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辣椒色素的提取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辣椒色素的提取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發布時間:2022-06-07 04:37:52

⑴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

1、 油溶法
油溶法是在常溫下用呈液狀的食用油( 如棉籽
油、豆油、菜籽油等) 浸漬辣椒果皮或干辣椒粉, 使
辣椒紅色素溶解在食用油中, 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
從油中提取出辣椒紅素的一種方法[8]。
工藝流程: 辣椒→浸提→蒸餾→辣椒油樹脂→
水解→ 過濾→ 固型物→ 浸泡→ 減壓過濾→ 提取
液→減壓蒸餾→濃縮精製色素→烘乾→粉末狀辣
椒色素。
用油溶法提取辣椒紅色素時, 油與色素的分離
較困難,使得辣椒紅色素物質提取率低,難以得到色
價高的產品,現已基本停止使用。
2、溶劑法
這是辣椒紅色素的常規生產方法: 將去除壞
椒、梗、籽的干辣椒磨成粉後, 用有機溶劑( 如丙酮、
乙醚、氯仿、三氯乙烷、正己烷等) 進行浸提, 將浸提
液濃縮得到初辣椒油樹脂, 減壓蒸餾得產品[9]。
工藝流程: 辣椒粉末→有機溶劑提取→減壓回
收溶劑→油狀紅色素→有機溶劑萃取→減壓回收
溶劑→產品
採用有機溶劑提取辣椒紅素有四種方法: 浸漬
法、滲漉法、迴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目前國內外生產辣椒紅色素的廠家絕大多數
都採用溶劑法提取, 但以上各種提取方法無論採用
那種生產,在提取前均需將辣椒粉碾成粉末,操作費
用較高。此外, 由於提取後的殘渣中還殘留有相當
量的紅色素[10], 所得出品的雜質含量高,精製費用昂
貴,殘渣的可利用性差,給生產帶來困難。伍明等談
到在天然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新工藝時, 提到採用熱
逆流法提取辣椒紅色素的新工藝[11]。
工藝流程:辣椒干→去籽切碎→提取辣味素→除
辣→提取紅色素→減壓濃縮→真空乾燥→紅色素

