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箱體類零件自動分料裝置的機電一體化設計

箱體類零件自動分料裝置的機電一體化設計

發布時間:2022-04-18 23:49:13

㈠ 機電一體化設計,要求一個簡單的設計。

機電一體化設計必須要知道機電一體化的系統的組成,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組成是由機械本體、檢測及感測器、計算機(CPU)控制和執行機構四個部分組成。就以電蒼蠅拍給你設計一下吧。
設計機構:一、蒼蠅拍。二、光電感測器。三、光電控制開關。四、高壓放電執行機構。
蒼蠅拍的設計:蒼蠅拍的形狀,蒼蠅拍為金屬絲細網,分為兩片成嘴巴狀。一片帶有1KV高電壓另一片為接地。
光電感測器的安裝位置:把光電感測器安裝在蒼蠅拍的交叉結合點的中心。
光電控制開關的安裝位置:把光電控制開關安裝在蒼蠅拍的尾部和電池盒為一體。
高壓放電電路的安裝位置:把高壓放電電路和光電控制、電池盒為一體型如蒼蠅拍手柄。
執行機構就是控制蒼蠅拍的閉合和開啟。
設計實驗:把製作好的電蒼蠅拍,在金屬絲細網上塗抹一層腥香油料(香料),裝上電池,按下啟動按鈕,光電感測器開始工作。當蒼蠅聞接香料飛落到金屬絲細網,立即被光電感測器捕捉到,經過光電控制開關信號處理,開關動作使得高壓放電電路得電,開始高壓放電,金屬絲細網得電。同時執行機構使得蒼蠅拍閉合,高壓電流通過蒼蠅身體導通接地,使得蒼蠅被電擊死亡,由於高壓電瞬間沖擊短路,執行機構失電,蒼蠅拍重新開啟。

㈡ 什麼叫做機電一體化設計系統

「機電一體化」在國外被稱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來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後半部分結合在一起構成的一個新詞,意思是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這一名稱已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承認,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習慣上把它譯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又稱為機械電子技術,是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二、機電一體化技術基本概念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在微型計算機為代表的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向機械工業領域迅猛滲透,機械電子技術深度結合的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綜合應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感測測試技術、電力電子技術、介面技術及軟體編程技術等群體技術,從系統理論出發,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結構目標,以智力、動力、結構、運動和感知組成要素為基礎,對各組成要素及其間的信息處理,介面耦合,運動傳遞,物質運動,能量變換進行研究,使得整個系統有機結合與綜合集成,並在系統程序和微電子電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質的和能量的有規則運動,在高功能、高質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諸方面實現多種技術功能復合的最佳功能價值系統工程技術。三、機電一體化技術五大組成要素與四大原則:
1、五大組成要素: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中一般由結構組成要素、動力組成要素、運動組成要素、感知組成要素、智能組成要素五大組成要素有機結合而成。(請參考機電之家機電一體化頻道)機械本體(結構組成要素)是系統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機械支持結構,一般包括有機身、框架、支撐、聯接等。動力驅動部分(動力組成要素)依據系統控制要求,為系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以使系統正常運行。測試感測部分(感知組成要素)對系統的運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參數和狀態進行檢測,並變成可識別的信號,傳輸給信息處理單元,經過分析、處理後產生相應的控制信息。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職能組成要素)將來之測試感測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輸入的指令進行集中、存儲、分析、加工處理後,按照信息處理結果和規定的程序與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的運行。執行機構(運動組成要素)根據控制及信息處理部分發出的指令,完成規定的動作和功能。
2、機電一體化四大原則:構成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五大組成要素其內部及相互之間都必須遵循結構耦合、運動傳遞、信息控制與能量轉換四大原則。介面耦合:兩個需要進行信息交換和傳遞的環節之間,由於信息模式不同(數字量與模擬量,串列碼與並行碼,連續脈沖與序列脈沖等)無法直接傳遞和交換,必須通過介面耦合來實現。而兩個信號強弱相差懸殊的環節之間,也必須通過介面耦合後,才能匹配。變換放大後的信號要在兩個環節之間可靠、快速、准確的交換、傳遞,必須遵循一致的時序、信號格式和邏輯規范才行,因此介面耦合時就必須具有保證信息的邏輯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規定的模式進行交換與傳遞。能量轉換:兩個需要進行傳輸和交換的環節之間,由於模式不同而無法直接進行能量的轉換和交流,必須進行能量的轉換,能量的轉換包括執行器,驅動器和他們的不同類型能量的最優轉換方法及原理。信息控制:在系統中,所謂智能組成要素的系統控制單元,在軟、硬體的保證下,完成信息的採集、傳輸、儲存、分析、運算、判斷、決策,以達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對於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統還包含了知識獲得、推理機制以及自學習功能等知識驅動功能。運動傳遞:運動傳遞使構成機電一體化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不同類型運動的變換與傳輸以及以運動控制為目的的優化。三、自動化技術:所謂自動化技術,是指人類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來代替人去完成各種測試、分析、判斷和控制工作,以現實預期的目標、功能。一個自動化系統通常由多個環節要素組成,以完成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傳遞、信息的轉換、信息的處理及信息的執行等功能,最後實現自動運行目標。

