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液壓傳動裝置系統

液壓傳動裝置系統

發布時間:2022-05-27 14:19:04

⑴ 液壓傳動系統的構成是什麼

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
液壓系統主要由:動力元件(油泵)、執行元件(油缸或內液壓馬達容)、控制元件(各種閥)、輔助元件和工作介質等五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油泵)

它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部分。 2、執行元件(油缸、液壓馬達)
它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線運動,馬達做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
包括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它們的作用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
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擴口式、焊接式、卡套式)、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它們同樣十分重要。 5、工作介質
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⑵ 液壓傳動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有哪些試舉出各基本組成部分的常用元器件

液壓傳動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有哪些?
參考答案
1、動力元件→泵(機械能轉變為液壓能)
2、執行元件→馬達、液壓缸(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
3、控制元件→閥(作用為控制壓力、方向和流量)
4、輔助元件→液壓油箱、過濾器、管路等
5、工作介質→液壓油
舉出各基本組成部分的常用元器件
1、動力元件(油泵)
它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部分。
2、執行元件(油缸、液壓馬達)
它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線運動,馬達做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包括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
它們的作用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擴口式、焊接式、卡套式)、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它們同樣十分重要。
5、工作介質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⑶ 液壓與氣壓傳動系統主要由什麼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由五個部分組成:動力元件、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和液壓油(工作介質)。

1、動力元件

即液壓泵,其職能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動能(表現為壓力、流量),其作用是為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是系統的動力源。

2、執行元件

指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其職能是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而對外做功,液壓缸可驅動工作機構實現往復直線運動(或擺動),液壓馬達可完成回轉運動。

3、控制元件

指各種閥利用這些元件可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等,以保證執行元件能按照人們預期的要求進行工作。

4、輔助元件

包括油箱、濾油器、管路及接頭、冷卻器、壓力表等。它們的作用是提供必要的條件使系統正常工作並便於監測控制。

5、工作介質

即傳動液體,通常稱液壓油。液壓系統就是通過工作介質實現運動和動力傳遞的,另外液壓油還可以對液壓元件中相互運動的零件起潤滑作用。

(3)液壓傳動裝置系統擴展閱讀:

液壓傳動優點:

1、液壓傳動可以輸出較大的推力或大轉矩,可實現低速大噸位的運動,這是其它傳動方式所不能比的突出優點。

2、液壓傳動能很方便地實現大范圍的無級調速(調速范圍達2000:1),調速范圍大,且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調速。

3、在相同功率條件下,液壓傳動裝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液壓元件之間可採用管道連接、或採用集成式連接,其布局、安裝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構成用其它傳動方式難以組成的復雜系統。

4、 液壓傳動能使執行元件的運動十分均勻穩定,可使運動部件換向時無換向沖擊。而且由於其反應速度快,故可實現頻繁換向。

氣壓傳動優點:

1、工作介質是空氣,來源於大自然中的空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使用後直接排入大氣而無污染,不需要設置專門的回氣裝置。

2、空氣的粘度很小,所以流動時管道壓力損失較小,節能,高效,適用於集中供應和遠距離輸送。

3、氣動動作迅速,反應快,適合於高速往復運動;維護簡單,調節方便,特別適合於輕型設備的控制。

4、工作環境適應性好,防火防爆。特別適合在易燃、易爆、潮濕、多塵、強磁、振動、輻射等惡劣條件下工作,外泄漏不污染環境,在食品、輕工、紡織、印刷、精密檢測等環境中採用最適宜。

⑷ 一般的液壓傳動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基本工作原理是什麼

液壓傳動系統由液壓動力元件(液壓油泵)、液壓控制元件(各種液壓閥)、液壓執行元件(液壓缸和液壓馬達等)、液壓輔件(管道和蓄能器等)和液壓油組成。

基本工作原理:

電動機帶動液壓泵從油箱吸油,液壓泵把電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能。液壓介質通過管道經節流閥和換向和閥進入液壓缸左腔,推動活塞帶動工作台右移,液壓缸右腔排出的液壓介質經換向閥流回油箱。換向閥換向之後液壓介質進入液壓缸右腔,使活塞左移,推動工作台反向移動。

