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調焦裝置的作用是

調焦裝置的作用是

發布時間:2022-04-18 16:16:08

① 天文鏡子單速調焦座與雙速區別在哪怎麼看

天文望遠鏡的調焦座,是一個基於齒輪齒條(或摩擦輪——摩擦條)的調節機構。它的作用是改變鏡筒的等效長度,即物鏡和目鏡的距離。

所謂單速調焦座,也就是普通型調焦座,它的調焦手輪直接連接調焦齒輪(或摩擦輪),見下圖。

雙速調焦座無論在目視觀測還是天文攝影領域,都對操作有極大的幫助。但這種調焦座的價格一般都很昂貴,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

②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1)顯微鏡的結構:①觀察裝置是______、______.②調焦裝置是______、______.③

(1)顯微鏡的結構:用於觀察物體的裝置是目鏡和物鏡;調焦裝置是細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調光裝置是光圈和反光鏡.
(2)①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為防止壓破玻片、損傷鏡頭,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
②在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立實像.
③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倍數與物鏡倍數的乘積.
④因為顯微鏡成倒像,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是物像往哪偏,標本就應該往哪移.如物像在視野的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就要將標本向上移動.
⑤顯微鏡視野中出現污點,說明污點只可能出現在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上.方法是先轉動目鏡,如果污點移動說明污點在目鏡上,如果不移動說明污點不在目鏡上;在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點移動說明污點在玻片標本上,如果不移動說明污點不在玻片標本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不動,就說明污點一定在物鏡上.
故答案為:(1)①目鏡;物鏡.
②粗准焦螺旋;細准焦螺旋.
③光圈;反光鏡.
(2)①為防止壓破玻片、損傷鏡頭;
②放大的倒立實像;
③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目鏡倍數與物鏡倍數的乘積;
④因為顯微鏡成倒像,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該是物像往哪偏,標本就應該往哪移.如物像在視野的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就要將標本向上移動;
⑤通過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來判斷污點在物鏡上還是在目鏡上.轉動目鏡,污點移動,則在目鏡上;換一個物鏡,污點消失,則在物鏡上;移動裝片,污點移動,則在裝片上.

③ 顯微鏡由幾部分組成

光學顯微鏡由光學系統、照明裝置、機械裝置三部分組成。電子顯微鏡由鏡筒、真空裝置和電源櫃三部分組成。具體介紹如下:

1、光學顯微鏡的光學系統包含目鏡和物鏡,物鏡接近被觀察的物體,物鏡的分辨力決定了顯微鏡的分辨能力,物體的細微結構經過目鏡的放大作用,能達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即可分辨出來。照明裝置包含反光鏡和聚光器。

2、反光鏡主要裝在鏡座上面,有平、凹兩面。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於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於光線較強時使用。聚光器位於鏡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3、機械裝置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固定與調節光學鏡頭,固定與移動標本等。主要包括鏡座、鏡臂、載物台、鏡筒、物鏡轉換器、與調焦裝置組成。

(3)調焦裝置的作用是擴展閱讀

電子顯微鏡的構成及其作用

電子顯微鏡的鏡筒主要有電子源、電子透鏡、樣品架、熒光屏和探測器等部件,電子顯微鏡的真空裝置用以保障顯微鏡內的真空狀態,這樣電子在其路徑上不會被吸收或偏向,由機械真空泵、擴散泵和真空閥門等構成,並通過抽氣管道與鏡筒相聯接。

電源櫃由高壓發生器、勵磁電流穩流器和各種調節控制單元組成。

④ 顯微鏡的14個結構和作用

鏡座、鏡柱、鏡臂、載物台、鏡筒、物鏡轉換器和調焦裝置等。鏡和目鏡,後者包括反光鏡(或內置光源)、聚光器。
標本的放大主要由物鏡完成,物鏡放大倍數越大,它的焦距越短。焦距越小,物鏡的透鏡和玻片間距離(工作距離)也小。油鏡的工作距離很短,使用時需格外注意。目鏡只起放大作用,不能提高解析度,標准目鏡的放大倍數是十倍。聚光鏡能使光線照射標本後進入物鏡,形成一個大角度的錐形光柱,因而對提高物鏡解析度是很重要的。聚光鏡可以上下移動,以調節光的明暗,可變光闌可以調節入射光束的大小。
顯微鏡用光源,自然光和燈光都可以,以燈光較好,因光色和強度都容易控制。一般的顯微鏡可用普通的燈光,質量高的顯微鏡要用顯微鏡燈,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有些需要很強照明,如暗視野照明、攝影等,常常使用鹵素燈作為光源。光學顯微鏡是由光學放大系統和機械裝置兩部分組成。光學系統一般包括目鏡、物鏡、聚光器、光源等;機械繫統一般包括鏡筒、物鏡轉換器、鏡台、鏡臂和底座等。