㈢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設計都有哪些內容方法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設計:
一、機電一體化系統開發的設計思想
機電一體化的優勢,在於它吸收了各相關學科之長並加以綜合運用而取得整體優化效果,因此在機電一體化系統開發的過程中,要特別強調技術融合,學科交叉的作用。機電一體化系統開發是一項多級別、多單元組成的系統工程。把系統的各單元有機的結合成系統後,各單元的功能不僅相互疊加,而且相互輔助、相互促進、相互提高,使整體的功能大於各單元功能的簡單的和,即「整體大於部分的和」。當然,如果設計不當,由於各單元的差異性,在組成系統後會導致單元間的矛盾和摩擦,出現內耗,內耗過大,則可能出現整體小於部分之和的情況,從而失去了一體化的優勢。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求設計機械繫統時,應選擇與控制系統的電氣參數相匹配的機械繫統參數;同時也要求設計控制系統時,應根據機械繫統的固有結構參數來選擇和確定電氣參數。綜合應用機械技術和微電子技術,使二者密切結合、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充分體現機電一體化的優越性。
二、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方法
擬定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方案的方法有取代法、整體設計法和組合法。
1、取代法
這種方法是用電氣控製取代原傳統中機械控制機構。這種方法是改造傳統機械產品和開發新型產品常用的方法。如用電氣調速控制系統取代機械式變速機構,用可編程序控制器或微型計算機來取代機械凸輪控制機構、插銷板、步進開關、繼電器等,以彌補機械技術的不足,這種方法不但能大大簡化機械結構,而且還可以提高系統的性能和質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跳不出原系統的框架,不利於開拓思路,尤其在開發全新的產品時更具有局限性。
2、整體設計法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全新產品和系統的開發。在設計時完全從系統的整體目標考慮各子系統的設計,所以介面簡單,甚至可能互融一體。例如,某些激光列印機的激光掃描鏡,其轉軸就是電動機的轉子軸,這是執行元件與運動機構結合的一個例子。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機不斷普及的今天,隨著精密機械技術的發展,完全能夠設計出將執行元件、運動機構、檢測感測器、控制與機體等要素有機地融為一體的機電一體化新產品。
3、組合法
這種方法就是選用各種標准模塊,像積木那樣組合成各種機電一體化系統。例如,設計數控機床時可以從系統整體的角度選擇工業系列產品,諸如數控單元、伺服驅動單元、位置感測檢測單元、主軸調速單元以及各種機械標准件或單元等,然後進行介面設計,將各單元有機的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在開發機電一體化系統時,利用此方法可以縮短設計與研製周期、節約工裝設備費用,有利於生產管理、使用和維修。
三、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的內容
在機電一體化系統(產品)中控制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可歸結為:確定系統整體控制方案、確定控制演算法、選擇微型計算機、進行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設計,以及系統統調。
1、確定系統整體控制方案
(1)確定控制任務
在設計系統以前,必須對控制對象的工作過程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和熟悉,並明確實際應用中的具體要求,按機械與電子功能劃分方案確定系統所要完成的任務,然後用控制流程圖或其他適當形式描述控制過程和任務,寫成設計任務說明書,作為整個控制系統設計的依據。
(2)構思控制系統的整體方案
1)確定系統的控制結構形式是開環還是閉環控制。
2)採用閉環控制時應考慮檢測感測器的選擇和所要求精度級別,並考慮機構安裝、使用環境等問題。
3)選擇執行元件是電動、氣動還是液壓或其他,根據控制對象具體要求,比較方案的優缺點,擇優而用。
4)明確微機在系統中的作用:是設定值計算、直接控制還是數據處理和應具備的功能,需要哪些輸入/輸出通道和配置哪些外圍設備等。最後,畫出系統組成的原理框圖和附加說明,作為進一步設計的基礎,並初步估算成本。
2、建立數學模型確定控制方法
建立系統的數學模型是個復雜過程,也是一個試探的過程,需要反復權衡。
1)根據已初步確定的控制系統的物理結構,採用合適的控制理論方法建立和組成各環節以及整個系統的數學模型表達形式。通過靜、動特性計算,為計算機進行運算處理提供依據。
2)根據不同的控制對象和不同的控制性能指標要求,選擇不同的控制演算法。對過程式控制制設備的直接數字控制系統常用PID調節的控制演算法;在位置數字隨動系統中常用實現最少拍控制的控制演算法;機床數字控制中常使用逐點比較法、數字積分法和數據采樣法的控制演算法。另外,還有多種最優控制的控制演算法、隨機控制和自適應控制的控制演算法等供選擇。
3)當控制系統較復雜時,控制演算法也比較復雜,為設計、調試方便,可忽略小的非線性、小延時等因素的影響,將控制演算法作某些合理的簡化。利用計算機系統模擬技術,逐步將控制演算法完善,直到獲得最好的控制效果。
總之,控制演算法的確定是一個反復修正與試驗的漸進過程。
3、選擇微型計算機
對於微機所承擔的任務給定以後,完成同一任務的微機方案有多種。一般以既能完成給定任務(應包括處理確定的控制演算法)、又能充分發揮選用微機的功能、再留有一定功能餘量為原則來選擇。
從控制生產機械或生產過程要求出發,微型機應滿足以下要求:
(1)有較完善的中斷系統
對於控制用計算機,實時控制功能是一大特點。它包含系統正常運行時的實時控制能力和發生故障時緊急處理的能力。這種處理和控制一般都採用中斷控制方式,即CPU及時接收終端請求、暫停原來執行程序,轉而執行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待中斷處理完畢,再返回繼續執行原程序。
在選用與CPU相應的介面晶元時也應有中斷工作方式,以保證控制系統能滿足生產中提出的各種要求。對於比較復雜的控制,要考慮採用實時操作系統。
(2)足夠的存儲容量
由於微型機內存容量有限,當內存容量不足以存放程序和數據時,應擴充內存,或配備適當的外存儲器(如硬磁碟等)。
(3)完備的輸入/輸出通道
輸入輸出通道是系統外部過程和微機交換信息的通道。根據實際需要有開關量輸入/輸出通道、模擬量輸入/輸出通道、數字量輸入/輸出通道和實現快速、批量交換信息的直接數據通道。通道的操作方式有串列、並行以及隨機選擇與按某種預訂順序進行工作等。
(4)微處理器晶元的選擇
這一選擇的實質就是確定能滿足控制功能要求的微處理器的字長、速度和指令系統。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一般選擇:
