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一般原則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一般原則

發布時間:2022-06-08 16:35:14

1. 繼電保護的四個基本要求

1選擇性2速動性3靈敏性4可靠性,以下內容摘自繼電保護網路。
基本要求
編輯
繼電保護裝置為了完成它的任務,必須在技術上滿足選擇性、速動性、靈敏性和可靠性四個基本要求。對於作用於繼電器跳閘的繼電保護,應同時滿足四個基本要求,而對於作用於信號以及只反映不正常的運行情況的繼電保護裝置,這四個基本要求中有些要求可以降低。
1)選擇性
選擇性就是指當電力系統中的設備或線路發生短路時,其繼電保護僅將故障的設備或線路從電力系統中切除,當故障設備或線路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應由相鄰設備或線路的保護將故障切除。
2)速動性
速動性是指繼電保護裝置應能盡快地切除故障,以減少設備及用戶在大電流、低電壓運行的時間,降低設備的損壞程度,提高系統並列運行的穩定性。
一般必須快速切除的故障有:
(1) 使發電廠或重要用戶的母線電壓低於有效值(一般為0.7倍額定電壓)。
(2) 大容量的發電機、變壓器和電動機內部故障。
(3) 中、低壓線路導線截面過小,為避免過熱不允許延時切除的故障。
(4) 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對通信系統造成強烈干擾的故障。
故障切除時間包括保護裝置和斷路器動作時間,一般快速保護的動作時間為0.04s~0.08s,最快的可達0.01s~0.04s,一般斷路器的跳閘時間為0.06s~0.15s,最快的可達0.02s~0.06s。
對於反應不正常運行情況的繼電保護裝置,一般不要求快速動作,而應按照選擇性的條件,帶延時地發出信號。
3)靈敏性
靈敏性是指電氣設備或線路在被保護范圍內發生短路故障或不正常運行情況時,保護裝置的反應能力。
能滿足靈敏性要求的繼電保護,在規定的范圍內故障時,不論短路點的位置和短路的類型如何,以及短路點是否有過渡電阻,都能正確反應動作,即要求不但在系統最大運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時能可靠動作,而且在系統最小運行方式下經過較大的過渡電阻兩相或單相短路故障時也能可靠動作。
系統最大運行方式:被保護線路末端短路時,系統等效阻抗最小,通過保護裝置的短路電流為最大運行方式;
系統最小運行方式:在同樣短路故障情況下,系統等效阻抗為最大,通過保護裝置的短路電流為最小的運行方式。
保護裝置的靈敏性是用靈敏系數來衡量。
4)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賴性,是對繼電保護最根本的要求。
安全性:要求繼電保護在不需要它動作時可靠不動作,即不發生誤動。
信賴性:要求繼電保護在規定的保護范圍內發生了應該動作的故障時可靠動作,即不拒動。
繼電保護的誤動作和拒動作都會給電力系統帶來嚴重危害。
即使對於相同的電力元件,隨著電網的發展,保護不誤動和不拒動對系統的影響也會發生變化。
以上四個基本要求是設計、配置和維護繼電保護的依據,又是分析評價繼電保護的基礎。這四個基本要求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但往往又存在著矛盾。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電網的結構和用戶的性質,辯證地進行統一。

2. 電力系統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答:繼電保護裝置應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這四「性」之間
緊密聯系,既矛盾又統一。
(1)可靠性是指保護該動體時應可靠動作。不該動作時應可靠不動作。可靠性是對繼
電保護裝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選擇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
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保護、線路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切除故
障。為保證對相鄰設備和線路有配合要求的保護和同一保護內有配合要求的兩元件(
如啟動與跳閘元件或閉鎖與動作元件)的選擇性,其靈敏系數及動作時間,在一般情
況下應相互配合。
(3)靈敏性是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
要的靈敏系數,各類保護的最小靈敏系數在規程中有具體規定。
選擇性和靈敏性的要求,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實現。
(4)速動性是指保護裝置應盡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
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電源或備用設
備自動投入的效果等。一般從裝設速動保護(如高頻保護、差動保護)、充分發揮零序
接地瞬時段保護及相間速斷保護的作用、減少繼電器固有動作時間和斷路器跳閘時間
等方面入手來提高速動性。

