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報告,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學實驗報告 一、用稀鹽酸和石灰石製取二氧化碳實驗器材: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帶膠皮的導管、集氣瓶、水槽、鐵架台附鐵夾、礦泉水瓶實驗葯品:稀鹽酸、石灰石(碳酸鈣)實驗步驟:1.按照要求將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單裝置組裝好; 2.將導管通入水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在試管中用葯匙裝入少量石灰石,並倒入適量稀鹽酸,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 4.塞上橡皮塞,將導管通入集氣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後取出導管,用毛玻璃蓋住瓶口,共收集兩集氣瓶及一礦泉水瓶二氧化碳; 5.將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已經收集滿。實驗原理: 二、驗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實驗器材:燒杯、階梯蠟燭實驗葯品:收集到的一集氣瓶二氧化碳實驗步驟:1.用火柴引燃放在燒杯中的階梯式蠟燭; 2.將集氣瓶口的毛玻璃移開,順著燒杯口將集氣瓶傾斜,使二氧化碳氣體進入燒杯。實驗現象:第一次實驗時,上面的蠟燭先熄滅,下面的蠟燭後熄滅;第二次實驗時,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後熄滅。現象分析:由於第一次從燒杯有蠟燭的一面傾倒二氧化碳氣體,所以上面的蠟燭先熄滅,下面的蠟燭後熄滅;第二次實驗時從燒杯沒有蠟燭的一面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由於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燒杯底部,下方的蠟燭先熄滅。實驗結論: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燒;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三、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1)實驗葯品:收集到的一礦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實驗步驟:1.將礦泉水瓶瓶口打開,迅速倒入適量的水,然後迅速蓋上瓶蓋; 2.拿住瓶蓋進行震盪並觀察。實驗現象:二氧化碳氣體和水反應,生成一種極不穩定的液體,此液體很快又重新分解成氣體和無色的液體。實驗猜想:生成的液體有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於不穩定又會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實驗結論: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 =H2CO3 而碳酸又會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CO3= CO2↑+H2O 四、實驗小結:這次的實驗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個實驗,不過由於昨天做過收集二氧化碳的實驗,所以整個過程還算順利。在和夥伴合作的過程當中發現配合不夠默契,經常出現不知道下一步該干什麼的情況。收集礦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時候出現了失誤,這也是由於對實驗的提前預習不夠而造成的。而這次實驗也充分說明了平時的動手能力還有待加強,今後學習化學不僅要注重理論的學習,更要注重實踐操作。下次實驗之前應該吸取本次實驗的經驗教訓,好好預習並准備實驗,不要在實際實驗的時候浪費時間。
㈡ 二氧化碳的製取與性質實驗的步驟
一、實驗室製取CO2的反應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實驗室製取CO2的裝置
三、製取CO2的步驟
1.連接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加入葯品;先固後液
3.製取收集氣體。向上排空氣
4.檢驗方法:將導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生成的氣體是CO2。
5.驗滿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說明CO2已收集滿。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能溶於水。
向軟塑料瓶中加入水,蓋緊瓶塞後,發現塑料瓶向內凹陷。這說明二氧化碳易溶於水,
使瓶內氣壓減小。
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時,下面蠟燭先熄滅,上面蠟燭後熄滅。
3.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乾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噴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小花噴上水後,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花的顏色變化。然後將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熱,觀察現象。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㈢ 自製實驗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第一種
工作原理:把酵母菌裝在盛有暖糖水的密閉瓶子里,瓶蓋上鑽一孔連吸氣管,酵母菌在瓶內自身繁殖,以糖為動力,產生酒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輕微壓力使氣體通過吸氣管到水裡,可接不同的擴散器材,酵母菌持續製造二氧化碳直到糖被用盡或酒精濃度太高則死亡。
調制:1/4湯匙酵母菌配兩杯糖水,加一點小蘇打(為使酵母菌耐受酒精,可不加)裝在2L的瓶子里,搖勻,為加快反應速度,可用暖糖水(不要超過40度)。此配製適合10-30加侖的水量,超過30加侖,可配製兩瓶或更多。
注意事項:不需再加其它營養物質或在中途擰開瓶蓋加糖,因為利用的是發酵原理,如中途擰開瓶蓋,酵母菌就得消耗掉氧氣才進行無氧呼吸,減慢反應速度,這樣的配置已可反應幾個星期。
我的配置:此裝置不適合冬天最高氣溫低於十幾度又沒暖氣的地區,溫度對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影響很大。
費用:酒餅:五個(二塊五)
2L可樂瓶:零
2米吸氣管:2元
我是用2L可樂瓶裝大半瓶的糖水,糖的濃度我大概是每200ml加兩湯匙,願意的話你可弄到飽和,不必拘泥於兩杯,水在集氣管下方就行,因為是冬天,加了五個酒餅,其實酵母菌可自身繁殖,可只加少量,只是等的時間要長點。
注意密封一定要好,鑽孔處用膠粘好,不要用膠布或生料帶。