1、液壓泵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壓力動能(表現為壓力、流量),為液壓系統提供壓力油,是系統的動力來源。

2、液壓缸或液壓馬達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而對外做功,液壓缸可驅動工作機構實現往復直線運動(或擺動),液壓馬達可實現回轉運動。

3、各種液壓閥可以控制和調節液壓系統中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方向等,保證執行元件能按照要求進行工作。

4、液壓輔件提供必要的條件使系統正常工作並便於監測控制。

5、液壓油,液壓系統就是通過液壓油實現運動和動力傳遞的,液壓油還可以對液壓元件中相互運動的零件起潤滑作用。

(4)液壓傳動裝置系統擴展閱讀:

液壓傳動系統的優點

1、液壓傳動可以輸出大的推力或大轉矩,可實現低速大噸位運動。

2、液壓傳動能很方便地實現無級調速,調速范圍大,且可在系統運行過程中調速。

3、在相同功率條件下,液壓傳動裝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液壓元件之間可採用管道連接、或採用集成式連接,其布局、安裝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構成用其它傳動方式難以組成的復雜系統。

4、液壓傳動能使執行元件的運動十分均勻穩定,可使運動部件換向時無換向沖擊。而且由於其反應速度快,故可實現頻繁換向。

5、操作簡單,調整控制方便,易於實現自動化。特別是和機、電聯合使用時,能方便地實現復雜的自動工作循環。

6、液壓系統便於實現過載保護,使用安全、可靠。由於各液壓元件中的運動件均在油液中工作,能自行潤滑,故元件的使用壽命長。

7、液壓元件易於實現系列化、標准化和通用化,便於設計、製造、維修和推廣使用。

⑸ 液壓傳動系統主要由那五個部分組成,汽車上應用在什麼東方

1、液壓傳動系統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構成:
(1)動力元件 泵(機械能轉變為液壓能)
(2)執行元件 馬達、液壓缸(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
(3)控制元件 閥(作用為控制壓力、方向和流量)
(4)輔助元件 液壓油箱、過濾器、管路等
(5)工作介質 液壓油。
2、液壓傳動系組合運用液力和機械來傳遞動力。在汽車上,液壓傳動一般指液傳動,即以液體為傳動介質,利用液體在主動元件和從動元件之間循環流動過程中動能的變化來傳遞動力。動液傳動裝置有液力偶合器和液力變矩器兩種。液力偶合器只能傳遞扭矩,而不能改變扭矩的大小,可以代替離合器的部分功能,即保證汽車平穩起步和加速,但不能保證在換檔時變速器中的齒輪不受沖擊。液力變矩器則除了具有液力偶合器的全部功能外,還能實現無級變速,故應用得比液力偶合器廣泛得多。但是,液力變矩器的輸出扭矩與輸入扭矩的比值范圍還不足以滿足使用要求,故一般在其後再串聯一個有級式機械變速器而組成液力機械變速器以取代機械式傳動系中的離合器和變速器。液力機械式傳動系能根據道路阻力的變化自動地在若干個車速范圍內分別實現無級變速,而且其中的有級式機械變速器還可以實現自動或半自動操縱,因而可使駕駛員的操作大為簡化。但是由於其結構較復雜,造價較高,機械效率較低等缺點,除了高級轎車和部分重型汽車以外,一般轎車和貨車很少採用。
3、靜液式傳動系又稱容積式液壓傳動系。主要由油泵、液壓馬達和控制裝置等組成。發動機的機械能通過油泵轉換成液壓能,然後由液壓馬達再又轉換為機械能。在圖示方案中,只用一個馬達將動力傳給驅動橋主減速器,再經差速器、半軸傳給驅動輪。另一方案是每一個驅動輪上都裝一個馬達。採用後一方案時,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機械傳動件都可取消靜壓式傳動系,由於機械效率低、造價高、使用壽命和可靠性不夠理想,故只在某些軍用車輛上開始採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液壓傳動系統有哪幾個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5個
部分
:動力裝置:
機械能

液壓
能量;控制裝置(
控制元件
):對壓力、流量(速度)、油液流動方向控制;執行原件:液壓能量轉機械能;輔助
元器件
:除上述部分之外的部分;
工作介質
:作用很多,主要是系統傳動
媒介

