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可增強水的導性②甲、乙兩試管內收集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強水的導電性,故該說法正確;
②正極產生氧專氣,負極產生氫屬氣,產生的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為1:2,故該說法正確;
③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甲連接電源的正極產生的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該說法正確;
④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乙和電源負極連接產生的氫氣,氫氣能燃燒,故該說法正確.
故選:A.
B. 用如圖a所示的裝置完成「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1)下列物理量需要測量的是______、通過計算得到的
(1)重錘的質量可測可不測,因為動能的增加量和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式子中都有質量,可以約去.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C:重錘下落的高度,通過計算得到的物理量是D:與下落高度對應的重錘的瞬時速度.
(2)驗證時總是使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於動能的增加量,原因是 下落時的加速度a和v按實際的運動規律計算,只要紙帶做勻加速運動,式子mah=
1 |
2 |
1 |
2 |
C.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是()選項①②③實驗結論A稀硫酸Na2SAgNO3與AgCl
A.圖中裝置和試劑不發生沉澱的轉化,對AgNO3與AgCl的濁液中,Qc(Ag2S)>Ksp(Ag2S),則生成內Ag2S,可發生容沉澱的生成,則不能比較溶度積,故A錯誤;
B.濃硫酸具有脫水性使蔗糖變黑,然後C與濃硫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體現其強氧化性,最後二氧化硫與溴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其褪色,故B正確;
C.鹽酸與亞硫酸鈉生成二氧化硫,與Ba(NO3)2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澱,但SO2與可溶性鋇鹽不一定生成白色沉澱,如與氯化鋇不反應,故C錯誤;
D.濃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但濃硝酸易揮發,硝酸、碳酸均可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沉澱,則不能比較碳酸與硅酸的酸性,應排除硝酸的干擾,故D錯誤;
故選B.
D.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有關實驗。 【實驗一】快速制氨氣 (1)用裝置I快速
(1)生石灰(或氫氧化鈉固體);d;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ACDF (3)將廣口瓶Ⅱ中裝滿液體,連接cf,NH 3 從d管通入;c;使量筒與廣口瓶液面相平 |
(4)![]() |
E. 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請完成以下內容.(1)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1、2)電火花計時抄器都是使用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當電源的頻率為50Hz時,它每隔0.02s打一次點.
(3)在研究物體的「加速度、作用力和質量」三個物理量的關系時,由於變數較多,因此採用了「控制變數法」進行研究,分別控制一個物理量不變,看另外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4)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
s2?s1 |
T2 |
1 |
m |
s2?s1 |
T2 |
F. 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實驗(圖中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Ⅰ.(1)儀器p的名稱是______
Ⅰ.(1)儀器p的名稱是分液漏斗;根據2可溶於水生成亞硫酸(H2SO3),H2SO3顯酸性;根據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根據碘能使澱粉溶液變藍,SO2具有還原性,能與碘水反應,使藍色退去;SO2具有氧化性,能與氫硫酸反應;
故答案為:(1)分液漏斗;
變紅 | 褪色 | |||
還原性 |
G. 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完成一系列實驗(圖中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Ⅰ若氣體a是Cl2,裝置A、B、C
Ⅰ若氣體a是Cl2,裝置A、B、C中的試劑依次為:FeCl2溶液、澱粉KI溶液、石蕊溶液,
氯氣與A中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鐵,觀察到溶液由淺綠色變為黃色,發生的離子反應為Cl2+2Fe2+=2Fe3++2Cl-,
與B中澱粉KI反應生成碘單質,觀察到溶液變藍,發生的離子反應為Cl2+2I-=I2+2Cl-,
與C中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後褪色,D為尾氣處理裝置,與D中NaOH反應生成NaCl、NaClO和水,離子反應為Cl2+2OH-=Cl-+ClO-+2H2O,故答案為:
裝置 | A | B | C | D |
試劑 | NaOH溶液 | |||
現象 | 溶液變藍 | 先變紅後褪色 | ||
離子方程式 | Cl2+2Fe2+=2Fe3++2Cl- | Cl2+2I-=I2+2Cl- | Cl2+2OH-=Cl-+ClO-+2H2O |
裝置 | A | B | C |
試劑 | |||
現象 | 紅色褪去 | 生成淡黃色沉澱 | |
體現SO2的性質 | 漂白性 | 還原性 |
H. 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並完成下列實驗報告.實驗目的:探究分子之間是否有間隙實驗器材:燒杯、筷子、水
冰糖逐漸溶解,是因為糖分子不斷運動到水分子之間的緣故;取出筷子後,液面會內低於所作的標志線,是因為分容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但是取出筷子再觀察,由於最初作標志線的時候,筷子在水中,占據一定的體積,故取出筷子再觀察,會導致結果不準確;故填:分子在不斷的運動,低於,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有,不取筷子直接觀察液面與標志線的位置.
I.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可做以下幾個相關的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1)A、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時是根據紙帶算出小車的加速度,不需要平衡摩擦力,則A正確;
B、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在安裝實驗裝置時,應調整滑輪的高度,使細線與木板平行(或水平),如果細線不保持水平,那麼小車的合力就不等於繩子的拉力,小車的合力就不能正確測量,故B正確;
C、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繩從小車上拿去,輕輕推動小車,是小車沿木板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打出來的紙帶判斷小車是否勻速運動,不能將托盤和砝碼通過細線掛在小車上,故C錯誤;
D、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AB
(2)拉力的功為:W=F?xOF=0.2N×0.5575m=0.1115J;
F點的瞬時速度為:vF=
=OG?OE 2T
=1.051m/s0.6677?0.4575 0.2
故F點的動能為:EKF=1 2 mv 與用如圖所示裝置完成以下實驗相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