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下料裝置

自動下料裝置

發布時間:2022-08-30 13:25:02

❶ 本人想在數控車床上增加全自動上料下料裝置!

告訴你一點我以前想出來的心得,(我以前也想過增加一個自動上下料的版裝置),不一定正確希望權能給你一些啟發,
一般數控機床都有CNC和伺服驅動器,然而CNC發出來的G代碼是不容易捕捉到的,從這里下手沒希望,另一個就是CNC與伺服驅動器之間會有一個PMC link I/O的輸入輸出裝置,(有點像PLC),可以從其中取出一條線與光柵側位一起使用來控制加緊。
加工完成後松開比較簡單,一般數控機床加工完都有一個回原點的信號,到位後會有一個信號燈,取它作為松開信號。
數控設備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以上說的我也只是想了想,一直沒實踐過。
我用的是FANUC系統,

❷ 輥壓機穩料倉下料的裝置有自動的嗎

當然可以做
具體根據你的要求,現場工藝流程

無錫九鑫電子

❸ 數控車床上增加全自動上料下料裝置。

可採用重垂送料的方式實現。
首現,保證從機床左側面可以通過主軸孔回看到另一頭的刀答塔,如果可以,就可以自做一個送料架在機床左側,一般做到3米即可,可做到2.5米的棒料,送料原理同自動車床。
如果採用的是普通3爪卡盤,最好是換成液壓卡盤來保證加工的自動化。
改好後的加工步驟一般是:
1、擋料(可移動刀架任意一點到編程的0點,就用這一點擋料)。
2、液壓卡盤開,重垂送料到位。
3、停0.5秒,卡盤合。
4、切削,完成一個產品的加工。
5、回到1。

❹ 看機械手怎樣自動下料

以數控機床機械手為例,看機械手自動化上下料過程:


數控機床桁架式機械手自動上下料由PLC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協調控制,經各種液壓缸和氣缸配合進行動作處理。負責將機械手上下料軌道上的待加工工件移至機床內,待加工完畢後將加工後的工件從機床內取出,返回至機械手上下料軌道上。整個自動上下料過程包括五大部分:工件輸送、機械手取料、卡盤上下料、機械手送料及將零件送到下一工序。其中工件輸送和將零件送到下一工序部分與其他部分、數控加工並行執行;桁架式機械手取料、機械手送料部分與數控加工同時進行。


1、工件輸送


採用水平輸送、傾斜輸送、提升輸送等方式。水平輸送可輸送不同物品,並且可以採用不同輸送速度、不同輸送形式;傾斜輸送可調節傾斜角度,通過使用帶有花紋的傳輸帶或水平擋板,提高傳輸帶對工件的抓著穩定性,防止工件滑散、甩脫,保證准確的運行軌跡;提升輸送占據空間小,對小型圓柱類零件有較好效果。


在PLC程序設計時,如所需加工的工件有方向性,編輯的PLC程序除控制工件的轉向定位,還應考慮到定位的可靠性。在一次定位不準時,可以重新轉向定位一到兩次,以保證循環中不會因工件輸送定位偶然出錯而停止。


2、機械手取料


當工件輸送到位,桁架式機械手負責將輸送線上的待加工工件送到機床內,將加工完的工件從機床內取出,放回最初上料位置。其動作有:爪開合;升降運動;左右移動。其中手爪開合為汽缸驅動,升降運動、左右移動分別由伺服電機驅動。在抓工件過程中,必須保證手爪和工件之間的位置和角度關系。首先調整手爪上的基準面和檯面上相應的基準面貼合,以減小角度誤差;隨後平移手爪或料台,調整位置誤差。


3、卡盤上下料


桁架機械手的卡盤上下料這是整個自動上下料機構的核心部分。在卡盤上下料過程中,機械手應和機床一些輔助功能配合工作,要求同步協調、穩妥可靠。上、下料道和儲料裝置與工作主機的相對位置,決定了工件在上料前和下料後在空間所處的位置和姿勢,這直接影響手臂的坐標形式。


4、機械手送料


卡盤上下料完成,桁架式機械手須把已加工好的工件運送到送料槽,此時,送料優先於取料和卡盤上下料,取料優先於卡盤上下料,這樣才能保證在整個上下料循環過程中不會發生有料的抓手再去抓料。


注意:上料下料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必須以上料等待位開始,完成上料後才能進行下料,下料完畢後回到上料等待位,並准備執行下一上、下料循環。如果在過程中間斷電或誤操作,只能「恢復初位」在上料等待位重新開始。按「急停」慎重