⑤ 一個顯微鏡操作問題

答案為a
a 錯誤。相鄰的兩個細胞細胞質流動方向相反。
b 正確。如果在視野中沒有被觀察對象,可以移動裝片,原則為欲上反下,欲左反右。
c 正確。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紡錘體的結構時,換平面反光鏡適當降低視野亮度才能完整地觀察紡錘體的結構。
d 正確。按正確的操作方式下降顯微鏡鏡筒時,從左側看粗准焦螺旋應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右側看粗准焦螺旋應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顯微鏡各構件的說明和使用方法
一、顯微鏡的光學系統
顯微鏡的光學系統主要包括物鏡、目鏡、反光鏡和聚光器四個部件。廣義的說也包括照明光源、濾光器、蓋玻片和載玻片等。

(一)、物鏡

物鏡是決定顯微鏡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裝在物鏡轉換器上,接近被觀察的物體,故叫做物鏡或接物鏡。

1、物鏡的分類

物鏡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可分為乾燥物鏡和浸液物鏡;其中浸液物鏡又可分為水浸物鏡和油浸物鏡(常用放大倍數為90—100倍)。

根據放大倍數的不同可分為 低倍物鏡(10倍以下)、中倍物鏡(20倍左右)高倍物鏡(40—65倍)。

根據像差矯正情況,分為消色差物鏡(常用,能矯正光譜中兩種色光的色差的物鏡)和復色差物鏡(能矯正光譜中三種色光的色差的物鏡,價格貴,使用少)。

2、物鏡的主要參數:

物鏡主要參數包括:放大倍數、數值孔徑和工作距離。

①、放大倍數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與對應標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長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積的比值。例:放大倍數為100×,指的是長度是1μm的標本,放大後像的長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積計算,則放大了10,000倍。

顯微鏡的總放大倍數等於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②、數值孔徑也叫鏡口率,簡寫NA 或A,是物鏡和聚光器的主要參數,與顯微鏡的分辨力成正比。乾燥物鏡的數值孔徑為0.05-0.95,油浸物鏡(香柏油)的數值孔徑為1.25。

③、工作距離是指當所觀察的標本最清楚時物鏡的前端透鏡下面到標本的蓋玻片上面的距離。物鏡的工作距離與物鏡的焦距有關,物鏡的焦距越長,放大倍數越低,其工作距離越長。例:10倍物鏡上標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為物鏡的放大倍數;0.25為數值孔徑;160為鏡筒長度(單位mm);0.17為蓋玻片的標准厚度(單位 mm)。10倍物鏡有效工作距離為6.5mm,40倍物鏡有效工作距離為0.48mm 。

3、物鏡的作用是將標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決定顯微鏡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解析度或分辨本領。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離(所能分辨開的兩個物點間的最小距離)的數值來表示的。在明視距離(25cm)之處,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兩個物點,這個0.073mm的數值,即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離。顯微鏡的分辨距離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顯微鏡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鏡的分辨力來決定的,而物鏡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數值孔徑和照明光線的波長決定的。

當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線均勻地透過標本的明視照明法)時,顯微鏡的分辨距離為d=0.61λ/NA

式中d——物鏡的分辨距離,單位 nm。

λ——照明光線波長,單位 nm。

NA ——物鏡的數值孔徑

例如油浸物鏡的數值孔徑為1.25,可見光波長范圍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長550 nm,則d=270 nm,約等於照明光線波長一半。一般地,用可見光照明的顯微鏡分辨力的極限是0.2μm。