我加了一個小瓶,可看到氣泡情況,也可過濾一些雜質(網上有的說會有雜質,有的說不會,可不用),從大瓶出來的集氣管放到小瓶的水中,另一條管則在小瓶的水面上穿過瓶蓋接到過濾泵的氧氣口,一米二的缸只用一瓶是不夠的,得加一瓶(等我有空瓶子再說)。
出氣量與溫度有很大關系,所以夏天的反應速度會比冬天大很多。
第二種
說起來很簡單,找個可樂瓶子,在蓋子上鑽個小孔,再找個潛水泵進氣管另一端控制進氣大小的小黑嘴兒,把它取下來,從瓶蓋的裡面把小嘴兒穿過去,再把瓶蓋裡面和小嘴兒接觸部分用電烙鐵焊牢焊嚴密,然後把蓋子擰在瓶子上,用手指堵住小嘴兒捏瓶子,在水中檢驗小嘴兒焊接部分是否漏氣,一定要絕對嚴密。好了,接下來就是往瓶子裡面裝洗干凈的碎雞蛋殼,多裝一些最好,如果一次沒那麼多不要緊,等以後吃完雞蛋把殼留好再往裡裝,哈哈,記住!可別為了要雞蛋殼,猛吃雞蛋,吃多了會打鳴兒的!:)雞蛋殼裝好後就往瓶子裡面倒醋精(一定要是醋精,而不是白醋,農貿市場有賣的3元一瓶,酸度最好在30g/100ml的),然後把瓶蓋擰緊,用軟管接在瓶蓋的小嘴兒上,另一端接個細砂氣頭放入草缸水中就行了。記住!千萬別搖瓶子,否則反應會太劇烈,就讓它慢慢地反應吧。如果氣太足可在軟管上加個小夾子,控制氣流量。就這么簡單,這是化學老師給學生做化學實驗CO2生成的事例。絕對成功的:)
㈣ 二氧化碳製取的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
實驗步驟:
1、連接裝置。
2、檢查氣密性。
3、在錐形瓶中裝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4、從長頸漏斗中加入稀鹽酸。
5、收集氣體。
注意:
1、製取二氧化碳時,不能將稀鹽酸換成濃鹽酸。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使製得的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氫而不純。製取二氧化碳時,不能將稀鹽酸換成稀硫酸。因為碳酸鈣與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鈣(CaSO₄) 微溶於水,覆蓋在碳酸鈣表面,阻止稀硫酸與碳長。
2、頸漏斗下埠應在液面以下,防止二氧化碳從漏鬥口逸出。酸鈣繼續接觸,使反應停止。
3、不能用排水法,因為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4)簡單裝置製取二氧化碳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產生途徑:
①有機物(包括動植物)在分解、發酵、腐爛、變質的過程中都可釋放出二氧化碳。
②石油、石臘、煤炭、天然氣燃燒過程中,也要釋放出二氧化碳。
③石油、煤炭在生產化工產品過程中,也會釋放出二氧化碳。
④所有糞便、腐植酸在發酵,熟化的過程中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
⑤所有動物在呼吸過程中,都要吸氧氣吐出二氧化碳。
㈤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
反應方程內式:
(5)簡單裝置製取二氧化碳實驗報告擴展閱讀:
二氧化碳研究簡史:
原始社會時期,原始人在生活實踐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把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種殺生而不留痕跡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種物質。
3世紀時,中國西晉時期的張華在所著的《博物志》一書記載了一種在燒白石作白灰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這種氣體便是如今工業上用作生產二氧化碳的石灰窯氣。
化學家們結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空氣」中氧和碳的原子個數簡單的整數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羅於1811年提出的假說為依據,通過實驗測出「固定空氣」的分子量為44,從而得出「固定空氣」的化學式,與此化學式相應的名稱便是「二氧化碳」。
㈥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報告單
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葯品、原理、實驗裝置、收集方法等。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通過實驗室製取H2 、O2、CO2裝置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滲透對比的方法以及物質的性質決定製法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
教學方法 邊講邊實驗教學法。
教學用品 儀器:錐形瓶(或廣口瓶、大試管)、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集氣瓶、玻璃片、導氣管等。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碳在氧氣中燃燒、碳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等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我們在實驗室里製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這些反應?[提問]根據前面學過的實驗室製取O2和H2的方法,設計實驗室製取CO2的思路是什麼? 思考並討論:
這些瓜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應用於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
討論回答:
應從使用的葯品、原理、裝置、操作等幾個方面設計思路。 設問,激發學生思考
應用實驗室製取H2 O2的思路進行分析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稀鹽酸。
展示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 觀察葯品色態:大理石是白色固體 石灰石是灰色固體 鹽酸是無色液體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 為儀器、裝置的選擇做輔墊
[演示實驗]
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
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啟發學生得出反應原理,引出課題
[板書]二氧化碳的製法
實驗室製法
復習:H2CO3不穩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後得出實驗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
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滲透復分解反應的書寫規律
[投影]幾種儀器圖:
大試管、燒杯、錐形瓶、酒精燈、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導氣管、玻璃片、集氣瓶、水槽等。
[提問]1。根據實驗室製取CO2所用葯品的狀態、反應條件及氣體的性質,應選用上述哪些儀器製取CO2?
