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機械設計有什麼設計准則
機械設計 機械零件的設計具有眾多的約束條件,設計准則就是設計所應該滿足的約束條件。 1、技術性能准則
技術性能包括產品功能、製造和運行狀況在內的一切性能,既指靜態性能,也指動態性能。例如,產品所能傳遞的功率、效率、使用壽命、強度、剛度、抗摩擦、磨損性能、振動穩定性、熱特性等。技術性能准則是指相關的技術性能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例如振動會產生額外的動載荷和變應力,尤其是當其頻率接近機械繫統或零件的固有頻率時,將發生共振現象,這時振幅將急劇增大,有可能導至零件甚至整個系統的迅速損壞。振動性穩定準則就是限制機械繫統或零件的相關振動參數,如固有頻率、振幅、雜訊等在規定的允許范圍之內。又如機器工作時的發熱可能會導致熱應力、熱應變,甚至會造成熱損壞。熱特性准則就是限制各種相關的熱參數(如熱應力、熱應變、溫升等)在規定范圍內。
2、標准化准則 與機械產品設計有關的主要標准大致有: 概念標准化: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名詞術語、符號、計量單位等應符合標准;
實物形態標准化:零部件、原材料、設備及能源等的結構形式、尺寸、性能等,都應按統一的規定選用。
方法標准化:操作方法、測量方法、試驗方法等都應按相應規定實施。
標准化准則就是在設計的全過程中的所有行為,都要滿足上述標准化的要求。現已發布的與機械零件設計有關的標准,從運用范圍上來講,可以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企業標准三個等級。從使用強制性來說,可分為必須執行的和推薦使用的兩種。
3、可靠性准則
可靠性:產品或零部件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在預期的壽命內能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准則就是指所設計的產品、部件或零件應能滿足規定的可靠性要求。
4、安全性准則 機器的安全性包括: 零件安全性:指在規定外載荷和規定時間內零件不發生如斷裂、過度變形、過度磨損和不喪失穩定性等等。
整機安全性:指機器保證在規定條件下不出故障,能正常實現總功能的要求。 工作安全性:指對操作人員的保護,保證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等等。
環境安全性:指對機器周圍的環境和人不造成污染和危害。
『貳』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是什麼意思
釋義:是指地震時地面運動的加速度。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依據:在日本地震烈度表中即包含有與每一烈度相當的地震加速度值。地震加速度值為2.5~8厘米/秒2時,多數人可以感到;達到25~80厘米/秒2時, 房屋強烈搖動。
注音:dì zhèn dòng fēng zhí jiā sù dù
『叄』 引信的分類
引信有多種分類方法。
①按作用方式和原理,分為觸發引信、近炸引信、周炸引信、時間引信、指令引信和多選擇引信等。
②按配用彈葯的種類,分為炮彈、迫擊炮彈、火箭彈、導彈、航空炸彈、水雷、魚雷、深水炸彈、地雷、手榴彈等的引信。
③按裝配在彈葯的部位,分為彈頭引信、彈身引信、彈底引信、彈頭激發彈底起爆引信等。
④按安全程度,分為隔離雷管型、不需隔爆型、隔離火帽型和沒有隔離機構的引信。隔離雷管型引信又稱全保險型引信。屬錯位爆炸序列引信,適用於常規武器。不需隔爆型引信,屬直列爆炸序列引信,起爆需要較大的能源,用於核武器、航空炸彈、魚雷等大型戰斗部。隔離火帽型引信又稱半保險型引信,沒有隔離機構的引信又稱非保險型引信,這兩種引信均不符合引信安全性設計准則要求,現代引信多不採用。