(二)、目鏡

因為它靠近觀察者的眼睛,因此也叫接目鏡。安裝在鏡筒的上端。

1、目鏡的結構

通常目鏡由上下兩組透鏡組成,上面的透鏡叫做接目透鏡,下面的透鏡叫做會聚透鏡或場鏡。上下透鏡之間或場鏡下面裝有一個光闌(它的大小決定了視場的大小),因為標本正好在光闌面上成像,可在這個光闌上粘一小段毛發作為指針,用來指示某個特點的目標。也可在其上面放置目鏡測微尺,用來測量所觀察標本的大小。

目鏡的長度越短,放大倍數越大(因目鏡的放大倍數與目鏡的焦距成反比)。

2、目鏡的作用

是將已被物鏡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實像進一步放大,達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

常用目鏡的放大倍數為5—16倍。

3、目鏡與物鏡的關系

物鏡已經分辨清楚的細微結構,假如沒有經過目鏡的再放大,達不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那就看不清楚;但物鏡所不能分辨的細微結構,雖然經過高倍目鏡的再放大,也還是看不清楚,所以目鏡只能起放大作用,不會提高顯微鏡的解析度。有時雖然物鏡能分辨開兩個靠得很近的物點,但由於這兩個物點的像的距離小於眼睛的分辨距離,還是無法看清。所以,目鏡和物鏡即相互聯系,又彼此制約。

(三)、聚光器

聚光器也叫集光器。位於標本下方的聚光器支架上。它主要由聚光鏡和可變光闌組成。其中,聚光鏡可分為明視場聚光鏡(普通顯微鏡配置)和暗視場聚光鏡。

1、光鏡的主要參數

數值孔徑(NA )是聚光鏡的主要參數,最大數值孔徑一般是1.2—1.4,數值孔徑有一定的可變范圍,通常刻在上方透鏡邊框上的數字是代表最大的數值孔徑,通過調節下部可變光闌的開放程度,可得到此數字以下的各種不同的數值孔徑,以適應不同物鏡的需要。有的聚光鏡由幾組透鏡組成,最上面的一組透鏡可以卸掉或移出光路,使聚光鏡的數值孔徑變小,以適應低倍物鏡觀察時的照明。

2、聚光鏡的作用

聚光鏡的作用相當於凸透鏡,起會聚光線的作用,以增強標本的照明。一般地把聚光鏡的聚光焦點設計在它上端透鏡平面上方約1.25mm處。(聚光焦點正在所要觀察的標本上,載玻片的厚度為1.1mm左右)

3、可變光闌

可變光闌也叫光圈,位於聚光鏡的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中心部分形成圓孔。其作用是調節光強度和使聚光鏡的數值孔徑與物鏡的數值孔徑相適應。可變光闌開得越大,數值孔徑越大(觀察完畢後,應將光圈調至最大)。

在可變光闌下面,還有一個圓形的濾光片托架。

說明:在中學實驗室只有教師用顯微鏡(1600×或1500×)才配有聚光器,學生用顯微鏡(640×或500×)配的是旋轉光欄。緊貼在載物台下,能做圓周轉動的圓盤,旋轉光欄(也稱為遮光器),光欄上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直徑分別為2、3、6、12、16mm,轉動旋轉光欄,光欄上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正通光孔,通過大小不等的光圈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四)反光鏡

反光鏡是一個可以隨意轉動的雙面鏡,直徑為50mm,一面為平面,一面為凹面,其作用是將從任何方向射來的光線經通光孔反射上來。平面鏡反射光線的能力較弱,是在光線較強時使用,凹面鏡反射光線的能力較強,是在光線較弱時使用。

反光鏡通常一面是平面鏡,另一面是凹面鏡,裝在聚光器下面,可以在水平與垂直兩個方向上任意旋轉。

反光鏡的作用是使由光源發出的光線或天然光射向聚光器。當用聚光器時一般用平面鏡,不用時用凹面鏡;當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弱時用凹面鏡。

