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周測試:33.如圖是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裝置來甲接橡皮球,按壓時就自通入了空氣,是有氧呼吸的。
裝置乙是密閉的,所以是探究無氧呼吸的。
A錯。這里是探究酵母菌呼吸,和光照沒半毛錢關系。
B對,因為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酒精具有揮發性,就有部分到Ⅲ處了。
C錯,裝置A中NaOH是要吸收空氣中的CO2,以保證C瓶中的完全是酵母菌呼吸產生的。
D錯,有氧呼吸釋放CO2比無氧呼吸快,是C比較快變黃。
❷ 某生物實驗小組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設計了如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先向氣球中加入10mL酵母菌
A、在氣球設置的過程中是在室溫下進行的,然後放在裝有20℃溫水的燒杯中,這個過程中溫度也可能導致氣體體積的變化,因此最好設置一個氣球中加入等量煮沸過的酵母菌培養液的相同裝置作為對照,A正確;
B、由於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氣的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不會引起燒杯液面變化,而無氧呼吸會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若燒杯液面沒有變化,說明酵母菌只進行了有氧呼吸,B錯誤;
C、若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由於無氧呼吸不吸收氧氣,但是放出二氧化碳,使氣球體積增大,因此液面應該上升,C正確;
D、可設置多個該實驗裝置,自變數為不同梯度的溫度,觀察因變數為燒杯頁面上升的高度,用來「探究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的最適溫度」,D正確.
故選:B.
❸ 右圖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類型的實驗裝置
NaOH吸收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液滴移動從而表示消耗氧氣的速率。清水只是為了起對照作用
❹ 某生物實驗小組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請據圖回答:(1)利用甲、乙試管來探究酵
(1)乙試管中接空氣泵,酵母菌可以進行有氧呼吸,甲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檢測二氧化碳的有無,因此可以利用甲、乙試管來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為減少實驗誤差,空氣泵泵入的氣體中應先去除CO2,以防止空氣的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2)在利用丙、丁試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時,用石蠟油密封,防止試管上部空氣中O2進入反應混合液.但是葡萄糖溶液中也有可能混油少量氧氣,因此應對葡萄糖培養液進行煮沸處理,在冷卻之後再加入酵母菌.
(3)乳酸菌屬於厭氧生物,只能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因此該裝置不能用於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
(4)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時,葡萄糖被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沒有氧的情況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徹底,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
二氧化碳有遇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說明這氣體是二氧化碳.如果觀察發現: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了.由此可以證明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產生了二氧化碳.
因此實驗可能有三種情況:①甲、丁試管中溶液均變渾濁,酵母菌既可進行有氧呼吸,又可以進行無氧呼吸;
②甲試管中溶液變渾濁,乙試管不變渾濁,酵母菌可進行有氧呼吸,不進行無氧呼吸;
③甲試管中溶液不變渾濁,乙試管變渾濁,酵母菌可進行無氧呼吸,不進行有氧呼吸.