殘渣深加工→副產品
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 提取時間短,
溶劑用量少, 收率高, 色價高; 2) 原料在提取前不需
要粉碎成粉末, 操作費用降低, 殘渣的利用價值大。
目前已開發出附加值高的系列產品。另外, 避免了
由於過分破壞植物細胞壁, 而造成一些分子量較大
的組分被浸取出來的缺點[12]。本工藝集過濾、提取、
濃縮與一體, 因而設備投資和操作費用相對較低;
3) 利用本工藝提取紅色素可以一次得到成品, 產品
無須精製, 各項指標均符合有關標准。
總之, 本工藝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由於所用
設備與目前通用的溶劑法提取辣椒紅色素的設備
接近, 故也為生產廠家的工藝改造提供了一種理想
的途徑。
3、 超臨界CO2 流體萃取法
超臨界CO2 流體萃取就是使用高於臨界溫度、
臨界壓力的CO2 流體作為溶媒的萃取過程。超臨界
流體萃取是一種新型的化工分離技術, 關鍵是了解
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及隨諸多因素影響的變化
規律。此技術工藝簡單, 能耗低, 萃取溶劑無毒、易
回收, 所得產品具有極高的純度, 殘留溶劑符合FA
O/WHO 要求。
萃取法製得的色素多為混合色素,方法簡便,成
本相對較低, 色價高, 已成為國內外通用的制備工
藝。本法是一種先進的提取方法, 但還有待於進一
步完善。
4、 硅膠柱層析法
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色素屬分配層析法, 是根
據色素和辣素的結構差異在束縛與硅膠上的固定
相和洗脫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脫
液之間的分配系數不同而達到分離效果。這個操作
簡單, 設備條件要求不高, 分離效果很好, 去除辣味
完全。此柱洗脫液為石油醚: 乙醇( 90%) =2∶1 混合溶
劑。
內蒙古工業大學提取紅色素時, 其柱層析法采
用100 ~200 目硅膠為填料, 石油醚與丙酮( 體積比
為10∶1) , 復合液為洗脫液; 色素回收率為67.2%, 而
且色價較高為65; 可以形成橙黃、紅色與淡黃色三
條帶, 有利於紅辣椒中有效成分的精細分離。
袁慶雲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紅色素[13], 方法
為: 成熟的干辣椒經酶處理後用乙醇和石油醚混合
溶劑提取。提取物通過硅膠柱層析分離, 得到無辣
味的紅色素, 再經真空濃縮成粘稠狀。得到的紅色
粘稠液, 經貴州省葯品檢驗水分含量0.37%, 脂肪含
量90.68%, 色素: 色價為143, 不含辣素。
層析法雖然可製得多種色價的產品, 如呈紫紅
色的辣椒紅色素和呈橙紅色的辣椒玉紅素分開, 但
操作費用高, 工藝復雜且難度大。
5、薄層色譜
薄層色譜法分離迅速, 效率高, 靈敏度高, 而且
可用於制備和定量分析, 許多天然色素都可用薄層
色譜進行分析。陳連之等人[14]用20320 硅膠( 上海海
洋化工研究所) 自製板, 在石油醚∶丙酮=10∶1 的展開
劑中, 上行15 分鍾得TLC 色譜圖。主要黃色素成分
集中在黃1~黃3, 主要紅色素成分集中在紅1~紅
3, 並得Rf( 黃1) 為0.86, Rf( 紅1) 為0.46。
6、 溶劑微波提取法
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 其波長從1mm~lm, 因其
波長介於短波和遠紅外之間, 故稱微波。作為一種
高頻電磁波, 微波對處於微波場下的物質發生作
用, 物質中的分子在電場作用下可被電離而極化,
形成極化分子, 極化分子具有正負二極, 它們在電
場中產生定向排列。物料內的極化分子隨著微波電
磁場的交替變化, 發生高頻振盪。分子運動產生熱
量, 這就是微波爐加熱的原理。將微波應用於提取,
其對物質的作用表現在: 當被提取物和溶媒共同處
於微波場下時, 目標組份分子受到高頻電磁波的作
用, 產生劇烈振盪, 分子本身獲得了巨大的能量( 即
活化能) 以掙脫周邊環境的束縛, 當環境存在一定
濃度差時, 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實現分子自內向
外的遷移達到一個平衡點。這就是微波可以在短時
間內實現提取目的的原因。
微波提取技術應用於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 可
以克服傳統提取方法本身固有的種種缺陷, 表現出
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應用潛力。與傳統提取方
法相比, 微波提取可以縮短生產時間, 降低能源溶
劑的消耗, 同時可以提高收率和提取物純度。它的
優越性不僅在於降低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 而且也
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
7、超聲波溶劑提取法
此方法在提取過程中, 通過產生強烈的振動,
空化, 攪拌, 從辣椒粉中提取出辣椒紅色素。與傳統
的提取方法比較, 此法具有收率高, 生產周期短, 無
需加熱, 有效成分不破壞等優點。
8、 酶法提取
周旭章等研究提出醇提辣一酶脫脂二步法精
制辣椒紅色素粗製品的新工藝。脫辣最佳工藝條
件: 溫度為室溫; 脫辣劑( 乙醇) 濃度70% ; 投料比1:
2.5 ~1: 3; 萃取次數3 ~4 次。脫脂最佳工藝條件為
pH 8 室溫, 脫脂劑(Mix 酶) 濃度10 ~15 mg/L, 反應
時間50min。邵學軍等研究不同濃度NaOH 溶液浸
泡辣椒粉脫辣效果, 試驗結果認為, 用NaOH 溶液攫
泡辣椒粉脫除辣素的最佳操作條件為辣椒粉( g) 與
15%NaOH 溶液(m1) 之比為1:9, 90℃浸泡1.5 h。

⑵ 如何提取辣椒素

提取辣椒素:
從干紅辣椒中提取辣椒紅素, 對有機溶劑提取、非連續酶法提取和連續酶法提取辣椒紅素進行了研究,並對這三種提取方法的提取條件分別進行了優化。將這三種提取方法分別在最優提取條件下進行比較發現:丙酮提取法所得辣椒紅素色價最高,而非連續酶法提取所得辣椒紅素色價居中,但是其副產物-辣椒鹼的含量比丙酮提取法提高了 30%,連續酶法提取所得辣椒紅素所含雜質較多色價較低,辣椒鹼含量也不高。因此,本實驗採用丙酮提取法提取辣椒紅素。提取所得的辣椒紅素採用硅膠柱層析分離出辣椒素。
從提取效率和經濟成本這兩方面來考慮,提取的最佳條件為:提取溶劑95%乙醇,原料粒度40^60目,料液比1:4 g/mL,提取時間4h,經索氏提取後的溶液經濃縮可得到辣椒素總含量為1.25%辣椒樹脂。 採用了水蒸氣蒸餾法、硅膠柱層析法、減壓升華法純化辣椒素,結果表明:減壓升華法為最佳純化方法。以辣椒樹脂為原料,在110℃下減壓升華8h左右,然後用丙酮洗下彎管及冷凝管上沾附的辣椒素,過濾後去除溶劑,用4、辣椒紅色素超臨界流體技術提取和應用。
辣椒素((反式) 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醯胺)是辣椒的活性成分。它對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有刺激性並可在口腔中產生灼燒感。辣椒素和與其相關一些的化合物並稱為辣椒元,它們是辣椒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可能為了對草食動物形成威懾。一般鳥類都不對辣椒元敏感。純辣椒素是一種斥水親脂、無色無嗅的結晶或蠟狀化合物。
功效:
1、椒素還能夠抑制一種導致動脈收縮的基因的活動。動脈收縮導致流入心臟以及其他器官的血量減少。通過抑制這種基因的活動,肌肉能夠得到放鬆和擴張,進而提高血量。
2、研究發現辣椒素能夠改善一系列與心臟和血管健康有關的因素。不過並不建議人們過量食用辣椒。合理的飲食結構需要做到平衡。人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辣椒並不能代替經過臨床檢驗並證明有效的處方葯 。
3、研究小組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辣椒中的主要成分辣椒素具有促進肌肉增長、抑制肌肉萎縮的作用。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研發治療肌肉萎縮的葯物。有必要確認使用辣椒素的安全性,希望在確認安全性後,藉助辣椒素開發新的肌肉萎縮治療葯物。

