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防止機械傷害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防範機械傷害事故的要點:
1、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
2、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臵,該制動鈕位臵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臵;各入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3、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准:一是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4、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入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入。
6、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安全生產的管理任重道遠,需要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
「預防為主,安全生產」,是安全生產的原則。
❷ 機械傷害事故的防範措施有那些
機械傷害事故的防範措施有:
1、投入使用的機械設備必須完好,安全防專護措施齊全,機械設備有生屬產許可證、出廠合格證。
2、機械設備安裝後應按規定辦理安裝驗收手續,報相關部門檢測,經檢測合格後才能使用。
3、作業人員經過培訓上崗,特種作業人員持特種作業證上崗。
4、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格按說明書及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5、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牌和設專人監護制度。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方可取牌合閘。
6、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保持機械設備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可靠。
7、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必須在停機狀態下進行。
❸ 機械傷害五條規定
法律分析:1、投入使用的機械設備必須完好,安全防護措施齊全,大型設備有生產許可證、出廠合格證。2、作業人員經過培訓上崗,特種作業人員持特種作業證上崗。3、機械設備安裝後應按規定辦理安裝驗收手續,報上級部門檢測,經檢測合格後才能使用。4、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格按說明書及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5、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必須在停機狀態下進行,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保持機械設備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各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可靠。
法律依據:《機械傷害事故安全規定》
一、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
二、對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三、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規定標准。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四、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五、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人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人。
六、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崗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七、供電的導線必須正確安裝,不得有任何破損和漏電的地方。
八、電機絕緣應良好,其接線板應有蓋板防護。
九、開關、按鈕等應完好無損,其帶電部分不得裸漏在外。
十、局部照明應採用安全電壓,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電壓。
十一、操作前應對機械設備進行安全檢查,先空車運轉,確認正常後,再投入使用。
十二、機械設備在運轉時,嚴禁用手調整;不得用手測量零件或進行、潤滑、清掃雜物等。
十三、機械設備運轉時,操作者不得離開工作崗位。
十四、工作結束後,應關閉開關,反刀具和工件從工作位置。
❹ 為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發生對傳動轉動和輸送設備進行清理檢修及排除故障前應落實哪些安全措施
不知道您說的輸送設備是什麼類型的輸送設備,防止機械傷害主要有以下的安全措施。
防止機械傷害事故的防範措施有:
1、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和設專人監護的制度。機械斷電後,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後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檢修試車時,嚴禁有人留在設備內進行點車。
2、煉膠機等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3、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准:一是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4、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蠟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5、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入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入。
6、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上網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❺ 避免機械事故方面,我們應該怎麼做
