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 ......急....什麼是8760小時熱穩定試驗和5000 次熱循環試驗
測試產品的耐熱極限吧
❷ 請問自動化研究生專業里的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主要學什麼對女生來說難嗎會需要天天編程么
學習感測器技術是主要的,不分男女,編程和電路設計,安裝和調試都要的,單片機不難的,主要是你沒有掌握方法,需要幫助的話留言給我。
❸ 熱穩定性試驗機(恆溫油槽)HD-R801-2的詳細工作原理
簡介:
1、海達生產的熱穩定性試驗機(恆溫油槽)HD-R801-2適用於電線、電纜行業軟聚氯乙稀、塑料絕緣護套200℃±0.5℃熱穩定試驗,其結構和性能均滿足GB/T2951.7-1997標准要求。
2、一般來說它的使用步驟可以分為如下幾點:
(1)、操作者在使用前首先應熟悉和掌握試驗標准;
(2)、按標准要求在被試絕緣線芯的絕緣或被試護套上切取試樣;
(3)、將試樣放入規定的玻璃試管中,不要超出底部的標記線;
(4)、將測定時間變化的試紙插入試管的口部(頂部),紙帶伸出管口並將其彎折固定住;
(5)、把裝好試樣和試紙的玻璃試管放入已加熱到規定試驗溫度的容器中;
(6)、試驗溫度達到規定時,應開始觀察記時。試紙變色所經過的時間即熱穩定時間。試驗結果應取兩個或三個的算術平均值;
執行標准:
熱穩定性試驗機(恆溫油槽)HD-R801-2符合的標准有:GB/T2951-3:2008、IEC60811-3-2、GB/T8815-2008、QB/T3804-99、GB8815、UL758、 UL1581、 UL62、 ASTM、 GB-1690、IEC811、VDE0281試驗標准。
特點:
1、試驗過程中,可以時實監控試驗溫度;
2、自動化,自動檢測、自動診斷、自動報警;
3、箱體表面採用環氧粉末靜電噴塑;
4、外殼和槽體採用全不銹鋼製造;
5、加熱裝置採用封閉式加熱器,熱能損耗小;
6、操作簡便、使用安全;
主要技術參數:
溫度范圍:常溫~250℃
溫度解析度:0.1℃
加熱器功率:1.25KW
試驗油:採用2#潤滑油、絕緣油(自備)
內尺寸:3000ml
試驗管:長110mm、外徑5mm、內徑4mm一端密封
PH值試紙:1~7PH
工作電源:AC220V /50Hz
外箱尺寸:420(長)×200(寬)×250 mm(高)
註:
1、以上技術數據僅供參考;
2、技術參數可據用戶需求略有改動;
3、請以協議數據為主
❹ 自動化控制系統中的執行裝置有哪些作用是什麼
電動執行機構,繼電器,電磁閥,液力偶合器,變頻器,調速稱,分析儀等等。這些都是,你具體計論哪方面的內容。
❺ 工業自動化的設備技術及製作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能的需要也在不斷地增加,發電設備也相應增多,電網結構和運行方式也越來越復雜,人們對電能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保證用戶的用電,必須對電網進行管理和控制。
電力系統運行管理和調度的任務很復雜,但簡單說來,就是:
①、盡量維持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安全是電力系統的頭等大事,系統一旦發生事故,其危害是難以估計的,因此,努力維持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是首要任務;
②、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電能,反映電能質量的三個參數就是電壓、頻率和波形。這三個參數必須在規定范圍內,才能保證電能的質量。穩定電壓的關鍵是調節系統中無功功率的平衡,頻率的變化,是整個系統有功功率的平衡問題,波形是由發電機決定的;
③、保證電力系統運行的經濟性,使發電成本最經濟。
電力系統是一個分布面廣、設備量大、信息參數多的系統,發電廠發出電能供給用戶,必須經幾級變壓器變壓才能傳輸。各級電壓通過輸電線路向用戶供電,電壓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以利於能量的傳送。電壓的變換,形成不同的電壓級別,形成一個個不同電壓級別的變電站,變電站之間是輸電線,因而形成了復雜的電力網拓撲結構。電網調度正是按照電網的這種拓撲結構進行管理和調度的。
一般情況下,電網按電壓級別設置調度中心,電壓級別越高,調度中心的級別也越高。整個系統是一個寶塔型的網路圖。分級調度可以簡化網路的拓撲結構,使信息的傳送變得更加合理,從而大大節省通信設備,並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按中國的情況,電力系統調度分為國家調度中心,大區網局級調度控制中心,省級調度控制中心,地區調度控制中心,縣級調度中心。各級直接管理和調度其下一層調度中心。 電網調度自動化是一個總稱,由於各級調度中心的任務不同,調度自動化系統的規模也不同,但無論哪一級調度自動化系統,都具有一種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監視控制和數據收集系統,又稱SCADA系統功能(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⑴數據採集; ⑵信息顯示;⑶監視控制; ⑷報警處理;⑸信息存儲及報告 ⑹事件順序記錄;⑺數據計算; ⑻具有RTU(遠端終端單元)處理功能;⑼事件追憶功能。
自動發電控制功能AGC:AGC系統主要要求達到對發電機發電多少不是由電廠直接控制,而是由電廠上級的調度中心根據全局優化的原則來進行控制。
經濟調度控制功能EDC(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EDC的目的是控制電力系統中各發電機的出力分配,使電網運行成本最小,EDC常包含在AGC中。
安全分析功能SA(Security Analyze):SA功能是電網調度為了做到「防患於未然」而配備的功能。它通過計算機對當前電網運行狀態的分析,估計出可能出現的故障,預先採取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如果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具有了SCADA+AGC/EDC+SA功能,就稱為能量管理系統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數字傳輸技術和光纖通信技術的提高,使得電網調度自動化也進入了網路化,如今電網調度中的計算機配置大多採用了開發分布式計算機系統。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國也進入了大電網、大機組、超高壓輸電的時代。完全可以相信,隨著中國新建電網自動化系統的發展,中國電網調度自動化水平會進一步地提高,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簡介
柔性製造技術(FMS)是對各種不同形狀加工對象實現程序化柔性製造加工的各種技術的總和。柔性製造技術是技術密集型的技術群,凡是側重於柔性,適應於多品種、中小批量(包括單件產品)的加工技術都屬於柔性製造技術。
柔性可以表述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統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可用系統滿足新產品要求的程度來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統適應內部變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擾(如機器出現故障)情況下,這時系統的生產率與無干擾情況下的生產率期望值之比可以用來衡量柔性。「
柔性」是相對於「剛性」而言的,傳統的「剛性」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實現單一品種的大批量生產。其優點是生產率很高,由於設備是固定的,所以設備利用率也很高,單件產品的成本低。但價格相當昂貴,且只能加工一個或幾個相類似的零件。如果想要獲得其他品種的產品,則必須對其結構進行大調整,重新配置系統內各要素,其工作量和經費投入與構造一個新的生產線往往不相上下。剛性的大批量製造自動化生產線只適合生產少數幾個品種的產品,難以應付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更加需要具有特色、符合顧客個人要求樣式和功能千差萬別的產品。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方式發生改變,要求對傳統的零部件生產工藝加以改進。傳統的製造系統不能滿足市場對多品種小批量產品的需求,這就使系統的柔性對系統的生存越來越重要。隨著批量生產時代正逐漸被適應市場動態變化的生產所替換,一個製造自動化系統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否能在很短的開發周期內,生產出較低成本、較高質量的不同品種產品的能力。柔性已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機器柔性 當要求生產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產品時,機器隨產品變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難易程度。
