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室溫25℃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對實驗過程中裝置條件及結果
A、若抄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將吸收CO2釋放O2導致液滴向右移動,液滴移動的距離是釋放O2的原因,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A正確;
B、若要測真光合強度,即光合作用的總量,就要明白真正的光合強度=凈光合作用強度(釋放的O2量)+呼吸消耗強度(吸收的O2量),X溶液為CO2緩沖液並給予光照,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那X溶液為NaOH溶液並遮光處理,在有氧呼吸中吸收的O2量等於產生的CO2量並被NaOH吸收,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向左移動,可表示的是呼吸消耗強度,B正確;
C、清水既不吸收和釋放O2,也不吸收和釋放CO2.X溶液為清水並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大於細胞呼吸時,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全部被光合作用所用,光合作用產生的O2除滿足呼吸作用所用外,又釋放到細胞外,同時從細胞外吸收CO2,但是密閉小室中的CO2量有限,限制釋放的O2量和吸收的CO2量相等,液滴不移動,C錯誤;
D、若X溶液為清水並遮光處理,消耗的底物為脂肪時,由於脂肪中[H]含量比糖中高,有氧呼吸時消耗的O2量多,產生的CO2量相對減少,導緻密閉小室中氣體體積減小,液滴左移,D正確.
故選:C.
㈡ 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裝置進行氯氣與金屬鈉的反應
A.鈉著火燃燒產來生源黃色火焰,故A錯誤;
B.氯氣性質活潑,易與活潑金屬鈉發生化合反應生成NaCl,反應時有大量白煙,故B正確;
C.氯氣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氣中,氯氣易與NaOH溶液反應而被吸收,故C正確;
D.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與碘化鉀發生置換反應,可根據其顏色變化判斷氯氣是否被鹼液完全吸收,棉球②變藍色則證明氯氣未被鹼液完全吸收,不變藍證明吸收完全,故D錯誤;
故選AD.
㈢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右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的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1)實
(1)實驗前,關閉活塞b,試管d中加水至浸沒長導管口,塞緊試管c和d的膠塞,加熱c.其內目的是檢查裝置容的氣密性,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4HNO3(濃)=Cu(NO3)2+2NO2↑+2H2O,離子方程式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氣體生成,不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③是利用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和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反應過程中無污染氣體生成,能體現綠色化學理念,
故答案為:③不產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㈣ 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對純鹼(Na 2 CO 3 )和小蘇打(NaHCO 3 )兩種固體進行實驗探究.
(1)酒精燈;燒杯(2)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3)對比觀察法;探究純鹼和小蘇打兩種固體加熱是否分解 ㈤ 某興趣小組設計出如圖所示裝置來改進教材中「銅與硝酸反應」實驗,以探究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㈥ 某興趣小組設計如圖微型實驗裝置.實驗時,先斷開K2,閉合K1,兩極均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後,斷開K1,閉
(1)實驗時,斷開K2,閉合K1,裝置是電解池,石墨作陽極,銅是陰極,陽極上氯離子放電生成氯氣,陰極上氫離子放電生成氫氣,所以兩極均有氣泡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