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論文
關於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論文
電力系統是由發電廠、送變電線路、供配電所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能生產與消費系統。以下是我整理好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於我國目前的自動化技術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本文通過對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應用、安全保障和綜合自動化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介紹和分析,簡單的探討了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 電力系統;應用;發展方向;技術
1 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應用
1.1 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應用
電力系統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常都是24 h不間斷工作,因此,任何能保障電力系統正常運轉的新技術,都值得大力推廣。其中,自動化技術顯得尤為突出。最早的自動化在電力方面的應用,主要是監控電力系統的各項數據,以確保安全。隨著信息技術、材料技術、管理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1.2 電力系統自動化的工作流程
電力系統自動化的工作流程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中心計算機對總體調控進行負責,而相關的那些監控設備主要負責如:事故內容的記錄和設備操作、編制各種類型報表的相關記錄處理、常規操作的相關自動化以及系統異常事故方面的自動恢復的操作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以對部件的控制為中心,通過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結合,以及控制計算機和終端硬體裝置的結合,運用各種類型的軟體實現控制范圍的擴大與自動化程度方面的深化。
2)對於電力系統的綜合自動化而言,其基本流程是在相應的中心地帶的一些調控中心裝置現代化的計算機,以此來向四周進行網路系統的輻射,圍繞這個中心的變電站、發電廠之間對信息服務以及反饋的那些遠方監視的控制裝置進行設置,並且時時對其進行監控,從而使得一個立體化網路的覆蓋面得以實現,形成全面暢通的指令傳輸和信息傳達。
3)電力系統的綜合自動化對分層控制的相關操作方式加以採用,也就是在控制所、調度所和變電站、發電廠的各個組織的分層間,按照所管轄的功能范圍對控制功能進行分擔和綜合的協調,以此來達到系統的合理經濟以及可靠運行目的方面的控制系統。
2 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能力
2.1 數據處理能力
1)數據整合能力。電力系統的發展和形成是由市場經濟的需求所產生的驅動結果。比如:在用電高峰,提高變電站的電壓,加大輸出功率;在用電低谷,降低變電站的功率。這樣既可滿足用戶的需求,也可極大地減少損耗,降低成本。而且無論系統方面的實現是基於專業的電力系統自動化的相關平台上,還是建立在相關通用技術的平台上,它作為多層次、跨領域的科學決策以及高效運營方面的要求,都需要進行更加規范的相關信息共享和動態、多維的應用分析。
對數據進行整合的方式主要有:①加強電力系統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加強對數據方面的可操作性,讓用戶對擁有圖標的相關用戶界面進行支持,使得面向對象的那些數據模型可以和電力系統的相關客觀對象進行對應,這些做法將會極大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讀性。由於電力系統方面的自動化運行作為一個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過程,通過對系統代碼進行調整,具體來說就是對自己所需要的那些數據類型以及操作方法進行定義,從而增強對系統的可擴充性以及開發性;②加強電力企業方面的功能性,完善資料庫。對於電力企業而言,要求電力系統的平台對分布的應用服務進行有效供給。每一個地方可以由自己維護和管理所管轄區域里的數據,同時,不同級別的相關資料庫之間也可以構成那種分布式類型的資料庫,並且可以通過網路進行調用和共享其他一些地方的數據,在所賦予的許可權范圍內,以分散數據管理和存儲為基礎,對數據的安全性和實時性加以保證。完善資料庫。通過運用各種資料庫,對各種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數據備份機制、安全機制等方面都是其他的文件管理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2)數據共享能力。伴隨著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技術方面的發展,系統模型通常集中在對相關地理空間屬性方面的描述上,但是在實際的相關應用中,電力系統方面的控制對象通常具有比較復雜的電力的處理結構。所以建立電力系統所特有的`空間屬性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這種針對語義層次上的一些數據分享,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需要供求雙方對相同的數據具有一樣的認識,只有基於這樣的抽象認知才能保證這點,因此在數據共享過程中需要具備一種電力系統方面的基本模型,將其作為不同的部門之間進行數據的共享基礎。
2.2 安全穩定能力
電力應用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支柱,它也是一個實時性運行的相關系統,同時,其安全穩定性也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1)自動化安全監視能力。由於人無法做到24 h專注,因此自動化監視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監視能力不同於其他系統,因為其他系統只需要反映並記錄客觀現象、客觀數據即可;但電力系統的自動化監視系統不僅要反映客觀事實,還要對潛在風險提出警報。
2)自動化安全保障能力。電力系統具有對於不同類型以及規模的數據與使用對象都不能有崩潰的相關特徵,應具備靈活的相關恢復機制,因此對安全保障極其有用。其保障能力的應用具體包括:①保障電力系統的日常運行。這主要指通過系統的設定可以使自動化系統對於整個電力系統的生產有一定調節能力。這樣就可極大地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風險;②保障電力數據的及時存儲和恢復。日常記錄的數據對於制定發電站的預算、節約成本、進行系統更新、安全指標的修訂均具有重要意義;③保障從業人員的安全。由於自動化系統具有監控功能,所以當系統出現異常,特別是出現安全隱患危及生命時,自動化系統可採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
3 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的發展方向
對於我國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的技術而言,其發展方向就是對DMS 系統進行全面的建立,通過DMS 系統,可以提高電氣的綜合管理水平,以適應現代化電力系統技術發展的需要;使電氣設備保護方面的控製得到一定的優化,消除大面積的停電故障,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建立電氣事故的快速處理機制,使故障停電時間能夠減少到最短,對生產裝置方面的影響也可得到大大的降低;對於管理人員而言,企業可以對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情況和電流進行及時的掌握。電量、電壓以及功率等各種類型的運行參數,對電力平衡、精確計量、負荷監控等多種功能有著相關影響;改變了現行的變電值班模式以及運行操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值守的變電站的管理模式,達到了可大幅度減員以及增效的目的。
數據共享作為變電站自動化的一個主要特點,將監控和保護功能集成在同一裝置里,是實現數據共享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於SCADA而言,其所需的多項數據與繼電保護所進行處理的數據是相同的,所以將分布式類型的變電站SCADA集成到相關的微機保護中,使監控和保護對一個硬體平台進行共用,那麼就可以實現非常明顯的經濟性。
4 結束語
變電站的自動化系統是變電站最為核心的系統,其對電網以及變電站的安全運行是相當重要的。本文對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應用、電力系統的安全保障,以及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加以簡單的介紹、分析,藉此與廣大工作者共同學習進步。
摘 要: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當前時期,為保證社會正常的運轉,對電能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從而推動了發電廠的建設,而在發電廠的建設中,電力系統的地位非常關鍵,因為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發電效果的重要保障。以此為前提,自動化技術在電力