『肆』 近炸引信的分類
近炸引信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感受目標物理場的不同,近炸引信可分為無線電近炸引信、光近炸引信、聲近炸引信、磁近炸引信、電容感應近炸引信、靜電近炸引信、動壓近炸引信等大類。各大類還可以分成若干小類。如無線電近炸引信按其工作波長的不同,分為米波、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無線電近炸引信等;按其工作體制(信息探測方法),分為多普勒、調頻、脈沖、脈沖多普勒、比相和編碼無線電近炸引信等。光近炸引信可按光譜特性,分為可見光、紅外線和激光近炸引信等。聲近炸引信可按工作的聲波頻率,分為次聲波、聲波和超聲波近炸引信等;按工作原理,分為動聲、靜聲、聲梯度、聲差動和線譜近炸引信等。磁近炸引信按工作原理,可分為磁感應近炸引信、磁飽和近炸引信和磁膜近炸引信等;還可按感受不同的磁場參數,分為靜磁、動磁和磁梯度近炸引信等。人們習慣上把無線電近炸引信以外的各種近炸引信統稱為非無線電近炸引信。
按作用方式,近炸引信可分為主動式(場源在引信上)、半主動式(場源既不在引信上,也不在目標上,由使用方專門設置和控制)、半被動式(場源既不在引信上,也不在目標上,且不受雙方控制)和被動式(場源在目標上)近炸引信四類。
按可控制的精度,分為一般精度和高精度近炸引信兩類。
此外,還可以按其他方法進行分類,如按配用的彈葯、配用的武器等分類。
『伍』 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帶傳動的設計准則是什麼
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帶的疲勞損壞和打滑,如脫層、撕裂以及斷裂等。
帶傳動的設計准則是確保帶傳動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疲勞強度和壽命。
帶傳動的失效原因:
1、輸送帶捲入滾筒時會彎曲,彎曲次數達到其疲勞極限時,會發生彎曲破壞,初期會出現小裂紋,隨著時間的推移,裂紋擴大或撕裂,最終導致輸送帶斷裂,造成帶傳動的失效。
2、由於滾筒自身加工誤差,其表面粘上物料或磨損不均造成直徑變化,輸送帶的牽引力產生向滾筒直徑大側的移動分力,在移動分力的作用下,輸送帶產生向滾筒直徑較大方向的跑偏,輸送帶會向上部跑偏,造成帶傳動的失效。
(5)引信電子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設計准則擴展閱讀
一、帶傳動的設計要點
1、傳動系統應滿足機器的功能要求,而且性能優良,傳動效率高。
2、結構簡單緊湊,佔用空間小,便於操作,安全可靠。
3、可製造型好,加工成本,維修便利。
4、不污染環境。
二
、帶傳動的特點
1、傳動准確,工作時無滑動,具有恆定的傳動比。
2、傳動平穩,具有緩沖、減振能力,雜訊低。
3、維護保養方便,不需潤滑,維護費用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帶傳動
搜狗網路-傳動:帶傳動
『陸』 軍事語言,求救!
首先,你需要哪些類型的
是軍事武器 還是 軍隊編、 軍事行動之類的?
平均彈著點
醫務官
中型火炮
中程彈道導彈
中程轟炸機
遭遇戰
彈道中段
軍事援助顧問團
地雷;水雷 掃雷; 排雷 雷區 雷場 雷場通道 探雷,獵雷 掃雷 雷戰,地雷戰,水雷戰
雷戰武器
最低限度用兵
不發火,不點火
導彈控制系統
導彈自毀
導彈制導系統
機動防禦
機動性;機動力
迫擊炮
摩托化部隊
戰備集運;座架
輸送控制;輸送控制機構
輸送指令
多彈頭再入飛行器;集束式多彈頭
軍火,彈葯
炮口制退器
炮口制退器;炮口補償器
目標地域;目標地區
達成目標所需的兵力水平
觀察直升機
能觀察的火力
- 觀目線
- 觀目距離
障礙;障礙物
佔領區