觀察完畢後,應將反光鏡垂直放置。

(五)照明光源

顯微鏡的照明可以用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

1、天然光源

光線來自天空,最好是由白雲反射來的。不可利用直接照來的太陽光。

2、人工光源

①、對人工光源的基本要求:有足夠的發光強度;光源發熱不能過多。

②、常用的人工光源:顯微鏡燈;日光燈

(六)濾光器

安裝在光源和聚光器之間。作用是讓所選擇的某一波段的光線通過,而吸收掉其他的光線,即為了改變光線的光譜成分或削弱光的強度。分為兩大類:濾光片和液體濾光器。

(七)蓋玻片和載玻片

蓋玻片和載玻片的表面應相當平坦,無氣泡,無劃痕。最好選用無色,透明度好的,使用前應洗凈。

蓋玻片的標准厚度是0.17±0.02mm,如不用蓋玻片或蓋玻片厚度不合適,都回影響成像質量。

載玻片的標准厚度是1.1±0.04mm,一般可用范圍是1—1.2mm,若太厚會影響聚光器效能,太薄則容易破裂。

二、顯微鏡的機械裝置

顯微鏡的機械裝置是顯微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固定與調節光學鏡頭,固定與移動標本等。主要有鏡座、鏡臂、載物台、鏡筒、物鏡轉換器、與調焦裝置組成。

(一)、鏡座和鏡臂

1、鏡座 作用是支撐整個顯微鏡,裝有反光鏡,有的還裝有照明光源。

2、鏡臂 作用是支撐鏡筒和載物台。分固定、可傾斜兩種。

(二)、載物台(又稱工作台、鏡台)

載物台作用是安放載玻片,形狀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其中方形的面積為120mm×110mm。中心有一個通光孔,通光孔後方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安裝壓片夾用的小孔。分為固定式與移動式兩種。有的載物台的縱橫坐標上都裝有游標尺,一般讀數為0.1mm,游標尺可用來測定標本的大小,也可用來對被檢部分做標記。

(三)、鏡筒

鏡筒上端放置目鏡,下端連接物鏡轉換器。分為固定式和可調節式兩種。機械筒長(從目鏡管上緣到物鏡轉換器螺旋口下端的距離稱為鏡筒長度或機械筒長)不能變更的叫做固定式鏡筒,能變更的叫做調節式鏡筒,新式顯微鏡大多採用固定式鏡筒,國產顯微鏡也大多採用固定式鏡筒,國產顯微鏡的機械筒長通常是160mm。

安裝目鏡的鏡筒,有單筒和雙筒兩種。單筒又可分為直立式和傾斜式兩種,雙筒則都是傾斜式的。其中雙筒顯微鏡,兩眼可同時觀察以減輕眼睛的疲勞。雙筒之間的距離可以調節,而且其中有一個目鏡有屈光度調節(即視力調節)裝置,便於兩眼視力不同的觀察者使用。

(四)、物鏡轉換器

物鏡轉換器固定在鏡筒下端,有3—4個物鏡螺旋口,物鏡應按放大倍數高低順序排列。旋轉物鏡轉換器時,應用手指捏住旋轉碟旋轉,不要用手指推動物鏡,因時間長容易使光軸歪斜,使成像質量邊壞。

(五)、調焦裝置

顯微鏡上裝有粗准焦螺旋和細准焦螺旋。有的顯微鏡粗准焦螺旋與裝在同一軸上,大螺旋為粗准焦螺旋,小螺旋為細准焦螺旋;有的則分開安置,位於鏡臂的上端較大的一對螺旋為是粗准焦螺旋,其轉動一周,鏡筒上升或下降10mm。 位於粗准焦螺旋下方較小的一對螺旋為細准焦螺旋,其轉動一周,鏡筒升降值為0.1mm,細准焦螺旋調焦范圍不小於1.8mm。

三、顯微鏡及其部件的使用

1、使用單筒顯微鏡時,要養成用左眼觀察的習慣(因一般用右手畫圖),觀察時要兩眼同時睜開,不要睜一隻閉一隻,因為這樣易於疲勞。為了訓練學生習慣於兩眼同時睜開觀察,可剪一塊長約14cm,寬約6cm的長方形硬紙片,在靠近左端處挖一個直徑比鏡筒上端外徑略小的圓孔,把圓孔套在鏡筒上段,觀察時兩眼同時睜開,利用紙片的右端擋住右眼的視線,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就能習慣於兩眼同時睜開,然後把紙片去掉。

