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心室機械輔助裝置

心室機械輔助裝置

發布時間:2022-09-01 01:11:52

① 心力衰竭影響生活,早期心力衰竭有哪些治療方法

出現早期心力衰竭,應該積極治療,同時應用利尿,擴血管,強心,防止心室重構葯物,同時要積極尋找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有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要同時用抗血小板聚集,調脂,及血運重建治療。

心力衰竭飲食該注意什麼?

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應該首先限制鈉鹽攝入,進行低鈉飲食。其次,在保證生理需要量的情況下盡量控制飲水。再次長期使用利尿劑的患者要多吃含鉀量高的食物,產生中度和重度的高鉀血症患者要採用葯物治療。第四要服用清淡的飲食可以少吃多餐,尤其是心衰重的患者,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適當吃澱粉,吃多糖類的食物,避免過多的蔗糖及甜點,防止三酯升高。

② 心衰怎麼治療,要做哪些檢查

進行了相關檢查之後,醫生會為你解讀檢查報告,如果檢查結果提示心衰,就要積極治療。目前的心衰治療方法,已經有了很大改觀,由以前的血流動力學/葯理學措施由短期轉變為長期且具有修復性策略。而心衰治療目標不簡單為對症狀進行改善,更著重於延緩或阻斷心肌重構,最終達到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
常使用的葯物有以下幾種:針對交感神經(SNS)激活的β受體阻斷劑和針對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醛固酮拮抗劑等。還有一些新葯,也在新的心衰指南中列出,如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這是近年來心衰治療上重要的進步,可以使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風險降低,對心衰治療有重要意義。

③ 心力衰竭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確診,應按規范治療。
(1)初始治療為經面罩或鼻導管吸氧;嗎啡、袢利尿劑、強心劑等經靜脈給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兩腿下垂,減少下肢靜脈迴流。
(2)病情仍不緩解者應根據收縮壓和肺淤血狀況選擇應用血管活性葯物,如正性肌力葯、血管擴張葯和血管收縮葯等。
(3)病情嚴重、血壓持續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應監測血流動力學,並採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機械通氣支持、血液凈化、心室機械輔助裝置以及外科手術等各種非葯物治療方法。
(4)動態測定BNP/NT-proBNP有助於指導急性心衰的治療,治療後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預後差,應加強治療;治療後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療有效,預後好。
(5)控制和消除各種誘因,及時矯正基礎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療已從利尿、強心、擴血管等短期血流動力學/葯理學措施,轉為以神經內分泌抑制劑為主的長期的、修復性的策略,目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
(1)病因治療 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葯物和他汀類調脂葯物進行冠心病二級預防。消除心力衰竭誘因,控制感染,治療心律失常,糾正貧血、電解質紊亂。
(2)改善症狀 根據病情調整利尿劑、硝酸酯和強心劑的用法用量。
(3)正確使用神經內分泌抑制劑 從小劑量增至目標劑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劑量。
(4)監測葯物反應 ①水鈉瀦留減退者,可逐漸減少利尿劑劑量或小劑量維持治療,早期很難完全停葯。每日體重變化情況是檢測利尿劑效果和調整劑量的可靠指標,可早期發現體液瀦留。在利尿劑治療時,應限制鈉鹽攝入量(<3g/d)。②使用正性肌力葯物的患者,出院後可改為地高辛,反復出現心衰症狀者停用地高辛,易導致心衰加重。如出現厭食、惡心、嘔吐時,應測地高辛濃度或試探性停葯。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每1~2周增加一次劑量,同時監測血壓、血肌酐和血鉀水平,若血肌酐顯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鉀血症(>5.5mmol/L)或有症狀性低血壓(收縮壓<90mmHg)時應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穩定、無體液瀦留且心率≥60次/分鍾的患者,可以逐漸增加β受體阻滯劑的劑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暈等症狀時,應減量。
(5)監測頻率 患者應每天自測體重、血壓、心率並登記。出院後每兩周復診一次,觀察症狀、體征並復查血液生化,調整葯物種類和劑量。病情穩定3個月且葯物達到最佳劑量後,每月復診一次。

④ 求一篇關於聲討造成醫療事故醫生的文章

致命的"柏林心" 上海東方醫院"人工心臟"內幕
http://www.ce.cn/cysc/zyy/jrgx/200804/29/t20080429_15314357.shtml

這個屬於很惡劣的醫療事故了。

全文如下:
中新浙江網4月30日電

未經注冊的醫療器械卻一次次用於病人的治療;