打擊敵空中力量的進攻性行動
進攻性信息戰;進攻性信息行動
攻勢雷場
戰術指揮官
艦上總值日軍官
按輔助瞄準點轟炸;間接瞄準轟炸
偏差距離
-- 超視距雷達
步速基準兵;行進速度標兵
准備執行特別任務的部隊
平行射向
准軍事部隊
軍事談判代表
敵我識別(應答)器
游擊戰
越線;越線換防
定形轟炸
載重量;戰斗部;有效負載
維護和平(行動)
突防裝置;空防技術
易消亡目標
核武器啟動連接裝置
低空照相閃光彈
保衛
精確位置
補給線;補給系統
要點防禦
港口行動大隊
港口保衛
攻擊後偵察
精確轟炸
- 精確制導彈葯
預測射擊
先發制人的進攻
- 發射前的生存能力
預先爆破(破壞)的目標
火力准備
預有計劃的空中支援
規定的核武器攜行量
預定程序制導
壓力地雷;壓力水雷
攻擊前偵察
預防性戰爭
主要控制軍官
主要目標
待發裝葯
優先等級符號
毀傷概率
概率誤差
方向概率偏差
探測
在編飛機
規劃的部隊
擴散核武器
比例接近法引導
防護
防護服
防護面罩
近炸引信
偽追蹤引導
心理戰行動
心理戰
追擊
- 電報
射角
雷達
反雷達偽裝
雷達雜亂回波
反雷達措施
雷達覆蓋范圍
雷達欺騙
雷達瞄準射擊
雷達網
雷達哨
雷達偵察
雷達靜默
無線電信標
無線電對抗措施
無線電欺騙
無線電探測
無線電定位
放射防護
無線電測距
活動半徑
毀傷半徑
襲擊
距離;航程;射程;車輛最大行程;靶場
距離校準脈沖;距離標志
別動隊
射距散布
測距
射速
行軍速度
戰備
戰備狀態
待命登機地點
後方地域
後方梯隊
後衛
重新裝彈;重新裝定引信
識別
偵察
火力偵察
武力偵察
撤回;打撈;回收;求援
求援啟動信號
救援部隊
救援行動
重新部署;調動
戰備機場
減裝葯
開通道路
再入飛行器
基準點
反射式瞄準鏡(具)
試射
試射火力
試射點
休整;恢復
加強
投放
原地換班
- 回答式干擾機
申請;徵用
救援協調中心
預備隊;後備隊;後備役;儲備
保留部隊
抵抗運動
反應部隊
應答機
限制區;禁區
限制射擊區
後退行動
返回基地
防暴行動
河網地區作戰
行軍長徑
- 撤收
路線;道路
交戰規定
炸裂區
欺騙計謀
陰謀破壞
安全區
安全炸高
安全間隔距離
保險與引信解脫裝置
保險裝置
安全距離
保險引信
安全高度
保險絲
安全地帶
保險
保險與解除保險裝置
放射性增強的核武器;加料核武器
求援與回收大隊
齊射;齊投
保密處理
衛星與導彈監視
可撤布地雷
現場指揮官
計劃抵達日期
計劃射擊
定期保養維修
計劃目標
射擊計劃表
目標表
計劃與調動
機動計劃
警戒幕;網目板;遮蔽物;警戒分隊;監視任務
警戒大隊,掩護大隊,護航大隊
-- 海空陸特種作戰小隊,海豹小隊
海基
海上部隊
制海作戰
海上梯隊
海運戰備計劃
海上搜索;偵察;縱深射擊
搜索與求援
搜索攻擊組(小隊)
縱深火力,縱深射擊
搜索干擾發射機
空中搜索任務
搜索半徑
搜索掃雷
海上撤回點
次要目標
第二次打擊
機密
軍種部部長
小隊;科,股;分排;區,段
射擊地段
佔領(作戰)
警戒;安全;保密
值班警戒分隊
安全援助
保衛對策
安全(保衛)情報
奪取,佔領
選定脫險地域
精選後備役,編組後備役
選擇識別裝置
選擇性投放武器程序
- 自衛
- 自毀引信
- 半主動尋的制導
高級氣象與海洋學軍官
隔離區
後續行動
批次,次; 行軍梯隊;序號
(兩棲)作戰任務表
作戰用彈葯;實彈
軍種組成司令部
使用環境
軍種兵力模塊
勤務大隊
實雷
勤務部隊
嚴重破壞
錐形裝葯;空心裝葯;聚能裝葯
掩體
屏蔽物;防護物
多方向射擊
艦艇安全區
艦炮火力岸上控制分隊
海岸勤務隊
- 近距離空防交戰區
- 近程彈道導彈
短距起降
碰撞驅艦,撞艦驅趕
- 機載側視雷達
目視發現(目標)
信號通信中心, 通信中心
() 信號情報
具有部隊特徵的裝備
模擬電磁欺騙
同時攻擊
戰區統一後勤管理機構
- 單一軍種指揮官
雷錨
情況報告
淺水掃雷
輕武器
輕武器彈葯
- 小批量儲存
煙幕
未加固導彈基地
聲納
出動架次
任務標圖
情報來源
太空控制行動,航天控制行動
太空防禦
特工人員
空中特種作戰
特種彈葯補給站