1)對通常的順序控制、程序控制可選用1位微處理器;
2)對計算量小、計算精度和速度要求不高的系統可選用4位微處理器,如計算器、家用電器控制及簡易控制等;
3)對計算精度要求較高、處理速度較快的系統可選用8位微處理器,如經濟型的線切割機床、普通機床的控制和溫度控制等;
4)對要求計算精度高、處理速度快的系統統可選用16位或32位微處理器,甚至採用精簡指令集運算的晶元RIRC或多CPU,如控制演算法復雜的生產過程式控制制,要求高速運行的機床控制,特別是大量的數據處理等。
(5)系統匯流排的選擇
微型計算機主要由若干塊印製電路板(按功能模塊設計、製造)構成。各塊板之間的連接,當然是通過印製板的插座之間的連線來實現的。通常,為了給使用和維護帶來方便,希望插座之間的連線具有通用性——一個系統中的各塊印製板可插在任一插座上。同時,也是為了各廠家生產的電路板具有通用性、互換性,就要對插座及連線訂個標准。這就是系統匯流排選擇的由來。
目前支持微型計算機系統機構的匯流排有:STD Bus支持8位和16位字長;Multi Bus工型可支持16位字長,Ⅱ型可支持32位字長;S-100 Bus可支持16位字長;VERSA Bus可支持32位字長,以及VME bus可支持32位字長等。生產廠家為這類匯流排提供各種型號規格的OEM(初始設備製造)產品,包括主模塊和從模塊,由用戶任意選配。
4、系統總體設計
系統設計主要是依據上述控制方案、設計所要求和選用的微機類型,對系統進行具體的設計。其設計可分為硬體的介面設計和軟體設計兩大類型。
在對系統總體設計時,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微機、被控對象和操作者這三者之間可靠地適時進行信息交換的通道和分時控制的時序安排。也就是綜合考慮用硬體配置和軟體措施解決系統運行的次序安排,以保證系統有條不紊地運行。
(1)介面設計
對於一種產品(或系統),其各部件之間,各子系統之間往往需要傳遞動力、運動、命令或信息,這都是通過各種介面來實現的。機械本體各部件之間、執行元件與執行機構之間、檢測感測元件與執行機構之間通常是機械介面;電子電路模塊相互之間的信號傳送介面、控制器與檢測感測元件之問的轉換介面、控制器與執行元件之間的轉換介面通常是電氣介面。
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內外介面實際上就是一種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界面,它具有存儲、轉換和服務功能。按功能可以將介面劃分為以下3種:
1)零介面。不需進行任何轉換,把具有結合關系的兩部分直接連接起來稱為零介面,如連接管、電纜、接線柱和剛性聯軸節等。
2)普通轉換介面。在具有結合關系的兩部分之間存在能量或信息的轉換,但不含微處理器的介面為普通轉換介面。如減速器、變壓器、電磁離合器、放大器、光電耦合器、A/D轉換器、D/A轉換器等。
3)智能轉換介面。它是一種含有微處理器的轉換介面,具有可編程的特點,因而能夠自動改變介面條件,如由微處理器編程的8255A,8279,PIO等。
目前,大部分硬體介面和軟體介面都已標准化或正在逐步標准化。對於硬體介面,在設計時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介面,再配合介面編寫相應的程序。
(2)操作控制台設計
微機控制系統必須便於人機聯系,通常都要設計一個現場操作人員使用的控制台。這個控制台一般不能用微機所帶的鍵盤代替。原因是現場操作人員需要的是簡單、明了、安全的操作面板,以實現對機器的操作。所以,要求操作控制台應有以下功能:
1)有一組或幾組數據輸入鍵(數字鍵或撥碼開關等),用於輸入或更新給定值、修改控制器參數或其他必要的數據。
2)有一組或幾組功能鍵或轉換開關,用於轉換工作方式,啟動、停止系統或完成某種指定功能。
3)有一個顯示裝置或顯示屏,用於顯示各種運行狀態、參數及故障指示等。控制台上應該有一個「緊急停止」按鈕,用於有緊急事故時停止系統運行,轉入故障處理。
應當明確指出,控制台上每一種信號都與系統的運行狀態密切相關。設計時,必須明確這些轉換開關、按鈕、鍵盤、顯示器和故障指示燈的作用和意義,仔細設計控制台的硬體及其相應的管理程序,使設計的操作控制台既能方便操作又保證安全可靠,即使操作失誤也不會引起嚴重後果。
(3)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電源設計
微機控制系統中的電源,根據需要可以有不同的類型(直流和交流)和規格(電壓和功率)。按照使用情況,對性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設計過程中應按實際要求合理選用調試,並控制電壓變動。電源本身要具有過壓、短路、過載保護和熱保護,否則將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4)整機的安裝、聯接設計
這是一種整體結構設計。微機控制系統安裝既包括了與被控對象的聯接安排,也考慮了主機本身的安裝聯接問題。其設計原則應該是安裝、聯接的可靠性和使用、裝配、維護的方便性。
1)安裝、聯接結構具有防震性,即印製電路板、接插件和元器件包括電纜等應牢固地安裝在同一個機殼上,不因振動而松動。
2)採用標准或專用、製造質量好的防松接插件,以保證接觸可靠而又使用、維護方便。
3)布線結構要合理,能防止相互間的電磁耦合干擾。一定要使信號線和功率線進行隔離,分別走線。對模擬信號更要注意走線的長短和屏蔽,如走線太長,需要考慮進行信號增強等措施。
4)正確安裝安全地線、信號地線、屏蔽地線以及功率地線和強電地線,最終要進行地線連接。地線要採用一點接地型,即把信號地線、功率地線、被控對象地線(安全地)等連接到公共接地點。而總的公共接地點必須與大地接觸良好,一般接地電阻要小於(4~7)Ω。
(5)軟體設計
對於選定的微機控制系統,其微機本身已有一定的軟體支持,一般這些軟體要求用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如果把微型計算機專門為某一控制領域而設計成專用的控制計算機,用戶就需要利用計算機的指令系統和相應的開發系統來設計系統軟體,即控制軟體、管理軟體、診斷軟體等。這些系統軟體的設計要求更有專用性和針對性。
在微機控制中,其軟體任務大體可以分為數據處理和過程式控制制兩大基本類型。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的採集、數字濾波、標度變換,以及數值計算等等。過程式控制制主要是使微機按照一定控制演算法進行計算,然後進行輸出去控制生產。
5、系統聯調
微機控制系統設計完成後,硬體電路要進行製作、安裝及試驗,並進行連續烤機運行。軟體各模塊要在微機上分別進行調試,使其正確無誤,然後存檔。上述工作完成後,就可將硬體與軟體組合起來進行系統聯調的模擬試驗,正確無誤後,進行現場實驗,直到正式運行。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仔細設計模擬調試的方法與步驟,以及所用的測試手段。
此外,在現場試驗前,要仔細檢查接線,無誤後才能進行現場調試。現場調試的步驟根據不同對象要仔細考慮。首先要把涉及的自動保護項目進行實驗,確認有效後才可進入功能、參數等項目的試驗。