為防止機械傷害,一般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機械傷害事故是工業和貿易中常見的安全事故。2019年12月6日,吉林省樺甸市發生一起事故,女服務員的頭部被捲入和面機內死亡。機械傷害事故容易造成嚴重後果,如攪拌、破碎、壓碎、壓碎、被噴出的物體傷害、研磨等,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機械對人體危害最大的部位是手,因為在勞動中手接觸機械的頻率最高,其次是頭部。當發現有人機械受傷時,即使及時緊急關閉設備,由於設備的慣性,受害者仍有可能重傷甚至死亡。
維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掛牌上鎖、斷電、上鎖,懸掛禁止合閘警示牌。機械動力切斷後,工作前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行已完全消除;機械維修完成後,試運行前,必須仔細檢查現場,確認機械部件中的所有人員都能完全撤離後,才能開機;維護調試過程中,嚴禁有人停留在設備內啟動汽車。人們直接和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善的機械保護和緊急制動裝置。在機械操作活動范圍內,制動按鈕的位置必須能讓操作員隨時接觸到;機械設備的所有傳動部件必須有可靠的保護裝置;每個人孔、進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標志;保持工作環境整潔。
❻ 機械設備的基本安全要求是什麼
⑴置防護裝置
要求是,以操作人員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之內的所有傳動帶、轉軸、傳動鏈、聯軸節、帶輪、齒輪、飛輪、鏈輪、電鋸等危險零部件及危險部位,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
對防護裝置的要求:
a、安裝牢固,性能可靠,並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b、適合機器設備操作條件,不妨礙生產和操作;
c、經久耐用,不影響設備調整、修理、潤滑和檢查等;
d、防護裝置本身不應給操作者造成危害;
e、機器異常時,防護裝置應具有防止危險的功能;
f、自動化防護裝置的電氣、電子、機械組成部分,要求動作準確、性能穩定、並有檢驗線路性能是否可靠的方法。
⑵機器設備的設計,必須考慮檢查和維修的方便性。必要時,應隨設備供應專用檢查,維修工具或裝置。
⑶為防止運行中的機器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
⑷機器設備應設置可靠的制動裝置,以保證接近危險時能有效地制動。
(6)機械設備必須裝設緊急制動裝置實現擴展閱讀
1、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2、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裝置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系統未實現緊急停車功能,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未投入使用。
3、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4、控制室或機櫃間面向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裝置一側不滿足國家標准關於防火防爆的要求。
5、使用淘汰落後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列出的工藝、設備。
❼ 機械行業存在的危險和危險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預防
機械行業存在的危險和危險因素有以下幾種: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捲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3、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超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
4、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時觸電,雷擊等。
預防措施:
1、對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
2、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規定標准。便於操作者緊急停車;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3、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人的,要先與當班機械作者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人。
機械行業的安全管理方案
充分發揮各級政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培訓機構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優化配置各類資源,實現全員安全培訓;
保證培訓質量,增強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安全知識與技能以及事故防範能力,同時提高安全生產監察人員的執法能力和監察水平;
加強對安全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逐步把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
❽ 檢修維修時防止機械傷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正確的行為
要避免事故的發生,首先要求作業人員的行為要正確,不得有誤。為此,要加強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規程並要嚴格對操作者進行崗位培訓,使其能正確熟練地操作投備;要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對於在設備開動時有危險的區域,不準人員進入。
二、設備良好的安全性能
設備本身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和必要的安全保護裝置。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操縱機構要靈敏,便於操作。
(二)機器的傳動皮帶、齒輪及聯軸器等旋轉部位都要裝設防護罩殼;對於設備的某些容易傷人或一般不讓人接近的部位要裝設欄桿或柵欄門等隔離裝置;對於容易造成失足的溝、塹,應有蓋板。
(三)要裝設各種保險裝置,以避免人身和設備事故。保險裝置是一種能自動清除危險因素的安全裝置,可分為機械和電氣兩類,根據所起的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鎖緊件 如鎖緊螺絲、鎖緊墊片、夾緊塊、開口銷等,以防止緊固件松脫;
