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油氣回收裝置電子式和機械式

油氣回收裝置電子式和機械式

發布時間:2022-05-26 03:24:10

『壹』 加油機內油氣回收管安裝檢測閥門的作用是什麼

在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中共分為三個部分:

一次油氣回收,汽油配送車卸載汽油時,將加油站收集的油氣通過密閉的方式收集到罐車內的油氣收集系統進行一次回收。

二次油氣回收,是給車輛加註汽油時,將油氣通過特殊的密閉方式收集到地埋油罐系統中。

三次油氣回收,將各個渠道收回的油氣採用吸收,吸附,冷凝,分離等手段進行集中處理。

一次二次三次油氣回收系統 統稱為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聚創環保熱賣的YQJY-2攜帶型油氣回收智能檢測儀主要應用在加油站二次油氣回收的系統檢測中,本次我們分析的也是二次油氣回收檢測的操作指導。

加油站二次油氣回收檢測方法

目前國家推行的技術文件中明確且詳細的提供了檢測方法和步驟。聚創環保推薦使用中機生產力 YQJY-2攜帶型油氣回收智能檢測儀。

液阻的檢測。使用規定的氮氣流量向油氣回收管線內充入氮氣,以此模擬油氣通過油氣回收管線,測量員使用壓力表或者在YQJY-2攜帶型油氣回收智能檢測儀面板中直接觀察氣體通過管線的液體阻力,通過專業知識了解分析管線內具體原因對氣體產生阻力的程度,用此來判斷油氣回收的影響性。

密閉性檢測方法。依然使用氮氣對油氣回收系統充氣,充氣加壓至500Pa,允許系統壓力衰減。在檢測5分鍾後,剩餘的壓力值與國家標准要求的最小壓力限制進行比較,若是低於限制的,表明系統泄露程度超過了國家標准,視為檢測不合格。

氣液比檢測方法。使用YQJY-2攜帶型油氣回收智能檢測儀,按照說明操作執行,在加油槍的槍頭處安裝密閉的適配器,將適配器與檢測儀器連接,油氣通過檢測儀器後進入油氣回收管線,所計量的氣體體積和加油機放出的汽油體積的比值記為氣液比,通過氣液比的檢測,可以了解油氣回收的回收效果。

加油站檢測前的准備

檢測前需提前和被測單位取得聯系,並要求被測單位事先油氣回收自檢,要求被測單位的管線無泄露,加油站油氣回收系統所有部件的工作情況進行調試,確定工作正常且穩定。

在檢測前的三個小時內核現場的檢測過程中,該加油站不得有大批量的油氣進出儲油罐,在檢測前的三十分鍾停止加油工作。在加油站周圍設置安全警示標志,非檢測和非加油站人員不得進入檢測區域,需嚴格遵守被檢單位的安全防護要求。

被測加油站的油氣回收裝置一般分為集中式,分散式,有源閥門式和無源閥門式,首先要確認油罐是否聯通,在確定相應的現場操作順序,若在集中式油氣回收裝置中,檢測開始前需要先打開卸油口的油氣回收總閥門或者打開量油口的球閥,先釋放油氣回收管線和油罐內的負壓,這樣有利於檢測,負壓釋放後在關閉開啟的閥門,分散式油氣回收裝置則不需要這樣做。

有源閥門油氣回收裝置的必須是安裝人員去掉浮球使真空泵無法形成真空,嚴禁非專業人員非法操作,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檢測前,將YQJY-2攜帶型油氣回收智能檢測儀准備好,檢查儀器箱內配品是否完好,將檢測設備按說明要求連接,軟管的出口端和油氣回收檢測埠相連接,按照YQJY-2的自檢程序進行油氣回收系統密閉性自檢,若有漏氣現象排除後,重復進行此操作,直至檢測無泄露情況打開油氣回收檢測埠閥門,准備接下來的正式檢測。

