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是一套實驗室制氣裝置,用於發生、乾燥和收集氣體. 下列各組物質中能利用這套裝置進行實驗的是(
A.銅屑和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有毒,應有尾氣吸收裝置,故A不選; B.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氯氣有毒,應有尾氣吸收裝置,且反應需要加熱才能進行,故B不選; C.鋅和稀硫酸生成氫氣,氫氣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C不選; D.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無毒,無需尾氣吸收裝置,故D選. 故選D. |
『貳』 初中化學競賽常用技巧有哪些能不能多舉幾個例子非常感謝
學生學習初中化學時普遍感覺到知識比較散、知識點比較多,所以復習時看起來准備得很完整,到考試時卻總發現有些知識出現漏洞。因此我們在復習時要注重查漏補缺,使知識完整化。如學習物質時常涉及到物質的檢驗,如果一處一處來記,就會感覺到很散,那麼我們不妨總結出來幾種常見物質的檢驗方法如: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硫酸、鹽酸等,這樣就會使知識完整如:物質的鑒定,根據物質特有性質確定是否為該物質,一般須將被確定物質一一檢驗出來。鑒定時主要依據一些特殊離子,因而必須對一些特殊離子的鑒定較熟悉,如:
而物質的鑒別,根據物質的性質差異,將組內各物質一一區分開來。
①物理方法:根據組內各物質的物理性質的差異進行鑒別。
如:Na2SO4溶液與CuSO4溶液(顏色)
CO2與NH3(氣味)
濃H2SO4與濃鹽酸(揮發性)
②化學方法:利用組內物質化學性質的差異進行鑒別。
a.酸鹼性:同組內物質的溶液酸鹼性若不同,可藉助紫色石蕊試液區分。
如:鹽酸、NaCl溶液、NaOH溶(紫色石蕊試液)
b.特殊離子法
說明:↑:氣體 ; ↓:沉澱。
同樣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涉及到物質制備的試題,同學們也往往感到有困難,那麼我們不妨在復習時加以總結,綜合起來,如有關物質的制備方法:
只有在復習時不斷地總結,才能使知識無漏洞,才能使知識完整。
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
要求同學們在復習能由此及彼,由某一信息源可以多方面的獲取不同的信息。如:通過如下的化學方程式H2+CuO Cu+H2O,可能很多同學僅此獲取一點信息,但是如果你學會以此為線索就可以聯系出很多的知識,我們知道,一個化學方程式而言,可以反應出其反應物的性質,生成物的可能制備方法,那麼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氫氣可以還原氧化銅,具有還原性,同樣氧化銅具有氧化性,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氧化銅可以與同樣具有還原性的一氧化碳和碳發生類似的反應。同時我們還可以得知,可以通過氫氣與氧化銅發生的反應來製取銅和水,當然這只時可能的製法,在實際中是否用到,我們又要綜合考慮操作、經濟、環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另外我們還可以從相關的實驗的角度獲取信息:如這一實驗的操作步驟及相關的實驗現象等。另外還可以以相應的元素和化合物作為獲取信息的載體,如:從水這一常見的化合物出發,我們就可以從化學的角度聯想到它的性質、用途,又從社會角度聯想到水污染的形成及防治措施等等,從二氧化碳這一物質出發,可以從化學的角度聯繫到它的性質、用途及實驗室製法等,從社會學的角度可以想到二氧化碳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等等。只有在復習過程不斷總結,才能使本來覺得比較亂的知識,實際上它們內在有很多的聯系,使知識系統化。
綜合應用,使知識實用化
解題能力是建立在對知識掌握的深、廣度及熟練基礎上,對所解過的題要深入反思歸類總結,培養自己的聯想能力,從而在考試中能快速、准確、有效地解出題目。為了更好地提高解題能力,同學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落實基礎,提升解題能力
一般說來,在考試中出現的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往往是由若干個基本知識點所組成的,這些知識點又是最基本的知識。那麼為了提升解題能力,首先要掌握了基礎知識。在考試中,要能從考試中題目中找出所考查的知識點,再具體一一回顧這些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從而更有方向地解出這些題目。如化學中的推斷題看起來是比較綜合的題型,實際上你可能一一分解成多種物質的性質或製法,再如,同學們認為比較難的,也就是比較綜合的實驗探究題,如果你細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它往往也是考查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等問題,只不過把它們綜合在一起了。由此可見,夯實基礎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基礎也是關鍵。
2、掌握方法,提升解題能力
在平時的訓練中,要不斷是總結一些方法,如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著手:
(1)一例多解,養成解題的思維習慣
一例多解,也就是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思考相同的問題,一般來說訓練某一方法,開始應該是模仿老師的方法,然後再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創新。
例:請你利用圖中所提供的3個數據,自擬一道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並寫出解答過程:
解答這一類質量問題的計算題時,既可以根據質量守恆定律來進行計算,也可以運用質量分數來進行計算。
(2)多向探索,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多向探索,就是要探索當題設條件改變,解題角度改變,應該如何著手的問題。
例:在「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探究中,甲生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在燃燒匙內盛過量紅磷,點燃後立即插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待紅磷火焰熄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鐵夾,水注入集氣瓶。(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主要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生用上述實驗裝置測定的結果是:空氣中氧氣含量與正常值有較明顯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兩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生也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裝置和操作同上,只不過用木炭代替了紅磷。當木炭停止燃燒,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鐵夾後,水能否進入集氣瓶?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紅磷,丙生的實驗方案應作何改進,才能保證實驗成功?(只需答出實驗方案中須改進的地方並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改進方案:______________。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聯系對比,提高解題的准確率
在平時訓練中,加強聯系對比,這一點在理科試題中尤其常見且十分重要,因為很多同學往往做題過程中同時有記題,對一些題目的解法不是真正弄懂,而是只知大概,當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時就誤認為與原來的某題相同,從而錯誤地用原來的方法來解析,因此我們在平時訓練時,要不斷對比不同的題目的異同點,掌握其中的關鍵,這樣就能在考試中不斷應變,從而提高解題的准確率。
例:下列四個圖象分別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應的四種操作過程,其中所畫圖象能與操作相符合的是( )
A.用水稀釋NaOH溶液,溶液的pH的變化
B.向鹽酸和氯化銅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過量
C.常溫下把足量的鋅和鐵分別與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反應
D.常溫下,把等質量的鋅和鐵分別與等質量分數的足量稀鹽酸反應
其中B選項的變化,如換成氯化鈉和氯化銅的混合液中加氫氧化鈉溶液,直到過量,畫出這一過程的圖像,又該如何?
