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圖為製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揭示實驗原理乙酸與乙醇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加熱可
①  ②否。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換成D無法指示何種物質脫羥基。反應速率低,達不到回催化劑活答性溫度;溫度過高利於平衡逆向移動,酯產率降低。用分水器能夠在反應進行時很容易的把水分離出來,從而使平衡正向移動,提高乙酸乙酯的產率。酚酞。碳酸鈉層呈紅色,上層的酯層呈無色。
㈡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實驗室利用如圖A裝置制備乙酸乙酯.(1)若實驗中
(1)羧酸與醇發生的酯化反應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結合生成水,其它基團相互結合生成酯,同時該反應可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3COOH+CH3CH218OH 88g | 88g/mol×1.5mol | |
×100%=66.7%,
故答案為:66.7%;
(4)①乙酸乙酯是不溶於水的物質,乙醇和乙酸均是易溶於水的,乙酸和乙醇的碳酸鈉水溶液是互溶的,分離粗產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實現酯與乙酸和乙醇的分離,分離油層和水層採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對水層中的乙酸鈉和乙醇進一步分離時應採取蒸餾操作分離出乙醇.然後水層中的乙酸鈉,根據強酸制弱酸,要用濃硫酸反應得到乙酸,再蒸餾得到乙酸;乙酸乙酯的密度小於水,分層後乙酸乙酯在上層,下層為水層,先將水層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將乙酸乙酯從上口放出;
故答案為:ab;①②③;飽和Na
2CO
3溶液;蒸餾;蒸餾;D;
②無水碳酸鈉粉末是一種良好的吸水劑,可以除掉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故答案為: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水;
(5)圖中甲、乙兩個裝置的不同點,乙裝置能將易揮發的反應物乙酸和乙醇冷凝迴流到反應容器中,繼續反應,而甲不可,
故答案為:乙.
㈢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圖.(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①是酒精來燈,常用源作熱源;②是試管,常用作反應容器;③是鐵架台,常用於固定、支持實驗裝置;④是集氣瓶,常用來收集氣體. 故填:酒精燈;試管;鐵架台;集氣瓶. (2)圖中的錯誤及其改正方法為:錯誤:試管口向上傾斜;改正: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錯誤:導管伸入試管太長;改正:導管伸入試管剛露出橡皮塞;錯誤:鐵夾離試管口太遠;改正:鐵夾夾在離試管口約三分之一處;錯誤:導管伸入集氣瓶太短;改正:導管應該接近集氣瓶底部;錯誤:集氣瓶口沒有玻璃片;改正:集氣瓶口放上玻璃片. 故填:錯誤:試管口向上傾斜;改正: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錯誤:導管伸入試管太長;改正:導管伸入試管剛露出橡皮塞;錯誤:鐵夾離試管口太遠;改正:鐵夾夾在離試管口約三分之一處;錯誤:導管伸入集氣瓶太短;改正:導管應該接近集氣瓶底部;錯誤:集氣瓶口沒有玻璃片;改正:集氣瓶口放上玻璃片. |
㈣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實驗室利用圖的裝置制備乙酸乙酯.(1)與教材采
(1)球形乾燥管容積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與空氣進行熱交換,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為:冷凝和防止倒吸;
(2)①本題是研究實驗D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H+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的條件,題中採用了一個變數,實驗C 2mol?L-1H2SO4,實驗D鹽酸,所以達到實驗目的,實驗D與實驗C中H+的濃度一樣,實驗C 3mL乙醇、2mL乙酸、2mol?L-1H2SO4,實驗D 3mL乙醇、2mL乙酸、鹽酸,要保證溶液體積一致,才能保證乙醇、乙酸的濃度不變,鹽酸體積為4mL,實驗D與實驗C中H+的濃度一樣,所以鹽酸的濃度為4mol?L-1,
故答案為:3,4;
②對照實驗A和C可知:試管Ⅰ中試劑實驗A中使用1mL18mol?L-1濃硫酸,生成的乙酸乙酯比C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大很多,說明濃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率,
故答案為:AC;
(3)90g乙酸的物質的量為:
=1.5mol,138g乙醇的物質的量為:
=3mol,顯然乙醇過量,理論上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物質的量需要按照乙酸的量進行計算,根據反應CH
3COOH+C
2H
5OH
濃硫酸 |
㈤ 下圖為實驗室制備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據圖回答問題: (1)寫出①的儀器名稱 &n...
