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燈的演變史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
最早實用的電燈是白熾燈,但早在白熾燈誕生之前,英國人漢弗萊·戴維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弧光燈,但這種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場所根本無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不過,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20世紀初,碳化燈絲被鎢絲取代,鎢絲白熾燈沿用至今。
1938年,熒光燈誕生。1998年白光LED燈誕生。
電燈的發明: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網路--電燈
⑵ 照明燈光的發展歷史與展望
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所發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享利•戈培爾(Heinrich Gö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電燈泡,而在愛迪生之前很多其它人亦對電燈的發明作出了不少貢獻。1801年,英國 一名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在1810年亦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享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 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1850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 (Joseph Wilson Swan)開始研究電燈。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絲通電的燈泡得到英國的專利,並開始在英國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裝電燈。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氦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是他們無足夠財力繼發展這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愛迪生。
愛迪生購下專利後,嘗試改良使用的燈絲。1879年他改以碳絲造燈泡,成功維持13個小時。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絲燈泡曾成功在實驗室維持 1200小時。但是在英國,斯旺控告愛迪生侵犯專利,並且獲得勝訴。愛迪生在英國的電燈公司被迫讓斯旺加入為合夥人。但後來斯旺把他的權益及專利都賣了給 愛迪生。在美國,愛迪生的專利亦被挑戰。美國專利局曾判決他的發明已有前科,屬於無效。最後經過多年的官司,愛迪生才取得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
愛迪生的最大發現是使用鎢代替碳作為燈絲。之後在1906年,通用電器發明一種製造電燈鎢絲的方法。最終廉價製造鎢絲的方法得到解決,鎢絲電燈泡被使用至今。
電燈泡的最大問題是燈絲的蒸發。因為鎢絲上細微的電阻差別造成溫度不一,在電阻較大的地方,溫度升得較高,鎢絲亦蒸發得較快,於是造成鎢絲變幼,電阻進一 步增大的循環;最終令鎢絲燒斷。後來發現以惰性氣體代替真空可以減慢鎢絲的蒸發。今天多數的電燈泡內都是注入氦、氬或氪氣。
現代的白熾燈一般壽命為1,000小時左右。
⑶ 燈的發展史發光原理及作用
不同燈的發光原理不盡相同,以下是幾種燈的發光原理:
1.白熾燈
它就是最普通的電燈,電流通過燈絲(鎢絲)時,燈絲溫度高達2000℃以上,呈白熾狀態,發出的光呈白色。白熾燈泡由於跟燈頭的連接的不同,又分為螺絲口燈泡、燈頭和卡口燈泡、燈頭兩種。一般的白熾燈泡都是抽成真空的可以避免燈絲的氧化了,而在60W以上的燈泡內還充有氮、氬等氣體,以阻礙鎢絲在高溫下的升華,因而燈絲溫度可提高到2400~2700℃,燈絲溫度越高,它所消耗的電能中轉化為光能的比例便越多。
2. 日光燈
日光燈主要由燈管、鎮流器和啟動器組成。燈管的兩端各有一個燈絲,管中充有稀簿的氬和微量水銀蒸氣,管壁上塗著熒光粉。燈管的工作原理和白熾燈不同,兩個燈絲之間的氣體在導電時主要發出紫外線,熒光粉受到紫外線的照射才發出可見光。熒光粉的種類不同,發光的顏色也不一樣。
氣體的導電有一個特點:只有當燈管兩端的電壓達到一定值時氣體才能導電;而要在燈管中維持一定大小的電流,所需的電壓卻低得多。因此,如果把220V的電壓加在燈管的兩端並不能把它點燃。有了鎮流器和啟動器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3.節能燈
節能燈指的是採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為原料研製而成的節能燈具,(它一般採用電子整流器來驅動)。目前,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的應用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節能光源的發展趨勢是光源幾何尺寸越做越小,光效越做越高,以較少的電能,得到最高的光通量。一隻7瓦的三基色節能燈亮度相當於一隻45瓦的白熾燈,而壽命是普通白熾燈泡的8倍。
4. 碘鎢燈
自從1879年白熾燈問世以來,人們便與電燈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百多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光源家族中新燈輩出,大放光彩。
人們在研製熒光燈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白熾燈的改進。1959年,一位名叫弗里德里奇的美國人發現,把碘充於白熾電燈中,能把蒸發下來的鎢原子重新送回到鎢絲上,這不僅控制了燈絲的升華,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燈絲溫度,發出與日光相似的光。這樣製成的燈叫作碘鎢燈。碘鎢燈具有亮度高、壽命長的特點,一隻1000瓦的碘鎢燈相當於5000瓦普通燈泡的亮度。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把鹵族元素的某些化合物充入白熾燈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把溴化氫充入白熾燈中,製成的溴鎢燈比碘鎢燈還要好,這樣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鹵鎢燈。鹵鎢燈適用於車間、劇院、舞台、攝影棚等場合。我們看到電視台記者拍攝電視新聞時,手裡舉著一個很亮的光源,那就是鹵鎢燈。它的缺點是輻射出來的熱量很大,有時甚至可用它來烘烤物體。