再如:有關實驗結果與圖形對應相符的是( )
A.圖①用H2還原CuO測定銅元素的含量
B.圖②向一定量的稀鹽酸和FeCl3溶液中不斷滴加NaOH溶液
C.圖③向某飽和的NaCl溶液中不斷加水的過程
D.圖④用適量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熱制O2的過程
該題的正確選擇為:B、C,其中圖④中當圖像的橫坐標改為「反應時間」,那麼大家再來考慮。
3、掌握幾類常見題型的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縱觀全國各地中考題不難發現,各地的考查難度有所不同,方式有所不同,但題型基本固定,一般有選擇題、物質推斷題、實驗題、計算題及探究題等五種題型,不同題型應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選擇題作為客觀性試題,具有知識覆蓋面寬,形式靈活多樣,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點,因而在全國各地的中考化學試題中,選擇題在各類題型中所佔比例最大,可以說選擇題解答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份試卷分數的高低。每次考試完畢,總有一些同學因選擇題耗時過多,從而導致後面能做的題沒有時間去做,惋惜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解這類題的方法欠妥,習慣於常規方法去處理,結果造成「小題大做」。如果能夠抓住客觀性試題「不表述推理過程,方法靈活多變」的特點,實施「靈巧多變」速解策略,則可事半功倍。特別是計算型的選擇題,如果不運用簡單可行的解題方法,按部就班去求解,往往影響解題速度和答案的准確性;要提高此類選擇題解題速度,就要簡化數字運算或不用數字運算,集中討論、分析、判斷、推理和計算於一體,加強思維和解題技巧訓練,強化「綜合智力」,運用巧解方法,從而提高考試成績。化學選擇題一般由題乾和選項兩部分組成,其特殊的結構即決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研究選擇題材的常見題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題技巧,減少失誤,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其主要題型有以下幾種:
①直選型選擇題:
緊扣題目的已知條件(或信息)直接推論或計算出答案,從而做出選擇。真正做到平時總結,用時直接。
例1、過氧化氫(H2O2,它的水溶液俗稱雙氧水)是常有的消毒劑,在實驗室里可用它來製取氧氣:2H2O2 2H2O+O2↑,下列關於過氧化氫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每個過氧化氫分子由兩個氫元素和兩個氧元素構成
B.每個過氧化氫分子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構成
C.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D.由一個水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審題與思路:
由題給信息2H2O2 2H2O+O2↑可知,過氧化氫是一種具有一定組成結構的化合物,它的最小獨立存在的粒子是分子,即它是由大量的過氧化氫分子構成。故A、B、D是錯誤的說法。
解答:選C
②篩選型選擇題
根據題目所給的已知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對題目中給出的選項逐個進行甄別,可以做到去偽存真,排除不合題意的選項而得到正確的答案。
例2:分別將下列各組物質同時加到水中,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CuSO4、HCl、KCl
B.K2SO4、BaCl2、HCl
C.Na2SO4、KCl、Na2CO3
D.FeCl3、KOH、NaCl
審題思路:
此題根據篩選方法求解,思路較清楚,根據「無色」這一條可篩掉A。因為含有Cu2+的溶液是藍色;根據「透明溶液」這一條件可篩掉B和D,因為B中的K2SO2和BaCl2反應生成白色的BaSO4沉澱,D中FeCl3和KOH反應生成紅褐色的Fe(OH)3沉澱。即只有C符合題意。
解答:選C
③推斷型選擇題
抓住題目中提供的前提設置和提出的問題,扣准題眼,運用規律,尋找突破口,對選項逐個分析推理,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例3:在不同指示劑的條件下,欲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溶液變為中性,應該選用的試劑是( )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粉末
C.澄清石灰水 D.硝酸銀
解答:A
④分析比較型選擇題
根據題意,聯系和運用已學過的、已掌握的有關知識,對題目進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將題中列出的幾種答案相互對比,從而快速選擇和確定正確答案。
例4:向盛有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相同質量稀硫酸的4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下列固體物質,使其與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 ( )
A.Mg B.MgO
C.Mg(OH)2 D.MgCO3
審題與思路:
此題是一道典型對比分析選擇題材。由題干給定信息可知:四個反應中H2SO4的量相等,且恰好完全反應,則說明四種物質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鎂(溶質)的質量也相等,所以判斷得到的硫酸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的關鍵是:確定反應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水越多,所得溶質量分數越小。由化學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MgO+H2SO4=MgSO4+H2O↑
Mg(OH)2+H2SO4=MgSO4+2H2O↑
MgCO3+H2SO4=MgSO4+H2O+CO2↑
不難看出,只有Mg(OH)2與此同時H2SO4反應生成的水最多。
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反應前,由於硫酸溶液的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是相同的,且四選項的物質與水都不反應,所以,原硫酸溶液中的水都成為反應後所是溶液中的水,質量也相等(不變)。因此,本題求解簡捷的思路是:只要比較各種的質與硫酸反應生成的硫酸鎂和生成水的質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由於硫酸的質量相同,且與各物質正好完全反應,故生成的硫酸鎂質量相同,通過反應方程式分析,顯然Mg(OH)2與H2SO4作用生成的水最多,故C項符合題意。
解答:選C
⑤平均值型計算選擇題:
