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畢業設計:變電站弱電設備防雷保護設計!沒有原始資料!一點頭緒都沒有!麻煩大家給模板或是範文。
變電站的防雷接地技術
摘要:詳細分析了雷擊發生時,變電站電氣設備可能受到的干擾和損
害,提出了在變電站設計時應採取的防雷保護措施。
關鍵詞:變電站、雷擊、電磁干擾、等電位、接地裝置
1、提出問題
沿海地區的年雷暴日高,發生雷擊事故的概率大。因此,在變電站的
設計過程中,為保護變電站的設備安全,提高其供電可靠性,優化防
雷設計方案,加強變電站的防雷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減少雷擊事故
的發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僅對變電站內的電氣設備、控制保護系統的防雷保護、防靜電和
防干擾屏蔽措施進行探討。
2、接地裝置
保護和屏蔽措施都要求有科學可靠的接地裝置。
2.1 接地體
接地體可分為自然接地體和人工接地體,設計中通常採用人工接地
體,以便達到所規定的接地電阻,並避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人工
接地體又可分為水平接地體和垂直接地體。
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取決於接地體與大地的接觸面積、接觸狀態和土
壤性質。
垂直接地體之間的距離為5cm 左右,頂部埋深0.5-0.8m,接地體與道
路或通道出入口的距離不小於3m,當小於3m 時,接地體的頂部處應
埋深1m 以上,或採用瀝青砂石鋪路面,寬度超過2m。埋在土壤中
的接地裝置連接部位應按規范規定的搭接長度焊接以達到電氣連接。
焊接部位應作防腐處理。
2.2 接地線
接地線即接地體的外引線,連接被保護或屏蔽設施的連線,可設主接
地線、等電位連接板和分接地線。
防雷接地裝置的接地線即防雷接閃裝置的引下線,可採用圓鋼或扁
鋼,兩端按規定的搭接長度焊接達到電連接。
防靜電保護和防干擾屏蔽裝置的主接地線一般採用多股銅芯電纜,分
接地線採用多股銅芯軟線。
3、防雷保護措施
防雷措施總體概括為2 種:①避免雷電波的進入;②利用保護裝置將
雷電波引入接地網。防雷保護措施應根據現場常見的雷擊形式、頻率、
強度以及被保護設施的重要性、特點安裝適宜的保護裝置。
3.1 避雷針或避雷線
雷擊只能通過攔截導引措施改變其入地路徑。接閃器有避雷針、避雷
線。小變電所大多採用獨立避雷針,大變電所大多在變電所架構上采
用避雷針或避雷線,或兩者結合,對引流線和接地裝置都有嚴格的要
求。
3.2 避雷器
避雷器能將侵入變電所的雷電波降低到電氣裝置絕緣強度允許值以
內。我國主要是採用金屬氧化物避雷器西方國家除用外,還在所有電
氣裝置上安裝空氣間隙,作為失效後的後備保護
3.3 浪涌抑制器
採用過壓保護器防雷端子等提高電氣設備自身的防護能力,防止電氣
設備、電子元件被擊壞。在重要設備的電源配入、配出口均應加裝電
源防雷器,選用的電源防雷器具有遠傳通訊接點,接入後台管理機。
當發生雷擊事故時,如電源防雷模塊遭到損壞,在後台監控機上就能
顯示其狀態。在控制、通訊介面處加裝浪涌抑制器。
3.4 接地裝置
獨立避雷針要求單獨設置接地裝置;建築物避雷網的引下線應與建築
物的通長主筋及建築物的環狀基礎鋼筋焊接,並與室外的人工接地體
相連,與工作接地共地,形成等電位效應。為了保證防雷裝置的安全
可靠,引下線應不少於2 根,在高土壤電阻系數地區,可採用多根引
下線以降低沖擊接地電阻,引下線要求機械連接牢固,電氣接觸良好。
變電站的防雷接地電阻值要求不大於1Ω。
4、防雷電感應
現代變電站都有較完善的直擊雷防護系統,戶外設備直接遭雷擊損壞
的概率較小。但雷擊防雷系統時所產生的雷電放電及電磁脈沖,以及
雷電過壓通過金屬管道、電纜會對變電站控制室內各種弱電設備產生
嚴重的電磁干擾,從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個方面的影響:①
雷電流要通過站內接地網主要靠集中接地裝置泄入大地,在地網上產
生一定的沖擊電位,嚴重時會在一些部位產生反擊,甚至產生局部放
電現象,危及電氣設備絕緣;②雷電流通過避雷針的接地引下線入地
時,會在周圍空間產生強大的暫態電磁場,從而在各種通訊、測量、
保護、控制電纜、電線,甚至戶內弱電設備的部件上產生暫態電壓,
影響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行。
4.1 雷擊時暫態感應電壓分析
雷擊廠站有2 種情況:①雷擊站內的構架或獨立避雷針;②雷擊站內
所在建築物的防雷系統。雷電放電會對周圍空間,包括控制室內造成
傳導或幅射的電磁干擾。在雷電波等值頻率范圍內,這些干擾主要是
電感耦合型的。從戶外設備引入控制室的各種電纜、電線,在戶外絕
大部分是走地下電纜溝的,雷電放電形成的空間電磁場對其影響不
大,這主要是因為線的走向與避雷針是垂直的。但在建築物內走線時
就容易產生感應迴路,而且這些迴路的一端接入輸入阻抗大的電子設
備,相當於開路,穿透建築物鋼筋水泥牆壁的電磁脈;中會在這些回
路中感應出幅值較高的暫態電壓。雷擊變電站內靠近控制室的避雷針