2、直筒顯微鏡的鏡臂與鏡座連接處,是一個機械關節,可用於調節鏡筒的傾斜度,便於觀察,鏡臂不能過於後傾,一般不超過40°。但是在使用臨時裝片觀察時,禁止使用傾斜關節(當鏡筒傾斜時,載物台也隨之傾斜,載玻片上的液體易流出),尤其是裝片內含酸性試劑時嚴禁使用,以免污損鏡體。

3、目鏡和物鏡的使用

一般都是用一個放大倍數適中的目鏡(10×)和最低倍的物鏡開始觀察,逐步改用倍數較高的物鏡,從中找到符合實驗要求的放大倍數。

轉換物鏡時,先用低倍鏡觀察,調節到正確的工作距離(成像最清晰)。如果進一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應在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將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中的物像范圍縮小了很多)。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基本齊焦(同高調焦),在用低倍物鏡觀察清晰時,換高倍物鏡應可以見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轉動細准焦螺旋進行調節。

通常認為,使用任何一個物鏡時,有效放大倍數的上限是1,000乘它的數值孔徑,下限是250乘它的數值孔徑。如40×物鏡的數值孔徑是0.65,則上、下限分別為:1000×0.65=650倍和250×0.65≈163倍,超過有效放大倍數上限的叫做無效放大,不能提高觀察效果。低於下限的放大倍數則人眼無法分辨,不利於觀察。一般最實用的放大倍數范圍是500—700乘數值孔徑之間的數字。

4、油浸物鏡的使用

使用油浸物鏡時,一般不要使用同高調焦。同高調焦只適用於每台顯微鏡的原配物鏡,在使用低倍和高倍物鏡時,是一個極有利的方便條件,但在使用油浸物鏡時,則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地說,用油鏡觀察未加蓋玻片的標本片(載玻片)時,利用同高調焦的安全度較大,而對於有蓋玻片的標本片,要小心使用,因為油浸物鏡的工作距離很短,在設計和裝配時所考慮的同高是對標准厚度蓋玻片的。

用油浸物鏡時,只在標本片上滴香柏油。觀察完畢後,要及時進行清潔工作,如不及時進行,香柏油粘上灰塵,擦拭時灰塵粒子可能磨損透鏡,香柏油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長,還會變稠、變干,擦拭很困難,對儀器很不利。擦拭要細心,動作要輕。油浸物鏡前端先用乾的擦鏡紙擦一兩次,把大部分油去掉,再用二甲苯滴濕的擦鏡紙擦兩次,最後再用乾的擦鏡紙擦一次。標本片上的香柏油可用「拉紙法」(即把一小張擦鏡紙蓋在香柏油上,然後在紙上滴一些二甲苯,趁濕把紙往外拉,這樣連續三四次,即可干凈,一般不會損壞未加蓋玻片的塗片標本)擦凈。擦鏡紙也要防塵,一般在使用前,將每頁剪成8小塊,貯存在一個干凈的小培養皿中,用起來既節省又方便。

5、聚光器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聚光器的原因

當放大倍數增加時,一方面由於放大倍數越高,透鏡數目越多,被透鏡吸收的光線也越多;另一方面由於視場(指的是所能看到被檢標本的范圍)的亮度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即放大倍數越高,視場越暗。為了得到足夠的亮度,必須安裝聚光器,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②、觀察時聚光器應處的高度

觀察時,要保證得到最好的觀察效果,聚光器的聚光焦點應正好落在標本上。要實現這個條件,就必須調節聚光器的高度。當用平行光照明時,聚光器的聚光焦點是在它上端透鏡平面中心上方約1.25mm之處,因此,人們常常要求在觀察時將聚光器上升到它上端透鏡平面僅稍稍低於載物台平面的高度,這樣聚光焦點就可能落到位於標准厚度載玻片上的標本上。當使用比標准厚度薄的載玻片來承放標本時,聚光器的位置要相應地降低一些,而當使用過厚地載玻片時,聚光焦點只能落在標本下方,不利於精細的觀察。