同時
還肩負著潤滑、冷卻(散熱)、
機械
機構
運動磨損產生的
鐵屑
等等。

⑺ 液壓傳動系統有哪幾個部分組成各起什麼作用

液壓傳動系統的組成液壓系統主要由:動力元件(油泵)、執行元件(油缸或液壓馬達)、控制元件(各種閥)、輔助元件和工作介質等五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油泵)它的作用是利用液體把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液壓力能;是液壓傳動中的動力部分。 2、執行元件(油缸、液壓馬達)它是將液體的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其中,油缸做直線運動,馬達做旋轉運動。 3、控制元件包括壓力閥、流量閥和方向閥等。它們的作用是根據需要無級調節液動機的速度,並對液壓系統中工作液體的壓力、流量和流向進行調節控制。 4、輔助元件除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它元件,包括壓力表、濾油器、蓄能裝置、冷卻器、管件各種管接頭(擴口式、焊接式、卡套式)、高壓球閥、快換接頭、軟管總成、測壓接頭、管夾等及油箱等,它們同樣十分重要。 5、工作介質工作介質是指各類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油或乳化液,它經過油泵和液動機實現能量轉換。 液壓傳動的優缺點 1、液壓傳動的優點(1)體積小、重量輕,例如同功率液壓馬達的重量只有電動機的10%~20%。因此慣性力較小,當突然過載或停車時,不會發生大的沖擊; (2)能在給定范圍內平穩的自動調節牽引速度,並可實現無極調速,且調速范圍最大可達1:2000(一般為1:100)。 (3)換向容易,在不改變電機旋轉方向的情況下,可以較方便地實現工作機構旋轉和直線往復運動的轉換; (4)液壓泵和液壓馬達之間用油管連接,在空間布置上彼此不受嚴格限制; (5)由於採用油液為工作介質,元件相對運動表面間能自行潤滑,磨損小,使用壽命長; (6)操縱控制簡便,自動化程度高; (7)容易實現過載保護。 (8)液壓元件實現了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便於設計、製造和使用。 2、液壓傳動的缺點(1)使用液壓傳動對維護的要求高,工作油要始終保持清潔; (2)對液壓元件製造精度要求高,工藝復雜,成本較高; (3)液壓元件維修較復雜,且需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4)液壓傳動對油溫變化較敏感,這會影響它的工作穩定性。因此液壓傳動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溫度下工作, 一般工作溫度在-15℃~60℃范圍內較合適。 (5)液壓傳動在能量轉化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節流調速系統中,其壓力大,流量損失大,故系統效率較低。 液壓元件分類動力元件- 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螺桿泵...... 執行元件-液壓缸:活塞液壓缸、柱塞液壓缸、擺動液壓缸、組合液壓缸 液壓馬達-齒輪式液壓馬達、葉片液壓馬達、柱塞液壓馬達 控制元件-方向控制閥:單向閥、換向閥 壓力控制閥-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壓力繼電器等 流量控制閥-節流閥、調速閥、分流閥 輔助元件-蓄能器、過濾器、冷卻器、加熱器、油管、管接頭、油箱、壓力計、流量計、密封裝置等《內容轉自網路》

⑻ 液壓傳動系統由哪些元件組成

液壓傳動系統中有哪些主要零部件組成傳動系統一般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組成。其基本功用是將發動機發出的動力傳給汽車的驅動車輪,產生驅動力,使汽車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駛。

⑼ 液壓傳動裝置由什麼4部分組成

由動力源,各種控制閥,執行機構和各種輔助原件組成
在支路上安裝溢流閥,溢流閥的設定壓力低於主油路壓力,也可安裝一單向閥防止逆流
液壓缸是執行原件
順序閥可通過壓力變化改變油路順序

⑽ 鑽機液壓傳動系統

(一)功用

1)用以完成主軸的上升、下降、停止,鑽機移動,松開卡盤,擰卸鑽桿等工作。

圖4-63 XY-4型鑽機機架

1—擋鐵;2—右機腿;3—前機架;4—機座;5—左機腿;6—防護罩;7—移動油缸;8,9,13—壓板;10—後機架;11,12—調整墊;14—調整墊

2)可實現鑽進過程中的加壓、減壓鑽進和強力起拔等工藝要求。

3)可以控制立軸下降速度。系統中的油壓由壓力表反映,鑽進壓力、加減壓力值及鑽具質量由鑽壓表反映,如圖4-64所示。

(二)液壓系統的組成

XY-4型鑽機的液壓系統由以下四部分組成:

1)動力機構。由齒輪式油泵構成,它是液壓系統的「心臟」液壓能的動力源。

2)控制機構。控制和調整系統內油液的壓力,流量和方向,將液壓能分配給各執行機構。由液壓操縱閥,可調節流閥等組成。

3)執行機構。將液壓能轉換為機械能(往復和旋轉運動),由油缸,液壓馬達等組成。

4)輔助裝置。由油箱、過濾器、油表、油管、接頭等組成。

(三)液壓傳動系統工作原理

1.鑽機前後移動

如圖4-65所示,由手動控制彈簧復位三位六通換向閥與鑽機前後移動油缸等構成了鑽機移動迴路。其工作原理是:油液由油箱經過濾器通過油泵獲得液壓能,壓力表反映系統壓力,用溢流閥控制系統壓力並實現過載保護。換向閥各位置工作狀況如下:

圖4-64 XY-4型鑽機液壓傳動系統組成圖

1—油箱;2—閥門;3—接頭螺釘;4—接頭體;5—單聯齒輪泵;6,7,8—接頭螺釘;9—接頭體;10—ZFS四聯多路換向閥;11—螺帽;12,13—接頭螺釘;14—回油接頭體;15—給進油缸下油管;16—接頭體;17—給進油缸上油管;18—給進控制閥;19—鑽壓表;20—接頭螺釘;21—接頭體;22—直通接頭;23—液控單向閥;24—D型膠管接頭;25—C型膠管接頭;26—壓力表

圖4-65 XY-4型鑽機液壓系統

1—壓力表;2—單向閥;3—油泵;4—過濾器;5—油箱;6—溢流閥;7—鑽機前後移動操縱閥(三位六通);8—備用操縱閥(三位六通);9—卡盤松緊操縱閥(三位六通);10—立軸升降操縱閥(四位六通);11—給進控制閥(節流閥);12—三通換向閥(梭閥);13—鑽壓表;14—立軸油缸;15—液壓卡盤;16—單向閥;17—鑽機前後移動油缸(單出桿油缸)

1)處於第二位置(零位)時,壓力油經常態回油道直接流回油箱,此時鑽機處於停止狀態。

2)處於第一位置時,常態回油道封閉,壓力油進入移動油缸左腔,油缸體左移並帶動鑽機左移(後退);油缸右腔油液經回油道流回油箱。

3)處於第三位置時,常態回油道封閉,壓力油進入移動油缸右腔,油缸體右移並帶動鑽機右移(前進),油缸左腔油液經回油道流回油箱。

2.松開液壓卡盤

由卡盤松緊操縱閥與液壓卡盤內油缸等構成液壓卡盤松緊迴路。由於該鑽機液壓卡盤採用碟形彈簧卡緊,液壓力松開的方式,所以只需一條工作油路,而另一條油路接在液壓擰管機的供油路上。換向閥各位置工作狀況如下:

1)處於第二位置時,壓力油經常態回油道直接流回油箱,此時處於停止狀態。

2)處於第一位置時,常態回油道封閉,壓力油進入卡盤環形油缸,推動活塞下移,壓縮碟形彈簧,卡盤松開。

3)處於第三位置時,壓力油進入擰管機供油路,此時擰管機即可工作,同時卡盤油缸內油液卸荷,碟形彈簧復位,卡盤卡緊。

3.立軸的下降、停止、上升與稱重

由立軸升降操縱閥、立軸升降油缸(給進油缸)及給進控制閥等構成立軸給進迴路。換向閥各位置工作狀況如下:

1)處於第二位置時,壓力油經常態回油道直接流回油箱,立軸處於停止狀態。

2)處於第一位置時,常態回油道封閉,壓力油進入給進油缸上腔,推動活塞下移,立軸下降;給進油缸下腔油液與回油道接通,流回油箱。下腔油路上串聯著給進控制閥,可以調節油缸下腔回油量,從而控制立軸下降速度,實現加、減壓鑽進。

