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cass反應器實驗裝置

cass反應器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9-01 05:40:44

① CASS工藝的具體內容

2.1 CASS基本結構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其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2.2 CASS原理::在預反應區內,微生物能通過酶的快速轉移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基質快速積累過程,這對進水水質、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質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絲狀菌的生長起到抑製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過程。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功能於一體,污染物的降解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過程,而微生物則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
CASS法工作原理如右圖所示:在反應器的前部設置了生物選擇區,後部設置了可升降的自動潷水裝置。其工作過程可分為曝氣、沉澱、潷水、閑置四個階段,周期循環進行。污水連續進入預反應區,經過隔牆底部進入主反應區,在保證供氧的條件下,使有機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據進水水質可對運行參數進行調整。 3.1曝氣階段
由曝氣裝置向反應池內充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O3--N。
3.2 沉澱階段
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餘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
3.3 潷水階段
沉澱結束後,置於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態繼續反硝化。
3.4 閑置階段
閑置階段即是潷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階段。 4.1 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傳統SBR工藝為間斷進水,間斷排水,而實際污水排放大都是連續或半連續的,CASS工藝可連續進水,克服了SBR工藝的不足,比較適合實際排水的特點,拓寬了SBR工藝的應用領域。雖然CASS工藝設計時均考慮為連續進水,但在實際運行中即使有間斷進水,也不影響處理系統的運行。
4.2 運行上的時序性
CASS反應池通常按曝氣、沉澱、排水和閑置四個階段根據時間依次進行。
4.3 運行過程的非穩態性
每個工作周期內排水開始時CASS池內液位最高,排水結束時,液位最低,液位的變化幅度取決於排水比,而排水比與處理廢水的濃度、排放標准及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等有關。反應池內混合液體積和基質濃度均是變化的,基質降解是非穩態的。
4.4 溶解氧周期性變化,濃度梯度高
CASS在反應階段是曝氣的,微生物處於好氧狀態,在沉澱和排水階段不曝氣,微生物處於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因此,反應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變化的,氧濃度梯度大、轉移效率高,這對於提高脫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脹及節約能耗都是有利的。實踐證實對同樣的曝氣設備而言,CASS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較高的氧利用率。

② 有誰知道 cass池的色度去除率阿救命用的~!!

我不懂你提問的專業知識,但我從網上搜索到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混凝脫色—CASS 技術處理絨線印染廢水工程應用

柳景昌
摘要:用混凝脫色—CASS 技術處理絨線印染廢水,有效地解決了廢水的脫色和COD 的去除問題,處理後的水質達到了紡織染整工業污水排放標准. 該技術的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混凝脫色;CASS 技術;染色廢水處理;工程應用
絨線印染廢水成分復雜,含各類污染物較多,屬於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對於此類廢水無論是以生化為主的處理流程,或是以生物為主的處理流程,都存在著方法單一,處理效果不理想等缺點.
混凝脫色—CASS 處理工藝,是以生化為主,輔以物化生物結合的處理流程,不僅去除了大部分色度,而且對於部分不可生化的中高濃度COD 有機物質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1 染色廢水的水量和水質
1. 1 處理廢水規模
某絨線廠排放廢水量為80~100 m3/ d ,按最大處理規模100 m3/ d 設計.
1. 2 設計進出水水質
印染廢水水質成分復雜,含有絲毛、塵、各類染料、助劑和洗滌劑等物質,其中染料和洗滌劑、助劑中存在著難以生化和降解的物質成分.
根據上述情況及處理的水質要求,對進出廢水的水質各項指標的設計要求見表1.

2 處理工藝及原理
2. 1 工藝流程及技術原理
混凝脫色—CASS 工藝流程:
混凝劑

染色廢水→ 污水調節池→ 靜態混合器→ 豎流式沉澱池→ 集水池→ CASS 反應池→ 過濾池→ 排放

回用池
技術原理:首先將染色廢水經調節池均質均量後,打入混合器,與來自高位葯劑( PES) 混凝,混合液中產生的新生[ H] + 能與廢水中的染料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破壞廢水中染料發色物質的發色功能團結物,然後與石灰乳中和,混合後生成Fe (OH) 2 ,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在斜管沉澱池內進行充分沉澱,上清液經集水池集留,泵入CASS 反應器進行生物處理.
CASS 是傳統SBR 的一種革新,是一個可變容積生物反應器,將生物反應集中在一個池子中進行,包括沉澱、泥水分離等,反應期間採用連續進水,完成間歇曝氣、沉澱、潷水、調整等工序.
2. 2 工藝特點
(1) 混凝後色度去除率可達80 %~90 % ,COD的去除率為20 %.
(2) SBR 廢水處理一體化後,可在貧氧,半缺氧和好氧的不同工況下運行.
(3) CASS 工藝出水穩定,系統中採用PLC 控制,操作上可傳動,可手動,靈活方便.
(4) 具有耐沖擊負荷,對水量和水質的變化有較寬的適應范圍.
3 主要構築物與設備
混凝脫色—CASS 技術廢水處理工藝主要構築物總容積為75 m3 ,各主要構築物與設備見表2.
4 運行效果
該裝置經2 家絨線廠實際運行3 個月後進行了水質驗收測試,結果見表3.
從表3 數據可以看出: 混凝脫色—CASS 技術用於絨線印染廢水處理對廢水中的色度、COD 有 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別可達91. 85 %~97. 49 %和81. 89 %~87. 58 % ,pH 和SS 的去除率分別達到5. 81 %~7. 79 %和7. 18~24. 49 %之間,處理後的廢水可以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5 運行成本
估算結果: ①人員工資:處理站每日三班,一班一人,人員工資20. 00 元/ d ; ②電耗:20W ×25 % ×6h ×0. 68/ h ,計19. 5 元/ d ; ③葯劑:MgO :10kg/ d ×0. 3 = 3. 00 元/ d ; PES :25kg/ d ×0. 6 = 15. 00 元/ d ;④水費:3. 5m3 ×0. 3 = 1. 05 元/ d ; ⑤維修費:平均維修費= 4. 00 元/ d.
處理污水的運行費用為1. 04 元/ t .
6 結論
混凝脫色—CASS 技術是一種性能很好的廢水處理工藝,脫色顯著,COD 去除率高,對於日產廢水低於500 t/ d 的企業及COD 質量濃度不高於2 000mg/ L 的廢水尤為適用,同時還具有節省場地、運行費用低廉等特點,易被中小企業所接受.
該工藝對食品加工、制葯、飲料等企業的廢水也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③ CASS的活性污泥法

對於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藝並不需要很高程度的預處理,只需設置粗格柵、細格柵和沉砂池,無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龐大的污泥迴流系統(只在CASS反應器內部有約20%的污泥迴流)。