(1)長頸漏斗 (2)2H 2 O 2  2H 2 O+O 2 ↑ CaCO 3 +2HCl = CaCl 2 +H 2 O+CO 2 ↑ 向上排空氣取氣法 (3)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立即復燃則O 2 已滿 (或答「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立即熄滅則CO 2 已滿」) (4)H 2 O+CO 2 = H 2 CO 3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5)E
㈥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於化學工業.實驗室利用右圖的裝置制備乙酸乙酯.(1)與教材
(1)球形乾燥管容積較大,使乙酸乙酯充分與空氣進行熱交換,起到冷凝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為:冷凝,防倒吸; (2)①本題是研究實驗D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H + 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的條件,題中採用了一個變數,實驗C3mol?L -1 H 2 SO 4 ,實驗D鹽酸,所以達到實驗目的,實驗D與實驗C中H + 的濃度一樣,實驗C3mL乙醇、2mL乙酸、3mol?L -1 H 2 SO 4 ,實驗D3mL乙醇、2mL乙酸、鹽酸,要保證溶液體積一致,才能保證乙醇、乙酸的濃度不變,鹽酸體積為6mL,實驗D與實驗C中H + 的濃度一樣,所以鹽酸的濃度為6mol?L -1 ,故答案為:6,6; ②對照實驗A和B可知:試管Ⅰ中試劑實驗A比實驗B多1mL18mol?L -1 濃硫酸,但是試管Ⅱ中試劑中測得有機層乙酸乙酯的厚度,實驗A為5.0cm,而實驗B只有0.1cm,故答案為:A; ③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 3 COOH+C 2 H 5 OH 濃硫酸 |
㈦ 如圖為製取乙酸乙酯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揭示實驗原理①乙酸與乙醇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加
(1)①酯化反應中羧酸提供羥基,醇應該氫原子,所以反應的機理可以表示為CH3COOH+H18OCH2CH3 濃硫酸 |
㈧ 下圖為某套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加熱裝置和部分葯品等均已經省略(裝置①和裝置②為氣體發生裝置)。 (
(1)實驗室製取氨氣的反應是,2NH 4 Cl+Ca(OH) 2  N 2 O 4 (無色),正反應是放熱,U型管底部的溫度降低,上述平衡向右移動,NO2的濃度降低,顏色變淺。 (2)Cr 2 O 7 2- +3SO 2 +2H + =2Cr 3+ +3SO 4 2- +H 2 O 將e、m依次連接在B、C之間或將C裝置換成f (3)吸收未反應的NO 60%
㈨ 以下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有關問題(資料:①為分液漏斗,能控制液體反應物體的量)(1)
(1)該發生裝置適合加熱製取氧氣,試管口沒有棉花,因此是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取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2KClO3 MnO2 | .
㈩ 如圖是用來研究光合作用所需某項原料的實驗裝置圖示,據圖回答:(1)這項原料是______;對照組是______
(1)(2)從實驗裝置可以看出,甲裝置把其中的一個葉片用玻璃罩隔離開來,通入通過濃NaOH的作用的氣體,為了檢驗其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否徹底,實驗中特地增加了澄清石灰水的瓶子,來檢測通往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說明通入的氣體仍含有二氧化碳,如果沒有變混濁,說明通往的氣體不含有二氧化碳.因而增加了實驗的准確性.因此這項原料是二氧化碳,對照組是玻璃瓶外的葉片. (3)酒精脫色:光照幾個小時後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後便於觀察,如不脫色,不易觀察到澱粉遇碘變藍的現象;脫色時,酒精要隔水加熱是因為酒精的燃點低,防止酒精燃燒發生危險. 該實驗的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後光照→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酒精脫色→漂洗後滴加碘液檢驗→沖掉碘液觀察葉色.(4)將瓶內的葉片脫色--漂洗--染色--沖洗後,觀察葉片變藍.出現該現象的最可能的原因是由於瓶內的葉片原有的有機物沒有運走耗盡.(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澱粉等有機物,並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其表達式為:
與下圖為某有機合成的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天然氣閥門
發布:2025-09-18 22:45:24
瀏覽:22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