㈣ 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裝置畢業設計怎麼寫

我有現成做好的畢業設計,
http://blog.sina.com.cn/cy19860517
博客裡面沒有的
可以專QQ找我154578820
希望能夠幫屬到你

㈤ 機電一體化實習報告

機電一體化實習報告
不知不覺實習階段已經接近尾聲,回想在學校的日子還歷歷在目.在實習的期間我換了兩份工作,在電子廠當過巡檢. 在金屬製品廠技術部學制圖和企業管理. 其間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
學到的東西也比較廣,從純水的檢測到發熱片的加工,以及電子元件的質量標准和各種量具的用法.雖然工作並不復雜,可在操作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在工人們操作的時候加以糾正,傳授正確方法,從而使產品質量提高.同時在工作中培養了自身交流能力.促進了工作的效力.這些都是我在靈芝電子里學到的.
離開靈芝主要原因是因為交通不便,後來我來到了離家不遠的鑫美金屬製品廠.這里工作的環境很好.我和幾個同事安排在一間辦公室.我主要的工作是整理文件,圖紙管理. 最近又幫忙做起里加工進程跟蹤.這個廠的歷史雖然不過幾年時間,但是實力卻是不錯的.有專業的模具設計人才,先進的生產設備.我平時也會幫忙畫畫圖紙.在學校學到的AUTOCAD現在派上了用場.碰到不會的問題我還可以問我的幾位師傅,他們都是專業的制圖人員,畫圖紙又快又好.在他們的用心指導下我可以畫很多以前不會畫的圖紙了.此外,我還知道了不少用於生產的機器.
一,線切割機 車間里有幾台線切割機. 它主要用於加工各種形狀復雜和精密細小的工件,例如沖裁模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等,成形刀具、樣板、電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屬電極,各種微細孔槽、窄縫、任意曲線等,具有加工餘量小、加工精度高、生產周期短、製造成本低等突出優點,已在生產中獲得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外的電火花線切割機床已佔電加工機床總數的60%以上。 根據電極絲的運行速度不同,電火花線切割機床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高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wedm-hs),其電極絲作高速往復運動,一般走絲速度為8~10m/s,電極絲可重復使用,加工速度較高,但快速走絲容易造成電極絲抖動和反向時停頓,使加工質量下降,是我國生產和使用的主要機種,也是我國獨創的電火花線切割加工模式;另一類是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wedm-ls),其電極絲作低速單向運動,一般走絲速度低於0.2m/s,電極絲放電後不再使用,工作平穩、均勻、抖動小、加工質量較好,但加工速度較低,是國外生產和使用的主要機種。
二,沖床 沖床 簡單的說 就是一種 沖壓的機床 它可以產生一個很強的沖擊力 它要和模具配合使用 例如 我要在 一批鐵皮上 做出同樣的方孔 或其它什麼形狀的孔 那最好就用 沖床了 首先用硬度大的材料 做出模具 一公一母(上下 模具) 將鐵皮放在 公母之間 沖床一沖擊 公進入母 鐵皮就沖出你要的形狀了
三,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是指備有刀庫,具有自動換刀功能,對工件一次裝夾後進行多工序加工的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是高度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工件裝夾後,數控系統能控制機床按不同工序自動選擇、更換刀具,自動對刀、自動改變主軸轉速、進給量等,可連續完成鑽、鏜、銑、鉸、攻絲等多種工序。因而大大減少了工件裝夾時間,測量和機床調整等輔助工序時間,對加工形狀比較復雜,精度要求較高,品種更換頻繁的零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果。 加工中心通常以主軸與工作台相對位置分類,分為卧式、立式和萬能加工中心。
(1)卧式加工中心:是指主軸軸線與工作台平行設置的加工中心,主要適用於加工箱體類零件。
(2)立式加工中心:是指主軸軸線與工作台垂直設置的加工中心,主要適用於加工板類、盤類、模具及小型殼體類復雜零件。