時,情況相當復雜,因為整個建築物的各個導電構件,包括防雷系統、
水泥牆及地板中的鋼筋、金屬橫粱等的影響都需要考慮。建築物防雷
系統除避雷針外還包括由接地引下線、水平連接母線及引下線下的接
地裝置構成的泄流系統。雷擊時,雷電流經過離室內務迴路相當近的
各接地引下線泄入地網,在各迴路周圍空間產生很強的暫態電磁場。
因接地引下線緊貼牆壁,故此時牆中的鋼筋甚至牆上專門設置的屏蔽
網已基本不起屏蔽作用。因為只有處於非磁飽和狀態的屏蔽材料才能
具備預期的屏蔽效果,而由於強輻射源離屏蔽層很近,若屏蔽層又不
是用飽和電平較高的磁性材料做成,則其屏蔽效果是很差的。另外磁
通也可以穿過較大的孔眼直接與較近處的迴路耦合。
4.2 防護措施
為保證弱電設備的正常運行,可從以下幾方面採取措施:採用多分支
接地引下線,使通過接地引下線的雷電流大大減小。改善屏蔽,如采
用特殊的屏蔽材料甚至採用磁特性適當配合的雙層屏蔽。改進泄流系
統的結構,減小引下線對弱電設備的感應並使原有的屏蔽網能較好地
發揮作用。除電源入口處裝設壓敏電阻等限制過壓的裝置外,在信號
線接入處應使用光電耦合元件或設置具有適當參數的限壓裝置。<所
有進出控制室的電纜均採用屏蔽電纜,屏蔽層公用一個接地網。在控
制室及通訊室內敷設等電位,所有電氣設備的外殼均與等電位匯流排
連接。
5、微機保護防干擾屏蔽措施
變電站的微機保護設備容易受到電磁干擾,由於受到電磁感應,在被
測信號上產生疊加的串模干擾由於受到靜電感應、地電位差異的影
響,在信號線任一輸入端與地之間產生疊加的共模干擾防干擾措施通
常採取屏蔽和接地相結合,將所有屏蔽電纜分屏屏蔽,用截面積<多
股銅芯軟線作為接地線,分別與匯流接地母排電連接,匯流接地母排
與屏體絕緣,並採用單芯屏蔽電纜與室外接地體做一點連接。
6、結束語
根據防雷設計的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目的性,及整個變電站的
周圍環境、地理位置、土質條件以及設備性能和用途,採取相應雷電
防護措施。對處在不同區域的設備系統進行等電位連接和安裝電源防
雷裝置及浪涌電壓保護裝置,使得處在不同層次的設備系統達到統一
的防雷效果變電站設計時應盡可能使象微波塔這樣有引雷作用的建
築物遠離控制室和通訊室,特別是當其周圍沒有更高的屏蔽物時。建
築物防雷系統,尤其是泄流系統的設計對感應電壓的幅值有明顯的影
響。在設計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採用最優方案,盡量減少感應,同時也
要採取其他措施以保護敏感的弱電設備。
信息來源:電工技術張曉波
Ⅱ 質檢站防雷檢測需提交什麼相關資料
建築總平面圖,電氣總說明,電氣總平面圖及分圖、隱蔽工程圖,還有驗收證明,如果以前進行過防雷檢測的話還需要准備好以前的防雷檢測報告和以前的整改報告。
大致就這樣吧,反正和電有關的,和地下的鋼筋什麼的有關的,你就准備就行了。
最後還是找防雷中心,他們要什麼就給什麼就可以了,最主要的要錢也要給哦。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維護國家利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未設氣象主管機構的縣(市),由上一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
第三條 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賴保護的原則。
第四條 下列建(構)築物或者設施的防雷裝置應當經過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一、二、三類防雷建(構)築物;
(二)油庫、氣庫、加油加氣站、液化天然氣、油(氣)管道站場、閥室等爆炸危險環境設施;
(三)郵電通信、交通運輸、廣播電視、醫療衛生、金融證券,文化教育、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不可移動文物、體育、旅遊、游樂場所以及信息系統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
(四)按照有關規定應當安裝防雷裝置的其他場所和設施。
第五條 防雷裝置設計未經審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裝置竣工未經驗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防雷裝置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六條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程序、文書等應當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
第七條 防雷裝置設計實行審核制度。申請單位應當向本規定第二條規定的氣象主管機構(以下稱許可機構)提出申請,填寫《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報表》(附表1〔略〕、附表2〔略〕)。