關鍵詞:電力系統自動化論文發表
當前時期,為保證社會正常的運轉,對電能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從而推動了發電廠的建設,而在發電廠的建設中,電力系統的地位非常關鍵,因為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發電效果的重要保障。以此為前提,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被廣泛應用,並越來越健全,保證了發電廠運行的安全和發電效率,也降低了工作人員的任務量。
一、闡述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
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很大程度提升了系統整體的管理效果,且其能夠自動處置系統運轉過程中發生的各類故障,有效提升了電力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該環節主要針對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進行闡述,分別自系統的組成與根本需求實行分析。
1、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的組成
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需求較多裝置的彼此配合,而處在核心地位的的中央計算機。與此同時,以中央計算機為中心向周圍散布,且在發電廠中進行回饋監測,在信息服務設備的輔助下,保證數據和有關命令能夠否精確下達。中央計算機針對系統進行總體調節控制,但監測裝置任務是一般自動化技術、異常狀態恢復和部分報表的處置。以總體上分析,自動化技術控制模式屬於分層式控制,就是利用對發電廠進行組織、操作和調度的分層控制,基於本身功能實行協調、整合以及承擔,確保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和科學性。
2、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的根本需求
為了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該自動化技術要具有如下幾點功能:第一,可以實時且精準的收集系統有關器件的工作參變數,且在符合安全性和經濟性規定標準的前提下,把掌控和協調的決策上報給操作人員;第二,可以調控電力系統各個層次器件,確保它們能夠處在最好的運行狀態,進而實現運行安全性、經濟性和高品質電力供應的標准;第三,自動化技術的應用需求可以第一時間處理突然性的電力中斷和安全故障,盡可能的降低安全故障導致的損失,持續健全與優化系統功能。
二、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現實運用通常體現在信息的自動化處置和電力系統運行安全兩點,因此,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運用,明顯提升了系統自動化程度,以下為具體分析。
1、信息的自動化處置
在實行信息的自動化處置過程中,包含信息綜合和信息共享兩個環節。
1.1信息綜合
信息綜合具備極為關鍵的作用,主要是因為系統的進步發展和需求緊密聯系。比如,若城鎮用電量相對更多的時候,為了符合用電量的要求,要提升電力供應的電壓,如果城鎮用電量要求相對低的時候,為了符合用電客戶用電根本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需降低輸出功率。不論其調控性能是怎樣達到的,都要針對用電客戶用電信息實行全方位和動態的研究,並利用信息綜合,確保無縫連接的正常達成。達到信息綜合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提升系統的自動化水平。提升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水平能夠有效提升信息的操作性,使客戶界面獲得最佳保障。與此同時,能夠滿足數據模型與系統客觀目標的彼此對應,進而提升電力系統的操作性與可讀性能。此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正常工作對時效性設定的標准相對嚴格,能夠應用代碼實行調節,提升電力系統的延展性。第二,能夠提升電廠的整體功能。系統能夠達到分布應用要求,且單獨實現區域內信息的監管與維護。如果資料庫等級存在差異的時候能夠進行分布資料庫的建立。並以網路為支撐,實行信息的共享與調取,且在許可權范疇內保證信息的安全性和時效性;第三,健全電力系統的資料庫。為了確保信息安全,應用資料庫的監管與儲存功能。
1.2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的達成,要確保信息提供方與需求方對信息的認識相同。繁雜的電力系統處置結構作為系統控制目標的重要特點,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使其對有關空間屬性設定的標准更加嚴格,電力系統模型同樣針對空間進行描述,所以,把原有的模型改變成系統單獨擁有的空間模型格外關鍵。與此同時,把電力系統中的信息實行合理的分享,根本的規定即是確保提供方和需求方信息相同和對信息認識統一,除非如此方可有效實現信息共享標准。該階段,需優先構建系統根本模型,設立各類機構,以更有效的實行信息共享。其中包含如下幾方面:首先,精確定義與表述地理實體的幾何特性,包含服務體系可以覆蓋的全部空間的幾何特性,包含了系統服務可以覆蓋空間的幾何特性;其次,表述與精確定義物理特性。以當前的電力系統來說,它一方麵包含了物理結構,另一方面構成了系統中的各類構件、裝置、總體物理性屬性、運行規范數據共享和動態多維研究方面。
2、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安全系統
2.1電力系統的安全監測
因發電廠的員工精力原因,無法保證時時刻刻的注意力,因此,電力系統自動化監測程序就變得格外關鍵。該系統和別的系統的不同即是,其不但可以實時精準的體現出事實狀況,還能夠找到系統中存在的危險,且發出警告,對及早找到系統事故和切實防範系統問題的發生有很大作用,但別的系統僅僅具備體現與記錄的性能。例如,某個發電機組在城市用電高峰階段的溫度相對更低,運行功率極低,則需依靠安全運行監測體系實時監測其發出告警,以警告故障的出現,相關人員就能夠針對此類故障實行檢修,確保系統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
2.2電力系統的安全保證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能夠處置各個種類和各個規模的信息與目標,並且具備切實靈活的恢復系統,此類功能對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具備極為關鍵的作用。這類作用一般可以分成如下幾方面:第一,可以切實確保系統工作的穩定性,通常是電力系統實行特殊的設定,確保自動化技術可以對發電廠總體發電實行調整與處置,此舉能夠很大程度減少發電廠人員的任務量與系統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第二,其能夠有效保證系統信息的實時儲存與恢復,此類信息是發電廠成本預算、成本掌控、更新系統和運行安全標準的設定的前提,因此,自動化技術記錄信息的功能格外關鍵;第三,確保發電廠人員的安全。因電力系統的自動化技術能夠對系統進行實時的監測,所以,如果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尤其是威脅到工作人員生命時,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能夠選取對應方案以減少危險系數。比如,如果工作間的溫度超過30攝氏度時,系統則會開通通風裝置以進行降溫;如果發生明火的情況下,自動機系統則會主動開啟消防系統,把明火及時消除;如果裝置的溫度太高時,自動化系統則會自主減少功率直到合理值,預防裝置損壞與裝置發生爆炸的情況。由於確保工作人員人身安全是發電廠安全發電的基礎,因此,該功能也屬於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應用的一大優勢。
總結:如上述,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己在發電廠中被大量運用,能夠對電力系統進行全程監測,一方面提升了發電廠的管理成效,另一方面還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任務量,取得了顯著效果。在科技的推動之下,電力系統必定會更健康穩定的發展,進而提升我國電力行業的總體水平。
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力拖動控制已經走出工廠,所有控制設備的現代化生產線自動化系統在傳統的電子拖動(電氣傳動)的工作進行控制的困難。因此,利用電子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提高在許多領域,農場,辦公和家用電器的流量都獲得了更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 計算機 PLC 電氣自動化在電力系統 應用
1、計算機技術在電力系統自動化應用
