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顯微鏡機械裝置的作用

顯微鏡機械裝置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2-08-18 22:20:25

㈠ 顯微鏡的使用以及每個部件的作用

一、顯微鏡的構造

顯微鏡是一種復雜的光學儀器。它是醫學實驗常用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將觀察的標本放大,以便觀察和分析。

一般光學顯微鏡包括機械裝置和光學系統兩大部分,
(一)機械裝置

1. 鏡座:位於最底部的構造,為整個顯微鏡的基座,用以支持著整個鏡體,起穩固作用。

2. 鏡柱:為垂直於鏡座上的短柱,用以支持鏡臂。

3. 鏡臂:為支持鏡筒和鏡台的呈弓形結構的部分,是取用顯微鏡時握拿的部分。鏡筒直立式光鏡在鏡臂與其下方的鏡柱之間有一傾斜關節,可使鏡筒向後傾斜一定角度以方便觀察,但使用時傾斜角度不應超過45°,否則顯微鏡由於重心偏移容易翻ss倒。

4. 調節器:也稱調焦螺旋,為調節焦距的裝置,位於鏡臂的上端(鏡筒直立式光鏡)或下端(鏡筒傾斜式光鏡),分粗調節器 (大螺旋)和細調節器(小螺旋)兩種。粗調節器可使鏡筒或鏡台作較快或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調節好焦距,適於低倍鏡觀 察時調焦。細調節器可使鏡筒或鏡台緩慢或較小幅度地升降,使用於在低倍鏡下用粗調節器找到物體後,在高倍鏡和油鏡下進行焦距的精細調節,藉以對物體不同層次、深度的結構做細致地觀察。

5. 鏡筒:位於鏡臂的前方,它是一個齒狀脊板與調節器相接的圓筒狀結構,上端裝載目鏡,下端連接物鏡轉換器。根據鏡筒的數目,光鏡可分為單筒式和雙筒式。單筒光鏡又分為直立式和傾斜式兩種,鏡筒直立式光鏡的目鏡與物鏡的光軸在同一直線上,而鏡筒傾斜式光鏡的目鏡與物鏡的中心線互成45°角,在鏡筒中裝有使光線轉折45°的棱鏡;雙筒式光鏡的鏡筒均為傾斜式的。

6. 物鏡轉換器:又稱旋轉盤,位於鏡筒下端的一個可旋轉的凹形圓盤上,一般裝有2~4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接物鏡。旋轉它就可以轉換接物鏡。旋轉盤邊緣有一定卡,當旋至物鏡和鏡筒成直線時,就發出「咔」的響聲,這時方可觀察玻片標本。

7. 鏡台:也稱載物台,是位於鏡臂下面的平台,用以承放玻片標本。載物台中央有一圓形的通光孔,光線可以通過它由下向上反射。

8. 標本推進器:位於鏡台的後方或側面邊緣,連一可動弧形彈簧夾。其上方或下方一側有兩個旋鈕,轉動旋鈕可調節推進器,使玻片標本前後或左右移動。

(二)光學系統

1. 反光鏡:是裝在鏡台下面、鏡柱前方的一面可轉動的圓鏡,它有平凹兩面。平面鏡聚光力弱,適合光線較強時使用。凹面鏡聚光力強,適於光線較弱時使用。轉動反光鏡,可將光源反射到聚光鏡上,再經鏡台中央圓孔照明標本。

2. 聚光鏡:在鏡台下方,是一組透鏡,用以聚集光線增強視野的亮度。鏡台上方有一調節旋鈕,轉動它可升降聚光鏡。往上升時增強反射光,下降時減弱反射光。

3. 可變光欄:是在聚光鏡底部的一個圓環狀結構。它裝有多片半月形的薄金屬片,疊合在中央成圓孔形。在圓環外緣有一突起的小柄,撥動它可使金屬片分開或合攏,用以控制光線的強弱,使物像變得更清晰。

4. 目鏡:裝在鏡筒上端,其上一般刻有放大倍數(如5×,10×)。目鏡內常裝有一指示針,用以指示要觀察的某一部分 。

5. 物鏡:裝在物鏡轉換器上,一般分低倍鏡、高倍鏡和油鏡三種。低倍鏡鏡體較短,放大倍數小;高倍鏡鏡體較長,放大倍數較大;油鏡鏡體最長,放大倍數最大(在鏡體上刻有數字,低倍鏡一般有4×、10×,高倍鏡一般有40×、45×,×表示放大倍數)。