本不成熟的醫療技術卻屢屢使用在一個孩子的身上

是治病救人還是進行人體試驗

經濟與法記者調查上海東方醫院「人工心臟」內幕真相觸目驚心

一、醫院為何要免40萬醫療費,還提出「三不準」

CCTV.com消息(經濟與法):畫面上的這個東西叫人工心臟。在上海東方醫院的宣傳材料上說,它是一種心室機械輔助裝置,主要用於治療嚴重的心臟病人,可以為許多瀕死病人提供生存機會。

但是,就是在這家醫院,這個人工心臟卻給一個又一個患者帶來厄運。

2005年7月15日,13歲的男孩周易清在上海東方醫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當天主刀的醫生是上海東方醫院的院長劉中民教授,還有據醫院介紹來自德國的專家翁渝國教授。

下午一點半,周易清被推進了手術室。

手術持續了大約15個小時,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五點。但是,手術沒有成功,周易清只能靠呼吸機、起搏器等來維持生命。

母親郭永蓓:我真的受不了……

此後周易清一直沒能醒來,15天後,周易清因心臟移植後多臟器衰竭死亡。

郭永蓓:他說媽媽我沒有,我沒什麼留給你們的他說,我儲蓄罐裡面有三百塊錢,一百塊給你,一百塊給爸爸,一百元給爺爺奶奶他說,他現在儲蓄罐還在。

周易清是2004年4月就住進了東方醫院,其間他先後接受了人工心臟植入、心臟移植等各項手術,費用高達90多萬元。周振華夫婦共欠下40多萬元的醫療費。兒子走後,夫妻倆和醫院商量,希望寬限點時間好籌集醫療費,沒想到這次醫院出人意料的寬容:40多萬元欠款可以全部免掉,不過,前提是,必需簽署一份特殊的保密同意書。

母親郭永蓓:媒體來了,你不能去說這件事情。第二不能向公安機關去報案。第三不能向行政部門去上訴。我們就想了,你們在他身上做了什麼事情啊。

上海東方醫院為什麼要提提這樣的要求?難道孩子死亡的背後另有隱情?周振華多了個心眼,在和院方交涉時,悄悄做了一次錄音。

周振華夫婦和上海東方醫院醫療糾紛辦公室主任汪子安交涉:(郭)不得向司法機關舉報,我都沒想到。(汪)我們是先小人後君子。(郭)把這份協議復印一下,(汪)這個不能復印。

在醫院要求簽這份協議之前,周振華夫婦倆一直打心眼裡感激上海東方醫院,從沒有對醫院的治療有過任何懷疑。但這件事之後,夫婦倆開始產生了疑問,醫院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封住家屬的口,他們究竟對兒子做了什麼?那麼周易清是因為什麼病住的院,又接受了什麼治療呢?

二、12歲男孩周易清來東方醫院治療前後

2004年4月19日,12歲的周易清突發胸悶,住進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被診斷為原發性心肌病和心功能不全。4月22日下午,上海市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來到兒科醫院會診。

郭永蓓:後來他就坐下來跟說,我告訴你,孩子病很重,今天過不了了,今天晚上是過不了了,我說什麼,什麼叫過不了,他說他身上已經沒有汗液了。

之前只是聽兒科醫院的醫生說孩子的病很重,劉教授這個結論讓郭永蓓幾乎崩潰。就在她絕望的時候,劉中民教授話鋒突然一轉。

郭永蓓:你現在很幸運他說,我們這里有人工心臟,我聽不懂,我說人工心臟怎麼會呢,他你說別怕,我們正好這個時候呢在開國際中心,國際心臟中心會議在上海開,他說你別怕,我們這德國方面,他帶來一個人工心臟的產品來展示的他說。我說危險么,你成功率怎麼樣,他說成功率90%他跟我說。

救子心切,夫妻倆馬上把兒子轉到了上海市東方醫院。當天晚上,院長劉中民和德國專家翁渝國一起給周易清做了「人工心臟」手術,就是通過安裝「人工心臟」這個外部裝置,暫時替代已經病變的心臟行使功能。當時上海媒體在報道中引用劉中民院長的話說,周易清小朋友是很幸運的,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拆下「柏林心」人工心臟,出院回家休養了!

周易清住進了ICU重症病房。此時郭永蓓還有一個擔憂,裝了人工心臟,下一步該怎麼辦呢?

