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關於裝置的實驗選擇題

關於裝置的實驗選擇題

發布時間:2022-06-30 18:26:44

『壹』 化學實驗裝置題(選擇)

A:濃硫酸有強氧化性,能氧化溴化氫;
B:溴化氫易溶於水;
D: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成為雜質;
E:氫氧化鈉能吸收酸性氣體溴化氫。

C:濃磷酸很穩定,酸性不揮發且沒有氧化性,故可以用來排氣。

『貳』 (4分)圖22為常見實驗裝置,請根據要求填空。(裝置可重復使用) (1)檢驗水蒸氣存在的現象是 ▲ (2)證明

(1)D中固體變藍色(1分)
(2)CO 2 +Ca(0H) 2 =CaCO 3 ↓+H 2 O(1分)
(說明:化學式書寫錯誤不給分;沒有沉澱符號、未用等號或同時出現以上情況的均扣0.5分)
(3)B(1分) (4)DAEDC(1分)

『叄』 高中化學關於實驗裝置的選擇題

C項:製取乙烯時會將溫度計放入液面以下,因為我們控制的加熱溫度條件為170攝氏度,如果小於170攝氏度的話,將會產生乙醚(註:大概在140攝氏度左右);D項:氫氣很輕,相對分子質量為2g/mol,而空氣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g/mol,故氫氣從圖片中短口一端進入,將會壓出瓶內空氣從長口一端排出,因而此裝置可以收集氫氣。經供參考,謝謝!!!!

『肆』 化學選擇題,關於實驗裝置的。

我認為B答案的滴加順序是有問題的,且也沒有防倒吸的裝置。而C選項我同意NH3與之生成絡合物的觀點。

『伍』 根據下圖所示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小明同學選擇A裝置准備用高錳酸鉀為原料製取一瓶乾燥的氧氣,他應選

(1)排水法不能收集到乾燥的氧氣,因此,只能選取E裝置的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高錳內酸鉀在加容熱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故答案為:E;2KMnO4

.

『陸』 對於給出幾種實驗裝置,選擇發生或收集裝置的依據的一類題要怎麼答呢

發生裝置:(初中的兩種類型)
1、如果題目是: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2、如果目是: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液不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初中就兩種愛考

收集裝置:(只給出氣體)
1、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2、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3、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略小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5、如果題目是:該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總結:綜合回答,記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只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不懂的可以繼續問

『柒』 高中實驗裝置選擇題:用於檢驗火柴頭燃燒產生的SO2

樓上說對了,導管插錯了。應該是左長右短。因為你是考氣壓來使火柴產物進去的。圖中吸水效果不行。

『捌』 在實驗室中用下列裝置進行有關實驗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Ⅰ.氣體制備時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下圖所示

Ⅰ.A、B、C利用形成的穩定的液面差可以判斷裝置的氣密性是否完好,D裝置中液面保持水平時,外界大氣壓和右邊裝置中的壓強相等,沒有壓強差所以不能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故答案為:D;
Ⅱ.NH 3 ?H 2 O?NH 4 + +OH - ,NH 3 ?H 2 O
.
NH 3 ↑+H 2 O;CaO+H 2 O=Ca(OH) 2 ,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鹼同時放出大量熱,均有利於氨氣逸出;
故答案為:生石灰;
氨氣極易溶於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氣的密度小於空氣的密度,所以必須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選⑥;
故答案為:⑥;
用玻璃棒蘸取少許濃鹽酸靠近收集NH 3 的試管口,若產生白煙,說明試管已收集滿NH 3 ,反之,則沒有收集滿或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收集NH 3 的試管口,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說明NH 3 已收集滿,反之,則沒有收集滿,
故答案為: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瓶口,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白煙生成
Ⅲ.(1)用固液加熱的方法制Cl 2 ,常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製取,反應離子方程式為:MnO 2 +4H + +2Cl -
.
Mn 2+ +Cl 2 ↑+2H 2 O,故答案為:MnO 2 +4H + +2Cl -
.
Mn 2+ +Cl 2 ↑+2H 2 O;
(2)冷凝時冷凝水下進上出,故答案為:a、b;
(3)由信息可知,可能因溫度、水蒸氣因素引入HCl,S,SO 2 ,SCl 2 雜質.若滴加鹽酸過快,部分水蒸氣沒有被硫酸吸收,導入E管中.故應控制濃鹽酸的滴速不要過快.故答案為:控制濃鹽酸的滴速不要過快;
(4)G收集產品,H中氫氧化鈉溶液中水蒸氣易揮發,進入G中,易使S 2 Cl 2 水解.在G和H之間增加乾燥裝置.
故答案為:在G和H之間增加乾燥裝置;G中加防倒吸裝置;