故答案為:
(1)有氧C6H12O6+6O2+6H2O
酶 |
❺ 如圖甲為測定種子呼吸方式的兩個裝置,圖乙和圖丙為某同學「探究氧氣濃度對某種子細胞呼吸的影響」實驗結
(1)甲圖中裝置1試管中20%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細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吸收,因此液滴移動的距離代表氧氣的吸收量,乙裝置無氫氧化鈉,有氧呼吸過程吸收的氧氣與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因此液滴移動的距離代表無氧呼吸,裝置1著色液左移,裝置2著色液不移動時種子的呼吸方式為,說明細胞只進行有氧呼吸;若種子是油料作物的種子,由於脂肪含H元素多,氧化分解時消耗的氧氣多,細胞呼吸過程吸收的氧氣大於釋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細胞只進行有氧呼吸,會出現裝置1、2著色液均左移的現象. (2)分析乙圖可知,C點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大於氧氣的吸收量,因此此時細胞即進行有氧呼吸也進行無氧呼吸. (3)圖丙中a-d四種氧氣濃度下,d點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與氧氣的吸收量相等,此時細胞只進行有氧呼吸,氧氣濃度應該大於或等於圖乙中的10%. 故答案為: (1)吸收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 油料作物種子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含H量高,細胞呼吸時耗氧量大於二氧化碳的釋放量 (2)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3)≥10%
❻ 用什麼樣的裝置可以檢測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是什麼樣的裝備可以檢測出無氧呼吸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是必修一的一個重要探究實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它是以酵母菌為實驗材料,通過控制有氧和無氧條件,檢測CO2和酒精的生成情況,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條件下細胞呼吸的方式。對該實驗的考查不僅要理解實驗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運用該實驗方法、技能去解決相關的問題。 
❼ 如何用上述裝置測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活動目標 1.進行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2.說出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背景資料 1.相關知識 (1)活細胞都要進行細胞呼吸。細胞通過細胞呼吸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和中間產物。細胞呼吸分成兩種類型,即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2)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酵母菌取材方便,培養簡單,是做細胞呼吸研究的好材料。 (3)檢測酵母菌細胞呼吸產物的方法簡單易行。 (4)制酒業普遍使用不同的釀酒酵母生產葡萄酒、啤酒等。例如,啤酒生產過程就分為麥芽製造、麥芽汁製造、前發酵、後發酵、過濾滅菌、包裝等幾道工序。 麥芽的製造 大麥(也正在試驗用小麥)浸漬吸水後,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發芽,發芽時產生各種水解酶,如蛋白酶、糖化酶、葡聚糖酶等,這些酶可將麥芽本身的蛋白質分解成肽和氨基酸,將澱粉分解成糊精和麥芽糖等。發芽到一定程度,就要中止發芽,經過乾燥,製成水分含量較低的麥芽。 麥芽汁的製造 麥芽經過適當的粉碎,加入溫水,在一定的溫度下,利用麥芽本身的酶,進行糖化,主要是將麥芽中的澱粉水解成麥芽糖。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大米粉作輔料,大米粉先加水煮沸。製成的麥芽醪,用過濾槽進行過濾,得到麥芽汁,將麥芽汁輸送到麥芽汁煮沸鍋中,將多餘的水分蒸發掉,並加入酒花。酒花是一種植物的花,加到啤酒中,可使啤酒帶有特殊的酒花香味和苦味,同時,酒花中的一些成分還具有防腐作用,可延長啤酒的保存期。 發酵 麥芽汁經過冷卻後,加入酵母菌,輸送到發酵罐中。一般先通入少量空氣,酵母菌可進行短時間的有氧呼吸,使自身增殖,而後開始發酵。傳統工藝分為前發酵和後發酵,分別在不同的發酵罐中進行。現在流行的作法是在一個罐內進行前發酵和後發酵。前發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將麥芽汁中的麥芽糖轉變成酒精,後發酵主要是產生一些具有特殊風味的物質,除掉啤酒中的異味,並促進啤酒的陳熟。這一期間,需要控制一定的罐內壓力,使後發酵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 過濾滅菌 經過兩個星期左右的發酵,有些啤酒發酵期可能長達幾個月,將啤酒經過過濾,除去啤酒中的酵母菌和微小的顆粒,再經過62 ℃左右的滅菌,然後冷卻,啤酒就可以包裝。 包裝 包裝方式主要有瓶裝和罐裝,還有桶裝等。 (5)重鉻酸鉀可以檢測酒精的存在。這一原理可以用來檢測司機是否喝了酒。具體做法是:讓司機呼出的氣體直接接觸到載有用硫酸處理過的重鉻酸鉀或三氧化鉻的硅膠(二者均為橙色),如果呼出的氣體中含有酒精,重鉻酸鉀或三氧化鉻就會變成灰綠色的硫酸鉻。 2.實驗原理 (1)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可以將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能量。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能將葡萄糖轉變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有氧呼吸: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酵母菌無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檢驗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①將酵母菌兩種呼吸方式產生的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據產生的碳酸鈣沉澱的多少,即可判斷兩種方式產生的CO2的量的多少,辨別酵母菌的呼吸類型。