郭永蓓:幹細胞,自己的幹細胞,他的血液,他說給他的血抽出來,抽出來以後他給說他分離,分離變成幹細胞以後再打進去,就像農民種地撒種子一樣,把這個撒在他的心肌上面。

兩個月後,醫院給周易清做了劉教授所說的幹細胞修復心臟的手術。但是,手術失敗了。

郭永蓓:他爸爸就去問醫生了,現在的幹細胞做的怎麼樣?他說了,幹細胞看樣子不好,沒效果他說。

幹細胞修復治療手術失敗後,劉中民院長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治療方案——肌細胞移植!

郭永蓓:我們說什麼叫肌細胞移植,他說幹細胞它太脆弱了,肌細胞從大腿上,大腿上面挖一點肌肉,肌肉以後呢放在那個瓶裡面,給它培養,放在那個機器裡面培養,兩個星期培養好以後呢,這個肌肉培養成肌細胞以後,再打到他那個心臟肌肉裡面去他說。

2004年10月,東方醫院為周易清實施肌細胞移植手術,但這次手術仍然沒有成功。這兩次手術都失敗後,東方醫院決定對周易清實施心臟移植手術,這已是周易清的第四次手術,手術最終依然以失敗告終。15天後死亡。到這個時候,第一次手術給周易清安裝上的人工心臟,已經在周易清身上裝了15個月。事後,德籍醫生翁渝國藉助網路發表聲明說,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在小孩身上最長時間的最成功的心臟輔助裝置」。可是在這所謂成功的15個月里,13歲的周易清卻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郭永蓓:兒子啊,我說在裡面怎麼樣,他說媽媽不要說了他說,我不想回憶這裡面的一段事情他說,我說你怎麼樣,他說你們幾輩子都沒看見,都沒有承受過他說。

難道患者和家屬承受巨大痛苦的背後,就為獲得一個人工心臟裝置時間最長的數據么?死者的父親周振華來到上海市衛生局,查詢那位德籍醫生翁渝國的有關信息。

周振華:衛生局,上海衛生局也給我相關的回復,就說明翁玉國確實沒有資質,沒有行醫,在中國沒有行醫執照。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外國醫師來華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外國醫生來華短期行醫,必須經過注冊,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但是,上海市衛生局確認:從未向翁渝國頒發過行醫許可證。

三、家長疑惑,難道兒子周易清被作了人體試驗?

至此周振華夫婦感到,兒子死亡的背後迷霧重重。為了保存證據,周振華在律師的幫助下費盡周折,拿回了周易清住院期間1900多頁的病歷資料。

但是,很多資料他都看不懂。周振華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一位願意幫助他的專業人士。就是因揭露醫療系統黑幕,推進醫療改革事跡突出,被評為「中央電視台200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原上海市葯監局監督員陳曉蘭。

陳曉蘭查遍了國家葯監局的網站,並沒有查到植入周易清身體的「berlinheart」人工心臟的注冊號。這有點讓她意外,她又專程來到國家葯監局當面核實。國家葯監局確認,德國「berlinheart人工心臟輔助機和berlinheart人工心臟泵並未通過國家注冊。

上海市醫保局監督員陳曉蘭:不是一個有效的合法產品,拿過來植入那孩子的身體裡面去了,植入體內了,這個產品是非法的,這個手術更是非法的。

堂堂的二甲醫院——東方醫院,竟然使用未經國家注冊的國外醫療器械,陳小蘭不相信會有這樣荒唐事。

陳曉蘭:不尊重生命的價值,漠視生命的珍貴,所以讓我很氣憤的,他不是做實驗,他連實驗都不懂,他沒有這個能力做這一類實驗,也沒有這個資格做實驗,做實驗的東西也全部要審批的。

既然是非法醫療器械,又是如何從國外進入到正規的上海東方醫院呢?它又是如何報關的呢?對此,上海海關答復,「在進口心臟輔助裝置前,東方醫院於當年8月向上海機電辦填報了機電產品進口申請表」,是按照機電產品報關並獲得批准。同時海關還確認,「東方醫院確有一次外國專家教授攜帶廠方贈送的醫療器械進境未向海關申報一事,應屬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行為」。

陳曉蘭:在國外也是,國外這一項技術只是試探性的在臨床上有限的,選擇性地使用,而不是像東方醫院那樣,心梗病人也用,擴心病人也用,這個技術應該是一個頂端的技術。東方醫院是一個二甲醫院,他沒有這個資質,也沒有這個能力。

《中國衛生法制》副主編周振華夫婦代理人卓小勤:人工心臟確實可以使瀕臨死亡的患者聲明得以延續。但它必須立刻在盡短的的時間內,這個做心臟移植,因為心臟移植才是最終的一個治療方案。

那使用人工心臟加幹細胞,這個療法成熟嗎?