⑶ 辣椒色素的提取精製工藝如何

(1)有機溶劑萃取法
根據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質,工業上多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提取。將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乾燥果實之果皮粉碎後,用乙醇、丙酮、異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慮到天然紅辣椒中含有辣椒紅、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鹼有辣味,高溫下產生刺激性蒸氣,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製過程中必須將其去除。從結構上看辣椒素含有醯胺鍵,分子中含有一個羥基,是一個極性化合物,其晶體呈現為單斜稜柱體或矩形,熔點61℃,溶於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劑及鹼性水溶液中。考慮到辣椒紅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兩者的溶解度差異進行脫辣處理。
賀文智等基於此原理採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紅色素易於溶於正己烷而辣椒素較難溶於正己烷的性質將兩者進行分離,操作步驟如下稱取經去蒂、去籽、粉碎處理後的紅辣椒粉末,以丙酮為萃取劑進行常壓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溫度為90℃、真空度為0.09兆帕(MPa)的條件下進行減壓蒸餾濃縮,同時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紅的過程實質上是液固之間通過相際接觸表面進行的傳質過程,傳質速率的快慢決定著傳質設備的尺寸及操作時間。該方法為了提高傳質速率,採用索氏提取器對粉末狀的干紅辣椒進行提取。稱取一定量的經濃縮的辣椒紅粗產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進行萃取脫辣。色價定義為單位質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該方法操作簡單,色素回收率較大,產品得率高,但產品色價較小。由於色價值與辣度呈負相關性,說明該方法脫辣不夠徹底,對於以辣椒紅為主要產品且對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況,可以採用此方法。張宗恩等以丙酮為溶劑提取制備辣椒油樹脂,油樹脂得率高、色價大、辣素含量低,便於分離。採用pH大於10.37的丙酮(50%)溶液進行5次以上脫辣萃取可得到口嘗無辣味的紅色素。該方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項質量指標均符合FAO/WHO標准。
(2)柱層析法
據報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釋1∶100000仍能感覺到辣味,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應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為提取分離辣椒紅色素工藝的關鍵步驟。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色素屬分配層析法,是根據色素和辣素的結構差異,在束縛於硅膠上的固定相和洗脫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脫液之間的分配系數不同而達到分離效果。袁慶雲研究了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紅色素,總結出以下工藝流程:
辣椒→挑選→粉碎→加酶→過濾→濃縮→乙醇石油醚提取→過濾→濃縮→上硅膠柱→洗脫→濃縮→深紅色黏稠液體
操作要領:①加酶:加酶水解使細胞中與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結合的色素游離出來,便於用溶劑提取。②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提取,經過濾後減壓濃縮。③通過薄層層析尋找洗脫條件,當石油醚和食用級90%乙醇體積比=2∶1時展層效果最好。④將提取的濃縮液上硅膠柱,柱直徑10厘米,高100厘米,用洗脫液洗脫,收集紅色洗脫部分。⑤將收集的洗脫部分減壓濃縮。
實驗所得紅色黏稠液經檢驗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階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賀文智、索全伶等也探討了辣椒紅色素的柱層析提取精製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劑從紅辣椒乾粉中提取出辣椒紅粗品,粗品經減壓蒸餾濃縮處理後進行柱層析脫辣精製操作。該試驗鑒於柱層析法的優點,採用尺寸規格較大的玻璃柱進行柱層析分離,選用粒徑74~152微米(μm)硅膠作填料,石油醚與丙酮的復配混合液(10∶1)為展開劑進行柱層析。辣椒紅粗品上柱淋洗分離,首先流出的是橙黃色液體(量少),其次是辣椒紅色素,最後是較難洗脫的淡黃色且具有較濃辣味的液體。收集紅色素產品進行減壓蒸餾濃縮,用751分光光度計測定其色價E 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達平均67.2%。
針對現有文獻中大多介紹以紅辣椒為原料提取無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對混合色素作進一步分離分析的問題,提出了採用柱層析對辣椒色素中的黃色素進行分離。該方法以硅膠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別作為辣紅素和辣黃素的洗脫劑,每次分離的色素量為硅膠質量的4%~2%,分離後的液體經減壓蒸餾得濃縮產物。通過此過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產品——黃色素,而且相應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純度,得到純度較高的紅色素。
採用柱層析分離技術,選用吸附劑X和混合洗脫液用於中試,將辣椒色素中紅、橙、黃進一步分離,可以使低質量辣椒紅色素的色價和色調得到較大的提高。吳明光等採用柱層析分離技術,從辣椒果皮中分離出了游離型結晶辣椒紅色素單體,其含量大於95%,這是我國辣椒紅色素在劑型上的突破。
(3)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
由於辣椒紅素的油狀特性使得採用有機溶劑萃取分離得到的辣椒色素產品中有較高的溶劑殘留,採取一般的洗脫劑方法產品很難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1984)規定的最新標准,極大地影響了辣椒色素的實用和出口創匯。超臨界流體萃取是一種新型的化工分離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了解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及隨諸多因素影響的變化規律。超臨界CO2流體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於臨界溫度、臨界壓力的CO2流體作為溶媒的萃取過程。處於臨界點附近的流體不僅對物質具有極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體系的壓力或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通過調節體系的壓力或溫度就可以方便地進行選擇性地萃取分離不同物質。超臨界分離技術工藝簡單,能耗低,萃取溶劑無毒、易回收,所得產品具有極高的純度,殘留溶劑符合FAO/WHO要求。趙亞平等採用自行設計的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設備進行辣椒色素提取。該設備主要由供氣系統、超臨界CO2流體發生系統、萃取分離系統、計量系統4部分組成,所有部件都國產化。實驗表明,最佳萃取條件為粒度〈1.2毫米,萃取壓力15兆帕(MPa),萃取溫度50℃,流量6立方米/小時。在萃取過程中,根據UV30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200~600納米(nm)的吸光度曲線判斷辣椒色素與辣椒素的分離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納米(nm)處測定吸光度,所得值即為色素的色價。用該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標准。
採用瑞士NOVA公司製造的超臨界萃取裝置對辣椒色素進行分離、提純。使產品符合FAO/WHO殘留溶劑標准要求(己烷含量≤25毫克/千克)的最佳工藝參數是:萃取壓力18兆帕(MPa),萃取溫度25℃,萃取劑流量2.0升/分(L/min),萃取時間3小時(h)。在最佳工藝條件下產品色價可達到342。韓玉謙等採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對色價100~180,溶劑殘留30×10-6~150×10-6的辣椒紅色素進行精製,實驗結果表明:當萃取壓力控制在20兆帕(MPa)以下時,辣椒紅色素的色價和色調幾乎不受損失,有機溶劑的殘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紅色系色素和黃色系色素未達到完全分離。研究發現,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辣椒色素的過程中使用助溶劑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壓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較低壓力下分離得到的辣椒色素幾乎都是β-胡蘿卜素,而在較高壓力下得到較大比例的紅色類胡蘿卜素如辣椒紅色素、辣椒玉紅素、玉米黃質、β-隱黃質等和少量的β-胡蘿卜素。在兩步分段提取過程中,第一階段採用分離紅辣椒油和β-胡蘿卜素的技術保證了第二階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並使辣椒紅、黃色素比率達到1.8。在自行開發的多功能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分餾裝置上對辣椒色素脫辣精製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小於10.0MPa壓力下可萃取出黃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紅色素;當壓力大於12.0兆帕(MPa)時可將紅色組分萃取完全。盡管超臨界流體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優點,但由於超臨界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4)其他
採用兩步法萃取分離紅辣椒,即先用有機溶劑浸取法從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紅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後再用超臨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並把紅色素和辣椒素分開,從而得到不含有機溶劑的紅色素和辣椒素,產量較單純用超臨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質量遠超過FAO/WHO(1984)標准。