3. 對繼電器保護裝置的四項基本要求是什麼

繼電保護裝置應滿足可靠性、選擇性、靈敏性和速動性的要求:這四「性」之間緊回密聯系,既矛盾又統一。答
一、可靠性---指繼電保護裝置在保護范圍內該動作時應可靠動作,在正常運行狀態時,不該動作時應可靠不動作。任何電力設備(線路、母線、變壓器等)都不允許在無繼電保護的狀態下運行,可靠性是對繼電保護裝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二、選擇性---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保護、線路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來切除故障。上、下級電網(包括同級)繼電保護之間 的整定,應遵循逐級配合的原則,以保證電網發生故障時有選擇性地切除故障。切斷系統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繼續供電。
三、靈敏性---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要的靈敏系數(規程中有具體規定)。通過繼電保護的整定值來實現。整定值的校驗一般一年進行一次。
四、速動性---指保護裝置應盡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設備自動投入的效果。

4. 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

第一章緒論 一、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概念與作用 1.電力系統故障和不正常運行 故障:短路和斷線(斷相) 短路: 大電流接地系統d(3)、d(2)、d(1)、d(1。1) 小電流接地系統d(3)、d(2)、d(1。1) 斷相: 單相斷線和兩項斷線(不要與PT二次斷線混淆) 其中最常見且最危險的是各種類型的短路。其後果: 1I增加危害故障設備和非故障設備; 2U降低影響用戶正常工作; 3破壞系統穩定性,使事故進一步擴大(系統震盪,互解) I2(I0)旋轉電機產生附加發熱I0—相鄰通訊系統 故障特徵: I增加、U降低、Z降低 接地故障、斷線有零序 不對稱故障有負序 不正常運行狀態: 電力系統中電氣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壞,但沒有發生故障的運行狀態。 如:小電流接地系統d(1)、過負荷、過電壓、頻率降低、系統震盪等。 2.繼電保護的作用: 要求能區分故障和正常運行、判斷故障設備(區內還是區外故障) 兩個作用:故障 不正常運行狀態 故障和不正常運行狀態—>事故(P1),不可能完全避免且傳播很快(光速) 要求:幾十毫秒內切除故障人(×),繼電保護裝置(√) 任務:P2.被形象的比喻為「靜靜的哨兵」 二、繼電器 繼電器動作: 繼電器返回: 繼電特性: 三、繼電保護的基本原理、構成與分類: 1.基本原理: 為區分系統正常運行狀態與故障或不正常運行狀態——找差別:特徵。 ①增加故障點與電源間—>過電流保護 ②U降低—>低電壓保護 ③變化;正常:20°左右—>短路:60°~85°—>方向保護. ④;模值減少—>阻抗保護 ⑤—>——〉電流差動保護 ⑥I2、I0序分量保護等。 另非電氣量:瓦斯保護,過熱保護 原則上說:只要找出正常運行與故障時系統中電氣量或非電氣量的變化特徵(差別),即可找出一種原理,且差別越明顯,保護性能越好。 2.構成 以過電流保護為例: 正常運行:Ir=IfLJ不動 故障時:Ir=Id>IdzLJ動—>SJ動(延時)—>XJ動—>信號 TQ動—>跳閘 一般由測量元件、邏輯元件和執行元件三部分組成。 (1)測量元件 作用:測量從被保護對象輸入的有關物理量(如電流、電壓、阻抗、功率方向等),並與已給定的整定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給出「是」、「非」、「大於」、「不大於」等具有「0」或「1」性質的一組邏輯信號,從而判斷保護是否應該啟動。 (2)邏輯元件 作用:根據測量部分輸出量的大小、性質、輸出的邏輯狀態、出現的順序或它們的組合,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布爾邏輯及時序邏輯工作,最後確定是否應跳閘或發信號,並將有關命令傳給執行元件。 邏輯迴路有:或、與、非、延時啟動、延時返回、記憶等。 (3)執行元件: 作用;根據邏輯元件傳送的信號,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擔負的任務。如:故障時→跳閘;不正常運行時→發信號;正常運行時→不動作。 3.分類: 幾種方法如下: (1)按被保護的對象分類:輸電線路保護、發電機保護、變壓器保護、電動機保護、母線保護等; (2)按保護原理分類:電流保護、電壓保護、距離保護、差動保護、方向保護、零序保護等; (3)按保護所反應故障類型分類:相間短路保護、接地故障保護、匝間短路保護、斷線保護、失步保護、失磁保護及過勵磁保護等; (4)按繼電保護裝置的實現技術分類:機電型保護(如電磁型保護和感應型保護)、整流型保護、晶體管型保護、集成電路型保護及微機型保護等; (5)按保護所起的作用分類:主保護、後備保護、輔助保護等; 主保護滿足系統穩定和設備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選擇地切除被保護設備和線路故障的保護。 