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變形縫裝置的設計要求
如果在建築變形縫裝置里配置止水帶、阻火帶和保溫帶還可以使變形縫裝置滿足防水版、防火、保溫等設計要權求。止水帶採用厚l. 2mm的三元乙丙橡膠片材,能夠長期在陽光、潮濕、寒冷的自然環境下使用。阻火帶是由兩層不銹鋼襯板中間夾硅酸鋁耐火纖維氈共同組成的專用配件,阻火帶的兩側與建築物主體結構固定。阻火帶可以滿足1-4h不同耐火極限的要求。
⑵ 一種小型機械裝置的設計
可以做個浮動裝置 ,若果是需要卸力 則可設計個卸力裝置
⑶ 多功能物料科學配比稱重裝置設計
自動化配料稱重系統被廣泛用於食品、葯品和化學材料中,如調味料、活性成分和催化劑。這些自動化控制系統,使製造商能夠增加產量,減少勞動力和材料的變化。這些自動化系統還簡化了批量跟蹤和生產記錄的保存。
隨著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的提升,稱重感測器已是生產過程式控制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必要裝置。稱重感測器現在已經覆蓋了所有的稱重領域,從料斗、料罐稱重到汽車衡、起重機等稱重均可實現,自動配料稱重到粉體顆粒進量控制等也都可以通過稱重感測器實現。高精度稱重感測器或稱重模塊可用於工業現場在線計量及配料控制,為更方便地接入工業測量控制系統中,可提供多種規格的稱重變送器。亦可提供專門的配料控制器用以完成罐裝包裝、配料等生產過程連續自動化運行或控制。在工業生產控制中,由於機器需要長時間連續運轉,這對設備的可靠性就有著極高的要求。稱重感測器需滿足這一需求,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防雷性能好。可實現不間斷工作,節約停機啟動時間;維護方便,系統整體成本低等特點。
配料稱重系統是由稱重感測器,稱重儀表,控制系統的結合,達到對罐體的稱重計量工作,從而進行控制的系統。稱重及控制系統主要由多隻稱重感測器,多路接線盒(含放大器),顯示儀表,輸出多程式控制制信號組成。該系統可應用於各種箱體稱重,罐裝液體,固體稱重及乾粉攪拌機,砂漿配料攪拌機,液體配料罐等。用戶可以直接接入PLC系統、終端控制系統、實現多程式控制制及自動化控制.
⑷ 裝置設備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是什麼
答:(1)滿足工藝流程要求,按物流順序布置設備;
(2)工藝裝置的設備、建築物、構築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間距應滿足表5.1.10的要求,符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要求;
(3)應考慮管道安裝經濟合理和整齊美觀,節省用地和減少能耗,便於施工、操作和維修;
(4)應滿足全廠總體規劃的要求;裝置主管廊和設備的布置應根據裝置在工廠總平面圖上的位置以及有關裝置、罐區、系統管廊、道路等的相對位置確定,並與相鄰裝置的布置相協調;
(5)根據全年最小頻率風向條件確定設備、設施與建築物的相對位置;
(6)設備應按工藝流程順序和同類設備適當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布置。在管廊兩側按流程順序布置設備、減少佔地面積、節省投資。處理腐蝕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設備宜按物性分別緊湊布置;
(7)設備、建築物、構築物應按生產過程的特點和火災危險性類別分區布置。為防止結焦、堵塞、控制溫降、壓降,避免發生副反應等有工藝要求的相關設備,可靠近布置;
(8)設備基礎標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標高,應結合裝置的堅向布置設計確定;
(9)在確定設備和構築物的位置時,應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礎不超出裝置邊界線;
(10)輸送介質對距離。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布置,應在設備布置設計時統籌規劃。
⑸ 二氧化碳系統組件儲存裝置的設計要求有哪些
1)高壓系統的儲存裝置應由儲存容器、容器閥、單向閥、滅火劑泄漏檢測裝置和集流管等組成,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儲存容器的工作壓力不應小於15MPa,儲存容器或容器閥上應設泄壓裝置,其泄壓動作壓力應為19MPa±0.95MPa。
②儲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充裝系數應按《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6—2014)執行。