⑷ 如何提取辣椒紅色素

內容簡介:辣椒是陝西省重要的外貿內銷土特產品之一。陝西辣專椒不只由於其種屬植面積大,產量高,更重要的是在於其辣味濃,顏色鮮紅而出名於世。據測定,成熟的秦椒乾粉中辣椒色素含量達10-13%,是一種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農產品資源。辣椒色素是熟辣椒中所含有一種自然色素,其主要成分是β 胡蘿卜和屬於葉黃素類的辣椒紅素、辣椒玉紅素,經辣椒粉萃取,烘烤後製成粉末色素,可普遍用於食品、醫葯、化裝品消費。在目前世界范圍內鼎力倡導運用自然色素作為食用色素狀況下,開發應用辣椒紅色素更具有重要意義。辣椒色素易溶於水、耐熱、耐鹽、耐酸、耐金屬、耐微生物,具有較強的著色才能,分散度和遮蓋性均較好,是一種優質的自然食用色素,與普通自然色素相比,不只售價高,而且消費本錢較低,目前,一些興旺國度已將其大量用於食操行業,並由此取代了人工合成的紅色色素,市場前景寬廣。 從辣椒中提取並消費的辣椒色素產品主要指標: 色澤及形態:深紅色或紫紅色粉末; 氣息與滋味:極微辣椒香辣味,無異味; 色價:110-120。 Tags:思源振動,思源振動篩,直線振動篩,新鄉振動篩,實驗篩,旋振篩,規范篩,超聲波振動篩,直線篩,篩分機.