CASS工藝運行過程包括充水-曝氣、沉澱、潷水、閑置四個階段組成,具體運行過程為:
(1)充水-曝氣階段
邊進水邊曝氣,同時將主反應區的污泥迴流至生物選擇區,一般迴流比為20%。在此階段,曝氣系統向反應池內供氧,一方面滿足好氧微生物對氧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於活性污泥與有機物的充分混合與接觸,從而有利於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氨氮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變為硝態氮。
(2)沉澱階段
停止曝氣,微生物繼續利用水中剩餘的溶解氧進行氧化分解。隨著反應池內溶解氧的進一步降低,微生物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變,並發生一定的反硝化作用。與此同時,活性污泥在幾乎靜止的條件下進行沉澱分離,活性污泥沉至池底,下一個周期繼續發揮作用,處理後的水位於污泥層上部,靜置沉澱使泥水分離。
(3)潷水階段
沉澱階段完成後,置於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層排出上清液,排水結束後潷水器自動復位。潷水期間,污泥迴流系統照常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缺氧區的污泥濃度,隨污泥迴流至該區內的污泥中的硝態氮進一步進行反硝化,並進行磷的釋放。
(4)閑置階段
閑置階段的時間一般比較短,主要保證潷水器在此階段內上升至原始位置,防止污泥流失。實際潷水時間往往比設計時間短,其剩餘時間用於反應器內污泥的閑置以及恢復污泥的吸附能力。 (1)工藝流程簡單,佔地面積小,投資較低
CASS的核心構築物為反應池,沒有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處理設施布置緊湊、佔地省、投資低。
(2)生化反應推動力大
在完全混合式連續流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等於二沉池出水底物濃度,底物流入曝氣池的速率即為底物降解速率。根據生化動力反應學原理,由於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很低,其生化反應推動力也很小,反應速率和有機物去除效率都比較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氣池中,污水與迴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流從池首端進入,成推流狀態沿曝氣池流動,至池末端流出。作為生化反應推動力的底物濃度,從進水的最高濃度逐漸降解至出水時的最低濃度,整個反應過程底物濃度沒被稀釋,盡可能地保持了較大推動力。此間在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不存在縱向的返混。
CASS工藝從污染物的降解過程來看,當污水以相對較低的水量連續進入CASS池時即被混合液稀釋,因此,從空間上看CASS工藝屬變體積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疇;而從CASS工藝開始曝氣到排水結束整個周期來看,基質濃度由高到低,濃度梯度從高到低,基質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藝屬理想的時間順序上的推流式反應器,生化反應推動力較大。
(3)沉澱效果好
CASS工藝在沉澱階段幾乎整個反應池均起沉澱作用,沉澱階段的表面負荷比普通二次沉澱池小得多,雖有進水的干擾,但其影響很小,沉澱效果較好。實踐證明,當冬季溫度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或在處理一些特種工業廢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時,均不會影響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實驗和工程中曾遇到SV高達96%的情況,只要將沉澱階段的時間稍作延長,系統運行不受影響。
(4)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
CASS工藝在設計時已考慮流量變化的因素,能確保污水在系統內停留預定的處理時間後經沉澱排放,特別是CASS工藝可以通過調節運行周期來適應進水量和水質的變化。當進水濃度較高時,也可通過延長曝氣時間實現達標排放,達到抗沖擊負荷的目的。在暴雨時。可經受平常平均流量6倍的高峰流量沖擊,而不需要獨立的調節池。多年運行資料表明。在流量沖擊和有機負荷沖擊超過設計值2~3倍時,處理效果仍然令人滿意。而傳統處理工藝雖然已設有輔助的流量平衡調節設施,但還很可能因水力負荷變化導致活性污泥流失,嚴重影響排水質量。當強化脫氮除磷功能時,CASS工藝可通過調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應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過運行方式的調整,可以達到不同的處理水質。
(5)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法運行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由於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與水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有效分離,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質變差,嚴重時使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行,而控制並消除污泥膨脹需要一定時間,具有滯後性。因此,選擇不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由於絲狀茵的比表面積比茵膠團大,因此,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但一般絲狀茵的比增殖速率比非絲狀茵小,在高底物濃度下茵膠團和絲狀茵都以較大速率降解物與增殖,但由於膠團細菌比增殖速率較大,其增殖量也較大,從而較絲狀茵占優勢。而CASS反應池中存在著較大的濃度遞度,而且處於缺氧、好氧交替變化之中,這樣的環境條件可選擇性地培養出茵膠團細菌,使其成為曝氣池中的優勢茵屬,有效地抑制絲狀茵的生長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從而提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6)適用范圍廣,適合分期建設
CASS工藝可應用於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處理工程,比SBR工藝適用范圍更廣泛;連續進水的設計和運行方式,一方面便於與前處理構築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統比SBR工藝更簡單。對大型污水處理廠而言,CASS反應池設計成多池模塊組合式,單池可獨立運行。當處理水量小於設計值時,可以在反應池的低水位運行或投入部分反應池運行等多種靈活操作方式;由於CASS系統的主要核心構築物是CASS反應池,如果處理水量增加,超過設計水量不能滿足處理要求時,可同樣復制CASS反應池,因此CASS法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它的階段建造和擴建較傳統活性污泥法簡單得多。
(7)剩餘污泥量小,性質穩定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泥齡僅2~7天,而CASS法泥齡為25~30天,所以污泥穩定性好,脫水性能佳,產生的剩餘污泥少。去除1.0kgBOD產生0.2~0.3kg剩餘污泥,僅為傳統法的60%左右。由於污泥在CASS反應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餘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l0mgO2/gMI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經穩定化處理,可直接脫水。而傳統法剩餘污泥不穩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於20mgO2/gMLSS·h,必須經穩定化後才能處置。 總述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CASS工藝具有許多優點,然而任何一個工藝都不是十全十美的,CASS工藝也必然存在一些問題。CASS工藝為單一污泥懸浮生長系統,利用同一反應器中的混合微生物種群完成有機物氧化、硝化、反硝化和除磷。多種處理功能的相互影響在實際應用中限制了其處理效能,也給控制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工程中難以實現工藝的穩定、高效的運行。總結起來,CASS工藝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運行中存在問題
(1)微生物種群之間的復雜關系有待研究
CASS系統的微生物種群結構與常規活性污泥法不同,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和異氧型好氧菌組成。對非穩態CASS系統中微生物種群之間的復雜的生存競爭和生態平衡關系尚不甚了解,CASS工藝理論只是從工藝過程進行一些分析探討,而理清微生物種群之間的關系對CASS工藝的優化運行是大有好處的,因此仍需加強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工作。
(2)生物脫氮效率難以提高
一方面硝化反應難以進行完全。硝化細菌是一種化能自養菌,有機物降解由異養細菌完成。當兩種細菌混合培養時,由於存在對底物和DO的競爭,硝化菌的生長將受到限制,難以成為優勢種群,硝化反應被抑制。此外,固定的曝氣時間也可能會使得硝化不徹底。另一方面就是反硝化反應不徹底。CASS工藝有約20%的硝態氮通過迴流污泥進行反硝化,其餘的硝態氮則通過同步硝化反硝化和沉澱、閑置期污泥的反硝化實現,其效果不理想也是眾所周知的。在沉澱、閑置期中,由於污泥與廢水不能良好的進行混合,廢水中部分硝態氮不能與反硝化細菌接觸,故不能被還原。此外,在這一時期,由於有機物己充分降解,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不足,也限制了反硝化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CASS工藝脫氮效率難以提高。
(3)除磷效率難以提高
污泥在生物選擇器中的釋磷過程受到迴流混合液中硝態氮濃度的影響比較大,在CASS工藝系統中難以繼續提高除磷效率。
(4)控制方式較為單一
在實際應用中的CASS工藝基本上都是以時序控制為主的,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污水的水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採用固定不變的反應時間必然不是最佳選擇。 (1)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傳統SBR工藝為間斷進水,間斷排水,而實際污水排放大都是連續或半連續的,CASS工藝可連續進水,克服了SBR工藝的不足,比較適合實際排水的特點,拓寬了SBR工藝的應用領域。雖然CASS工藝設計時均考慮為連續進水,但在實際運行中即使有間斷進水,也不影響處理系統的運行。
(2)運行上的時序性
CASS反應池通常按曝氣、沉澱、排水和閑置四個階段根據時間依次進行。
(3)運行過程的非穩態性
每個工作周期內排水開始時CANS池內液位最高,排水結束時,液位最低,液位的變化幅度取決於排水比,而排水比與處理廢水的濃度、排放標准及生物降解的難易度等有關。反應池內混合液體積和基質濃度均是變化的,基質降解是非穩態的。
(4)溶解氧周期性變化,濃度梯度高
CASS在反應階段是曝氣的,微生物處於好氧狀態,在沉澱和排水階段不曝氣,微生物處於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因此。反應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變化的,氧濃度梯度大、較多效率高,這對於提高脫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脹及節約能耗都是有利的。實踐證實對同樣的曝氣設備而言。CASS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較高的氧利用率。 1.4.1 CASS與SBR的比較
CASS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預反應區控制在缺氧狀態,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提高;CASS進水過程連續,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電磁閥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或CAST進水過程是間歇的,應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控制系統復雜程度增加。CASS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1/2-3/4,CASS抗沖擊能力較好。CASS比CAST系統簡單,但脫氮除磷效果不如後者。
CASS池分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在預反應區內,微生物能通過酶的快速轉移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基質快速積累過程,這對進水水質、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質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絲狀菌的生長起到抑製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過程。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功能於一體,污染物的降解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過程,而微生物則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CASS生物處理法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最早產生於美國,90年代初引入中國,由於該工藝的高效和經濟性,應用勢頭迅猛,受到環保部門及擁護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經過模擬試驗研究,已成功應用於生活污水、食品廢水、制葯廢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為CASS法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反應器的前部設置了生物選擇區,後部設置了可升降的自動潷水裝置。其工作過程可分為曝氣、沉澱和排水三個階段,周期循環進行。污水連續進入預反應區,經過隔牆底部進入主反應區,在保證供氧的條件下,使有機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據進水水質可對運行參數進行調整。 CASS法的特點 與SBR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 其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進水過程是連續的,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需電磁閥等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進水過程是間歇的,應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 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潷水器完成的,隨水面逐漸下降,均勻將處理後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時水流對底部沉澱污泥的擾動。 CASS法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沖擊能力更好。
1.4.2 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
(1)建設費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及污泥迴流設備,建設費用可節省10%~2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總投資約1.5億,CASS法總投資約1.1億。
(2)工藝流程短,佔地面積少:污水廠主要構築物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氣池、污泥池,而沒有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布局緊湊,佔地面積可減少20%~35%。
(3)運轉費用省:由於曝氣是周期性的,池內溶解氧的濃度也是變化的,沉澱階段和排水階段溶解氧降低,重新開始曝氣時,氧的濃度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運轉費用可節省10%~25%。
(4)有機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好:根據研究結果和工程應用情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良好的管理,對城市污水,進水COD為400mg/L時,出水小於30mg/L以下。對可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即使進水COD高達3000mg/L,出水仍能達到50m g/L左右。對一般的生物處理工藝,很難達到這樣好的水質。所以,對CASS工藝,二級處理的投資,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水質。
(5)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水處理廠設備種類和數量較少,控制系統比較簡單,工藝本身決定了不發生污泥膨脹。
(6)污泥產量低,污泥性質穩定。
(7)具有脫氮除磷功能。
在本工程實踐中,CASS反應池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CASS池進水為290左右,出水則降到了30~45,達到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二級排放標准(CODcr≤60mg/1)。而本項目從開始施工到調試完畢試運行只用了7個月,比常規的活性污泥法大大縮短了工期,節省了投資。 1.5.1 CASS工藝的主要設計參數
CASS反應器的主要設計參數有:最大設計水深可達5m~6m,MLSS為3500mg/L~4000mg/L,充水比為30%左右,最大上清液潷除速率為30mm/min,固液分離時間60min,設計SVI為140mL/g,單循環時間(即1個運行周期)通常為4h(標准處理模塊)。處理城市污水時,CASS中生物選擇器、缺氧區和主反應區的容積比一般為1∶5∶30,具體可根據水質和「模塊」試驗加以確定。表1列出了CASS工藝處理不同規模城市污水時的參考設計參數。
CASS工藝處理不同規模城市污水時的主要設計參數 主要設計參數 人口當量 37500 300000 600000 CASS池數 2 4 8 單池面積/m 772 2552 2352 最小充水比 VR 0.33 0.19 0.33 最小停留時間/h 9.1 16.8 11.9 最大設計流量/m/d 18546 85000 192000 BOD5/kg/d 2255 15000 37140 TKN/kg/d 382 3500 3518 TSS/kg/d 3377 15000 30400 P/kg/d 77 900 550 循環次數/次/(d·池) 6 6 6 充水-曝氣時間/h 2 2 2 充水-沉澱時間/h 1 1 1 潷水時間 1 1 1 1.5.2 CASS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水量平衡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勻的,如何充分發揮CASS反應池的作用,與選擇的設計流量關系很大,如果設計流量不合適,進水高峰時水位會超過上限,進水量小時反應池不能充分利用。當水量波動較大時,應考慮設置調節池。
(2)控制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日益廣泛應用,得益於自動化技術發展及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CASS工藝的特點是程序工作制,可根據進水及出水水質變化來調整工作程序,保證出水效果。整套控制系統可採用現場可編程式控制制(PLC)與微機集中控制相結合,同時為了保證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所有設備採用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後者便於手動調試和自控系統故障時使用,前者供日常工作使用。
(3)曝氣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可選擇多種曝氣方式,但在選擇曝氣頭時要盡量採用不堵塞的曝氣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氣機、傘式曝氣器、螺旋曝氣器等。採用微孔曝氣時應採用強度高的橡膠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沒深度裝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中排水裝置耳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通過實驗觀察和分析:低溫對CASS工藝處理效果有一定影響,在其它條件相同情況下,與常溫條件相比,CODcr去除率約降低5%,這也反映出CASS工藝對溫度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與國外文獻的介紹是一致的。但低溫造成活性污泥沉降性能降低,SV和SVI普遍高於常溫條件,可通過提高污泥濃度、降低污泥負荷和適當延長沉澱時間,解決給生產運行帶來的困難。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④ 什麼是中性鹽霧試驗什麼是CASS試驗