『貳』 油氣回收原理

油氣回收是指在裝卸汽油和給車輛加油的過程中,將揮發的汽油油氣收集起來,通過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兩種方法,或減少油氣的污染,或使油氣從氣態轉變為液態,重新變為汽油,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油庫油氣回收指油庫揮發油氣和鶴管裝車油氣通過主管道收集起來通過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兩種方法,或減少油氣的污染,或使油氣從氣態轉變為液態,重新變為汽油,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油氣回收是節能環保型的新技術,運用油氣回收技術回收油品在儲運、裝卸過程中排放的油氣,防止油氣揮發造成的大氣污染,消除安全隱患,通過提高對能源的利用率,減小經濟損失,從而得到可觀的效益回報。常見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離法等系統。
油罐車的油氣回收系統作用是在油罐車裝卸過程中,實現全封閉氣體回收,限制油氣向大氣中排放。即是在油罐車與儲油槽之輸油管及油氣回收管連接成一密閉之油氣回收管路。油罐車通過卸油管路卸油的同時,加油站油罐中的油氣通過回氣管路回到油罐車中。油罐車將油氣帶回油庫進行處理,達到油氣回收的目的。油品輸入時會因液面震盪起伏而增加油氣的揮發與逸散,因此注油管必須深入油麵下方,以減少液面擾動。油氣回收管開口處是裝置有特殊開啟功能設備,當油罐車的油氣回收管線正確連接至油槽時,回收口才會開啟,同時將排氣管關閉,使油槽的油氣能完全由回收口回油罐車內。
油氣回收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罐底部的快速接頭和帽蓋,手動或氣動閥,彎頭、無縫鋼管;穿過罐體底部和頂部的無縫鋼管,或外部管路連接系統;罐頂部的彎頭,手動或氣動閥,膠管,並聯主管,返入罐體內的彎頭等。

1、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硅膠或活性纖維等吸附劑對油氣/空氣混合氣的吸附力的大小,實現油氣和空氣的分離。油氣通過活性炭等吸附劑,油氣組分吸附在吸附劑表面,然後再經過減壓脫附或蒸汽脫附,富集的油氣用真空泵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劑對空氣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氣經排氣管排放。
優點:吸附法可以達到較高的處理效率;
排放濃度低,可達到很低的值。
缺點:
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活性炭失活後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國產活性炭吸附力一般只有7%左右,而且壽命不長,一般2年左右要換一次。
2、吸收法
根據混合油氣中各組分在吸收劑中的溶解度的大小,來進行油氣和空氣的分離。一般用柴油等貧油做吸收劑。一般採用油氣與從吸收塔頂淋噴的吸收劑進行逆流接觸,吸收劑對烴類組分進行選擇性吸收,未被吸收的氣體經阻火器排放,吸收劑進入真空解吸罐解吸,富集油氣再用油品吸收。
優點:工藝簡單,投資成本低。
缺點:回收率太低,一般只能達到80%左右,無法達到現行國家標准;
設備佔地空間大;
能耗高;
吸收劑消耗較大,需不斷補充;
壓力降太大,達5000帕左右。
3、冷凝法
利用製冷技術將油氣的熱量置換出來,實現油氣組分從氣相到液相的直接轉換。冷凝法是利用烴類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蒸汽壓差異,通過降溫使油氣中一些烴類蒸汽壓達到過飽和狀態,過飽和蒸汽冷凝成液態,回收油氣的方法。一般採用多級連續冷卻方法降低油氣的溫度,使之凝聚為液體回收,根據揮發氣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後排放到大氣中的尾氣中有機化合物濃度限值,來確定冷凝裝置的最低溫度。一般按預冷、機械製冷等步驟來實現。預冷器是一單級冷卻裝置,為減少回收裝置的運行能耗,現已開發出一種使用冷量回用的技術,使進入回收裝置的氣體溫度從環境溫度下降至4℃左右,使氣體中大部分水汽凝結為水而除去。氣體離開預冷器後進入淺冷級。可將氣體溫度冷卻至-30℃~-50℃,根據需要設定,可回收油氣中近一半的烴類物質。離開淺冷的油氣進入深冷級,可冷卻至-73℃到-110℃,根據不同的要求設定溫度和進行壓縮機的配置。