5. 高壓汞燈
照明用高壓汞燈外殼用石英玻璃製成,內充一定數量的汞和少量氬氣。為使高壓汞燈起弧,兩電極之間需要有足夠高的電場強度,對充氬的汞燈,此值約為4伏/厘米。以300瓦高壓汞燈為例,在室溫下,燈內氣壓約10~20大氣壓(106~2×106帕)。極距為10厘米,啟動電壓需在400伏以上。所以直接採用220伏的電源,燈就無法啟動。
一種有玻璃外殼的高壓汞燈,這種汞燈通常用輔助電極幫助啟動,輔助電極通過一隻40~60千歐的電阻R與不相鄰的電極相連接。當燈接入電網後,輔助電極與相鄰的主電極之間加有交流220伏的電壓。這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很近,通常只有2~3毫米,所以它們之間有很強的電場。在此強電場的作用下,兩電極之間的氣體被擊穿,發生輝光放電,放電電流由電阻R所限制。如R過小會使電極燒壞。主電極和相鄰輔助電極之間的輝光放電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和離子,這些帶電粒子向兩主電極間擴散,使主電極之間產生放電,並很快過渡到兩主電極之間的弧光放電。在燈點燃的初始階段,是低氣壓的汞蒸氣和氫氣放電,這時管壓降得很低,約25伏左右;放電電流很大,約為5~6安培,稱為啟動電流。低壓放電時放出的熱量使管壁溫度升高,汞逐漸汽化,汞蒸氣壓和燈管電壓逐漸升高,電弧開始收縮,放電逐步向高氣壓放電過渡。當汞全部蒸發後,管壓開始穩定,進入穩定的高壓汞蒸氣放電。
可見,高壓汞燈從啟動到正常工作需要一段時間,通常為4~10分鍾。
高壓汞燈發光效率比較高,在35~65流/瓦以上,高壓汞燈除了有高的發光效率外,還能發出強的紫外線,因而不僅可以照明,還可用於曬圖,保健日光浴,化學合成,塑料及橡膠的老化試驗、熒光分析、探傷等方面。由於高壓汞燈有較高的光效,而且其發光體小,亮度高,適合於室外照明。但是它的光色偏藍、綠,缺少紅色成分,所以被照物不能完全顯示原來的顏色。
如果高壓汞燈中汞蒸氣壓大於10大氣壓時,就成為超高壓汞燈,這時其發光效率將隨之增加。高壓汞燈有較高的發光效率,但是亮度還不夠高。在許多場合,例如各種光學儀器、投影系統中,則需要高達104~106熙提(Cd/cm2)的高亮度光源,超高壓汞燈就是這樣一種光源。
6. 高壓鈉燈
高壓鈉燈是一種高強度氣體放電燈泡。 高壓鈉燈使用時發出金白色光,它具有發光效率高、耗電少、壽命長、透霧能力強和不誘蟲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道路、高速公路、機場、碼頭、船塢、車站、廣場、街道交匯處、工礦企業、公園、庭院照明及植物栽培。高顯色高壓鈉燈主要應用於體育館、展覽廳、娛樂場、百貨商店和賓館等場所照明。
當燈泡啟動後,電弧管兩端電極之間產生電弧,由於電弧的高溫作用使管內的鈉汞齊受熱蒸發成為汞蒸氣和鈉蒸氣,陰極發射的電在向陽極運動過程中,撞擊放電物質有原子,使其獲得能量產生電離激發,然後由激發態回復到穩定態;或由電離態變為激發態,再回到基戊無限循環,多餘的能量以光輻射的形式釋放,便產生了光。高壓鈉燈中放電物質蒸氣壓很高,也即鈉原子密度高,電子與鈉原子之間碰撞次數頻繁,使共振輻射譜線加寬,出現其它可見光譜的輻射,因此高壓鈉燈的光色優於低壓鈉燈。
以上是常見的幾種照明電燈。
另外:新穎電光源層出不窮
1.準分子光源(ELS)的出現
在光源輻射機理研究中,近年來採用準分子工作物質,如KrF、ArP、NeF和XeCl等,來製造高功率的紫外光源。同時,通過微波放電和介質阻擋放電等無極放電形式可製成新型的準分子輻射光源,光能轉換效率達50%以上。現已製成58×68cm2的60WX2準分子大面積平面照明系統,這種燈無需充汞,因此從環境保護角度更有吸引力。目前已有能將172nm高效轉換成可見光的熒光粉產品,並製成有實用價值的平面無汞熒光燈產品出售,尤在LCD的背景照明中,它已獲得有效的應用。作為一種新穎的無汞熒光燈,它的光效與直管型熒光燈相仿,又能製成平面形狀,更加上它的無有害物質,不會造成污染的優越性等特點,可以予言,準分子光源前途無量。
2.超高壓汞燈(UHP)的開發成功
近年來,配投光系統的顯示裝置受到人們的極大重視,而影響其性能的關鍵配件是短弧光源,荷蘭飛利浦公司於1995年首先開發成功一種超高壓汞燈,極距約1.3mm,功率100w。在燈工作時,汞蒸氣壓可達200個大氣壓。由於汞蒸氣壓愈高,燈的亮度也越高,而且汞原子譜線寬度變大,分子連續譜與帶電粒子復合光譜也更強,特別是595nm以上的紅光輻射隨燈內工作壓強的升高而增強,從而使燈的顯色性提高。由於該燈放電時電極處於極高的溫度,會造成鎢材料蒸發並沉積在球壁上造成光衰,現通過在工藝上對燈內充入微量氧一鹵素,有效清潔泡殼,使燈的壽命達12000h。
3.微波光源的崛起
1992年國際電光源科技界提出了微波硫燈的新技術,發現充填硫元素和低壓氬氣於石英泡殼內,在頻率為2 450MHz微波能量的驅動下,通過硫分子的振動能和轉動能的躍遷,可使燈輻射出連續的可見光光譜。
1994年,美國融合公司製成了一個功率為3400w微波硫燈照明系統。該產品輻射光譜接近太陽光譜,可在很大范圍內調光,壽命60000h,可任意方向燃點。微波硫燈還可以利用導光管技術,將該燈發出的強光沿著導光管傳送到所需要照明的寬廣區域。最近為使硫燈適宜於家庭和商業照明。我國光源界經過幾年聯合研製,也在1999年推出VEC-1000微波硫燈產品,其技術指標接近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4.固體光源開始進入光源領域
近30年來,作為固體光源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取得了重大突破,燈的光效增加了100倍,成本下降10倍,近幾年又突破單一顏色的局限性向白色光照明邁進。
二極體與電燈泡相比,體積更小,壽命更長,對環境的危害也更小。單單電費一項,它就可以為人類每年節省數百億英鎊。它可以連續使用10萬個小時,相當於11年的時間。科學家預言,電燈泡的歷史任務即將完成,人類即將進入發光二極體時代。 以氮化鎵為基礎的高亮度白光發光二極體(LED)因其節能、壽命長、環保等優點,將逐步取代現有的白熾燈和熒光燈。二極體的發光實質是半導體的光心的復合發光,具體機制較復雜簡單點說就是離子球附近的電場,使半導體二極體中的雜質光心,發生復合作用,將電場能量轉化為光能,具體涉及半導體 發光的復合理論,與半導體中的施主與受主的復合,較復雜,不贅述,如有興趣,可查閱黃昆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熒光燈即低壓汞燈,它是利用低氣壓的汞蒸氣在放電過程中輻射紫外線,從而使熒光粉發出可見光的原理發光,因此它屬於低氣壓弧光放電光源。熒光燈內裝有兩個燈絲。燈絲上塗有電子發射材料三元碳酸鹽(碳酸鋇、碳酸鍶和碳酸鈣),俗稱電子粉。在交流電壓作用下,燈絲交替地作為陰極和陽極。燈管內壁塗有熒光粉。管內充有400Pa-500Pa壓強的氬氣和少量的汞。通電後,液態汞蒸發成壓強為0.8 Pa的汞蒸氣。在電場作用下,汞原子不斷從原始狀態被激發成激發態,繼而自發躍遷到基態,並輻射出波長253.7nm和185nm的紫外線(主峰值波長是253.7nm,約佔全部輻射能的70-80%;次峰值波長是185nm,約佔全部輻射能的10%),以釋放多餘的能量。熒光粉吸收紫外線的輻射能後發出可見光。熒光粉不同,發出的光線也不同,這就是熒光燈可做成白色和各種彩色的緣由。由於熒光燈所消耗的電能大部分用於產生紫外線,因此,熒光燈的發光效率遠比白熾燈和鹵鎢燈高,是目前最節能的電光源。通過 氣體放電 暫無內容將電能轉換為光的一種電光源。氣體放電的種類很多,用得較多的是輝光放電和弧光放電(見電弧放電)。輝光放電一般用於霓虹燈和指示燈。弧光放電可有很強的光輸出,照明光源都採用弧光放電。熒光燈、高壓汞燈、鈉燈和金屬鹵化物燈是應用最多的照明用氣體放電燈。