5、零件送到下一工序


桁架式機械手將已加工好的零件送到料槽後,再通過傳輸帶等方式把已加工好的工件送到下一加工工序。

❺ 專利號查詢201210006427,3

鑽頭加工機床
無權-視為撤回

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鑽頭加工車床,包括機架與設置在機架上的夾緊裝置、進刀裝置、上料裝置、下料裝置和驅動裝置,進刀裝置包括左、右兩個進刀組件,所述夾緊裝置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端面,左、右進刀組件分別活動設置在夾緊裝置的兩側,上料裝置與右進刀組件對齊活動設置在夾緊裝置的右側邊,下料裝置包括出料推動件和下料斗,出料推動件的一端固定設置在左進刀組件的左側,出料推動件的推動桿對齊左夾具設置,下料斗固定設置在右進刀組件的右側,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夾緊裝置、進刀裝置、上料裝置、下料裝置與驅動裝置均採用自動化設置,本發明能同時對鑽頭兩端進行加工、結構合理、操作簡單、能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

申請人: 王瑞成
地址: 浙江省樂清市芙蓉鎮山外灣村

❻ 柔性送料控制器有幾種方式

專利名稱:壓力機的柔性送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壓力機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壓力機的全自動送 料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壓力機品質以及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板料沖壓朝快速、高精 度的高效率方向發展,數控沖床能滿足這一要求。因此,數控沖壓機 床被推向市場,它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的問題。目前,許 多中低端用戶有這樣的加工需求,但它的設備價格昂貴,難以使普通 用戶接受。如果在高速沖壓機床上載入高精度的送料機構,即能滿足 同一規格孔槽的加工。因此,有壓力機生產廠家為滿足這類用戶的需 求,開發了性價比較高的自動送料的高速壓力機,但在實際使用時, 由於加工中,存在較大的交變沖擊載荷,使得普通送料機構的送料精 度不高,持料、放料動作與模具沖壓點的銜接不好。也就是說,自動 送料機構的動作的速率與壓力機沖壓動作的速率不適配,難以完全體 現高度壓力機的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 一種壓力機的柔性送料裝置。 它能充分利用壓力機曲軸的動作路徑上的時間來實現進料、放料、回 位、夾料動作,柔性地完成放料動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壓力機、板材送料裝置、控制器, 在壓力機曲軸上設有檢測曲軸轉動角度的旋轉編碼器,板材送料裝置 上設有驅動送料機構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的伺服機 構,壓力機下工作台上還設有板料到位檢測開關,控制器中設有運算 控制電路,運算控制電路與旋轉編碼器、伺服機構、到位檢測開關相 連。
所述的控制電路中包括一存儲有根據旋轉編碼器的相位數據指 令送料機構以設計速度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根據 板料到位檢測開關的數據指令壓力機驅動電路工作或停止以及根據 旋轉編碼器提供的相位數據和轉速數據指令送料機構做提前放料動 作的程序的存儲器。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編碼器能檢測到壓力機曲軸的具體位置,根據 設計要求,在不同的位置,通過控制器指令送料機構做進料、放料、 回位、夾料動作,柔性地完成放料動作。改變了以往的送料機構在放 料動作中經常出現的放料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機械壓力機生產線 上的伺服送料機構通過與機床編碼器相配合,能夠優化整個送料過 程,增大伺服送料的使用范圍,節約能源,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板料,2是送料機構,3是旋轉編碼器,4是控制器,5
是板料到位檢測開關,6是壓力機;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圖中7是曲軸,8是連桿。
圖3是本實用新型控制部分的結構示意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曲軸旋轉動作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曲軸旋轉動作的速度角度、速度時間曲線圖
