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製作的實驗流程和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醋酸發酵 (2)酵母菌 醋酸菌 氧氣 溫度30-35℃ 醋酸菌是好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才能進行旺盛的生命活動 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 (3)酒精發酵 酵母菌無氧呼吸 二氧化碳 避免空氣中其他微生物進入發酵裝置(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 (4)重鉻酸鉀 灰綠 (5)不需要,在葡萄酒的自然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滅菌會殺死葡萄皮上附著的酵母菌,使發酵不能進行 |
❷ 果酒的製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通過有氧呼吸使酵母菌數量增多,無氧呼吸產生酒精.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Ⅰ②如果想得到實驗結論必須同時設計另一個實驗,另一個實驗裝置(裝置2)與裝置1的不同之處是將NaOH溶液換成等量清水.
結果預測和結論:裝置1左移說明消耗氧氣,酵母菌能進行有氧呼吸,裝置2不移動酵母菌不進行無氧呼吸,因此結論是酵母菌只有有氧呼吸.裝置1不移動說明酵母菌不消耗氧氣,酵母菌能只進行無氧呼吸,則裝置2中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紅色液滴右移,結論是酵母菌只有無氧呼吸.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則裝置1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紅色液滴左移,裝置2產生的二氧化碳比消耗的氧氣多,紅色液滴右移.
Ⅱ①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能釋放CO2,而酒精的生產只能來自無氧呼吸.隨著O2濃度增加,抑制了無氧呼吸,促進了有氧呼吸.據圖分析可知,CO2放出量曲線與酒精生成量曲線分別是a、b.
②據曲線圖可知,在氧濃度為5%時,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如果酵母菌發酵的底物是葡萄糖,在無氧條件下5小時,在標准狀況下測得釋放出CO244.8L,則產生酒精為44.8÷22.4×46=92g.如果在氧濃度為5%的條件下維持5小時,測得釋放CO244.8L,消耗氧22.4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22.4÷22.4÷6×180=30g,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為(44.8-22.4)÷22.4÷2×180=90g,故在5小時內消耗葡萄糖為30+90=120g.
故答案為:
Ⅰ②將NaOH溶液換成等量清水
結果預測和結論:
實驗現象(紅色液滴的移動方向) | 實驗結論(酵母菌呼吸類型) | |
裝置1 | 裝置2 | |
左移 | 不移動 | 只有有氧呼吸 |
不移動 | 右移 | 只有無氧呼吸 |
左移 | 右移 |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
❸ 如面是果酒和果醋製作的實驗流程和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圖1
解;(1)果酒和果醋製作的實驗流程是;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醋酸發酵→醋酸.
(2)果酒發酵的菌種是酵母菌,果醋發酵的菌種是醋酸菌;由於醋酸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0-35℃,比酵母菌酒精發酵時的溫度高;醋酸菌是好氧菌,氧氣必須充足才能發酵產生醋酸,因此由果酒轉變成果醋的製作時,需要升高溫度和通入氧氣.
(3)酒精發酵利用酵母菌的無氧呼吸,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圖2裝置中的充氣口在酒精發酵關閉,在醋酸發酵時應打開;酵母菌進行呼吸產生二氧化碳,因此酒精發酵過程中排氣口在該過程中應開放;為了避免空氣中其它微生物進入發酵裝置(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
(4)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現灰綠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檢測發酵過程是否產生酒精.
(5)在葡萄酒的自然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滅菌會殺死葡萄皮上附著的酵母菌,使發酵不能進行,因此葡萄不能進行滅菌處理.
故答案為:
(1)醋酸發酵
(2)酵母菌
醋酸菌
氧氣
溫度30-35℃醋酸菌是好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才能進行旺盛的生命活動;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
(3)酒精發酵
酵母菌無氧呼吸
二氧化碳
避免空氣中其它微生物進入發酵裝置(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
(4)重鉻酸鉀
灰綠色
(5)不需要,在葡萄酒的自然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滅菌會殺死葡萄皮上附著的酵母菌,使發酵不能進行
❹ 果酒果醋發酵裝置各部分作用
各部零件的作用:
充氣口: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注:充氣管下端要插入發酵液液面以下進瓶底處。
排氣口: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按氧化碳。排氣口要通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注:排氣管下端離發酵液液面要有一段距離,外部要彎曲,並盡量保證管口向下。
出料口:取樣檢測菌體數量或酒精、醋酸濃度,排放廢料。
裝置的使用:
使用該裝置進行酒精發酵時,應關閉充氣口;進行醋酸發酵時,應將充氣口連接充氣泵,通入氧氣。
我們需要知道菌種的來源、菌種特點、發酵原理、影響其生長和繁殖的因素。
果酒的製作原理
酵母菌的來源:自然發酵的菌種主要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工業發酵的菌種是人工接種的酵母菌。
菌種特點:酵母菌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屬於真菌,其代謝類型為異養兼性厭氧型。
果醋的製作原理
醋酸菌的來源:人工接種的醋酸菌。
菌種特點:醋酸菌是單細胞原核生物,屬於細菌,其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
發酵原理:
(1)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4.影響醋酸菌生長和繁殖的因素:有溫度(最適生長溫度為30到35℃)、pH(生活在偏酸性的環境中)、氧氣(醋酸菌對氧氣的含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入氧氣。也會引起出醋酸菌死亡。)
❺ 下面是果酒和果醋醋作的實驗流程和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沖洗
(1)沖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塵;家庭制酒時用的菌種是野生型酵母菌,因此沖洗時不能反復內沖洗,以容防止菌種的流失.