原理 氣體放電燈放電發光的基本過程分 3個階段:①放電燈接入工作電路後產生穩定的自持放電,由陰極發射的電子被外電場加速,電能轉化為自由電子的動能;②快速運動的電子與氣體原子碰撞,氣體原子被激發,自由電子的動能又轉化為氣體原子的內能;③受激氣體原子從激發態返回基態,將獲得的內能以光輻射的形式釋放出來。上述過程重復進行,燈就持續發光。放電燈的光輻射與電流密度的大小、氣體的種類及氣壓的高低有關。一定種類的氣體原子只能輻射某些特定波長的光譜線。低氣壓時,放電燈的輻射光譜主要就是該原子的特徵譜線。氣壓升高時,放電燈的輻射光譜展寬,向長波方向發展。當氣壓很高時,放電燈的輻射光譜中才有強的連續光譜成分。
結構 各種氣體放電燈都由泡殼、電極和放電氣體構成,基本結構大同小異。泡殼與電極之間是真空氣密封接,泡殼內充有放電氣體。氣體放電燈不能單獨接到電路中去,必須與觸發器、鎮流器等輔助電器一起接入電路才能啟動和穩定工作。放電燈的啟動通常要施加比電源電壓更高的電壓,有時高達幾千伏或幾萬伏以上。採用漏磁變壓器,或用啟動器可以滿足上述要求。電弧放電一般都具有負的伏-安特性,即電壓隨電流的增加而減小。如將放電燈單獨接入電網,燈泡或電路元件將被過電流毀壞。放電燈和鎮流器串聯起來使用才能穩定工作。鎮流器可以是電阻、電感或電容。通常在直流電源時用電阻鎮流、低頻交流電源時用電感鎮流,高頻時用電容鎮流。
特點和應用 氣體放電燈具有以下特點:①輻射光譜具有可選擇性。通過選擇適當的發光物質,可使輻射光譜集中於所要求的波長上,也可同時使用幾種發光物質,以求獲得最佳的組合光譜。②具有高效率,它們可以把25~30%的輸入電能轉換為光輸出。③壽命長。使用壽命長達1萬小時或2萬小時以上。④光輸出維持特性好,在壽命終止時仍能提供60~80%的初始光輸出。
氣體放電燈在工業、農業、醫療衛生和科學研究領域的用途極為廣泛。除作為照明光源之外,在攝影、放映、曬圖、照相復制、光刻工藝、化學合成、塑料及橡膠老化、熒光顯微鏡、光學示波器、熒光分析、紫外探傷、殺菌消毒、醫療、生物栽培、固體激光等方面都有廣泛應用。
從熒光燈的發光機制可見,熒光粉對熒光燈的質量起關鍵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熒光燈大都採用鹵磷酸鈣,俗稱鹵粉。鹵粉價格便宜,但發光效率不夠高,熱穩定性差,光衰較大,光通維持率低,因此,它不適用於細管徑緊湊型熒光燈中。1974年,荷蘭飛利蒲首先研製成功了將能夠發出人眼敏感的紅、綠、藍三色光的熒光粉氧化釔(發紅光,峰值波長為611nm)、多鋁酸鎂(發綠光,峰值波長為541nm)和多鋁酸鎂鋇(發藍光,峰值波長為450nm)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三基色熒光粉(完整名稱是稀土元素三基色熒光粉),它的發光效率高(平均光效在80lm/W以上,約為白熾燈的5倍),色溫為2500K-6500K,顯色指數在85左右,用它作熒光燈的原料可大大節省能源,這就是高效節能熒光燈的來由。可以說,稀土元素三基色熒光粉的開發與應用是熒光燈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沒有三基色熒光粉,就不可能有新一代細管徑緊湊型高效節能熒光燈的今天。但稀土元素三基色熒光粉也有其缺點,其最大缺點就是價格昂貴。
目前常見的熒光燈有:
(1)直管形熒光燈。這種熒光燈屬雙端熒光燈。常見標稱功率有4W,6W,8W,12W,15W,20W,30W,36W,40W,65W,80W,85W和125W。管徑用T5,T8,T10,T12。燈頭用G5,G13。目前較多採用T5和T8。T5顯色指數>30,顯色性好,對色彩豐富的物品及環境有比較理想的照明效果,光衰小,壽命長,平均壽命達10000小時。適用於服裝、百貨、超級市場、食品、水果、圖片、展示窗等色彩絢麗的場合使用。T8色光、亮度、節能、壽命都較佳,適合賓館、辦公室、商店、醫院、圖書館及家庭等色彩樸素但要求亮度高的場合使用。
為了方便安裝、降低成本和安全起見,許多直管形熒光燈的鎮流器都安裝在支架內,構成自鎮流型熒光燈。
(2)彩色直管型熒光燈。常見標稱功率有20W,30W,40W。管徑用T4,T5,T8。燈頭用G5、G13。彩色熒光燈的光通量較低,適用於商店櫥窗、廣告或類似場所的裝飾和色彩顯示。
(3)環形熒光燈。除形狀外,環形熒光燈與直管形熒光燈沒有多大差別。常見標稱功率有22W,32W,40W。燈頭用G10q.。主要提供給吸頂燈、吊燈等作配套光源,供家庭、商場等照明用。
(4)單端緊湊型節能熒光燈。這種熒光燈的燈管、鎮流器和燈頭緊密地聯成一體(鎮流器放在燈頭內),除了破壞性打擊,無法把它們拆卸,故被稱為「緊湊型」熒光燈。由於無須外加鎮流器,驅動電路也在鎮流器內,故這種熒光燈也是自鎮流熒光燈和內啟動熒光燈。整個燈通過E27等燈頭直接與供電網連接,可方便地直接取代白熾燈。
這種熒光燈大都使用稀土元素三基色熒光粉,因而具有節能功能。下表列出節能熒光燈與光通量大體相同的白熾燈的對照。
節能熒光燈功率(W) 5 7 9 11 13 18 36 45 65 85 105 編輯本段色調 主要用放電產生的紫外輻射激發熒光粉而發光的放電燈稱為熒光燈。
熒光燈主要是一種低壓汞蒸氣弧光放電燈,它在氣體放電中消耗的電能主要轉化為紫外范圍的電磁輻射(大約63%轉化為254-185nm之間的C類紫外輻射),大約有3%的能量在放電中直接轉化為可見光,其主要波長為405nm(藍紫光),436nm(藍光),456nm(綠光)和577nm(黃光)。紫外輻射照射到燈管內壁的熒光粉塗層上,紫外線的能量被熒光材料所吸收,其中一部分轉化為可見光並釋放出來。一個典型的熒光燈中發出的可見光(包括從熒光粉塗層中發出的和在放電時直接發出的)大約相當於輸入燈內能量的28%。熒光燈的光性能主要取決於燈管的幾何尺寸即長度和直徑,填充氣體種類和壓強,塗敷熒光粉以及製造工藝。
熒光燈色溫分為:
暖色調系列:如/29,/827,/830,/927,/930等,能塑造溫暖輝煌,縮小距離空間,給人一種輕松和舒適的照明感覺。在使用時,一般與白熾燈混用,不適合與自然光混合使用。
中間色調系列:如/33,/835,/840,/927,/940等,中性色彩在使用時,明亮的白色光可與自然光完滿結合,一般用於有自然光照射或需要較冷色調氣氛的空間。
冷色調系列:如/54,/850,/865,/950,/965等,能塑造寧靜冷清,增大距離空間,給人以活潑的照明感覺,在使用時,一般用於顏色1比較或特別強調冷色效果的場所。