圖中a是送料過程,b是送料允可,c是沖壓過程,d是工作周期T。
圖6是本實用新型角度補償動作示意圖
圖中X點是沖壓下死點。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 2所示,包括壓力機6、板材送料裝置1、控制器4,在壓力機6的曲軸7上設有檢測曲軸7轉動角度的旋轉編碼器3,板材送料裝置1上設有驅動送料機構2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的伺服機構,壓力機6下工作台上還設有板料到位檢測開關5,控制器4中設有運算控制電路,運算控制電路與旋轉編碼器3、伺服機構、到位檢測開關5相連。
所述的控制電路中包括一存儲有根據旋轉編碼器3的相位數據
指令送料機構2以設計速度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
根據板料到位檢測開關5的數據指令壓力機驅動電路工作或停止以
及根據旋轉編碼器3提供的相位數據和轉速數據指令送料機構2做提
前放料動作的程序的存儲器。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器如圖3所示,控制器4採集旋轉編碼器3、板料到位感應器5的信號,通過運算控制電路指令伺服控制器驅動送料裝置按照設計要求實現柔性地送料動作。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圖4、 5、 6所示。通過圖4、圖5可以 看出當機床曲軸7在240°順時針到90°區間允許伺服送料機構送 料。在240°時,送料動作開始啟動並跟隨著機床當前角度勻緩地即 時地驅動送料機進行送料。當曲柄運行到90°時,送料完成。以這 種方式送料,送料時間充分利用了整個送料區間。要求伺服驅動器啟 動和制動緩慢,驅動電流也就小和變化小,能量損失也同樣就小。同 時送料機構受到的沖擊小,磨損慢,機構壽命就長。 在整個送料機構在整個送料過程中,為了減少機構的抖動,需要合理 地調節PI參數使整個控制系統的暫態響應呈現出過阻尼狀態。這樣 就不會因為出現超調而振盪,致使伺服達到送料長度後,正反運轉形 成傳動機構抖動使整個送料過程平穩。
關於本實用新型具有的角度提前補償功能如圖6所示,對於生產 線送料來講,由於存在著送料誤差,若長時間連續送料後,誤差積累 後,就致使料送不到位或送過。因此,往往在送料機構上配有放鬆功 能,放鬆機構的動通常採用電磁閥來控制氣缸驅動的方式。其動作角 度一般在送料完成結束後再過一個安全形度以後和模具完全接觸材 料前。放鬆機構的動作角度不很大。對於機械式凸輪開關可以滿足在 一定速度下及時地控制放鬆動作。但速度變化時,特別在高速度運行 時,由於電磁閥動作的滯後往往動作不及時。當機床用旋轉編碼器時, 控制系統可以檢測出機床的運行速度。對放鬆機構隨速度增快動作角 度提前來進行補償,用於彌補電磁閥動作的滯後就可以使放鬆機構及 時的動作來滿足要求。如圖所示,箭頭曲線代表機床速度增大,相應 地放鬆動作角度也跟前提前。在下死點X前,提前釋放物料。
權利要求1、壓力機的柔性送料裝置,包括壓力機、板材送料裝置、控制器,其特徵在於,在壓力機曲軸上設有檢測曲軸轉動角度的旋轉編碼器,板材送料裝置上設有驅動送料機構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的伺服機構,壓力機下工作台上還設有板料到位檢測開關,控制器中設有運算控制電路,運算控制電路與旋轉編碼器、伺服機構、到位檢測開關相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機的柔性送料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控制電路中包括一存儲有根據旋轉編碼器的相位數據指令送 料機構以設計速度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根據板料 到位檢測開關的數據指令壓力機驅動電路工作或停止以及根據旋轉 編碼器提供的相位數據和轉速數據指令送料機構做提前放料動作的 程序的存儲器。
專利摘要壓力機的柔性送料裝置。涉及壓力機的全自動送料裝置。包括壓力機、板材送料裝置、控制器,在壓力機曲軸上設有檢測曲軸轉動角度的旋轉編碼器,板材送料裝置上設有驅動送料機構循環進行進料、放料、回位、夾料動作的伺服機構,壓力機下工作台上還設有板料到位檢測開關,控制器中設有運算控制電路,運算控制電路與旋轉編碼器、伺服機構、到位檢測開關相連。本實用新型改變了以往的送料機構在放料動作中經常出現的放料不及時、不準確的問題。機械壓力機生產線上的伺服送料機構通過與機床編碼器相配合,能夠優化整個送料過程,增大伺服送料的使用范圍,節約能源,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30B15/30GK201309277SQ20082016107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7日
發明者張為堂, 王勁松 申請人:揚州鍛壓機床集團有限公司