③、聚光器與物鏡的配合

這里所謂的配合,就是使聚光器和物鏡這兩者的數值孔徑取得一致,以更好的進行較為精細的觀察。假如聚光器的數值孔徑低於物鏡,那物鏡的部分數值孔徑就浪費了,從而達不到它的最高分辨力。假如把聚光器的數值孔徑大於物鏡的數值孔徑,則一方面不能提高物鏡的規定分辨力,另一方面反會由於照明光束過寬,使物象的清晰度下降。聚光器與物鏡配合的操作方法是:在完成照明、調焦操作後,取下目鏡直接向鏡筒中看,把聚光器下的可變光闌關到最小,再慢慢地開大。開到它的口徑與所見視場的直徑恰好一樣大,然後按上目鏡,即可進行觀察。每轉換一次物鏡,都要隨著進行依次這樣的配合操作。有的聚光器可變光闌的邊框上刻有表示開啟口徑的尺度,可以根據刻度來進行配合。

基本上普通的顯微鏡都是很好操作的。無外乎 調節光源,調節焦距,調整載物台

⑥ 顯微鏡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驟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在生物學中觀察細胞結構,微生物等要觀察人類肉眼所不能觀察的物體時,可以藉助顯微鏡幫我們更直接的去觀察我們肉眼所不能直接觀察的物體,而顯微鏡是精密儀器,必須熟悉其構造及各部件的作用,才能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做到既懂得維護儀器,又敢於放手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顯微鏡的性能,延長顯微鏡的壽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如何使用顯微鏡就尤為重要了。

工具/原料
光學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1
鏡座 位於顯微鏡底部,呈馬蹄形,它支持全鏡。

2
鏡臂 位於鏡筒後面,為弓形,起支持鏡筒和搬移顯微鏡時握持部位。有固定和活動式兩種,鏡臂可改變角度。

3
鏡筒 位於顯微鏡上方,上接目鏡,下接轉換器,有單筒和雙筒兩種。

4
鏡柱 是在鏡座後方中部直立向上的部分,支持鏡臂及以上部分。

5
轉換器 位於鏡筒下方,為兩個金屬碟合成的一個轉盤,有3~4個圓孔,可裝配不同放大率的物鏡,可使每個物鏡通過鏡筒與目鏡構成一個放大系統。

6
載物台 也叫工作台或鏡台,方形或圓形,為放置標本之用。載物台上有兩個金屬壓夾,用作固定玻片標本。有的載物台上裝有玻片移動器,可固定和移動標本之用。載物台中央有一通光孔,反射鏡反射上來的光線,通過通光孔而透到標本上。

7
調焦裝置 為了得到清晰的圖像,必須調節物鏡與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鏡的焦點對准標本,這一操作叫調焦。在顯微鏡的鏡臂上裝有大小螺旋各一對。大的叫粗動調焦螺旋每 旋轉一周可使鏡筒升降20毫米;小的微動調焦螺旋,每旋轉一周可使鏡筒升降0.1毫米或更小。由於顯微鏡型號的不同,調焦有不同方式。較新型的顯微鏡,藉助調焦螺旋,使載物台升降進行調焦。

8
物鏡 安裝在鏡筒下端的物鏡轉換器下方,因為它靠近被視物體,故又稱接物鏡。物鏡是決定顯微鏡性能如分辨力的最重要的構件。物鏡的作用是將標本第一次放大成倒像。一台顯微鏡備有數個物鏡,每個物鏡由數片不同球面半徑的透鏡組成。物鏡下端的透鏡口徑越小,鏡筒越長,其放大倍數越高;否則反之。物鏡有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其放大倍數一般刻在物鏡的鏡筒上,例如4×、8×、10×、40×、45×、65×、90×、100×,分別表示4倍、8倍、10倍……。其中40-65倍叫高倍物鏡,90或100倍的稱為油浸物鏡(使用時需在標本和物鏡之間加入折射率大於1,而與玻璃折射率相近的液體,如香柏油作為介質)。

9
目鏡 安裝在鏡筒上端,因為它靠近觀察者的眼睛,又稱接目鏡。目鏡的作用是將由物鏡放大的實像進一步放大成一個起立的虛像,其作用相當於一個放大鏡。但它並不增 加顯微鏡的分辨力。目鏡的鏡筒內可安裝一段頭發,在視野內則為一黑線,叫做「指針」,可以指示所觀察的部位。根據需要,目鏡內也可安裝測微尺,用以測量所觀察物體的大小。一般顯微鏡備有幾個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其放大倍數刻在目鏡邊框上,如5×、10×、15×等。(顯微鏡的總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