熒光燈顯色性分為:
某品牌標准型直管熒光燈:
顯色指數較低,如51,63,72等,適用於一般工作場所和對顯色性不重要的場所(倉庫,停車場)等。
某品牌三基色直管熒光燈:
顯色指數大於85,適用於長時間工作場所,能使工作者心情舒暢。
某品牌豪華型直管熒光燈 :
顯色指數為95,97,98等,用於顯色性要求高的場所或特殊環境。
選擇熒光燈的秘訣:燈的色溫,顯色性,壽命,光效及含汞量。
強光燈 (英文:light )
適用范圍:廣泛應用於貨場裝卸、巡查檢修、事故搶修等。如鐵路、電業、公安、鋼鐵、石油化工等單位夜間施工作業照明。
產品特點
1.造型美觀、操作簡單方便,可採用手提、檯面放置、磁力吸附、吊掛照明等多種方式;燈頭和提手可分別在135°和180°范圍內(每間隔15°一擋)任意調節角度,強光、工作光可隨意轉換 ,選用大功率燈泡,使用壽命長,發光效率高,標准配置為聚光照明。
2.燈具下部的高能電池容量大、性能優、自放電率低, 可隨時充電;小巧輕便,易拆卸更換。一次充滿電後半年內儲電量不低於滿容量的85%,兩年 內儲電量不低於滿容量的60%。
3.精密的結構、特製合金和防彈膠材料,能確保產品經受強力碰撞和沖擊;密封性好,可抵禦風浪、暴雨侵襲。編輯本段射燈 射燈是裝飾性照明,收窄光束的照射范圍,使之聚焦在某小塊面積上,常見用在酒櫃或牆面上用以作裝飾,加強照明效果,穿透力強,功率很小的燈。 投光燈特性:適合於大型場合投光照明,建築物等照明。
1、高純度鋁反射板、光束最精確、反射效果最佳。
2、對稱型窄角、寬角及非對稱等配光系統。 ■
3、背後開啟式更換燈泡,維護簡便。
4、燈具均附有刻度板方便調整照射角度。
1.省電:射燈的反光罩有強力折射功能,10瓦左右的功率就可以產生較強的光線。
2.聚光:光線集中,可以重點突出或強調某物件或空間,裝飾效果明顯。
3.舒服:射燈的顏色接近自然光,將光線反射到牆面上,不會刺眼。
4.變化多:可利用小燈泡做出不同的投射效果。
射燈的分類:
1.下照射燈。可裝於頂棚、床頭上方、櫥櫃內,還可以吊掛、落地、懸空,分為全藏式和半藏式兩種類型。下照射燈的特點是光源自上而下做局部照射和自由散射,光源被合攏在燈罩內,其造型有管式下照燈、套筒式下照燈、花盆式下照燈、凹形槽下照燈及下照壁燈等,可分別裝於門廊、客廳、卧室。比如電視機近旁裝一盞綠色瓷罩下照壁燈,既可觀物清楚又不影響看電視。雕塑造型上方設一套筒式下照燈,可將人的視線引向藝術品上,便於品味觀賞。選擇下照燈,瓦數不宜過大,僅為照亮而已,不能強光刺眼。
2.路軌射燈。大都用金屬噴塗或陶瓷材料製作,有純白、米色、淺灰、金色、銀色、黑色等色調;外形有長形、圓形,規格尺寸大小不一。射燈所投射的光束,可集中於一幅畫、一座雕塑、一盆花、一件精品擺設等,也可以照在居室主人坐的轉椅後背,創造出豐富多彩、神韻奇異的光影效果。可用於客廳、門廊或卧室、書房。可以設一盞或多盞,射燈外形與色調,盡可能與居室整體設計諧調統一。路軌裝於頂棚下15~30厘米處,也可裝於頂棚一角靠牆處。</dd>
⑷ 我國燈飾發展史
中國燈具工業最早起源於上海。上海是我國最早建立的現代城市,使用現代燈具也最早,約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開始規模使用電燈。
1921年,民族工商業者胡西園等試製成功第一隻國產白熾燈,並於1923年買下甘肅路德商奧本公司電器廠,聘任奧本為工程師,開設中國亞浦耳電器廠,成為上海第一家由民族資本開設的電光源企業。1929年,甘鏡秋等民族工商業者又創立華德電光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真空長絲燈泡。
隨著白熾燈生產的發展,其他光源產品也相繼問世。1927年,許石炯試制小電珠成功,並在閘北東洋花園開設公明電珠廠,生產日月牌、光榮牌2.5伏、3.8伏小電珠、聖誕泡。產品暢銷長江流域及華北一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中國民族燈具工業遭受到國外洋品牌及國內落後勢力的雙重壓榨和排擠,再加上燈具工業缺乏賴以生存的長期穩定的發展環境,因此在解放前中國只有上海等少數幾個城市擁有燈泡廠,而且這些燈泡廠大多經營困難,處於奄奄一息的狀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現代燈具工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是中國現代燈具發展的初潮。在這一段時間里,一大批新型現代化建築的建設和裝修向當時的燈具行業提出了挑戰,並刺激著燈具工業的發展。
這時候中國燈具工業再不僅僅只能生產普通白熾燈泡、馬路彎燈、機床燈、舟燈、工地投光燈、照相燈、舞台打光燈、日光台燈、軋床燈等,而是不斷研製出更先入更現代化的燈具。這其中既有環境安定,國家對於燈具行業的支持有關,又與當時照明行業的實際需求有關。
1954年,上海建造"中蘇友好大廈",配套燈具由上海3家燈具廠承製。經過將近1年的努力,燈具企業製造出大型吊燈、壁燈、吸頂燈等各類燈具。那盞高聳塔尖、不變形、光色好的五角紅星標志燈,就是當時這個臨時工場製造成功的。這些燈具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現代燈具工業已經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之後,在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等大型建築的燈具承製過程中,國產燈具繼續得到發展,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入水平。到了50年代後期,上海燈具行業還為一艘現代化大型外輪伊里奇號生產過船用配套燈具。這批燈具在工藝上不僅要求具有國際水平,而且還得經受十分嚴格的產品檢驗。上海燈具行業的職工懷著為國爭光的精神,終於勝利地完成了任務。至60年代初、中期,上海在全國首先形成一個獨立、完整、協作配套的燈具行業。
這一時期上海燈具工業的發展是全中國現代燈具工業發展的代表和縮影,除了上海外,北京、天津、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也相繼建立燈具廠,中國現代燈具工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一時期,除了大量燈具廠拔地而起外,燈具產量大幅增加外,中國在光源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1963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室和亞明燈泡廠年我國第二代光源熒光高壓汞燈。此後,第一盞氫燈、第一盞氪燈、金屬鹵化物燈相繼問世並量產,中國電光源產業因此也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上海對中國電光源產業發展功不可沒。