③儲存裝置的環境溫度應為0℃~49℃。
2)低壓系統的儲存裝置應由儲存容器、容器閥、安全泄壓裝置、壓力表、壓力報警裝置和製冷裝置等組成,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儲存容器的設計壓力不應小於2.5MPa,並應採取良好的絕熱措施。儲存容器上至少應設置兩套安全泄壓裝置,其泄壓動作壓力應為2.38MPa±0.12MPa。
②儲存裝置的高壓報警壓力設定值應為2.2MPa,低壓報警壓力設定值應為1.8MPa。
③儲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裝量系數應按《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4—2009)執行。
④容器閥應能在噴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後自動關閉。
⑤儲存裝置應遠離熱源,其位置應便於再充裝,其環境溫度宜為-23℃~49℃。
3)儲存容器中充裝的二氧化碳應符合《二氧化碳滅火劑》(GB 4396—2005)的規定。
4)儲存裝置應具有滅火劑泄漏檢測功能,當儲存容器中充裝的二氧化碳損失量達到其初始充裝量的10%時,應能發出聲光報警信號並及時補充。
5)儲存裝置的布置應方便檢查和維護,並應避免陽光直射。
6)儲存裝置宜設在專用的儲存容器間內。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儲存裝置可設置在固定的安全圍欄內。專用的儲存容器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應靠近防護區,出口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
②耐火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③室內應保持乾燥和良好通風。
④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儲存容器間,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距儲存容器間地面高度不宜大於0.5m,排出口應直接通向室外,正常排風量宜按換氣次數不小於4次/h確定,事故排風量應按換氣次數不小於8次/h確定。
⑹ 國家對化工生產裝置是否可以超設計能力的規定
現實中,都會超 ,誇張點的超100%都可能,但都會對其中個別地方進行改造。
⑺ 安全防護裝置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通用設計要求
4.1 結構設計要求
4.1.1 機床的外形布局應確保具有足夠的穩定性。使用機床時,不應存在意外翻倒、跌落或移動的危險。由於機床的原因不能確保足夠穩定時,應採取固定措施。
4.1.2 應通過將維護、潤滑和調整點設置在危險區外面,最大程度地減少進入危險區的需要。
4.1.3 除某些必須位於危險區的,如急停裝置或示教盒等,手動控制裝置應配置於危險區區域之外。
4.1.4 可接觸的外露部分不應有可能導致人員傷害的銳邊、尖角和開口。不可消除的,低於1.8米的設備尖銳易磕碰部分要加軟防護。
4.1.5 易墜落的部件要有防墜落保護裝置。
4.1.6 作業環境導致容易滑倒的作業地點,地面或腳踏板應採取防滑倒措施。
4.1.7 腳踏操作件應採取防護措施,以防止誤操作。
4.1.8 機床的限位裝置應盡量安裝到無振動、不受影響的合適位置上,動作應可靠。
4.1.9 出現危害將造成不可承受影響的結構,應考慮設計雙重保護。
4.1.10 運動中有可能松脫的零件、部件應設置防松裝置。
4.2 控制設計要求
4.2.1 自動生產線、輸送線等安全隱患不容易監控的設備,應採用安全繼電器、安全PLC等專用安全器件進行安全防護設計。
4.2.2 除主電櫃上主電源以外的區域電源必須使用鑰匙電源開關鎖,且帶有掛牌後防止送電的連鎖機構。
4.2.3 被保護裝置觸發功能引起停機後,機器的工作循環應該只有通過主控制櫃啟動方能再啟動,而不應在危險消失後自動啟動或在危險源附近就地啟動。
4.2.4 所有具有相反動作不允許同時執行的,應具備互鎖控制,邏輯上不允許同時發生動作。
4.2.5 不同的結構動作一旦同時發生,將造成設備或人員傷害的,應具備互鎖控制,邏輯上不允許同時發生。
4.2.6 不同的結構動作必須遵循固定順序,一旦紊亂將造成設備或人員傷害的,應具備連鎖控制,邏輯上不允許紊亂發生。
4.2.7 所有涉及安全的連鎖、互鎖控制點,應保留硬體觸點連鎖、互鎖控制,而不應只使用軟體實現。
4.2.8 出現過載、欠電壓、欠電流、過壓力、欠壓力、過流量等情況,將導致設備或人身安全隱患的結構,應利用敏感元件進行檢測,並在接近危害時進行工作保護。
4.2.9 保護系統動作時,應具備可以同步啟動的聲光報警裝置,提示作業人員採取措施。
4.2.10 安全保護電路引發的停止和報警應通過復位操作才能恢復。