2、緩沖裝置 以減弱機械的沖擊力;
3、防過載裝置 如保險銷(超載時自動切斷的銷軸)、易熔塞、摩擦離合器及電氣過載保護元件等,能在設備過載時自動停機或自動限制負載;
4、限位裝置 如限位器、限位開關等,以防止機器的動作超出規定的范圍;
5、限壓裝置 如安全閥等,以防止鍋爐、壓力容器及液壓或氣動機械的壓力超限;
6、閉鎖裝置 在機器的門蓋沒有關好或存在其他不允許開機的狀況,使得設備不能開動;在設備停機前不能打開門蓋或其他有關部件;
7、制動位置 當發生緊急情況時能自動迅速地使機器停止轉動,如緊急閘等;
8、其他保護裝置 如超溫、斷水、缺油、漏電等保護。
(四)要裝設各種必要的報警裝置。當設備接近危險狀態,人員接近危險區域時,能自動報警,使操作人員能及時做出決斷,進行處理。
(五)各種儀表和指示裝置要醒目、直觀、易於辨認。
(六)機械的各部分強度應滿足要求,安全系數要符合有關規定。
(七)對於作業條件十分惡劣,容易造成傷害的機器或某些部件,應盡可能採用離機操或遙控操縱,以避免對人員傷害的可能性。
三、良好的作業環境條件
要為設備的使用和安裝、檢修創造必要的環境條件。如設備所處的空間不能過於狹小,現場整潔,有良好的照明等,以便於設備的安裝和維修工作順利進行,減少操作失誤而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四、加強維修工作
要保證設備的安全性能,除了要設計、製造安全性能優良的設備外,設備的安裝、維護、檢修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於移動頻繁的採掘和運輸設備,更要注意安裝和維修工作質量。
❾ 預防機械設備損害的管理辦法有哪些
機械設備的危害因素
一、機械的危害
1.靜止的危險
設備處於靜止狀態時存在的危險即當人接觸或與靜止設備作相對運動時可引起的危險。包括:
(l)切削刀具有刀刃。
(2)機械設備突出的較長的部分,如設備表面上的螺栓、吊鉤、手柄等。
(3)毛坯、工具、設備邊緣鋒利和粗糙表面,如未打磨的毛刺、銳角、翹起的銘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時更為危險。
2.直線運動的危險
指作直線運動的機械所引起的危險,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險和經過式的危險。
(l)接近式的危險:這種機械進行往復的直線運動,當人處在機械直線運動的正前方而未及時躲讓時將受到運動機械的撞擊或擠壓。
①縱向運動的構件,如龍門刨床的工作台、牛頭刨床的滑枕、外國磨床的往復工作台等。
②橫向運動的構件,如升降式銑床的工作台。
(2)經過式的危險指人體經過運動的部件引起的危險。包括:
①單純作直線運動的部位,如運轉中的帶鍵、沖模。
②作直線運動的凸起部分,如運動時的金屬接頭。
③運動部位和靜止部位的組合,如工作台與底座組合,壓力機的滑塊與模具。
④作直線運動的刃物,如牛頭刨床的刨刀、帶鋸床的帶鋸。
3.機械旋轉運動的危險
指人體或衣服被卷進旋轉機械部位引起的危險。
(l)卷進單獨旋轉運動機械部件中的危險,如主軸、卡盤、進給絲杠等單獨旋轉的機械部件以及磨削砂輪、各種切削刀具,如銑刀、鋸片等加工刃具。
(2)卷進旋轉運動中兩個機械部件間的危險,如朝相反方向旋轉的兩個軋輥之間,相互嚙合的齒輪。
(3)卷進旋轉機械部件與固定構件間的危險,如砂輪與砂輪支架之間,有輻條的手輪與機身之間。
(4)卷進旋轉機械部件與直線運動部件間的危險,如皮帶與皮帶輪、鏈條與鏈輪、齒條與齒輪、滑輪與繩索間、卷場機絞筒與絞盤等。
(5)旋轉運動加工件打擊或絞軋的危險,如伸出機床的細長加工件。
(6)旋轉運動件上凸出物的打擊、如皮帶上的金屬皮帶扣、轉軸上的鍵、定位螺絲、聯軸器螺絲等。
(7)孔洞部分有些旋轉零部件,由於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如風扇、葉片,帶幅條的滑輪、齒輪和飛輪等。
(8)旋轉運動和直線運動引起的復合運動,如凸輪傳動機構、連桿和曲軸。
4.機械飛出物擊傷的危險
(l)飛出的刀具或機械部件,如未夾緊的刀片、緊固不牢的接頭、破碎的砂輪片等。
(2)飛出的切屑或工件,如連續排出或破碎而飛散的切屑、鍛造加工中飛出的工件。
二、非機械的危害
1.電擊傷
指採用電氣設備作為動力的機械以及機械本身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靜電引起的危險。
(l)靜電危險如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有害靜電,將引起爆炸、電擊傷害事故。
(2)觸電危險如機械電氣設備絕緣不良,錯誤地接線或誤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觸電事故。
2.灼燙和冷危害
如在熱加工作業中被高溫金屬體和加工件灼燙的危險,或與設備的高溫表面接觸時被灼燙的危險,在深冷處理或與低溫金屬表面接觸時被凍傷的危險。
3.振動危害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使用振動工具或機械本身產生的振動所引起的危害,按振動作用於人體的方式,可分為局部振動和全身振動。
(l)全身振動。由振動源通過身體的支持部分將振動傳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動危害。
(2)局部振動。如在以手接觸振動工具的方式進行機械加工時,振動通過振動工具、振動機械或振動工件傳向操作者的手和臂,從而給操作者造成振動危害。
4.雜訊危害
機械加工過程或機械運轉過程所產生的雜訊而引起的危害。
機械引起的雜訊包括:
(l)機械性雜訊。由於機械的撞擊、摩擦、轉動而產生的雜訊,如球磨機、電鋸、切削機床在加工過程中發出的雜訊。
(2)電磁性雜訊。由於電機中交變力相互作用而發生的雜訊,如電動機、變壓器等在運轉過程中發出的雜訊。
(3)流體動力性雜訊。由於氣體壓力突變或流體流動而產生的雜訊、如液壓機械、氣壓機械設備等在運轉過程中發出的雜訊。
5.電離輻射危害
指設備內放射性物質、x射線裝置、r射線裝置等超出國家標准允許劑量的電離輻射危害。
6.非電離輻射危害
非電離輻射是指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激光和射頻輻射等,當超出衛生標准規定劑量時引起的危害。如從高頻加熱裝置中產生的高頻電磁波或激光加工設備中產生的強激光等非電磁輻射危害。
7.化學物危害
機械設備在加工過程中使用或產生的各種化學物所引起的危害。包括:
(l)易燃易爆物質的灼傷、火災和爆炸危險。
(2)工業毒物的危害是指機械加工設備在加工過程中使用或產生的各種有毒物質引起的危害。工業毒物可能是原料、輔助材料、半成品、成品、也可能是副產品、廢棄物、夾雜物,或其中含有毒成分的其他物質。
(3)酸、鹼等化學物質的腐蝕性危害,如在金屬的清洗和表面處理時產生的腐蝕性危害。
8.粉塵危害
指機械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粉塵引起的危害。粉塵來源包括:
(l)某些物質加熱時產生的蒸汽在空氣中凝結或被氧化所形成的粉塵,如熔煉黃銅時,鋅蒸汽在空氣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鋅煙塵。
(2)固體物質的機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屬的拋光、石墨電極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