抓住題目中所提供的物質的反應特徵,抓住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和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的實質,然後解題,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5:兩種金屬粉末的混合物30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只生成氫氣1克,則這種混合物中的兩種金避可能是( )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
審題與思路:
由題意可知,題中提供的金屬有四種,它們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Mg+H2SO4=MgSO4+H2↑
242
Fe+H2SO4=FeSO4+H2↑
562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183
Zn+H2SO4=ZnSO4+H2↑
652
無論是哪一個化學方程式,我們都可以使氫氣前的化學計量數為1,使氫氣下面對應的相對分子質量均為「2」
這樣我們不妨設金屬混合的的化學式為R(在其化合的中顯+2價),其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X,則有:R+2HCl=RCl2+H2↑
x2
30 1
x:2=30:1,解得x=60。
即得金屬混合的的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60。
由題目所提供的答案我們可以分析出答案為B,因為對於A來說,Mg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Al的相對原子質量雖為27,但當氫氣下的相應相對分子質量為2時,我們可以把Al的相對原子質量看成是18。而24 18相混合,所得的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只能是大於18而小於24。如此類推,B中Zn、Fe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65、56,則它們混合後所得的混合的的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小於65而大於56的數。題中x平均相對原子質量正好在這一數當中,故選B。C中,Mg、Fe相混合後,平均相對原子質量應為一個小於56而大於24的數;D中Al、Fe相混合,其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一個小於56而大於18的數。
注意:①要理解Al的相對原子質量應為27,為什麼這里說可以看作為18。②AL與酸(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很容易出錯。
解答:選B
(2)物質推斷題
考查重點:物質推斷題是對元素及化合物知識體系熟練程度和靈活運用能力的考查。
復習方法:以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為素材,如氧氣、氫氣、二氧化碳、鐵等。第一輪復習重點是建構知識網路,第二輪復習重點是建構知識體系和綜合運用知識。
一般說來,物質推斷題總可以採取:估計可能、縮小范圍、試探求解、精心驗證的步驟來完成。
例:(黃岡市中考題)A~J都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且有如圖所示轉化關系(反應條件、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已知A、C、F均為單質,其中F為亮紅色固體,其它為化合物,其中J是常用的建築材料的主要成份,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B__________、H__________、G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方程式: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題與思路:
此題從F為亮紅色的固體一般可知為銅,再從A、B、C分別與E反應得到F,可估計分別為氫氣、一氧化碳、碳,然後再依據相關的條件來縮小范圍,再分別試探各為什麼物質,最後將這些物質分別代入題中,看是否符合題意,從而驗證該答案是否正確。
解答:
(1)CO; CaO[或Ca(OH)2]; H2O
(2)H2+CuO Cu+H2O
(3)實驗題
考查重點: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評價的能力
對化學實驗的考查,中考中曾多次出現以下方面問題:①常見儀器的使用;②常見物質的制備;③基本實驗操作;④物質分離提純;⑤多種基本操作的組合;⑥實驗的安全性。
從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來看,中考實驗試題的內容有向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自然科學現象和結論的探索和驗證轉化的趨向。
復習重點:課本上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
復習方法:從原理、裝置、操作、現象、結論等幾方面來進行每一個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的復習,並能從原理上對學生實驗進行改造、重組和聯合以完成新情境下類似的實驗。
解答實驗題,我個人認為不管多麼難的實驗題總是由若干個小實驗內容組成的。總是涉及到儀器的使用、物質的制備以及實驗操作等多方面的基本內容。因此我們可以從掌握一些基本內容入手。如:裝置連接順序
(1)整套裝置的組裝順序應遵循「四先四後」原則,即①先下後上;②先左後右;③先長後短(適用於洗瓶);④先除後干:先連接除雜裝置,後連乾燥裝置。
(2)一套完整的實驗裝置應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發生裝置+凈化裝置+性質實驗裝置+尾氣處理裝置。
(3)凈化氣體時,一般除雜在先,乾燥在後(即先除去其他雜質,後除去水蒸汽;驗證水的存在時,一般驗證在先。
(4)常見氣體的除雜(凈化)試劑與方法的選擇是:①O2:銅網,加熱;②CO、H2:CuO,加熱;③CO2:NaOH鹼溶液吸收;④HCl:水或飽和食鹽水洗滌或NaOH等鹼溶液吸收。
(5)尾氣處理:①溶液吸收,如濃H2SO4吸收氨氣,鹼溶液吸收酸性氣體(HCl、CO2、SO2);②尾氣點燃,一般針對CO。
(6)檢驗:①若要證明某混合氣體中某氣體的存在,必須先除去干擾氣體;②驗證水蒸氣:無水硫酸銅變藍;驗證CO2:澄清石灰水變渾;驗證HCl氣體:與AgNO3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驗證CO:通過灼熱的CuO後再通人澄清石灰水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驗證H2通過灼熱CuO後,再經過白色CuSO4粉末,黑色粉末變為紅色,白色粉末變為藍色。
另外,解答實驗題時一定要明確該實驗的目的,這一點是十分重要。
例:為了測定某石灰石礦樣的純度(其中所含雜質不與酸反應)。某同學按如下流程進行實驗:用鹽酸溶解礦樣→乾燥所得氣體→用NaOH溶液吸收氣體→根據NaOH溶液的增重計算礦樣的純度,實驗過程中所取礦樣的質量為10.0g。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1)A為溶解礦樣的裝置,若已准備了長頸漏斗、雙孔橡膠塞、導氣管,為完成溶解至少還需要的實驗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所盛的試劑是__________。
(4)根據上述裝置進行實驗,下列情況會使實驗結果產生偏差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①實驗開始前A、B裝置及導氣管內殘留有少量空氣