上述儀器中,哪些可以作為反應容器?
說明:作為反應容器,廣口瓶也可以。
這些儀器應如何組裝成實驗室製取CO2的裝置?
在學生基礎上,教師分步投影裝置圖。 根據所給的儀器圖選擇實驗室製取CO2所需的儀器。
回答:大試管或錐形瓶
邊討論,邊觀察教師展示的儀器裝置圖。 應用所學的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有關儀器的使用范圍及注意事項。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復習有關實驗基本操作。
[投影]課堂練習(見附1) 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室製取CO2
操作步驟: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葯品(固體)、連接儀器
[提問]1。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3)用澄清石灰水檢驗生成的氣體
[提問]2。如何收集CO2?為什麼?(4)收集一瓶CO2氣體
[提問]3。如何檢驗集氣瓶中的CO2是否收集滿?
(5)驗滿 邊討論,邊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
回答:用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回答:因為CO2能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應該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思考並回答:
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觀察火焰是否熄滅,得結論。 及時歸納、總結
應用CO2的性質
復習CO2有關物理性質並應用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板書]
2二氧化碳的工業製法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閱讀課文P.90、第三段,根據原理完成化學方程式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獨立完成化方程式
[小結]投影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幾種實驗裝置圖
[提問]1。實驗室製取H2、O2、CO2應該選擇哪種裝置?
2.觀察制H2和CO 2的裝置有何異同。 觀察、對比
用列表法回答
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兩套裝置實質相同 復習H2、O2、CO2的製法及時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指導觀察和分析的方法
[設問]實驗室制CO2為什麼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提示硫酸鈣微溶於水)
[演示實驗]CaCO3與稀H2SO4反應
引導學生分析: 討論: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觀察實驗現象:
因為CaCO4微溶於水,過多的CaSO4附著在CaCO3表面,使CaCO3和H2SO4脫離接觸,使反應停止。 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實驗現象的分析
[提問]能否用Na2CO3與稀鹽酸反應製取CO2?
[演示實驗]Na2CO3與稀HCL反應說明:這個化學反應原理和泡沫滅火器的原理是一致的。 根據反應原理進行分析
觀察實驗現象:
反應迅速生成大量氣體,不便控制。
思考、聯系實驗的應用 應用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問題
聯系實驗應用知識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完成練習二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選用
石灰石和稀硫酸(B)鋅和稀硫酸(C)大理石和稀鹽酸(D)碳酸鈉和稀鹽酸
2.現在有下列實驗儀器:(1)大試管(2)燒杯(3)酒精燈(4)集氣瓶(5)長頸漏斗(6)帶導管的雙孔塞(7)導氣管(8)玻璃片(9)鐵架台(10)水槽等儀器,在實驗製取CO2時,應選用的儀器有(填序號) 。
3.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附2:課堂練習二
下列氣體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是
H2(B)O2(C)CO2(D)O2和CO2
檢驗CO2氣體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B)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C)將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氣瓶中、振盪(D)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鑒別H2、O2、CO2三種氣體的方法是
將三種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B)將三種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銅網(C)將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氣瓶中、振盪(D)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三種氣體中
兩份質量相等的碳酸鈣,第一份跟足量的鹽酸反應,第二份充分煅燒,兩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與鹽酸瓜生成的CO2多(B)煅燒生成的CO2(C)兩個反應生成的CO2一樣多(D)無法判斷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C 2.(1)(4)(5)(6)(7)(8)(9)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 5.D 6.D 7.C
附4:隨堂檢測
實驗室制CO2應選用的一組葯品是
大理石和稀硫酸(B)大理石和稀鹽酸(C)碳酸鈉和稀硫酸(D)碳酸鈉和稀鹽酸
實驗室收集CO2的正確方法是
排水法(B)向下排空氣法(C)向上排空氣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
檢驗集氣瓶中CO2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
向集氣瓶中倒入少量石蕊試液(B)向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C)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D)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㈦ 二氧化碳的實驗報告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實驗報告 班級:初三( ) 姓名 桌號 同組同學姓名 日期: 實驗名稱: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和檢驗 實驗目的: 1、使學生初步掌握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葯品、原理、裝置、收集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及有關實驗現象。 實驗用品: 儀器:錐形瓶、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集氣瓶、玻璃片、導管。 