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帶傳動,斜齒圓柱,蝸輪蝸桿,錐齒輪,圓柱齒輪,鏈傳動組成減速級,分別怎樣排列
帶→蝸桿(錐齒輪)→斜齒輪→圓柱齒輪→鏈
Ⅱ 蝸桿和斜齒輪嚙合條件。要完整的說明。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要選擇正確。
1、模數m和壓力角α,要相等,m1=m2,α1=α2
2、蝸桿的分度圓直徑d1。為了限制蝸輪滾到的數目以便標准化,規定了一個比值q=d1/m。q稱為蝸桿的直徑系數。不用標准刀具加工的不受此限制。
3、蝸桿頭數z1,通常為1,2,4,6。
4、導程角。q和z1選定後導程角也就確定了。
5、傳動i和齒數比u。
6、渦輪齒數z2。
7、標准中心距a=0.5(d1+d2)=0.5(q+z2)m
在車床上用直線刀刃的單刀(當導程角γ≤3°時)或雙刀(當γ>3°時)車削加工。安裝刀具時,切削刃的頂面必須通過蝸桿的軸線。這種蝸桿磨削困難,當導程角較大時加工不便。
蝸桿頭數用Z1表示(一般Z1=1~4),蝸輪齒數用Z2表示。從傳動比公式I=Z2/Z1可以看出,當Z1=1,即蝸桿為單頭,蝸桿須轉Z2轉蝸輪才轉一轉,因而可得到很大傳動比。
一般在動力傳動中,取傳動比I=10-80;在分度機構中,I可達1000。這樣大的傳動比如用齒輪傳動,則需要採取多級傳動才行,所以蝸桿傳動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
(2)蝸桿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在一般蝸桿傳動中,都是以蝸桿為主動件。從外形上看,蝸桿類似螺栓,蝸輪則很象斜齒圓柱齒輪。工作時,蝸輪輪齒沿著蝸桿的螺旋面作滑動和滾動。為了改善輪齒的接觸情況,將蝸輪沿齒寬方向做成圓弧形,使之將蝸桿部分包住。這樣蝸桿蝸輪嚙合時是線接觸,而不是點接觸。
蝸桿傳動效率低,一般認為蝸桿傳動效率比齒輪傳動低。尤其是具有自鎖性的蝸桿傳動,其效率在0.5以下,一般效率只有0.7~0.9。
為了改善輪齒的接觸情況,將蝸輪沿齒寬方向做成圓弧形,使之將蝸桿部分包住。這樣蝸桿蝸輪嚙合時是線接觸,而不是點接觸。
在動力傳動中,在考慮結構緊湊的前提下,應很好地考慮提高效率。當i傳動比較小時,宜採用多頭蝸桿。而在傳遞運動要求自鎖時,常選用單頭蝸桿。
斜齒圓柱齒輪輪齒之間的嚙合過程是一種過度的過程,輪齒上的受力也是逐漸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斜齒輪適用於高速,重載情況。
Ⅲ 傳動系統的類型
機械傳動系統包括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以及分動器。機械傳動系統:是機床組成的重要部分,主要是由滾珠絲杠進行傳動的,滾珠絲杠在傳動過程中絲杠和運動軸是一體的,在日本MAZAK也有機床是用電機作為傳動的。機械傳動的作用:機械傳動的作用是傳遞運動和力,常用機械傳動系統的的類型有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帶傳動、鏈傳動、輪系等。齒輪傳動:齒輪傳動是依靠主動齒輪依次撥動從動齒輪來實現的,其基本要求之一是其瞬時角速度之比必須保持不變。齒輪傳動的分類:齒輪傳動的類型較多,按照兩齒輪傳動時的相對運動為平面運動或空間運動,可將其分為平面齒輪傳動和空間齒輪傳動兩大類直齒圓柱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處是跨過整個齒面而伸展開來的線。斜齒輪輪齒的初始接觸是一點,當齒進入更多的嚙合時,它就變成線。在直齒圓柱齒輪中,接觸是平行於回轉軸線的。在斜齒輪中,該線是跨過齒面的對角線
Ⅳ 蝸輪蝸桿傳動原理
蝸輪蝸桿傳動原理:蝸輪蝸桿傳動是在空間交錯的兩軸間傳遞運動和動力,兩軸線間的夾角可為任意值,常用的為90°。