②進入C裝置的氣體中還混有少量HCl氣體
③氣體通過速度過快,CO2來不及被NaOH溶液全部吸收
④實驗結束時,系統內還殘留有少量CO2氣體
(5)將插入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圖中的D),有利於提高實驗的准確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進實驗裝置並進行正確操作可以准確測定出礦樣的純度。若此時C裝置在實驗前後其質量增加了3.6g,則該礦樣的純度為__________%。
解析:
此題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一道比較典型的綜合題。定性實驗涉及到氣體的製取,定量涉及到物質含量的測定,並且有實驗結果的誤差討論。此類各步驟的綜合題一定要從所給的題目中分析出本題的實驗目的:用鹽酸溶解礦樣→乾燥所得氣體→用NaOH溶液吸收氣體→根據NaOH溶液的增重計算礦樣的純度,再來分析題中所提供的裝置的作用。如由此題中實驗目的可對照知道A裝置就為用鹽酸溶解礦樣,聯想到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可用大理石(相當於礦樣),從而遷移到此裝置就相當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因些(1)中除以上儀器還應該有大試管或錐形瓶。那麼發生的反應即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
回答第(2)問,再來對照實驗目的是乾燥,那麼其中應該濃硫酸。第(4)問為誤差分析,諸如此類問題可以先根據題意寫出所要討論的結論的原始表達式(即用題中所提供的數字)此題為礦樣的純度。第(5)問是對新儀器的討論,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要善於分析新儀器的特點。依次即可解決。第(6)問的定量分析實際是根據化學方程式來進行相應的計算。
答案:
(1)大試管或錐形瓶
(2)CaCO3 +2HCl=CaCl2 +H2O+CO2↑
(3)濃硫酸
(4)①②③④
(5)增大接觸面積,有利於氣體的吸收
(4)探究題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以理論為指導)的科學,由於實驗探究題比較符合化學學科特點,所以這類題型在近幾年來的中考中是比較熱門的題型,它著重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有關科學探究的內容會涉及到全書各部分內容,但常見包括的內容有:空氣的成分、反應的催化劑、水的組成、合金的成分、微粒的性質、質量守恆定律、碳的化合物的性質、燃燒的條件及滅火的方法、離子的性質、金屬銹蝕的條件及防銹措施、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酸鹼鹽之間的關系等。
考查重點: 科學探究雖然包括八個要素,但在命題上一般選取幾部分要素考查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主要從下面幾方面進行考查
1、考查提出猜想的能力。
2、考查利用化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和實施實驗的能力。
3、考查實驗分析與評價能力,主要從實驗方案、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實驗結論、實驗誤差以及到環境、能源等角度對實驗進行分析和評價,創新改進實驗方案,完善實驗結論方面考查。
復習重點:以課本的《活動與探究》、《家庭小實驗》為主
例(黃岡市課改區中考題):下面是學習了化學第二單元課題3後,進行「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和氧氣性質」的探究,請你回憶並回答下列探究內容:
(1)製取並收集兩瓶氧氣時,我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儀器和葯品。
(2)製取操作過程中,氧氣收集完成後,停止加熱時,我是先_____________,然後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氧氣的性質探究時,我用了如下圖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操作,為了使__________與氧氣完全反應,我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操作用燒杯傾倒的液體是________,得出的探究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集氣瓶、玻璃片、試管、導氣管、鐵架台、酒精燈、葯匙、火柴、棉花、高錳酸鉀、水槽。
(2)從水中取出導氣管;熄滅酒精燈。
(3)木炭與氧氣反應生成什麼? 木炭; 將紅熱木炭自上而下緩慢伸入集氣瓶中
(4)澄清石灰水;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這道題來源就是課本上的《活動與探究》,起點不高,但是學生並不是很好拿分,原因是並沒有真正弄清它探究的目的和要求。
(5)計算題
考查重點:以考查基本原理的運用為主如質量守恆定律的應用。
復習重點:根據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結合對一些實驗問題的判斷等。
計算題解題時先要弄清題中的原理,再弄清兩個「什麼」,一般都應該能完成。
4、重視模擬考試,提高解題能力
模擬考試,實際上是從實戰的角度來訓練,一般很有針對性,而且比較綜合,通過幾次模擬考試,往往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5、把握熱點,關注社會,知識遷移,靈活應用
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中考的熱點,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安全常識及科學新發現、新技術等,這類題目即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應用性,也考查了學生關注社會、自然的情感和品質,同時也體現了當前中考的熱點。所以考生必須密切關注這些信息,與所學知識聯系,適當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做到應對自如,得心應手。
總的說來,可以用如下幾句話來概括:
理解重點知識,形成知識系統;突破難點知識,把握知識網路;
強化盲點知識,梳理知識脈絡; 關注熱點知識,探索知識規律。
以上僅就平時學生容易出現的一些典型問題,從我個人的理解的角度來分析,可能不一定適用於某個同學,請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叄』 實驗室需要一套完整的水質檢測設備,剛新建的實驗室,要檢測多種指標的,哪家的設備比較全求助
不知道你說的實驗室是學校的還是單位的,不過水質檢測設備之前一直都有了解的是西安英恆,產品比較齊全,價格還是不錯的。可以上網直接搜索就知道了。
『肆』 初中化學中考中乾燥氣體的題目
一、選擇題
1、(2011年江蘇蘇州,12題)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氣體的常用方法是
A.煅燒石灰石B.點燃木炭
C.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D.碳酸分解
2、(2011年江蘇蘇州,22題)下列有關「固—液反應,不需加熱」的氣體發生裝置合理的是
A.B.C.D.