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1:1)、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用品:小木條、火柴 預習思考;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的化學方程式是( ) 2、用什麼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為什麼? 3、長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內壁有一層不易洗去的白色固體是( )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 ) 4、觀察大理石是白色( )、石灰石是( )固體、鹽酸是( ) 液體、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學成分是( )。 實驗步驟: 1. 按圖安裝好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 2. 檢查裝置氣密性: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向長頸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如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變,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3. 錐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塊狀大理石,塞緊帶有長頸漏斗和導管的橡皮塞。 4. 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錐形瓶中立刻有氣體產生。 5.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現象。 6. 氣體導出管放入集氣瓶中,將導管盡可能伸入集氣瓶底,用毛玻片蓋住集氣瓶大部分,收集二氧化碳, 片刻後,劃一根火柴,把燃著的火柴放到集氣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滅說明集氣瓶中已經受集滿 二氧化碳氣體,蓋好毛玻璃片, 將集氣瓶口向上正放放在桌子上備用。 7. 觀察到的現象:錐形瓶內有大量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減少,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㈧ 關於製取二氧化碳化學實驗報告怎麼寫
實驗步驟:
(1)按圖安裝好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
,啟普發生器。
(2)錐回形瓶中加入10克左答右塊狀大理石,塞緊帶有長頸漏斗和導管的橡皮塞。
(3)氣體導出管放入集氣瓶中,導管口應處在集氣瓶的瓶底處。
(4)通過長頸漏斗加入適量的稀鹽酸,錐形瓶中立刻有氣體產生。
(5)片刻後,劃一根火柴,把燃著的火柴放到集氣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滅說明集氣瓶中已經受集滿
二氧化碳氣體,蓋好毛玻璃片,
將集氣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備用。
要點: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如選用大理石為原料,則不能選用稀硫酸。
因為生成的碳酸鈣是微溶性物質,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
從而使反應中止。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可用啟普發生器,以便隨制隨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氣體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體最好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它不會使二氧化碳損失
1.注意氣密性(第二步),這樣防止外界的氣體進去,導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純。
2.導管口要在瓶底處,因為二氧化碳的空氣比重不一樣,所以要在底部。
㈨ 化學實驗報告 二氧化碳的製取及性質 要求准確完整
1、有多種方法。如,碳酸氫鈉與稀硫酸反應,2NaHCO3+H2SO4=Na2SO4+H2O+CO2。在氣體發生器(三口燒瓶)內反應較方便。圖就不畫了
2、石蕊溶液變紅。二氧化碳使溶液變酸性,石蕊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
3、石灰水變混濁。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
4、溶液又變清。二氧化碳繼續與碳酸鈣、水發生反應生成碳酸氫鈣,碳酸氫鈣溶於水中
5、溶液再次變混濁。加熱使碳酸氫鈣分解,變回為碳酸鈣沉澱
6、溶液又變清,並冒出氣體。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鈣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變為氣體冒出
7、瓶子應該會變癟。二氧化碳溶於水,生成碳酸,瓶內氣壓降低使塑料瓶變癟
8、水垢的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鈣,這題與第六題相同,水垢會被溶解並冒出氣體。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鈣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變為氣體冒出
9、雞蛋殼中也含有鈣鹽,同理也可被稀鹽酸溶解。但生物質成份復雜,具體反應不會太簡單
又及,方程式就不寫了吧,都比較簡單
㈩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實驗報告是什麼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實驗報告是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在實驗室中和工業上常用作氧化劑,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質中會緩慢分解成二氧化錳、鉀鹽和氧氣。光對這種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實驗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該品遇有機物時即釋放出初生態氧和二氧化錳,而無游離狀氧分子放出,故不出現氣泡。初生態氧有殺菌、除臭、解毒作用,高錳酸鉀抗菌除臭作用比過氧化氫溶液強而持久。
二氧化碳介紹: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式為CO2,化學式量為44.0095 ,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氣體,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還是空氣的組分之一(佔大氣總體積的0.03%-0.04%)。
在物理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熔點為-56.6℃(527kPa),沸點為-78.5℃,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標准條件下),溶於水。
在化學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熱穩定性很高(2000℃時僅有1.8%分解),不能燃燒,通常也不支持燃燒,屬於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與水反應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