3)處於第三位置時,常態回油道封閉,壓力油通過給進控制閥之單向閥進入給進油缸下腔,推動活塞上行,立軸上升;油缸上腔油液與回油道接通卸荷。

4)處於第四位置時,常態回油道的油道封閉,油缸上腔開始卸荷,由於油缸下腔處於封閉狀態,下腔油壓力與鑽具質量相平衡,從鑽壓表上可讀出鑽具在孔內的質量值,油泵輸出的壓力油克服溢流閥彈簧壓力頂開閥心流回油箱。

(四)主要液壓元件的構造

1.油箱

油箱的用途主要是儲油、散熱、分離油中的空氣和沉澱雜物等。

XY-4型鑽機油箱為開式,容量為40L。裝於鑽機前機架的右側。其構造如圖4-66所示。

油箱由鋼板焊接製成,中間用帶孔的隔板分成回油沉澱和吸油兩個工作室,可消除泡沫,沉澱雜物,冷卻油液。油箱上端有加油口及過濾網,透氣孔等,油箱側面有圓形油標,用於觀察油麵高度。

2.油泵

該系統採用外嚙式齒輪油泵,型號為CB33/80。其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圖4-66 XY-4型鑽機油箱

1—接頭組件;2—接頭;3—蓋板;4—膠墊;5—加油口蓋;6—加油口;7—過濾板;8—後提手;9—回油管接頭;10—箱體;11—觀察口;12—鏡片;13—膠墊;14—墊圈;15—油標板;16—前提手;17—隔板;18—接頭;19—過濾器

工作壓力8MPa;最高壓力12MPa;轉速1500r/min;排量33L/min;容積效率70.95;進油管絲扣尺寸G7/8in;排油管絲扣尺寸G3/4in。

油泵傳動裝置如圖4-67所示。主要由三角皮帶輪、軸承、油泵座、傳動軸及橡膠油封等組成。傳動軸一端以平鍵連接三角皮帶輪,另一端則以兩副207軸承裝於油泵座內孔。齒輪泵軸的外花鍵插於傳動軸的內花鍵中,從而避免三角帶傳動過程中的拉力直接作用在油泵軸上。

圖4-67 油泵傳動裝置

1—B型三角皮帶;2,10—彈簧墊圈;3,9—六角頭螺栓;4—紙墊;5,6—襯套;7—傳動軸;8—207軸承;11—油泵座;12—壓注油嘴;13—橡膠油封;14—密封螺塞;15—襯套;16—三角皮帶輪;17—平鍵;18—止退墊圈;19—圓螺母

3.液壓操縱閥

液壓操縱閥是鑽機液壓傳動系統的控制中樞,屬集成式一組多路換向閥。如圖4-68所示,主要由調壓溢流閥、鑽機移動控制閥、卡盤及擰管機控制閥、立軸給進控制閥和回油側蓋五部分組合而成。下面分別介紹各閥的構造及工作原理。

圖4-68 XY-4型鑽機液壓操縱閥

1—微調手輪;2—圓錐銷;3—撥環;4—手輪套;5—密封圈;6—調壓螺桿;7—防轉銷;8調壓螺母;9—限位套;10—調壓套筒;11—限位螺母;12—密封圈;13—調壓溢流閥殼體;14—調壓彈簧;15—調壓閥體;16—閥座;17—螺母;18—彈簧座;19—彈簧;20—彈簧罩;21—彈簧壓板;22—密封蓋;23—內六角螺釘;24—定位器體;25—內六角螺釘;26—定位套筒;27—定位鋼球;28—鎖緊彈簧;29—回油後蓋;30—連接螺桿;31—連接板;32—墊圈;33—銷;34—操縱桿座;35—快速增壓手柄;36—撥叉;37—操縱桿;38—立軸給進控制閥桿;39—卡盤及擰管機控制閥桿;40—鑽機移動控制閥桿

(1)調壓溢流閥

該閥由微調手輪、快速增壓手柄、調壓螺桿、調壓螺母調壓彈簧、調壓閥體及閥座等組成(圖4-68)。閥體與閥的圓錐結合面經相互研磨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在調壓彈簧張力的作用下,將壓力油道P和回油道O隔開。一旦系統壓力升高至限定值,即可克服彈簧張力頂開閥體,壓力油便經閥座孔油道O2流回油箱。