(3)萬能加工中心(又稱多軸聯動型加工中心):是指通過加工主軸軸線與工作台回轉軸線的角度可控制聯動變化,完成復雜空間曲面加工的加工中心。適用於具有復雜空間曲面的葉輪轉子、模具、刃具等工件的加工。
2.檢驗標准
加工中心採用的標準是機床工具行業內控標准。主要有JB/GQ1140-89《加工中心精度》,JB/GQ1140-89《加工中心精度附則》,JB/GQ1141-89《加工中心技術條件》。標准規定了加工中心的幾何精度和工作精度的要求及檢驗方法。加工中心檢驗時還須參照JB2670-82《金屬切削機床精度檢驗通則》和GB9061-88《金屬切削機床通用技術條件》等標准進行。
3.檢驗項目
加工中心按其精度等級可分為普通級和精密級。檢驗項目一般在30項以上,其細目及檢驗條件、方法在標准中均有明確規定。一台加工中心全項驗收工作是比較復雜的一般需要使用如激光干涉儀、三座標測量機等大型高精度儀器,對機床的機械、電器、液壓、氣動、微機控制等各部分及整機運行性能檢測試驗,最後得出對該機的綜合技術評價。
(1)幾何精度:包括綜合反映主軸和工作台的相關和相互位置精度、主軸徑跳、端面跳動(竄動)、工作台平面度、回轉精度等。
(2)機床定位、重復定位精度:即工作台或主軸運動位置,回轉角度的設定值與實際值(實測值)之差或多次測量差值的均值,它是反映機床數控系統的控制、差補精度和機床自身設定的綜合指標。
(3)工作精度:是指對代表性工件精加工尺寸進行檢驗,尺寸精度是對機床幾何精度,定位精度在一定切削和加工條件下的綜合考核。主要有鏜孔精度、平行孔孔距精度、調頭鏜孔同軸度、銑削四周面精度、圓弧插補銑削精度等。
(4)外觀:可參照通用機械相關標准檢驗,但加工中心由於其單台價格昂貴,外觀要求也高於一般機床。
四.磨床 磨床是各類金屬切削機床中品種最多的一類,主要類型有外圓磨床、內圓磨床、平面磨床、無心磨床...圓柱、圓錐形內孔表面。普通內圓磨床僅適於單件、小批生產。自動和半自動...
五. 數控機床 模具製造常用的數控加工機床有:數控銑床、數控電火花成型機床、數控電火花線切割機床、數控磨床及數控車床。 數控機床通常由控制系統、伺服系統、檢測系統、機械傳動系統及其他輔助系統組成。 控制系統用於數控機床的運算、管理和控制,通過輸入介質得到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解釋和運算並對機床產生作用;伺服系統根據控制系統的指令驅動機床,使刀具和零件執行數控代碼規定的運動;檢測系統則是用來檢測機床執行件(工作台、轉台、滑板等)的位移和速度變化量,並將檢測結果反饋到輸入端,與輸入指令進行比較,根據其差別調整機床運動;機床傳動系統是由進給伺服驅動元件至機床執行件之間的機械進給傳動裝置;輔助系統種類繁多,如:固定循環(能進行各種多次重復加工)、自動換刀(可交換指定刀具)、傳動間隙補償償機械傳動系統產生的間隙誤差)等等。在數控加工中,數控銑削加工最為復雜,需解決的問題也最多。除數控銑削加工之外的數控線切割、數控電火花成型、數控車削、數控磨削等的數控編程各有其特點,本書將重點介紹對數控加工程序編制具有指導意義的數控銑削加工的數控編程。伺服系統的作用是把來自數控裝置的脈沖信號,轉換成機床移動部件的運動。
六剪板機剪板機的分類
1.按剪刀的形狀分類
剪板機按剪刀的形狀分為直刀剪板機和圓盤刀剪板機。
直刀剪板機按構造分為龍門剪板機和喉口剪板機。
圓盤刀剪板機按構造分為圓盤剪板機、滾剪機、多圓盤剪板機和旋轉式修邊剪板機。
2.按刀架的運動軌跡分類
剪板機按刀架的運動軌跡分為以下幾種:
(1)刀架沿著垂線運動,如圖4—1(a)所示,由於沒有前傾角,因此上刀片斷面必須加工成菱形,故只有兩個刃(四個刃的矩形刀片也可用,但剪切質量差),這種刀架剪切的斷口與板面不成直角。
(2)刀架沿著前傾線(與垂線夾角為1°30′~2°)運動,如圖4—l(b)所示,上刀片斷面可加工成矩形,具有四個刀刃,剪切的斷口基本上與板面成直角。
(3)刀架沿著圓弧線擺動,如圖4-1(c)所示。剪切刀片斷面宜加工成菱形,故只有兩個刀刃,由於上刀片在剪切過程中略有前傾,因此剪切質量與刀架沿著前傾線運動的相仿。
(4)刀架沿圓弧線擺動,前傾角可達300,因此可以剪出焊接坡口 3.按傳動的方式分類
剪板機按傳動的方式分為:機械傳動剪板機和液壓傳動剪扳機
剪板機工作原理及構造
剪板機常用來剪裁直線邊緣的板料毛坯。剪切工藝應能保證被剪板料剪切表面的直線性和平行度要求,並盡量減少板材扭曲,以獲得高質量的工件。
1.剪扳機工作原理
剪板機工作原理如圖4-2所示,上刀片1固定在刀架2上,下刀片3固定在下床面4上,床面上安裝有托球5,以便於板料6的送進移動,後擋料板7用於板料定位,位置由調位銷8進行調節。液壓壓料筒9用於壓緊板料,以防止板料在剪切時翻轉。棚板10是安全裝置,以防止發生工傷事故。