一、腐蝕速度不同:

CASS的腐蝕速度是中性的8倍。

二、試驗設備不同:

1、中性鹽霧試驗設備包括:用於製造試驗設備的材料,必須抗鹽霧腐蝕和不影響試驗結果。鹽霧箱,最好不小於0.4m。

聚積在箱頂的液滴不得落在試樣上。溫度計和自動控溫元件,距箱內壁不小於100mm,並能從箱外讀數。

2、CASS試驗所需的設備包括:鹽霧室,鹽水溶液貯槽,適當地壓縮的壓縮空氣供給裝置,一個或幾個霧化噴嘴,試樣架,鹽霧室的加熱設備,以及必要的控制設備。

三、試驗周期不同:

1、中性實驗:試驗的時間,應按被試覆蓋層或產品標準的要求而定,若無標准,可經有關方面協商決定。推薦的試驗周期為:2、4、6、8、、24、48、72、96、144、168、240、480、720h、1000h。

2、CASS試驗:試驗的時間應按被試覆層或產品的規范而定,當無規定時,試驗的周期需經有關方面相互同意。推薦的暴露時間為:2、6、24、48、96、240、480、720h。

(4)cass反應器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中性鹽霧試驗試驗後試樣的清洗:

試驗結束後,取出試樣,為減少腐蝕產物的脫落,試樣在清洗前,放在室內自然乾燥0.5~1h,然後用不高於40℃的清潔流動水,輕輕清洗以除去試樣表面殘留的鹽霧溶液,再立即用吹風機吹乾。

CASS試驗試驗後試樣的清洗:

試驗結束後,從箱內取出試樣,為了減少去除腐蝕產物的危險,試樣在清洗前乾燥0.5~1h。試樣檢查前,從試樣表面小心除去噴霧溶液的殘留物。

適當的方法是將試件在溫度不超過40C潔凈的流動水中輕輕地清洗或浸泡,然後立即將試樣放置在離壓力不超過200KPa的壓縮空氣(氣流約300mm)處乾燥之。

網路-中性鹽霧試驗

⑤ 求cass資料

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search.php?searchid=84&orderby=lastpost&ascdesc=desc&searchsubmit=yes

