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乙兩個同學共同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兩位同學用砝碼盤(連同砝碼)的重力
①勻速直線運動,遠小於②0.343 ③A
2. 小華學了有關電磁方面的知識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裝置.(1)為了探究電磁感應現象,小華應選
(1)前者因動而生電,後者因電而生動,故二者的實驗裝置區別在於前者沒有直接供電的電源,後者有直接供電的電源; (2)甲圖中磁感線方向是從上到下,導體ab在磁場中靜止不會切割磁感線,上下運動也不會切割磁感線,左右運動會切割磁感線; (3)乙圖中改變磁場的方法,可以調換磁極,改變電流的方法,可以調換電源正負極;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是因電而動,故能量的轉化是: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故答案為: (1)甲; (2)②; (3)調換磁極(或調換電源正負極);機械能.
3. 如右圖所示若用甲乙兩個裝置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你認為哪個更合理為什麼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驗裝置用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的蒸騰作用是_____以_____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主要發生在植物的_____上。 (2)將圖示裝置放置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你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3)比較甲、乙兩實驗裝置,你認為其中比較正確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將圖示的裝置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用一定的方式將塑料袋內的氣體引入到某一試管中,再將點燃的火柴伸進試管,此時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用圖中甲乙兩個實驗裝置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由於植物的蒸騰作用是通過葉片的氣孔將水變成水蒸氣散失到空氣中去的,故一段時間後塑料袋的內壁出現水珠;但要說明塑料袋的內壁出現水珠是由於蒸騰作用產生的,必須排除土壤表面的水分蒸發的影響,所以相比甲、乙兩裝置,乙裝置更能說明問題;植物在陽光下還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塑料袋內的氧氣的含量相對於空氣來說有所升高。 解 答 (1)水分 氣體 葉片 (2)塑料袋的內壁出現水珠 (3)乙 乙裝置只限制植物的蒸騰作用,甲裝置除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外,還包括盆中土壤里水分的散失 (4)點燃的火柴燃燒更旺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導致袋中氧氣濃度相對於空氣來說更高
4. 利用自由落體運動可測量重力加速度.有兩組同學分別利用下面甲、乙兩種實驗裝置進行了實驗,其中乙圖中的
①A、乙來方案的電源目的使線圈源產生磁性,因此使用的是直流電源,故A錯誤. B、甲實驗中打出的紙帶上的點之間的時間不需要秒錶測量,故B錯誤. C、甲實驗要先接通電源,後釋放紙帶;乙實驗應在手動敲擊M的同時按下秒錶開始計時,故C正確; D、這兩個實驗裝置都是自由落體運動,只有重力做功,故均可以用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②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運動,故根據△x=gT2得g= = 0.2323?0.1920?0.1920+0.1555 | 0.022 |
m/s 2=9.5m/s 2. ③一個小球下落的時間為:t= = =0.5s 根據自由落體運動規律h= g t2可得:g===9.6m/s2 故答案為:①CD;②9.5;③9.6.