提到中國電光源產業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中國電光源之父"蔡祖泉。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電光源產業的每一項科研成果幾乎都和蔡祖泉有關。1961年,蔡祖泉與同伴們初探我國科學家的"空白領域"---電光源,著手研製國內的第一盞光源--高壓汞燈。同年,復旦大學電光源小組成立。我國電光源史上第一個氫燈、第一個高壓汞燈、第一個氪燈、第一個長弧氙燈等一系列成果陸續從他手上誕生。
從1949年到1965年,中國燈具工業獲得了突飛猛入的發展,燈具產量急劇增加,燈具種類大大豐富,部分產品達到了國際先入水平。這一時期也是中國電燈快速普及的時期,城市開始普及電燈照明。
然而,中國燈具工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十年動亂時期燈具行業受到很大影響,使原本基礎薄弱的燈具工業遭遇停滯的命運。這樣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燈具發展的新一輪高潮才初現端倪。
⑸ 照明燈的發展歷程
物理學教授的大膽暢想1802年,在俄國的彼得堡外科醫學院,一名叫作彼德羅夫的物理學教授宣布,他打算「以電取光」。在篝火、松明、動植物油以及燃氣還是主要照明方式的19世紀初期,在電流還是一件新鮮事物的前提下,這一決定無異於天方夜潭。但是彼德羅夫的熱情並沒有被眾人的冷嘲所壓熄,因為在不久前,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用放風箏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讓他受到啟發:電池組兩端在被導線連接時所產生的電火花,能不能變成持久的燈光,以供照明之用?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彼德羅夫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盡管在臨死前始終沒有見到「持久的燈光」,但彼德羅夫發現了「電弧」———「如果把兩根炭棒彼此接近,那麼在它們中間就出現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燒掉,並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間。」這是關於電氣照明的最早言論。電弧的發現,標志著人類在由電到光的轉化過程中邁出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從弧光燈到白熾燈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1809年正在埋頭進行電化學研究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也發現了電弧。他親手做了個很大的蓄電器,動用了2000個伏打電池,得到了更強烈更明亮的弧光。
彼德羅夫和戴維的實驗裝置較為相似,這實際是一種新燈———炭極弧光燈的雛形。當時這種燈採用一般木炭做成的炭棒,燒損過快,耀眼的弧光彷彿曇花一現。
大約在30年後,有人想起並應用了堅硬緻密的焦炭來替代一般的木炭。由於焦炭比木炭燃燒慢,弧光閃亮的時間也就延長了許多。
後來法國科技人員給弧光裝置裝上一種鍾表裝置,使它能夠自動調節兩根炭棒間的距離。這樣,第一隻炭極弧光燈正式誕生了。
1876年,俄國電工技師雅布洛奇可夫又對弧光燈進行了較大改革。他取消了復雜的鍾表機關和磁鐵燈調節裝置,而讓兩根炭棒並排豎立,中間隔著一塊用黏土或石膏做成的絕緣片。他還採用一種裝置,能夠不斷改變電流的方向,使兩根炭棒交替地充當陽極和陰極,這樣兩根炭棒的燒損速度就基本相同,而他們端頭之間的距離也就可以保持不變了。由於這兩根並排豎立的炭棒在發光的時候像蠟燭一樣,人們就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電燭」。電燭發出美麗的淡紅色或淡紫色的光,每支能持續發光兩小時左右。
在19世紀70年代的後幾年裡,電燭曾經風行一時。由法國通用電氣協會投資製造的電燭,曾被用作路燈一支支地點燃在大街上,單單巴黎一個城市就用了成千支電燭,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7萬盞煤油燈,使熱鬧繁華的巴黎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電燭還照亮了英國倫敦和古老波斯的街道,也在羅馬大劇院和柬埔寨王宮上空閃閃發光……
弧光燈的問世開辟了電氣照明的新時代,在人類照明史上具有預示性的偉大意義。弧光燈由於光度強,發光效率高,顯色性好,在印刷製版、電影放映等領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直到今天仍占據著一席之地。但是電燭的耗電量大,壽命短暫,還會產生有害氣體,所以在白熾燈出現以後,它在照明領域里幾乎銷聲匿跡了。
1879年,愛迪生在前人研究實踐的基礎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實用的炭絲白熾燈。愛迪生利用改進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線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陶土坩堝里高溫加熱做成燈絲,再把燈絲密封到玻璃泡里,細致地抽去裡面的空氣。在當年的10月21日,這個燈泡開始點亮,持續發光45個小時!愛迪生在白熾燈的創制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稚嫩走向成熟
白熾燈的光輝深入人心,先後有一大批發明家投身到白熾燈的改進事業中。事實上在炭絲白熾燈誕生以前,人們就試著用各種難熔的金屬做燈絲,而在白熾燈問世之後,人們尋求理想狀態中的燈絲更是不遺餘力。終於在20世紀的第9個年頭,美國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極佳的燈絲材料———鎢。鎢有許多顯著特點,它比其他任何一種金屬元素的熔點都要高,並且它在受熱時蒸發量較小,因此在用作燈絲的材料中,鎢是再合適不過的。用鎢絲充當燈絲製作白熾燈,這是照明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鎢絲的引進使得白熾燈在同煤油燈、煤氣燈、汽油燈的競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鎢絲的應用有力地促進了電氣照明工業的發展,開辟了電氣照明技術的新紀元。
白熾燈的改進工作並沒有故步自封。1913年,蘭米爾首次往玻殼里充入氮氣,這是繼燈絲由炭絲改為鎢絲之後,白熾燈的又一重要革新。玻殼里充入氮氣,燈絲周圍就形成一薄層穩定的氣體保護層,使燈絲能夠在更高的溫度下工作,並有效抑制了鎢絲的蒸發,克服了鎢絲在使用過程中的性能缺陷(直到今天,充氣仍然是燈泡製作過程中一道重要工序)。