可以去看看

CCAS工藝,即連續循環曝氣系統工藝(Continuous Cycle Aeration System),是一種連續進水式SBR曝氣系統。這種工藝是在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序批式處理法)的基礎上改進而成。SBR工藝早於1914年即研究開發成功,但由於人工操作管理太煩瑣、監測手段落後及曝氣器易堵塞等問題而難以在大型污水處理廠中推廣應用。SBR工藝曾被普遍認為適用於小規模污水處理廠。進入60年代後,自動控制技術和監測技術有了飛速發展,新型不堵塞的微孔曝氣器也研製成功,為廣泛採用間歇式處理法創造了條件。1968年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與美國ABJ公司合作開發了「採用間歇反應器體系的連續進水,周期排水,延時曝氣好氧活性污泥工藝」。1986年美國國家環保局正式承認CCAS工藝屬於革新代用技術(I/A),成為目前最先進的電腦控制的生物除磷、脫氮處理工藝。 CCAS工藝對污水預處理要求不高,只設間隙15mm的機械格柵和沉砂池。生物處理核心是CCAS反應池,除磷、脫氮、降解有機物及懸浮物等功能均在該池內完成,出水可達標排放。
經預處理的污水連續不斷地進入反應池前部的預反應池,在該區內污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BOD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吸附,並一起從主、預反應區隔牆下部的孔眼以低流速(0.03-0.05m/min)進入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內依照「曝氣(Aeration)、閑置(Idle)、沉澱(Settle)、排水(Decant)」程序周期運行,使污水在「好氧-缺氧」的反復中完成去碳、脫氮,和在「好氧-厭氧」的反復中完成除磷。各過程的歷時和相應設備的運行均按事先編制,並可調整的程序,由計算機集中自控。