❼ 下料機的簡介

下料機是一些輕工行業不可缺少的設備。傳統觀念,下料機是藉助於機器運動的作用力加壓於刀模,對材料進行切割加工的機器。近代的下料機發生了一些變化,開始將高壓水束、超聲波等先進技術用於皮革沖切技術中,但人們仍然將這些設備歸納在下料機類的設備中。
自動化程度高的裁斷設備有:由電腦控制的動頭式下料機、激光下料機(振盪刀具)、高壓水束切割機和電腦下料機等。另外,義大利和英國USM公司生產一種投影下料機,這種設備的下料台上設有振盪型刀具及目視觀察裝置,用於對皮革進行輪廓掃描,或在皮革上進行投影以引導下料工安排下料樣板在皮革上的套排。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有各種型號由國內外不同廠家生產的下料機,現根據其產品性能,我們建議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比選擇:
一、根據它們的傳動方式、結構和用途分類如下:
1、按照傳動形式分:
A、機械傳動下料機:是比較老型的機器。B、液壓傳動下料機:是現代比較通用的下料機。
C、全自動滾壓式下料機:用三文治的方法進行加工整張皮料或者紡織品等。
D、電腦控制水束下料機:是現代比較先進的下料機,無須使用刀模,根據輸入程序進行裁斷。沖切源為高壓水束發生器。
E、電腦控制超聲波下料機:控制形式與水束下料機相似,沖切源為超聲波發生器。
2.按照結構方式分:A、搖臂式下料機:沖切部件為可以擺動的搖臂,適合於天然材料的沖切。
B、龍門式下料機:沖切部件為可以沿著橫梁左右移動的沖切頭,刀模可以固定在沖切頭上,也可以放在被加工物上。大型、電腦控制的龍門下料機沖頭上安裝著可以旋轉的刀模架,可以根據程序排版,選擇相應的刀具;當然相應需配備自動送料機構。
C、平板式下料機:它與龍門式下料機的區別在於橫梁直接進行沖切,沒有可以移動的沖切頭。平板下料機又分為:橫梁固定或橫梁可前後移動及工作台滑板可前後移動的兩大類。
D、:雙油缸,四立柱自動平衡連桿結構。
3、按照加工部件用途分:
A、專用下料機:適合於泡罩加工的吸塑下料機。
B、卧式下料機:適合於加工輪胎材料。
二.機械傳動裁斷機:
一般機械傳動的下料機速度較快,運轉穩定(調整好後,沖程下限不會發生變化),沖切力較大;其最大的缺點是噪音較大。所以自60年代以來逐步為液壓傳動的下料機所代替。 三、 液壓傳動下料機:
判斷液壓下料機功能的主要依據是:沖切力大小和沖切速度。沖切力很大,但沖切速度很低,或者沖切速度很高,但沖切力很小的機器,都不能順利地完成沖切任務。
對於機械傳動的下料機一般沖切速度都較高,約為250次/分;其沖切速度是變值,平均沖切速度為:200毫米/秒。液壓下料機的沖切速度一般為:大於75毫米/秒。
機械傳動的下料機和液壓傳動的下料機不同點,主要由兩種傳動的不同的特性所決定的:機械傳動是剛性傳動,而液壓傳動確有一定的柔性。
液壓下料機的特點是:當沖切頭通過刀模作用於被加工物的瞬時,作用油缸內的壓力並未達到額定壓力,壓力將隨著接觸(切入工作物)的時間增加而增加,直到電磁換向閥接收到信號,換向閥換向,沖切頭開始復位;這時油缸內的壓力由於受到進入油缸的壓力油時間的限制,可能並未達到設定的額定壓力值;也就是說,系統壓力未達到設計值,沖切就已經完成。
四、下料機使用現狀:
1.機械傳動的下料機,雖然還有廠家在繼續生產,一些小型、個體廠商仍在使用,但這種形式的下料機勢必將被淘汰。
2.液壓傳動的下料機,現在仍然處於主流地位。在液壓下料機中,大量被採用的是噸位在14-18噸的搖臂式下料機。平板式和龍門下料機多數用於比較大型的生產廠家,更適合於對人造材料的沖切。
3.全自動下料機在我國已經開始使用,由於製造業工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市場。但在近期,它將不可能替代液壓下料機。

❽ 板式傢具開料機有哪幾種設備

板式傢具常用的開料設備主要有三種:電子鋸、加工中心和推台鋸。

1、電子鋸

電子鋸是現在全屋定製企業常用的標配機器,國內外品牌常見的有豪邁,比亞斯,極東,南星等品牌。電子鋸適合批量加工,加工效率高。用於生產穩定的零售訂單或者工程訂單尤為合適。

電子鋸上料方式有前上料和後上料兩種,主要是結構方面的不同,至於效率,還要看需要裁切的板材的要求。目前的傢具廠大部分的用料都是豎裁之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或橫裁,或豎裁。而後上料的機械基本上都是橫著放板材的,也就是說,要先橫裁,再到按實際情況裁切。前上料適合所有的傢具廠,而後上料則需要很大量生產的廠家才能用的上。