『叄』 油氣回收的油氣回收的方法的分析與比較

油氣回收方法主要有四種: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法;膜分離法;冷凝法; 儲運過程產生的含烴氣體通過活性炭吸附劑床層,其中的烴類被吸附劑吸附,吸附過程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吸附劑達到一定的飽和度後,進行抽真空減壓再生,再生過程中脫附出的油氣再用油品進行吸收,吸收後的貧氣再返回到吸附過程進行吸附。主要工藝單元包括:油氣收集、吸附過程、再生過程、壓縮過程、吸收過程、換熱和密封。吸附法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通過改變吸附和再生運行的工作條件來控制出口氣體中油氣的濃度。缺點是,工藝復雜、吸附床層易產生高溫熱點(實驗室試驗已證明)。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失活活性炭的處理問題。國內尚未有國產的工業裝置運行,有四套進口的裝置在石油庫運行,裝置購置費用高。
工藝流程:在裝車地點產生的油氣通過密閉鶴管進入油氣回收裝置。在油氣進入裝置之前,先通過一個排水罐以保證不含汽油的油氣微粒進入碳床。另外,油氣母管上還設有PVV(真空/壓力閥)緊急出口,可以確保裝置在停工狀態下將油氣母管內的油氣釋放。PVV緊急出口或其他緊急出口應該配有相應的阻燃阻火栓。回收裝置由2個碳床組成,一個通過閥門連接在油氣進入管上,處於「吸附」狀態,另一個則通過真空泵進行「再生」。兩個炭床同時工作,保證對源源不斷進入裝置的油氣及時進行回收處理。即:一個炭床用於吸附油氣中的烴,另一個炭床則將吸附的烴通過真空泵排出;當第一個炭床的吸附烴達到飽和後,立即轉入「再生」操作(即脫附階段),而在此之前已排空的第二個碳床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吸附」狀態。活性炭的再生需要通過兩個階段完成。首先,活性炭容器內被抽真空,所吸附的烴從炭床中分離出來,使大部分烴被脫附。然後,為了保證炭床中的烴被盡可能徹底地清除干凈,有必要引入少量空氣對碳床上可能殘留的烴進行吹掃。本裝置採用的真空泵是液環泵。需要一個液氣分離罐和一個換熱器。真空泵的封液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物。換熱器的標准選配媒介是汽油或其他種類的冷凝液。在分離罐中,高濃度的烴氣進入吸收噴淋塔。從汽油儲罐中抽出來汽油自塔的頂部噴淋下來,與自下而上純烴氣混合,由此實現烴在汽油中的吸收。全套裝置具有自動節能功能:如果裝車停止,所有裝置都處於待命操作狀態。處於待命狀態的裝置可以隨時啟動。真空泵每隔一段時間就自動啟動一次,以保持碳床的干凈和活性炭的活性。當下次裝車開始時,全套裝置自動啟動。活性炭吸附法油氣回收裝置,是歐美現在流行的技術,其最大的特點是,通過改變裝置運行條件,可控制出口氣體中烴的濃度,達到不同的排放標准要求。每回收1升汽油消耗0.15~0.2度電。平均每年的運行成本為16萬元人民幣。根據實驗室的吸附劑篩選研究,活性炭是專門製造的,非一般的活性炭。市面上銷售的活性炭均達不到其吸附和脫附的性能。吸附過程是一個物理的放熱過程,在對高濃度的油氣進行吸附,炭層的溫升很快,溫度也很高,實驗室進行的吸附劑篩選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L×D為250×40mm的吸附柱在室溫下進行吸附,僅幾分鍾,炭層的溫度達到80~90℃。所以,日本政府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嚴禁使用可燃性的活性炭做為油氣回收的吸附劑。此外,採用抽真空解吸的方法再生活性炭,三苯的脫附是有問題的,三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將最終導致活性炭的失活。採用吸附的方法回收油氣,不能直觀地看到回收物。而對失活的活性炭怎樣處理也是將面臨的問題。由於炭層高度對油氣通過炭層有壓力損失,對鶴管的密閉提出更高的要求。《東京都條例》規定油氣濃度≥1vol%,禁止使用可燃性活性炭吸附劑。日本的吸附法油氣回收裝置,初期使用單一硅膠吸附劑,然後又改為床層內充填不同硅膠吸附劑,目前改為吸附塔內分層充填硅膠和活性炭吸附劑。 油氣冷凝工藝技術原理是利用冷凍工程方法,將油氣熱量置換出來,使油氣各種組分溫度低於凝點從氣態變為液態,實現回收利用。採用多級連續冷卻方法製冷至-73℃,典型的油氣回收率在90~95%。冷凝至-95℃,出口氣體的非甲烷總烴濃度≤35g/m3。冷凝法油氣回收技術優點是工藝簡單,安全性能好,回收物直接為油品。單壓縮機自復疊製冷技術開發的純冷凝法油氣回收裝置可將油氣溫度降至-100℃~-120℃。裝置正常工作狀態耗電量僅為0.2(Kw·h)/m3油氣,用電與活性炭吸附法持平。冷凝式油氣回收處理設備關鍵技術成熟、造價相對低廉、佔地面積小、維護容易、安全性好、運行費用小,僅耗電和冷卻水(也可用空冷方式),回收效益遠大於能耗支出。純冷凝式油氣回收設備處理能力5~500m3/h,。工藝流程油氣經三級冷卻,溫度降低至-100℃以下,從而冷凝出干凈的碳氫化合物液體。油氣首先降溫至3~5℃,冷凝出碳氫化合物重組份和空氣中攜帶的水,降低在以後階段的結霜可能性。在第二級製冷,油氣進一步冷卻到-50~-65℃,然後通過第三級製冷冷卻到-100~-110℃。從三級製冷冷凝後的干凈冷空氣被加熱至10℃或者更高,熱源來自於製冷系統中回收熱。除霜:進入裝置空氣中攜帶的水蒸汽,在第一階段就冷凝成液體,剩餘的水蒸氣會在第二階段階段結霜。。國外冷凝式油氣回收裝置設計除霜液由循環運行的製冷系統的廢熱進行預熱。當系統24小時連續運行時,需要兩台油氣冷凝器,其中一台除霜,另一態繼續運行,系統自動進行除霜和切換。純冷凝式油氣回收裝置設計了快速除霜系統,3~5min內完成除霜。性能及指標安全性――所有組件均Ex防爆組件;油氣通道無機械或者電力組件。排放濃度--汽油和石腦油,尾氣出口濃度達到12g/m3(國家標准GB20952-2007規定:油氣排放達≤25g/m3)。負荷―超過設計流量的150%~180%情況下運行,超負荷運轉時回收率略有下降,超過設計流量150%時汽油回收率為90%。
綜述:純冷凝法防爆油氣回收裝置利用了單壓縮機自復疊製冷新技術,油氣的回收率在99%以上,達到排放濃度在12g/m3以下,冷凝溫度應達到-100℃~-120℃。機組充分利用系統回熱,耗電為0.2(Kw·h)/m3油氣,和活性炭吸附法持平。裝置運行能耗很高,費用非常高。