計算機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由於計算機技術,電力系統以及新一代的其他重要方面的快速發展,需要輸電,配電,變電環節,支持計算機技術,這將使得同樣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智能電網技術應用的信息管理系統,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智能控制整個全球技術的形成,這是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是其中最多隻有一個典型的技術,覆蓋配電,電力傳輸和用戶,調度,發電的各個方面。其中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穩定控制系統,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系統中,而同樣的時間表,以及柔性交流輸電和自動化系統。現在可以說,這個數字電網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是智能電網的雛形,其實做的准備工作為中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比較典型的智能電網智能電網通信技術也有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依靠計算機技術,你需要有實時,雙向,可靠性功能需要先進的現代網路通信技術的應用,而且系統完全依賴於計算機技術的存在,並有一個信息管理系統。
可以說,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實現變電站自動化是依靠實施,實現電力生產的現代化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自動化變電站。依靠計算機技術,自動化變電站實現了計算機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二次設備也將實現一體化,網路化,數字化,完全使用,而不是功率信號計算機電纜或光纖電纜。變電站自動化,和電腦屏幕以及自動記錄,其他兩個組件的管理和運作是操作及監控整體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能夠實現的,它是計算機的自動化管理的其中一部分。
調度自動化應用自動化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的國家將被分為五個調度自動化,包括自動調度電網水平,並應用計算機技術是由高向低分不開的有:國家電網,區域,省級,區,縣級調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電網調度控制中心計算機網路系統,這些設備構成一個計算機系統中,整個組合的電網連接的自動化調度系統。其他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工作站,伺服器,終端變電站設備,在調度大屏幕顯示器盾,列印設備的范圍內發電領域。計算機調度不僅自動化的作用,以達到監控的電網分析的安全運行,同時也實現實時數據採集,同時也實現了電力系統負荷預測和狀態估計等功能。所以,各種這些都是測量和控制,以及更低的功耗控制中心和其他設備通過電力系統專用WAN鏈路。
2、電力系統自動化中PLC技術的應用
PLC是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相結合,每個繼電器觸點,它採用了可編程的存儲器在其內部存儲,計算,記錄等操作指令來實現控制的產物。該技術是在工業環境和設計使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系統。這種技術被廣泛應用,近年來,電力系統自動化,解決了傳統控制系統中,布線的復雜性,柔韌性差和能量的缺點的低可靠性。
數據處理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可以完成數據的採集,分析和處理,具有排序,查找,數學運算,數據轉換,數據轉移和位操作函數。可使用的通信功能向其他智能設備發送這些數據,控制操作可以被實現的,與存儲在存儲器中的參考值進行比較,或列印出來也製表。數據可用於過程式控制制系統,還可以處理一般用於大型控制系統的柔性製造系統,如無人控制。
連續的PLC控制技術,以及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步提高,近年來國家的節能減排的要求,大型火電廠輔助系統已經升級到原來的繼電器控制器PLC控制系統,該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提高效率,已經成為每個企業的管理的最終目標。因此,隨著科技的進步,自動化控制有關的業務支持類似車間級電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採用PLC控制系統,可單獨控制,只有通過信息模塊的過程,並且可以連接對全廠生產的通信匯流排協調。
3、電氣自動化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電氣自動化技術是世界上最活躍,最樂觀的前景,各種高科技合成體,其在電力系統中的角色集合的發展也不容忽視,現在電力系統自動化應用做在下面的闡述。
3.1 自動化控制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3.1.1 變電站自動化
對變電站有效控制和全面的監控,其特點是除了運行操作滿足變電站採用過去的計算機化設備,傳統的電磁設備更換,變電站自動化的用電設備的使用也可作為在調度自動化電力生產的現代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3.1.2 電網自動化調度
主要由電源系統專用WAN其服務區域內的鏈接,囊括其調度范圍內的發電廠、下級電網的調度控制中心以及變電站的終端設備等,其主要功能是電力生產過程的實時數據採集,分析和監測電網運行的安全,及時預測負荷運行正常估計電力系統。
3.2 電氣自動化的研究方向
3.2.1 變電站的智能保護
在國外將綜合的自動控制理論、網路通訊,人工智慧等一系列新的保護裝置的新技術,所以使保護裝置具有智能控制功能,並能充分提高電力系統的整體安全水平。
3.2.2 我國電力部門的實施策略
從我國整個電力市場以及經濟發展的整體情況來分析,以及分析了電力部門對整體的電力市場模式的需求做了詳細的研究,在明確之後,具體流程建議的權力運作與我們實際的電力線市場化運作模式,可以根據每天發現的實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3.2.3 電力系統的整體分析與具體控制
研究在線測量的電力系統穩定控制的理論和技術,實施相位角測量,以探討電力系統振盪和抑制方法,利用自動模擬方法來選擇一個小電流接地方式,電網調度,研究機構和發電機轉速控制跟蹤技術較上年同期的基礎上,靈活的數據採集和監控,並恢復控制策略,負荷預測方法,故障診斷理論和技術的故障診斷。在新的模型和非線性控制理論和小波理論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以及在電力市場條件下,新的理論,新的演算法和實現一個明確的研究等新的手段對電力系統的分析。
3.2.4 配電網的自動化
而在地理信息集成的分銷網路,先進的軟體應用程序和低壓網路的其他方面的數字電子載體取得了重大突破,DSP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使運營商的接收靈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才能真正解決該載體與電網應用衰減,干擾和其他問題。先進的應用軟體分銷網路模型電網配電網實際運行。
結語
綜上所述,電氣自動化已經是當今世界上最為活躍、最具生機和綜合性的學科占據在電力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工作人員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工作,同時還應在工作中結合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這樣可以提高電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電力系統的工作安全。
參考文獻:
[1] 陳翹.淺析電力自動化系統及其發展趨勢[J].科技風,2010(19).
[2] 朱大新.電力系統自動化與計算機技術[J].工業控制計算機,2005.11:4-5。
[3] 唐亮.論電力系統自動化中智能技術的應用[J].矽谷,2008,(2).
[4] 林廣燈.淺談電力系統中配電自動化及管理[J].科學之友,2010.
;㈡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撰寫方法及基本要求
一、 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及基本要求 1、 如何選題、開題 選題、開題必須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課題有沒有價值,從為什麼要選這個課題?選取這個課題有什麼背景,這個課題的研究,從理論上看有什麼價值,從實踐上看,有什麼價值。 2)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實驗條件、資金等方面的情況選取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 3)課題要與所學專業相關,且忌選擇與所學專業相差太大的題目。作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所選課題最好與過程裝備的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製造及工程科學研究有關,盡量選擇結合生產和科研單位的實際任務,也可以是教師科研或研究生課題的一部分; 或者是同本專業、學科內容密切相關,符合教學要求的自擬課題。 2、開題報告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開題報告一般包括: 1)課題的名稱。課題名稱是所要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要簡練,一般不要超過20字; 2)問題的提出。從為什麼要選這個課題?選取這個課題有什麼理論的價值,實踐的價值,預計從幾方面來完成。 3)這個問題研究的現狀。國內研究到什麼程度,國際研究到什麼程度,主要通過文獻綜述來闡述。 