七數控折彎機 本機適用於大型鋼結構件,鐵塔、路燈桿、高燈桿、汽車大梁、汽車車貨箱等相關行業。WE67Yk系列數控折彎機的特點:
主要採用WE67YK系列板料折彎機結構;由SDS-3PB折彎機全閉環數控系統、兩把光柵尺、一個光電編碼器實時檢測反饋,步進電機驅動絲桿組成全閉環控制。兩把光柵尺;一把對後擋料、一把對滑塊的位置實時檢測反饋糾正;光電編碼器對油缸死擋塊的位置進行檢測反饋給數控系統。 1、直接進行角度編程,具有角度補償功能。
2、光柵尺實時檢測反饋校正、全閉環控制、後擋料和滑塊死擋料定位精度為?0.02mm。
3、上模採用快速夾緊裝置,下模採用斜楔變形補償機構。
4、具有多工步編程功能,可實現多自動運行,完成多工步零件一次性加工,提高生產效率。
5、根據用戶需求可選用性能穩定,結構緊湊的進口液壓系統、後擋料可選用滾珠絲桿、同步帶傳動。
此外還有很多工具我暫時還不了解.現在的工業發展越來越快,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更加發達.
我們讀的「機電一體化」在國外被稱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來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後半部分結合在一起構成的一個新詞,意思是機械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有機結合。
這一名稱已得到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承認,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習慣上把它譯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又稱為機械電子技術,是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的產物。1. 我國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工作量大而廣,有難度