蝸輪蝸桿傳動由蝸桿和蝸輪組成,一般蝸桿為主動件。蝸桿和螺紋一樣有右旋和左旋之分蝸桿傳動,分別稱為右旋蝸桿和左旋蝸桿。蝸桿上只有一條螺旋線的稱為單頭蝸桿,即蝸桿轉一周,渦輪轉過一齒,若蝸桿上有兩條螺旋線,就稱為雙頭蝸桿,即蝸桿轉一周,渦輪轉過兩齒。
(4)蝸桿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蝸輪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及解決辦法:
在蝸輪蝸桿傳動中,蝸輪輪齒的失效形式有點蝕、磨損、膠合和輪齒彎曲折斷。但一般蝸桿傳動效率較低,滑動速度較大,容易發熱等,故膠合和磨損破壞更為常見。
蝸輪蝸桿傳動為了避免膠合和減緩磨損,蝸桿傳動的材料必須具備減摩、耐磨和抗膠合的性能。一般蝸桿用碳鋼或合金鋼製成,螺旋表面應經熱處理,以便達到高的硬度,然後經過磨削或珩磨以提高傳動的承載能力。
蝸輪多數用青銅製造,對低速不重要的傳動,有時也用黃銅或鑄鐵。為了防止膠合和減緩磨損,應選擇良好的潤滑方式,選用含有抗膠合添加劑的潤滑油。
Ⅳ 蝸桿與斜齒輪嚙合傳動幾何計算
1、傳動比=蝸輪齒數÷蝸桿頭數
2、中心距=(蝸輪節徑+蝸桿節徑)÷2
3、蝸輪吼徑=(齒數+2)×模數
4、蝸輪節徑=模數×齒數
5、蝸桿節徑=蝸桿外徑-2×模數
6、蝸桿導程=π×模數×頭數
7、螺旋角(導程角)tgB=(模數×頭數)÷蝸桿節徑
(5)蝸桿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裝置擴展閱讀:
蝸輪及蝸桿機構的特點 :
兩輪嚙合齒面間為線接觸,其承載能力大大高於交錯軸斜齒輪機構 蝸桿傳動相當於螺旋傳動,為多齒嚙合傳動,故傳動平穩、噪音很小。
具有自鎖性。當蝸桿的導程角小於嚙合輪齒間的當量摩擦角時,機構具有自鎖性,可實現反向自鎖,即只能由蝸桿帶動蝸輪,而不能由蝸輪帶動蝸桿。如在其重機械中使用的自鎖蝸桿機構,其反向自鎖性可起安全保護作用。
傳動效率較低,磨損較嚴重。蝸輪蝸桿嚙合傳動時,嚙合輪齒間的相對滑動速度大,故摩擦損耗大、效率低。另一方面,相對滑動速度大使齒面磨損嚴重、發熱嚴重,為了散熱和減小磨損,常採用價格較為昂貴的減摩性與抗磨性較好的材料及良好的潤滑裝置,因而成本較高蝸桿軸向力較大。
Ⅵ 如圖所示為斜齒圓柱齒輪—蝸桿傳動,小齒輪1由電機驅動.已知蝸輪4為右旋,其轉向如
從A向看,是逆時針旋轉。蝸桿在渦輪處的受力是從接觸點指向齒輪這一側的,其他的自己解決。
Ⅶ 多選題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斜齒圓柱齒輪傳動蝸桿蝸輪傳動帶傳動哪個傳動效率較高
直齒輪、斜齒輪傳動效率高。蝸輪蝸桿傳動效率低。
Ⅷ 如圖所示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組成減速裝置,已知輸入軸上主動輪1轉速方向和蝸桿的螺旋線旋向
沒有看到你圖上主動齒輪的旋轉方向,所以兩種情況都畫了。
Ⅸ 圓柱斜齒輪減速器的應用有哪些啊急求中
速器的種類很多。常用的齒輪及蝸桿減速器按其傳動及結構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1)齒輪減速器 主要有圓柱齒輪減速器、圓錐齒輪減速器和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三種。
(2)蝸桿減速器 主要有圓柱蝸桿減速器、圓弧齒蝸桿減速器、錐蝸桿減速器和蝸桿—齒輪減速器等。
(3)行星減速器 主要有漸開線行星齒輪減速器、擺線針輪減速器和諧波齒輪減速器等。
18.1 常用減速器的主要類型、特點和應用
