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有哪些辦法
不同儀器有不同的方法:
1、空氣
熱脹冷縮
法
。
要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應先把
導氣管
的一端浸入
燒杯
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緊握試管或用手掌緊貼
燒瓶
的外壁。若導管口就有氣泡冒出。把手移開,冷卻後,導管內有一段水柱流入,則表明裝置
氣密性
良好。
2、注水法
適用於檢查
啟普發生器
或類似於啟普發生器的裝置。首先關閉排氣導管,從頂部漏鬥口注水,當漏斗下端被水封閉後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向左轉
|
向右轉
3、外接導管浸水法
在裝置的尾端導氣管
上外
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長的玻璃導管,導管浸入試管內的水中,水進入導管一段高度後不再進入,內外液面高度差較大,把試管上下移動幾次,仍然如此,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進入導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4、
滴定管
壓氣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與橡皮管連接,橡皮管變曲成U形與裝置的尾端導管連接,滴定管內裝滿水。打開滴定管開關,水面下降一段距離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5、滴定管抽氣法
取裝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過單孔
橡皮塞
和橡皮管與裝置尾端導管連接。打開滴定管的開關,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氣密性檢驗
的原則是,先讓裝置和附加的液體(一般指水),構成封閉的整體,改變這個整體的溫度,導致壓強的變化,來判斷氣密性好壞,由於裝置的不同,檢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貳』 怎樣用簡單的方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依據是什麼
用檢測氣密性的儀器塞住試管口,然後把儀器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觀察水中是否有氣泡產生,如果有,則氣密性良好,沒有的話,松開手,觀察儀器中是否有水柱出現。依據是氣體受熱膨脹。
氣密性: 指化學實驗儀器的氣體密封性能
氣密性試驗主要是檢驗容器的各聯接部位是否有泄漏現象。介質毒性程度為極度、高度危害或設計上不允許有微量泄漏的壓力容器,必須進行氣密性試驗。
壓力容器應按以下要求進行氣密性試驗:
(1)氣密性試驗應在液壓試驗合格後進行。對設計要求作氣壓試驗的壓力容器,氣密性試驗可與氣壓試驗同時進行,試驗壓力應為氣壓試驗的壓力。
(2)碳素鋼和低合金鋼製成的壓力容器,其試驗用氣體的溫度應不低於5℃,其它材料製成的壓力容器按設計圖樣規定。
(3)氣密性試驗所用氣體,應為乾燥、清潔的空氣、氮氣或其他惰性氣體。
(4)進行氣密性試驗時,安全附件應安裝齊全。
(5)試驗時壓力應緩慢上升,達到規定試驗壓力後保壓10分鍾,然後降至設計壓力,對所有焊縫和連接部位塗刷肥皂水進行檢查,以無泄漏為合格。如有泄漏,修補後重新進行液壓試驗和氣密性試驗。
氣密性試驗與氣壓試驗是不一樣的。首先,它們的目的不同,氣密性試驗是檢驗壓力容器的嚴密性,氣壓試驗是檢驗壓力容器的耐壓強度。其次試驗壓力不同,氣密性試驗壓力為容器的設計壓力,氣壓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15倍。
『叄』 檢查裝置氣密性一般利用的原理是什麼
第一種:
用手捂住,手掌是有一定溫度的,且高於管子,這樣相當於加熱管子,由於熱漲冷縮,管子里壓強增大,如果此時管子氣密性不佳,則氣就會漏掉,反之,則會從水泡中排出。
第二種:
加水的那一端管子 是密閉的,不用管,加水後,如果夾子處夾的不緊,即氣密性差,即空氣可流通,水柱高低就會變化。
『肆』 初中化學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原理
初中階段檢查氣密性的原理無非是利用內外氣壓差和氣體的熱脹冷縮。所以一般會採取兩種方法:
一種就是上面的幾位介紹的「手捂燒瓶法(當然熱毛巾更好)」。
還有一種在利用含分液漏斗時的一整套制備---收集氣體裝置中會用到。首先先關閉裝置最後面的出氣口,然後打開分液漏斗的旋塞,讓液體從分液漏斗中留下,你會發現液體流到一定的時候分液漏斗中的液體便不再流下,並且在後面的一些洗氣瓶中的沒入液體中的長導管中會有一段空氣柱,這些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在該種裝置下雖然可以用「手捂法」,但不提倡。
另外,好像就是講內能,有分子內能這么一說嗎?一個體系的內能包括分子勢能和分子動能。因為我們講內能時是宏觀的,但涉及到分子勢能和動能時是微觀的,所以「分子內能」這一說好像本身就矛盾哦。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氣體體積變大了,所以分子勢能增大;由於氣體溫度升高了,所以分子動能增大,所以氣體內能增大!!