『肆』 加油站油氣回收方法有哪些

加油站常用油氣回收工藝 :
1、吸附法油氣回收

工藝原理:生產過程中從密閉鶴管收集系統管線來的汽油揮發氣,經凝縮罐分離出其中游離液滴後,進入吸附罐A,揮發氣中的汽油被吸附劑吸附在孔隙中,空氣則透過床層。達到排放要求的尾氣由吸附罐頂部排放口經阻火器後排至大氣。當吸附罐A汽油吸附量達到一定值、在吸附罐頂部即將穿透前,通過PLC程序控制系統按照預先設定、調整好的時間,自動切換至另一吸附罐B進行吸附工作,而吸附罐A轉入再生階段,由解吸真空泵對其抽真空至絕壓15KPa以下,根據變壓吸附原理,吸附在吸附劑孔隙中的汽油被脫附出來[2]。為了保證床層中的汽油被盡可能清除干凈,在後期引入少量空氣對床進行吹掃。吸附劑床層設置有上、中、下多個測溫點。吸附劑吸附汽油時,由於吸附熱的作用,床層溫度會升高,當床層溫度升至一定值時控制系統會及時報警,必要時自動切換至另一吸附罐工作,或關閉油氣進口閥門,以確保安全。吸附劑脫附汽油時,為吸熱過程,床層溫度又會下降。吸附罐進口油氣管線及尾氣排放管線均設有阻火器,在尾氣排放管線上還可裝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真空泵機組採用液環式、閉環系統。脫附、解吸出來的高濃度油氣(富氣)進入真空泵後,與工作液及部分凝結的液態汽油在真空泵出口分離器中分離。分離器設置有液位高低報警聯鎖,當液位超過高限時,自動排液;工作液液位過低時,補液電磁閥打開。真空泵產生的熱量由工作液循環管線上冷卻器中的冷卻介質帶走。自真空泵出口分離器分離出來[3]的油氣(富氣)送至填料吸收塔下部,用常溫汽油吸收。從罐區來的汽油由油泵送入吸收塔頂部,自上而下經填料與自下而上的油氣進行充分接觸,由於液體分壓低、流量較大,相平衡分壓比油氣分壓低,大部分的油氣不能繼續以氣相存在,高濃度油氣被成品油吸收。在吸收塔未被吸收的少量低濃度油氣,從吸收塔頂部再引至吸附罐前油氣總管,送入吸附罐進行循環吸附。
工藝要點:要精心篩選出適合汽油揮發氣反復吸脫附場合的吸附劑,由於硅膠吸附揮發氣中絕大部分的汽油,且溫度升高小,而少量的活性炭對微量的汽油可進一步吸附,但溫升較大,有著火燃燒隱患;所以吸附劑床層可分為硅膠和活性炭兩種,通過分層鋪放從而避免兩者缺點,充分發揮活性炭吸附尾氣濃度低的優勢。
工藝設備選擇:對於吸附油氣裝置選擇上則要參照如下標准:
① 油氣進口管線壓力自動控制,系統設置壓力報警、聯鎖;
② 吸收塔設置液位報警、聯鎖;
③ 系統要設置阻火器及切斷閥,進出裝置的汽油管線上要設有自控閥門,故障或停機狀態使汽油不再進入裝置;
④ 吸附劑床層要多處設置溫度報警、聯鎖,在床層溫度進入危險范圍以前就自動切換進入脫附狀態,確保安全;
⑤ 所有設備、電氣、儀表、控制系統均按國家石油化工行業標准採用嚴格的防爆設計、選型。