幹細胞在進入到臨床治療,據我了解各個國家都處於實驗階段。

而隨著對病歷的研究和調查的一步步深入,更嚴重的情況被漸漸發現。

陳曉蘭:我開始閱讀他的病史,我就越來越清楚地感到,他沒有把這個孩子當成一個病人,他把他當成一個動物,就像一個小白鼠一樣,他們充分利用這個動物。所以整整一年我很氣憤,這件事一定要搞清楚,盡管很累。

東方醫院給周易實施的肌細胞移植技術,目前即便是在醫療技術發達的國家,也僅僅處在試驗階段。

陳曉蘭:(肌細胞)這更不是(成熟技術)了,比幹細胞更前衛了,在國際上還是試驗階段。2005年東方醫院有篇論文,說拿多少條狗做肌細胞試驗,可是在2004年已經用了4個人做了肌細胞移植。

發生在周易清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讓人感到震驚,13歲的周易清在東方醫院究竟是被作為一個患者還是成了試驗品?!如果這些做法確實是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不這么做周易清就會馬上死亡,周家夫婦心中還能釋然些,可當時周易清的病是否嚴重到非要做這種手術呢?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顧復生:根本不需要做人工心臟。

種種違規治療接二連三地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而事情還不僅僅如此,在東方醫院公開發行的宣傳冊上,有這樣的話,2001年,劉忠民教授在國內率先使用人工心臟治療終末期心衰病人獲得成功,迄今已成功完成了9例人工心臟手術,是國內人工心臟應用最多的單位。那麼,這九例手術果真成功了么?經濟與法欄目記者調查了其中幾位患者。

四、所謂「人工心臟」成功治療的背後

這位老人名叫鄧忠星,家住上海浦東新區居家橋路,2001年,他突發心肌梗塞被送進了東方醫院。

妻子馬祥妹:他們沒有及時搶救,拖了十幾個小時,然後才跟我們說實在沒辦法,只能裝個人工心臟,當時我們搞不懂什麼叫人工心臟,只能依賴醫院。

馬祥妹接受了醫院的方案,但是不久,鄧忠星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妻子馬祥妹:裝上以後十幾天就腦梗了,馬上就腦梗塞了。

這個是有直接關系的嗎?

當然是有直接關系了,我們已經是第四個(裝人工心臟)了對吧,前面幾個有一個丁曉蘭的死我親自看到。

看到丈夫情況危急,馬祥妹堅決要求拆除「人工心臟」。

妻子馬祥妹:這個人工心臟是我們要求堅決拆掉,為什麼,你裝好以後,心臟又沒好什麼,而且人全部癱掉了,你還裝什麼,你是不是要給他送命,命死掉你才心死啊。

在家屬的強烈要求下,東方醫院不得不拆除了鄧忠星的人工心臟。人工心臟拆除後,鄧忠星老人沒有死去,相反他活了七年。但是這七年裡,他的生活因這次治療充滿痛苦。

妻子馬祥妹:你們看一個手都不能動,兩個手都是這樣子的,看到了,一個手都不能動,一個腳也不能動。我花20多萬換了一個這樣的人。誰家能這樣過日子啊?

鄧忠星後來將東方醫院告上法庭,醫療事故鑒定的結論卻是不構成醫療事故,但法院認定,造成鄧中星的現狀,「和裝入人工心臟有一定因果關系。」在法院的調解下,東方醫院補償鄧中星16萬元。

除了鄧忠星以外,記者該想方設法尋找到一位叫竇芳榮的患者的家人。2002年竇芳榮同樣因為擴心病住進東方醫院,也安裝了人工心臟。手術後大約六個月,還在重症監護病房裡的竇方榮被醫院送回了家。在回家後的當天晚上,竇方榮突然口中噴出大量鮮血,被東方醫院派車接回,結果搶救無效死亡。

陳曉蘭醫生也就此展開了調查,根據她的調查,上海東方醫院從2001年起,先後為9名患者安裝過人工心臟,這9人當中,7人已經死亡,活著的只有兩人,一個是鄧中星,另一位叫蘇琴,而兩個人都留下了後遺症。面對這一切,上海東方醫院又如何解釋呢?