4.2.11 220VAC電源的零線必須取自電力系統火線和中性線,或隔離變壓器副邊,不應利用有接零保護的機床外殼做零線。
4.2.12 設備停電、停氣等能源供應中斷時,應不發生任何可以預測的危險動作。如設備下沉、滑行、動作紊亂等,必要時應採取保護性設計,防止危險發生。
4.2.13 恢復供電、供氣等動能供應時時,設備不能產生自行起動等非操作才發生的動作。
4.3 其它
4.3.1 設備必須考慮可預見的誤用、誤操作造成的危險,並設計防護措施。
4.3.2 安全裝置設計採用的零部件、材料必須充分考慮其可靠性和壽命不低於設備主結構的可靠性和壽命,以保證其在設備壽命周期內一直有效。
4.3.3 電氣控制系統元件必須考慮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環境的要求,並按相關國家法規進行設計和製造。
4.3.4 有焊接、切削飛濺的場所裸露電纜要求使用防飛濺、阻燃銅芯軟電纜。
4.3.5所有用做臨時電源的插座,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
⑻ 電器控制裝置設計的基本步驟和方法有哪些
設計方法及步驟
在接到設計任務書後,按原理設計和工藝設計兩方面進行。
1.原理圖設計的步驟
(1)根據要求擬定設計任務。
(2)根據拖動要求設計主電路。在繪制主電路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每台電動機的控制方式,應根據其容量及拖動負載性質考慮其啟動要求,選擇適當的啟動線路。對於容量小(7.5kw以下)、啟動負載不大的電動機,可採用直接啟動}對於大容量電動機應採用降壓啟動。
②根據運動要求決定轉向控制。
③根據每台電動機的工作制,決定是否需要設置過載保護或過電流控制措施。
④根據拖動負載及工藝要求決定停車時是否需要制動控制,並決定採用何種控制方式。
⑤設置短路保護及其他必要的電氣保護。
⑥考慮其他特殊要求:調速要求、主電路參數測量、信號檢測等。
(3)根據主電路的控制要求設計控制迴路,其設計方法是:
①正確選擇控制電路電壓種類及大小。
②根據每台電動機的啟動、運行、調速、制動及保護要求,依次繪制各控制環節(基本單元控制線路)。
③設置必要的聯鎖(包括同一台電動機各動作之間以及各台電動機之間的動作聯鎖)。
④設置短路保護以及設計任務書中要求的位置保護(如極限位、越位、相對位置保護)、電壓保護、電流保護和各種物理量保護(溫度、壓力、流量等)。
⑤根據拖動要求,設計特殊要求控制環節,如自動抬刀、變速與自動循環、工藝參數測量等控制。
⑥按需要設置應急操作。
(4)根據照明、指示、報警等要求設計輔助電路。
(5)總體檢查、修改、補充及完善。主要內容包括:
①校核各種動作控制是否滿足要求,是否有矛盾或遺漏。
②檢查接觸器、繼電器、主令電器的觸點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超過電器元件允許的數量。
③檢查聯鎖要求能否實現。
④檢查各種保護能否實現。
⑤檢查發生誤操作所引起的後果與防範措施。
(6)進行必要的參數計算。
(7)正確、合理地選擇各電器元件,按規定格式編制元件目錄表。
(8)根據完善後的設計草圖,按GB/T 6988電氣制圖標准繪制電氣原理線路圖,並按GB/T 5094-1985《電氣技術中的項目代號》要求標注器件的項目代號,按GB 4884-1985《絕緣導線的標記》的要求對線路進行統一編號。
2.工藝設計步驟
(1)根據電氣設備的總體配置及電器元件的分布狀況和操作要求劃分電器組件,繪制電氣控制系統的總裝配圖和接線圖。
(2)根據電器元件的型號、外形尺寸、安裝尺寸繪制每一組件的元件布置圖(如電器安裝板、控制面板、電源、放大器等)。
(3)根據元件布置圖及電氣原理編號繪制組件接線圖,統計組件進出線的數量、編號以及各組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4)繪制並修改工藝設計草圖後,便可按機械、電氣制圖要求繪制工程圖。最後按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編寫設計說明書及使用說明書。
⑼ 設計一個裝置
這一個裝置這你還需要多方面的專業人員幫你設計一下。
⑽ 下列裝置的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除去乙醇中的乙酸B.形成原電池C.分離水和四氯化碳D.乾燥H
A.乙醇和乙酸混溶,但二者沸點不同,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故A錯誤;
B.酒精不導電,不能形成原電池反應,故B錯誤;
C.四氯化碳不溶於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C正確;
D.HI與濃硫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用濃硫酸乾燥HI氣體,故D錯誤.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