反應式如下: CO2+Ca(OH)2→CaCO3+H2O 有條件的地區可考慮用Ba(OH)2代替Ca(OH)2,現象將更明顯。 ②將酵母菌兩種呼吸方式產生的氣體分別通入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根據溶液顏色的變化,判斷兩種方式產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藍溶液在pH6.0~7.6的環境中,其顏色隨著pH值的降低,將發生由藍→綠→黃綠→黃的顏色變化。 有氧呼吸釋放的CO2多,生成的H2CO3多,使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綠→黃綠→黃的時間短;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相對較少,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綠→黃綠→黃的時間較長。根據溴麝香草酚藍溶液顏色變化的時間長短,可以比較酵母菌兩種呼吸方式中CO2釋放量的多少。
❽ 呼吸作用酵母的有氧無氧呼吸裝置實驗題目
(1)裝置一和裝置二形成對比實驗. (2)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能檢測無氧呼專吸產生的酒屬精,有酒精存在時,其顏色由橙色變為灰綠色.乙裝置酵母菌培養液上方空氣中有氧氣存在,要探究酵母菌無氧呼吸方式,需要將B瓶靜置一段時間以消耗其中的氧氣,再連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有氧呼吸能將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其總反應式為: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葡萄糖在細胞內氧化與在體外燃燒相比較,突出的不同點有:溫和條件下細胞內氧化反應緩慢,有多個中間步驟,能量是逐步釋放出來的. 故答案為: (1)對比 (2)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灰綠色B瓶靜置一段時間即可將氧氣消耗掉,此時再連通澄清石灰水即可. (3)C 6 H 12 O 6 +6O 2 +6H 2 O→6CO 2 +12H 2 O+能量 溫和條件下細胞內氧化反應緩慢,有多個中間步驟,能量是逐步釋放出來的
❾ 如圖為「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的實驗裝置圖,請據圖分析(1)錐形瓶A中加入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
(1)錐形瓶A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防止干擾實驗結果;錐形瓶C、E中加入版的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權香草酚藍水溶液),目的也是檢測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2)接入錐形瓶C的導管應該插入到液面下方,如圖:
 (3)D瓶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後,酵母菌會將瓶中的氧氣消耗完.再連通E瓶,就可以確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產生的.(大意相似即可)
❿ 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實驗室為你提供了如圖所示兩組實驗裝置,錐形瓶中分別裝有新鮮的含酵母菌
(1)分析實驗裝置可知,裝置甲通入空氣,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根據有氧呼吸的化學反應式可知,實驗需檢測產生的二氧化碳,因此錐形瓶A中應盛有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以便除去空氣中原有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實驗結果;錐形瓶B中應放入含酵母菌的溶液;錐形瓶C中應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用於檢驗產生的二氧化碳.裝置乙是密閉的.可探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因此錐形瓶D中應盛有含酵母菌的培養液,E錐形瓶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以檢驗D中是否產生二氧化碳.實驗前D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後再與E瓶連接,其目的是耗去D瓶內的氧氣,創設無氧環境. (2)由於酵母菌屬於異養生物,需要葡萄糖作為反應的底物,因此為保證酵母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能正常生活,應用無菌注射器適時、適量向酵母菌培養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根據題意可知,該同學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即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雖用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進行吸收,但是吸收的有可能不徹底,因此用玻璃導管在A瓶和B瓶之間再連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檢驗空氣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為: (1)有氧質量分數為10%的NaOH溶液、含酵母菌的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無氧含酵母菌的培養液、澄清的石灰水 耗去D瓶內的氧氣,創設無氧環境 (2)用無菌注射器適時、適量向酵母菌培養液中注入葡萄糖液 (3)用玻璃導管在A瓶和B瓶之間再連接上一瓶澄清石灰水,以檢驗空氣中的CO2是完全被A瓶的NaOH溶液吸收
與呼吸方式實驗探究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動工具角度鋸
發布:2025-09-23 02:32:51
瀏覽:313
煤氣閥門符號
發布:2025-09-23 02:32:04
瀏覽:760
滑板工具箱
發布:2025-09-23 01:36:08
瀏覽: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