CASS工藝發展至今,已在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領域逐步得到應用。但是,CASS工藝設計方法的研究卻發展緩慢,目前還處於經驗階段,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側重於主要設備(如潷水器)和自控系統的研究開發,而忽略了對CASS工藝設計方法的研究;二是CASS工藝乃至所有的間歇式活性污泥工藝的反應過程都比較復雜,其部分生物作用機理至今仍在研究之中。
高氨氮污水對於環境的危害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國內外目前對於應用CASS工藝處理高氨氮污水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處理效果也不理想,脫氮率較低。研究如何改進CASS工藝設計方法,將其用於高氨氮污水的處理,充分發揮CASS工藝脫氮除磷效果好、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防止污泥膨脹、建設費用低和管理方便等優點,對於促進CASS工藝的發展和改善水體環境具有現實意義。
1.現行的CASS工藝設計方法
1.1 活性污泥工藝設計計算方法
活性污泥工藝的設計計算方法有三種:污泥負荷法、泥齡法和數學模型法。三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分述如下:
1、污泥負荷法
污泥負荷法是目前國內外最流行的活性污泥設計方法,幾十年來,污泥負荷法設計了成千上萬座污水處理廠,充分說明其正確性和適用性。
污泥負荷法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現為:一是污泥負荷法設計參數的選擇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經驗,這對於經驗較少的設計者來講相當困難;二是對脫氮要求未加考慮,影響了設計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2、泥齡法
泥齡法是經驗和理論相結合的設計計算方法,比污泥負荷法更加精確可靠;泥齡法可以根據泥齡的選擇,實現工藝的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同時,泥齡參數的選擇范圍比污泥負荷法窄,設計者選擇起來難度較小。
泥齡法的設計參數大多是根據國外污水試驗得出的,需結合我國的城市生活污水水質加以修正,這是其目前應用的困難所在。
3、數學模型法
1986年,原國際水污染與控制協會IAWPRC提出了活性污泥1號數學模型,其後十幾年裡,隨著數學模型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活性污泥系統開始採用它進行工程設計和優化。
數學模型在理論上是比較完美的,但具體應用則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由於污水處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模型中所包含的大量工藝參數需要根據具體的水質進行調整和確定,這需要大量的工程積累,即使簡化了的數學模型,應用也相當困難。到目前為止,數學模型在國外尚未成為普遍採用的設計方法,而在我國還停留在研究階段。
1.2 目前CASS工藝設計計算方法
CASS工藝屬於活性污泥法范疇,但由於其運行方式獨特,與傳統活性污泥法又有很大的差別。在同一周期內,池內的污水體積、污染物的濃度、DO和MLSS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是一種非穩態的反應過程。
目前CASS工藝設計採用污泥負荷法,該方法不考慮反應池內基質濃度、MLSS和DO含量在時間上的變化,只考慮進出水有機物的濃度差,並忽略同一反應周期內沉澱、潷水和閑置階段的生物降解作用,採用與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的計算公式。
CASS工藝採用污泥負荷法進行設計時,除反應池容積計算與傳統活性污泥法不同,其它如反應池DO和剩餘污泥排放量等計算方法與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相同,因此,本節著重介紹CASS工藝反應池容積的計算方法。
1.2.1 計算BOD-污泥負荷(Ns)
BOD-污泥負荷是CASS工藝的主要設計參數,其計算公式為:
(1)
式中: Ns——BOD-污泥負荷,kgBOD5/(kgMLSS•d),生活污水取0.05~0.1
kgBOD5/(kgMLSS•d),工業廢水需參考相關資料或通過試驗確定;
K2——有機基質降解速率常數,L/(mg•d);
Se——混合液中殘存的有機物濃度,mg/L;
η——有機質降解率,%;
?——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與總懸浮固體濃度的比值,一般在生活污水中,?=0.75。
(2)
式中: 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g/L;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1.2.2 CASS池容積計算
CASS池容積採用BOD-污泥負荷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3)
式中:V——CASS池總有效容積,m3;
Q——污水日流量,m3/d;
Sa、Se——進水有機物濃度和混合液中殘存的有機物濃度,mg/L;
X——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mg/L;
Ns——BOD-污泥負荷,kgBOD5/(kgMLSS•d);
?——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與總懸浮固體濃度的比值。
1.2.3 容積校核
CASS池的有效容積由變動容積和固定容積組成。變動容積(V1)指池內設計最高水位和潷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間的容積;固定容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安全容積(V2),指潷水水位和泥面之間的容積,安全容積由防止潷水時污泥流失的最小安全距離決定;另一部分是污泥沉澱濃縮容積(V3),指沉澱時活性污泥最高泥面至池底之間的容積。
CASS池總的有效容積:
V=n1×(V1+V2+V3) (4)
式中:V——CASS池總有效容積,m3;
V1——變動容積,m3;
V2——安全容積,m3;
V3——污泥沉澱濃縮容積,m3;
n1——CASS池個數。
設池內最高液位為H(一般取3~5m),H由三個部分組成:
H=H1+H2+H3 (5)
式中:H1——池內設計最高水位和潷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間的高度,m;
H2——潷水水位和泥面之間的安全距離,一般取1.5~2.0m;
H3——潷水結束時泥面的高度,m;
其中:
(6)
式中: A——單個CASS池平面面積,m2;
n2——一日內循環周期數;
H3=H×X×SVI×10-3 (7)
式中:X——最高液位時混合液污泥濃度,mg/L;
污泥負荷法計算的結果,若不能滿足H2≥H-(H1+H3),則必須減少BOD-污泥負荷,增大CASS池的有效容積,直到條件滿足為止。
1.2.4 設計方法分析
從上述設計方法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現行的CASS工藝設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設計方法簡單,設計參數單一,在傳統的以污泥負荷為主要設計參數的活性污泥設計法基礎上,採用容積進行校核,以保證潷水過程中的污泥不流失。
2、設計只針對主反應區容積,而生物選擇區容積則是按照主反應區容積的5%設計。
3、污泥負荷法設計重點針對有機物質的降解,對脫氮未加考慮,難以滿足污水排放對於氮的要求,故此方法具有片面性,難以滿足高氨氮污水處理後達標排放。
2 CASS工藝設計方法改進
CASS工藝目前廣泛應用的設計方法是污泥負荷法,污泥負荷法立足於有機物的去除,對系統脫氮效果則未加考慮,而對於高氨氮污水,脫氮效果的考慮更為重要,因此需結合目前已有的CASS工藝設計方法,加入脫氮工藝設計,對傳統的CASS工藝設計方法進行改進。
2.1 CASS工藝設計方法改進的思路
高氨氮的污水脫氮設計的改進思路如下:
1、設計採用靜態法。設計方法不追蹤CASS反應池內基質和活性污泥濃度在時間上的變化過程,而是著重於在某一進水水質條件下經系統處理後能達到的最終處理效果。對於同步硝化反硝化,由於其機理還處在進一步研究階段,在設計中不加考慮。對於沉澱和潷水階段的生物反應,其作用並不明顯,因此在設計中對這兩個階段的生物反應不加考慮。
2、將主反應區和預反應區分開設計,主反應區主要功能為有機物降解和硝化,而預反應區的功能主要為生物選擇和反硝化脫氮。
3、主反應區採用泥齡法設計,而將污泥負荷作為導出參數,結合試驗研究的結論,通過污泥負荷對設計結果進行校核。
4、反應池的尺寸通過進水量和污泥沉降性能確定。
2.2 主反應區容積設計
主反應區設計採用泥齡法,並用污泥負荷進行校核,其設計步驟如下:
1、計算硝化菌的最大比增長速率
當污水pH和DO都適合於硝化反應進行時,計算亞硝酸菌的比增長速率公式為:
(8)
式中:μN,max——硝化菌的最大比增長速率,d-1;
T——硝化溫度,℃;
2、計算穩定運行狀態下的硝化菌比增長速率
(9)
式中:μN——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d-1;
N——硝化出水的NH3-N濃度,mg/L;
KN——飽和常數,設計中一般取1.0mg/L。
3、計算完成硝化反應所需的最小泥齡
(10)
式中: ——最小泥齡,d;
μN——硝化菌的比增長速率,d-1。
4、計算泥齡設計值
本處採用Lawrence和McCarty在應用動力學理論進行生物處理過程設計時提出的安全系數(SF)概念,SF可以定義為:
SF= / (11)
式中: ——設計泥齡,d;
SF使生物硝化單元在pH值、溶解氧濃度不滿足要求或者進水中含有對硝化有抑製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質時仍能保證達到設計所要求的處理效果。美國環保局建議一般取1.5~3.0。
5、計算以VSS為基礎的含碳有機物(COD)的去除速率
活性異養菌生物固體濃度X1可用下式計算:
(12)
式中:X1——活性異養菌生物固體濃度,mg/L;
YH——異養菌產率系數,gVSS/gCOD或gVSS/gBOD;
bH——異養菌內源代謝分解系數,d-1;
S0——進水有機物濃度,mgCOD/L或mgBOD/L;
S1——出水有機物濃度,mgCOD/L或mgBOD/L;
——設計泥齡,d;
t——水力停留時間,d;
活性生物固體表觀產率系數,YH,NET
將含碳有機物的去除速率定義為:
(13)
則可以得到下式:
1/=YH,NET•qH (14)
曝氣池混合液VSS由三部分組成:活性生物固體、微生物內源代謝分解殘留物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面不能為微生物所分解的進水有機物,VSS濃度可以表示為:
(15)
式中:X——VSS濃度,mg/L;
△S——基質濃度變化,mgCOD/L或mgBOD/L;
YH——以VSS為基礎的產率系數,gVSS/gCOD或gVSS/gBOD;
b——以VSS為基礎的活性污泥分解系數,d-1;
以VSS為基礎的(濃度為X)的有機物去除速率可以表示為:
1/ =YH,NET•qOBS (16)
6、計算生化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t
(17)
7、主反應區容積:
VN=Q t (18)
式中:VN——主反應區容積,m3;
Q——進水流量,m3/d;
8、有機負荷校核
有機負荷F/M:
(19)
式中:?——MLVSS/MLSS,一般取0.7。
根據相關試驗結論,若F/M不在0.18~0.25 kgCOD/(kgMLSS•d),則需改變泥齡,進行重新設計。
10、氨氮負荷校核
氨氮負荷SNR:
(20)
式中:N——主反應區產生NO3-N總量TKN,mg/L。
根據相關試驗結論,若SNR>0.045 kg NH3-N/(kgMLSS•d),則需增大泥齡,進行重新設計。
2.3 預反應區容積設計
預反應區的功能設計為反硝化,其設計步驟如下:
1、計算反硝化速率SDNR
反硝化速率可以根據試驗結果或文獻報道值確定,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計算:
溫度20℃時:SDNR ( 2 0) =0.3F/M+0.029(21)
溫度T℃時: SDNR (T)= SDNR (2 0) •θ( T- 2 0 ) (θ為溫度系數,一般取1.05) (22)
2、缺氧池的MLVSS總量為:
LA=QND/ SDNR (T) (23)
式中:ND——反硝化去除的NO3-N,kgN/d。
3、缺氧池的容積:
VAN=1000LA/X? (24)
4、缺氧池的水力停留時間:
tA=VAN/Q (25)
5、系統的總泥齡:
(26)
2.4 反應器尺寸的確定
CASS反應器尺寸的確定主要是確定反應器的高度和面積,以滿足泥水分離和潷水的需要。由於預反應區始終處於反應狀態,不存在泥水分離的問題,且預反應區底部通過導流孔與主反應區相連,其水面高度與主反應區平齊,因此計算出主反應區的設計高度也同時計算出了預反應區的水面高度。所以反應區尺寸的確定主要是主反應區尺寸的確定。
CASS池的泥水分離和SBR相同,生物處理和泥水分離結合在CASS池主反應區中進行,在曝氣等生物處理過程結束後,系統即進入沉澱分離過程。在沉澱過程初期,曝氣結束後的殘余混合能量可用於生物絮凝過程,至池子趨於平靜正式開始沉澱一般持續10min左右,沉澱過程從沉澱開始後一直延續至潷水階段結束,沉澱時間為沉澱階段和潷水階段的時間總和。
污泥泥面的位置則主要取決於污泥的沉降速度,污泥沉速主要與污泥濃度、SVI等因素有關,在CASS系統中,污泥的沉降速度vS可簡單地用下式計算:
vS=650/(XT×SVI) (27)
式中:vS——污泥沉速(m/h);
XT——在最高水位時濃度(kg/m3),為安全計,採用主反應區中設計值 X,一般取3000~4200 mg/L;
SVI——污泥沉降指數(mL /g)。
為避免在潷水過程中將活性污泥帶出系統,需要在潷水水位和污泥泥面之間保持一最小的安全距離HS。為保持潷水水位和污泥泥面之間的最小安全距離,污泥經沉澱和潷水階段後,其污泥沉降距離應≥ΔH+HS,期間所經歷的實際沉澱時間為(ts+td-10/60)h,故可得下式:
vS×(ts +td -10/60)=ΔH+HS (28)
式中:ΔH——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間的高度差,也稱潷水高度(m),ΔH一般不超過池子總高的40%,與潷水裝置的構造有關,一般其值最大在2.0~2.2m左右;
ts——沉澱時間;
td——潷水時間。
聯立式(6.47)和(6.48)即可得:
(29)
式中:ΔV——周期進水體積(m3);
A——池子面積(m2);
HT——最高水位(m);
式中沉澱時間ts、潷水時間td可預先設定,根據水質條件和設計經驗可選擇一定的SVI值,安全高度HS一般在0.6~0.9m左右。ΔV由進水量決定,這樣式(29)中只有池子高度HT和面積A未定。根據邊界條件用試演算法即可求得式(29)中的池子高度和面積。
高度HT和面積A的確定方法為:先假定某一池子高度HT,用式(29)求得面積A,從而可求得潷水高度ΔH,如潷水高度超過允許的范圍,則重新設定池子高度,重復上述過程。
在求得HT和池子面積A後,即可求得最低水位HB:
HB=HT-△H=HT-ΔV/A(30)
最高水位時的MLSS濃度XT已知,最低水位時的MLSS濃度則可相應求得:
XB=XT×HT /HB(31)
最低水位時的設計MLSS濃度一般應不大於6.0kg/m3。
2.5 剩餘污泥計算
每日從系統中排出的VSS重量為L:
L=X? (VAN+VN) / θ (32)
式中:L——每日從系統中排出的VSS重量,kg/d。
2.6 需氧量計算
1、BOD的去除量:
O1=Q (S0-S1)/1000(33)
2、氨氮的氧化量:
O2=QN/1000 (34)
3、生物硝化系統,含碳有機物氧化需氧量與泥齡和水溫有關系,每去除1kgBOD需氧1.0~1.3kg,一般取1.1,則碳氧化和硝化需氧量為:
O3=1.1O1+O2(35)
4、每還原1kg NO3-N需2.9kgBOD,由於利用水中的BOD作為碳源反硝化減氧需要量為:
O4=2.9 NDQ/1000(36)
實際需氧量:
O= O3-O4(37)