顯微鏡放大倍數的計算: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對實物的放大倍數。

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一)低倍鏡的使用

1. 把顯微鏡放在桌面的左側,鏡臂對向胸前,坐下進行操作。用手轉動粗調螺旋,使鏡筒上升,然後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鏡對准鏡台中央圓孔(當轉動到聽見「咔」聲響,或同時亦感到有阻力時立即停止轉動,說明物鏡已與鏡筒成一直線)。

2. 對光:撥動聚光鏡底部圓環的小柄,使光欄完全打開。旋轉聚光鏡升降螺旋,使聚光鏡上升到和鏡台相平。用左眼(兩個眼睛都要睜開)在目鏡上觀察,同時用手調整反光鏡,對好光源。要求視野達到完全均勻明亮。

3. 放置玻片標本:取蛙血玻片標本放在鏡台上,有蓋玻片的一面朝上。玻片兩端用移動器夾住,然後轉動螺旋,使玻片上要觀察的標本對准鏡中央圓孔。注意,鏡台上的刻度可以標示玻片的坐標位置。

4. 調節物距:轉動粗調螺旋,使低倍鏡距玻片標本0.5mm左右。注意:必須從顯微鏡側面觀察物鏡與玻片的距離。切勿用眼在目鏡上觀察的同時轉動粗調螺旋,以防鏡頭碰撞玻片造成損壞。用左眼從目鏡上觀察,用手慢慢轉動粗調螺旋下降鏡台,當視野中出現物像時,再調節細調螺旋,直至視野中出現清晰的物像(許多橢圓形的紅細胞)為止。如果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可稍微移動玻片位置(注意:移動玻片的方向與觀察物像移動的方向恰好是相反的)。

反復練習上述各操作步驟,做到迅速熟練地找到標本,以及取光合適(即較熟練的應用反光鏡、光欄和聚光鏡)。

(二)高倍鏡的使用

1. 一定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標本物像後,並把要放大的部分移至視野正中,同時調節到最清晰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鏡的觀察。

2. 轉動物鏡轉換器,使高倍鏡轉到鏡台中央圓孔處。轉換高倍鏡時速度要慢,要細心,並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碰撞玻片)。如果高倍鏡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物距沒有調節好,應重新進行操作。

3. 調節物距:轉換好高倍鏡後,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這時物像往往不清楚、或者要觀察的部分不在視野當中,可用細調螺旋慢慢向上或向下轉動(切勿用粗調螺旋)即能清楚看到物像。一般只需轉動半圈或一圈就能達到要求。在高倍鏡下,可見蛙血紅細胞呈橢圓形,外被細胞膜,膜內為淺紅色細胞質,中央有一圓形呈藍紫色的細胞核。

㈡ 顯微鏡的14個結構和作用

鏡座、鏡柱、鏡臂、載物台、鏡筒、物鏡轉換器和調焦裝置等。鏡和目鏡,後者包括反光鏡(或內置光源)、聚光器。
標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鏡完成,物鏡放大倍數越大,它的焦距越短。焦距越小,物鏡的透鏡和玻片間距離(工作距離)也小。油鏡的工作距離很短,使用時需格外注意。目鏡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解析度,標准目鏡的放大倍數是十倍。聚光鏡能使光線照射標本後進入物鏡,形成一個大角度的錐形光柱,因而對提高物鏡解析度是很重要的。聚光鏡可以上下移動,以調節光的明暗,可變光闌可以調節入射光束的大小。
顯微鏡用光源,自然光和燈光都可以,以燈光較好,因光色和強度都容易控制。一般的顯微鏡可用普通的燈光,質量高的顯微鏡要用顯微鏡燈,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有些需要很強照明,如暗視野照明、攝影等,常常使用鹵素燈作為光源。光學顯微鏡是由光學放大系統和機械裝置兩部分組成。光學系統一般包括目鏡、物鏡、聚光器、光源等;機械繫統一般包括鏡筒、物鏡轉換器、鏡台、鏡臂和底座等。

㈢ 第一代顯微鏡的組成部分

由光學系統、照明裝置、機械裝置三部分組成。電子顯微鏡由鏡筒、真空裝置和電源櫃三部分組成。具體介紹如下:

1、光學顯微鏡的光學系統包含目鏡和物鏡,物鏡接近被觀察的物體,物鏡的分辨力決定了顯微鏡的分辨能力,物體的細微結構經過目鏡的放大作用,能達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即可分辨出來。照明裝置包含反光鏡和聚光器。

2、反光鏡主要裝在鏡座上面,有平、凹兩面。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於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於光線較強時使用。聚光器位於鏡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3、機械裝置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固定與調節光學鏡頭,固定與移動標本等。主要包括鏡座、鏡臂、載物台、鏡筒、物鏡轉換器、與調焦裝置組成。

歷史:

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後,第一次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第二個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製透鏡。他第一次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㈣ 顯微鏡各部分結構的作用

1、目鏡

在目鏡上方刻有放大倍數,如10×、20×等。按照視場的大小,目鏡可分為普通目鏡和廣角目鏡。有些顯微鏡的目鏡上還附有視度調節機構,操作者可以對左右眼分別進行視度調整。另有照相目鏡(NFK)可用於拍攝。

2、物鏡

由數組透鏡組成,安裝於轉換器上,又稱接物鏡。觀察過程中物鏡的選擇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順序,因為低倍鏡的視野大,便於查找待檢的具體部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粗略視為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3、聚光器

聚光透鏡的功能是將光線聚焦於視場范圍內;透鏡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開大縮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圍,調節光的強度,影響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使用時應根據觀察目的,配合光源強度加以調節,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

較早的普通光學顯微鏡藉助鏡座上的反光鏡,將自然光或燈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鏡的中央作為鏡檢光源。反光鏡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鏡子組成。

不用聚光器或光線較強時用凹面鏡,凹面鏡能起會聚光線的作用;用聚光器或光較弱時,一般都用平面鏡。新近出產的顯微鏡一般直接在鏡座上安裝光源,並有電流調節螺旋,用於調節光照強度。

5、鏡座

基座部分,用於支持整台顯微鏡的平穩。

6、鏡柱

鏡座與鏡臂之間的直立短柱,起連接和支持的作用。

7、鏡臂

顯微鏡後方的弓形部分,是移動顯微鏡時握持的部位。有的顯微鏡在鏡臂與鏡柱之間有一活動的傾斜關節,可調節鏡筒向後傾斜的角度,便於觀察。

8、鏡筒

安裝在鏡臂先端的圓筒狀結構,上連目鏡,下連接物鏡轉換器。顯微鏡的國際標准筒長為160 mm,此數字標在物鏡的外殼上。

9、物鏡轉換器

鏡筒下端的可自由旋轉的圓盤,用於安裝物鏡。觀察時通過轉動轉換器來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10、載物台

鏡筒下方的平台,中央有一圓形的通光孔。用於放置載玻片。載物台上裝有固定標本的彈簧夾,一側有推進器,可移動標本的位置。有些推動器上還附有刻度,可直接計算標本移動的距離以及確定標本的位置。

11、准焦螺旋

裝在鏡臂或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轉動時可使鏡筒或載物台上下移動,從而調節成像系統的焦距。大的稱為粗准焦螺旋,每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mm;小的為細准焦螺旋,轉動一圈可使鏡筒僅升降0.1mm。一般在低倍鏡下觀察物體時,以粗准焦螺旋迅速調節物像,使之位於視野中。

在此基礎上,或在使用高倍鏡時,用細准焦螺旋微調。必須注意,一般顯微鏡裝有左右兩套准焦螺旋,作用相同,但切勿兩手同時轉動兩側的螺旋,防止因雙手力量不均產生扭力,導致螺旋滑絲。

(4)顯微鏡機械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顯微鏡優缺點:

1、在電子顯微鏡中樣本必須在真空中觀察,因此無法觀察活樣本。隨著技術的進步,環境掃描電鏡將逐漸實現直接對活樣本的觀察;

2、在處理樣本時可能會產生樣本本來沒有的結構,這加劇了此後分析圖像的難度;

3、由於電子散射能力極強,容易發生二次衍射等;

4.由於為三維物體的二維平面投影像,有時像不唯一;

5、由於透射電子顯微鏡只能觀察非常薄的樣本,而有可能物質表面的結構與物質內部的結構不同;

6、超薄樣品(100納米以下),制樣過程復雜、困難,制樣有損傷;

7、電子束可能通過碰撞和加熱破壞樣本;

8、此外電子顯微鏡購買和維護的價格都比較高。

顯微鏡種類:

電子顯微鏡按結構和用途可分為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反射式電子顯微鏡和發射式電子顯微鏡等。

透射式電子顯微鏡常用於觀察那些用普通顯微鏡所不能分辨的細微物質結構;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主要用於觀察固體表面的形貌,也能與X射線衍射儀或電子能譜儀相結合,構成電子微探針,用於物質成分分析;

發射式電子顯微鏡用於自發射電子表面的研究。

㈤ 顯微鏡結構中的機械部分對光學部分起什麼作用

一,粗准焦螺旋和細准焦螺旋,主要是調整焦距,使之對焦准確,使物象清晰。
二、物鏡轉換座,旋轉更換不同倍數的物鏡鏡頭
三、光圈,旋轉調節,通過空的大小,調節進光,使視野明亮適宜
四,支架和固定作用