4)確定自己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5)確定研究擬採用的方法和步驟。就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研究這個課題具體分哪幾個步驟進行。 6)對研究課題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如自己具備哪些條件、研究路線是否行得通等。 7)列出時間安排。 8)列出參考文獻。 3、如何查閱文獻資料、怎樣寫文獻綜述 查閱文獻資料可根據如下步驟進行: 1)課題確定後,要根據課題的研究的內涵確定課題的中英文關鍵詞; 2)根據中英文關鍵詞檢索該課題領域的期刊、學位論文、專利、國際會議、經典著作或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一是通過檢索學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如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超星數字圖書館、Elsevier資料庫等,一般能查到較新的文獻,找到幾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三是利用國家或省市圖書館或一些科技情報檢索機構,也能夠查到一些相關文獻。四是利用互聯網,從一些專門的網站上也能獲取一些信息。 在寫文獻綜述時,可參照以下步驟: 1)首先要將與你課題題目相關的國內外研究認真介紹一下(先客觀介紹情況,要如實陳述別人的觀點),從而了解到國內外目前研究的現狀如何,別人都採用了什麼方法進行了研究; 2)然後進行評述(後主觀議論,加以評估),評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適用性或其不足; 3)最後評述一下自己擬研究課題有何意義,目前處在什麼水平,自己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學合理。 4、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進度 根據擬定的研究內容及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詳細列出進行課題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劃分得越細,越容易統籌安排)根據總的課題時間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內容相互之間關聯性較強、則需要分步進行;而有的研究內容關聯性不是很強,則可以齊頭並進,同時展開研究。例如,很多課題需要實驗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論分析或數值模擬分析之後進行,但是實驗分析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果按部就班地進行研究,往往會拖很長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實驗分析的內容進一步細化,如可分為試樣制備、實驗條件准備、實驗、檢驗或標定等,可以將試樣制備和實驗條件准備等實驗工作提前,在進行理論分析時就開展這些工作,這樣就節省了時間。 合理安排時間進度與具體的課題有關,此處只給出了指導性原則,建議同學們可參照企業施工或維修計劃圖的方法,將細化的工作排列在時間進度表中,找出最優工作進度安排路線。 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包括書籍、期刊、專利、會議論文等,總數一般不少於10篇,其中外文文獻一般不少於3篇,參考文獻要能體現相關研究領域科技發展的新進展。 二、畢業論文撰寫基本要求及方法 1 、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論文篇幅為N個字左右,一般不少於N頁。 主要內容及編排順序如下: 1)摘要; 2)目錄; 3)前言或緒論(包括研究課題的目的意義、相關情況的介紹、前人工作等、課題研究內容等); 4)按研究的內在邏輯關系給出理論分析、數值分析、程序或實驗等研究過程中的步驟、數據、結果等的描述; 5)結論與展望; 6)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不少於N篇,其中英文不少於N篇,需要在正文部分引用出處。 2 、畢業論文撰寫的方法 畢業論文是在完成各項研究內容的基礎上,按上述內容闡述研究的目的、過程、成果及結論。 在撰寫論文過程中,理論依據要充分,數據要准確,公式推導要正確,能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畢業論文中。另外,要注意論文結構的合理性;數學模型建立的正確、合理性;實驗方案的合理性,實驗數據的准確性;社會調查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或者創新。 另外,撰寫論文時要概念清楚,內容正確,結構嚴謹,文字通暢,用語符合技術專業規范,各種標准資料的運用符合學科、專業國家標準的規定,圖表清楚,圖面質量符合要求,書寫格式規范。 三、畢業設計的要求 1、 設計說明書內容 1)文獻綜述(研究課題的意義與作用、研究方案確定的原則與說明); 2)總體結構設計、技術方案依據及原理說明(有實驗的應包括實驗流程示意圖); 3)技術實施過程、工藝計算、機械設計和強度設計、零部件結構設計; 4)材料的選用和說明、機器或設備的製造、安裝或檢修; 5)結論、總結或專題討論。 2、設計圖紙的內容、圖紙量的要求 設計說明書篇幅為N字左右,一般不少於N頁。 設計圖紙:指機械設計標准所指的圖紙,圖紙繪制的規范及標准優先採用國家標准。設計圖紙的總量不少於2張A0或4張A1的圖紙。對於大紙畫小圖的現象應予避免或進行適當的折扣計數。 所有圖紙須有圖框和標題欄。圖紙要有人審核並在「審核」一欄上簽名,學生在設計一欄上簽名。原理圖、程序框圖和流程圖以及其它一些拋去文字就失去意義的圖不計其內。圖紙可以用計算機繪制。 四、論文(設計)選題方向 詳細+wo談,指導你完成選題; 或按要求幫你完成全套設計內容,保質保量。
㈢ 基於PLC控制的帶式輸送機自動張緊裝置的畢業論文誰有!!最好是免費的,簡述也行
1. PLC電鍍行車控制系統設計
2. 機械手模型的PLC控制系統設計
3. PLC在自動售貨機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4. 基於PLC控制的紙皮壓縮機
5. 基於松下系列PLC恆壓供水系統的設計
6. 基於PLC的自動門電控部分設計
7. 基於PLC的直流電機雙閉環調速系統設計
8. 基於PLC的細紗機電控部分設計
9. 燃氣鍋爐溫度的PLC控制系統
10. 交流提升系統PLC操作控制台
11. 基於PLC鋁帶分切機控制系統的設計
12. 高層建築電梯控制系統設計
13. 轉爐氣化冷卻控制系統
14. 高爐上料卷揚系統
15. 調速配料自動控制系統
16. 基於PLC的砌塊成型機的電氣系統設計
17. PLC在停車場智能控制管理系統應用
18. PLC 在冷凍乾燥機的應用
19. 基於PLC的過程式控制制
20. 電器裝配線PLC控制系統
21. 基於PLC的過程式控制制系統的設計
22. 基於PLC的伺服電機試驗系統設計
23. 陶瓷壓磚機PLC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
24. 多工位組合機床的PLC控制系統
25. 基於PLC的車床數字化控制系統設計
26. PLC實現自動重合閘裝置的設計
27. 混凝土攪拌站控制系統設計
28. 基於PLC控制的帶式輸送機自動張緊裝置
29. 基於PLC的化學水處理控制系統的設計
30. S7-300 PLC在電梯控制中的應用
31. 模糊演算法在線優化PI控制器參數的PLC設計
32. 神經網路在線優化PI參數的PLC及組態設計
33. 模糊演算法優化PI參數的PLC實現及組態設計
34. BP演算法在線優化PI控制器參數的PLC實現
35. 推鋼爐過程式控制制系統設計
36. 焦爐電機車控制系統的設計
37. 基於PLC的鍋爐控制系統設計
38. 熱量計的硬體電路設計
39. 高層建築PLC控制的恆壓供水系統的設計
40. 材料分揀PLC控制系統設計
41. 基於PLC控制的調壓調速電梯拖動系統設計
42. 基於PLC的七層交流變頻電梯控制系統設計
43. 五層交流雙速電梯PLC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
44. 四層交流雙速電梯的PLC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
45. 三層樓交流雙速電梯的PLC電氣控制系統的設計
46. PLC在恆溫控制過程中的應用
Q.Q,89 ........................................後面接著輸入......
36........................................後面接著輸入......
28........................................後面接著輸入......
136
(4行連著輸入就是我的QQ)
47. 變頻器在恆壓供水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48. 基於西門子PLC的Z3040型搖臂鑽床改造
49. PLC控制的恆壓供水系統的設計
㈣ 自動化生產線應用情況 論文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㈤ plc畢業論文設計
PLC和變頻器在中央空調系統中的節能應用
摘要:介紹一種以PLC作為總控制部件,採用變頻器控制中央空調冷凍水循環泵,構成恆壓
循環供水;變頻調速循環供水,以及用PLC控制一台軟起動器分別起動4台井水泵的控制系統。
從而實現節能的目的,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關鍵詞:PLC;變頻器;軟起動器;節能
1引言
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採用3台設備製冷機組用
於生產設備製冷,設備冷凍水循環泵2台,額定功