⑥ CASS工藝活性污泥法中的重要設備有哪些

如果這樣的話,推薦你一個新技術,一個簡單到你吃驚的設備--磁分離設備,操作便捷,一個人就幹了,運營成本也比較低。
看看以下簡單的分析

污水處理工藝原理分析對比

1、活性污泥法
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多採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和剩餘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溶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隨後混合液進入沉澱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澱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澱池的就是凈化水。沉澱池中的污泥大部分迴流,稱為迴流污泥,迴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氣池內保持一定的懸浮固體濃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濃度。曝氣池中的生化反應引起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生物量通常從沉澱池中排除,以維持活性污泥系統的穩定運行,這部分污泥叫剩餘污泥。活性污泥除了有氧化和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以使活性污泥能從混合液中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出水。採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費、運行費高,能耗大,管理復雜,易出現污泥膨脹現象;設備不能滿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2、生物膜法
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於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後,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於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採用的處理構築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隨著新型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由於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佔地面積少、便於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極具競爭力,但先期投資同樣巨大,後期運營成本較高。
3、氧化法
氧化法是目前廣泛採用並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於其處理效果並非十分理想,而且由於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並不很多。為了達到提高處理效果,同時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人們開發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法設備簡單、運行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殺菌作用強、處理徹底,因此,在水的深度處理及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成為國內外非常活躍的研究課題。
4、載入絮凝磁分離:工藝的變革
BFMS技術是在傳統的絮凝工藝中,加入磁粉,以增強絮凝的效果,形成高密度的絮體和加大絮體的比重,達到高效除污和快速沉降的目的。磁粉的離子極性和金屬特性,作為絮體的核體,大大地強化了對水中懸浮污染物的絮凝結合能力,減少絮凝劑用量,在去除懸浮物,特別是在去除磷、細菌、病毒、油、重金屬等方面的效果比傳統工藝要好。由於磁粉的比重高達5.0×10³kg/m³,大約是砂子的兩倍,混有磁粉的絮體比重增大,絮體快速沉降,速度可達20米/時以上,整個水處理從進水到出水可在10分鍾左右完成。污泥中的磁粉,利用磁粉本身的特性使用磁鼓進行分離後回收並在系統中循環使用。高梯度磁過濾器捕集流過水中的殘余微小顆粒,磁過濾器依照設定的要求被自動清洗,以達到高度凈化出水的目的。根據在美國採用BFMS作深度水處理的報告,磁過濾器可達到去除26納米病菌。磁粉的回收大大降低了處理成本,加上其本身設備的價格、靈活、廣泛性等優勢,雖然引進沒幾年,已經受到了污水行業的極大關注。
在當前水污染的嚴竣形勢和國家利好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如何使污水處理更加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簡單的操作、靈活的運行管理以及處理中水回用等則顯得尤為重要及迫切。就目前來說,磁分離技術是最經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工藝。如果結合其他工藝使其性能得到突破性發展,必將成為未來真正的主流。
0534-5650109

⑦ CASS的鹽霧試驗

銅鹽加速醋酸鹽霧試驗(Copper-accelerated acetic acid-salt spray test)是國外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鹽霧腐蝕試驗,試驗溫度為50℃,鹽溶液中加入少量銅鹽—氯化銅,強烈誘發腐蝕。它的腐蝕速度大約是NSS試驗的8倍。 一、C A S S 試驗所需的設備包括:鹽霧室,鹽水溶液貯槽,適當地壓縮的壓縮空氣供給裝置,一個或幾個霧化噴嘴,試樣架,鹽霧室的加熱設備,以及必要的控制設備。設備的大小和詳細結構是任意的,只要所獲得的條件能滿足本方法的要求。
註:一用以獲得所需條件的適當設備。
二、儀器的構造,應使積聚在鹽霧箱頂板或蓋上的液滴,不落在受試試件上。從試件上落下的液滴,不得回收到溶液貯槽中供再次噴霧用。
三、材料或結構應不影響鹽霧的腐蝕性,材料或結構本身亦應不受鹽霧的腐蝕。 一、試驗溶液的制備是將氯化鈉溶於蒸餾水或去離子水中,使濃度為50g/L,氯化鈉必須是白色的,溶於不中得到無色的溶液。氯化鈉中原則上不能含有銅和鎳,且含碘化鈉量應少於0.1%,折干鹽計算的總雜質不超過0.4%。如配置的溶液的PH在6.0~7.0范圍外,應檢查鹽中或水中二者中的有害雜質。
二、在鹽溶液中需加入足夠量的二氯化銅(CuCl2H2O),使其濃度為。0.26%0.02g/L(等於0.205%0.05g/L CuCl2H2O).
三、在鹽溶液中需添加足量的冰醋以保證試驗箱內收集的鹽霧濃度樣品的PH在3.1~3.3之間。如果最初制備的溶液PH值是3.0~3.1,則噴霧溶液的PH值多半會在此范圍內。所有的PH值應在25C時用電測量儀測定。但能讀出0.3PH增減量的並經電測量對照校核過的精密PH試紙,可用於日常檢驗。可添加分析純冰醋酸或氫氧化鈉進行任何必要的調整。
四、為了去除使噴霧設備噴嘴堵塞的任何物質,溶液在盛入設備貯水槽前必須過濾。 一、試件的類型和數量,它們的形狀和尺寸應根據受試覆蓋層或產品的規范來選定。無此規范時,關於試樣的細節需經有關方面相互同意。
二、試驗前試件必須充分清洗,使用的清洗方法視表面情況和污物的性質而定。不能使用任何會浸蝕試樣表面的磨料和溶劑。
三、如果試樣是從較大的鍍覆工件上切割下來的,必須使切割附近區域的覆層不被破壞。除另有規定外,切邊必須用覆層充分的保護,這些覆層是一種在試驗條件下穩定的適當的材料,例加油漆、石蠟或粘結膠帶。 一、試樣在箱內不能放置在霧粒從噴嘴出來的直接進程上,可用擋板防止噴霧溶液直接沖擊試樣。
二、試樣在箱內暴露的角度是很重要的。原則上表面應平整,被試面朝上並盡可能與垂線成20度角,在所有的情況下,這個角度就在15到30度之間。在表面不規則的情況下,例如整個工件應盡可能作到接近這些規定。
三、 試件應這樣排列,使試樣之間不互相接觸,也不與箱體接觸。同時使被試表面暴露在噴霧的自然環流中。試樣可以放在箱內不同的水平面上,只要溶液不從上層的試樣或支架落在下層的試樣上。
四、試樣支架必須用惰性的非金屬材料製造,如玻璃、塑料或適當塗覆過的木材。如果試樣需要懸掛,則掛具材料不能用金屬,必須用人造纖維、棉纖維或其它惰性絕緣材料。 一、噴霧箱內溫度為50C,在整個試驗周期間波動應盡可能小。
二、每個收集器內所收集的溶液其濃度應為50g/L(見3.1.4),PH值應在3.1~3.3的范圍內(見2.3)。每個收集器收集溶液的平均速度,至少經24H後測量,就每2000px2面積而言應為1~2ml/h。
三、已經噴霧過的溶液不在使用。 一、 試驗的時間應按被試覆層或產品的規范而定,當無規定時,試驗的周期需經有關方面相互同意。推薦的暴露時間為:2、6、24、48、96、240、480、720h.
二、在規定的試驗周期內噴霧不得中斷,只有在需要就地短暫目測試樣和必須補充箱內貯水槽中的鹽水而又不能從箱外補充時,才能打開鹽霧箱。
三、如果試驗的終點是取決於最初腐蝕點的出現,試樣應經常檢查。為此,這些試樣就不要同其它另有預定試驗周期的試樣一起試驗。
四、 對預定周期的試驗,可根據周期安排檢查,但在試驗過程中試樣表面不能被損壞,並且檢查和記錄任何可觀察到的變化所需的開臬時間應盡可能短。 為了滿足特殊的要求,可以採用許多不同試驗結果評價標准。例如質量變化,用顯微鏡所觀察所顯示的率化,或機械性能的變化。通常適當的標準是,由被試覆層或產品規范中提出,多數試驗的常規記載僅需考慮如下幾個方面:
(1)試驗後的外觀
(2)去除腐蝕性產物後的外觀
(3)腐蝕缺陷的分布和數量,即點蝕、裂紋、氣泡等。這些可以很方便地根據ISO-1462(金屬覆層-對底金屬為非陽極鍍層-加速腐蝕過程-結果的評價方法)所規定的方法進行評定。
(4)開始出現腐蝕前所經歷的時間。 一、 試驗報告必須表明根據規定的結果評價標准所得到的結果,必要時,應指出每個試樣和每組平行試樣所得到的平均結果。若有必要,還須附有試樣的照片。
二、報告必須包括試驗方法的資料。此資料可根據試驗目的和為它所規定的說明而異。不過一般說細項目大致要求如下:
(1)被試覆層產品的說明
(2)試樣的形狀和大小,試驗表面的面積和性質
(3)試樣的制備,包括使用的清洗處理和試樣邊角或其它特殊部位的保護
(4)覆層的已知特徵及表面處理的說明
(5)代表每種覆層或產品提供試驗的試樣數量
(6)試驗後試樣採用的清洗方法,並在適當時說明由清洗引起的失重
(7)試驗時,表面的傾斜角度
(8)試驗溫度
(9)試驗周期
(10)為了檢驗工作條件的准確性,而特地放在箱內的任何試板的發生及所得到的結果