『玖』 下圖是初中化學常用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實驗要求選擇適當的裝置並完成相關問題.(三)寫出編號儀器的名稱

(1)5用於固定裝置的鐵架台;b用作固體與液體反應的錐形反應容器,稱為錐形瓶.
故答:鐵架台;錐形瓶;
(v)製取並收集乾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是利用塊狀固體石灰石與無色液體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製取的,所以發生裝置就應選擇B;二氧化碳密度大於空氣能溶於水,收集裝置應選擇C;乾燥二氧化碳氣體,就需要把氣體通過濃硫酸,因此在B和C裝置之間應加入盛有濃硫酸的G裝置;
故選BCG;
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裝置D,應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題中在確定了裝置氣密性良好的情況下依然觀察無明顯現象,這就說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凈.鹽酸易揮發,使產生的氣體混有HCl氣體,HCl氣體遇澄清石灰水中的水又形成鹽酸,使得不能出現渾濁.
故選Cvv中混有了HCl氣體,有HCl存在不能產生C5Cv0沉澱;
(0)①探究二氧化錳的用量對氯酸鉀分解速率的影響,反應為對固體混合物加熱,發生裝置必然選擇5;收集裝置G為向四排氣法、H為排水法,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又不溶於水,所以通常兩種方法都可以選用,但現在需要測定收集滿一瓶氣體的時間,裝置G不便於觀察是否收集滿,所以裝置H的優勢凸顯出來--便於觀察.
故選5;H;便於觀察;
②實驗所得數據存在「二氧化錳的量越多氯酸鉀分解速率越大」這種趨勢,但是並沒有更多的實驗數據支持該觀點的成立,只能是一種推測,作為結論是不科學的.
故答:不科學,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質量比在0:1~0:0的范圍內二氧化錳的質量越多氯酸鉀分解的速度越大.

『拾』 在初三化學的考試中,對於給出幾種實驗裝置,選擇發生或收集裝置的依據的一類題要怎麼答呢

發生裝置:(初中的兩種類型)
1、如果題目是: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2、如果目是: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液不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初中就兩種愛考

收集裝置:(只給出氣體)
1、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2、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3、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略小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5、如果題目是:該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總結:綜合回答,記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只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不懂的可以繼續問

與關於裝置的實驗選擇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測量軸承是否換 瀏覽:152
寧波勇圓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00
海缸養魚用什麼過濾器材好 瀏覽:39
下圖兩個實驗裝置是實現 瀏覽:94
噴泉實驗的引發裝置 瀏覽:388
筆記本怎麼看固態和機械硬碟 瀏覽:539
為什麼製冷機組耗電 瀏覽:986
哪裡有租鋼板樁設備的 瀏覽:841
地暖閥門開不開是什麼原因 瀏覽:400
超聲波身高體重分析儀怎麼測 瀏覽:283
野馬jdc閥門排氣怎麼樣 瀏覽:566
江蘇南通閥門廠 瀏覽:21
大a工具箱 瀏覽:171
設備基礎在哪個圖里 瀏覽:610
腸癌用什麼儀器檢查最好 瀏覽:326
軸承688是什麼軸承 瀏覽:171
機械M5一6H什麼意思 瀏覽:934
儀表這個燈亮了是什麼意思 瀏覽:181
k系列軸承什麼意思 瀏覽:73
松下240升冰箱製冷能力是多少 瀏覽:59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