3、(2011年山東臨沂,8題)使用右圖裝置可以進行下列實驗中的
A、鋅與稀硫酸製取、收集氫氣
B、KClO3與MnO2製取、收集氧氣
C、KMnO4製取、收集氧氣
D、過氧化氫溶液與MnO2製取、收集氧氣
4、(2011年湖北武漢,6題)下列有關氣體的製取裝置或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B.收集氧氣
C.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D.驗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顯酸性
二、填空、簡答題
1、(2011年浙江衢州,23題)如圖所示為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圖。請分析回答:
(1)實驗開始時,合理的操作順序是(選填「A」或「B」);
A.先加熱,再通氫氣B.先通氫氣,再加熱
(2)在實驗過程中看到的現象是黑色氧化銅變成紅色的物質,同時試管口有水珠出現,說明氫氣具有性。
(1)B(2)還原
2、(2011年四川眉山,20題)通過一年的化學學習,你已經掌握了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些規律,以下是老師提供的一些實驗裝置,請你結合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2)選擇裝置組合來制備和收集氧氣(填字母編號)。
(3)已知氨氣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將收集滿氨氣的集氣瓶倒扣在滴有無色酚酞的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4)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製取氨氣,應選擇的反應發生裝置是。
(1)CaCO3+2HCl=CaCl2+CO2↑+H2O(2)BC(或BD…)(3)液體變紅且集氣瓶中的液面上升(4)A
3、(2011年福建龍岩,16題)某興趣小組利用下列裝置進行O2、CO2實驗室製法和有關性質的研究。
(1)寫出下列編號儀器的名稱:①②。
((2)甲同學用稀鹽酸和大理石在B裝置中反應,觀察到燒杯中紫色石蕊試液
(填現象)
(3)乙同學要用KMnO4固體來製取O2,應選用上圖中的(填編號),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甲同學還對收集到的氣體進行檢驗,請寫出操作與現象。
(1)①燒杯②錐形瓶(2)變紅(3)A2KMnO4 K2MnO4+MnO2+O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人集氣瓶中,觀察到木條復燃
4、(2011年江西,25題)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裝置。請據圖回答:
(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收集某氣體只能用E裝置,由此推測該氣體具有的性質是
;
(2)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裝置組合是(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實驗室製得的CO2氣體常含有HCl和水蒸氣。為了製得純凈、乾燥的CO2氣體,除雜裝置的導管按氣流方向連接順序是(填序號)。
A.abcdB.bacdC.cdabD.dcba
(1)長頸漏斗能溶於水且密度小於空氣(2)BC(或BD)2KMnO4加熱K2MnO4+MnO2+O2↑(3)C
5、(2011年江蘇泰州,24題)根據下列裝置圖填寫有關空格:
ABCD
EFGHI
(1)裝置A中儀器①的名稱為▲;裝置D中儀器②的名稱為▲。
(2)用稀硫酸和鋅粒制氫氣的發生裝置可選用上述▲或▲(填序號)裝置;收集氫氣可用▲或▲(填序號)裝置。
(3)除去粗鹽中不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是▲、過濾和蒸發結晶,用到的蒸發裝置是▲。(填序號),還必須用下列玻璃儀器組合中的▲(填序號)才能完成實驗。
①漏斗、燒杯、玻璃棒②滴管、量筒、試管③集氣瓶、表面皿、廣口瓶
(4)用氯化鈉固體和水配製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用到上圖裝置中的▲(填序號)。
若配製過程中,在已經有少量水的燒杯中加入5g氯化鈉和95mL水,其他操作均規范,則所得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填「>」或「<」,或「=」)5%。
(1)酒精燈分液漏斗
(2)CD;GH
(3)溶解B①
(4)I<
6.(2011年湖南懷化,28題)根據下列裝置,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
①;②。
(2)實驗室若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來製取氧氣,二氧化錳起作用;其中發生裝置應選用,收集裝置應選用。(填編號)
(3)寫出用A裝置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4)用C裝置收集CO2時,檢驗C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5)如選用E裝置來收集CO2,則氣體應從端(填「a」或「b」)進入。
(6)E裝置還可用來除去雜質氣體,如要除去氧氣中混有的CO2,則E瓶中最好選裝。(填序號)
A.飽和食鹽水B.飽和石灰水C.濃氫氧化鈉溶液
(7)E裝置也可用於氣體的分離,如在「(6)」試驗後的溶液中滴加,又可收集到CO2。
(1)酒精燈集氣瓶
(2)催化BC(或E或C和E)
(3)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
(4)將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處,如果木條熄滅,說明收集滿。
(5)a
(6)C
(7)稀鹽酸
7、(2011年山東濰坊,24題)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請填寫標號儀器的名稱:a.,b。
(2)檢驗裝置B的氣密性的方法是:
從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後的剩餘物中提取二氧化錳的過程是、過濾、洗滌、乾燥。如用右圖裝置收集O2,氣體應從進入(填介面序號)
(4)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填裝置代號)。組裝儀器時連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然後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
(1)a.酒精燈b.錐形瓶
(2)先打開止水夾,向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淹沒漏斗下端;在關閉止水夾,繼續加水後,觀察液面是否變化(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3)溶解②
(4)B、C用水潤濕
8、(2011年浙江紹興,24題)如圖是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1)裝置A可用於加熱分解高錳酸鉀製取氧氣,製取時需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它的作用是
(2)甲烷是一種最簡單的有機物,實驗室常用AC或AD裝置,加熱分解無水醋酸鈉和鹼石灰的混合物來製取甲烷氣體。由此可推得甲烷氣體具有的物理性質。
(1)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2)密度比空氣小,難溶於水.