⑸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
1、 油溶法
油溶法是在常溫下用呈液狀的食用油( 如棉籽
油、豆油、菜籽油等) 浸漬辣椒果皮或干辣椒粉, 使
辣椒紅色素溶解在食用油中, 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
從油中提取出辣椒紅素的一種方法[8].
工藝流程: 辣椒→浸提→蒸餾→辣椒油樹脂→
水解→ 過濾→ 固型物→ 浸泡→ 減壓過濾→ 提取
液→減壓蒸餾→濃縮精製色素→烘乾→粉末狀辣
椒色素.
用油溶法提取辣椒紅色素時, 油與色素的分離
較困難,使得辣椒紅色素物質提取率低,難以得到色
價高的產品,現已基本停止使用.
2、溶劑法
這是辣椒紅色素的常規生產方法: 將去除壞
椒、梗、籽的干辣椒磨成粉後, 用有機溶劑( 如丙酮、
乙醚、氯仿、三氯乙烷、正己烷等) 進行浸提, 將浸提
液濃縮得到初辣椒油樹脂, 減壓蒸餾得產品[9].
工藝流程: 辣椒粉末→有機溶劑提取→減壓回
收溶劑→油狀紅色素→有機溶劑萃取→減壓回收
溶劑→產品
採用有機溶劑提取辣椒紅素有四種方法: 浸漬
法、滲漉法、迴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
目前國內外生產辣椒紅色素的廠家絕大多數
都採用溶劑法提取, 但以上各種提取方法無論採用
那種生產,在提取前均需將辣椒粉碾成粉末,操作費
用較高.此外, 由於提取後的殘渣中還殘留有相當
量的紅色素[10], 所得出品的雜質含量高,精製費用昂
貴,殘渣的可利用性差,給生產帶來困難.伍明等談
到在天然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新工藝時, 提到採用熱
逆流法提取辣椒紅色素的新工藝[11].
工藝流程:辣椒干→去籽切碎→提取辣味素→除
辣→提取紅色素→減壓濃縮→真空乾燥→紅色素

殘渣深加工→副產品
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 提取時間短,
溶劑用量少, 收率高, 色價高; 2) 原料在提取前不需
要粉碎成粉末, 操作費用降低, 殘渣的利用價值大.
目前已開發出附加值高的系列產品.另外, 避免了
由於過分破壞植物細胞壁, 而造成一些分子量較大
的組分被浸取出來的缺點[12].本工藝集過濾、提取、
濃縮與一體, 因而設備投資和操作費用相對較低;
3) 利用本工藝提取紅色素可以一次得到成品, 產品
無須精製, 各項指標均符合有關標准.
總之, 本工藝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由於所用
設備與目前通用的溶劑法提取辣椒紅色素的設備
接近, 故也為生產廠家的工藝改造提供了一種理想
的途徑.
3、 超臨界CO2 流體萃取法
超臨界CO2 流體萃取就是使用高於臨界溫度、
臨界壓力的CO2 流體作為溶媒的萃取過程.超臨界
流體萃取是一種新型的化工分離技術, 關鍵是了解
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及隨諸多因素影響的變化
規律.此技術工藝簡單, 能耗低, 萃取溶劑無毒、易
回收, 所得產品具有極高的純度, 殘留溶劑符合FA
O/WHO 要求.

⑹ 辣椒紅色素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油溶法是在常溫下用呈液狀的食用油( 如棉籽
油、豆油、菜籽油等) 浸漬辣椒果皮或干辣椒粉, 使
辣椒紅色素溶解在食用油中, 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
從油中提取出辣椒紅素的一種方法[8].
工藝流程: 辣椒→浸提→蒸餾→辣椒油樹脂→
水解→ 過濾→ 固型物→ 浸泡→ 減壓過濾→ 提取
液→減壓蒸餾→濃縮精製色素→烘乾→粉末狀辣
椒色素.
用油溶法提取辣椒紅色素時, 油與色素的分離
較困難,使得辣椒紅色素物質提取率低,難以得到色
價高的產品,現已基本停止使用.