率30kW,一備一用。另採用2台空調製冷機組用
於環境製冷,空調冷凍水循環泵3台,額定功率
37kW,二用一備。兩種循環水泵均為工頻全速運轉,
由於設備冷凍水採用傳統的固定節流方式來滿足生
產設備恆壓供水要求和空調冷凍水採用固定節流的
方式實現調節室內溫度的目的,造成了大量電能的
浪費,減短了水泵和閥門的使用壽命。現改造為由
PLC作為核心控制部件,由變頻器和設備冷凍水泵
組成恆壓供水系統。空調冷凍水根據溫差△T控制
原理,由變頻器,PID溫差控制器,溫度變送器,
循環泵組成溫差△T控制變頻調速系統。
現公司有4口水井,井水泵額定功率為75kW,
採用工頻恆速運行。井水統一供給兩種製冷機組冷
卻水、其他車間用水、消防用水等。由於井水泵的
自耦降壓起動方式控制機構寵大,故障率高。現改
造為由PLC控制一台軟起動器分別起動4台井水泵
的起動方式。
2硬體配置
設計選用一台PLC作為核心控制部件,控制井
水泵的軟起動,設備冷凍水恆壓供水和空調冷凍水
的變頻調速。其中,PLC選用Siemens公司的s7-200,
CPU選用S7-222,電源模塊一塊,數字擴展模塊選
用EM223 24VDC 16輸入/16輸出。共24個輸入點,
22個輸出點。數字量輸入主要有循環泵手/自動運行
方式的切換,循環水泵和井水泵的手動啟/停操作和
井水流量反饋。數字輸出點用於19點繼電器輸出和
兩個冷凍水系統故障報警和井水流量報警。
變頻器選用MicroMaster430系列2台,一台額
定功率30kW,用於控制設備冷凍水循環泵,另一
台額定功率37kW,用於控制空調冷凍水循環泵。
MicroMaster430系列變頻器是風機類和水泵類的專用變頻器,它擁有內置PID調節器,可以提高供水
壓力的控制精度,改善系統的動態響應。軟起動器
選用SIRIUS 3RW40系列一台,額定功率75kW,
用於軟起動井水泵。PID溫差控制器一台,選用
Transmit(全仕)G-2508系列PID雙路溫差控制器,
用於設定溫差,並將PID處理後的4~20mA的模擬
信號送至變頻器。壓力變送器一個,用於檢測設備
冷凍水的管網壓力,並將壓力信號反饋給變頻器。
溫度變送器兩個,用於檢測蒸發器兩端的溫度,並
將溫度信號送至PID溫差控制器。
3控制方案設計
3.1設備冷凍水恆壓供水控制方案設計
控制原理如圖2所示,設備冷凍水循環系統是
一個密閉的系統,由1#,2#循環泵供水,供水壓力
要求在4.0±0.5Mbar。正常情況下,一台循環泵工
頻全速運轉時,出水壓力可達7.5 Mbar。具有很大
的裕量,為避免電能的浪費,將設備冷凍水循環系
統設計為恆壓供水系統。方案設計有手動/自動兩種
工作方式。
在手動方式下,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現
場決定起/停水泵的變頻運行,並設最高優先控制
級,不受PLC的自動控制,以保證檢修或出現故障
時的安全使用。
自動方式控制過程:將控制面板上設備冷凍水
泵的手動/自動開關,打到「自動」檔,由井水泵的運
行給定PLC設備冷凍水泵的起動信號,PLC控制
KM11吸合,並與變頻器通信,由變頻器1F軟起動
1#循環泵。壓力變送器檢測設備冷凍水管網壓力,
轉化為4~20mA的模擬信號反饋至變頻器1F,變頻器1F通過內置的PID將檢測壓力與壓力給定值
進行比較優化計算,輸出運行頻率調節1#循環泵
的轉速。當壓力變送器檢測到的管網壓力低於給定
壓力時,變頻器輸出頻率上升,增加1#泵的轉速,
提高管網壓力;反之,則頻率下降,降低1#水泵的
轉速。為防止備用泵在備用期間發生銹蝕現象,在
自動控制方式下,將1#、2#循環泵設置起始/停止周
期,使其自動定時循環使用。
為避免在水泵切換時,管網壓力變化過大,應
採取必要的起/停時間協調措施,以盡量保證水壓的
穩定,並在切換過程中,對壓力檢測信號進行一定
延時的「屏蔽」,防止變頻器在較高的壓力信號下不
起動。切換過程為:當設定的循環周期已到時,屏
蔽壓力檢測信號。將正在運行的水泵的頻率升至
50Hz後切換為工頻運行,之後將備用泵變頻起動
(備用泵與運行泵不固定),在頻率升至30Hz時,
切除工頻泵,並取消對壓力信號的屏蔽,恢復正常
運行,如此循環。在水泵切換時為了防止KM11與
KM12、KM21與KM22、KM11與KM22誤動作同
時吸合發生故障,須將它們電氣互鎖和程序互鎖。
當工作泵發生故障時,則立即停止工作泵,將備用
泵投入變頻運行,並輸出聲光報警,提示工作人員
及時檢修,當變頻器發生故障時則停止水泵運行立
即輸出報警。
3.2空調冷凍水系統循環泵變頻調速控制方案設計
控制原理如圖3所示,空調冷凍水系統的供回
水溫度之差反映了冷凍水從室內攜帶熱量的情況。
溫差大,說明室內溫度高,應提高冷凍水泵的轉速,
加快冷凍水循環;反之,溫差小,說明室內溫度低,
可以適當降低冷凍水泵的轉速,減緩冷凍水循環。
一般中央空調冷凍水系統設計溫差為5oC~7oC。通
過溫差△T控制,控製冷凍水系統的循環狀態,可
以降低能源損耗,延長水泵的壽命。此外,空調冷
凍水系統是一個密閉的系統不必考慮恆壓問題。
差控制器和循環泵溫差閉環變頻調速系統,控製冷
凍水泵的轉速隨著室內熱負載的變化而變化。工作
過程為:溫度變送器1、2分別在空調機組蒸發器輸
入和輸出端測得溫度後,轉換為4~20mA的標准信
號送入PID溫差控制器,經PID與給定溫差值比較
處理後,輸出4~20mA的標准信號到變頻器2F的
模擬量輸入端,變頻器2F輸出相應頻率,調節循環
水泵的轉速,達到控制溫度的目的,形成一個完整
的閉環控制系統。系統設計為手動和自動兩種控制
方式手動方式工作過程與設備冷凍水泵手動工作方
式類似自動控制過程為:將控制面板上的空調冷凍
水循環泵手動/自動控制開關打到「自動」檔,系統將
在自動方式下運行,由井水泵的運行給定PLC空調
冷凍水泵起動指令後,首先控制KM31吸合投入3#
循環泵變頻運行,由溫度變送器1、2檢測蒸發器兩
端的溫度,並將溫度信號送到PID溫差控制器,PID
溫差控制器將檢測到的溫差與給定溫差比較處理後
的標准信號反饋給變頻器2F。若檢測到的溫差大於
溫差給定值時,變頻器2F提升輸出頻率,提高水泵
的轉速,加快冷凍水的循環;反之,則降低頻率,
降低水泵轉速。在自動運行方式下,將3台水泵設
定自動循環周期,定時自動循環使用。3台水泵的
開閉順序為「先開先關」的順序,當室內熱負荷加
大時,若變頻器2F的輸出頻率已升至50Hz,經一
定延時(如20min),當檢測溫差值仍大於溫差給定
值時,通過PLC程序控制,把3#水泵切換為工頻運
行,再投入4#水泵變頻運行,如此循環,直到變頻
運行5#水泵。當3台水泵被全部投入運行,且變頻
泵頻率已至50Hz,經延時若頻率仍沒下降,則由
PLC輸出報警,提醒工作人員及時修改空調機組設
定值;相反,當室內熱負荷減小時,變頻器2F降低
輸出頻率,降低5#泵的轉速,當頻率降到20Hz時,
若檢測溫差值仍低於溫差給定值時,經延時(如
20min),停止3#泵,依此類推。為保證變頻器2F
只控制一台水泵,將KM31、KM41和KM51電氣
互鎖和程序互鎖,同時須將KM31與KM32、KM41
與KM42、KM51與KM52電氣互鎖。當變頻器2F
或水泵發生故障時,由PLC輸出聲光報警,提示工
作人員及時檢修。
3.3井水泵軟起動控制方案設計
如圖1所示,利用PLC控制一台軟起動器,即
可分別起動4台井水泵.將井水泵的運行方式設計為
手動方式。具體控制過程為:按下控制面板上相應的起動按鈕,如按下6#泵起動按鈕,PLC控制KM61
吸合並運行軟起動器,軟起動6#井水泵。當軟起動
器起動完畢後利用其輔助觸點反饋信號給PLC,
PLC斷開KM61並立即閉合KM62,將6#井水泵切
入工頻運行,並停止運行軟起動器,依此類推。為
防止軟起動器同時起動兩台以上的井水泵,須將
KM61、KM71、KM81、KM91電氣互鎖和程序互
鎖,另須將KM61與KM62、KM71與KM72、KM81
與KM82、KM91與KM92電氣互鎖,
4 S7-200與MM430變頻器的通信設置
S7-200PLC作為核心控制部件,它有匯流排訪問
權,可以讀取或改寫變頻器的狀態,控制軟起動器
的運行狀態,從而達到控制和監視設備運行狀態的
目的。系統採用匯流排式拓撲結構,兩台變頻器採用
匯流排接插件連入匯流排。S7-200選用S7-222CPU,軟
件採用WIN3.2。採用西門子Profibus屏蔽電纜及9
針D形網路連接頭。利用S7-222的自由通信口功
能,即RS485通信口。由用戶程序實現USS協議與
兩台MM430變頻器通信。在硬體連接完畢後,需
要對兩台MM430變頻器的通信參數進行設置,如
表1所示。
5軟體設計
在應用設計中,PLC起到「總監總控」的角色,
可以對兩台變頻器的狀態進行查詢和控制。程序首
先將S7-222的通信口初始化為自由通信口方式,然
後程序進入一個順序控制邏輯功能塊。控制順序為:
手動起動井水泵,在井水流量滿足要求的情況下,
自動運行設備冷凍水循環泵和空調冷凍水循環泵。
在PLC的程序中設計了井水泵的手動軟起動井水泵
控制、設備冷凍水循環泵和空調冷凍水循環泵自動
定時循環程序;同時設計了設備冷凍水循環泵和空調冷凍水循環泵的手動控製程序。在本系統中採用
了變頻器自身控制的方法,這樣就省去了對PLC的
PID演算法的編程。
6結論
本系統設計實際應用運行一個夏季後,得出與
上個季度循環水泵電能消耗數據及故障次數如表2
所示。數據顯示,系統改造後節能達30%以上,並
且在春,秋、冬季節空調冷凍水循環泵的節能效果
會更加明顯,並且故障發生次數大幅下降。因此采
用調速調節流量的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截流能量
的損耗,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並能延長水泵的壽
命,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
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王仁祥,王小曼.變頻器在中央空調中的應用.通用變
頻器選型,應用與維護.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176-202.
[2]西門子有限公司.MM430通信設置.MICROMASTER
430使用大全.2003.12.
[3]蔡行健.S7-200模塊.深入淺出西門子S7-200PLC.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95-125.
[4]原魁,劉偉強.變頻器基礎及應用.北京:冶金工業出
版社,2006.