暗訪:上海東方醫院周易清主治醫生范慧敏:所有問題都不能回答你。

東方醫院曾就此事專門發表過公開聲明,主要觀點是,人工心臟是合法的,因為當時國家食品葯品管理局還沒有相關設備注冊的規定。在2006年,歐洲心衰協會已將人工心臟作為治療手段之一,列入心力衰竭治療指南。Beilinheart人工心臟雖未被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FDA)批准注冊,但FDA允許該產品在特殊情況下在美國使用。關於幹細胞移植手術是否安全?劉中民認為,幹細胞移植的確是一項新技術,目前確實屬於臨床試驗階段,但國內外已有大量幹細胞臨床試驗的資料發表,相關法規對幹細胞移植沒有禁止規定。關於是全力搶救還是人體試驗?醫院的解釋是,醫學上沒有哪一種技術可以讓人永生,他們是在尊重家屬知情權的情況下進行手術的。

《中國衛生法制》副主編周振華夫婦代理人:卓小勤上海市在2002年11月1號,就頒布了《醫療新技術臨床准入管理辦法》,凡是醫療新技術,醫療機構在開展醫療新技術,必須經過上海市衛生局的批准,而據我們了解,上海市衛生局並沒有批准東方醫院使用這個berlinheart人工心臟,也沒有批准東方醫院進行這個幹細胞和肌細胞的這個研究。

在這份聲明中,記者還注意到,歐洲心衰協會將人工心臟作為心力衰竭治療手段之一是在2006年,即便這個心衰協會是權威的、信息是真實的,但周易清做手術是在2004年,而且早在2001年東方醫院就已經進行了第一例,第一例患者丁曉蘭,在手術後十個月死亡。

中國社科院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邱仁宗:在國外比如在美國、德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一般對這種新技術和新的葯物的臨床應用很嚴格的,他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是吧,達到一定的這個才能夠應用到臨床身上。因為臨床應用等於一個進入市場了,大規模的生產賺大量的錢,那麼他做不到怎麼辦呢?他就是躲過了他本國的嚴格的審查程序,是吧,然後呢到發展中國家來使用,那berlinheart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007年5月1日,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正式實施,對進行器官移植的批准和醫院資質做出了嚴格限制,記者調查,這項手術已在東方醫院停止。據陳曉蘭介紹,這件事發生後,上海市衛生和葯檢部門也都曾去東方醫院了解過情況,但至今沒有更深入的調查展開,對東方醫院和劉中民本人也沒有任何說法。2007年4月,周振華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刑偵支隊報案,未立案;2007年6月,他又將上海東方醫院告上法庭。但時至今日,醫療事故鑒定仍沒有結論,案件審理也沒有進展。

非法進入,未經注冊的醫療產品,在上海東方醫院,竟然幾年裡為多位患者實施手術安裝,尚處於試驗階段的技術卻被應用在一個孩子身上,這種明目張膽的、不僅是冒險,實際已經違背醫德甚至基本的人倫道德的行為,背後,還隱藏著什麼?而有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為什麼沒能及時發現,為什麼至今還未能徹底查清這件事?對於國外一些尚不成熟的醫學治療技術,為避開本國的法律和規定想方設法進入其他國家進行實驗推進,又該如何監管和應對,這一個個問號,必須,要有人來回答!

⑤ 求一篇關於衛生院如何抵禦風險(醫療事故)的文章

1.建章建制,各種規章制度要建立起來。一定要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本科室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千萬不要提過高的要求,要以大家能做到的為准。
2.提高診療護理技術。技術高了醫療事故發生率低。
3.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告知包括三項內容:①病情,②治療措施,③風險。
4.病歷的規范書寫。引起糾紛封存的病歷,不當著病人的面不可以拆封,不許擅自改。
5.醫院應該建立處理和防範醫療糾紛的預案。每個科室都要有預案,而且醫院還要有一個總的預案。
6.醫務處要增設一個醫療質量監督科。
7.防範當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就是物品的封存。口腔科涉及的器械很多、設備很多,如果器械原因使鋼板、鋼絲這類東西植入體內後又由於質量問題發生斷裂,要立刻封存。包括血液、葯品。
8.健全報告制度,發生了醫療事故爭議要及時報告,醫生不得隱瞞。尤其當發生重大醫療事故如死人、二級醫療事故、或受害人超過3個以上時,12小時以內要報衛生行政機關,如果不報,將會受到處罰。