後備保護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用來切除故障的保護。又分為遠後備保護和近後備保護兩種。 ①遠後備保護:當主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由相鄰電力設備或線路的保護來實現的後備保護。 ②近後備保護:當主保護拒動時,由本電力設備或線路的另一套保護來實現後備的保護;當斷路器拒動時,由斷路器失靈保護來實現後備保護。 輔助保護:為補充主保護和後備保護的性能或當主保護和後備保護退出運行而增設的簡單保護。 3.電保護包括繼電保護技術和繼電保護裝置。 ﹡繼電保護技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主要由電力系統故障分析、繼電保護原理及實現、繼電保護配置設計、繼電保護運行及維護等技術構成。 ﹡繼電保護裝置是完成繼電保護功能的核心。P1 繼電保護裝置就是能反應電力系統中電氣元件發生故障或不正常運行狀態,並動作於斷路器跳閘或發出信號的一種自動裝置。 四、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 對動作於跳閘的繼電保護,在技術上一般應滿足四個基本要求:選擇性、速動性、靈敏性、可靠性。即保護四性。 (一)選擇性:P4 選擇性是指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保護裝置僅將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運行,以盡量縮小停電范圍。 例: 當d1短路時,保護1、2動→跳1DL、2DL,有選擇性 當d2短路時,保護5、6動→跳5DL、6DL,有選擇性 當d3短路時,保護7、8動→跳7DL、8DL,有選擇性 若保護7拒動或7DL拒動,保護5動→跳5DL(有選擇性) 若保護7和7DL正確動作於跳閘,保護5動→跳5DL,則越級跳閘(非選擇性) 小結:選擇性就是故障點在區內就動作,區外不動作。當主保護未動作時,由近後備或遠後備切除故障,使停電面積最小。因遠後備保護比較完善(對保護裝置DL、二次迴路和直流電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絕動作均起後備作用)且實現簡單、經濟,應優先採用。 (二)速動性: 快速切除故障。1提高系統穩定性;2減少用戶在低電壓下的動作時間;3減少故障元件的損壞程度,避免故障進一步擴大。 ; t-故障切除時間; tbh-保護動作時間; tDL-斷路器動作時間; 一般的快速保護動作時間為0.06~0.12s,最快的可達0.01~0.04s。 一般的斷路器的動作時間為0.06~0.15s,最快的可達0.02~0.06s。 (三)靈敏性:P5 指在規定的保護范圍內,對故障情況的反應能力。滿足靈敏性要求的保護裝置應在區內故障時,不論短路點的位置與短路的類型如何,都能靈敏地正確地反應出來。 通常,靈敏性用靈敏系數來衡量,並表示為Klm。 對反應於數值上升而動作的過量保護(如電流保護) 對反應於數值下降而動作的欠量保護(如低電壓保護) 其中故障參數的最小、最大計算值是根據實際可能的最不利運行方式、故障類型和短路點來計算的。 在《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DL400-91)》中,對各類保護的靈敏系數Klm的要求都作了具體規定(參見附錄2,P231)。 (四)可靠性:P5 指發生了屬於它改動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動作,即不發生拒絕動作(拒動);而在不改動作時,他能可靠不動,即不發生錯誤動作(簡稱誤動)。 影響可靠性有內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內在的:裝置本身的質量,包括元件好壞、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製造工藝水平、內外接線簡明,觸點多少等; 外在的:運行維護水平、調試是否正確、正確安裝 上述四個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繼電保護性能的基礎,也是貫穿全課程的一個基本線索。在它們之間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條件下統一的一面。 四、發展: 原理:隨電力系統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 過電流保護(最早熔斷器)電流差動保護方向性電流保護 (1901年)(1908年)(1910年) 距離保護高頻保護微波保護行波保護、光纖保護 (1920年)(1927年)(50年代)(70年代誕生、50年代有設想) 結構型式: 機電型電子型微機型(華北電力大學80年代)數字式 (電磁型、感應型、電動型)晶體管 集成電路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末提出70年代後半期出樣機

5. 繼電保護的基本原理和構成方式是什麼

基本原理: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有正確區分被保護元件是處於正常運行狀態還是發生了故障,是保護區內故障還是區外故障的功能。保護裝置要實現這一功能,需要根據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前後電氣物理量變化的特徵為基礎來構成。

構成方式:

1、測量比較部分是測量通過被保護的電氣元件的物理參量,並與給定的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的結果,給出「是」、「非」性質的一組邏輯信號,從而判斷保護裝置是否應該啟動。

2、邏輯部分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判定故障的類型和范圍,最後確定是應該使斷路器跳閘、發出信號或是否動作及是否延時等,並將對應的指令傳給執行輸出部分。

3、執行輸出部分根據邏輯傳過來的指令,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承擔的任務。如在故障時動作於跳閘,不正常運行時發出信號,而在正常運行時不動作等。

(5)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一般原則擴展閱讀:

繼電保護的任務

1、自動、迅速、有選擇性地將故障元件從電力系統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於繼續遭到破壞,保證其他無故障部分迅速恢復正常運行。

2、反應電氣元件的不正常運行狀態,並根據運行維護的條件(如有無經常值班人員)而動作於信號,以便值班員及時處理,或由裝置自動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就會引起損壞或發展成為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

3、繼電保護裝置還可以與電力系統中的其他自動化裝置配合,在條件允許時,採取預定措施,縮短事故停電時間,盡快恢復供電,從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6. 繼電保護的作用,基本工作原理和對繼電保護的基本要求

★主要作用:是通過預防事故或縮小事故范圍來提高
系統運行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證向用戶安全連續供電。

★原理: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有正確區分被保護元件是處於正常運
行狀態還是發生了故障,是保護區內故障還是區外故障的功能。保護裝置要實現這一功能,
需要根據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前後電氣物理量變化的特徵為基礎來構成。

★要求有四性:可靠、選擇、靈敏、速動

基本任務是:
(1) 自動、迅速、有選擇性地將故障元件從電力系統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於繼續遭
到破壞,保證其他無故障部分迅速恢復正常運行。
(2) 反應電氣元件的不正常運行狀態,並根據運行維護的條件(如有無經常值班人員)
而動作於信號,以便值班員及時處理,或由裝置自動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就會引
起損壞或發展成為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此時一般不要求保護迅速動作,而是根據對
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規定一定的延時,以免暫短地運行波動造成不必要的動作和
干擾而引起的誤動。
(3) 繼電保護裝置還可以與電力系統中的其他自動化裝置配合,在條件允許時,採取
預定措施,縮短事故停電時間,盡快恢復供電,從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7. 什麼是繼電保護的四項基本原則,談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1、對動作於跳閘的繼電保護,在技術上一般應滿足四個基本要求:選擇性、速動性、靈敏性、可靠性。

(1)可靠性:

指保護該動作時動作,不該動作時不動作,就是既不能誤動也不能拒動,確保切除的是故障設備或線路。

(2)靈敏性:

指在設備或線路的被保護范圍內發生金屬性短路時,保護裝置應具有必要的靈敏系數。

保證有故障就切除。

指在規定的保護范圍內,對故障情況的反應能力。滿足靈敏性要求的保護裝置應在區內故障時,不論短路點的位置與短路的類型如何,都能靈敏地正確地反應出來。

通常,靈敏性用靈敏系數來衡量,並表示為K1m。

其中故障參數的最小、最大計算值是根據實際可能的最不利運行方式、故障類型和短路點來計算的。

在《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GB/T14285-2016》中,對各類保護的靈敏系數K1m的要求都作了具體規定。

(3)選擇性:

指首先由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切除故障,當故障設備或線路本身的保護或斷路器拒動時,才允許由相鄰設備、線路的保護或斷路器失靈保護切除故障。避免大面積停電。選擇性是指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保護裝置僅將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運行,以盡量縮小停電范圍。

選擇性就是故障點在區內就動作,區外不動作。當主保護未動作時,由近後備或遠後備切除故障,使停電面積最小。因遠後備保護比較完善(對保護裝置DL、二次迴路和直流電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絕動作均起後備作用)且實現簡單、經濟,應優先採用。

(4)速動性:

指保護裝置應能盡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統穩定性,減輕故障設備和線路的損壞程度,縮小故障波及范圍,提高自動重合閘和備用電源或備用設備自動投入的效果等。

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系統穩定性;減少用戶在低電壓下的動作時間;減少故障元件的損壞程度,避免故障進一步擴大。

2、繼電保護的四項基本原則之間的關系:

以上四個基本要求是設計、配置和維護繼電保護的依據,又是分析評價繼電保護的基礎。這四個基本要求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但往往又存在著矛盾。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電網的結構和用戶的性質,辯證地進行統一。