●工藝柔性 一是工藝流程不變時自身適應產品或原材料變化的能力;二是製造系統內為適應產品或原材料變化而改變相應工藝的難易程度。
●產品柔性 一是產品更新或完全轉向後,系統能夠非常經濟和迅速地生產出新產品的能力;二是產品更新後,對老產品有用特性的繼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維護柔性 採用多種方式查詢、處理故障,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的能力。
●生產能力柔性 當生產量改變、系統也能經濟地運行的能力。對於根據訂貨而組織生產的製造系統,這一點尤為重要。
●擴展柔性 當生產需要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擴展系統結構,增加模塊,構成一個更大系統的能力。
●運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機器、材料、工藝流程來生產一系列產品的能力和同樣的產品,換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柔性製造系統
是有一個由計算機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於高效率地製造中小批量多品種零部件的自動化製造系統。它具有:
●多個標準的製造單元,具有自動上下料功能的數控機床;
●一套物料存儲運輸系統,可以在機床的裝夾工位之間運送工件和刀具;FMS是一套可編程的製造系統,含有自動物料輸送設備,能在計算機的支持下實現信息集成和物流集成,它
●可同時加工具有相似形體特徵和加工工藝的多種零件;
●能自動更換刀具和工件;
●能方便地上網,容易於其它系統集成;
●能進行動態調度,局部故障時,可動態重組物流路徑。
FMS規模趨於小型化、低成本,演變成柔性製造單元FMC,它可能只有一台加工中心,但具有獨立自動加工能力。有的FMC具有自動傳送和監控管理的功能,有的FMC還可以實現24小時無人運轉。用於裝備的FMS稱為柔性裝備系統(FAS)。 簡介
智能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談起智能製造,首先應介紹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導的「智能製造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計劃。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參加了該項計劃。該計劃共計劃投資10億美元,對100個項目實施前期科研計劃。
毫無疑問,智能化是製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技術可以用於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等。也可以將神經網路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的計算機智能方法應用於產品配方,生產調度等,實現製造過程智能化。而人工智慧技術尤其適合於解決特別復雜和不確定的問題。但同樣顯然的是,要在企業製造的全過程中全部實現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遙遠的將來。有人甚至提出這樣的問題,下個世紀會實現智能自動化嗎?而如果只是在企業的某個局部緩解實現智能化,而又無法保證全局的優化,則這種智能化的意義是有限的。
從廣義概念上來理解,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敏捷製造等都可以看作是智能自動化的例子。的確,除了製造過程本身可以實現智能化外,還可以逐步實現智能設計,智能管理等,再加上信息集成,全局優化,逐步提高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最終建立智能製造系統。這可能是實現智能製造的一種可行途徑。 整子系統的基本構件是整子(Holon)。Holon是從希臘語借過來的,人們用Holon表示系統的最小組成個體,整子系統就是由很多不同種類的整子構成。整子的最本質特徵是:
●自治性,每個整子可以對其自身的操作行為作出規劃,可以對意外事件(如製造資源變化、製造任務貨物要求變化等)作出反應,並且其行為可控;
●合作性,每個整子可以請求其它整子執行某種操作行為,也可以對其他整子提出的操作申請提供服務;
●智能性,整子具有推理、判斷等智力,這也是它具有自治性和合作性的內在原因。整子的上述特點表明,它與智能體的概念相似。由於整子的全能性,有人把它也譯為全能系統。
整子系統的特點是:
●敏捷性,具有自組織能力,可快速、可靠地組建新系統。
●柔性,對於快速變化的市場、變化的製造要求有很強的適應性。除此之外,還有生物製造、綠色製造、分形製造等模式。製造模式主要反映了管理科學的發展,也是自動化、系統技術的研究成果,它將對各種單元自動化技術提出新的課題,從而在整體上影響到製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展望未來,21世紀的製造自動化將沿著歷史的軌道繼續前進。 工業控制自動化技術是一種運用控制理論、儀器儀表、計算機和其它信息技術,對工業生產過程實現檢測、控制、優化、調度、管理和決策,達到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確保安全等目的的綜合性技術,主要包括工業自動化軟體、硬體和系統三大部分。工業控制自動化技術作為20世紀現代製造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主要解決生產效率與一致性問題。雖然自動化系統本身並不直接創造效益,但它對企業生產過程有明顯的提升作用。
中國工控自動化的發展道路,大多是在引進成套設備的同時進行消化吸收,然後進行二次開發和應用。中國工業控制自動化技術、產業和應用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工業計算機系統行業已經形成。工業控制自動化技術正在向智能化、網路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
⒈以工業PC為基礎的低成本工業控制自動化將成為主流
眾所周知,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就依靠技術進步(即新設備、新工藝以及計算機應用)開始對傳統工業進行改造,使工業得到飛速發展。20世紀末世界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全球市場的形成。全球市場導致競爭空前激烈, 促使企業必須加快新產品投放市場時間(Time to Market)、改善質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務體系(Service),這就是企業的T.Q.C.S.。雖然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結合信息集成和系統集成,追求更完善的T.Q.C.S.,使企業實現「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信息以正確的方式傳給正確的人,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即「五個正確」。然而這種自動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是一種高投資、高效益同時是高風險的發展模式,很難為大多數中小企業所採用。在中國,中小型企業以及准大型企業走的還是低成本工業控制自動化的道路。
工業控制自動化主要包含三個層次,從下往上依次是基礎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管理自動化,其核心是基礎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
傳統的自動化系統,基礎自動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壟斷,過程自動化和管理自動化部分主要是由各種進口的過程計算機或小型機組成,其硬體、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價格之高令眾多企業望而卻步。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PC-based的工業計算機(簡稱工業PC)的發展,以工業PC、I/O裝置、監控裝置、控制網路組成的PC-based的自動化系統得到了迅速普及,成為實現低成本工業自動化的重要途徑。