之後,為了提高白熾燈的發光效率,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人們再次在燈絲的成分和結構上下足了工夫。發明家們引進了一種新元素———錸。錸的優勢在於不僅熔點高、耐腐蝕,而且機械性能好,電阻率比鎢高得多。鎢絲鍍上錸後,強度和電阻大大加強,壽命可以延長5倍!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把燈絲製成螺旋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縮小所佔空間,提高發光效率,另一方面又能繼續降低鎢的蒸發,延長使用年限,可謂一舉兩得。1936年,人們製成了雙螺旋燈絲,使充氣白熾燈的工作溫度提高到2500°以上,而攝影用的白熾燈甚至達到了3000°:第一代白熾燈成熟了。
在整個20世紀直至21世紀,白熾燈一直是照明器具大家族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盡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比白熾燈更加出色的熒光燈、日光燈、霓虹燈……但是在普通人的家居生活中,普通白熾燈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⑹ 壁燈的發展歷史
在壁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宮燈對壁燈有著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依稀可以看到宮燈的痕跡。
宮燈最早是宮廷中的御用照明工具,文獻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公輸班(魯班)建築宮殿時,就曾用木條做支架,四周圍上棉織品,中間有照明小火,雖然構造極簡單,但可以說是原始宮燈的雛形。
到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統一天下後,為了慶賀這一功業,在宮廷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艷姿,「宮燈」之名,由此而生。雍容華麗的形貌和尊貴典雅的宮廷氣派,彰顯著帝王的富貴。
隋煬帝大業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陽陳設百戲,遍布宮燈,飲宴暢游,全城張燈結綵、半月不息。後來這種風俗傳到全國,並波及海外,促進了宮燈的發展和傳播。傳統的壁燈便是借鑒宮燈而來,造型一般為八角、六角或四角,圖案多是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吉祥如意,寄予了人們美好的期許,同時也彰顯著居者身份。
宮燈文化傳承千年,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私塾開學點「開燈」,由先生為學生點亮,寓意前途光明;婚禮點喜字「宮燈」,繪上龍鳳呈祥,寓意幸福圓滿;名門望族懸掛「字姓燈」,以「添燈」寓意「添丁」,以求家宅興旺。
⑺ LED燈的發展歷程
LED燈的發展歷程:
一:二十世紀60年代人們已經了解半導體材料可產生光線的基本知識,第一個商用二極體產生於1960年。
(7)燈飾裝置設計國內發展史擴展閱讀:
第一隻LED是1962年由Holonyak等人利用GaAsP材料製得的紅光LED,因為其長壽命、抗電擊、抗震等特點而作為指示燈,1968年實現了商業化。
1971年美國RCA實驗室的Pankove研究發現了氮化物材料中形成高效藍色發光中心的雜質原子,並研製出MIS(金屬-絕緣體-半導體)結構的GaN藍光LED器件,這是全球最先誕生的藍色LED。
1989年GaN的p型摻雜成為發明藍光LED另一項重大突破,赤崎勇和天野浩的研究小組在全球首次研製出了p-n結藍色LED。
1997 年,Schlotter 等人和中村等人先後發明了用藍光LED管芯加黃光YAG熒光粉實現白光LED。2001年Kafmann 等人用UV LED激發三基色熒光粉得到白光LED。
⑻ LED燈的發展史
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是一種固態的半導體器件,它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LED的心臟是一個半導體的晶片,(xin zang shi yi ge ban ti de jing pian _)晶片的一端附在一個支架上,一端是負極,另一端連接電源的正極,使整個晶片被環氧樹脂封裝起來。半導體晶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P型半導體,在它裡面空穴佔主導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導體,在這邊主要是電子。但這兩種半導體連接起來的時候,它們之間就形成一個P-N結。當電流通過導線作用於這個晶片的時候,電子就會被推向P區,在P區里電子跟空穴復合,然後就會以光子的形式發出能量,這就是LED發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長也就是光的顏色,是由形成P-N結的材料決定的。
50年前人們已經了解半導體材料可產生光線的基本知識,第一個商用二極體產生於1960年。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縮寫,它的基本結構是一塊電致發光的半導體材料,置於一個有引線的架子上,然後四周用環氧樹脂密封,起到保護內部芯線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發光二極體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組成的晶片,在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之間有一個過渡層,稱為p-n結。在某些半導體材料的PN結中,注入的少數載流子與多數載流子復合時會把多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從而把電能直接轉換為光能。PN結加反向電壓,少數載流子難以注入,故不發光。這種利用注入式電致發光原理製作的二極體叫發光二極體,通稱LED。 當它處於正向工作狀態時(即兩端加上正向電壓),電流從LED陽極流向陰極時,半(yang2 ji2 liu2 xiang4 yin1 ji2 shi2 _ban4)導體晶體就發出從紫外到紅外不同顏色的光線,光的強弱與電流有關。
最初LED用作儀器儀表的指示光源,後來各種光色的LED在交通信號燈和大面積顯示屏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12英寸的紅色交通信號燈為例,在美國本來是採用長壽命,低光效的140瓦白熾燈作為光源,它產生2000流明的白光。經紅色濾光片後,光損失90%,只剩(_ sheng)下200流明的紅光。而在新設計的燈中,Lumileds公司採用了18個紅色LED光源,包括電路損失在內,共耗電14瓦,即可產生同樣的光效。 汽車信號燈也是LED光源應用的重要領域。