[5]羅宇航.流行PLC實用程序及設計(西門子S7-200系
列).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叮叮貓進士 回答採納率:42.2% 2010-03-24 20:38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交流變頻調速技術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其應用越來越廣泛。而電梯作為現代高層建築的垂直交通工具,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隨著人們對其要求的提高,電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拖動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變壓變頻調速,其邏輯控制也由PLC代替原來的繼電器控制。
通過對變頻器和PLC的合理選擇和設計,大大提高了電梯的控制水平,並改善了電梯運行的舒適感,使電梯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控制和運行效果。並利用旋轉編碼器發出的脈沖信號構成位置反饋,實現電梯的精確位移控制。通過PLC程序設計實現樓層計數、換速信號、開門控制和平層信號的數字控制,取代井道位置檢測裝置,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平層精度。該系統具有先進、可靠、經濟的特色。該電梯控制系統具有司機運行和無司機運行的功能,並且具有指層、廳召喚、選層、選向等功能和具有集選控制的特點。
關鍵詞: 電梯; PLC; 變頻調速; 旋轉編碼器
ABSTRACT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xchange of VVVF technology has entered a new era, its application more widely. The elevator as a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the vertical transport,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as people raise their requirements, the lift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s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to drag the PSA Frequency Control, the logic control Also by the PLC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control relays.
Through the PLC chip and a reasonable choice and design,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ntrol of the elevator, the elevator and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comfort, so that the lift has been better control and operation results. And using a rotary encoder pulse a position feedback, and lift the precise control of displacement. PLC program designed to achieve through the floor count, for speed signal, to open the door of peace control of the digital control signals to replace Wells Road location detection devices,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ccuracy of the peace. The system has advanced, reliable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The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has run drivers and drivers operating without that manual and automatic features, and with that layer, called the Office for the election of the Commission to function, with election-contro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ift ; PLC; VVVF; rotary encoder
目 錄
1 緒論 1
1.1 PLC控制交流變頻電梯的簡介 1
1.2 電梯控制的國內外發展現狀 2
1.3 題目選擇的來源與意義 3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3
2 電梯設備的介紹 4
2.1 電梯設備 4
2.1.1 電梯的分類 4
2.1.2 電梯的主要參數 4
2.1.3 電梯的安全保護裝置 5
3 變頻器的選擇及其參數計算 7
3.1 變頻器的分類 7
3.2 變頻器的選擇 7
3.2.1 變頻器品牌型號的選擇 7
3.2.2 變頻器規格的選擇 8
3.2.3 選擇變頻器應滿足的條件 8
3.3 VS-616G5型通用型變頻器 8
3.4 變頻器有關參數的計算 10
3.4.1 變頻器容量的計算 10
3.4.2 變頻器制動電阻的計算 11
4 PLC的選擇及硬體開發 12
4.1 PLC簡介 12
4.2 控制器件的選擇 14
4.2.1 PLC的選擇 14
4.2.2 轎廂位置的檢測元件 14
4.3 PLC硬體系統的設計 16
4.3.1 設計思路 19
4.3.2 I/O點數的分配及機型的選擇 21
5 系統軟體開發 25
5.1 電梯的三個工作狀態 25
5.1.1 電梯的自檢狀態 25
5.1.2 電梯的正常工作狀態 25
5.1.3 電梯的強制工作狀態 26
5.2 系統的軟體開發方法確定 26
5.2.1 軟體設計特點 26
5.2.2 軟體流程 27
5.2.3 模塊化編程 29
5.3 系統的軟體開發 30
5.3.1 電路的開關門運行迴路 30
5.3.2 電梯的外召喚信號的登記消除及顯示迴路 33
5.3.3 利用旋轉編碼器獲取樓層信息 35
5.3.4 呼梯鈴控制與故障報警 35
5.3.5 電梯的消防運行迴路 36
結 論 38
致 謝 39
參考文獻 40
附錄 Ⅰ VS-616G5型變頻器的常用參數 41
附錄 Ⅱ VS-616G5變頻器主要參數設置表 42
附錄 Ⅲ 梯形圖 43
㈥ 機械製造自動化畢業論文範文
現代化的機械製造技術是一種一體化、綜合性、系統的技術手段。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機械製造自動化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國正朝著工業化的方向不斷邁進,這為機械製造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在引入和應用計算機技術之後,為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使其自動化水平得以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機械製造;自動化
1機械製造和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
(1)機械製造技術應用現狀。目前,我國機械製造業正處於迅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新的生產工藝。然而由於起步較晚,尚無法同西方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相提並論。發達國家的機械製造工藝比較先進,以高密度加工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加工工藝已經廣泛應用於生產實踐,而我國相當一部分的機械製造業企業仍舊使用一些比較落後的加工工藝,常見的如拋光、鑄鍛以及水刀等。
(2)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現狀。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機械自動化技術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國外工業水平較高的國家已經普遍在機械製造領域引入和應用了現代的計算機集成化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機械加工的智能化。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機械製造自動化水平相對偏低,仍舊以初級操作自動化為主。
2機械製造技術的應用
(1)網路化應用。隨著網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給機械製造企業的運作模式帶來了巨大變化。無論是材料采購,還是產品設計和生產,又或者是市場營銷,均有了明顯提升。機械產品的製造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地域的束縛,能夠從不同國家和地區獲取所需材料以及相關技術,與此同時,還可以將產品推銷到國際市場。在網路化環境下,機械製造企業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和深入,不僅表現在產品開發方面,同時還表現在管理經驗方面,為企業健康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2)虛擬化應用。所謂機械製造虛擬化是指,利用計算機系統具有的模擬功能以完成對真實操作的模擬。在虛擬化技術的幫助下,能夠對有待開發的目標產品予以模擬式製造,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並加以改善,從而提升和保證真實產品的質量。與此同時,虛擬化也能夠對產品本身具有的可加工性予以檢驗。由此可見,虛擬化的應用可以大幅減少產品製造過程中資源的無謂消耗,提升產品質量。
(3)綠色化應用。傳統機械製造技術會導致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在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如果實現機械製造的綠色化成了業界的熱點研究之一。對於機械製造而言,其綠色化應用集中反映在下述方面:①產品的綠色生產;②企業綠色管理;③綠色機械;④產品的綠色設計等。在當前背景下,綠色化應用具有相當積極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可以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對資源的實際利用率。
3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1)自動化信息系統。對於機械製造而言,其自動化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下述內容:①輔助製造;②計算機輔助設計;③工藝輔助設計等。所謂輔助製造指的是,通過計算機以完成對產品的生產控制;所謂計算機輔助設計指的是,設計工作者利用一些配套的計算機軟體對機械產品進行相關設計;所謂工藝輔助設計指的是,不斷提升和改善產品的製作工藝。
(2)自動化供輸系統。該系統指的是,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完成對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最終產品的傳輸。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①單機自動組件;②自動輸送設備;③自動化軟體系統等。在機械機制的整個自動化系統中,自動化物資供輸系統屬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3)自動化生產系統。該系統指的是,通過計算機系統以自動化方式持續地將產品的一系列組件正確地拼裝到一起。在機械製造中引入自動化生產系統,可以大幅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誤率,提升生產效率,有利於營造理想的作業環境,不僅如此,還能夠有效提升和保證產品質量。
4機械製造和自動化應用前景展望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國正朝著工業化的方向不斷邁進,這為機械製造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在引入和應用計算機技術之後,為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使其自動化水平得以更上一層樓。就機械自動化製造技術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在該方面應做好以下兩點工作:首先,應明確計算機集成技術的重要性,並將其更好地應用於實踐,從而不斷提升機械製造的集成程度。其次,應明確智能化技術的重要性,在機械製造過程中實現人機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賦予機械製造體系以理想的自適應能力。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機械製造領域,智能化技術將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機械製造的主流發展趨勢之一。