『伍』 製取某種氣體前為什麼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不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果裝置漏氣,氣體就會一部分跑掉,這不是浪費嘛,更重要的是;假如製取的是有毒的氣體,如果漏氣,那不是把人給中毒了?
方法:一般說來,無論採用那種裝置製取氣體,在成套裝置組裝完畢裝入反應物之前,必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以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
裝置氣密性檢驗採用的一般方法是:通過氣體發生器與附設的液體構成封閉體系,依據改變體系內壓強時產生的現象(如氣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來判斷裝置氣密性的好壞。在實際檢驗過程中,由於氣體發生器結構不同,因此檢驗方法也有一定的差異。現就一些常見裝置的檢驗方法總結如下,以供同學們參考。
1.如圖1,此裝置為最簡易的製取氣體裝置,對於該裝置的氣密性檢查,主要是通過氣體受熱後體積膨脹,壓強增大。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1.jpg
具體方法為:把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雙手緊握試管。如果觀察到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則證明裝置不漏氣。
注意:若外部氣溫較高,實驗現象不明顯,我們可以使用酒精燈對試管底部微微加熱,但現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燈後,導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並且一段時間不下降,才能說明氣密性好。
2.如圖2所示,此裝置漏斗與大氣相通,無法如上例那樣進行檢查。要進行其氣密性檢查,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使錐形瓶不直接通過漏斗與大氣相通。要解決這一問題,顯而易見的用水(或液體)做液封,從而實現這一目的。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2.jpg
具體方法為:從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沒在液面以下,夾緊彈簧夾,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後,漏斗中與錐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變,說明該裝置不漏氣。
3.圖3為啟普發生器。該裝置的原理與上圖2的原理是一樣的,但主要是該裝置中彈簧夾被活塞代替。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3.jpg
具體方法為:關閉導氣管上的活塞,從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現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4.圖4為利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的實驗室裝置,利用分液漏斗等儀器。這套裝置與圖2或圖3不同,主要的原理與圖1一樣。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圖4.jpg
具體方法是:關閉分液漏鬥上的活塞,把導氣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雙手緊握試管底部。如果觀察到導氣管口有氣泡冒出,而且在松開手後,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則證明裝置氣密性好,不會漏氣。
『陸』 如何檢驗裝置氣密性
加熱法
1.如圖1,這種制氣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怎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連接好裝置,將導管的
一端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手掌緊貼錐形瓶外壁,如果盛水的
容器中有氣泡冒出,移開手掌,一會兒,導管中有一段液柱,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如果環境溫度偏高,手掌緊貼使錐形瓶內外的溫度變化很小,也可採用酒精燈微熱或其他方法】
加水法
2.如圖2,這種制氣裝置在加入反應物前,應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方法1,用彈簧夾夾住膠皮管,從長頸漏斗中向試管內加水,長頸漏斗中會形成一段液柱,
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方法2,先從長頸漏斗中向試管內加水,使長頸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將導管另一端放入盛
水的容器中,再向長頸漏斗中加水,如果盛水的容器中有氣泡出現,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圖2中長頸漏斗與空氣連通,用圖1的方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降溫法
3.用如圖3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氣球可膨脹或縮小。如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呢?
關閉A、B的活塞,將廣口瓶浸沒在冰水中(室內溫度為20℃),廣口瓶內溫度降低,
氣球會很快膨脹(或脹大),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觀察裝置圖,氣球與空氣直接相通,氣球膨脹或縮小與裝置的氣密性直接相關】
抽氣法
4.檢查圖4裝置的氣密性,應如何操作?看到什麼現象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向外輕輕拉動注射器的活塞,浸沒在水中的玻璃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觀察裝置圖,要看清單向閥的方向】
組合裝置
5.如圖5,在反應前用手掌緊貼燒瓶外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觀察不到明顯現象,
還可以用什麼簡單的方法證明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先微熱燒瓶,B、C、D瓶中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後,
水會上升到導管里形成一段液柱,證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裝置連接儀器較多,用手掌緊貼燒瓶外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產生氣泡較難,現象很不明顯。可藉助酒精燈】
特殊裝置