9、(2011年安徽巢湖,12題)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刷洗試管時,用力過猛。造成試管底被穿
通,留下圓形小孔。在老師的啟發下。興趣小組變廢為寶,將細銅絲揉成小球墊在試管底部,
配上帶單孔橡皮塞的導管和燒杯,裝配了一個在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如右圖所示。
(1)若用此裝置製取二氧化碳,在試管內的銅絲球上方應盛放塊狀__________(填葯品名
稱。下同),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
此裝置製取氫氣.在試管內的銅絲球上方應盛放__________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備氣體之前,都必須要撿查裝置的氣密性。寫出你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塊狀石灰石(或大理石)CaCO3+2HCl=CaCl2+H2O+CO2↑;
鋅粒Zn+2HCl=ZnCl2+H2↑(以上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⑵關閉止水夾(或用手指堵住導管),將通底試管插入水中,觀察試管內的液面是否緩慢上升(或將試管通底部分浸入水中,再用手握試管,觀察通底處是否有氣泡冒出)(方案可行即可得分)
10、(2011年四川內江,11題)實驗室若要利用現有實驗條件制備初中化學中的常見氣體。
可供選擇的葯品有:石灰石、二氧化錳、鋅粒、雙氧水、稀硫酸、稀硫酸;
可供選擇的裝置如圖所示:
ABCDE
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①寫出儀器名稱:a;b。
②若要製取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③若要制備二氧化碳,可選用的裝置是。
①試管集氣瓶②2H2O2=二氧化錳=2H2O+O2↑③BD
11、(2011年四川樂山,37題)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儀器①的名稱。
(2)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填字母編號,下同);
(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裝置為。
(1)試管(2)A(3)BC
三、實驗探究題 1、(2011年福建福州,17題)某課外活動小組同學用圖12裝置(固定裝置未畫出)測定含有雜質的鎂帶中鎂單質的質量分數(雜質與酸接觸不產生氣體)。實驗過程是:
①取一段鎂帶樣品,准確稱得其質量為0.030g。
②往量氣管內裝水至低於刻度「0」的位置。按圖12所示(未裝葯品)
裝配好儀器。
③檢查裝置氣密性。
④在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傾斜試管,將用水濕潤的鎂帶小心貼在試管壁
上,塞緊橡皮塞。
⑤調整量氣管液面,使兩邊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記錄量氣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試管底部略為抬高,使鎂帶與稀硫酸接觸完全反應。
⑦待冷卻至室溫後,再次記錄量氣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氣管中增加的氣體體積為23.96mL。
已知:同溫同壓下,不同氣體混合後體積等於混合前各氣體體積之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鎂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盤天平稱量0.030g鎂帶樣品。(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變溫度,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檢查圖12所示裝置的氣密性?
(4)經換算,該實驗獲得的氫氣質量為0.0020g。該鎂帶中單質鎂的質量分數是。
(5)實驗過程⑦中再次記錄量氣管的液面位置時,試管中留有氫氣,是否會影響實驗最終結果(填「是」或「否」)。理由是。
(1)Mg+H2SO4=MgSO4+H2↑(2)不能
(3)把玻璃管下移一段距離,使玻璃管和量氣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時間後液面差保持不變,則說明裝置不漏氣;反之,則表示漏氣。(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4)80%
(5)否因為試管中留有的氫氣體積等於從試管中排出的空氣體積,所以對實驗最終結果沒有影響。
2、(2011年四川雅安,37題)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兩個氣體制備、收集、凈化的多功能裝置。
(1)若用於制氫氣,且產生的氣體中不含酸性雜質氣體,則試劑X常用________,用圖示放置的乙裝置收集氫氣,A應與________(填「B」或「C」)相連。
(2)若X是稀鹽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兩裝置可組成發生、凈化、收集CO2氣體的系列裝置。若乙中放入飽和NaHCO3溶液,則該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若乙中放入濃硫酸,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3)若X是水,Y是CaC2固體,則從A中放出乙炔(化學式:C2H2)氣體,同時還生成一種鹼。乙炔微溶於水,密度與空氣接近。若用乙裝置收集乙炔,則乙中還應該裝入____;生成乙炔的化學方程式是
(1)稀硫酸;C(2)氯化氫氣體;乾燥氣體或除去水蒸氣(3)水;CaC2+2H2O=C2H2↑+Ca(OH)2
3、(2011年山東煙台,27題)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圖裝置探究製取氣體的原理、方法及性質。結合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ABCDE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a,b。
(2)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生裝置是(填上圖字母),可選用C裝置收集氧氣,其原因是。
(3)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鹼石灰固體共熱來製取氨氣(NH3),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填上圖字母)。
(4)該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既可用於製取氣體,又可用於探究物質性質。
①當打開K1、關閉K2時,利用I、Ⅱ裝置,可進行的實驗是
(填字母)。
a.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
b.鋅與稀硫酸反應製取氫氣
②當打開K2、關閉K1時,可以利用工、Ⅲ裝置製得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應向燒杯的水中加入。
)(1)長頸漏斗錐形瓶(2)B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3)A(4)①b②CaCO3+2HCl=CaCl2+H2O+CO2↑石蕊試液
4、(2011年山東濟寧,6題)(1)氫氣是最輕的氣體,難溶於水。氫氣作為未來的理想能源,是航天工業的高能燃料,也是化工生產的重要原料。實驗室通常採用下面裝置製取少量氫氣,請根據要求回答:
①實驗室使用稀鹽酸和金屬鋅製取氫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這種方法製得的氫氣往往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蒸氣,可將雜質氣體通過裝置_________________除去;