2、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也是全屋定製企業配置的一種輔助開料設備,國內外常見的有豪邁,比亞斯,極東,南星,星輝,豪耕等品牌。數控開料加工中心特別適合柔性定製化加工需求,且效率極高。

加工中心有手動上料和自動升降台上料的方式可以選擇。歐美傢具生產廠中,數控開料加工中心多配自動上下料裝置,工人僅需把板材放到自動上料工作台上,機器會自動抓料、定位、自動貼條碼、自動開料並自動打垂直孔。完成加工後,自動下料裝置將板材推送至傳送帶上並同時吸塵,此時只需一人在下料處接取即可。

3、推台鋸

推台鋸作為傢具企業常用的設備也是作為全屋產品的一種輔助開料設備,上料方式為人工上料,在全屋定製企業一般用來生產小型板件,作為電子鋸和加工中心的補充設備。

❾ 柔性自動化都有哪些主要內容及措施

柔性自動化是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即機電一體化的新一代自動化,它的加工程序是靈活可變的,也稱可變編程自動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對產品的功能與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產品的復雜程度也隨之增高,傳統的大批量生產方式受到了挑戰。這種挑戰不僅對中小企業形成了威脅,而且也困擾著國有大中型企業。因為,在大批量生產方式中,柔性和生產率是相互矛盾的。眾所周知,只有品種單一、批量大、設備專用、工藝穩定、效率高,才能構成規模經濟效益;反之,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設備的專用性低,在加工形式相似的情況下,頻繁調整工夾具,工藝穩定難度增大,生產效率勢必受到影響。為了同時提高製造工業的柔性和生產效率,使之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縮短產品生產周期,降低產品成本,最終使中小批量生產能與大批量生產抗衡,柔性自動化系統便應運而生。
自從1954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一台數字控制銑床誕生後,20世紀70年代初柔性自動化進入了生產實用階段。幾十年來,從單台數控機床的應用逐漸發展到加工中心、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系統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使柔性自動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柔性自動化的內容:
柔性自動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是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的自動化。以硬體為基礎,以軟體為支持,通過改變程序即可實現所需的控制,因而是柔性的,易於變動,實現製造過程的柔性和高效率,適應於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包括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系統等。
一、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Numericalcontrolmachinetools,NC)是用數字代碼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給定的工作程序、運動速度和軌跡進行自動加工的機床。數控機床對零件的加工過程,是嚴格按照加工程序所規定的參數及動作執行的。它是一種高效能自動或半自動機床,與普通機床相比,加工對象改變時,一般只需要更改數控程序,體現出很好的適應性,可大大節省生產准備時間。數控機床本身的精度高、剛性大,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生產率高,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倍~5倍,對某些復雜零件的加工,生產效率可以提高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採用數控機床有利於向計算機控制與管理生產方面發展,為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創造了條件。
二、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Machiningcenter,MC)是在一般數控機床的基礎上增加刀庫和自動換刀裝置而形成的一類更復雜但用途更廣、效率更高的數控機床。由於具有刀庫和自動換刀裝置,就可以在一台機床上完成車、銑、鏜、鉸、攻螺紋、輪廓加工等多個工序的加工。因此,加工中心機床具有工序集中,可以有效縮短調整時間和搬運時間,減少在製品庫存,加工質量高等優點。加工中心常用於零件比較復雜,需要多工序加工,且生產批量中等的生產場合。