由於基於PC的控制器被證明可以像PLC一樣可靠,並且被操作和維護人員接受,所以,一個接一個的製造商至少在部分生產中正在採用PC控制方案。基於PC的控制系統易於安裝和使用,有高級的診斷功能,為系統集成商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從長遠角度看,PC控制系統維護成本低。由於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受PC控制的威脅最大,所以PLC供應商對PC的應用感到很不安。事實上,他們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工業PC在中國得到了異常迅速的發展。從世界范圍來看,工業PC主要包含兩種類型:IPC工控機和Compact PCI工控機以及它們的變形機,如AT96匯流排工控機等。由於基礎自動化和過程自動化對工業PC的運行穩定性、熱插拔和冗餘配置要求很高,現有的IPC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將逐漸退出該領域,取而代之的將是CompactPCI-based工控機,而IPC將占據管理自動化層。國家於2001年設立了「以工業控制計算機為基礎的開放式控制系統產業化」工業自動化重大專項,目標就是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C-based控制系統,在3~5年內,佔領30%~50%的國內市場,並實現產業化。
幾年前,當「軟PLC」出現時,業界曾認為工業PC將會取代PLC。然而,時至今日工業PC並沒有代替PLC,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系統集成原因;另一個是軟體操作系統Windows NT的原因。一個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統要具備兩點: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個平台上的軟體完成;二是向客戶提供所需要的所有東西。可以預見,工業PC與PLC的競爭將主要在高端應用上,其數據復雜且設備集成度高。工業PC不可能與低價的微型PLC競爭,這也是PLC市場增長最快的一部分。從發展趨勢看,控制系統的將來很可能存在於工業PC 和 PLC之間,這些融合的跡象已經出現。
和PLC一樣,工業PC市場在過去的兩年裡保持平穩。與PLC相比,工業PC軟體很便宜。
⒉PLC在向微型化、網路化、PC化和開放性方向發展
全世界PLC生產廠家約200家,生產300多種產品。國內PLC市場仍以國外產品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PLC生產廠家約有三十家,但都沒有形成頗具規模的生產能力和名牌產品,可以說PLC在中國尚未形成製造產業化。在PLC應用方面,中國是很活躍的,應用的行業也很廣。專家估計,2000年PLC的國內市場銷量為15~20萬套(其中進口佔90%左右),約25~35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約為12%。預計到2005年全國PLC需求量將達到25萬套左右,約35~45億元人民幣。
PLC市場也反映了全世界製造業的狀況,2000後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預測,盡管全球經濟下滑,PLC市場將會復甦,估計全球PLC市場在2000年為76億美元,到2005年底將回到76億美元,並繼續略微增長。
微型化、網路化、PC化和開放性是PLC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基於PLC自動化的早期,PLC體積大而且價格昂貴。但在最近幾年,微型PLC(小於32 I/O)已經出現,價格只有幾百歐元。隨著軟PLC(Soft PLC)控制組態軟體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安裝有軟PLC組態軟體和PC-based控制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得到增長。
當前,過程式控制制領域最大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Ethernet技術的擴展,PLC也不例外。如今越來越多的PLC供應商開始提供Ethernet介面。可以相信,PLC將繼續向開放式控制系統方向轉移,尤其是基於工業PC的控制系統。
⒊面向測控管一體化設計的DCS系統
集散控制系統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問世於1975年,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等國。中國從70年代中後期起,首先由大型進口設備成套中引入國外的DCS,首批有化纖、乙烯、化肥等進口項目。當時,中國主要行業(如電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DCS基本全部進口。80年代初期在引進、消化和吸收的同時,開始了研製國產化DCS的技術攻關。
中國DCS的市場年增長率約為20%,年市場額約為30(35億元。由於近5年內DCS在石化行業大型自控裝置中沒有可替代產品,所以其市場增長率不會下降。據統計,到2005年,中國石化行業有1000多套裝置需要應用DCS控制;電力系統每年新裝1000多萬千瓦發電機組,需要DCS實現監控;不少企業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更新和改造。
⒋控制系統正在向現場匯流排(FCS)方向發展
由於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術的發展,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將由DCS發展到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可以將PID控制徹底分散到現場設備(Field Device)中。基於現場匯流排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數字化、全開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產過程自動化系統,它將取代現場一對一的4~20mA模擬信號線,給傳統的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體系結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根據IEC61158的定義,現場匯流排是安裝在製造或過程區域的現場裝置與控制室內的自動控制裝置之間的數字式、雙向傳輸、多分支結構的通信網路。現場匯流排使測控設備具備了數字計算和數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號的測量、傳輸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統與設備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組於1984年開始致力於推出世界上單一的現場匯流排標准工作,走過了16年的艱難歷程,於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後的標准制定就陷於混亂。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在經歷了基地式氣動儀表控制系統、電動單元組合式模擬儀表控制系統、集中式數字控制系統以及集散控制系統(DCS)後,將朝著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的方向發展。雖然以現場匯流排為基礎的FCS發展很快,但FCS發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統一標准、儀表智能化等。另外,傳統控制系統的維護和改造還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傳統的DCS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同時DCS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結合DCS、工業乙太網、先進控制等新技術的FCS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工業乙太網以及現場匯流排技術作為一種靈活、方便、可靠的數據傳輸方式,在工業現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並將在控制領域中佔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⒌儀器儀表技術在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微型化方向發展
經過五十年的發展,中國儀器儀表工業已有相當基礎,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生產、科研、營銷體系,成為亞洲除日本之外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隨著國際上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微型化的產品逐漸成為主流,差距還將進一步加大。中國高檔、大型儀器設備大多依賴進口。中檔產品以及許多關鍵零部件,國外產品佔有中國市場60%以上的份額,而國產分析儀器佔全球市場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額。