特種部隊
特別關注目標
特種作戰
特種作戰部隊
特種作戰聯絡小隊
海軍特種作戰機動環境小隊
特種作戰聯隊
( ) 特種(或專項)裝備
- 特種用途車輛
特別偵察
特業參謀
特種戰術小隊
專業戰斗司令部
專業司令部
前進速度
破壞性進攻
觀察彈著;校射;直升機著陸場
瞄準式干擾,選擇性干擾
彈著觀察通信網
彈著觀察員
彈著觀察線
分火射擊
中隊
參謀
參謀機構的監督
集結
中間整備地域;中途集結地域
標準定位系統
第二類後備役
停止活動
戒備狀態; 待發狀態
站;所;陣位;崗位;戰位;台
電台鑒別
敵後潛伏
敵後滯留部隊
定期自動失效裝置;銷毀裝置
傘兵組長
使用核武器程序
儲存;存儲器
補給品
掃射
掉隊者
戰略優勢
戰略空戰
戰略集中
戰略方針
戰略判斷
戰略情報
戰略任務
戰略機動能力
戰略計劃
戰略海運
戰略運輸機
戰略弱點
戰略警報
戰略 戰略決心
擔架
打擊;突擊;攻擊;沖擊
降入機庫
雷帶標志
支撐點
潛艇
潛艇活動指揮官
子彈葯
下級司令部
下級聯合司令部,二級聯合司令部
簽署同意
輔助性登陸
下級聯合司令部
彈道最高點的高程
補給品
補給
補給船
支援;支援部隊
被支援司令
支援武器
支援火力協調中心
支援炮兵
助攻;支援性進攻
支援部隊
支援性物品
叛亂支援
壓制
壓制任務
對敵防空配系的壓制
壓制射擊;壓制火力
水面行動大隊, 水面作戰大隊
水面戰艦
-- 地(艦)對空導彈
-- 地對空導彈設施
-- 地對空武器
-- 地對地(艦對艦)導彈
水面戰
生存能力
持續能力
持續射速
反竊聽
已掃雷航道
感應爆炸
同步, 一致
模擬學習
部隊與個人裝備數量表
戰術空運後送病員
() 戰術航空兵(岸上)指揮官
戰術航空兵控制中心
() 戰術航空兵空中協調官(機載)
戰術航空兵指揮引導中心
(-) 戰術航空兵大隊(岸基)
() 戰術航空兵海上軍官
戰術空中作戰
戰術航空兵作戰中心
戰術空中支援分隊
戰術空運活動
戰術集結區
戰術呼號
戰術作戰部隊
戰術思想
戰術控制
戰術欺騙大隊
戰術信息處理與判讀系統
戰術情報
戰術裝載
- 戰術後勤小組
戰術地圖
戰術作戰中心
戰術靶場
戰術預備隊
戰術部隊
戰術單位
戰術警告/戰斗評估
戰術
目標;命中目標
目標截獲
重要目標區
目標圖
目標方位(角)
目標群
目標要素;目標參數
目標集中區
目標鑒別;目標分辨力
目標確定
目標攻擊效果
臨時目標
目標航線,攻擊航線
目標優先順序
特混小隊
特遣部隊;特混部隊
特混大隊
任務命令
特混編組;特混編製表
- 特混編組
特混分隊
技術作戰情報
反技術偵察措施
末端制導;終端導航
彈道末段
地形分析
現地作業
地形跟蹤飛行
地形跟蹤系統
地形基準制導
領空
領海
恐怖義
恐怖義者
恐怖威脅等級
戰區
戰區導彈
作戰區
戰爭區
戰區戰略
熱核武器
威脅和弱點評估
時間引信
進攻發起時間
飛行時間
武器飛臨目標時間矛盾
- 時間敏感目標
抵達目標的飛行時間
地形
防魚雷網
拉起轟炸
化學戰劑
航跡;跟蹤;截獲;截獲跟蹤;瞄準;履帶;滑軌
跟蹤管理
輜重隊;連續投下的炸彈
訓練輔助器材
訓練與戰備監督
彈道
襲擊時期
過路部隊;暫駐部隊
臨時集結區;中途集結區
應答機;應答器
運輸機
運輸大隊
流彈
三角點
部隊編成表
部隊
迂迴
爆炸樣式
未預料到的緊急目標
非常規戰
非常規戰部隊
水下戰
水下爆破
途中補給
海上補給部隊
未爆炸的軍用爆炸物
聯合行動
聯合作戰司令部
單方面軍備控制措施
- 單軍種司令部
部隊;分隊;單位,基數
部隊戰備
單位代號表,單位番號
美國現役武裝部隊
部隊開進編號,單位線路編號
部隊調動控制中心
部隊調運數據
部隊集訓
無人駕駛飛行器
未列入計劃的緊急目標
緊急布雷
部隊使用政策
美國部隊
引導攻擊
頂點
頂點
垂直包圍
垂直起降飛機
重要地區;目標要害部位
重要地形
弱點
薄弱點
涉水
輕傷病員
民防系統
軍事演習,戰爭(作戰)模擬
彈頭
安裝彈頭
警報;警告
進攻警報
紅色警報;緊急警報
示警射擊
白色警報;解除警報
黃色警報;預備警報
戰爭儲備物資
攻擊波;波
武器與彈頭識別
