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防雷接地均壓環做法是什麼施工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防雷接地裝置安裝方法:應充分利用建築物的這些裝置,將幕牆豎向龍骨幕牆豎向龍骨幕牆豎向龍骨幕牆豎向龍骨、橫向龍骨橫向龍骨橫向龍骨橫向龍骨和建築物防雷網接通和建築物防雷網接通和建築物防雷網接通和建築物防雷網接通,連成一個防雷整體,把玻璃幕牆獲得的巨大雷電能量,通過建築物的接地系統,迅速地輸送到地下,保護玻璃幕牆和建築物免遭雷電破壞的作用 防止側擊雷的常見做法是在防止側擊雷的常見做法是在防止側擊雷的常見做法是在防止側擊雷的常見做法是在30m以上的高層建築玻璃幕牆以上的高層建築玻璃幕牆以上的高層建築玻璃幕牆以上的高層建築玻璃幕牆部位部位部位部位,,每三層設置一圈均壓環每三層設置一圈均壓環每三層設置一圈均壓環每三層設置一圈均壓環,,並和建築物防雷網及玻璃幕牆自身並和建築物防雷網及玻璃幕牆自身並和建築物防雷網及玻璃幕牆自身並和建築物防雷網及玻璃幕牆自身的防雷體系接通的防雷體系接通的防雷體系接通的防雷體系接通玻璃幕牆豎向主龍骨應視為引下線玻璃幕牆豎向主龍骨應視為引下線玻璃幕牆豎向主龍骨應視為引下線玻璃幕牆豎向主龍骨應視為引下線,豎向主龍骨的跨接用扁鋼製品時截面豎向主龍骨的跨接用扁鋼製品時截面豎向主龍骨的跨接用扁鋼製品時截面豎向主龍骨的跨接用扁鋼製品時截面必須達到必須達到必須達到必須達到100mm。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 除焊接方式以外除焊接方式以外除焊接方式以外除焊接方式以外,採用壓接方式其金屬材料厚度應達到採用壓接方式其金屬材料厚度應達到採用壓接方式其金屬材料厚度應達到採用壓接方式其金屬材料厚度應達到4mm。 採用焊接方式要滿足施工規范的要求 圓鋼搭接長度為其直徑的6倍,且雙面施焊;扁鋼搭接長度為其寬度的2倍,且三面施焊;焊接處做防腐處理。 不同金屬壓接,要做防電化腐蝕處理。如:鋼與鋁連接時,鋼要鍍錫;或在鋼、鋁之間加不銹鋼墊片
Ⅱ 建築安裝工程避雷接地系統三類防雷在規范中是否明確多少米以上設均壓環,且多少米設一圈
6米一圈,超過60m以上的上部距頂部的20%部分設置均壓環,並且對突出物做相對應的防直擊雷措施。《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中有明確規定,2類防雷接地是45米開始做。1類防雷接地是30米開始做。
根據GB/T 21714.3-2015/IEC62305-3:2010《雷電防護第3部分:建築物的物理損壞和生命危險》E.6.2.1條,對高於30m的建築物,在20m及以上每隔20m進行等電位連接」。
(2)接地裝置均壓環的高度設計擴展閱讀
在建築物上部如果不設置防雷等電位連接,則引下線和金屬物或線路之間需要滿足間隔距離的要求,否則可能發生火花放電(即閃絡)。根據GB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第4.3.8條1款(式4.3.8)和第4.4.7條1款(式4.4.7);
各類防雷建築物中的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的間隔距離和引下線計算點到等電位連接點之間的距離成正比。因此,有必要在建築物豎向多設置橫向的防雷等電位連接環(即均壓環),以降低引下線對金屬物或線路發生火花放電的幾率。
Ⅲ 高層施工當中均壓環的具體做法
在建築設計中當高度超過滾球半徑時(一類30米,二類45米,三類60米),每隔6米設一均壓環,其目的是便於將6米高度內上下兩層的金屬門、窗與均壓環連接,每層設置均壓環,並將金屬門框管道等與均壓環連接成一體,再與防雷引下線焊接。
均壓環所有引下線、建築物的金屬結構和金屬設備均應連到環上,均壓環可利用電氣設備的接地干線環路。
在設計上均壓環應形成閉合圈,此閉合圈必須與所有的引下線連接。要求每隔一段高度設一均壓環。
(3)接地裝置均壓環的高度設計擴展閱讀:
1、均壓環:改善絕緣子串電壓分布的環狀金具。均壓環的作用是防側擊雷,適用於電壓形式為交流的,可將高壓均勻分布在物體周圍,保證在環形各部位之間沒有電位差,從而達到均壓的效果。但在《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中已把「均壓環」更名為「等電位連接環」。
2、種類
(1)高壓電器、高壓試驗設備、電力系統(高壓線路、變電站等)中用均壓環,屬於高壓電器配件,也可理解為電力金具中的一種
均壓環按用處不同,可分為避雷器均壓環、防雷均壓環、絕緣子均壓環、互感器均壓環、高壓試驗設備均壓環、輸變電線路均壓環等。
均壓環按材質不同,可分為鋁制均壓環、不銹鋼均壓環、鐵制均壓環等。
與均壓環名稱相似的有屏蔽環、均壓屏蔽環兩種。
我國高壓電器和電力系統(變電站、高壓線路等)中用的均壓環主要是用鋁合金加工而成,一般要求均壓環表面進行拋光處理,達到表面光滑無毛刺。
(2)高層建築物中用均壓環。
Ⅳ 30層的住宅樓防雷均壓環規范要求
1、《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中綜合第4.2.4第4款及第7款,第一類防雷建築物從30米以內起每六米設一道;而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沒有作出要求。