對於一般照明而言,人們更需要白色的光源。1998年發白光的LED開發成功。這種LED是將GaN晶元和釔鋁石榴石((xin1 pian4 he2 yi3 lv3 shi2 liu2 shi2 _)YAG)封裝在一起做成(zai4 yi1 qi3 zuo4 cheng2)。GaN晶元發籃光(λp=465nm,Wd=30nm),高溫燒結製成的含Ce3+的YAG熒光粉受此籃光激發後發出黃色光射,峰值550nm。籃光LED基片安裝在碗形反射腔中,覆蓋以混有YAG的樹脂薄層,約200-500nm。 LED基片(ji pian)發出的籃光部分被熒光粉吸收,另一部分籃光與熒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可以得到得白光。現在,對於InGaN/YAG白色LED,通過改變YAG熒光粉的化學(ying2 guang1 fen3 de0 hua4 xue2)組成和調節熒光粉層的厚度,可以獲得色溫3500-K的各色白光。這種通過籃光LED得到白光的方法,構造簡單、成本低廉、技術成熟度高,因此運用最多。
上個世紀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導體PN結發光的原理,研製成了LED發光二極體。當時研製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發光顏色為紅色。經過近30年的發展,現在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發出紅、橙、黃、綠、縕ト多種色光。然而照明需用的白色光LED僅在近年才發展起來,這里向讀者介紹有關照明用白光LED。
led-介紹
1. 可見光的光譜和LED白光的關系。 眾所周之,可見光光譜的波長范圍為380nm~760nm,是人眼可感受到的七色光——紅、橙、黃、綠、青、籃、紫,但這七種顏色的光都各自是一種單色光。例如LED發的紅光的峰值波長為565nm。在可見光的光譜中是沒有白色光的,因為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多(bu shi dan se guang _er shi you o)種單色光合成的復合光,正如太陽光是由七種單色光合成的白色光,而彩色電視機中的白色光也是由三基色黃、綠、籃合成。由此可見,要使LED發出白光,它的光譜特性應包括整個可見的光譜范圍。但要製造這種性能的LED,在目前的工藝條件下是不可能的。根據人們對可見光的研究,人眼睛所能見的白光,至少需兩種光的混合,即二波長發光(籃色光+黃色光)或三波長發光(籃色光+綠色光+紅色光)的模式。上述兩種模式的白光,都需要籃色光,所以攝取籃色光已成為製造白光的關鍵技術,即當前各大LED製造(_ji dang qian ge da ___ zao)公司追逐的「籃光技術」。目前國際上掌握「籃光技術」的廠商僅有少數幾家,所以白光LED的推廣應用,尤其是高亮度白光LED在我國的推廣還有一個過程。
2. 白光LED的工藝結構和白色光源。 對於一般照明,在工藝結構上,白光LED通常採用兩種方法形成,第一種是利用「籃光技術」與熒光(_yu ying guang)粉配合形成白光( guang);第二種是多種單色光混合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已能成功產生白光器件(qi jian)。第一種方法產生白光的系統如圖1所示,圖中LED GaM晶元發籃光(λp=465nm),它和YAG(釔鋁石榴石)熒光粉封裝在一起,當熒光粉受籃光激發後發出黃色光,結果,籃光和黃光混合形成白光(構成LED的結構如圖2所示)。第二種方法採用不同色光的晶元封裝在一起,通過各色光混合而產生白光。
3.白光LED照明新光源的(___zhao ming xin guang yuan de)應用前景。 為了說明白光LED的特點,先看(___de0 te4 dian3 _xian1 kan4)看目前所用的照明燈光源的狀況。白熾燈和鹵鎢燈,其光效為12~24流明/瓦;熒光燈和HID燈的光效為50~120流明/瓦。對白光LED:在1998年,白光LED的光效只有5流明(___de0 guang1 xiao4 3 you3 _liu2 ming2)/瓦,到了1999年已達到15流明/瓦,這一指標與一般家用白熾燈相近,而在2000年時,白光LED的光效已達25流明/瓦,這一指標與鹵鎢燈相近。有公司預測,到2005年,LED的光效可達50流明/瓦,到2015年時,LED的光效可望達到150~200流明/瓦。那時的白光LED的工作電流便可達安培級。由此可見開發白光LED作家用照明光源,將成可能的現實。
普通照明用的白熾燈和鹵鎢燈雖價格便宜,但光效低(燈的熱效應白白耗電),壽命短,維護工作量大,但若用白光LED作照明,不僅光效高,而且壽命長(連續工作時間10000小時以上),幾乎無需維護。目前,德國Hella公司利用白光LED開發了飛機(___kai1 fa1 le0 fei1 ji1)閱讀燈;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一條街道已用了白光LED作路燈照明;我國的城市交通管理燈也正用白光LED取代早期的交通秩序指示燈。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白光LED定會進入家庭取代現有的照明燈。
⑼ 現在中國燈具行業發展前景
隨著燈和燈具一體化的開發和應用,以電子鎮流器為代表的照明燈具電子化技術迅速發展,各種集成化裝置和計算機控制系統對燈具和照明系統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燈具及照明系統在調光、遙控、控制光色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
現代燈具的調光手段比以前更先進,方便和靈活,除了在燈具中設置調光裝置和開關裝置外,還用帶集成化的紅外接收器或遙控的調光裝置對投光光源進行調光,或者使用計算機進行編程調光。這種調光方式適用於現在的吊頂改造,且現有的調光系統可對十個以下的不同場所同時實行無級調光和延時照明。使用場景選擇器和光源及低壓照明系統一道工作,用通常的連線把靈活多變的照明設計和多點控制結合起來。這種場景調光器和遠距離場控制器可多路安裝,隨意組合,適用於會議室、博物館等場所,方便、靈活、控制效果顯著。
利用計算機遙控台和室內電腦照明控制系統,可隨自然照明程度、晝夜時間和用戶的要求,自動改變室內裝飾照明燈具光源的狀態,將整個照明系統的參數設置、改變和監控通過屏幕實現。這種控制方法適用於賓館、商場等民用設施。集成化技術正在與現代燈具的發展逐步接軌。各種燈具採用集成化電路後,節能效果顯著。如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定向照明聚光燈具,採用集成化電路後,燈具的能耗有較大幅度下降,集成化技術必將成為現代燈具設計趨勢。
廣東瑞奈照明RNLO
⑽ 燈具發展的歷程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戰國以前都還沒發現名為燈的實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見燈、燭之類字樣。西周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燭」應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記載。