6.如圖6,關閉裝置中的彈簧夾a後,開啟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斷往下滴,直
至全部流入燒瓶,能否說明該裝置是否漏氣?如果不能,該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關閉裝置中的彈簧夾a後,再用止水夾夾住橡皮管,然後開啟分液漏斗
的活塞,水不能全部往下滴,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不能說明裝置是否漏氣。由於分液漏斗和燒瓶間用橡皮管相連,使分液漏斗中
液面上方和燒瓶中液面上方的壓強相同,無論裝置是否漏氣,都不影響分液漏斗中的水滴入燒瓶。】
『柒』 實驗中檢查體系氣密性的依據是什麼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原理通常是想辦法造成裝置不同部位有壓強差,並產生某種明顯現象,如氣泡的生成,水柱生成,液面升降。
微熱法:對容積較大的容器進行加熱,容器內氣體受熱膨脹,壓強變大,從浸沒在水下的導管出口排除氣泡,冷卻氣體收縮,形成穩定液柱
壓水法:通過漏斗向密閉容器內加水,水佔領一定空間是容器內氣體壓強變大,加水的漏斗頸中的水被下方氣體托住成穩定液柱
較復雜的裝置通常分段檢查
注意描述:1將導管末端浸入水中
2注意關閉或開啟某些氣體通道的活塞或彈簧夾
3關閉分液漏斗活塞,或加水至長頸漏斗下口浸沒等
『捌』 如何檢查裝置氣密性
不同儀器有不同的方法:
1、空氣熱脹冷縮法 。
要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應先把導氣管的一端浸入燒杯或水槽的水中,用手緊握試管或用手掌緊貼燒瓶的外壁。若導管口就有氣泡冒出。把手移開,冷卻後,導管內有一段水柱流入,則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注水法 適用於檢查啟普發生器或類似於啟普發生器的裝置。首先關閉排氣導管,從頂部漏鬥口注水,當漏斗下端被水封閉後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向左轉|向右轉
3、外接導管浸水法 在裝置的尾端導氣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長的玻璃導管,導管浸入試管內的水中,水進入導管一段高度後不再進入,內外液面高度差較大,把試管上下移動幾次,仍然如此,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進入導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4、滴定管壓氣法 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與橡皮管連接,橡皮管變曲成U形與裝置的尾端導管連接,滴定管內裝滿水。打開滴定管開關,水面下降一段距離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裝置氣密性差。5、滴定管抽氣法 取裝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過單孔橡皮塞和橡皮管與裝置尾端導管連接。打開滴定管的開關,如果水面下降一段後就停止不動,表明裝置氣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表明裝置氣密性差。
『玖』 檢查化學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在實驗前,確保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是實驗成功的基礎。氣密性檢查主要分為:微熱法(熱脹冷縮法)、注水法(液差法)、打氣與抽氣法(針筒+長頸漏斗)等,檢查原理為:改變內部壓強大小,形成內外壓強差,產生水柱。具體方法如下:
一、微熱法(熱脹冷縮法)
原理:通過微熱使裝置內部的氣體受熱膨脹,溢出一部分氣體,冷卻後,裝置內的氣體冷縮後壓強減小,外界氣壓大,將水壓入導管內,形成水柱。
實例1、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試管+導管)的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導管一端放入水中,構成密閉系統,用雙手捂住試管,觀察到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手後,導管中進入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
實例2、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分液漏斗+錐形瓶)的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導管一端放入水中,關閉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構成密閉系統,用雙手捂住錐形瓶(或用酒精燈隔著石棉網加熱錐形瓶,加熱片刻即可),觀察到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鬆手後,導管中進入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
二、注水法(液差法)
原理:用分液漏斗向密封的裝置中注水,水壓縮裝置內的氣體使內部氣壓上升,大於外部氣壓,再注水時,水會留在長頸漏斗中,與裝置內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實例1、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裝置(長頸漏斗+錐形瓶)的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夾緊彈簧夾,向長頸漏斗中不斷注入水,使長頸漏斗中的水高出裝置內部水面一段距離,形成液面差,觀察液面差穩定無下降,說明氣密性良好。
實例2、啟普發生器的氣密性檢查
關閉啟普發生器下面活塞,從球形漏鬥上口不斷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沒在水面以下。再關閉啟普發生器上面活塞後,繼續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於反應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後,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液面差不變,說明氣密性良好。
實例3、U型管的氣密性檢查
將U型管的一端的彈簧夾關緊,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靜置一段時間,液面差無變化,說明氣密性良好。
三、打氣與抽氣法(針筒+長頸漏斗)
原理:利用針筒的打氣與抽氣使裝置內部的氣壓變大變小。抽氣時,內部氣壓變小時,外部氣壓大,外界氣壓大,外界氣體進入形成氣泡。打氣時,裝置內部的氣壓大,把水壓入長頸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實例1、製取二氧化碳氣體裝置(長頸漏斗+錐形瓶)氣密性檢查
組裝好設備,錐形瓶的雙孔塞,一個放長頸漏斗,另一孔與針筒相連。向長頸漏斗中注水直至長頸漏斗的底端浸沒在水面以下。利用針筒向錐形瓶中打氣或抽氣。
向外抽氣時,長頸漏斗下端有氣泡冒出,向內打氣時,裝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