參考文獻
1、機電一體化在煤礦機械中的應用研究李榮昌;煤炭技術2013-08-10
2、現代煤礦生產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策略分析左潔;金田2013-02-15
摘要: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在機械製造中,有利於經濟效益與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利於企業在市場競爭力上的提高,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業中正向著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及綠色化的方向發展,有利於在發展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和諧共生,相互促進。
關鍵詞:機械製造;自動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機械製造業的關注度與重視度越來越高,並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械製造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一個行業,人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方式受機械製造技術的影響。由此可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在社會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提高當今機械製造業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是研究機械製造發展的課題。因此,引入自動化技術是機械製造業在發展中進行升級與轉型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方向。
1目前的自動化應用與機械製造業的現狀
機械製造在我國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或20世紀30年代左右,機械製造的現代化技術提高了生產率的質量,由此,人們開始對機械製造業越來越重視,使之得到迅速的發展。改革開放後,信息技術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促進了自動化技術與機械製造的有機結合,效果極好。也因此促進了集成系統的形成,並在機械製造業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1.1在管理上
自動化與機械製造在實際的應用中,不管是思想管理還是方法管理,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都是比較落後的。自動化的應用與機械製造由於很多原因,在管理方法與思想上都沒有採用現代化與數字化。反觀自動化的應用與機械製造在西方國家的應用中,不管是管理觀念上還是管理方式上都實現了數字化的管理,並且十分的專業與科學,將一系列先進生產中的管理理念,如並行工程與准時生產等應用在管理過程中。
1.2在設計上
發展落後的CAD-CAM計算機技術,在自動化的應用與機械製造方面不能做到很好的設計。自動化應用與機械製造在計算機技術發達的西方國家,其設計理念在不斷的進行更新中,計算機技術也被充分的利用,例如:引用了限元分析技術。
1.3製造的工藝上
先機科學的計算機技術如納米加工、(3D列印技術)快速成型、多軸設備的數控加工、高精密的加工、激光加工等,促使自動化應用在國外的機械製造業中具備了非常明顯的特點。落後的製作工藝與科技含量低的機械製造,是我國機械製造的現狀,國外的先進技術在我國只有少數單位及企業採用。
1.4自動化的技術上
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自動化的設備已經成為機械製造業的主流,如多軸聯動機床與柔韌性的製造系統等,在西方國家已被廣泛的應用。自動化系統在我國的機械製造行業的應用中還是比較單一的,數控機床雖然也已普及,但是自動化的技術含量還是不高。
2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業應用中的意義
自動化技術是機械製造業水平提高與發展的表現,也是技術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對工作效率與機械製造的提高,還有連續化與自動化的生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節省人力資本投入與優化產品的過程中,有利於機械製造業的科技含量與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在一定的程度中,自動化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水平,是機械製造在未來發展中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應用,有利於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對機械製造業在進行升級換代時的必要手段。
3我國對於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3.1生產的自動化
自動化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有利於生產過程更加的連續與智能化。在生產的過程中,設備可自動的完成大部分的工序,避免了生產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同時節省了很多的人力資源。在進行加工時,也降低了損失的情況,有利於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3.2在自動化的機械製造業中與CAM、CAPP技術的融合
CAPP技術隨著機械製造業在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產的管理與活動作為機械製造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依據,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加工過程中,零件的精確化與智能化則需要CAM技術的應用。
3.3信息的自動化
計算機技術的輔助系統在內容上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如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與工藝系統等,是自動化與機械製造實現自動化功能的主要依據。在產品的設計部分,計算機的輔助設計系統可以有效地促進設計師的精力集中;在加工的效率上,計算機的工藝輔助系統可有效地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標准化水平與機械生產。
3.4檢測的自動化
原材料的運用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出現很多新型的材料,在機械的加工過程中,機械加工的材料不再為單一的傳統材料,而是採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然而,新型材料的運用,使得傳統的檢測方式與之不匹配,這時就要運用計算機技術。比如說電流信號、激光、人工神經網路等檢測技術都有利於檢測效率的提高。
4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發展策略
4.1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要因地制宜
機械製造業的發展要結合生產的實際情況與發展現狀來確定自動化技術在該領域的發展目標。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業的發展中,要把技術的應用作為重點,還要注意技術的創新與引進。另外,還要結合企業的自身發展情況,技術的應用是為了企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提高,一定要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因此,機械自動化的技術發展不僅是要加強技術方面的實用性,更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發展,以此促進企業中經濟效益的提高。如果只是過分的去強調智能化與自動化的機械設備,盲目的擴大和引進自動化技術,是不符合實際的發展需要的。在生產的方法與模式上要擺脫低負荷率就要注重在技術的創新與引進上,如何應用自動化技術要根據發展的現狀和當前技術的發展水平,在生產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促進生產速度的提高。
4.2低成本的自動化技術發展,有利於效率的提高
效益高、投資少的自動化技術在推廣與引進上有利於自動化技術在層次與水平方面的提高。新型的低成本自動化技術在積極地推廣與應用中,有利於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在經濟效益上有利於用最小的投資成本換最大的利益,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這種以最小的投資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源自於美國的LP生產模式,所以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中進行設備與技術的引進時,要根據企業的自身條件和實際的發展情況,合理的調整機床的布局與機械設備的改進,這樣有利於資金與設備在在投入方面的節省,以此獲取經濟效益的提高。此外,還要應用與引進自動化的管理技術CAD/CAM,提高技術在機械設備中的含量與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在管理人員的創造性發揮中,優化人力與技術資源,使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得到系統、全面的提高。如今,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我國食物自動化改裝已在很多企業的機械製造方面得以實現,降低了技術方面的投資成本,這一技術的運用,在經濟效益上會有很大的提高。
4.3自動化技術要提高其自身的技術含量
自動化技術在創新與發展中不斷的進行優化與調整,從簡單到復雜,由低到高,逐漸從人工控制發展為數字與機械控制。機械製造業在未來的發展方向與趨勢上是自動化工廠,有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目前,這也是理想階段的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實現這一階段的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技術人員在機械製造方面不斷的努力。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技術相比,我國的機械製造業發展水平與世界的先進水準還是差距很大的,因此,要加強對專業技術與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應用中總結經驗,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促進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領域更好更快的發展。
4.4要發展與之配套的自動化技術
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不僅需要高含量的生產技術,還要注重與之相配套的生產技術,促進自動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要結合企業的自身情況,做好每個項目在自動化技術應用上的基礎工作,有利於自動化技術在整個系統中提高發展水平。在自動化的控制技術發展中,應注重感測器與編程式控制制器等設備,促使各種道具與微處理機在自動化技術中符合發展的需要,在自動化技術中運用先進的控制系統與計算機軟體進行控制與管理,促使機械製造朝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機械設備在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為智能化水平高與性能好。不斷的優化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系統結構,不斷提高其系統的耐性與剛性,在生產設備中的體積與質量上不斷優化,是自動化技術在發展中非常重要的方向。在機械製造中,科技含量與技術水準通過自動控制與微電子技術進行提高,並實現其自動化的檢測與控制。計算機技術在機械自動化的應用中有利於生產決策與數據運算在技術上的支持,有利於信息的及時處理與傳輸。
5自動化技術與機械製造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5.1集成化的發展方向