2、吸附+冷凝法油氣回收
流程及工藝原理: 加油站一、二次收集系統來的油氣(輕烴組分與空氣的混合物)被送至炭吸附罐,輕烴被吸附在炭層上,除去了大部分輕烴後達標的尾氣由炭吸附罐頂部排至大氣。吸附飽和的炭吸附罐用真空泵抽真空,其中的輕烴被解吸,並送至超低溫冷凝單元。先由超低溫冷凝機組第一級預冷至+2℃左右,除去水蒸氣,再繼續由第二級冷至-40℃,將大部分輕烴冷凝成液態油,暫存於貯油槽。而未被冷凝的氣體,送至回收碳罐吸附,尾氣由回收碳罐頂部排至大氣[4]。將「吸附、冷凝」兩種處理方法優化組合在一起,既降低了裝置整體能耗,又充分發揮了吸附法適應性強、回收率高的特點,處理後尾氣達到國家相關標准要求。
值得重視的是加油站要盡量採用增強型油氣處理技術(EVR),將效率提高到95%以上,相應的要增加減少油槍滴油、盡量採用在線監測和後處理等技術。

除了「吸附法」和「吸附+冷凝法油氣」回收工藝外,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直接冷凝法」、「吸附+吸收」、「膜分離法」等工藝方案,從而找到最佳的油氣回收解決方案。各種回收方法適用不同的場所,通常而言,吸附法油氣回收裝置適用大中型油庫,冷凝法油氣回收裝置適用小型油庫、油船,「冷凝+吸附」法裝置適用加油站。

『伍』 如何區分集中式與分散式油氣回收系統

集中式:是有1太或者多台真空泵抽回到罐區,一般安裝在油罐區。
分散式:是有多台真空泵分別安裝在加油機的機箱內,一般一個加油機下面有2個真空泵運轉分別回收不同的型號汽油。

『陸』 油庫油氣回收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油氣回收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罐底部的快速接頭和帽蓋,手動或氣動閥,彎頭、無縫鋼管;穿過罐體底部和頂部的無縫鋼管,或外部管路連接系統;罐頂部的彎頭,手動或氣動閥,膠管,並聯主管,返入罐體內的彎頭等。
油氣回收是指在裝卸汽油和給車輛加油的過程中,將揮發的汽油油氣收集起來,通過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兩種方法,或減少油氣的污染,或使油氣從氣態轉變為液態,重新變為汽油,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油氣回收是節能環保型的高新技術,運用油氣回收技術回收油品在儲運、裝卸過程中排放的油氣,防止油氣揮發造成的大氣污染,消除安全隱患,通過提高對能源的利用率,減小經濟損失,從而得到可觀的效益回報。目前常見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離法。
油罐車的油氣回收系統作用是在油罐車裝卸過程中,實現全封閉氣體回收,限制油氣向大氣中排放。即是在油罐車與儲油槽之輸油管及油氣回收管連接成一密閉之油氣回收管路。油罐車通過卸油管路卸油的同時,加油站油罐中的油氣通過回氣管路回到油罐車中。油罐車將油氣帶回油庫進行處理,達到油氣回收的目的。油品輸入時會因液面震盪起伏而增加油氣的揮發與逸散,因此注油管必須深入油麵下方,以減少液面擾動。油氣回收管開口處是裝置有特殊開啟功能設備,當油罐車的油氣回收管線正確連接至油槽時,回收口才會開啟,同時將排氣管關閉,使油槽的油氣能完全由回收口回油罐車內。