1.齒輪減速器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分流式雙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同軸式雙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圓錐減速器
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 蝸桿減速器
齒輪減速器按減速齒輪的級數可分為單級、二級、三級和多級減速器幾種;按軸在空間的相互配置方式可分為立式和卧式減速器兩種;按運動簡圖的特點可分為展開式、同軸式和分流式減速器等。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的最大傳動比一般為8——10,作此限制主要為避免外廓尺寸過大。若要求i>10時,就應採用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
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應用於i:8—50及高、低速級的中心距總和為250—400mmm的情況下。圖示三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用於要求傳動比較大的場合。圓錐齒輪減速器和二級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用
於需要輸入軸與輸出軸成90~配置的傳動中。因大尺寸的圓錐齒輪較難精確製造,所以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的高速級總是採用圓錐齒輪傳動以減小其尺寸,提高製造精度。齒輪減速器的特點是效率高、壽命長、維護簡便,因而應用極為廣泛。
2.蝸桿減速器
蝸桿減速器的特點是在外廓尺寸不大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很大的傳動比,同時工作平穩、噪
聲較小,但缺點是傳動效率較低。蝸桿減速器中應用最廣的是單級蝸桿減速器。
單級蝸桿減速器根據蝸桿的位置可分為上置蝸桿、下置蝸桿及側蝸桿三種,其傳動比范圍一般為i:10—70。設計時應盡可能選用下置蝸桿的結構,以便於解決潤滑和冷卻問題。
3.蝸桿—齒輪減速器
這種減速器通常將蝸桿傳動作為高速級,因為高速時蝸桿的傳動效率較高。它適用的傳動比范圍為50—130。
18.2 減速器傳動比的分配
由於單級齒輪減速器的傳動比最大不超過10,當總傳動比要求超過此值時,應採用二級
或多級減速器。此時就應考慮各級傳動比的合理分配問題,否則將影響到減速器外形尺寸的大
小、承載能力能否充分發揮等。根據使用要求的不同,可按下列原則分配傳動比:
(1)使各級傳動的承載能力接近於相等;
(2)使減速器的外廓尺寸和質量最小;
(3)使傳動具有最小的轉動慣量;
(4)使各級傳動中大齒輪的浸油深度大致相等。
18.3 減速器的結構
圖示為單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的結構,它主要由齒輪(或蝸桿)、軸、軸承、箱體等組成。箱體必須有足夠的剛度,為保證箱體的剛度及散熱,常在箱體外壁上制有加強肋。為方便減速器的製造、裝配及使用,還在減速器上設置一系列附件,如檢查孔、透氣孔、油標尺或油麵指示器、吊鉤及起蓋螺釘等。
§18-2 變 速 器
減速器的傳動比是固定的,但在工程實際中,有些工作機往往需要在幾種不同的轉速下工作,這就需要根據使用要求在工作中隨時調整原動機與工作機之間的傳動比。
功用:根據需要能隨時改變傳動比。
類型:有級變速器---有級變速器的傳動只能按既定的設計要求通過操縱機構分級進行變速,
無級變速器--無級變速器的傳動比在設計預定的范圍內無級地進行改變。
工作原理: 依靠摩擦傳動,改變主動件和從動件的輸出半徑,實現傳動比的無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