②實驗中可採用__________裝置收集氫氣;集滿氫氣後的集氣瓶按裝置G方式放置備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課題研究小組到電鍍廠考察,了解到鐵件鍍銅的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結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①流程Ⅱ廢水中含有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經測定:流程Ⅳ中廢水的pH為4,廢水中一定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流程Ⅳ廢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質外,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設計簡單方案來證明你的推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Zn+2HCl=ZnCl2+H2↑氯化氫鹽酸有揮發性B、c
②E、F氫氣比空氣輕,以防逸出
(2)①H2S04、Fe2(S04)3、FeS04②NaOH
③CuSO4
取少量廢水,插入一打磨光亮的鐵片,一段時間後取出觀察,鐵片上有紅色的銅,說
明廢水中含有CuS04
5、(2011年山東濟南,44題)如圖16所示為實驗室中常見氣體的制備、凈化、收集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是根據題目的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製取並收集乾燥、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提示:鹽酸中揮發出的少量HCl氣體可以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吸收)
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填寫儀器的序號字母)
②生成二氧化碳時,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用PH試紙粗略測定二氧化碳水溶液的酸鹼性強弱,請簡述測定的方法。
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並無明顯反應現象。欲用化學方法證明CO2和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請從NaCl溶液、CaCl2溶液、稀鹽酸三種試劑瓶中選用一種試劑進行實驗,簡述證明的理由
③將少量的CO2氣體通入盛有大量澄清Ca(OH)2溶液的大燒杯中,燒杯中溶液的質量與之前相比會(填寫下列各項序號)
A、增大B、減小C、不變D、無法判斷
(1)ACBF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待測液於PH試紙上,然後與標准比色卡對照。 取少量反應後的溶液,滴入C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證明CO2和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 (3)減小 6、(2011年廣東廣州,26題)實驗室常用排空氣集氣法收集乾燥氣體。下面是兩種簡易的排空氣集氣裝置。用編號填空:
(1)實驗室收集CO2選用_____________,收集O2用___________。
(2)如果要收集SO2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收集CH4選用______________。
⑴AA⑵AB
7、(2011年廣東揭陽,20題)氯氣(Cl2)通常情況下為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可跟水反應,反應後溶液呈酸性。實驗室通常用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共熱的方法來製取氯氣。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套完整裝置應包括發生裝置、凈化裝置(包括乾燥)、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製取氯氣的發生裝置應選用下左圖中的,寫出標號的名稱;
(2)用上右圖中的儀器(不一定全部用到)完成氯氣的凈化(包括乾燥)、收集、尾氣處理,其正確的連接方法是:A接接接F接接;
(3)在放入葯品之前必須檢查。
(1)乙酒精燈(2)CDGB(3)檢查裝置氣密性
8、(2011安徽蕪湖,14題)右圖是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兩種發生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乙圖中標號①的儀器名稱是;
(2)下列反應都能生成氧氣,其中不宜用於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是
(填序號);
A.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B.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混合反應
C.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3)請寫出一種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類型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氣,發現不純,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點即可)。
(4)實驗室製取下列氣體,可以用甲圖裝置作為發生裝置的是(填序號)。
A.電石(固體)和水在常溫下反應制乙炔氣體
B.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共熱製取氯氣C.濃氨水和鹼石灰常溫下製取氨氣
(1)試管(2)C(3)2H2O2 2H2O+O2↑(或2KMnO4加熱K2MnO4+MnO2+O2↑,合理即可)分解反應剛有氣體逸出時即收集(合理即可)(4)AC
9、(2011年重慶綦江,22題)實驗室常用下列裝置製取和收集氣體,請根據下圖回答有關問題。
如果用高錳酸鉀製取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不能選擇的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紅同學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若用右圖裝置進行「排空氣法」收集CO2,請把圖中的「導氣管」補畫完整。
(1)2KMnO4=======K2MnO4+MnO2+O2↑AD
(2)CaCO3+2HCl=====H2O+CO2↑+CaCl2B
10、(2011年湖北宜昌,24題)通過一年的化學學習,我們知道了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取方法和相關性質,我能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⑴圖24-1是實驗室製取氣體時常用的裝置:
①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用E裝置收集氧氣,判斷氧氣已收集滿的現象是________。
②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的固體混合物來製取氨氣,為了製取並收集到乾燥的氨氣,我選用的裝置組合是________(填序號)。