㈥ 顯微鏡主要構造和作用是什麼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機械部分的作用是外部幫助固定和調節,照明部分的作用是在鏡台下方幫助呈像,光學部分的作用是根據需要觀察使用。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

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波長的1/2,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毫米,其中對顯微鏡研製,微生物學有巨大貢獻的人為列文虎克、荷蘭籍。

D=0.61λ/N*sin(α/2)

D:解析度

λ:光源波長

α:物鏡鏡口角(標本在光軸的一點對物鏡鏡口的張角)

想要提高解析度,可以通過:

1、降低λ,例如使用紫外線作為光源;

2、增大N,例如放在香柏油中;

3、增大α,即盡可能地使物鏡與標本的距離降低。


(6)顯微鏡機械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

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經常性的維護:

(1)防潮如果室內潮濕,光學鏡片就容易生霉、生霧。鏡片一旦生霉,很難除去。顯微鏡內部的鏡片由於不便擦拭,潮濕對其危害性更大。機械零件受潮後,容易生銹。

為了防潮,存放顯微鏡時,除了選擇乾燥的房間外,存放地點也應離牆、離地、遠離濕源。顯微鏡箱內應放置1~2袋硅膠作乾燥劑。並經常對硅膠進行烘烤。在其顏色變粉紅後,應及時烘烤,烘烤後再繼續使用。

(2)防塵光學元件表面落入灰塵,不僅影響光線通過,而且經光學系統放大後,會生成很大的污斑,影響觀察。灰塵、砂粒落入機械部分,還會增加磨損,引起運動受阻,危害同樣很大。因此,必須經常保持顯微鏡的清潔。

(3)防腐蝕 顯微鏡不能和具有腐蝕性的化學試劑放在一起。如硫酸、鹽酸、強鹼等。

(4)防熱 防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熱脹冷縮引起鏡片的開膠與脫落。

(5)請勿觸碰尖銳的物品,如鐵釘、針等。

(6)非相關人員請勿隨意動用。

㈦ 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是什麼

普通光學顯微鏡由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具體一點是光源聚光器、目鏡和物鏡組成復式顯微放大裝置。主要作用是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㈧ 顯微鏡各個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1、鏡座,穩定鏡身;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件。

2、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

3、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轉換器;可以轉動的圓盤,上面安裝物鏡。

4、粗准焦螺旋,轉動時,可以大幅度升降鏡筒。

5、細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6、目鏡和物鏡,目鏡是用眼觀察的鏡頭;物鏡是接近物體的鏡頭。

7、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

8、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時用)。轉動反光鏡可以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

(8)顯微鏡機械裝置的作用擴展閱讀:

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

1、搬動顯微鏡時,要一手握鏡臂,一手扶鏡座,兩上臂緊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後擺動,以防鏡頭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觀察標本時,顯微鏡離實驗台邊緣應保持一定距離(5cm),以免顯微鏡翻倒落地。鏡柱與鏡臂間的傾斜角度不得超過45度,用完立即還原。

3、使用時要嚴格按步驟操作,熟悉顯微鏡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細調節鈕的轉動方向與鏡筒升降關系。轉動粗調節鈕向下時,眼睛必須注視物鏡頭。

4、觀察帶有液體的臨時標本時要加蓋片,不能使用傾斜關節,以免液體污染鏡頭和顯微鏡。

5、粗、細調節鈕要配合使用,細調節鈕不能單方向過度旋轉,調節焦距時,要從側面注視鏡筒下降,以免壓壞標本和鏡頭。

閱讀全文

與顯微鏡機械裝置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強蝸牛機械5階儀式怎麼展示 瀏覽:230
自動給水裝置簡單製作 瀏覽:634
湖南調心球軸承多少錢 瀏覽:11
變壓器壓力檢測控制裝置 瀏覽:165
鍋爐控制裝置的作用 瀏覽:295
清洗裝置式氣體檢測儀 瀏覽:845
word工具箱下載手機版下載地址 瀏覽:343
風管機開製冷出熱風怎麼回事 瀏覽:783
增壓閥門怎麼安裝圖解 瀏覽:529
儀器批發公司有哪些 瀏覽:804
怎麼有的車儀表盤沒胎壓顯示的 瀏覽:847
什麼裝置能自動升降 瀏覽:706
液壓馬達可以作為檢測裝置報價 瀏覽:988
常用電動工具結構 瀏覽:525
悍高五金件的多嗎 瀏覽:318
貨車儀表為什麼要有保溫箱標志 瀏覽:31
心肺康復訓練設備有哪些 瀏覽:437
展茂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284
機電設備拆裝費怎麼報價 瀏覽:686
鑄造鋁液溫度過高導致什麼結果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