(1)四性的先後順序:

可靠性、靈敏性、選擇性、速動性。

(2)四性的矛盾性:

① 靈敏性和可靠性是相互矛盾的。

如果要滿足靈敏性,保護動作定值就不能定的太高。但是保護定植如果太低,保護可能就不可靠。例如過負荷時,在受到擾動時保護就動作了。

② 選擇性和速動性是相互矛盾的。

電流保護一般分為三段式保護,其中三段有個配合的問題,靠保護定植的不同和時間的不同來配合。這樣就需要靠時間躲避保護區域交叉的問題,例如一段保護時間200ms,二段一般取500ms,當一段失靈的時候要靠二段來動作,500ms的時間無法滿足速動性的要求。

(7)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一般原則擴展閱讀:

1、繼電保護可按以下四種方式分類:

(1)按被保護對象分類,有輸電線保護和主設備保護(如發電機、變壓器、母線、電抗器、電容器等保護)。

(2)按保護功能分類,有短路故障保護和異常運行保護。前者又可分為主保護、後備保護和輔助保護;後者又可分為過負荷保護、失磁保護、失步保護、低頻保護、非全相運行保護等。

(3)按保護裝置進行比較和運算處理的信號量分類,有模擬式保護和數字式保護。一切機電型、整流型、晶體管型和集成電路型(運算放大器)保護裝置,它們直接反映輸入信號的連續模擬量,均屬模擬式保護;採用微處理機和微型計算機的保護裝置,它們反應的是將模擬量經采樣和模/數轉換後的離散數字量,這是數字式保護。

(4)按保護動作原理分類,有過電流保護、低電壓保護、過電壓保護、功率方向保護、距離保護、差動保護、縱聯保護、瓦斯保護等。

2、一般情況而言,整套繼電保護裝置由測量元件、邏輯環節和執行輸出三部分組成。

(1)測量比較部分:

測量比較部分是測量通過被保護的電氣元件的物理參量,並與給定的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的結果,給出「是」、「非」性質的一組邏輯信號,從而判斷保護裝置是否應該啟動。

(2)邏輯部分:

邏輯部分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判定故障的類型和范圍,最後確定是應該使斷路器跳閘、發出信號或是否動作及是否延時等,並將對應的指令傳給執行輸出部分。

(3)執行輸出部分:

執行輸出部分根據邏輯傳過來的指令,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承擔的任務。如在故障時動作於跳閘,不正常運行時發出信號,而在正常運行時不動作等。

3、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基本任務是:

(1)自動、迅速、有選擇性地將故障元件從電力系統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於繼續遭到破壞,保證其他無故障部分迅速恢復正常運行。

(2)反應電氣元件的不正常運行狀態,並根據運行維護的條件(如有無經常值班人員)而動作於信號,以便值班員及時處理,或由裝置自動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就會引起損壞或發展成為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此時一般不要求保護迅速動作,而是根據對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規定一定的延時,以免暫短地運行波動造成不必要的動作和干擾而引起的誤動。

(3)繼電保護裝置還可以與電力系統中的其他自動化裝置配合,在條件允許時,採取預定措施,縮短事故停電時間,盡快恢復供電,從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8. 什麼是繼電保護的四項基本原則,談談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對動作於跳閘的繼電保護,在技術上一般應滿足四個基本要求:選擇性、速動性、靈敏性、可靠性.即保護四性.
(一)選擇性:
選擇性是指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保護裝置僅將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運行,以盡量縮小停電范圍.
例:
當d1短路時,保護1、2動→跳1DL、2DL,有選擇性
當d2短路時,保護5、6動→跳5DL、6DL,有選擇性
當d3短路時,保護7、8動→跳7DL、8DL,有選擇性
若保護7拒動或7DL拒動,保護5動→跳5DL(有選擇性)
若保護7和7DL正確動作於跳閘,保護5動→跳5DL,則越級跳閘(非選擇性)
小結:選擇性就是故障點在區內就動作,區外不動作.當主保護未動作時,由近後備或遠後備切除故障,使停電面積最小.因遠後備保護比較完善(對保護裝置DL、二次迴路和直流電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絕動作均起後備作用)且實現簡單、經濟,應優先採用.
(二)速動性:
快速切除故障.○1提高系統穩定性;○2減少用戶在低電壓下的動作時間;○3減少故障元件的損壞程度,避免故障進一步擴大.
一般的快速保護動作時間為0.06~0.12s,最快的可達0.01~0.04s.
一般的斷路器的動作時間為0.06~0.15s,最快的可達0.02~0.06s.
(三)靈敏性:
指在規定的保護范圍內,對故障情況的反應能力.滿足靈敏性要求的保護裝置應在區內故障時,不論短路點的位置與短路的類型如何,都能靈敏地正確地反應出來.
通常,靈敏性用靈敏系數來衡量,並表示為Klm.
其中故障參數的最小、最大計算值是根據實際可能的最不利運行方式、故障類型和短路點來計算的.
在《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DL400-91)》中,對各類保護的靈敏系數Klm的要求都作了具體規定.
(四)可靠性:
指發生了屬於它改動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動作,即不發生拒絕動作(拒動);而在不改動作時,他能可靠不動,即不發生錯誤動作(簡稱誤動).
影響可靠性有內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內在的:裝置本身的質量,包括元件好壞、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製造工藝水平、內外接線簡明,觸點多少等;
外在的:運行維護水平、調試是否正確、正確安裝
上述四個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繼電保護性能的基礎,也是貫穿全課程的一個基本線索.在它們之間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條件下統一的一面.

