急情況下為使列車盡快停住所施行的制動,稱為「緊急制動」(也稱為「非常制動」),它的特點是作用比較迅猛而且要把列車制動能力全部用上。
從施行制動的瞬間起,到列車速度降為零的瞬間止,列車駛過的距離,稱為制動距離。這是綜合反映列車制動裝置性能和效果的主要技術指標。列車重量越大,運行速度越高,就越不容易在短時間、短距離內停下來。那麼,列車的運行速度與制動距離之間是什麼關系呢?假如一列由15節車廂組成的列車運行時速在50公里時,它實施制動後,可以在130米內停下來;當時速增加到70公里時,它要向前行駛250米才能停下來;當列車速度達到每小時100公里時,它的制動距離要570米;而當列車速度高達120公里時,制動距離就要超過800米。由此可見,列車速度提高一倍,制動距離要增加三倍以上。然而,我國現行的《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規定,「列車在任何鐵路坡道上的緊急制動距離,規定為800 m」。這就是說,要想提高列車速度,必須採用更先進的制動裝置。
目前,鐵路機車車輛採用的制動方式最普遍的是閘瓦制動。用鑄鐵或其他材料製成的瓦狀制動塊,在制動時抱緊車輪踏面,通過摩擦使車輪停止轉動。在這一過程中,制動裝置要將巨大的動能轉變為熱能消散於大氣之中。而這種制動效果的好壞,卻主要取決於摩擦熱能的消散能力。使用這種制動方式時,閘瓦摩擦面積小,大部分熱負荷由車輪來承擔。列車速度越高,制動時車輪的熱負荷也越大。如用鑄鐵閘瓦,溫度可使閘瓦熔化;即使採用較先進的合成閘瓦,溫度也會高達400~450℃。當車輪踏面溫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使踏面磨耗、裂紋或剝離,既影響使用壽命也影響行車安全。可見,傳統的踏面閘瓦制動適應不了高速列車的需要。於是一種新型的制動裝置——盤形制動應運而生。
盤形制動,它是在車軸上或在車輪輻板側面安裝制動盤,用制動夾鉗使以合成材料製成的兩個閘片緊壓制動盤側面,通過摩擦產生制動力,使列車停止前進。由於作用力不在車輪踏面上,盤形制動可以大大減輕車輪踏面的熱負荷和機械磨耗。另外製動平穩,幾乎沒有雜訊。盤形制動的摩擦面積大,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安裝若干套,制動效果明顯高於鑄鐵閘瓦,尤其適用於時速12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這正是各國普遍採用盤形制動的原因所在。但不足的是車輪踏面沒有閘瓦的磨刮,將使輪軌粘著惡化;制動盤使簧下重量及沖擊振動增大,運行中消耗牽引功率。
鐵路機車車輛制動機按制動原動力和操縱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手制動機、空氣制動機、電空制動機、電磁製動機和真空制動機。
http://www.kepu.com.cn/gb/technology/railway/railway_vehicle/3.2.5_01b.jpg
空氣制動機是以壓力空氣作為制動原動力,以改變壓力空氣的壓強來操縱控制。制動力大,操縱控制就靈敏便利。我國鐵路習慣把壓力空氣簡稱為「風」,把空氣制動機簡稱為「風閘」。空氣制動機又分直通式和自動式兩大類,直通式空氣制動機已不再採用。
自動式空氣制動機的特點是列車管排氣(減壓)時制動缸充氣(增壓),發生緩解。優點是,當列車發生分離事故,制動軟管被拉斷時,列車管風壓急劇下降,三通閥活塞自動而迅速地移動到制動位,故列車能自動迅速制動直至停車。這不僅提高了列車運行安全性,而且列車前後部開始制動作用的時間差小,即制動和緩解的—致性較好,適用於編組較長的列車;因此在世界各國鐵路上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參考資料:http://www.kepu.com.cn/gb/technology/railway/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