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物理電學實驗器材有些什麼
電流表,電壓表,導線,燈泡,二極體,電動機,開關,繼電器,電阻
② 初中物理實驗器材,都有哪些有關電學的。
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電流表、電壓表、電磁繼電器、小磁針、鱷魚夾導線、U型導線、電池盒、單刀單擲開關、單刀雙擲開關、帶燈座小燈泡、發光二極體、U形磁鐵、條形磁鐵、環形磁鐵、小型電動機模型 等。
③ 物理電學實驗。。。
把電流表和電壓表看成能示數的電阻,解這個混連電路就是了呀
不過示數既不能用A組 也不能用B組 需用平均值
電路是400Ω∥Rx後在串聯0.5Ω
400Ω∥Rx兩端的電壓是(3.01+3.15)/2=3.08v
8流過 400Ω∥Rx的總電流是(86.0+90.0)/2=88.0mA
由歐姆定律 3.08÷[400×Rx/(400+Rx)=0.0880
∴Rx≈38.3Ω
④ 告訴我幾個初中物理電學的基本實驗和典型實驗
1、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壓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連接過程中電鍵處於斷開狀態。
2.將電壓表與小燈泡並聯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在未知電壓大小時,電壓表選擇0~15V 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壓表的量程,然後記下電壓的示數。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為 2.5 V。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 科學高分網初中物理電學實驗
⑤ 求歸納初中物理電學的10個實驗、所用的器材(懸賞100,還可以更多)
答:
1.你可以去觀看初中物理實驗視頻,並體會實驗的每個環節,我們的網站上就有初中物理幾乎所有實驗視頻,你可以參考一下;
2.你可以從課本找出具體對你感覺有必要研究的10個實驗並列表,然後再搜索相關內容;
3.例如:
(1)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特點;
(2)探究串並聯電路電壓特點;
(3)探究歐姆定律;
(4)探究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
(5)用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
(6)探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究電功率與電流和電壓的關系;
(8)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9)導體的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10)伏安法測電阻;
(11)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
⑥ 物理電學有一個實驗教具,白色的板,叫什麼
多功能實驗板,上面的孔用來插電子晶元,導線等一些元器件,在做電子方面的實驗會用到。
⑦ 物理電學實驗儀器的選擇
你說的不具體啊,選擇電學實驗儀器要看具體的題目哦。
⑧ 物理 電學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實驗
1600年,英國物理學家吉伯發現,不僅琥珀和煤玉摩擦後能吸引輕小物體,而且相當多的物質經摩擦後也都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他注意到這些物質經摩擦後並不具備磁石那種指南北的性質。為了表明與磁性的不同,他採用琥珀的希臘字母拼音把這種性質稱為"電的"。 差不多同時,美國的富蘭克林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使得人們對電的認識更加豐富。 18世紀後期開始了電荷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1776年,普里斯特利發現帶電金屬容器內表面沒有電荷,猜測電力與萬有引力有相似的規律。1769年,魯賓孫通過作用在一個小球上電力和重力平衡的實驗,第一次直接測定了兩個電荷相互作用力與距離二次方成反比。1773年,卡文迪什推算出電力與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他的這一實驗是近代精確驗證電力定律的雛形。 1785年,庫侖設計了精巧的扭秤實驗,直接測定了兩個靜止點電荷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之間的距離二次方成反比,與它們的電量乘積成正比。庫侖的實驗得到了世界的公認,從此電學的研究開始進入科學行列。1811年泊松把早先力學中拉普拉斯在萬有引力定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勢論用於靜電,發展了靜電學的解析理論。 18世紀後期電學的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伏打發明了電池,在這之前,電學實驗只能用摩擦起電機的萊頓瓶進行,而它們只能提供短暫的電流。1780年,義大利的解剖學家伽伐尼偶然觀察到與金屬相接觸的蛙腿發生抽動。他進一步的實驗發現,若用兩種金屬分別接觸蛙腿的筋腱和肌肉,則當兩種金屬相碰時,蛙腿也會發生抽動。 1792年,伏打對此進行了仔細研究之後,認為蛙腿的抽動是一種對電流的靈敏反應。電流是兩種不同金屬插在一定的溶液內並構成迴路時產生的,而肌肉提供了這種溶液。基於這一思想,1799年,他製造了第一個能產生持續電流的化學電池,其裝置為一系列按同樣順序疊起來的銀片、鋅片和用鹽水浸泡過的硬紙板組成的柱體,叫做伏打電堆。 1822年塞貝克進一步發現,將銅線和一根別種金屬(鉍)線連成迴路,並維持兩個接頭的不同溫度,也可獲得微弱而持續的電流,這就是熱電效應。 雖然早在1750年富蘭克林已經觀察到萊頓瓶放電可使鋼針磁化,甚至更早在1640年,已有人觀察到閃電使羅盤的磁針旋轉,但到19世紀,丹麥的自然哲學家奧斯特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終於在1820年發現電流的磁效應:當電流通過導線時,引起導線近旁的磁針偏轉。 奧斯特的發現首先引起法國物理學家的注意,同年即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如安培關於載流螺線管與磁鐵等效性的實驗;阿喇戈關於鋼和鐵在電流作用下的磁化現象;畢奧和薩伐爾關於長直載流導線對磁極作用力的實驗;此外安培還進一步做了一系列電流相互作用的精巧實驗. 電流磁效應發現不久,幾種不同類型的檢流計設計製成,為歐姆發現電路定律提供了條件。1826年,受到傅里葉關於固體中熱傳導理論的啟發,歐姆認為電的傳導和熱的傳導很相似,電源的作用好像熱傳導中的溫差一樣。為了確定電路定律,開始他用伏打電堆作電源進行實驗,由於當時的伏打電堆性能很不穩定,實驗沒有成功;後來他改用兩個接觸點溫度恆定因而高度穩定的熱電動勢做實驗,得到電路中的電流強度與他所謂的電源的"驗電力"成正比,比例系數為電路的電阻。 傑出的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從事電磁現象的實驗研究,對電磁學的發展作出極重要的貢獻,其中最重要的貢獻是1831年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法拉第在電磁感應的基礎上制出了第一台發電機。此外,他把電現象和其他現象聯系起來廣泛進行研究,在1833年成功地證明了摩擦起電和伏打電池產生的電相同,1834年發現電解定律,1845年發現磁光效應,並解釋了物質的順磁性和抗磁性,他還詳細研究了極化現象和靜電感應現象,並首次用實驗證明了電荷守恆定律。 麥克斯韋認為變化的磁場在其周圍的空間激發渦旋電場;變化的電場引起媒質電位移的變化,電位移的變化與電流一樣在周圍的空間激發渦旋磁場。麥克斯韋明確地用數學公式把它們表示出來,從而得到了電磁場的普遍方程組——麥克斯韋方程組。法拉第的力線思想以及電磁作用傳遞的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麥克斯韋進而根據他的方程組,得出電磁作用以波的形式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於電量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的比值,其值與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相同,由此麥克斯韋預言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1888年,赫茲根據電容器放電的振盪性質,設計製作了電磁波源和電磁波檢測器,通過實驗檢測到電磁波,測定了電磁波的波速,並觀察到電磁波與光波一樣,具有偏振性質,能夠反射、折射和聚焦。從此麥克斯韋的理論逐漸為人們所接受。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通過赫茲電磁波實驗的證實,開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電磁波的應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