調壓溢流閥壓力值是由調整彈簧張力的大小而實現的,既可微調,也可速調。微調手輪及套用圓錐銷與調壓螺桿連接為一體,螺桿前端左旋螺紋與調壓螺母相配合,螺母上固定有防轉銷,調整彈簧裝在閥體與調壓螺母之間,正時針旋轉微調手輪,調壓螺母向前移動壓縮彈簧,增強對閥體的壓力,則調壓閥壓力增高;反之壓力減小。為使系統壓力不超過最大值,在調壓筒內裝有限位套並用限位螺母限位。這就限制了調壓螺母的移動距離,同時也限制了彈簧對閥體的最大壓力,從而實現控制系統壓力的目的。在鑽機操作中,有時需要液壓系統快速增壓,為此特裝有快速增壓手柄,並以銷軸支撐在調壓套面上,其前端撥叉卡在撥環上,撥環又套在手輪上,所以扳動手柄時,通過手輪套、圓錐銷、使調壓螺桿迅速前移而壓縮彈簧,達到快速增壓目的。松開手柄後,彈簧復位,恢復到原調壓值。

(2)鑽機移動控制閥

該閥主要由鑽機移動控制閥桿、閥殼和復位彈簧等構成(見圖4-68)。閥殼通孔中配裝有帶四段柱塞的閥桿,閥桿頭部裝有彈簧,彈簧壓板等零件,並用密封蓋罩住。閥桿底部的螺旋孔旋入閥桿接頭,以鎖母鎖緊,閥桿接頭的銷軸連接操縱桿座,此座用連接板鉸鏈連接於密封蓋支架上,座孔中插入操縱桿,扳動操縱桿時,閥桿即在閥體中滑動,同時壓縮彈簧,扳動力消失後靠彈簧張力使閥桿復位。

液壓操縱閥總成內共有5條油道,中間是由壓力油道P和回油道O直通連接的常態回油道;P1P2為壓力油道;O1O2為卸荷油道;在移動控制閥片中有兩個接執行油缸的工作油孔A1B1,其中A1接移動油缸後腔;B1接前腔,滑閥桿移動時,當其中一個工作油孔接通壓力油道,另一工作油孔即接通卸荷油道,從而形成鑽機前後移動迴路。

(3)液壓卡盤及擰管機控制閥

該閥構造除定位裝置與鑽機移動控制閥不同外,其他部分完全相同(圖4-68)。定位裝置由定位套筒,定位鋼球和鎖緊彈簧等組成。定位套筒用內六角螺釘擰在閥桿頭部,其上有三道環形凹槽。在定位器體上也開有環形凹槽,槽內均布8個小孔,孔中裝有定位鋼球、其外用鎖緊彈簧壓住,當定位套筒的凹槽與定位鋼球相對時,即被鋼球卡住而實現定位。閥內油道A0與液壓卡盤的環形油缸接通,B0與液壓擰管機的供油路接通。

(4)立軸給進控制閥

該閥的定位裝置與液壓卡盤及擰管機控制閥相似,只是多了一個閥位(圖4-68)。閥中油道A0通給進油缸上腔;油道B0通下腔(油路流通狀況見本節液壓系統工作原理敘述)。鑽具稱質量時將滑閥桿下移到極限位置,使柱塞將油道B0封閉,柱塞將常態回油道封閉,A0—O0相通,此時處於油缸上腔卸荷,下腔封閉狀態。

4.給進控制閥

給進控制閥為一單向可調節流閥。主要由球閥(單向閥)、針閥(節流閥)、閥體及手輪等組成,其構造如圖4-69所示。

圖4-69 給進控制閥

1—管接頭;2—球閥;3—針閥;4—閥體;5—手輪;6—錐銷;7—彈簧;8—螺塞

當給進油缸活塞下移時,油缸下腔油液迫使球閥關閉,油液只能從針閥的環形間隙中流出,回油量的大小可通過轉動手輪使針閥軸向移動,從而控制立軸的下降速度。加壓鑽進時,可使針閥全部開啟以降低回油阻力。減壓鑽進時應根據工藝要求控制針閥開啟大小,以保持立軸下降速度均勻。