5. 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甲、乙兩個集氣瓶用導管連接,玻璃管A的下端緊系一隻氣球。將此裝置放置在陽光下一
乙瓶內白磷來自燃;產生源白煙,冷卻後瓶壁上有白色固體出現;甲瓶中氣球自動膨大 白磷受陽光照射一段時間後,溫度升高,一旦達到其著火點後,便可自燃,耗掉裝置中的氧氣,體系壓強便低於大氣壓強,於是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甲瓶中的氣球便自動膨大 |
6. 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甲、乙兩同學分別設計了圖1、圖2所示裝置,將足量銅和10 mL 18 mol·L -1 濃硫
(1)①能更好地吸收有毒氣體SO 2 ,防止其污染環境 ②停止加熱時,能防止倒吸或平衡壓強 ③通過銅絲的上下抽動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 (2)①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硫酸會變成稀硫酸,而稀硫酸不與銅反應。 ②A D (3)從導管口向A中大量鼓氣 。 (4)①鹼石灰; [18-25m/8]。 ②甲基橙; 0.25v 。 ③甲;被鹼石灰吸收的除了SO 2 外還有水蒸氣,導致SO 2 的質量偏大,計算出的余酸濃度偏小。
7. 為了測定實驗室某生銹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甲、乙兩個實驗方案.方案甲:稱得
【評價交流】由於生銹鐵片中除了鐵、鐵的化合物之外還含有水分等不含鐵元素的物質,由於方案甲中根據計算只能得出鐵片中金屬鐵的質量,而無法知道鐵的化合物的質量; 【設計實驗】①由於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因此常用來冶煉金屬,當實驗結束時,要繼續通一氧化碳,主要是因為玻璃管冷卻會導致裡面的壓強減小,從而試管內的水會倒吸到玻璃管內; ②由於鐵能夠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實驗反思】由於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因此必須對該氣體進行處理,故酒精燈的作用為在E的導出管口處點燃導出的氣體. 【實驗結論】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和稀鹽酸反應的鐵的質量即為生銹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 設生銹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為x. Fe+2HCl═FeCl2+H2↑ 562 x ρ2v2
= x=28ρ 1v 2則生銹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 %. 故答案為:【評價交流】乙;不能測出生銹鐵片中鐵元素的質量; 【設計實驗】 試驗編號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 ①裝置II | 通入CO加熱,完全反應後,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至室溫 | 生銹鐵片變成光亮的銀白色 | CO具有 還原性,化學方程式為 Fe2O3+3CO高溫 | .
8. 甲醇有毒,沸點65℃,甲酸甲酯無毒,沸點32℃,某小組同學設計了甲、乙兩套實驗裝置,制備甲酸甲酯:(1
(1)乙裝置中長導管A的作用是冷凝迴流甲醇,平衡內外大氣壓強, 故答案為:冷凝迴流甲醇,平衡內外大氣壓強; (2)甲酸和甲醇進行酯化反應的歷程是羧酸脫羥基醇脫氫,反應化學方程式為:HCOOH+CH3OH 濃硫酸 |
9. 下面是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的兩個實驗裝置,都是用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的,請你根據示意圖分析解決問題:
(1)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活的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容程.而我們要驗證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所以在進行探究實驗我們設計對照時應有唯一變數--有無葉.同時我們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如甲盆用塑料袋將植物連同盆土一同罩住,這樣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否來自葉片的蒸騰作用就不能確定,因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裡面,水蒸氣有可能來自土壤中的水分. (2)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活的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所以森林和草地植被對調節生態系統水循環的平衡很重要. 故答案為:(1)乙裝置;甲盆用塑料袋將植物連同盆土一同罩住,這樣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否來自葉片的蒸騰作用就不能確定,因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裡面,水蒸氣有可能來自土壤中的水分 (2)蒸騰作用(葉)
10. 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
(1)圖中試管較小,如果直接用酒精燈加熱受熱會不均勻,且溫度上升較快,不便於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可以選用乙裝置,使冰在空氣中吸熱自行熔化; 該實驗應選用碎冰塊來進行實驗,這樣受熱均勻,效果較好; (2)如圖所示,是觀察水沸騰的實驗裝置,除圖中所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一個測量時間的工具秒錶; (3)冰在加熱後2min到第6min這段時間雖然不斷的吸熱,溫度卻保持不變,這是冰的熔化過程,持續了4min.加熱至第6min時是液態; (4)冰熔化需要吸收熱量,雖然未給冰加熱,但周圍溫度高於冰的溫度,所以冰可以吸收到熱量; 燒杯外壁有一層水珠,空氣中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杯凝結成小水滴,屬於液化現象. 故答案為:(1)a;碎冰塊;(2)秒錶;(3)4;液態;(4)需要;液化.
與有人做了如下甲乙2個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