⑧ 鹽霧試驗箱和CASS試驗鹽霧箱有什麼區別

CASS實驗溫度較高,材料厚度和耐溫性要好些,如果做得不多,用中性鹽霧機也可做,但要調溫度參數。
你說的CASS鹽霧機鹽水不少很奇怪,那要在開機時,打開箱蓋看看噴霧塔是否正常噴霧,如果噴霧正常,檢查管路是否對,有可能噴的不是鹽水。

⑨ 污水處理中的SASS工藝具體是什麼

1、CASS概述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循環活性污泥系統)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其基本結構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其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該工藝最早在國外應用,為了更好地將其引進、消化,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污水處理新工藝,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環保中心於1994年在實驗室進行了整套系統的模擬試驗,分別探討了CASS工藝處理常溫生活污水、低溫生活污水、制葯和化工等工業廢水的機理和特點以及水處理過程中脫氮除磷的效果,獲得了寶貴的設計參數和對工藝運行的指導性經驗。我院將研究成果成功地應用於處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種工業廢水的工程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我院開發的CASS工藝與ICEAS工藝相比,負荷可提高1-2倍,節省佔地和工程投資近30%。

2CASS工藝的主要技術特徵

2.1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傳統SBR工藝為間斷進水,間斷排水,而實際污水排放大都是連續或半連續的,CASS工藝可連續進水,克服了SBR工藝的不足,比較適合實際排水的特點,拓寬了SBR工藝的應用領域。雖然CASS工藝設計時均考慮為連續進水,但在實際運行中即使有間斷進水,也不影響處理系統的運行。

2.2運行上的時序性

CASS反應池通常按曝氣、沉澱、排水和閑置四個階段根據時間依次進行。

2.3運行過程的非穩態性

每個工作周期內排水開始時CASS池內液位最高,排水結束時,液位最低,液位的變化幅度取決於排水比,而排水比與處理廢水的濃度、排放標准及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等有關。反應池內混合液體積和基質濃度均是變化的,基質降解是非穩態的。

2.4溶解氧周期性變化,濃度梯度高

CASS在反應階段是曝氣的,微生物處於好氧狀態,在沉澱和排水階段不曝氣,微生物處於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因此,反應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變化的,氧濃度梯度大、轉移效率高,這對於提高脫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脹及節約能耗都是有利的。實踐證實對同樣的曝氣設備而言,CASS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較高的氧利用率。

3CASS工藝的主要優點

3.1工藝流程簡單,佔地面積小,投資較低

CASS的核心構築物為反應池,沒有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處理設施布置緊湊、佔地省、投資低。

3.2生化反應推動力大

在完全混合式連續流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等於二沉池出水底物濃度,底物流入曝氣池的速率即為底物降解速率。根據生化動力反應學原理,由於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很低,其生化反應推動力也很小,反應速率和有機物去除效率都比較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氣池中,污水與迴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流從池首端進入,成推流狀態沿曝氣池流動,至池末端流出。作為生化反應推動力的底物濃度,從進水的最高濃度逐漸降解至出水時的最低濃度,整個反應過程底物濃度沒被稀釋,盡可能地保持了較大推動力。此間在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不存在縱向的返混。

CASS工藝從污染物的降解過程來看,當污水以相對較低的水量連續進入CASS池時即被混合液稀釋,因此,從空間上看CASS工藝屬變體積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疇;而從CASS工藝開始曝氣到排水結束整個周期來看,基質濃度由高到低,濃度梯度從高到低,基質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藝屬理想的時間順序上的推流式反應器,生化反應推動力較大。

3.3沉澱效果好

CASS工藝在沉澱階段幾乎整個反應池均起沉澱作用,沉澱階段的表面負荷比普通二次沉澱池小得多,雖有進水的干擾,但其影響很小,沉澱效果較好。實踐證明,當冬季溫度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或在處理一些特種工業廢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時,均不會

影響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實驗和工程中曾遇到SV30高達96%的情況,只要將沉澱階段的時間稍作延長,系統運行不受影響。

3.4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可實現不同的處理目標

CASS工藝在設計時已考慮流量變化的因素,能確保污水在系統內停留預定的處理時間後經沉澱排放,特別是CASS工藝可以通過調節運行周期來適應進水量和水質的變比。當進水濃度較高時,也可通過延長曝氣時間實現達標排放,達到抗沖擊負荷的目的。在暴雨時,可經受平常平均流量6信的高峰流量沖擊,而不需要獨立的調節地。多年運行資料表明,在流量沖擊和有機負荷沖擊超過設計值2-3信時,處理效果仍然令人滿意。而傳統處理工藝雖然已設有輔助的流量平衡調節設施,但還很可能因水力負荷變化導致活性污泥流失,嚴重影響排水質量。

當強化脫氮除磷功能時,CASS工藝可通過調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應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過運行方式的調整,可以達到不同的處理水質。

3.5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法運行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由於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與水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有效分離,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質變差,嚴重時使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行,而控制並消除污泥膨脹需要一定時間,具有滯後性。因此,選擇不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由於絲狀菌的比表面積比菌膠團大,因此,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但一般絲狀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絲狀菌小,在高底物濃度下菌膠團和絲狀菌都以較大速率降解底物與增殖,但由於膠團細菌比增殖速率較大,其增殖量也較大,從而較絲狀菌占優勢。而CASS反應池中存在著較大的濃度梯度,而且處於缺氧、好氧交替變化之中,這樣的環境條件可選擇性地培養出菌膠團細菌,使其成為曝氣池中的優勢菌屬,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從而提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3.6適用范圍廣,適合分期建設