立軸上升時,油液從右側油孔進入而頂開單向閥從下油口流出,直接進入給進油缸下腔,活塞快速向上移動,完成倒桿作業。

5.限壓切斷閥

該閥串聯在三通換向閥與鑽壓表之間(圖4-70)。主要由接頭、閥體、閥芯、彈簧、調節螺絲等組成。接頭接高壓油道,上螺孔接鑽壓表,當液壓油超過限定值時,閥芯大端承受的壓力超過彈簧張力,於是閥芯壓縮彈簧而右移,其錐面將油道封閉,油壓不能傳遞到表內從而保護鑽壓表不受損害。

圖4-70 限壓切斷閥

1—接頭;2—墊片;3—閥體;4—閥芯;5—彈簧座;6—彈簧套;7—彈簧;8—調節座;9—調節螺絲

6.三通換向閥

該閥在液壓傳動系統中的位置見圖4-65,其作用是接通給進油缸上腔或下腔與鑽壓表之間的高壓油道,同時封閉低壓道與鑽壓表的通路。其構造如圖4-71所示,主要由閥體、管接頭、閥等組成。當給進油缸上腔為壓力油,下腔卸荷時,閥右移,b和c接通,a孔封閉,鑽壓表反映加壓鑽進讀數,反之a和c接通,b孔封閉,鑽壓表反映減壓鑽進讀數。

圖4-71 三通換向閥

1—閥體;2—管接頭;3—密封圈;4—管接頭;5—閥;6—螺釘;7—管接頭;a—給進油缸下腔介面;b—給進油缸上腔介面;c—限壓切斷閥介面

7.壓力表和鑽壓表

(1)壓力表

壓力表為1.5級的標准簧管式表,最大壓力為16MPa。該表裝於油泵與液壓操縱閥之間(在液壓系統中的位置見圖4-65之1),用以觀察整個液壓系統工作壓力,亦可判斷各元件在工作過程中的故障,以便及時排除隱患。其構造如圖4-72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當壓力油從進油孔進入彈簧管後,在壓力油作用下簧管由於變形而使自由端產生位移,此位移通過扇形齒輪及齒桿帶動指針旋轉,當油壓產生的作用力和簧管變形而產生的彈性力相平衡時,指針便停留在某一固定位置。利用靜盤及動盤上的刻度,就可以反映出鑽進時的加壓值、平衡鑽具質量值或鑽具稱重值。此種壓力指示器因簧管容易產生永久變形,且抗沖擊、震動性能差,故使用壽命較短。

(2)鑽壓表

鑽壓表又稱孔底壓力指示器,在液壓系統中的位置見圖4-65之13。此表是用外經為100mm最大壓力為9.8MPa的1.5級普通簧管式表改制而成的。表的接頭處裝有緩沖裝量。該表並聯在給進油缸油路上,反映出給進油缸壓力腔的壓力,從而測出鑽具質量及加壓和減壓鑽進值。

目前國內常用的孔底壓力指示器主要有兩種類型:簧管式和柱塞式。XY-4型鑽機採用的是簧管式孔底壓力指示器。鑽壓表構造如圖4-72所示,表盤有靜盤、動盤,靜盤上有順時針方向從0~10t(即100kN)的總刻度值。每噸刻度分為5小格,即每小格0.2t(2000N)。靜盤上各刻度值是以壓力表相應壓力乘以兩個給進油缸圓面積得出的,動盤有旋鈕突出表面,可以旋轉記數。動盤上有加壓和減壓兩種刻度,加壓刻度為紅色,從0~4t(40kN)按順時針方向增加,其刻度值是以壓力表相應壓力乘以兩個油缸上腔活塞面積減去活塞桿斷面後的面積得出的。減壓刻度是黑字,從0~7t(70kN)按逆時針方向增加,其刻度原理與靜盤相同。

圖4-72 鑽壓表構造

1—進油孔;2—簧管;3—靜盤;4—動盤;5—有機玻璃罩;6—指針

鑽壓表使用方法如下:

稱重。將鑽具提離孔底,將立軸給進控制閥手柄扳至「稱重」位置,指針在靜盤上指示的刻度值即是鑽具質量。

加壓鑽進。當鑽具質量小於鑽進工藝所需要的鑽壓時,應給鑽具附加一定的壓力。操作時應首先將鑽具質量稱出,假設稱出的質量為1t(10kN)而鑽具壓力需要2t(20kN)則需將動盤紅圈上1t的刻度值對准靜盤的零位,然後將操縱閥手柄扳到「下降」位置,順時針調節溢流閥微調手輪,增加給進油缸上腔壓力,使指針對准動盤紅色刻度2t值時,即是鑽壓值。此時表盤各刻度數據的含義是,動盤加壓(紅色)刻度1t是鑽具質量,2t是鑽壓,其差值1t是加壓數。加壓鑽進表盤狀態見圖4-73a。

減壓鑽進。當鑽具質量大於鑽進工藝所需的鑽壓時,就應由給進油缸下腔形成一個向上的作用力以抵消一部分鑽具質量。使其差值為鑽壓值。操作時應先稱出鑽具質量,若稱出鑽具質量為3.5t(35kN),而鑽壓只需要2t,應減去1.5t。此時應將鑽壓表上動盤黑圈3.5t的刻度值對准靜盤上的「零位」並扳動操縱閥手柄至「上升」位置,順時針凋節溢流閥調壓手輪進行「減壓」,增加給進油缸下腔油壓。直至表針對准動盤黑圈(減壓)上2t刻度。此時表盤各數據的含義是:動盤減壓鑽進刻度值3.5t是鑽具質量,刻度2t值是鑽進壓力,靜盤1.5t刻度值是減壓差值。減壓鑽進表盤狀態見圖4-73b。

圖4-73 鑽壓表加壓、減壓狀態示意圖

(五)液壓傳動系統操作使用注意事項

1)在鑽進和提升過程中,不得板動鑽機移動操縱閥手柄。

2)液壓操縱閥各手柄不能同時板到工作位置,當一個手柄處於工作位置時,其他手柄應置於「停止」位置。

3)板動操縱閥手柄應迅速准確到位。不能用力過猛,避免出現壓力沖擊、蹩泵、拉壞定位裝置和沖壞儀表。

4)松開液壓卡盤時,應先將操縱閥扳到「松開」位量,後扳動溢流閥快速調壓手柄至極限位置,卡盤卡緊時須放鬆快速調壓手柄。

5)液壓操縱閥各閥片之間出廠前已調整密封好並用螺栓緊固成一整體。在機台不準隨意拆卸,以免影響正常工作和漏油。

6)各軟、硬油管不得擠壓、碰傷和發生扭轉現象,油管曲率半徑應不小於外經尺寸的7倍。

7)應使用規定牌號的液壓油,注意保持油液清潔,防止油液中混入雜質污物。野外搬遷鑽機,應將擰開的油管接頭用干凈軟布堵死,防止雜質進入系統造成故障。

8)應定期檢查油箱中油位高度,使其符合油標刻線。油液工作溫度應保持在35~60℃。

閱讀全文

與液壓傳動裝置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北路五金機電城幾點關門 瀏覽:851
減隔震裝置設計注意事項 瀏覽:482
電能質量檢測裝置接哪 瀏覽:364
機械圖紙中泵怎麼看 瀏覽:994
煉鐵實驗裝置圖粉末 瀏覽:410
汽車儀表怎麼刷新 瀏覽:958
三項電動工具使用跳閘 瀏覽:484
機械師電腦如何校對電池 瀏覽:836
西安交大第一個分頻書店實驗裝置 瀏覽:130
寶馬5系儀表如何設置顯示時速 瀏覽:919
金馬工具箱 瀏覽:139
暖氣一開閥門多久會熱 瀏覽:152
依波機械表怎麼上發條 瀏覽:139
大眾途昂儀表盤怎麼看油耗 瀏覽:874
泄露檢測裝置 瀏覽:328
馬達軸承線存在什麼問題 瀏覽:989
機械台班費用如何計算 瀏覽:423
三輪車前輪軸承蓋眼大怎麼辦 瀏覽:81
永康廣博電動工具廠 瀏覽:307
水製冷是什麼意思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