⑺ 實驗室怎樣從辣椒中提取辣紅素

幾種典型的辣椒色素提取精製方法

1.1 有機溶劑萃取法

根據辣椒色素的理化性質,工業上多採取以下方法進行提取:將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乾燥果實之果皮粉碎後,用乙醇、丙酮、異丙醇或正己烷等抽提。考慮到天然紅辣椒中含有辣椒紅、辣椒素、辣椒油脂等成分,其中辣椒素即辣椒鹼有辣味,高溫下產生刺激性蒸氣,因此在辣椒色素的精製過程中必須將其去除。從結構上看辣椒素含有醯胺鍵,分子中含有一個羥基,是一個極性化合物,其晶體呈現為單斜稜柱體或矩形,熔點61℃,溶於稀乙醇、己醚、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劑及鹼性水溶液中。考慮到辣椒紅混合物和辣椒素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兩者的溶解度差異進行脫辣處理。賀文智等[5]基於此原理採用正己烷萃取法,利用辣椒紅色素易於溶於正己烷而辣椒素較難溶於正己烷的性質將兩者進行分離,操作步驟如下:稱取經去蒂、去籽、粉碎處理後的紅辣椒粉末,以丙酮為萃取劑進行常壓萃取操作,提取液在溫度為90℃、真空度為0.09MPa的條件下進行減壓蒸餾濃縮,同時回收丙酮。用丙酮提取辣椒紅的過程實質上是液固之間通過相際接觸表面進行的傳質過程,傳質速率的快慢決定著傳質設備的尺寸及操作時間。該方法為了提高傳質速率,採用索氏提取器對粉末狀的干紅辣椒進行提取。稱取一定量的經濃縮的辣椒紅粗產品用一定量的正己烷進行萃取脫辣,試驗結果見表1。

色價定義為單位質量原料的提取物的吸光度。

該方法操作簡單,色素回收率較大,產品得率高,但產品色價較小。由於色價值與辣度呈負相關性,說明該方法脫辣不夠徹底,對於以辣椒紅為主要產品且對辣椒素含量要求不是十分苛刻的情況,可以採用此方法。張宗恩等以丙酮為溶劑提取制備辣椒油樹脂,油樹脂得率高、色價大、辣素含量低,便於分離。採用pH值大於10.37的丙酮(50%)溶液進行5次以上脫辣萃取可得到口嘗無辣味的紅色素。該方法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所得色素的各項質量指標均符合FAO/WHO標准。

1.2 柱層析法據報道,辣椒中的辣椒素即使稀釋1:100000仍能感覺到辣味,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辣椒色素的應用。因此,去掉辣味成分就成為提取分離辣椒紅色素工藝的關鍵步驟。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色素屬分配層析法,是根據色素和辣素的結構差異,在束縛於硅膠上的固定相和洗脫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在固定相和洗脫液之間的分配系數不同而達到分離效果。袁慶雲研究了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辣椒紅色素,總結出以下工藝流程:

辣椒→挑選→粉碎→加酶→過濾→濃縮→乙醇石油醚提取→過濾→濃縮→上硅膠柱→洗脫→濃縮→得深紅色粘稠液體。

操作要領有:

1)加酶:加酶水解使細胞中與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結合的色素游離出來,便於用溶劑提取。

2)提取:以90%乙醇和石油醚(1∶1)的提取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提取,經過濾後減壓濃縮。3)通過薄層層析尋找洗脫條件,當石油醚和食用級90%乙醇體積比=2∶1時展層效果最好。

4)將提取的濃縮液上硅膠柱,柱直徑10cm,高100cm,用洗脫液洗脫,收集紅色洗脫部分

5)將收集的洗脫部分減壓濃縮。

實驗所得紅色粘稠液經檢驗水分含量0.37%,脂肪含量90.68%,色素∶色階E1%1cm(475nm)=143,不含辣椒素。賀文智、索全伶等[5]也探討了辣椒紅色素的柱層析提取精製方法:用丙酮作萃取劑從紅辣椒乾粉中提取出辣椒紅粗品,粗品經減壓蒸餾濃縮處理後進行柱層析脫辣精製操作。該試驗鑒於柱層析法的優點,採用尺寸規格較大的玻璃柱進行柱層析分離,選用粒徑74~152μm硅膠作填料,石油醚與丙酮的復配混合液(10:1)為展開劑進行柱層析。辣椒紅粗品上柱淋洗分離,首先流出的是橙黃色液體(量少),其次是辣椒紅色素,最後是較難洗脫的淡黃色且具有較濃辣味的液體。收集紅色素產品進行減壓蒸餾濃縮,用751分光光度計測定其色價E1%1cm(460nm)=56.5,色素回收率可達平均67.2%。

針對現有文獻中大多介紹以紅辣椒為原料提取無辣味混合色素的方法但未對混合色素作進一步分離分析的問題,提出了採用柱層析對辣椒色素中的黃色素進行分離。該方法以硅膠為固定相,丙酮、95%乙醇分別作為辣紅素和辣黃素的洗脫劑,每次分離的色素量為硅膠質量的4%~2%,分離後的液體經減壓蒸餾得濃縮產物。通過此過程,不但可得到辣椒色素中的主要副產品———黃色素,而且相應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純度,得到純度較高的紅色素。

採用柱層析分離技術,選用吸附劑X和混合洗脫液用於中試,將辣椒色素中紅、橙、黃進一步分離,可以使低質量辣椒紅色素的色價和色調得到較大的提高。吳明光等採用柱層析分離技術,從辣椒果皮中分離出了游離型結晶辣椒紅色素單體,其含量大於95%,這是我國辣椒紅色素在劑型上的突破。