⑥ 左心室輔助裝置大概多少錢

摘要 這種心臟輔助裝置價格一般要看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一般國產的在1萬到2萬元左右,而進口的要達到5萬元左右,一般這種安裝的方式風險肯定是存在的,畢竟是屬於一種大手術,不過這種只要是正常安裝的話,或者是在安裝期間沒有什麼並發表現,患者沒有什麼基礎疾病,應該影響不大

⑦ 心衰老人突然不喘了,自己走動了,這是咋了

大家都知道心力衰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造成呼吸困難,呼吸困難的出現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難受的,如果長時間的處於呼吸困難的情況下就會給生命或者大腦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對於心衰呼吸困難的情況大家的治療是必須的。那麼,心衰呼吸困難怎麼辦?下面是關於這個問題的最為詳細的介紹。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確診,應按規范治療。
(1)初始治療經面罩或鼻導管吸氧,嗎啡、攀利尿劑、強心劑等經靜脈給予。
(2)病情仍不緩者應根據收縮壓和肺淤血狀況選擇應用血管活性葯物,如正性肌力葯、血管擴張葯和血管收縮葯等。
(3)病情嚴重、血壓持續降低(<90mmHg)甚至心源性休克者,應監測血流動力學,並採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機械通氣支持、血液凈化、心室機械輔助裝置以及外科手術等各種非葯物治療方法。
(4)動態測定BNP/NT-proBNP有助於指導急性心衰的治療,治療後其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預後差,應加強治療;治療後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療有效,預後好。
(5)控制和消除各種誘因,及時矯正基礎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療已從利尿、強心、擴血管等短期血流動力學/葯理學措施,轉為以神經內分泌抑制劑為主的長期的、修復性的策略,目的是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
(1)病因治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葯物和他汀類調脂葯物進行冠心病二級預防。
(2)改善症狀根據病情調整利尿劑、硝酸酯和強心劑的用法用量。
(3)正確使用神經內分泌抑制劑從小劑量增至目標劑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劑量。
(4)監測葯物反應①水鈉瀦留減退者,可逐漸減少利尿劑劑量或小劑量維持治療,早期很難完全停葯。每日體重變化情況是檢測利尿劑效果和調整劑量的可靠指標,可早期發現體液瀦留。在利尿劑治療時,應限制鈉鹽攝入量(d)。②使用正性肌力葯物的患者,出院後可改為地高辛,反復出現心衰症狀者停用地高辛,易導致心衰加重。如出現厭食、惡心、嘔吐時,應測地高辛濃度或試探性停葯。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每1~2周增加一次劑量,同時監測血壓、血肌酐和血鉀水平,若血肌酐顯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鉀血症(>5.5mmol/L)或有症狀性低血壓(收縮壓<90mmHg)時應停用ACEI(或ARB)。④病情穩定、無體液瀦留且心率≥60次/分鍾的患者,可以逐漸增加β受體阻滯劑的劑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暈等症狀時,應減量。
(5)監測頻率患者應每天自測體重、血壓、心率並登記。出院後每兩周復診一次,觀察症狀、體征並復查血液生化,調整葯物種類和劑量。病情穩定3個月且葯物達到最佳劑量後,每月復診一次。
心衰呼吸困難怎麼辦?心衰呼吸困難造成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但是正是由於很多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心衰呼吸困難的情況,所以大家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出現問題就要及時的進行救治,以免危及到生命。

⑧ 心衰竭的治療

治療方針]
對症給予利尿、強心等葯物治療,必要時給予手術治療。
[葯物治療]
肌注利尿劑、強心劑靜脈使用。病情不緩解者應根據收縮壓和肺淤血狀況選擇血管活性葯物。慢性心衰可使用神經內分泌抑制劑。另外需檢測以下葯物反應:利尿劑、地高辛、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等。
[其他治療]
急性心衰初始治療為經面罩或鼻導管吸氧。控制和消除各種誘因,及時矯正基礎心血管疾病。病情嚴重、血壓持續降低,甚至心源性休克者,採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機械通氣支持、血液凈化、心室機械輔助裝置。慢性心衰應病因治療、改善症狀。
[預後情況]
治療後BNP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預後差,治療後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預後好。

⑨ 「人工心臟」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臟嗎

「2017年6月份,中央電視台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好奇。新聞的主角是一個25歲的美國黑人小伙兒,他每天過著與常人一樣的生活,唯一特別的是,他總是背著一個灰色的背包,而且背包里還有兩根管道與他的身體相連。原來這個看似正常的小夥子

可是心臟供體非常匱乏,至少要等一年以上,於是醫生使用了一顆「人工心臟」替換他病變的心臟,背上的背包就是這顆「人工心臟」的電池。黑人小伙兒靠著這顆「人工心臟」生活了555天,最終等來了心臟移植,挽救了生命。

那麼,到底什麼是「人工心臟」?這一技術成熟嗎?「人工心臟」真的能完全代替人的心臟嗎?