『柒』 加油機組成及結構

加油機加油系統包括空中加油機的加油裝置和受油機的受油裝置。加油裝置分為「加油平台」和「加油吊艙」兩種。「加油平台」通常裝在機身尾部,「加油吊艙」通常懸掛在機翼下面。由飛行員或加油員操作。

儲油箱分別組裝在機身、機翼內。受油機上安裝的受油裝置,通常由接油器(即受油機伸出的探頭)、導管和防溢流自封裝置組成。接油器的進油口是進油單向活門。進油單向活門由伺服機構打開,或者由固定在接油器上的定位銷及止動器械相互作用打開。

接油器插入加油機放出的給油器後,用皮碗、壓入的液體密封物或充氣密封物密封。此外,其他管路與地面壓力加油系統共用。

(7)油氣回收裝置電子式和機械式擴展閱讀

空中加油兩機會合有四種方式:

一是同航線會合,就是加油機和受油機在同一航線上的某處進行會合;

二是定時會合,要求加油機和受油機定出加油協調要求和特定會合時間,按時在指定空域會合;

三是對飛會合,就是兩架飛機正面飛行,相互靠攏,然後受油機按加油機前進方向作180度轉彎,把航向轉到加油機方向,並在前方約5公里處做好加油准備;

四是待機會合,就是由空中預警機與加油機、受油機進行通信聯絡,並向加油機發出航向和速度指令,同時引導受油機與加油機會合,直到受油機飛行員能用雷達或目視發現加油機為止,然後,受油機再進入受油位置。無論採用何種會合方式,受油機均應比加油機高度低60米。

『捌』 油氣回收的研究應用

1、吸附法
以美國喬丹公司和丹麥庫索深公司為代表的活性炭吸附裝置,日本系統工程服務株式會社的硅膠+活性炭的吸附裝置和硅膠吸附裝置。日本國東京都條例規定,油氣濃度≥1vol%,禁止使用可燃性活性炭吸附劑,日本國內禁止使用膜分離法和活性炭吸附法油氣回收技術。
目前國內建6套活性炭吸附油氣回收裝置,其中5套為進口的產品,除華北某煉油廠鐵路裝車用的油氣回收裝置使用情況尚可外。有3套用於油庫的裝置因鶴管密閉和油氣收集系統的問題,裝置的實際運行效果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西北某煉油廠1套裝置建立已5年多至今閑置。僅有的1套國產吸附裝置投入使用時間不長,由於經常換活性炭,一換就是好幾噸,運行成本太大,現在也處於停運行狀態 。
2、吸收法
由於吸收法有著其致命的缺陷,現在很少單獨使用。歐美地區極少見到吸收法油氣回收設備的應用。吸收法油氣回收裝置,國內建了3套,專用吸收劑方法兩套,柴油吸收劑1套。從已經在用裝置的運行效果來看,在幾種油氣回收技術中,吸收法的回收率是最低的。國內首次自主研發的油氣回收設備就是採用「吸收法」 ,2004-2005年,在中石化科技部的直接領導下,江蘇工業學院的黃維秋教授帶領其團隊-----江蘇工業學院產學研基地,採用專用吸收劑AbsFov-97成功的研製出「吸收法」油氣回收設備,安裝在九江石化公司,運行正常。只是,隨著國家《儲油庫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的施行,這套裝置已經無法達標。
3、冷凝法
冷凝法的優勢非常明顯,在世界范圍內應用也較廣泛。美國愛德華茲公司早在1997年就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安裝了400多台「冷凝法」油氣回收設備,現已將專利轉讓給澳大利亞施凍威公司。我國1989年也引進了一台愛德華茲公司的「冷凝法」油氣回收設備,安裝在鎮海煉油廠,該設備現在還在運行。我國台灣24座油庫全部採用「冷凝法」油氣回收設備。
現在,一般加油站的油氣排放裝置都採用「冷凝+吸附」比較成熟的方法。先將油氣冷凝到-40度左右,使大部分油氣液化,剩餘油氣經過吸附罐進行吸附,由於吸附可以達到很高的回收率,排放濃度低,完全達到國家標准。
4、直接燃燒法
氧化焚燒法由於其不能回收有價值烴類組分而被淘汰。
5、膜分離法
工藝相對簡單,投資費用處於中低檔。液環壓縮機和膜組件是該技術的核心設備。壓縮機防爆性能要求極高,只有德國和美國的少數公司能夠生產;但由於目前防爆技術的成熟,壓縮機的安全隱患已經控制到最低,可以說實現了安全運行。作為另外的核心設備——膜組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實現國產化,後期價錢合理。