1.3 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

由於辣椒紅素的油狀特性使得採用有機溶劑萃取分離得到的辣椒色素產品中有較高的溶劑殘留,採取一般的洗脫劑方法產品很難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1984)規定的最新標准,極大地影響了辣椒色素的實用和出口創匯。超臨界流體萃取是一種新型的化工分離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了解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及隨諸多因素影響的變化規律。超臨界CO2流體萃取(SCFE-CO2)就是使用高於臨界溫度、臨界壓力的CO2流體作為溶媒的萃取過程。處於臨界點附近的流體不僅對物質具有極高的溶解能力,而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體系的壓力或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而通過調節體系的壓力或溫度就可以方便地進行選擇性地萃取分離不同物質。超臨界分離技術工藝簡單,能耗低,萃取溶劑無毒、易回收,所得產品具有極高的純度,殘留溶劑符合FAO/WHO要求。趙亞平等採用自行設計的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設備進行辣椒色素提取。該設備主要由供氣系統、超臨界CO2流體發生系統、萃取分離系統、計量系統4部分組成,所有部件都國產化。實驗表明,最佳萃取條件為粒度<1.2mm,萃取壓力15MPa,萃取溫度50℃,流量6m3/h。在萃取過程中,根據UV30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200~600nm的吸光度曲線判斷辣椒色素與辣椒素的分離效果。用色素的丙酮溶液在449nm處測定吸光度,所得值即為色素的色價。從表2可以看出,用該方法萃取的辣椒色素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標准。

採用瑞士NOVA公司製造的超臨界萃取裝置對辣椒色素進行分離、提純。使產品符合FAO/WHO殘留溶劑標准要求(己烷含量≤25mg/kg)的最佳工藝參數是:萃取壓力18MPa,萃取溫度25℃,萃取劑流量2.0L/min,萃取時間3h。在最佳工藝條件下產品色價可達到342。韓玉謙等採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技術對色價100~180,溶劑殘留30×10-6~150×10-6的辣椒紅色素進行精製,實驗結果表明:當萃取壓力控制在20MPa以下時,辣椒紅色素的色價和色調幾乎不受損失,有機溶劑的殘留可以降低到2.7×10-6左右,但辣椒色素中的紅色系色素和黃色系色素未達到完全分離。研究發現,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辣椒色素的過程中使用助溶劑如1%的乙醇或丙酮或升高提取壓力能提高辣椒色素得率。在較低壓力下分離得到的辣椒色素幾乎都是β-胡蘿卜素,而在較高壓力下得到較大比例的紅色類胡蘿卜素如辣椒紅色素、辣椒玉紅素、玉米黃質、β-隱黃質等和少量的β-胡蘿卜素。在兩步分段提取過程中,第一階段採用分離紅辣椒油和β-胡蘿卜素的技術保證了第二階段辣椒色素提取的富集,並使辣椒紅、黃色素比率達到1.8。在自行開發的多功能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分餾裝置上對辣椒色素脫辣精製技術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小於10.0MPa壓力下可萃取出黃色和辣味成分,保留紅色素;當壓力大於12.0MPa時可將紅色組分萃取完全。盡管超臨界流體萃取天然色素具有很多的優點,但由於超臨界設備一次性投資較大,目前我國在這一領域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1.4 其它

採用兩步法萃取分離紅辣椒,即先用有機溶劑浸取法從干尖辣椒中萃取出含有紅色素、辣椒素和焦油味臭味的辣椒浸膏,然後再用超臨界CO2萃取的方法去除焦油味臭味並把紅色素和辣椒素分開,從而得到不含有機溶劑的紅色素和辣椒素,產量較單純用超臨界萃取方法提高5~7倍,且質量遠超過FAO/WHO(1984)標准。姚祖鳳、姜洪傑等以6種分離、提取方法進行了54次實驗,通過這些實驗了解到:辣椒紅色素的得率和質量與生產技術和工藝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比較這6種生產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6種工藝的基本情況見表3。

⑻ 如何提煉純辣椒素

  1. 提取辣椒素:

從干紅辣椒中提取辣椒紅素,對有機溶劑提取、非連續酶法提取和連續酶法提取辣椒紅素進行了研究,並對這三種提取方法的提取條件分別進行了優化。將這三種提取方法分別在最優提取條件下進行比較發現:丙酮提取法所得辣椒紅素色價最高,而非連續酶法提取所得辣椒紅素色價居中,但是其副產物-辣椒鹼的含量比丙酮提取法提高了30%,連續酶法提取所得辣椒紅素所含雜質較多色價較低,辣椒鹼含量也不高。因此,本實驗採用丙酮提取法提取辣椒紅素。提取所得的辣椒紅素採用硅膠柱層析分離出辣椒素。

從提取效率和經濟成本這兩方面來考慮,提取的最佳條件為:提取溶劑95%乙醇,原料粒度40^60目,料液比1:4g/mL,提取時間4h,經索氏提取後的溶液經濃縮可得到辣椒素總含量為1.25%辣椒樹脂。採用了水蒸氣蒸餾法、硅膠柱層析法、減壓升華法純化辣椒素,結果表明:減壓升華法為最佳純化方法。以辣椒樹脂為原料,在110℃下減壓升華8h左右,然後用丙酮洗下彎管及冷凝管上沾附的辣椒素,過濾後去除溶劑,用4、辣椒紅色素超臨界流體技術提取和應用。