CASS工藝可應用於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處理工程,比SBR工藝適用范圍更廣泛;連續進水的設計和運行方式,一方面便於與前處理構築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統比SBR工藝更簡單。

對大型污水處理廠而言,CASS反應池設計成多池模塊組合式,單池可獨立運行。當處理水量小於設計值時,可以在反應地的低水位運行或投入部分反應池運行等多種靈活操作方式;由於CASS系統的主要核心構築物是CASS反應池,如果處理水量增加,超過設計水量不能滿足處理要求時,可同樣復制CASS反應池,因此CASS法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它的階段建造和擴建較傳統活性污泥法簡單得多。

3.7剩餘污泥量小,性質穩定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泥齡僅2-7天,而CASS法泥齡為25-30天,所以污泥穩定性好,脫水性能佳,產生的剩餘污泥少。去除1.0kgBOD產生0.2~0.3kg剩餘污泥,僅為傳統法的60%左右。由於污泥在CASS反應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餘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10mgO2/gML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經穩定化處理,可直接脫水。而傳統法剩餘污泥不穩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於20mgO2/gMLSS.h,必須經穩定化後才能處置。

4CASS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4.1水量平衡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勻的,如何充分發揮CASS反應池的作用,與選擇的設計流量關系很大,如果設計流量不合適,進水高峰時水位會超過上限,進水量小時反應池不能充分利用。當水量波動較大時,應考慮設置調節池。

4.2控制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日益廣泛應用,得益於自動化技術發展及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CASS工藝的特點是程序工作制,可根據進水及出水水質變化來調整工作程序,保證出水效果。整套控制系統可採用現場可編程式控制制(PLC)與微機集中控制相結合,同時為了保證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所有設備採用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後者便於手動調試和自控系統故障時使用,前者供日常工作使用。

4.3曝氣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可選擇多種曝氣方式,但在選擇曝氣頭時要盡量採用不堵塞的曝氣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氣機、傘式曝氣器、螺旋曝氣器等。採用微孔曝氣時應採用強度高的橡膠

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

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目前,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設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種排水裝置目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4.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5CASS的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

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目前,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設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種排水裝置目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4.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5CASS的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簡稱CASS,即循環式活性污泥生物反應工藝。

適用范圍:CASS法適用於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大多數工業污水。

概述

CASS工藝是在SBR(序列間歇式反應器,SequencingBatchReactor)工藝上發展起來的.,目前已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整個污水廠進出水是連續的,所有設備的維護可以都在水面上進行。簡單,靈活,可靠,耐沖擊負荷;剩餘污泥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和普通SBR少。無需調節池和初沉池。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佔地少、耗能低、投資省。

工藝流程

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於一體,對污染物質的降解是一個時間上的推流過程,微生物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

完整的CASS周期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曝氣階段-->沉澱階段-->潷水階段-->閑置階段

工藝特點

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佔地面積省,建設費用低;

能耗低,管理方便,運行費用省;

運行可靠,對沖擊負荷的適應性強,不發生污泥膨脹。

CASS池分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在預反應區內,微生物能通過酶的快速轉移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基質快速積累過程,這對進水水質、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質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絲狀菌的生長起到抑製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過程。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功能於一體,污染物的降解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過程,而微生物則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CASS生物處理法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最早產生於美國,90年代初引入中國,目前,由於該工藝的高效和經濟性,應用勢頭迅猛,受到環保部門及擁護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經過模擬試驗研究,已成功應用於生活污水、食品廢水、制葯廢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為CASS法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CASS法是在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見附圖)

在反應器的前部設置了生物選擇區,後部設置了可升降的自動潷水裝置。其工作過程可分為曝氣、沉澱和排水三個階段,周期循環進行。污水連續進入預反應區,經過隔牆底部進入主反應區,在保證供氧的條件下,使有機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據進水水質可對運行參數進行調整。CASS法的特點與SBR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其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更好。進水過程是連續的,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需電磁閥等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進水過程是間歇的,應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潷水器完成的,隨水面逐漸下降,均勻將處理後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時水流對底部沉澱污泥的擾動。CASS法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沖擊能力更好。

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建設費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及污泥迴流設備,建設費用可節省10-2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總投資約1.5億,CASS法總投資約1.1億。工藝流程短,佔地面積少:污水廠主要構築物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氣池、污泥池,而沒有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布局緊湊,佔地面積可減少20-3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佔地面積約為180畝,CASS法佔地面積約120畝。運轉費用省:由於曝氣是周期性的,池內溶解氧的濃度也是變化的,沉澱階段和排水階段溶解氧降低,重新開始曝氣時,氧的濃度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運轉費用可節省10-25%。有機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好:根據研究結果和工程應用情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良好的管理,對城市污水,進水COD為400mg/L時,出水小於30mg/L以下。對可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即使進水COD高達3000mg/L,出水仍能達到50mg/L左右。對一般的生物處理工藝,很難達到這樣好的水質。所以,對CASS工藝,二級處理的投資,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水質。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水處理廠設備種類和數量較少,控制系統比較簡單,工藝本身決定了不發生污泥膨脹。所以,系統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泥產量低,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無異味。CASS工藝特點設備安裝簡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較好的耐水、防腐能力,設備使用壽命長;對原水的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可回用於污水處理廠內的如綠化、澆地、洗車等有關雜用用途;處理工藝在國內外處於先進水平,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可用微機進行操作和控制;整個工藝運轉操作較為簡單,維修方便,處理廠內不產生污染環境的臭氣和蚊螢;投資較省,處理成本低,工藝有推廣應用價值。

CASS操作周期一般可分為四個步驟:曝氣階段由曝氣裝置向反應池內充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O3--N。沉澱階段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餘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潷水階段沉澱結束後,置於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態繼續反硝化。

閑置階段:閑置階段即是潷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階段。

⑩ 如何用垃圾滲透液直接進行活性污泥培養

垃圾滲濾液經過細格柵後,除去滲濾液中的懸浮物及漂浮物,進入調節池,經泵提升至UASB上流式厭氧反應器進行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接至垃圾焚燒爐助燃,污泥脫水後填埋或焚燒,出水加CaO調鹼度後自流進入CASS反應器。CASS是一種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的循環間歇處理工藝,整個系統經歷進水期、反應期、沉澱期、排水期和待機期5個階段,而CASS反應器又分為三個區:一區為生物選擇器,二區為兼氧區,三區為好氧區。出水流經生物選擇器區,既可提高系統的穩定性,防止產生污泥膨漲,又可發生比較顯著的反硝化作用。出水自生物選擇器進入兼氧區和好氧區,該區主要完成降解有機物和硝化/反硝化過程。再經沉澱期後外排。

閱讀全文

與cass反應器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尚赫儀器包有哪些產品 瀏覽:118
車內儀表盤顯示90度是什麼意思 瀏覽:320
設備進退場費如何計算 瀏覽:645
為什麼搭實驗裝置 瀏覽:88
友嘉機床怎麼在線加工 瀏覽:16
路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96
紙色譜分離氨基酸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885
設備鎖怎麼解除qq中心 瀏覽:847
地暖圓形閥門怎麼開關 瀏覽:211
浙江天然氣閥門 瀏覽:227
採暖管道閥門安裝檢驗批 瀏覽:656
東莞永豐五金製品廠招聘 瀏覽:342
雞自動飲水的裝置 瀏覽:638
地熱閥門什麼價格 瀏覽:104
停車後儀表台前方閃光是什麼 瀏覽:982
制紙機械多少錢一台 瀏覽:777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怎麼拆 瀏覽:146
微機保護裝置采樣保持插件的作用 瀏覽:356
儀表盤皮損壞如何修復 瀏覽:511
消防水池閥門在什麼位置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