9. 220KV及以上電網繼電保護整定計算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對於220kV及以上電壓電網的線路繼電保護一般都採用近後備原則。當故障元件的一專套繼電屬保護裝置拒動時,由相互獨立的另一套繼電保護裝置動作切除故障,而當斷路器拒絕動作時,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斷開與故障元件相連的所有其他連接電源的斷路器。(2)對瞬時動作的保護或保護的瞬時段,其整定值應保證在被保護元件外部故障時,可靠不動作,但單元或線路變壓器組(包括一條線路帶兩台終端變壓器)的情況除外。

10. 倒閘操作時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原則是什麼


倒閘操作時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使用原則是:
(1)設備不允許無保護運行。一切新設備均應按照DL400-91《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的規定,配置足夠的保護及自動裝置。設備送電前,保護及自動裝置應齊全,圖紙、整定值應正確,傳動良好,壓板在規定位置。
(2)倒閘操作中或設備停電後,如無特殊要求,一般不必操作保護或斷開壓板。但在下列情況要特別注意,必須採取措施:
1)倒閘操作將影響某些保護的工作條件,可能引起誤動作,則應提前停用。例如電壓互感器停電前,低電壓保護應先停用。
2)運行方式的變化將破壞某些保護的工作原理,有可能發生誤動時,倒閘操作前也必須將這些保護停用。例如當雙回線接在不同母線上,且母聯斷路器斷開運行,線路橫聯差動保護應停用。
3)操作過程中可能誘發某些聯動跳閘裝置動作時,應預先停用。例如,發電機無勵磁倒備用勵磁機,應預先把滅磁開關聯鎖壓板斷開,以免恢復勵磁合滅磁開關時,引起發電機主斷路器及廠用變壓器跳閘。
(3)設備雖已停電,如該設備的保護動作(包括校驗、傳動)後,仍會引起運行設備斷路器跳閘時,也應將有關保護停用,壓板斷開。例如,一台斷路器控制兩台變壓器,應將停電變壓器的重瓦斯保護壓板斷開;發電機停機,應將過電流保護跳其它設備(主變壓器、母聯及分段斷路器)的跳閘壓板斷開。

閱讀全文

與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一般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動工具漏電不需要檢測電壓嗎 瀏覽:583
騙子怎麼繞過qq設備鎖的 瀏覽:270
締途微卡後輪軸承怎麼換 瀏覽:946
超聲波清潔皮膚儀器長什麼樣 瀏覽:648
儀表盤上油耗不動也跳是怎麼回事 瀏覽:937
電動工具角度鋸 瀏覽:313
醫院的dsa是什麼儀器 瀏覽:756
煤氣閥門符號 瀏覽:760
閥門廠質檢員崗位職責 瀏覽:191
博爾特五金製品廠 瀏覽:326
機械紀元水城最後一個怎麼打競技場 瀏覽:720
機械在大學是什麼專業 瀏覽:619
探究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裝置 瀏覽:392
哈佛h2的儀表台時間怎麼校正 瀏覽:929
氧氣閥門在鋼廠中的運用 瀏覽:431
新車液晶儀表盤是什麼材料 瀏覽:853
50公斤工業洗衣機怎麼換軸承 瀏覽:730
滑板工具箱 瀏覽:403
實驗常用以下實驗裝置 瀏覽:404
免費五金機電管家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