確定使用武器之數量
武器截擊區,武器攻擊區
武器分配
自由射擊區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武器待發狀態,武器戰備狀態
() 武器系統
空軍聯隊;艦隊航空兵聯隊;陸戰隊航空兵聯隊;翼側部隊
僚機飛行員;僚機
撤退行動;退出戰斗行動
戰斗負傷
- 軸,坐標軸橫軸
偏航;偏轉;彈道正切角
當量
爆炸零點
戰斗地帶;作戰區
射擊地帶;射界
『柒』 響尾蛇導彈是否理由紅外線感應現象
是熱紅外現象。紅外尋的空空導彈。
「響尾蛇」是美國福特航宇通訊公司和雷錫恩公司從1949年開始研製的一種近距空空導彈,於1953年試飛,自 1956年起開始裝備部隊。該彈編號為AIM—9,其基本型號是AIM—9B,相繼有改進型號AIM一9C、9D、9G、9H、9E、9J、9N、9P、 9L、9M等投產面世,總共生產10萬多枚,形成世界上最大的「響尾蛇」空空導彈系列。此系列空空導彈主要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用於截擊或空戰;還向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荷蘭、西班牙、瑞典、挪威、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銷售。「響尾蛇」系列的各型號空空導彈,先後裝備於F—86、100、104、105、 F-111, F—4、5、8、14、15、16、18,「幻影」 F·1、III,Saab35、37,「狂風」等戰斗機;A—4、6、7、10,「美洲虎」、「鷂」、「海鷂」等攻擊機。這些飛機有的還參加了世界各地的多次實戰行動,使用了多種型號的「晌尾蛇」導彈。
結構與性能
AIM—9「響尾蛇」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紅外尋的空空導彈。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艙面與彈翼前後呈X—X形配置;全彈由制導控制艙、引信與戰斗部、動力裝置、彈翼和舵面所組成。各型號的「響尾蛇」導彈,它們的氣動布局和結構組成均無改變,主要是結構尺寸稍有變化以及元器件性能的改進。除C型為雷達尋的外,其他型號的AIM—9導彈都是紅外尋的制導。
制導控制艙 內裝導引頭,主要包括位標器、電子組件和伺服組件三部分。紅外位標器是由陀螺光學裝置、電磁線圈、致冷器等組成,用於探測目標位置信息;電子組件由電子元件、連接件和固態電路組成,用其將目標信息轉換成跟蹤和制導指令信號;伺服組件主要包括燃氣發生器、氣缸、活塞、搖臂、電磁線圈等,用其把制導電信號轉換成控制舵的操縱力矩。
引信 由目標探測器——紅外或激光近炸引信、觸發引信、安全和解除保險裝置等組成,可在導彈接近或命中目標時適時引爆戰斗部。
戰斗部 AIM—9導彈各型號均採用普通裝葯的破片殺傷戰斗部,用來摧毀目標。 動力裝置 各型 AIM—9導彈皆選用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為導彈提供前進的推力。
彈翼 4個梯形彈翼呈X型配置在彈身尾部。每個彈翼的後部外側都裝有一個防滾陀螺舵,其作用是對導彈的滾動進行阻尼,以保持導彈穩定。
舵面 4個三角形成雙三角形等平面形狀的控制舵,呈X型配置於制導控制艙後部,可產生控制力,使導彈按控制指令飛向目標。
「響尾蛇」空空導彈系列至今已研製出10多個型號,性能不斷提高,已發展到第三代。這次美國擊落自家直升機使用的「響尾蛇」導彈,就是典型的第三代空空導彈一AIM—gL/ M。該型導彈的戰術使用特點是具有近距格鬥能力;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其主要技術特點是採用紅外尋的制導,導引頭用了氬致冷的銻化銦探瀾器,從而提高了探測距離和靈敏度;採用固態電子組件,從而提高了可靠性並因減輕重量、增加了燃料致使射程加大;選用了激光引信,從而提高了炸點精確度。