10
聚光鏡 安裝在載物台下方支架上,主要由聚光鏡和可變光闌組成。聚光鏡作用是會聚由反射鏡反射來的光線,增加標本的照明。可變光闌位於聚光鏡下方,又稱光圈,由十 余片金屬薄片組成,中心部分形成圓孔。推動楞變光闌把手,可調節圓孔大小,以調節光線的強弱。升降聚光器,也可調節照明強度。在可變光闌下面,還有一個圓 形的濾光片架,可根據鏡檢需要放置濾光片。

11
反射鏡 又叫反光鏡。安裝在聚光器或轉盤下方,其作用是把光源投射來的光向上反射到聚光器直到標本等。它楞以朝任意方向旋轉以對准光源。反射鏡通常一面是平面鏡,另一面是凹面鏡。沒有聚光器的顯微鏡,使用低物鏡時用平面鏡,使用高倍物鏡時則用凹面鏡,因凹面鏡也會有聚光作用。有聚光器的顯微鏡,一般用平面鏡,如果室內光線弱時,則可使用凹面鏡。

12
光源 新式顯微鏡通常是安裝在顯微鏡的鏡座內,通過開關按鈕控制。

END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步驟
1
取用和放置 使用時首先從鏡箱中取出顯微鏡,必須一手握持鏡臂,一手托住鏡座,保持鏡身直立,切不可用一隻手傾斜提攜,防止摔落目鏡。要輕取輕放,放時使鏡臂朝向自己,距桌邊沿5-10厘米處。要求桌子平衡,桌面清潔,避免直射陽光。

2
開啟光源 打開電源開關

3
放置玻片標本 將待鏡檢的玻片標本放置在載物台上,使其中材料正對通光孔中央。再用彈簧壓片夾在玻片的兩端,防止玻片標本移動。若為玻片移動器,則將玻片標本卡入玻片移動器,然後調節玻片移動器,將材料移至正對通光孔中央的位置。

4
低倍物鏡觀察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應先用低倍物鏡找到物像。因為低倍物鏡觀察范圍大,較易找到物像,且易能找到需作精細觀察的部位。其法如下:
(1)轉動粗調螺旋,用眼從側面觀望,使鏡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鏡距標本0.5厘米左右為度。
(2)用左眼從目鏡中觀察,右眼自然睜開,用手慢慢轉動粗調螺旋,使鏡筒漸漸上升,直到視野內的物像清晰為止。此後改用微調螺旋,稍加調節焦距,使物像最清晰。
(3)用手前後左右輕輕移動玻片或調節玻片移動器,便可找到欲觀察的部分。要注意視野中的物像為倒像,移動玻片時應向相反方向移動。

5
高倍倍觀察 在低倍觀察基礎上,若放大倍數不夠,可進行高倍觀察。其方法如下:
(1)將欲觀察的部分,移至低倍鏡視野正中央,物像要清晰。
(2)旋轉物鏡轉換器,使高倍物鏡移到正確的位置上,隨後稍為調節微動螺旋,即可使物像清晰。這是由於物鏡的同高調焦。如果顯微鏡不能同高調焦,或開始使用某一種顯微鏡,對其性能尚不熟悉時,可按下述方法操作:在完成低倍觀察後,稍微調高鏡筒,把高倍物鏡轉換至工作位置上,然後從旁觀察,小心地慢慢升高物鏡尋找目標。這樣可防止物鏡與標本相碰或沾上臨時玻片旁的水或化學葯品而損壞鏡頭。
(3)輕輕移動玻片標本或調節玻片移動器,找到欲仔細觀察的部位。
使用高倍物鏡時,由於物鏡與標本之間距離很近,因此要特別仔細,也不能用粗調螺旋,而只能用微調螺旋。