今後儀器儀表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儀器儀表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產生智能儀器儀表;測控設備的PC化,虛擬儀器技術將迅速發展;儀器儀表網路化,產生網路儀器與遠程測控系統。
幾點建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掌握核心技術;加強儀器儀錶行業的系統集成能力;進一步拓展儀器儀表的應用領域。
⒍數控技術向智能化、開放性、網路化、信息化發展
從195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第一台試驗性數控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不同層次的開放式數控系統應運而生,發展很快。就結構形式而言,當今世界上的數控系統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1.傳統數控系統;2.「PC嵌入NC」結構的開放式數控系統;3.「NC嵌入PC」結構的開放式數控系統;4.SOFT型開放式數控系統。
中國數控系統的開發與生產,通過「七五」引進、消化、吸收,「八五」攻關和「九五」產業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基本上掌握了關鍵技術,建立了數控開發、生產基地,培養了一批數控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數控產業,也帶動了機電控制與傳動控制技術的發展。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型數控系統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較大的提高,逐漸被用戶認可。
國外數控系統技術發展的總體發展趨勢是:新一代數控系統向PC化和開放式體系結構方向發展;驅動裝置向交流、數字化方向發展;增強通信功能,向網路化發展;數控系統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發展。
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成為科技和生產發展的資本與動力,而機床工業,作為機器製造業、工業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裝備部門,毫無疑問,其戰略性重要地位、受重視程度,也將更加鮮明突出。
智能化、開放性、網路化、信息化成為未來數控系統和數控機床發展的主要趨勢: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發展;向模塊化、智能化、柔性化、網路化和集成化方向發展;向PC-based化和開放性方向發展;出現新一代數控加工工藝與裝備,機械加工向虛擬製造的方向發展;信息技術(IT)與機床的結合,機電一體化先進機床將得到發展;納米技術將形成新發展潮流,並將有新的突破;節能環保機床將加速發展,佔領廣大市場。
⒎工業控制網路將向有線和無線相結合方向發展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技術可以非常便捷地以無線方式連接網路設備,人們可隨時、隨地、隨意地訪問網路資源,是現代數據通信系統發展的重要方向。無線區域網可以在不採用網路電纜線的情況下,提供乙太網互聯功能。在推動網路技術發展的同時,無線區域網也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無線網通信協議通常採用IEEE802.3用於點對點方式,802.11用於一點對多點方式。無線區域網可以在普通區域網基礎上通過無線Hub、無線接入站(AP)、無線網橋、無線Modem及無線網卡等來實現,以無線網卡使用最為普遍。無線區域網的未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動漫遊、網路管理以及與3G等其它移動通信系統之間的關系等問題上。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有成千上萬的感應器,檢測器,計算機,PLC,讀卡器等設備,需要互相連接形成一個控制網路,通常這些設備提供的通信介面是RS-232或RS-485。無線區域網設備使用隔離型信號轉換器,將工業設備的RS-232串口信號與無線區域網及乙太網絡信號相互轉換,符合無線區域網IEEE 802.11b和乙太網絡IEEE 802.3標准,支持標準的TCP/IP網路通信協議,有效的擴展了工業設備的聯網通信能力。
計算機網路技術、無線技術以及智能感測器技術的結合,產生了「基於無線技術的網路化智能感測器」的全新概念。這種基於無線技術的網路化智能感測器使得工業現場的數據能夠通過無線鏈路直接在網路上傳輸、發布和共享。無線區域網技術能夠在工廠環境下,為各種智能現場設備、移動機器人以及各種自動化設備之間的通信提供高帶寬的無線數據鏈路和靈活的網路拓撲結構,在一些特殊環境下有效地彌補了有線網路的不足,進一步完善了工業控制網路的通信性能。
⒏工業控制軟體正向先進控制方向發展
作為工控軟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內人機界面組態軟體研製方面近幾年取得了較大進展,軟體和硬體相結合,為企業測、控、管一體化提供了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工業控制軟體將從人機界面和基本策略組態向先進控制方向發展。
先進過程式控制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還沒有嚴格而統一的定義。一般將基於數學模型而又必須用計算機來實現的控制演算法,統稱為先進過程式控制制策略。如:自適應控制;預測控制;魯棒控制;智能控制(專家系統、模糊控制、神經網路)等。
由於先進控制和優化軟體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這些軟體也身價倍增。國際上已經有幾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種先進控制和優化軟體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流程工業應用軟體產業。因此,開發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控制和優化軟體,打破外國產品的壟斷,替代進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未來,工業控制軟體將繼續向標准化、網路化、智能化和開放性發展方向。
工業信息化是指在工業生產、管理、經營過程中,通過信息基礎設施,在集成平台上,實現信息的採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處理以及信息的綜合利用等。
由於大力發展工業自動化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高企業整體素質、提高國家整體國力、調整工業結構、迅速搞活大中型企業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國家將繼續通過實施一系列工業過程自動化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動工業自動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加強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化,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面臨的深層問題,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簡介
自動化倉庫ABC ,自動化技術在倉儲領域(包括主體倉庫)中的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人工倉儲階段、機械化倉儲階段、自動化倉儲階段、集成化倉儲階段和智能自動化倉儲階段。在90年代後期及21世紀的若干年內,智能自動化倉儲將是自動化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❻ 到底什麼是氣象自動化 要具體說明啊 越詳細越好
自動化
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的過程,其目標是「穩,准,快」。自動化技術廣泛用於工業、農業、軍事、科學研究、交通運輸、商業、醫療、服務和家庭等方面。採用自動化技術不僅可以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而且能擴展人的器官功能,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動化是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顯著標志。
目錄
發展簡況
研究內容
發展趨勢
英文解釋
培養目標
主要課程
就業方向
國外現狀
銀行辦公自動化
票據管理自動化
衛生自動化管理
電力系統自動化電網調度自動化
火力發電廠自動化