現代的加工中心已向多坐標、多工種、多面體加工和可重組(更換主軸箱等部件)等方向發展,如車銑加工中心、銑鏜磨加工中心、五面體加工中心、和五坐標(多坐標)加工中心等,數控系統也向開放式、分布式、適應控制、多級遞階控制、網路化和集成化等方向發展,因此數控加工不僅可用於單件、小批生產自動化,同時也可用於單一產品大批量生產的自動化。
三、柔性製造單元
柔性製造單元(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是一個可變加工單元,由單台計算機控制的加工中心或數控機床、環形(圓形、角形或長圓形等)托盤輸送裝置或機器人所組成,採用切削監視系統實現自動加工,不停機更換工件進行連續生產。它是組成柔性製造系統的基本單元。
柔性製造單元比單台數控機床或加工中心的柔性大,可以實現更多品種的配套加工。據日本的實踐表明,柔性製造單元一般每天可完成21.3種零件的加工,完成裝配產品配套用50種零件的加工時間為2.34天,而採用加工中心完成同樣任務,每天只能完成2.09種,完成50種零件的配套則要23.9天;柔性製造單元可實現24h連續運轉,加工中心一般只能工作18h,柔性製造單元的運轉工作利用率是MC的1.5倍,完成相同任務的柔性製造單元投資可比加工中心系統投資節省17.34%,操作工人的數量只有MC的82.67%。
與柔性製造系統相比,柔性製造單元的主要優點是:佔地面用較小,系統結構不很復雜,成本較低,投資較小,可靠性較高,使用及維護均較簡單。因此,柔性製造單元是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深受各類企業的歡迎。
四、柔性製造系統
1、柔性製造系統的概念、特點和適應范圍
柔性製造系統(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是一個製造系統,由多台(至少兩台)加工中心或數控機床、自動上、下料裝置、儲料和輸送系統等組成,沒有固定的加工順序和節拍,在計算機及其軟體系統的集中控制下,能在不停機調整的情況下更換工件和工夾具,實現加工自動化,在時間和空間(多維性)上都有高度的柔性,是一種計算機直接控制的自動化可變加工系統。
與傳統的剛性自動生產線相比,它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具有高度的柔性,能實現多種不同工藝要求不同「類」的零件加工,進行自動更換工件、夾具、刀具和自動裝夾,有很強的系統軟體功能。
(2)具有高度的自動化程度、穩定性和可靠性,能實現長時間的無人自動連續工作(如連續24h工作)。
(3)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調整、准備終結等輔助時間。
(4)具有高生產率。
(5)降低直接勞動費用,增加經濟收益。
柔性製造系統的適應范圍很廣,如果零件生產批量很大而品種數較少,則可用專用機床線或自動生產線;如果零件生產批量很小而品種較多,則適於用數控機床或通用機床;在兩者中間這一段,均是適於用柔性製造系統來加工。
2、柔性製造系統的類型
柔性製造系統是一個統稱,其類型很多,可分為柔性製造單元、柔性製造線、柔性生產線等,前已論述了柔性製造單元,現分述柔性製造線和柔性生產線。
柔性製造線(FlexibleManufacturingLine,FML)是由兩台或兩台以上的加工中心、數控機床或柔性製造單元所組成,配置有自動輸送裝置(有軌、無軌輸送車或機器人)、工件自動上、下料裝置(托盤交換或機器人)和自動化倉庫等,並有計算機遞階控制功能、數據管理功能、生產計劃和調度管理功能,以及實時監控功能等,它是典型的柔性製造系統,通常所說的柔性製造系統就是指的這種類型。
柔性生產線(FlexibleTransmissionLine,FTL)是由若乾颱加工中心組成,但物料系統不採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自動輸送車、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倉庫等,而是採用自動生產線所用的上、下料裝置,如各種送料槽等,不追求高度的柔性和自動化程度,而取其經濟實用。這種柔性製造系統又稱之為准柔性製造系統。
3、柔性製造系統的組成和結構
柔性製造系統的組成由物質系統、能量系統和信息系統三部分組成,各個系統又由許多子系統構成。
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加工設備是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目前以銑鏜加工中心(立式和卧式)和車削加工中心佔多數,一般多由3台~6台組成。柔性製造系統常用的輸送裝置有輸送帶、有(無)軌輸送車、行走式工業機器人等,也可用一些專用輸送裝置。在一個柔性製造系統中可以同時採用多種輸送裝置形成復合輸送網。輸送方式可以是線形、環形和網形。柔性製造系統的儲存裝置可採用立體倉庫和堆垛機,也可採用平面倉庫和托盤站。托盤是一種隨行夾具,其上裝有工件夾具,工件裝夾在工件夾具上,托盤、工件夾具和工件形成一體,由輸送裝置輸送,托盤裝夾在機床的工作台上。托盤站還可起暫時存儲作用,配置在機床附近,起緩沖作用。倉庫可分為毛坯庫、零件庫、刀具庫和夾具庫等,其中刀具庫有集中管理的中央刀具庫和分散在各機床旁邊的專用刀具庫兩種類型。柔性製造系統中除主要加工設備外,還應有清洗工作站、去毛刺工作站和檢驗工作站等,它們都是柔性工作單元。