2、《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中,11.3.3條第2款以及11.4.3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作出要求,分別是超過45米、60米結構圈樑中的鋼筋應每三層連成閉合迴路,並應同防雷裝置引下線連接。
(4)接地裝置均壓環的高度設計擴展閱讀:
防雷措施:
一、應裝設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使被保護的建築物及風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體均處於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架空避雷網的網格尺寸不應大於5m×5m或6m×4m。
二、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間應處於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當有管帽時應按表3.2.1確定;當無管帽時,應為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接閃器與雷閃的接觸點應設在上述空間之外。
三、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當其排放物達不到爆炸濃度、長期點火燃燒、一排放就點火燃燒時,及發生事故時排放物才達到爆炸濃度的通風管、安全閥,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可僅保護到管帽,無管帽時可僅保護到管口。
四、獨立避雷針的桿塔、架空避雷線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網的各支柱處應至少設一根引下線。對用金屬製成或有焊接、綁扎連接鋼筋網的桿塔、支柱,宜利用其作為引下線。
五、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築物及與其有聯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
Ⅳ 三級防雷均壓環做法
《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中綜合第4.2.4第4款及第7款,第一類防雷建築物從30米以內起每六米設一道;而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沒有作出要求。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中,11.3.3條第2款以及11.4.3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作出要求,分別是超過45米、60米結構圈樑中的鋼筋應每三層連成閉合迴路,並應同防雷裝置引下線連接。
均壓環所有引下線、建築物的金屬結構和金屬設備均應連到環上,均壓環可利用電氣設備的接地干線環路。
在設計上均壓環應形成閉合圈,此閉合圈必須與所有的引下線連接。要求每隔一段高度設一均壓環。
(5)接地裝置均壓環的高度設計擴展閱讀
三級防雷規范:
1、對水平突出外牆的物體,當滾球半徑 60 m球體從屋頂周邊接閃帶外向地面垂直下降接觸到突出外牆的物體時,應採取相應的防雷措施。
2、高於 60 m的建築物,其上部占高度 20%並超過 60 m的部位應防側擊,防側擊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建築物上部占高度20%並超過60m的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牆角、邊緣、設備以及顯著突出的物體,應按屋頂的保護措施考慮。
(2) 在建築物上部占高度20%並超過60m的部位,布置接閃器應符合對本類防雷建築物的要求,接閃器應重點布置在牆角、邊緣和顯著突出的物體上。
(3)外部金屬物,當其最小尺寸符合本規范第 5.2.7條第2款的規定時,可利用其作為接閃器,還可利用布置在建築物垂直邊緣處的外部引下線作為接閃器。
Ⅵ 什麼叫均壓環在建築防雷設計時,對均壓環的設計有什麼要求
均壓環是高層建築物為防止擊雷而設計的環繞建築物周邊的水平避雷帶。在建築設計中當高度超過滾球半徑時(一類30米,二類45米,三類60米),每隔6米設一均壓環。在設計上均壓環可利用圈樑內兩條主筋焊接成閉合圈,此閉合圈必須與所有的引下線連接。要求每隔6米設一均壓環,其目的是便於將6米高度內上下兩層的金屬門、窗與均壓環連接。
壓環是高層建築物為防側擊雷而設計的環繞建築物周邊的水平避雷帶。在建築設計中當高度超過滾球半徑時(一類30米,二類45米,三類60米),每隔6米設一均壓環。在設計上均壓環可利用圈樑內兩條主筋焊接成閉合圈,此閉合圈必須與所有的引下線連接。要求每隔6米設一均壓環,其目的是便於將6米高度內上下兩層的金屬門、窗與均壓環連接。
Ⅶ 建築三類防雷均壓環的做法謝謝!