水力發電站綜合自動化
供電系統自動化
水庫管理自動化
辦公自動化管理
自動化葯房
自動化選擇誤區發展簡況
研究內容
發展趨勢
英文解釋
培養目標
主要課程
就業方向
國外現狀
銀行辦公自動化票據管理自動化衛生自動化管理電力系統自動化
電網調度自動化 火力發電廠自動化 水力發電站綜合自動化 供電系統自動化水庫管理自動化辦公自動化管理自動化葯房自動化選擇誤區展開 編輯本段發展簡況
名稱:自動化 英文:automation 1946年,美國福特公司的機械工程師D.S.哈德最先提出「自動化」一詞,並用來描述發動機汽缸的自動傳送和加工的過程。50年代,自動調節器和經典控制理論的發展,使自動化進入以單變數自動調節系統為主的局部自動化階段。 自動化
60年代,隨現代控制理論的出現和電子計算機的推廣應用,自動控制與信息處理結合起來,使自動化進入到生產過程的最優控制與管理的綜合自動化階段。 70年代,自動化的對象變為大規模、復雜的工程和非工程系統,涉及許多用現代控制理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促進了自動化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於是出現了大系統的系統控制和復雜系統的智能控制,出現了綜合利用計算機、通信技術、系統工程和人工智慧等成果的高級自動化系統,如柔性製造系統、辦公自動化、智能機器人、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等。 自動裝置的出現和應用是在18世紀以前。古代人類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為了減輕自己的勞動﹐逐漸產生利用自然界動力代替人力畜力﹐以及用自動裝置代替人的部分繁難的腦力活動的願望﹐經過經過漫長歲月的探索﹐他們互不相關地造出一些原始的自動裝置。古代中國的指南車以及17世紀歐洲出現的鍾表和風磨控制裝置﹐雖然都是毫無聯系的發明﹐但對自動化技術的形成卻起到了先導作用。 自動化
自動化技術形成時期是在18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1788年英國機械師J.瓦特發明離心式調速器(又稱飛球調速器)﹐並把它與蒸汽機的閥門連接起來﹐構成蒸汽機轉速的閉環自動控制系統。瓦特的這項發明開創了近代自動調節裝置應用的新紀元﹐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及後來控制理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人們開始採用自動調節裝置﹐來對付工業生產中提出的控制問題。這些調節器都是一些跟蹤給定值的裝置﹐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給定值附近。自動調節器應用標志著自動化技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進入20世紀以後﹐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各種自動調節裝置﹐促進了對調節系統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研究工作。這一時期雖然在自動調節器中已廣泛應用反饋控制的結構﹐但從理論上研究反饋控制的原理則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1833年英國數學家C.巴貝奇在設計分析機時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原理。1939年世界上第一批系統與控制的專業研究機構成立﹐為20世紀40年代形成經典控制理論和發展局部自動化作了理論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20世紀40~50年代是局部自動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形成的經典控制理論對戰後發展局部自動化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經典控制理論﹐設計出各種精密的自動調節裝置﹐開創了系統和控制這一新的科學領域。這一新的學科當時在美國稱為伺服機構理論﹐在蘇聯稱為自動調整理論﹐主要是解決單變數的控制問題。經典控制理論這個名稱是1960年在第一屆全美聯合自動控制會議上提出來 自動化設備
的。1945年後由於戰時出版禁令的解除﹐出現了系統闡述經典控制理論的著作。1945年美國數學家維納﹐N.把反饋的概念推廣到一切控制系統。50年代以後﹐經典控制理論有了許多新的發展。。經典控制理論的方法基本上能滿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事技術上的需要和戰後工業發展上的需要。但是到了50年代末就發現把經典控制理論的方法推廣到多變數系統時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經典控制理論的方法有其局限性。 20世紀40年代中發明的電子數字計算機開創了數字程序控制的新紀元﹐雖然當時還局限於自動計算方面,但ENIAC和EDVAC的製造成功﹐開創了電子數字程序控制的新紀元。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為60~70年代在控制系統中廣泛應用程序控制和邏輯控制以及廣泛應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直接控制生產過程奠定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末起至今是綜合自動化時期,這一時期空間技術迅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多變數系統的最優控制問題。於是誕生了現代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為綜合自動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微電子技術有了新的突破。1958年出現晶體管計算機﹐1965年出現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年出現單片微處理機。微處理機的出現對控制技術產生了重大影響﹐控制工程師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微處理機來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使綜合自動化成為現實。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
「自動化(Automation)」是美國人D.S.Harder於1936年提出的他認為在一個生產過程中,機器之間的零件轉移不用人去搬運就是「自動化」。 自動化的概念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過去,人們對自動化的理解或者說自動化的功能目標是以機械的動作代替人力操作,自動地完成特定的作業。這實質上是自動化代替人的體力勞動的觀點。後來隨著電子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廣泛應用,自動化的概念已擴展為用機器(包括計算機)不僅代替人的體力勞動而且還代替或輔助腦力勞動,以自動地完成特定的作業。 今天看來自動化的上述概念也還不完善。把自動化的功能目標看成是用機器代替人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是比較狹窄的理解。這種理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例如,有人就認為,中國人多,搞自動化沒有很大的必要。 今天,自動化已遠遠突破了上述傳統的概念,具有更加寬廣和深刻的內涵。 自動化的廣義內涵至少包括以下幾點:在形式方面,製造自動化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代替人的體力勞動,代替或輔助人的腦力勞動,製造系統中人機及整個系統的協調、管理、控制和優化。在功能方面,自動化代替人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僅僅是自動化功能目標體系的一部分。自動化的功能目標是多方面的,已形成一個有機體系。在范圍方面,製造自動化不僅涉及到具體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涉及產品生命周期所有過程。 自動化是一個動態概念,有著十分廣泛和深刻的內涵。目前製造自動化技術的研究非常活躍。
編輯本段研究內容
自動化是一門涉及學科較多、應用廣泛的綜合性科學技術。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它由5個單元組成:①程序單元。決定做什麼和如何做。②作用單元。施加能量和定位。③感測單元。檢測過程的性能和狀態。 自動化控制裝置