集成系統是由各分系統形式質量信息、工程技術信息、製造自動化與管理信息所構成的系統模式,在企業的發展與生產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工程技術的信息分系統是以計算機基礎工程中分析、工裝設計、設計及工藝過程為基礎的;自動化分系統是由工業機器人、自動裝配、計算技術控、加工中心構成的;管理信息分系統是由財務管理、材料、人事、經營所構成的;質量信息分系統由計算基礎中的質量、測試、檢驗共同構成。在機械製造領域計算機集成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廣泛。
5.2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在機械的製造與生產過程中,加入一些分析、推理、判斷與構思等形式,使友好性、優良性、適應性在機械製造的智能化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在其生產與設計的環節中,進行模擬化操作方式,以提高其柔弱性。在機械製造的智能化發展中,安全性與友好性有利於降低污染物在生產過程中的產生,節約大部分的資源,有利於資源有效的循環利用。
5.3敏捷化的發展方向
機械製造的敏捷化來源於企業的自身競爭力與企業的信譽度,進行分工合作與虛擬化公司的組件有利於企業自主競爭力與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在運轉的過程中,對用戶的要求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反應,敏捷化的機械製造可促進企業在應變能力上有效地提高。虛擬製造技術就是敏捷化的機械技術的核心與關鍵性技術,是其集成化技術的發展目標,發展敏捷化的機械製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可有效地運用現代化技術,並由信息集成化向企業集成化方向發展,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敏捷化的機械製造影響著其現代化的集成技術,也是近幾年自動化技術在我國的技術研討中的主要攻克目標之一。
6結語
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在機械製造中,有利於經濟效益與生產效率的提高,有利於企業在市場競爭力上的提高,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業中正向著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及綠色化的方向發展,有利於在發展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和諧共生,相互促進。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自動化技術與機械製造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了生產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保證了產品質量,在生產過程中對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也起到了降低的作用,也促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空間,因此,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製造業領域中的應用要越來越完善,符合社會實際情況的發展要求,不斷地提高社會效益與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關於機電一體化技術在煤礦機械中的應用探究蘆景英;科技創新導報2012-10-21
㈦ 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裝置畢業設計怎麼寫
我有現成做好的畢業設計,
http://blog.sina.com.cn/cy19860517
博客裡面沒有的
可以專QQ找我154578820
希望能夠幫屬到你
㈧ 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論文應該怎麼寫,寫點什麼好
產品的可靠性是設計出來、製造出來、管理出來的。產品在設計階段確定的可靠性要求需要通過製造過程予以實現和保障,如果在製造過程中不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產品可靠性的影響並加以控制,加工完成後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往往達不到設計的要求。因此,在製造過程中保障產品的可靠性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論文針對製造過程中最常見的機械製造過程開展產品可靠性的保障研究。在當前快速響應製造的需求背景下,製造企業面臨研製時間短,技術上的不確定因素,技術改造的滯後,產品可靠性缺乏實踐考驗,管理缺乏經驗等問題。深入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貫徹以可靠性工程為重點,積極開展工藝可靠性研究,強化技術基礎、加強管理,實施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使工藝可靠性工作最終達到保障產品可靠性的目的。因此,論文以此需求為牽引,在總結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機械製造工藝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並建立相應的模型來指導對機械製造過程的有效控制,為機械製造過程保障產品可靠性的最終目標提供技術支持。論文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研究:1)機械製造工藝可靠性的概念和評價指標根據分析和控制機械製造過程保障產品可靠性能力的研究需求,論文在系統總結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機械製造工藝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為全面評價機械製造的工藝可靠性,提出了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工藝可靠度、工藝故障發生率、工藝故障平均維修時間、工藝穩定性、工藝自修正性能、工藝遺傳性等,並給出了相應的計算方法和選擇原則。2)工藝可靠性建模由於產品的可靠性指標是在孔位特徵的加工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為了保障產品的可靠性,需要首先確定那些決定產品可靠性指標的關鍵孔位特徵。論文通過Bayes方法整合多個專家的判斷,來確定那些影響產品可靠性指標的關鍵孔位特徵。在確定關鍵孔位特徵之後,論文根據關鍵孔位特徵加工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對工藝可靠性的作用,建立了工藝可靠性的各類模型。3)工藝可靠性影響因素的分析和控制由於關鍵孔位特徵的加工過程往往決定了產品固有可靠性水平,因此論文將孔位特徵的加工過程作為工藝可靠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只有對這些影響因素加強分析和控制才能使機械製造的工藝可靠性達到保障產品可靠性的要求。因此,論文首先提出了關鍵孔位特徵加工過程影響因素的模糊評價方法,然後從產品孔位特徵的測量數據分析入手,分別針對多個孔位特徵的控制和多工序加工過程的單個孔位特徵的控制需求,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來實現分析和控制。為減少加工過程中工藝故障的發生,從而保證工藝可靠性的指標符合要求,論文在充分考慮工藝故障的損失和預防性維修費用的前提下,基於比例故障模型提出了預防性維修的決策方法,能夠有效降低機械製造過程的運行費用並保證工藝故障發生率不超過要求的水平。4)工藝可靠性的評定論文將機械製造工藝可靠性的評定分為系統級和指標級。在系統級的工藝可靠性評定中,從保障產品可靠性的效果評價出發,通過試生產的產品可靠性指標與目標值之比來評定工藝可靠性,這就要求准確估計產品的可靠性。但是在產品製造完成交付用戶之前,因為受時間或經費的限制,不允許投入大量產品進行可靠性試驗或者試驗時間很短沒有失效數據,難以直接預計產品的可靠性。因此,論文以比較常見的壽命服從威布爾分布的產品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在產品可靠性小樣本試驗零失效的情況下,根據類似產品的可靠性數據和關鍵孔位特徵數據的比較來評定產品可靠性,從而能夠較准確地通過其可靠性指標與目標值之比來評定機械製造的工藝可靠性;在指標級的工藝可靠性指標評定中,論文提出結合試生產的數據來評定工藝可靠性指標的方法:基於Bayes融合的工藝故障發生率評定方法和驗證工藝故障平均維修時間的序貫驗後加權檢驗方法。論文所提方法與試生產相結合,在小樣本條件下能夠較准確地驗證工藝可靠性指標,從而為及時改進相關工藝和設備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論文從實踐需求出發,初步探討了機械製造工藝可靠性的理論和方法,能夠為設計和改進工藝路線、縮短開發周期、生產符合可靠性要求的產品提供有效參考。
[1] 李雲剛. 基於移動平均法的改進[J]. 統計與決策. 2009(19)
[2] 鄭銳,張英芝,申桂香,何宇,邵娜. 一種新的可修系統故障率模型[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9(S2)
[3] 楊婷,楊根科,潘常春. 基於BP神經網路的汽車故障率預測[J]. 計算機模擬. 2009(01)
[4] 田學民,曹玉蘋. 統計過程式控制制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5)
[5] 孫繼文,奚立峰,潘爾順,杜世昌. 面向產品尺寸質量的製造系統可靠性建模與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08(07)
[6] 李瑞瑩,康銳. 基於神經網路的故障率預測方法[J]. 航空學報. 2008(02)
[7] 王淑娟,劉麗平,翟國富,李遠光. 航天繼電器「小子樣、零失效」情況下的可靠性評估方法[J]. 機電元件. 2007(02)
[8] 李勇,段正澄. 基於支持向量機的機械加工誤差預測與補償模型的研究[J]. 機床與液壓. 2007(01)
[9] 楊世元,吳德會,蘇海濤. 基於小批量製造過程的動態質量控制限及其簡便計算方法[J]. 中國機械工程. 2006(14)
[10] 徐安,喬向明. 基於更新理論的復雜設備故障率表達[J].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6(03)
㈨ 急需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設計範文!!!!
有什麼具體要求嗎?比如任務書什麼的。指導老師有什麼具體要內求?
或者你在這里看容看http://user.qzone.qq.com/1049155068/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79479661
㈩ 我要寫一篇畢業論文 關於自動包粽子裝置的論文,求各位大俠幫助啊!小弟萬分感謝了!謝謝了啊!~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現下達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任務書,望能保質保量地認真按時完成。
課題名稱 自動包粽機傳動系統設計
主要任務與
目標 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端午節的主要載體。目前粽子的生產包裝主要由人工完成,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由於在手工操作過程中因人體接觸易產生,交叉污染。嘉興真真老老食品公司建成了裹粽自動灌裝流水線,但其僅僅實現了糯米物料的定量自動輸送,糯米物料的罐裝、裹粽和纏線操作還是由人工完成。
本課題擬對能實現罐裝、裹粽和纏線操的自動包粽機進行研究。
該同學在本課題中主要任務是:
對自動包粽機的傳動系統進行設計。
目標:
提出的設計方案可行,結構設計合理,完成的二維圖紙滿足生產要求。
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
主要設計內容有:
1)自動包粽機總體方案設計;
2)傳動系統方案設計;
3)傳動系統結構設計,完成二維圖紙。
基本要求:
1)文獻綜述報告與開題報告
查閱與課題有關的文獻(論文、書籍或手冊等)不少於10篇(部),寫出符合《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范》要求的文獻綜述報告與開題報告。
2)外文翻譯
閱讀2篇以上(10000字元左右)的外文材料,完成5000漢字以上的英譯漢翻譯。
3)方案、結構設計
按照課題內容,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完成增速傳動裝置的三維、二維裝配圖和零件圖。
4)論文撰寫
撰寫符合《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范》要求的畢業設計說明書。
5)紀律要求
嚴格按照進度安排,保質保量完成所承擔的任務;遵守實驗室規定。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
還能輸入 9999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