2. 我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加速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呼聲高,有壓力。

3. 我國用機電一體化產品取代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擾民產品的責任重,有意義。在我國工業系統中,能耗、耗水大戶,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還占相當大的比重。近年來我國的工業結構、產品結構雖然幾經調整,但由於多種原因,成效一直不夠明顯。這裡面固然有上級領導部門的政出多門問題,有企業的「故土難離」「死守故業」問題,但不可否認也有優化不出理想的產業,優選不出中意的產品問題。上佳的答案早就擺在了這些企業的面前,這就是發展機電一體化,開發和生產有關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功能強、性能好、質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據市場需要和用戶反映時產品結構和生產過程做必要的調整、改革,而無須改換設備。這是解決機電產品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重要出路。同時,可為傳統的機械工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的活力,把機械生產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實現文明生產。

另外,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由於我國研製、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歷史不長,差距較大,許多產品的品種、數量、檔次、質量都不能滿足需求,每年進口量都比較大,因此亟需發展。

(二) 我國「機電一體化」工作的任務

我國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任務可以概括為兩句話:一句話是廣泛深入地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另一句話是大張旗鼓地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促進機電產品的更新換代。總的目的是促進機電一體產業的形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作貢獻。

總之,機電一體化技術既是振興傳統機電工業的新鮮血液和源動力,又是開啟我國機電行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大門的鑰匙。

六、我國發展「機電一體化」的對策

(一)加強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計劃

目前,我國從事「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及生產的單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發展策略。各單位的計劃由於受各自立足點、著眼點的限制,難免只考慮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門的有關計劃和規劃,也有統一考慮不足,統籌安排不夠的問題,同時缺少綜觀全局的有權威性的發展計劃和戰略規劃。因此,建議各主管部門責成有關單位在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統管全局的「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生產計劃和規劃,避免開發上重復,生產上撞車!

(二)強化行業管理,發揮「協會」作用

目前,我國「機電一體化」較熱,而按目前的行業劃分方法和管理體制,「政出多門」是難哆的。因此,我國有必要明確一個「機電一體化」行業的統管機構,根據目前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機電一體化行業特點,我們建議,盡快加強北京機電一體化協會的建設,賦予其行業管理職能。「協會」要進一步擴大領導機構——理事會的代表層面和復蓋面,要加強辦公室、秘書處的建設;要通過其精明干練的辦事機構、經濟實體,組織「行業」發展計劃、戰略規劃的擬制;指導行業布點布局的調整,進行發展突破口的選擇,抓好重點工程的試點和有關項目的發標、招標工作……

(三)優化發展環境、增大支持力度

優化發展環境指通過宣傳群眾,造成一種社會上下、企業內外都重視、支持「機電一體化」發展的氛圍,如盡快為外商到我國投資發展「機電一體化」產業提供方便;盡可能為興辦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開綠燈;盡力為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調配好資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術政策上,要嚴格限制耗電、耗水、耗材高的傳統產品的發展,對未採用機電一體化技術落後產品限制強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對有關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乾地改造,對有關技術開發、應用項目優先立項、優先支持,對在技術開發、應用中做出貢獻的單位領導、科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等。

(四)突出發展重點,兼顧「兩個層次」

機電一體化產業復蓋面非常廣,而我們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抓機電一體化產業發展時不能面面俱到、平鋪直敘,而應分清主次,大膽取捨,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注意抓兩個層次上的工作。第一個層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電子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在傳統的機電設備上植入或嫁接上微電子(計算機)裝置,使「機械」和「電子」技術在淺層次上結合。第二個層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產品設計之初,就把「機械」與「電子」統一起來進行考慮,使「機械」與「電子」密不可分,深度結合,生產出來的新產品起碼正做到機電一體化。

在今年的3月底,我開始從事學做紫砂茶壺,在我們宜興這邊就這出名,家裡爸爸還有好多親戚也從事這項行業,做的好的話工資大大超過白齡,在我們這學這門手藝的人數不勝數,但能學出來的了了無幾,開始我和朋友們說要學茶壺時,他們還都笑話我,因為我平時喜歡玩,沒耐心,根本坐不住,開始我也害怕,怕自己學不成,但畢竟將來得自己生活,一切得靠自己,父母不會養我一輩子,因此我也下定決心要學好這門手藝,到今天已經學了一個多月了,每天早早的去,一坐就是一天,但環境還不錯,每天過去先喝喝茶,聽師傅們講講這方面知識,培養自己興趣愛好,幹活干累了打打乒乓球,每天過的還蠻充實,不枯燥。茶壺這東西學起來真是看似簡單,做了就難了,要不人人都是工藝師,茶壺都不值錢了,我打算給自己一年時間學出來,已經走上這條路了,我會堅持下去,不會半途而廢,在學校讀書讀不好,但學東西不相信自己會學不出來,我會努力.
以上是我的實習報告。不妥之處,請老師指正