④制定單元。對感測單元送來的信息進行比較,制定和發出指令信號。⑤控制單元。進行制定並調節作用單元的機構。自動化的研究內容主要有自動控制和信息處理兩個方面,包括理論、方法、硬體和軟體等,從應用觀點來看,研究內容有過程自動化、機械製造自動化、管理自動化、實驗室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等。 過程自動化石油煉制和化工等工業中流體或粉體的化學處理自動化。一般採用由檢測儀表、調節器和計算機等組成的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對加熱爐、精餾塔等設備或整個工廠進行最優控制。採用的主要控制方式有反饋控制、前饋控制和最優控制等。 機械製造自動化這是機械化、電氣化與自動控制相結合的結果,處理的對象是離散工件。早期的機械製造自動化是採用機械或電氣部件的單機自動化或是簡單的自動生產線。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出現了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機器人、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自動化倉庫等。研製出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型式的柔性製造系統(FMS)。以柔性製造系統為基礎的自動化車間,加上信息管理、生產管理自動化,出現了採用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的工廠自動化。 管理自動化工廠或事業單位的人、財、物、生產、辦公等業務管理自動化,是以信息處理為核心的綜合性技術,涉及電子計算機、通信系統與控制等學科。一般採用由多台具有高速處理大量信息能力的計算機和各種終端組成的局部網路。現代已在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研製出決策支持系統(DSS),為高層管理人員決策提供備選的方案。 對社會的影響自動化是新的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方面。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方式將產生深遠影響。生產過程自動化和辦公室自動化可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率和工作效率,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證產品質量,改善勞動條件,改進生產工藝和管理體制,加速社會的產業結構的變革和社會信息化的進程。
編輯本段發展趨勢
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自動化技術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也為自動化技術的革新提供了必要條件。70年代以後,自動化開始向復雜的系統控制和高級的智能控制發展,並廣泛地應用到國防、科學研究和經濟等各個領域,實現更大規模的自動化,例如大型企業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全國鐵路自動調度系統、國家電力網自動調度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城市交通控制系統、自動化指揮系統、國民經濟管理系統等。自動化的應用正從工程領域向非工程領域擴展,如醫療自動化、人口控制、經濟管理自動化等。自動化將在更大程度上模仿人的智能,機器人已在工業生產、海洋開發和宇宙探測等領域得到應用,專家系統在醫療診斷、地質勘探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家庭自動化和農業自動化將成為新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並得到迅速發展。 研究工具 主要有數學、計算機等
自動化專業主要研究的是自動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動化單元技術和集成技術及其在各類控制系統中的應用。它以自動控制理論為基礎,以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感測器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與通信技術為主要工具,面向工業生產過程自動控制及各行業、各部門的自動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結合,強(電)弱(電)並重,軟(件)硬(件)兼施」鮮明的特點,是理、工、文、管多學科交叉的寬口徑工科專業。
1、就業
學生在畢業後能從事自動控制、自動化、信號與數據處理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技術工作。就業領域也非常寬廣,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大專院校、金融系統、通信系統、稅務、外貿、工商、鐵道、民航、海關、工礦企業及政府和科技部門等。就業前景不錯。
專業就業狀況及趨勢
本專業是一門適應性強、應用面廣的工程技術學科。旨在培養學生成為基礎扎實、自動控制技術知識系統深入、計算機應用能力強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所以學生在畢業後都能從事自動控制、自動化、信號與數據處理及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技術工作。就業領域也非常的寬廣,比如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設計單位、大專院校、金融系統、通信系統、稅務、外貿、工商、鐵路、民航、海關、工礦企業及政府和科技部門等。歷年來,本專業的畢業生的供求比例一直都保持在1∶10左右,近年的就業去向主要是在系統集成、計算機軟體硬體開發和通信等領域。 2、主要課程
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計算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過程工程基礎、電機與電力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信號與系統分析、過程檢測及儀表、運籌學、計算機模擬、計算機網路、過程式控制制、運動控制、系統辨識基礎、計算機控制系統、系統工程導論、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自動化概論、嵌入式系統原理與設計。
❼ 鍍在金屬板上的薄膜的紅外反射率用什麼儀器測比較好
烏克蘭科技項目
一、歷屆「烏克蘭科技日」展覽項目
1.切爾諾維策國立大學
1.1.民用高效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
研製出一種在日常生活用的、價格便宜的高效太陽能電池,有6伏電壓(用作電離輻射劑量儀的電源)、9伏電壓(用作電針診斷儀和車載小尺寸顯示器的電源)、16伏電壓(用作手提式電視機、筆記本電腦等的電源)幾種。
使用這種太陽能電池,可組合成用戶需要的太陽能模塊,比現有國外同類產品價格便宜。這種太陽能模塊的工作期限,在日常使用條件下為30-50年。
不同設計的太陽能硅電池在連續工業生產中效率可以提高13%。
還研製出鋰電源(電壓2伏)和鋰電池(電壓9伏),其性能與國外類似產品相同,有些參數甚至超過國外類似產品。
還研製出串聯式裝置:太陽能電池-鋰電源,可作為工作電流小的電子設備(電子表、電影機、照相機等)的電源。
1.2.納米和薄膜的半導體結構:理論、工藝 、儀器
藉助於熱力蒸發和磁控管的噴塗等手段得到高質量的薄膜的半導體、金屬和電介質的現存技術適用於某些A2B6的半導體材料和具有黃銅礦結構(其中包括CulnSe2)的薄膜。作為可能採用的薄膜材料的例子導致產生以CulnSe2為基礎上的太陽能電池的特點。毫微的和薄膜結構按照其參數符合世界標准水平。
1.3.光電半導體材料A2B6和A4B6
烏克蘭的研究人員研製出利用各種不同方法(Бриджмен方法,Чохральский方法,分區再結晶方法,定向結晶方法,溶液、熔體和汽相結晶方法)使А2В6和А4В6 現代體積晶體生長的技術。這種晶體對電離輻射具有很高的參數穩定性,對密度在5×1019 см-3以下的輸入雜質具有電鈍性。
利用真空中的熱蒸發和磁控霧化方法,獲得了這種材料的薄膜。從研究的角度看,體積晶體和А2В6和А4В6材料的薄膜的主要電物理特性處於世界同類產品的水平上,有些甚至超過世界的同類產品。
應該指出的是,在這個基礎上,鎘銻化物和固體溶液在可見光和近紅外線頻譜范圍內具有很高的光敏性,對Х, a, b, g射線有很高的敏感性,還具有很高的熱穩定性(800 °С以下),這樣,就可以使用這些材料來做CO2 激光器、濾波器、物鏡的高效光電調制器;做Х, g射線的檢波器,做纖維光學通信線、太陽能元件等的放大器和轉換開關。
這些材料作為不同光電子儀器的工作成分能夠被廣泛的實際運用。其中包括二重、三重、四重的以碲化汞和硒化汞為基礎的窄縫的半導體固溶液,以碲化鎘和鋅為基礎的溶液,還有以鋅的硫屬化合物為基礎的溶液。這些半導體材料的特點是符合或高於世界同類產品的水平。
1.4.半導體互化物Hg3In2Te6—光電子學、輻射劑量測定和纖維光學通信線的有前景的新材料
研製出一種利用Бриджмен方法使Hg3In2Te6晶體生長的技術。這種晶體對電離輻射具有很高的參數穩定性,對密度在5×1019 厘米-3以下的輸入雜質具有電鈍性。
