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溶解熱測定實驗中,為什麼在體系溫度高於室溫0.5度時加入第一份KNO3
由於KNO_3溶解於水中是吸熱反應,當加入KNO_3時系統溫度會降低,大約下降1℃。實驗設計在體系溫度高於0.5℃時加入第一份KNO_3,這樣實驗過程中高於室溫和低於室溫的時間大約各佔一半,可以認為裝置從環境中吸收的熱量和向外界放出的熱量大致相等,從而提高實驗的准確性。
② 溶解熱測定 實驗裝置是否可以測定放熱反應熱效應
溶解熱測定
實驗裝置可以測定放熱反應熱效應,通過比較溶劑溶解前後的溫度差異,然後根據Q=CmΔt來求出熱量的轉化值,不過這樣導致散失的熱量無法統計,可以定性分析,但不是用於定量分析。
物質的溶解:
物質的溶解往往同時進行著兩個過程:一是晶格破壞,為吸熱過程;二是離子的溶劑化,為放熱過程。溶解熱是這兩種熱效應的總和。最終是吸熱還是放熱,則由這兩種熱效應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本實驗在定壓、不做非體積功的絕熱體系中進行時,體系的總焓保持不變,根據熱平衡,即可計算過程所涉及的熱效應。
……(3.1)
物質的溶解往往同時進行著兩個過程:
一是晶格破壞,為吸熱過程;
二是離子的溶劑化,為放熱過程。
溶解熱是這兩種熱效應的總和。最終是吸熱還是放熱,則由這兩種熱效應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③ 溶解熱似乎並不需要溫差數據來計算溶解熱,但為什麼實驗裝置還需要溫度溫差儀
是的,前人栽樹,我們只需乘涼即可,溶解熱有現成的數據,我們拿來使用即可,比如:冰的溶解熱為79.7卡/克、 鉛為6.5卡/克, 而可能實驗室的設備往往比較完善、在做各種實驗時更方便一些吧。有備無患。
④ 反應熱測量數據採集系統測定溶解熱與傳統釣溶解熱實驗相比有何優缺點
一、實驗目的
1.熟悉熔解熱的物理意義;
2.學習一種修正散熱的粗略方法——「面積補償法」.
二、儀器用具及實驗裝置
量熱器,天平,溫度計,停表,冰塊,熱水,擦布等.
三、實驗內容
1、稱衡量熱器內筒及攪拌器的質量;
2、裝水至內筒2/3處,並稱出水的質量,量出水的溫度T1(一般使水溫比室溫高10℃左右);
3、每隔半分鍾觀測一次水溫,要求先觀察6-7分鍾;
4、將冰塊置於0℃的環境中(為冰水混合物),過一段時間後再取用,用干布擦乾其表面水分後投入量熱器水中,同時輕輕攪拌.每隔半分鍾記一次水的溫度和相應的時間t,當冰全部融化後,溫度即將平衡(可有幾個平衡點),爾後又會回升再繼續測量4~5分鍾;
5、稱衡內筒及水的總質量,確定出冰的質量M;
6、作出T-t圖,以確定T1,T2,所放的冰塊應能使T1、T2分別高於和低於室溫,否則,應重新調整冰塊大小重做;
7、根據公式 計算冰的熔解熱.
四、注意事項
1、冰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稱衡.
2、水銀溫度計容易折斷,水銀逸出會造成污染,所以取放溫度計要小心,切不可把溫度計當攪拌器用 3、水的溫度不應下降太快而使內筒外壁有露珠出現.若有,應考慮到所放冰塊的質量偏大,應重新調整冰的質量,否則會產生較大誤差.
⑤ 溶解熱的測定思考題 (1)為什麼當溫差升到0.5℃以上 (2)積分溶解熱與微分溶解熱的區別是什麼
(1)實驗開始時統的設定溫度比環境溫度高0.5℃是為了系統在實驗過程中能更接近絕熱條件,減少熱損耗。
(2)微分溶解熱:在恆溫恆壓下,一摩爾溶質溶於某一確定濃度的無限量的溶液中產生的熱效應;而積分溶解熱:是在恆溫恆壓下,一摩爾溶質溶於一定量溶劑中形成某一確定濃度的溶液中產生的熱效應。兩者區別在於溶劑是否為無限量。
⑥ 大學物理測量冰的溶解熱為什麼要設法使實驗成為孤立系統
孤立系,與外界無熱量,質量和功量的交換。加入系統的熱量正好等於冰的溶解熱。
⑦ 溶解熱測定 實驗裝置是否可以測定放熱反應熱效應
溶解熱測定 實驗裝置可以測定放熱反應熱效應,通過比較溶劑溶解前後的溫度差回異,然後根答據Q=CmΔt來求出熱量的轉化值,不過這樣導致散失的熱量無法統計,可以定性分析,但不是用於定量分析。
物質的溶解:
物質的溶解往往同時進行著兩個過程:一是晶格破壞,為吸熱過程;二是離子的溶劑化,為放熱過程。溶解熱是這兩種熱效應的總和。最終是吸熱還是放熱,則由這兩種熱效應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本實驗在定壓、不做非體積功的絕熱體系中進行時,體系的總焓保持不變,根據熱平衡,即可計算過程所涉及的熱效應。
物質的溶解往往同時進行著兩個過程:
一是晶格破壞,為吸熱過程;
二是離子的溶劑化,為放熱過程。
溶解熱是這兩種熱效應的總和。最終是吸熱還是放熱,則由這兩種熱效應的相對大小來決定。
⑧ 溶解熱的測定裝置是否適用於放熱反應的熱效應求測
適用!只是會有熱量損失,故測量結果不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