(2)製作果酒時需要無氧環境,而製作果醋時需要有氧環境,因此圖2裝置中的充氣口在果酒發酵時關閉,在果醋發酵時連接充氣泵,並適時向內泵入空氣(氧).
(3)排氣口在果酒發酵時排出的氣體是由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果醋發酵時排出的是剩餘的空氣、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洗去浮塵反復沖洗
(2)果酒發酵果醋發酵泵入空氣(氧)
(3)酵母菌二氧化碳剩餘的空氣、二氧化碳
❻ 如圖甲為製作果酒的實驗裝置圖,圖乙為製作葡萄酒的流程示意圖,請回答:(1)為適當提高果酒的生產速率
(1)酵母菌進行酒精抄發酵時,應先通氣後密封,通氣的目的是讓酵母菌大量繁殖,密封的目的是讓酵母菌進行酒精發酵.排氣口是為了排除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其長而彎曲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空氣中的微生物污染發酵液.
(2)空白處的操作是榨汁,沖洗的目的只是洗去浮塵,但不能除去水果表面的野生酵母菌.
(3)果汁作為微生物的培養基,至少能為微生物提供四類主要的營養物質: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發酵液之所以能夠抑制雜菌的生長,是因為缺氧的環境,以及發酵液呈現為酸性.
(4)酒精可以用重鉻酸鉀溶液鑒定,在酸性條件下,可使溶液呈灰綠色;加入人工培養的優良酵母菌菌種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質,初始酵母菌數量較多也有利於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
(5)在氧氣充足時,醋酸菌可將乙醇轉變為乙醛,進而轉變為醋酸.
故答案為:
(1)先打開後關閉 既可以放氣,又可防止污染
(2)榨汁 洗去浮塵
(3)碳源、氮源 呈酸性
(4)重鉻酸鉀 (人工培養的)酵母菌
(5)乙醛
❼ 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中充氣口管子下端為什麼浸入液體中而排氣口的管子下端不浸入液體中
排氣口的作用是排氣,如果浸入液體就成了排液了。
試想下,如果排氣口下端在頁面下專方,當瓶中發酵產生屬大量氣體時會如何?因為氣壓增大,會對下方的液體產生壓力從而令液體通過排氣口流出,這個顯然不是它的目的。
因為作用是排氣,自然要放在氣體聚集的空間區域,這樣氣壓大了以後發現有一個出氣口可以走便會從排氣口出去了。
充氣口如果不伸入液體,也會造成充的氣立刻順著排氣口走掉,沒有停留足夠的時間進行化學反應。充氣口充的應該是氧氣,目的是把瓶里的酒精氧化成醋酸,那麼申入液體會讓它們充分反應,達到目的。
❽ 下圖是果酒和果醋製作的實驗流程和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 (6)不能。答因為果酒發酵時的缺氧環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長,且醋酸菌發酵條件是氧氣充足 (7)18℃~25℃ 30℃~35℃ |
❾ 自製果酒裝置有哪些
1、知識目標:理解果酒、果醋製作的原理。2、能力目標:①學生根據果酒製作的原理...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中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分別有哪些作用。
❿ 排氣口、沖氣口、出料口各有什麼作用
排氣口的作用:容器里的氣體會因跑出不來而被壓縮形成空泡和廢品,造成安全事故。排氣口就是為裡面殘存的空氣(或其他流體)提供一個順暢的出口。
充氣口的作用:為了給果醋發酵提供足夠的氧氣,保證氧氣的純潔。
出料口的作用:將製作完成的果酒果醋排出來,並且不影響裝置的繼續發酵。
(10)果酒發酵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配製果酒時的注意事項:
配製果酒的主要原料是食用酒精、果汁、香精、糖料、酸味劑等。其中酒基選擇和處理是決定配製果酒質量的一個重要關鍵。常用作基礎酒的有白酒和酒精。許多外行人往往一聽說用酒精來配製果酒就認為不好。
由於白酒中含有較多的雜質而有一種令人不愉快的酒糟怪味,而且它還含有較多的雜醇油、醛類,使酒具有辛辣感、飲用後「傷頭」。即使放入果汁及其它香料後,亦不能掩蓋白酒的怪味。
而食用酒精由於純度高、含雜質少,特別是經過脫臭處理的酒精,我們放進什麼果汁,它就突出什『么果味,且酒精的價格也較白酒便宜,所以選用食用酒精作為配製果酒的基礎酒更好。
恃別強調指出,用於配製果酒的酒精只能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酒精,萬萬不可用工業酒精或其它不合格的酒精來代替。因為工業用酒精內含有過多的甲醇及其它危害人體健康的雜質,誤為食用,輕者慢性中毒,重者失明乃至喪生。
食用酒精主要是用糧食和糖廠的糖蜜發酵蒸餾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