柔性製造系統具有製造不同產品的特有柔性,不需要改變系統硬體結構,能夠生產不同的產品,從而適應市場變化,縮短新品研發周期;藉助於計算機,柔性製造系統加工輔助時間大為減少,可以顯著提高機床利用率,可達75%~90%;由於工序合並,所需裝夾次數和使用機床數量減少,降低設備成本,縮減系統在製品庫存量,工作循環時間減少,生產周期縮短;系統的控制、管理和傳輸都是在計算機下進行的,使得操作人員也減少。
根據柔性製造系統的統計數據表明,採用FMS可以降低加工成本50%,減少生產面積40%,提高生產率50%,過程的在製品可減少80%。柔性製造系統的主要缺點是:系統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系統結構復雜,對操作人員的要求很高;結構復雜使得系統的可靠性較差。
五、成組技術
成組技術從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成組加工,到60年代發展為成組工藝,出現了成組生產單元和成組加工流水線,其范圍也從單純的機械加工擴展到整個產品的製造過程。70年代以後,成組工藝與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相似論、方法論、系統論等的結合,就發展成為成組技術。
成組技術其實質是將中小批量生產的零件,按其結構和工藝的相似性,劃分成組,相當於擴大了零件的批量,因而可以採用近似於大批量生產的工藝技術,達到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目的。成組技術是應用系統工程的觀點,把多品種、中小批生產中的設計、製造和管理等方面,作為一個生產系統的整體,統一協調生產系統的各個方面,全面應用成組技術,以取得最優的綜合經濟效益。成組技術的應用,在產品設計方面,可以促進零部件設計的標准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設計和多樣化設計;在產品製造方面,可以促進工藝設計的標准化、規范化和通用化,減少重復勞動,實施成組加工和應用成組夾具,提高生產效率和系統的柔性;在生產管理方面,可以縮短生產周期,簡化作業計劃,減少在製品數量,提高人員、設備的利用率,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
1、基本原理
成組技術是一門涉及多種學科的綜合性技術,其理論基礎是相似性,核心是成組工藝,在現階段更有計算機輔助成組技術的特色。
成組工藝是把尺寸、形狀、工藝相近似的零件組成一個個零件族(組),按零件族制訂工藝進行生產製造,這樣就擴大了批量,減少了品種,便於採用高效率的生產方法,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開辟了一條途徑。
零件在幾何形狀、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為基礎,在製造、裝配等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所導出的相似性,稱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因此,二次相似性是基本相似性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成組工藝的基本原理表明,零件的相似性是實現成組工藝的基本條件。工藝相似性是指可採用相同的工藝方法進行加工,採用相似的夾具進行裝夾,採用相似的量儀進行檢測等。零件分類編碼系統是實現成組工藝的重要工具。成組技術就是揭示和利用基本相似性和二次相似性,使工業企業得到統一的數據和信息,變單件小批生產為成批生產。
2、成組技術實施和生產組織形式
1)成組工藝的實施步驟
成組工藝的實施步驟如下:
(1)產品零件按零件分類編碼系統進行分組分類。
(2)應用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制訂零件的成組加工工藝過程。
(3)設計成組工藝裝備,如成組夾具、成組刀具、成組量具等。
(4)設計成組工藝裝備,如成組夾具、成組刀具、成組量具等。
(5)建造成組加工生產線,設計成組輸送裝置、成組裝卸裝置、倉庫等。
2)成組工藝的生產組織形式
成組工藝的生產組織形式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
(1)獨立的成組加工機床或成組加工柔性製造單元主要用於形狀較簡單、相似程度較大,能在一台機床上完成的零件。
(2)成組加工和一般加工的混合生產線主要用於零件較復雜,相似程度較小,需要多台機床才能完成全部工序的情況,其中能進行成組加工的就用成組加工機床加工,不能進行成組加工的則用普通機床加工,甚至可用專用機床加工,因此形成混合生產線(工段)。
(3)成組加工生產線或成組加工柔性製造系統這是成組加工的最高組織形式,零件的全部工序都進行成組加工。
3、零件的分類編碼系統