建築三類防雷均壓環的做法如下:
在設計上均壓環可利用圈樑內兩條主筋焊接成閉合圈,此閉合圈必須與所有的引下線連接。要求每隔6米設一均壓環,其目的是便於將6米高度內上下兩層的金屬門、窗與均壓環連接。
在高層建築的設計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電的直擊外,還應防止側向雷擊,超過30米高的建築物,應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層圍繞建築物外廓的牆內做均壓環,並與引下線連接。保證建築物結構圈樑的各點電位相同,防止出現電位差。
均壓環採用不小於Φ8mm的鍍鋅圓鋼,或不小於24mm×4mm的鍍鋅扁鋼。
均壓環沿建築物的四周暗敷設,並與各根引下線相連結。
外檐金屬門、窗、欄桿、扶手、玻璃幕、金屬外掛板等預埋件的焊接點不應少於兩處,與引下線連接。
Ⅷ 高層建築中三類防雷而且高度超過60米,均壓環應該幾層焊接一圈
每三層連成閉合迴路。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中,11.3.3條第2款以及11.4.3地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作出要求,分別是超過45米、60米的建築結構圈樑中的鋼筋應每三層連成閉合迴路,並應同防雷裝置引下線連接。
均壓環改善絕緣子串電壓分布的環狀金具,均壓環的作用為防側擊雷,適用於電壓形式為交流的,可將高壓均勻分布在物體周圍,保證在環形各部位之間沒有電位差,從而達到均壓的效果。
(8)接地裝置均壓環的高度設計擴展閱讀:
高層建築防雷要求規定:
1、採用鍍鋅的圓鋼、角鋼、扁鋼等連接成水平接地環、接地帶或垂直接地體,埋於一定深度的濕土中,現代建築物的鋼筋混凝土基礎也可以作為接地裝置。
2、用覆蓋在建築物高聳部分、屋頂或其邊緣的金屬帶或金屬網格作為接閃裝置。超過20~30米高度的建築物容易受到雷電的側擊和斜擊,採用避雷帶或避雷網效果較好。
3、採用鍍鋅鋼絞線,將接閃裝置和接地裝置連接成一體,要注意其截面大小,連接可靠和以最短途徑接地。引下線分布要合理對稱,不應緊靠門、窗。
Ⅸ 有關防雷接地均壓環的問題
高層建築防側擊累的裝置,具體可以看防雷設計規范。說的簡單點就是在一定高度建築的外圍用扁鋼做一個圈和接地干線與幕牆鏈接起來。
Ⅹ 什麼是防雷均壓環,防雷均壓環設計要求
均壓環:意思很明顯,主要作用是均壓,適用於電 高壓試驗設備用均壓環 壓形式為交流的,可將高壓均勻分布在物體周圍,保證在環形各部位之間沒有電位差,從而達到均壓的效果。 在建築設計中: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漆-二0一0中綜合第四.二.四第四款及第漆款,第一類防雷建築物從三0米以起每六米設一道;而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沒有作出要求。 二、《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一陸-二00吧中,一一.三.三條第二款以及一一.四.三地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作出要求,分別是超過四5米、陸0米結構圈樑中的鋼筋應每三層連成閉合迴路,並應同防雷裝置引下線連接。 關於防雷等級,請看規范: JGJ/T一陸-9二 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 建築物的防雷分級 一級防雷的建築物 一.具有特別重要用途的建築物。如國家級的會堂、辦公建築、檔案館、大型博展建築;特大型、大型鐵路旅客站;國際性的航空港、通訊樞紐;國賓館、大型旅遊建築、國際港口客運站等。 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築物和構築物。 三.高度超過一00m的建築物。 二級防雷的建築物 一.重要的或人員密集的大型建築物。如部、省級辦公樓;省級會堂、博展、體育、交通、通訊、廣播等建築;以及大型商店、影劇院等。 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築物和構築物。 三.9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築和高度超過50m~一00m的其他民用建築物。 四.省級及以上大型計算中心和裝有重要電子設備的建築物。 三級防雷的建築物 一.當年計算雷擊次數大於或等於0.05時(見附錄D.二),或通過調查確認需要防雷的建築物。 二.建築群中最高或位於建築群邊緣高度超過二0m~50m的建築物。 三.高度為一5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建築物或構築物,在雷電活動較弱地區(年平均雷暴日不超過一5)其高度可為二0m及以上。 四.歷史上雷害事故嚴重地區或雷害事故較多地區的較重要建築物。 在確定建築物防雷分級時,除按上述規定外,在雷電活動頻繁地區或強雷區可適當提高建築物的防雷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