辣椒素((反式)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醯胺)是辣椒的活性成分。它對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有刺激性並可在口腔中產生灼燒感。辣椒素和與其相關一些的化合物並稱為辣椒元,它們是辣椒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可能為了對草食動物形成威懾。一般鳥類都不對辣椒元敏感。純辣椒素是一種斥水親脂、無色無嗅的結晶或蠟狀化合物。

2.功效:

1、椒素還能夠抑制一種導致動脈收縮的基因的活動。動脈收縮導致流入心臟以及其他器官的血量減少。通過抑制這種基因的活動,肌肉能夠得到放鬆和擴張,進而提高血量。

2、研究發現辣椒素能夠改善一系列與心臟和血管健康有關的因素。不過並不建議人們過量食用辣椒。合理的飲食結構需要做到平衡。人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辣椒並不能代替經過臨床檢驗並證明有效的處方葯。

3、研究小組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辣椒中的主要成分辣椒素具有促進肌肉增長、抑制肌肉萎縮的作用。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或許有助於研發治療肌肉萎縮的葯物。有必要確認使用辣椒素的安全性,希望在確認安全性後,藉助辣椒素開發新的肌肉萎縮治療葯物。

⑼ 有關辣椒素的提取與純化的幾個問題

(1) 對於硅膠或二氧化硅的薄層層析而言,可以相對使用極性略小於TLC的展開劑,而使用顆粒略大的填料來作固定相;對於反向柱,我做的不多,沒有經驗。

(2) 可以測試多種辣椒鹼的衍生物,然後使用它們不同的辣味做QSAR就可以知道哪些部分對辣味的貢獻較大了。

(3) 對於GC-MS一般檢測MW在300以內的分子,並且只能分辨沸點不同的分子,如果辣椒鹼的沸點差不多或者分子量過大,不適合使用GC-MS的方法;可換用HPLC分離,並使用半制備柱分離出足夠量的化合物,使用常規的NMR、IR、MS、UV-vis檢測,以鑒定結構.

⑽ 如圖是「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步驟①加入研缽內

(1)研磨時需要加入3種物質:10 mL的無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細胞和葉綠體破碎;細胞研磨破碎後,會溢出有機酸,為防止葉綠素中的鎂被氫取代,破壞葉綠素,研磨時需加入少許碳酸鈣中和有機酸.
(2)過濾研磨液時,漏斗基部不能用濾紙,因為色素可吸附在濾紙上.一般用一層尼龍布過濾.
(3)剪去兩角的作用是防止兩邊色素擴散過快.畫濾液細線的要求是細、齊、直,防止色素帶重疊.
(4)層析時的關鍵技術是不能讓層析液沒及濾液細線,否則,濾液細線會被層析液溶解,不能分離.4種色素溶於層析液中,因溶解度的差異,造成在濾紙條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由於層析液有毒,而且可以揮發,所以要加蓋.色素帶的寬度是由各種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含量越多,色素帶越寬,一般植物葉片中葉綠素a含量最多,所以葉綠素a帶最寬.擴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蘿卜素,在色素帶的最上層.
(5)葉綠素不穩定,易分解,而葉黃素和胡蘿卜素較穩定.
故答案為:
(1)無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鈣
(2)尼龍布
(3)防止色素帶不整齊細、齊、直
(4)層析液不要沒及濾液細線防止層析液揮發葉綠素a胡蘿卜素
(5)葉綠素a和葉綠素b胡蘿卜素和葉黃素

閱讀全文

與辣椒色素的提取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量泵體振動值儀器怎麼用 瀏覽:563
綿陽有哪些閥門廠 瀏覽:366
家用天然氣閥門怎麼拆卸 瀏覽:420
搖搖樂器材是什麼 瀏覽:209
牛津是什麼儀器 瀏覽:668
不銹鋼超聲波清洗機怎麼焊 瀏覽:583
工程機械如何降溫防暑 瀏覽:479
帕薩特領馭儀表盤上ok是什麼情況 瀏覽:69
機械高達是什麼意思 瀏覽:42
礦用自動潤滑裝置 瀏覽:655
天然氣閥門開關符號 瀏覽:846
電動工具漏電不需要檢測電壓嗎 瀏覽:583
騙子怎麼繞過qq設備鎖的 瀏覽:270
締途微卡後輪軸承怎麼換 瀏覽:946
超聲波清潔皮膚儀器長什麼樣 瀏覽:648
儀表盤上油耗不動也跳是怎麼回事 瀏覽:937
電動工具角度鋸 瀏覽:313
醫院的dsa是什麼儀器 瀏覽:756
煤氣閥門符號 瀏覽:760
閥門廠質檢員崗位職責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