『玖』 油氣排放處理裝置的回收系統

一次回收系統
一次回收系統,即卸油油氣回收系統。國家環保總局《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定義為 「將油罐汽車卸汽油時產生的油氣,通過密閉方式收集進入油罐汽車罐內的系統。」
一次回收,是針對油罐汽車的改造。採取密閉措施,用一根軟管將加油站油罐上的呼吸閥和油罐汽車相連接,形成一個回氣管路。油罐車通過卸油管路卸油的同時,加油站油罐中的油氣通過回氣管路回到油罐車。達到油氣回收的目的。油罐車將油氣帶回油庫進行處理。但是,現有的油罐車基本上都存在不密閉的問題,一般在回油庫的路上就漏光了;而且絕大部分油庫都未安裝油氣回收處理裝置,一般都是白白的放掉。基於現狀一次回收基本無法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二次回收系統
二次回收系統,即加油油氣回收系統。國家環保總局《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定義為 「將給汽車油箱加汽油時產生的油氣,通過密閉方式收集進入埋地油罐的系統」
二次回收,是針對加油機加油槍的改造。採用帶回氣管的加油槍,在給汽車加油的同時,用真空泵將汽車油箱中的油氣抽吸回加油站油罐。《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規定二次回收系統的氣液比為1~1.2:1,有的加油槍不密閉會抽吸大量的空氣到油罐中。這部分多餘的氣體就需要三次油氣回收系統來處理。
三次回收系統
三次回收系統,即是指油氣排放處理裝置。處理的是帶有回收油氣功能的加油槍在氣液比大於1時多收集並從排氣管路排放的油氣,還有埋地油罐隨大氣壓和氣溫變化產生正壓時排放的油氣。三次回收一般有吸附、吸收、冷凝、膜分離四種方法。

『拾』 汽油罐的人孔上有幾根油氣回收管子有幾根管

兩個
搞好加油站設備管理是開展油品銷售工作的基本保障,更是加油站安全保障的技術基礎。加油站安全與否顯然與其設備的安全情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油罐呼吸閥不暢通,就會引起癟罐;油罐的靜電接地失靈,在油罐車卸油或遇雷擊時,會引起靜電火災;即使不引起人們注意的加油槍,也會因加油槍與輸油橡膠管內金屬導電絲連接不好而在加油時易引起靜電起火。
今天,油妹子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加油站油罐設施管理與維護!
油罐設施的主要附件油罐設施的主要附件包括卸油口、操作井、出油口、觀察井、帶阻火功能壓力/真空閥、阻火器、集中式油氣回收裝置、集液器和雙層罐。
雙層油罐全名為鋼制強化玻璃纖維制雙層油罐,是在單層鋼制油罐外附加一層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即玻璃鋼)防滲外套,從而構成的雙層結構油罐。

閱讀全文

與油氣回收裝置電子式和機械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atlab頻域分析工具箱 瀏覽:411
博世電動工具命名規則 瀏覽:673
華北路五金機電城幾點關門 瀏覽:851
減隔震裝置設計注意事項 瀏覽:482
電能質量檢測裝置接哪 瀏覽:364
機械圖紙中泵怎麼看 瀏覽:994
煉鐵實驗裝置圖粉末 瀏覽:410
汽車儀表怎麼刷新 瀏覽:958
三項電動工具使用跳閘 瀏覽:484
機械師電腦如何校對電池 瀏覽:836
西安交大第一個分頻書店實驗裝置 瀏覽:130
寶馬5系儀表如何設置顯示時速 瀏覽:919
金馬工具箱 瀏覽:139
暖氣一開閥門多久會熱 瀏覽:152
依波機械表怎麼上發條 瀏覽:139
大眾途昂儀表盤怎麼看油耗 瀏覽:874
泄露檢測裝置 瀏覽:328
馬達軸承線存在什麼問題 瀏覽:989
機械台班費用如何計算 瀏覽:423
三輪車前輪軸承蓋眼大怎麼辦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