這種晶體的主要電物理特性已經研究出來,並在這些晶體的基礎上製造出光電儀器的實驗室樣品。特別是明確了在Т=300К時,Hg3In2Te6的禁區寬度為0.74 電子伏,電子密度為5×1018 – 2×1019 厘米-3,載體的遷移率為0.02-0.04 平方米/В×с。這種材料對電離輻射具有很高的參數穩定性,對密度在5×1019 厘米-3以下的輸入雜質具有電鈍性。
半導體化合物的天然樣品Hg3ln2Te6對於建立光學的濾波器、有效的可視紅外線接收器、電離的輻射檢波器和溫度感測器是很有前途的材料。具有一系列的獨一無二的物理特性:對電離的輻射和高能粒子作用的不敏感性,對於從大氣中吸附在晶體表面的原子的惰性,具有不依賴導致限制濃度的化學成分的一系列雜質的特點的獨立性。
在這種半導體材料的基礎上,製造出纖維光學通信線(量子效率> 80 %)自校準接收機實驗室模型、二部分的高速(慣性< 5×10-9 秒)高靈敏性的光控二極體的實驗室模型、以及1.85-30 мкм頻譜范圍的高效光學濾波器的實驗室模型,作為Hg3In2Te6可能使用的例子。這種光電儀器在自身參數方面處於世界同類產品的水平上,或者有些方面還超過世界的同類產品。
2.烏日哥羅德國立大學
1.1.新型細菌滅菌器「單孢子-ПК」(防克雷伯氏桿菌)
新的獸醫學的生物制劑「單孢子-ПК」是在菌株Bacillus subtilis 090 基礎上的兩種葯物形式:日常的,親液烘乾的(ЛВФ),和原則上新的凝膠(ГПФ),防克雷伯氏桿菌病原。該文獻展示的是對於某些病原體和在實驗in vitro 產生的歐包土尼菌傳染的高效抗菌效果。預防和內科用的菌株B.subtilis 明顯的減少了實驗動物的死亡率,這種死亡是由沙門氏菌病和葡萄菌的毒素引起的。菌株B.subtilis 090 不能引起大的組織正常微生物基本表現者的改變。
3.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黑色金屬研究所
3.1.高爐生產輔助設備
對經過改造的無料鍾高爐鼓風前裝料時進行爐喉布料分配綜合研究,進行布料計算; 利用根據以上綜合研究所得出的數據結果而建立的數學模式,分析選擇設備的運作狀態和運作參數;進行檢測和評估;根據綜合研究,藉助於獨特的數學模式,提供與鼓風和高爐運行情況相關的技術咨詢,並選擇裝料系統設備的運作狀態。
4.敖德薩國立大學
1.1.根據鍺的綜合化合物而形成的新型功能材料
本新型功能材料帶有具有強光學性能的多元有機酸,這些酸在合成階段通過加入某種物質能被改變。這種新型功能材料也具有半導體性能,同時具有對兩種化合物的吸附性能。新型功能材料也可用於製造氣體感應儀。
4.2.消除石油污染過程中促使快速反應的新生物制劑
新生物制劑是據專門工藝在有機培養基上產生的非病原微生物—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出來的假單胞熒光菌。
新一代的生物制劑對石油碳氫化合物有著較強的吸附功能和分解功能。
新生物制劑在一般溫度下都可以發生作用,本制劑是懸浮的,疏水的。使用新生物制劑吸附石油製品之後,無須對制劑進行集中消除,石油的碳氫化合物會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自動分解。長期保存,制劑的功效絕不會喪失。
4.3.「ПУЗО-1」超聲波凈化儀器
超聲波凈化儀是在液體中用超聲波方法凈化對小元件和工具端點凈化,這一儀器可以在儀表製造,醫院及精密機器業使用。
被生產的元件的材料:金屬,玻璃,陶瓷,塑料等。
工作環境:蒸餾水,乙烯溶液和其他凈化溶液。儀器可以從凈化過程中排除對於生態有害的葯劑並且它不要求對於使用專門准備控制器。
4.4.對於半自動化和手工焊接的大功率的換向器的工作以一系列有效的系統工藝處理為基礎。
電源變壓器磁性中心飽和的兩極限制系統通過降低工作頻率至最低值的途徑減少轉換的運動損耗。在研究時使用了電磁過程在ORCad9.2體系中的計算機模擬。
優點:對於從焊接規范中適當輸出和排出電極的粘合焊接特徵自動更正;三種保護方式(熱能保護,電流保護,變壓器的飽和);對於電纜及焊條鑲入的斷面。
4.5.日光太陽聚合器(CK)
居民及生產對象的獨立的太陽熱量供給(熱水供應和供暖),製冷空調的保障是太陽能聚合器應用的任務和領域。(私人住房,賓館,膳宿公寓;農場,加工製造業領域的企業溫室)
作為新型的深入研究的太陽聚合器的基本材料使用的是以聚碳酸脂為基礎的聚合物。深入研究多層太陽聚合器由於保持可接受的使用特性具有同現在烏克蘭正在生產的傳統構造200-300相比非常低的價格(少於100у.э/平方)對於國外構造達到600歐元/平方,質量小(與金屬構造20-30公斤/平方米相比為4.5公斤/平方米)在太陽能聚合構造中缺少有色金屬。聚碳酸脂板具有耐沖擊影響的很高的穩固性{比玻璃的穩固性高5—6倍}。
4.6.生產投影的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OL4 生物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OL4是有前景一個生物菌,他是從奧德薩區生產的非商業酸奶製品中分離出來的,這個生物菌在濃度為390.5+1.5T的牛奶中具有最大限度;酸化作用並且在3.80-0.5小時之內使奶變酸。他比眾所周知的工業乳桿菌更具有較強的抵抗性。他的特徵是起到中等黏合劑的作用,並對臨床實踐中抗生素制劑具有抵抗性,這種菌存在模擬胃腸系統中。
4.7.以Lactorbacillus acidophilus OL4式樣為基礎的試劑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OL4式樣的干濃縮物為生產醫療預防活動的酸奶食品使用。被獲取的干濃縮物是細散的粉末,他具有這樣特徵:乳菌的一般數量為 一公升是2,0×107,水分含量為—3,0%,原始沉澱的-0.5+/-0.2 毫升的溶度,酸化作用速度為-12.6+1.4 噸/小時 ,濃縮物的酸性-100+4 T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OL4式樣的干濃縮酵母具有能夠非常快速的КОРЕАГИРОЫВТЬ 破壞實驗動物腸道 нормобиота ,動物受反生物菌影響,也能移置 вагина 生態系統,同時保持乳桿菌的穩定種群。
細菌濃縮物在缺少以上活化作用的情況下通過在牛奶或溶液中溶解它的途徑被使用。在生產食品時人們把(1克)細菌濃縮物的一份放入10-12公升的無菌牛奶中並且在恆溫40℃保持3.5-4.5小時左右。
4.8.以金屬結構為基礎的濕度電容感測器的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對於在電容感測器基礎上為測量煤氣環境濕度的創造而被預先指定。
基本技術評定:
敏感結構 MO-SiO2-NN+Si
氧化物厚度 5-10нм
上層電極的結構 網狀
敏感性, 相對濕度 30以下
相對濕度測定范圍 10-98
在測量范圍中的線性 100
磁滯 2
恆常時間 少於60
除那些敏感性,轉化線性及磁滯參數之外,該敏感元件超過了國外的工業濕度感測器(例如,德國的《Valvo》公司,俄羅斯等國),在其他參數方面實際上也不落後於其他國家。除此之外,在有別於類似的構件結構中不使用稀有金屬。
4.9.磁性生物調節器
磁性生物調節器可以用復雜時空結構的電磁場的目標明確的活動平衡人的能源經絡系統。空間組合(構造),電磁場感應器形成磁場能量和時間參數,電磁場在理療台表面的「能量」中心被確定並且原離人的扎針線。醫療活動在人的典型「能量」經絡點的生物電勢以上分析基礎上被進行。
優點:藉助電磁場對人的個別能源經絡線催化或抑制活動(以上一次檢驗為基礎)可以補償他們的能量,磁場交換的時空的形成保障對人的全部血管和組織起完全作用。
4.10.供視力殘疾的人使用的光電子手杖
手杖用距離接觸的方法探測路況,在1米之內的距離顯露三種類型的步行路障,他保障視力有殘疾的人對位移條件進行分析,他解決使用者空間定位問題。手杖的光電子裝置供使用者在安全的、最近的紅外線光譜領域中工作。
手杖在運動時確定地面的低窪,突起,牆面,邊飾,竿等形式的地面以上的障礙,以及水下障礙,他們的尺寸高於5厘米。在1米范圍之內障礙存在的信息由不同音調的不同音響信號通知給使用者。
優點:
—用一個裝置中光電子的方法確定不同類型步行障礙,即裝置的綜合性;
—由於視力有殘疾的人綜合了探測方向的接觸與距離的方法提高了適應性;
電源電壓9伏,重量400克。
4.11.磁性感應晶體管結構
平衡型的低偏差磁性感應半導體結構,它的最初信息是電流。被作為磁場變換器基本元件使用是為了:
—測量磁性感應;
—無接觸的測量電流:
—記錄線性及角度轉換;
—測量轉速
除物理特徵之外無相似性。
4.12.壓電陶瓷極化作用的裝置
被自動化的裝置對於極化不同類型、大小、樣式的壓電陶瓷板被預先確定,他能應用在實驗室及車間條件下。基本特點:極化電壓被調節,0.3-15千伏特,調節槽溫度,20-180℃,(最大)尺寸120*12平方毫米/個,交流電網供電,輪廓的尺寸600*300*200平方毫米,質量5.5千克。
4.13.穴位尋找裝置
對於在人類身體表面尋找所謂的扎針點— 生物的活躍點的輕便裝置被提前預定。有關被找到的扎針點的信息以聲音信號的形式被安裝的微型激光。裝置的形狀為鋼筆樣式,內部裝有帶電源元件的電子系統及聲學射線。裝置的運行不要求使用者專門的操作並且能夠醫療機構及家庭被病者本人操作。裝置在積極狀態下在不更換電源元件的情況下工作的平均時間超過1年。
4.14.太陽能聚居合器
以玻璃為基礎的太陽能聚合器,他能作為太陽能電站的設備使用,可以加熱不同對象及環境,對於為其他在不同類型的生產工藝過程中使用。鏡子的磨光面可以達到聚合反射率比值不少於百分之87。磨光面斜面的傾角方式被指定,以至被投擲的光均勻的聚到光電轉換器的焦點。優點:較高的光參量,可靠性和工藝結構性,對於使用人技能要求較低,最大可能的保障生態能源生產系統。