起源

幾乎所有的心臟疾病發展到最後都會表現為心力衰竭(心衰),其發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而顯著上升。據統計,目前全球心衰患者已達2250萬人,每年都有超過700萬的患者因此而逝世。對於這一類患者,心臟移植是公認的治療「金標准」,大部分病人在心臟移植術後可生存5-10年乃至更長。目前每年全球大約完成4500例心臟移植,我國每年完成300餘例,華中 科技 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自2012年來成功完成120例心臟移植,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然而心臟供體的嚴重匱乏制約了心臟移植的作用,每年都有幾百萬患者因等不到合適的心臟供體而死亡。那麼,有沒有可能人造一顆心臟出來,挽救這些患者的生命呢?

「心臟既然能長出來,就一定能被造出來」,這是人工心臟先驅威廉·約翰·科爾夫(Willem Johan Kolff)所說的名言。事實上,「人工腎」,即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透析裝置就是由科爾夫研發出來的,然後心臟的結構更為復雜,人工心臟的發展歷程充滿坎坷。

心室輔助裝置

最開始的「人工心臟」指的實際上是「心室輔助裝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我們的心臟分為四個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中心房負責全身血液迴流,而心室負責泵血。其中主要負責向全身泵血的是左心室,絕大部分心衰患者也都是左心衰竭,因此人工心臟的研製目標一開始就定位為左心室輔助裝置。

提到人類 歷史 上的第一例人工心臟移植手術,就不得不提心臟外科 歷史 上兩位大師的一段著名恩怨。麥克·埃利斯·德貝奇(Michael Ellis Debakey)是世界著名外科醫生,被稱為「心血管外科之父」。丹頓·阿瑟·庫利(Denton Arthur Cooley)則是完成美國第一例心臟移植的外科醫生。1953年庫利醫生來到貝勒醫學院心臟外科,師從當時的外科主任德貝奇醫生,兩人合作十餘年,創造了很多心臟大血管外科的奇跡和世界紀錄。德貝奇醫生一直熱衷於人造心臟,1969年他們和其他合作夥伴一起完成了第一例「人工心臟」即左室輔助裝置的研發。德貝奇醫生將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臟移植的手術安排在1969年4月4日禮拜五,但由於同一天德貝奇醫生要去其它地方做學術報告,手術日期又被改到了4月7日禮拜一。然後庫利醫生卻在德貝奇醫生不在的時候把手術日期又改回了4月4日,並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人工心臟移植術。庫利醫生因此而名垂青史,但生氣的德貝奇醫生卻因此而和庫利醫生分道揚鑣。

此後的四十多年裡,兩位大師在心臟外科的各個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各自鑄就了自己的輝煌,也一起推動了心臟外科的發展。2006年,即德貝奇醫生去世前兩年,兩位大師終於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成為了醫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第一例的人工心臟VAD移植手術非常成功,該裝置運轉了64個小時,患者成功存活並等來了合適的供體進行了心臟移植。這一代的心室輔助裝置以充盈–排空模式模擬自然心臟產生波動性血流為特點,代表性的產品有HeartMateXVE和Novacor。據統計有超過7000例心衰患者接受了上述左心輔助裝置支持,延續了生命。然而這一代產品結構復雜、體積龐大,患者生存率難以令人滿意。

第二代的心室輔助裝置以離心泵或軸流泵驅動血流,主要代表產品有HeartMateII、Jarvik-2000等。這一代的心室輔助裝置體積小、耐久性長,且顯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目前在臨床應用廣泛,已成為心臟移植前過度支持治療的首選。

第三代為磁懸浮心室輔助裝置,體積更小,性能更穩定,代表產品有Ivcor和HVAD,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中。

全人工心臟

雖然上述的左心室輔助裝置挽救了很多心衰患者的生命,然而它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心臟,因為它只能部分代替我們心臟的功能。對一些更嚴重的心衰患者,迫切需要一種全心輔助裝置,於是全人工心臟(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應運而生。