(1)零件分類編碼系統概念和作用。零件的分類編碼就是用數字來描述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和工藝特徵,也就是零件特徵的數字化。
在成組技術中,零件分類編碼系統的作用不是為了完整地描述零件的特徵,而是為了進行零件的分類成組,形成零件族,以便進行成組加工。因此,零件分類編碼系統中的信息只要能夠滿足描述零件成組分類的需要就夠了,要想從零件分類編碼來反求完整的零件形狀、尺寸、公差等是不可能的。
(2)零件分類編碼系統所要描述的零件特徵及其提取。零件分類是根據零件的特徵來進行的,這些特徵一般可分為三個方面:
①結構特徵,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結構功能、毛坯類型等。
②工藝特徵,零件的毛坯形狀、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加工方法、材料、定位夾緊方式、選用機床類型等。
③生產組織與計劃特徵,加工批量、製造資源狀況、工藝路線跨車間、工段、廠際協作等情況。
(3)零件分類編碼系統的結構。零件的特徵用相應的標志表示,這些標志可由分類編碼系統中的相應環節來描述。根據分類環節的數量,零件的分類編碼系統可分為多級和單級兩大類。目前多採用多級分類編碼系統,各級又由多個分類環節來描述。
零件的編碼是一種數學描述,每個零件都有識別碼,它就是零件的件號或圖號,為了區分,零件的識別碼是唯一的,不能重復。在零件分類編碼中,零件又有分類碼,它是在推行成組技術時才提出的,它是可以重復的,相同分類碼的零件表示了它們是相似的,可以歸為一類,即一個零件族(組)。
①總體結構。零件分類編碼系統大多採用表格形式,由橫向分類環節和縱向分類環節兩部分組成。
橫向分類環節稱為碼位,主要用於描述零件的類型、形狀、尺寸、工藝要素、材料、精度、毛坯等宏觀信息分類,其位數在4~80之間,常用的為9~21位。碼位越多,可描述的內容越多越細致,但結構就越復雜。
縱向分類環節稱為碼域或碼值,主要用於描述宏觀信息中分層次的更細致的結構信息,一般為10位,用0~9數字表示,具體位數按需要而定。
4、成組工藝過程設計
成組工藝過程設計是在零件分類成組的基礎上進行的,基本上有四種方法。
(1)典型零件工藝法。在一個零件族(組)中,選擇其中一個能包含這組零件全部加工表面要素的零件作為該族(組)的代表零件,稱之為典型零件,或稱之為樣件,制定典型零件的工藝過程,即為該零件族(組)的成組工藝過程,再由成組工藝過程經過刪減等處理產生該族(組)各個零件的具體工藝過程。
(2)復合零件工藝法。復合零件法的思路是先按各零件族(組)設計出能代表該族(組)零件特徵的復合零件,制定復合零件的工藝過程,即為該零件族(組)的成組工藝過程,再由成組工藝過程經過刪減等處理產生該族(組)各個零件的具體工藝過程。
(3)典型工藝路線法。從一個零件族(組)中選擇一個零件的工藝路線,它能夠包含所有零件的工藝路線,就以它作為該零件組的典型成組工藝。
(4)復合工藝路線法。當不能直接從零件族(組)中各個零件的工藝路線選擇產生一個能包含全組零件的工藝路線,則可採用復合工藝路線法。零件分類成組後,先制定出零件族(組)中各個零件的工藝路線,將它們復合起來,形成一個假想的工藝路線,它最復雜、全面,包含了該組所有零件的工藝路線,即為成組工藝路線。
柔性自動化的主要措施和效益,採用柔性自動化,可以提高製造系統的柔性和生產率,並獲得經濟效益。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措施如下:
(1)刀具和工件的自動輸送和供給。
(2)藉助計算機實現機床的合理利用和作業調度。
(3)製造過程的計算機監控。
(4)機床及輸送系統的預防性維護和檢修。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實現:
1)提高機床利用率;
2)在不停機條件下改變加工任務;
3)多機床看管;
4)人機分離;
5)夜班無人運行。
其結果導致:
①可按照裝配所需的批量進行加工,從而減少在製品和降低存儲費用;
②縮短生產周期,實現按交貨日期組織生產;
③充分利用刀具壽命,減少刀具費用;
④降低產品的成本;
⑤對市場作出快速響應。

閱讀全文

與自動下料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分辨本田車輪軸承真假 瀏覽:34
水流指示器旁試水管採用什麼閥門 瀏覽:407
自動閥門怎麼手動 瀏覽:482
大米成套設備哪個品牌好 瀏覽:58
軸承多少個型號 瀏覽:136
西門子數控工具箱 瀏覽:825
機床齒輪用什麼材料最好 瀏覽:155
尚赫儀器包有哪些產品 瀏覽:118
車內儀表盤顯示90度是什麼意思 瀏覽:320
設備進退場費如何計算 瀏覽:645
為什麼搭實驗裝置 瀏覽:88
友嘉機床怎麼在線加工 瀏覽:16
路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96
紙色譜分離氨基酸實驗報告裝置圖 瀏覽:885
設備鎖怎麼解除qq中心 瀏覽:847
地暖圓形閥門怎麼開關 瀏覽:211
浙江天然氣閥門 瀏覽:227
採暖管道閥門安裝檢驗批 瀏覽:656
東莞永豐五金製品廠招聘 瀏覽:342
雞自動飲水的裝置 瀏覽: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