⑵使用氫氣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圖24-2是檢驗氫氣純度的實驗,據此我能得出氫氣的相關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
⑶如圖24-3所示,做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盛硫的燃燒匙應從瓶口向下緩慢插入,原因是________,實驗中觀察到________火焰。瓶中裝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如果將水換成一種溶液效果更好,體現該溶液作用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⑴①2H2O2 2H2O+O2↑B集氣瓶口有大的氣泡向外冒出②AD⑵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氫氣具有可燃性⑶由於二氧化硫的密度比氧氣的大,插入過快生成的二氧化硫會使硫與氧氣隔絕,導致火焰較快熄滅藍紫色2NaOH+SO2=Na2SO3+H2O(合理即可)
11、(2011年湖南株洲,29題)H2是一種重要化工生產原料,也是一種極具開發前景的清潔能源。實驗室常用鋅粒與稀硫酸來製取H2,以便研究H2的性質,下面是—些常見的化學儀器或裝置,請按要求填空:
(1)寫出上述儀器的名稱:b,f;
(2)選取上述儀器中的(填字母代號)組裝成制備和收集H2的裝置;
(3)為安全起見,在點燃氫氣之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4)此套制備H2的裝置(填「能」或「不能」)制備O2,如果能,請寫出用其制備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果不能,說明理由:。
(1)b.長頸漏斗f.燒杯(2)bde(3)驗純(4)能2H2O2MnO22H2O+O2↑
『伍』 將下圖所列儀器組裝為一套實驗室蒸餾石油的裝置,並進行蒸餾,得到汽油和煤油. (三) (一)
(1)蒸餾需要儀器有抄酒精燈、蒸餾燒瓶、鐵架台、溫度計、導管、冷凝管、橡膠管、牛角管、錐形瓶,
故答案為:A是冷凝管,B是蒸餾燒瓶,C是錐形瓶;
(2)按組裝儀器順序從左到右,從下到上,該裝置為蒸餾石油的裝置,所以溫度計插在蒸餾燒瓶中且下端在支管口處,冷凝管在中間,右邊為錐形瓶,
故答案為:i;h;a;k;l;b;f;g;j;
(3)冷凝水應是下進上出,延長熱量交換時間,使熱量能更充分,
故答案為:進水口;出水口;
(4)溫度計測量的是蒸汽的溫度,故溫度計水銀球應放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故答案為:蒸餾燒瓶支管口;
(5)為防止燒瓶內液體受熱不均勻而局部突然沸騰(爆沸)沖出燒瓶,需要在燒瓶內加入幾塊沸石,
故答案為:防止暴沸;
『陸』 一套實驗室用分子蒸餾裝置大概多少錢
分子蒸餾是一種在高真空下操作的蒸餾方法,這時蒸氣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於蒸回發表面答與冷凝表面之間的距離,從而可利用料液中各組分蒸發速率的差異,對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離。在一定溫度下,壓力越低,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大。當蒸發空間的壓力很低(10-2 ~10-4 mmHg),且使冷凝表面靠近蒸發表面
『柒』 實驗室制氯氣的實驗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制氯氣的實驗裝置包含實驗器材和實驗葯品:
實驗器材:鐵架台、石棉網、酒精燈、圓底燒瓶、長頸漏斗、集氣瓶、燒杯、導氣管。
實驗葯品:濃鹽酸、二氧化錳、飽和食鹽水、濃硫酸凈化、氫氧化鈉溶液。
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四、氯氣的相關性質:
氯氣是一種氣體單質,化學式為Cl2。常溫常壓下為黃綠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和鹼溶液,易溶於有機溶劑(如四氯化碳),難溶於飽和食鹽水,可用作為強氧化劑。具劇毒和窒息性,主要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並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會對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氯氣
『捌』 怎麼連接製造氧氣的裝置 實驗做法
1.把帶導管的橡皮塞塞進大試管,把導管口放進裝有水的水槽中,然後用手緊版握試管,看試管口是否權有氣泡冒出。(有,則氣密性良好)
2.把橡皮塞取下,把所用的葯品裝入試管,再把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
3.把試管放在鐵架台的鐵夾中,鐵夾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把導管放要水槽中,調整酒精燈的高度。在水槽中用燒杯向集氣瓶中主滿水。蓋好毛玻璃片,將集氣瓶倒置在水槽中。
4.點燃酒精燈,(點之前記得把酒精燈的燈頭上提一下,把酒精燈內的酒精蒸氣排掉。)讓酒精燈的外焰在試管的底部來回移動,使試管均勻受熱。然後使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葯品處集中加熱。
5.當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而且比較均勻時,把導管口移到集氣瓶口中,收集氧氣。
6.當集氣瓶中的水完全排出後,再在水槽中用毛玻璃片蓋好瓶口,從水槽中把集氣瓶取出,瓶口向上正放在實驗台上。
7.把導管從水槽中移出來,然後熄滅酒精燈。
8.等到試管冷卻後,拆除裝置。整理復位。
『玖』 下圖是一套實驗室制氣裝置,用於發生、乾燥和收集氣體.下列各組物質中能利用這套裝置進行實驗的是______
A、銅屑和濃硝酸在常溫下可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可用濃硫酸乾燥,密度回比空氣大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正確;
B、二氧化錳和濃鹽酸應在加熱條件下反應,故B錯誤;
C、電石和水反應生成乙炔,具有還原性,不能用濃硫酸乾燥,故C錯誤;
D、碳酸鈣和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可用濃硫酸乾燥,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D正確.
故答案為:A、D.
『拾』 如圖所示為一套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裝置,集氣瓶中導管口下端應伸到______(填「A」、「B」或「c」)處.現
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為把集氣瓶中的空氣排凈,得到較純凈的氣體,要把導氣管伸到集氣瓶底部,即C處;圖中的發生裝置適用於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的反應,收集裝置使用於密度大於空氣密度的氣體的收集.用過氧化氫(H 2 O 2 )和二氧化錳制氧氣,是固液不加熱反應,可以用圖中的發生裝置;生成氣體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可以用圖中的收集裝置來收集.故方法①可以用此裝置; 用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 )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是固液不加熱反應,可以用圖中的發生裝置;生成氣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可以用圖中的收集裝置來收集.故方法②可以用此裝置; 故答案為:C、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