5.亞速海沿岸國立技術大學
5.1.用於扳道橫梁的鋼筋混凝土平板底座
研究用於扳道橫梁的鋼筋混凝土平板底座,替代使用期限是6-8年的方木,確定了實際耗費稀缺木材。在基本的技術經濟指標中她非常有效:
堅固耐用2,5到3倍;一年使用的消費是4,5-5倍;勞動消耗是2-2,5倍。增加了運貨強度和軸承負荷的鋼筋混凝土底座的好處是提高每份定額利潤為5千美元。
5.2.在爐頂中心有焦炭進料部分的高爐的錐形裝載裝置
研究新的高爐錐形裝載裝置。它保證了在爐頂中心焦炭進料部分沒有採用補充槽,在高爐四周合理分布。研究一系列它的變形。新的變形在徑向和四周分布爐料和燃氣的掌握中擴大了操作可能性。運載裝置保障了鑄鐵熔量的能源的降低和高爐生產力的擴大。這要依靠合理的爐料和燃氣的分布。同時最低限度的補充基本的使用消耗。在它的使用時1t鑄鐵熔量的比率消耗降到20...30千克。高爐生產力增加了1...2%。提高爐頂壓力的高爐運載裝置的使用期限為3...3,5年,比檢修期間標准錐形裝置提高了3倍。
6.基輔國立工藝與工業品藝術設計大學
6.1.混凝土混合劑的增塑性
這種產品是用於一塊整石建成的建築高效混凝土混合劑增塑劑,提高混凝土堅固性達20-30%,提高混凝土的不透水性和耐寒性,降低它的透水性,不引起混凝土腐蝕和配件腐蝕。這種增塑劑比其他類型的產品要更便宜並且是由皮革廢料(殘渣)製成。
7.國立航空大學
7.1.交通自動化控制系統
交通控制問題對全世界的大城市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推薦的設計方案包括技術設備的綜合研究和程序保障,即:中心控制台,城市圖的電子記憶模式,計算機程序控制道路控制器,道路控制器的各種轉換裝置,交通強度檢測器,無線控制設備,道路控制器的程序裝置,交通信號燈裝置。
該交通控制系統保證統一指揮,充分發揮整套技術設備的功能,現代信息工藝的應用,獨創的程序保障。該系統通過設計者的保障程序,靈敏的控制,診斷,現代元件供應商(英特爾,摩托羅拉等)得以保證。
7.2.乘客信息自動化控制系統
系統工作制度:自動控制,自動化控制,手動控制。
在自動控制狀態下操作者起到監督作用並有能力停止向廣播網發送消息。
在自動化控制狀態下廣播數據台預先形成的信息,是按照系統操作者的指令來實現的。
在手動狀態下廣播的信息直接由操作者選擇。該狀態下可允許形成的信息清單由語言庫的內容含量決定。
自動化手動台再現的語言信號具有高質量的自然語音特徵。
自動化控制工作台預先保證航空,鐵路,海洋,語音類車站等類似領域的廣播網中幾種語言語音信號再現的質量和完整性,及其工作效率。
7.3.低空測高儀
裝置可預先測量50——100米范圍內飛機飛行的幾何高度的最小值。裝置的運算原則基於容量方式測量高度。採用飛機底部機體金屬板之間的電容量變化關系曲線。
裝置的主要特點:
——信息容量值隨著距地面距離的縮短而增加,測量誤差變小。
——測高儀的靜態特徵是非線性的,敏感性隨著高度的降低而增強。
——底部金屬板表面特徵實際上不影響測量的准確度。
——容量方式測量高度提供高度的綜合評價,能夠提前獲得地形變化的信息。
7.4.微分氣壓計
裝置預先確定耗量計中心的工作和壓差測量儀。
裝置特點:
敏感元件——遮光組件是全金屬結構能夠排除由加固振動膜造成的誤差,這樣才能保證裝置溫度的穩定性。
振動膜的工作撓度不超過0.1mm,確保良好的線性。
儀表採用單向電容變頻器,這種變頻器可以避免由於保證與可移動感測器部件接觸而引起的結構復雜性。
電容的測定藉助連續平衡的交流電橋來實現,持續平衡的交流電能夠獲得二進度代碼信息,應用電橋可以極大的減少測量錯誤。
7.5.線性微位移感測器
裝置預先測量電焊過程中金屬板熱變形時的微位移支點。
位移測量范圍為±1.2mm;測量誤差不超過0.003mm。
裝置的敏感元件是具有開放場的微電容變頻器,位移的測量根據雙坐標輪流完成。
測量裝置安裝在雙坐標可移動式的精確度為0.005mm的平台上。除此之外,移動式平台可以手動保證測量橋的平衡來完成更大位移范圍內的精確測量。
7.6.角度位移感測器
感測器預先測量那些要求測量精度高和移動部件負載最小的各種裝置與結構的移動部件的角度位移。裝置的敏感元件是微分交流電容器,交流電量的變化值用移動式接地板通過電容器電極的局部交迭來實現。成比例的角度位移的容量測量值用具有數據補償功能的交流電橋來完成。輸出的信號以二進制代碼形式輸出。
7.7.信號光譜處理自動化控制系統
被推薦的新型信號光譜處理自動化控制系統。實際信號與理想協調模式之間的先天未知偏差會導致這些信號的探測特徵大幅度下降。推薦的系統與所熟悉的不同,特點是偏差的穩定性。應用它處理實際信號記錄時顯示了顯著的效果。平均贏得的信噪比是2分貝強度(或1.6倍)。系統可用於海面搜尋小尺度目標,預報船舶碰撞,研究冰雹雲,搜尋地震、雪崩受害者,測量血流速度(醫學)等等。
7.8.目視駕駛階段飛行安全保障方法和設備
機場照明系統是飛機駕駛員在復雜氣象條件下起飛,下降,降落和滑行時唯一的可視信息源。
機場照明系統的技術狀態定量評價藉助於它的可靠性指標。為了確定機場照明系統的質量和效果必須擁有復雜氣象條件下安全可靠性指標對飛機飛行安全性水平影響的信息。
7.9.通過改善燃油性能來提高內燃機的可靠性,經濟性和降低內燃機工作時產生的毒性的裝置及方法
在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研究物理性電共振影響燃滑油料的方法,該方法可提高液態碳氫化合物的《能量貯藏》。通過實驗數據確定物理性電共振對液態碳氫化合物的影響,能夠促使燃料抗磨性提高30—50%;摩擦系數降低12—16%;活塞端部中的積炭減少2—3倍,機油殘碳值減低10—15%。
7.10.液態碳氫化合物分子凈化過濾器
在理論和實驗研究的基礎上研製出的液態碳氫化合物分子凈化過濾器。可同時提高燃料和油料的《能量貯藏》。用光譜研究方法確定該過濾裝置凈化碳氫燃料時除去的硫化物,瀝青合成物,甚至是鐵銹等類似物質。使用該過濾裝置促使燃料抗磨性能提高30—50%;摩擦系數降低12—16%;活塞端部中的積炭減少2—3倍,機油殘碳值減低10—15%。
7.11.攜帶型空氣濕度測量儀
攜帶型空氣濕度測量儀是空氣濕度以電容量形式輸出參數的一種感測器,還包括容量數碼變換器及電纜。空氣濕度計可有效檢測民居和廠房內空氣的濕度.在遵守對使用感測器的條件限制下,空氣濕度計還可以用於工藝條件下濕度檢測。
❽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都學些什麼課程
主要課程:電路、電機學、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應用、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內力容系統穩態分析、電力系統暫態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電力系統自動化。
主要實踐環節:金工實習、機械制圖、電子技術綜合實驗、電力系統潮流離線計算、專業綜合實驗(動模實驗)、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踐、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發電廠、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等方面的設計和運行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特點:
1、學科性:方向正對國家定位電力系統及自動化學科。
2、專業面寬:專業既涉及電力系統高壓技術,網路分析,設備運行與選擇,又涉及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自動化裝置、通訊、綜合自動化等弱電自動控制的內容,做到強電與弱電相結合,設計與施工相結合控制運行與管理相結合。強調技術基礎,注意能力培養。
3、適應性、兼容性強。在確保基礎扎實的前提下,可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在熱能動力、通訊、用電管理和遠動化等方面調整和拓寬其專業方向,以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材的需求變化。
❾ 如何選購「電流互感器溫升試驗裝置」
「電流互感器溫升試驗裝置」可以全自動完成電流互感器溫升檢測試驗。裝置根據所連接的電流互感器額定電流大小,自動控制電子升流器升至標准要求的目標試驗電流,在此過程中不間斷監視電流互感器器身溫度,繞阻接頭溫度,環境溫度等數值,並依據所測量的溫度數值和標准要求的溫升穩定條件自動判斷電流互感器是否達到熱穩定,當電流互感器溫升達到穩定後,裝置測量電流互感器線圈的繞阻直流電阻值,依據此時繞阻阻值與升流前線圈繞阻直流電阻值計算電流互感器達到熱穩定後的線圈繞阻最高溫度以及試驗過程中的最大溫升值。選購「電流互感器溫升試驗裝置」要注意一下幾點?
1、電流互感器溫升自動化試驗裝置可以同時測量5隻電流互感器的溫升,試驗效率大大提高。
2、試驗過程中自動調節輸出電流大小,使得試驗電流與目標電流誤差始終小於0.5%,不會因為主迴路電阻變化,電網電壓波動等因素造成試驗電流的大幅波動,使得試驗過程更具說服力。
3、實時監視記錄電流互感器器身,繞阻接頭和環境等溫度值,並自動判斷電流互感器的溫升熱穩定條件,避免人為判斷的失誤。
4、電流互感器達到熱穩定時,快速測量電流互感器繞阻電阻,避免手動接線測試等時間延遲造成的溫升數值測量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