第一個全人工心臟由威廉·約翰·科爾夫和他的助手威廉·德弗里(William C. DeVries)和羅伯特·考夫勒·加維克(Robert Koffler Jarvik)共同研製,命名為加維克7號(Jarvik-7)。經過反復的動物實驗,1982年他們決定把該技術應用在人體上。第一例全人工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本人也是一位醫生,盡管他知道人工心臟技術仍然不成熟,他仍然選擇了接受移植手術,為醫學的發展做出貢獻,最終他存活了112天。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心臟逐漸成熟。美國的Abiomed公司經過近30年的研發,最終推出了一款成熟的全人工心臟Abiocor,2001年獲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批准,可永久植入人體,而不是作為心臟移植前的過度手段。該裝置採用了經皮能量傳輸裝置,可以通過皮膚傳輸能量,因此可以把整個裝置植入人體而不需要額外的電線連接至體外。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辛卡迪亞(SynAcrdia)全人工心臟,這是迄今問世的十餘種全人工心臟裝置中最成功的一款,也是唯一一個經過美國、加拿大及歐洲認證的全人工心臟,本文開頭提到的新聞里的男主角應用的就是該款產品。

未來的人工心臟體型會更小、便攜,並可無線傳輸能量,利用互聯網進行檢測和控制,是終末期心衰患者過上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人工心臟在中國

我國人工心臟研發最早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是由於經濟水平及 科技 實力的限制,一直沒有太大進展。最近十幾年來,部分醫療機構與歐洲合作,開展了一部分人工心臟移植的工作,但由於該技術並不完美,再加上我國的醫療制度的不完善及特殊的醫療環境,最終不了了之。筆者因為工作關系與德國柏林心臟中心的翁渝國教授有過交流,翁教授是歐洲開展人造心臟最多的華裔外科醫生,一直關注國內人工心臟的發展,他呼籲不光要提高技術上的創新能力,更要給醫生以尊嚴和寬松的醫療環境,如此才能進行醫學上的重大 探索 。

譬如美國FDA針對這樣的前沿醫療器械專門有「人道主義器械豁免(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HDE)條款,即對這種處於研發狀態的器械,只要能證明對患者的使用是利大於弊,即可批准上市,避免了一般的冗長審批程序和監管,而且還可以享受減稅和延長專利保護等優惠,鼓勵醫療創新。如果醫生沒有完善的法律保護,不能獲得患者和 社會 的充分理解和寬容,則醫學創新無從談起。

近幾年,隨著我國 科技 水平的進步及醫療環境的改善,已有多款國產人工心臟進入了動物實驗階段。

廣義的人工心臟包括「心室輔助裝置」和「全人工心臟」,技術上目前還不完美,但已經延續了很多終末期心臟病患者的生命,目前該技術主要作為心臟移植術前的替代輔助技術。隨著生物工程技術和幹細胞技術的發展,相信未來的人工心臟技術會越來越完善,最終完全替代人體心臟,給心衰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

⑩ 心臟衰弱的治療方法

心臟衰弱的治療一般還是要根據症狀來選擇一些利尿葯,強心葯物來進行治療。如果葯物治療效果不好的情況下,還是要選擇手術治療。葯物的選擇也是要根據病情的不同來選擇相關的葯物,而且治療的時候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意見建議:一定要配合醫生保持一個平和樂觀的心態。平時還是要多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

閱讀全文

與心室機械輔助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尚赫儀器包有哪些產品 瀏覽:118
車內儀表盤顯示90度是什麼意思 瀏覽:320
設備進退場費如何計算 瀏覽:645
為什麼搭實驗裝置 瀏覽:88
友嘉機床怎麼在線加工 瀏覽:16
路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96
紙色譜分離氨基酸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885
設備鎖怎麼解除qq中心 瀏覽:847
地暖圓形閥門怎麼開關 瀏覽:211
浙江天然氣閥門 瀏覽:227
採暖管道閥門安裝檢驗批 瀏覽:656
東莞永豐五金製品廠招聘 瀏覽:342
雞自動飲水的裝置 瀏覽:638
地熱閥門什麼價格 瀏覽:104
停車後儀表台前方閃光是什麼 瀏覽:982
制紙機械多少錢一台 瀏覽:777
雙列圓柱滾子軸承怎麼拆 瀏覽:146
微機保護裝置采樣保持插件的作用 瀏覽:356
儀表盤皮損壞如何修復 瀏覽:511
消防水池閥門在什麼位置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