現在,僅以AlM—9L/M為例,簡單介紹「響尾蛇」導彈的尺寸、重量和性能特徵:全彈長2.87米,彈徑0.127米,翼展0.635米;全彈發射重量為87千克,戰斗部重9.7千克;裝一台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可使導彈最大速度達到2.5倍音速,最大射程7公里,最小射程500—900米,使用高度 15公里以上,最大過載26—35g.
作戰使用過程
「響尾蛇」AIM—9L/ M導彈掛在F—15C戰斗機翼下巡航飛行,由駕駛員通過機載火控雷達和攻擊計算機操縱導彈的發射與攻擊。其作戰使用過程可分為載飛、發射、攻擊三個階段。
載飛階段 由載機電源通過發射裝置給導彈供電;起動座艙中的致冷開關,在最佳溫度范圍內給紅外探測器連續致冷。進入空戰狀態時,駕駛員起動導彈發射電路。當識別、顯示出目標時,位標器電鎖打開,開始跟蹤目標;連續跟蹤目標後,准備發射導彈。
發射階段 按預定發射程序進行。發射時,先起動彈上的熱電池組,給引信中的目標探測器供電,使其開始工作;使伺服組件開始工作;最後把熱電池組的電壓加到火箭發動機點火器上點火並接通引信電路。 攻擊階段 當導彈飛離載機達到安全距離時,引倍解除保險;在制導系統的作用下,導彈飛向目標;當導彈飛近目標達到殺傷距離時,近炸引信發出引爆信號,使戰斗部爆炸而摧毀目標。
『捌』 機電一體化裝置與工程研究工程碩士論文
機電一體化方面的論文在 輕風論文網 很多的哦,你可以參考下,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詢下他們的 在線輔導老師,我之前也是求助他們幫忙的,很快就給我了,當時還是 輕風論文的王老師幫忙的,態度不錯,呵呵,相對於一些小機構和 個人要靠譜的多.
這里還有些 資料,你參考下.
微機電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關鍵技術研究
現代戰爭的需求對武器系 統的靈巧性、快速性、精確性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處於毀傷與反毀傷最前端的引信技術的突破是武器系統 性能提高的關鍵。一種應用於定向 戰斗部的電磁驅動式微機電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隨之提出 ,它在突破傳統引信安全 與解除保險裝置的設計思想上作了嘗試,採用微機電技術 實現引信安全與解除 保險裝置的平面化與微型 化設計,是一種依靠電磁吸力解除保險、無慣性質 量塊的微型安全與解除保 險裝置。首先分析 了國外幾種典型的微機電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的結構 特點和作用原 理,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電磁驅 動式微機電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的設計方案。利用Solid Ed ge軟體設計了微機電安全 與解除保險裝置的實體模型,給出了LIGA零件加工 圖和裝配圖;並用ANSYS軟體對微 引信彈簧進行了建 模和模擬,驗證了彈簧彈性系數的推導公式,找出了微 彈簧結構特性與力學特性之間的 關系。通過ANSYS軟體模擬了引信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在不同環境力作 用下的受力情況和運動特性,為引信 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的優化打下了基礎;最後通過對LIGA工 藝的研究與改進成功地加工 了微機電安全與解除保險裝置樣片,測試後發現了結構設計存在 的缺陷和問題,提出了改進 後的總體方案,為下次樣片試制創造了條件.