6
換片 觀察完畢,如需換用另一玻片標片時,將物鏡轉回低倍,取出玻片,再換新片,稍加調焦,即可觀察。千萬不可在高倍物鏡下換片,以防損壞鏡頭。

7
整理 顯微鏡使用結束後,升高鏡筒,取下玻片標本,清潔顯微鏡,把物鏡轉離通光孔呈「八」字形,再下降鏡筒至適當高度。如有玻片移動器,也要移適當位置,使物鏡不會碰到。最後,將顯微鏡放回指定位置,並套上專用布袋。

END
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
顯微鏡是精密儀器,使用時必須按照操作規程,做到細心和耐心,切勿操之過急,動作過猛,以防操作失誤而損壞構件。

不要用手觸摸光學玻璃部分,同時防止劇烈碰撞而損壞構件。

使用前要清潔鏡身和透鏡,觀察時一定要加蓋玻片,同時不要讓玻片上的水流到載物台上,更不要讓酸、鹼及其他化學葯品接觸顯微鏡,不要讓顯微鏡在陽光下曝曬。

使用微螺旋時,如遇到不能繼續向同一方向轉動而到達極限時,不能蠻轉,應向相反方向退轉,並轉動粗調焦螺旋,然後再用微調螺旋進行細調。

使用時不要自行拆卸和安裝,更不要隨便卸下鏡頭,也不能在不同顯微鏡之間隨便調換目鏡或物鏡。

目鏡功物鏡如有不潔時,要用擦鏡紙作直線方向揩拭,切勿用手指或手帕及棉布塗擦。目鏡或物鏡如沾有油污,可先用擦鏡紙沾上少許二甲苯(或無水乙醇和乙醚1∶1)擦拭乾凈,再用干凈擦鏡紙揩拭一遍。

觀察時如果視野中出現外界景物的倒影時,可慢慢下降聚光器至景物倒影消失為止,或改用凹面反射鏡。

觀察時坐姿要端正,雙目並開,可兩眼輪換觀察以減輕疲勞。如需要繪圖,一般用左眼觀察標本,右眼看圖紙,這樣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

顯微鏡用後,用擦鏡紙清潔鏡頭,將各部分轉回原處,並使低倍接物鏡轉至中央,或者將兩個物鏡跨於透孔的兩側,再下降鏡筒,使物鏡幾乎接觸載物台為止。再蓋好綢布或紗布,把顯微鏡放回箱內。

⑦ 調焦環的的作用是什麼

調焦環在變焦鏡頭上才有,定焦鏡頭上是沒有的,它的作用就是調節鏡頭的焦距,比如18-105的變焦鏡頭,當你想使用18mm或105mm焦距端來拍攝的時候,就需要轉動鏡頭筒上的調焦環來改變鏡頭當前的焦距。
此外鏡頭筒上還有一個可以轉動的環,是對焦環。它的作用主要是在手動對焦的時候使用的。在自動對焦開啟的時候,轉動此環無效並且有些鏡頭還容易損壞鏡頭對焦馬達,所以在轉動此環之前,最好確認鏡頭上的對焦檔位撥鈕在mf的位置。

⑧ 照相機的調焦裝置是用來調節鏡頭到什麼的距離

照相機或鏡頭的調焦裝置,是用來調節鏡頭到拍攝主體的對焦距離。

閱讀全文

與調焦裝置的作用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閥門怎麼都擰都關不了水 瀏覽:39
如何校正壓力儀表 瀏覽:99
測試ESD的叫什麼儀器 瀏覽:347
電話營銷設備哪個好 瀏覽:845
水龍頭閥門斷裡面怎麼辦 瀏覽:899
自製自動水平裝置 瀏覽:782
清洗機床表面油污用什麼效果最好 瀏覽:326
湖北全自動移栽設備哪裡有 瀏覽:671
滾動軸承如何導課 瀏覽:458
溫針治療用什麼儀器 瀏覽:511
磁粉檢測裝置包括 瀏覽:634
製冷機加什麼樣的油 瀏覽:285
什麼叫做機械臂手 瀏覽:131
鶴壁製冷維修多少錢 瀏覽:114
氯氣採用什麼閥門 瀏覽:804
研發儀器計入什麼科目 瀏覽:88
用什麼儀器才能遠程觀察身體 瀏覽:120
管道安裝閥門檢驗要求 瀏覽:981
勞動車輪胎軸承怎麼換 瀏覽:711
鑄造面比較廣用什麼塗料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