西周時「燭「應是一種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沒有點燃的火把通稱為?,故可以抱?,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燈的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
「火」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燈也是因為「火」而得到發展。根據古書最早的記錄。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優美,可見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製成,而玉制燈僅此一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後粘合成一體。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一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雲紋。燈座為覆圓盤形,並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雲紋裝飾,足底亦飾勾連雲紋。
人形銅燈及銅勺
此燈1957年出土於山東諸城葛埠村,燈高21.3厘米,盤徑11.5厘米,整體為一身著短衣男子雙手擎燈盞狀。此人雙手各擎一屈曲帶葉竹節形盤柄,盞盤下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可根據需要隨意拆卸,構造精巧。人足下為屈曲的盤龍形的圓盤。出土時還隨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長柄銅勺。這件銅燈設計巧妙,造型新穎,專家研究認為它應是戰國時期齊國宮廷中所使用。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往往被當作陶豆,並沒歸於燈類。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玉質燈造型精美是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除了個別多枝燈外,大致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多枝燈(又稱樹形燈)實物較為少見,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連枝燈,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游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一俑所持燈盤從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釺,後者多為一個支釺。仿日用器形燈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以豆形陶燈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銅燈。
秦代鑄造的燈也是極其華麗的。雁足燈,形制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環形燈盤,上有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人騎駱駝燈
人騎駱駝燈是青銅鑄造的一件實用的照明用具,同時也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在長方形平底座上站立一隻昂首垂尾的雙峰駱駝,一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在握住一圓形燈盤的燈柱。整個青銅雕塑製作精巧,人與駱駝的形象以曲線為主導,旨在傳神,而不著意細部逼肖。從整體來看,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盤渾然一體,駝背上的人舉重若輕,似擎一頂華蓋,其重心設計極為科學合理。這件雕塑品中駱駝的出現,為研究楚與北方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燈的種類
照明燈
電燈、日光燈、油燈、煤油燈、銅燈、鐵燈、馬燈、壁燈、路燈……
裝飾燈
霓虹燈、花燈、燈籠、走馬燈、卡通燈、宮燈
警示燈
航標燈、紅綠燈、警燈……
特殊功能的燈
無影燈、探照燈、追光燈……
燈的用途與原理
日光燈;:電源開關剛閉合時,日光燈管內的水銀經燈管兩端燈絲加熱蒸發,形成稀薄的水銀蒸汽,鎮流器產生的高壓加在燈管兩端,使汞原子電離出電子,電子加速後與汞原子碰撞,使氣體迅速擊穿,產生弧光放電,激發紫外線。紫外線再激發塗在管壁上的熒光粉,發出柔和的光。它不含紅外線,所以它的光是很溫和的,不傷眼睛;因為不含有熱線,用起來比較省電;它也會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這就是由熒光粉里所含的化學葯品的性質來定了,例如塗上鎢酸鎂的,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的發淡紅色光。
蒸汽燈: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蒸汽通過電流而發光。它們的構造,有點像日光燈,由於多個燈泡從不同角度同時發光,就產生無影燈。
氙氣燈的發光原理:超高電流,通過沒有鎢絲、只填充氙氣的石英管,使氣體碰撞產生有如白晝般強烈之電弧光,接著再將電壓轉成8,000V,穩定持續供應氙氣燈泡發光。HID燈光的特性比較接近太陽的白光而不是一般鹵素燈(Halogen)之黃光。HID色溫接近白晝的陽光。(陽光色溫為 6000K,HID色溫為4300K-6500K,鹵素燈色溫為3200K-3600K)HID亦免除一般鹵素燈從第一次發亮鎢絲就開始氧化及發亮時間越長,光線就越暗的困擾,同時發亮體集中,照明距離寬而且長。HID更擁有較一般鹵素燈遠3倍的超長視線及超廣角的寬曠視野,但HID的用電量僅需35W,但其光亮度是一般鹵素燈的3倍,使用壽命較一般鹵素燈長約10倍。鹵素燈的發光原理是用鎢絲發熱所致,因此在長久的高熱下,難保不燒斷損壞。而氙氣燈是利用電流刺激氣體發光,基本上不會產生過高溫度,所以只要其中的氙氣還沒用完,它就可以一直正常發光,不易損壞。在正常的用車條件下,一組HID氣體放電燈可用上6年有多。HID的耗電量僅為35W比鹵素燈的60W更為省電,因此油費等於間接省下來了,而且越用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