㈥ 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的三種類型

開發性設計、適應性設計和變異性設計

㈦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設計方法與具體步驟

1、分析產品的功能要求,要注意與人身安全、法律法規相關的功能;
2、相應地擬定設計項目的目標;
3、先設計機械部分,注意力學、材料等內容,以產品簡易、使用方便、製造容易、取材便利等為考慮方向;
4、再設計電氣系統,注意開式或閉式循環的應用,確保安全、智能化分析無漏洞;
5、綜合機械與電氣是否合理、有無沖突;
6、優化設計結果;
7、檢查。

㈧ 機電一體化的畢業設計可以選擇哪些題目

創新設計類
1T卷揚機的設計
6-C618數控車床的主傳動系統設計
CA6140車床經濟型數控改裝設計
CG2-150型仿型切割機的設計
PLC控制自動送水系統設計
JK5型垂直提升機設計
T6112鏜床液壓系統設計
Φ1200熟料圓錐式破碎機
播種機的設計
步進電機控制電路應用設計
21層電梯的控制 ( 電機的選擇 人性化控制、舒適設計)
垂直提升機3.2噸的設計
糕點切片機
垂直提升機(JM20噸)的設計
橋式起重機20t 設計及控制
直線熱礦條篩的設計
直線振動輸送機的設計
輕型平動搬運機械手的設計(改進)
取料機液壓系統的設計
雙齒輥破碎機的設計
送絲機的設計
DQL斗輪堆取料機液壓系統設計改造
CG2-150型仿型切割機的設計

車床的部分改造
C616車床的橫向伺服進給單元改造
C650卧式普通車床PLC電氣改造
6-C618數控車床的主傳動系統設計
C616車床的橫向伺服進給單元改造
CA6140車床經濟型數控改裝設計
PLC控制類
C650卧式普通車床PLC電氣改造
PLC對XA6132型銑床的電氣改造
PLC鍋爐燃燒自動控制系統
M7475B型磨床的電氣控制的PLC改造
T68型卧式鏜床的PLC控制
印刷機的自動化(或無人)控制
M7475B型磨床的電氣控制的PLC改造
PLC對XA6132型銑床的電氣改造
T68型卧式鏜床的PLC控制

製造、工藝設計類
柴油機飛輪專用鑽模 包括設備的選擇
車床整體式箱體的加工 設備選擇
典型零件的數控銑床銑削編程與操作設計
其他
單片機對步進電機的控制
T6112鏜床液壓系統設計
單色膠印機的改進
倒檔齒輪自動焊
鍋爐燃燒的自動控制(包括料的自動輸送)
DQL斗輪堆取料機液壓系統設計改造
LM型立磨液壓力的監控系統
基於PRO/E的二級減速器的設計及模擬
基於PRO/E的絞肉機的設計及模擬
基於PRO/E的齒輪軸的設計及齒輪油泵的裝配
基於PRO/E的齒輪油泵的三維設計

㈨ 機電一體化於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的區別

我就是這個專業的 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這是一個大的專業 在大三的時候 學校會讓學生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 一個是:機電一體化(會加修例如電機傳動,PLC編程等課程) 第二個是:CAD&CAM方向(這個方向偏重理論設計,要求修ANSYS分析,計算機輔助製造基礎之類的課程)

閱讀全文

與箱體類零件自動分料裝置的機電一體化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校正壓力儀表 瀏覽:99
測試ESD的叫什麼儀器 瀏覽:347
電話營銷設備哪個好 瀏覽:845
水龍頭閥門斷裡面怎麼辦 瀏覽:899
自製自動水平裝置 瀏覽:782
清洗機床表面油污用什麼效果最好 瀏覽:326
湖北全自動移栽設備哪裡有 瀏覽:671
滾動軸承如何導課 瀏覽:458
溫針治療用什麼儀器 瀏覽:511
磁粉檢測裝置包括 瀏覽:634
製冷機加什麼樣的油 瀏覽:285
什麼叫做機械臂手 瀏覽:131
鶴壁製冷維修多少錢 瀏覽:114
氯氣採用什麼閥門 瀏覽:804
研發儀器計入什麼科目 瀏覽:88
用什麼儀器才能遠程觀察身體 瀏覽:120
管道安裝閥門檢驗要求 瀏覽:981
勞動車輪胎軸承怎麼換 瀏覽:711
鑄造面比較廣用什麼塗料 瀏覽:109
燃氣管道閥門試驗記錄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