你參考下這篇文章,或許對你有幫助
有什麼不明白的上 輕風論文網看看吧.
『玖』 觸發引信的發展簡史
觸發引信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從14世紀末出現最早的觸發引信雛形到現在,經過了600多年悠悠歲月。觸發引信的發展歷史,大體可以分為古代、近代和現(當)代3個不同的歷史時期。19世紀中葉以前,是古代觸發引信的發展時期。
最早的觸發引信是由我國先民發明的,大概出現在14世紀末。在15世紀初成書的《火龍經》中,記載了一種地雷觸發引信,並對這種觸發引信的具體結構和作用原理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記載稱:引信的發火動力來自墜石的重力,觸發機構由鐵針、旋轉鋼(鐵)輪、墜石、火石和牽拉繩索組成。設置時,將繩索的兩端分別拴住墜石與鋼(鐵)輪,並將繩索設置成絆索,然後將墜石置於高處,當人或牲畜絆動繩索時,墜石便從高處墜落,墜落時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摩擦發火,點燃火葯引火線,通過引火線引燃地雷的裝葯(當時是火葯)。這就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觸發機構,是觸發引信的雛形。在其後的數百年間,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觸發引信的發展非常緩慢,到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取得成功的時候,我國的觸發引信還處於用鋼(鐵)輪摩擦火石發火的水平,幾乎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在歐洲,到19世紀初才出現觸發引信,最早記載西方國家使用觸發引信的史料是英國的《1880年不列顛彈葯論文集》一書。據該書記載:英國人在1835年的克里米亞戰役中使用了針刺發火的觸發引信,這種觸發引信是配用在球形彈上的,但其具體結構已無從考證了。由此可見,歐洲使用觸發引信的歷史,比我國至少晚了400多年。
近代觸發引信的出現是在19世紀中葉,那時在西方國家出現了用線膛發射、靠旋轉穩定的彈丸,使彈丸碰擊目標的定向性得到保證,從而促進了早期近代觸發引信的快速發展。但這一時期出現的觸發引信,還是一些結構比較簡單、加工粗糙,性能比較落後的引信。
從20世紀初開始,發達國家便開始研製具有保險機構的觸發引信,從而進入現(當)代觸發引信的發展時期,到30年代,觸發引信,特別是機械觸發引信得到了較快的發展。40年代在德國出現了電觸發引信,50年代美國發明了壓電引信。從60年代開始,提高觸發引信的安全性能被提到引信研究工作的主要議程,為了適應高初速、大威力炮彈的發展,雙環境力、全保險很快成為引信的安全設計准則,從而推動了全保險型觸發引信的快速發展。從70年代初提出全天候作戰的概念後,引信的防潮、防雨性能很快成為突出的問題。經過努力,80年代初,防潮、防雨技術得到突破性發展,基本解決了引信的全天候使用問題。由於微型集成電路和數字電路的發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解決了觸發引信的自調延期技術和爆炸編程式控制制等關鍵性技術,使觸發引信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90年代末,人們開始進行觸發引信的目標識別、信息接收處理等人工智慧化研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觸發引信將實現智能化。
『拾』 請問哪位有GJB373A-1997《引信安全性設計准則》或者分享我有的GJB。
gjb 373a-1997 引信安全性設計准則 http://www.cape.com.cn/goods-510550.html
基本信息
代替號:gjb 373-1987
分類號:a1390
頁數:9
實施時間:1997.12.01
主辦單位:兵器工業總公司
批准單位:原科工委
主編單位:兵器212所
若你需要大量的GJB標准可關註:工業 與信息化標 准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