第八條 申請防雷裝置初步設計審核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書》(附表3〔略〕);
(二)總規劃平面圖;
(三)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證和資格證書;
(四)防雷裝置初步設計說明書、初步設計圖紙及相關資料。
需要進行雷擊風險評估的項目,需要提交雷擊風險評估報告。
第九條 申請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審核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書》;
(二)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證和資格證書;
(三)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說明書、施工圖設計圖紙及相關資料;
(四)設計中所採用的防雷產品相關資料;
(五)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認可的防雷專業技術機構出具的有關技術評價意見。
防雷裝置未經過初步設計的,應當提交總規劃平面圖;經過初步設計的,應當提交《防雷裝置初步設計核准書》(附表4〔略〕)。
第十條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符合以下條件的,應當受理。
(一)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單位和人員取得國家規定的資質、資格;
(二)申請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
(三)需要進行雷擊風險評估的項目,提交了雷擊風險評估報告。
第十一條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許可機構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1次告知申請單位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並出具《防雷裝置設計審核資料補正通知》(附表5〔略〕、附表6〔略〕)。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視為受理。
第十二條 許可機構應當在收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根據本規定的受理條件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書面決定,並對決定受理的申請出具《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受理回執》(附表7〔略〕)。對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內容:
(一)申請材料的合法性和內容的真實性;
(二)防雷裝置設計是否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標准。
第十四條 許可機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
防雷裝置設計經審核合格的,許可機構應當辦結有關審核手續,頒發《防雷裝置設計核准書》(附表8〔略〕)。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經核準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變更和修改防雷設計的,必須按照原程序報審。
防雷裝置設計經審核不合格的,許可機構出具《防雷裝置設計修改意見書》(附表9〔略〕)。申請單位進行設計修改後,按照原程序報審。
第三章 防雷裝置竣工驗收
第十五條 防雷裝置實行竣工驗收制度。申請單位應當向許可機構提出申請,填寫《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書》(附表10〔略〕)。
第十六條 防雷裝置竣工驗收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書》;
(二)《防雷裝置設計核准書》;
(三)防雷工程專業施工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證和資格證書;
(四)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認定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防雷裝置檢測報告》;
(五)防雷裝置竣工圖等技術資料;
(六)防雷產品出廠合格證、安裝記錄和由國家認可防雷產品測試機構出具的測試報告。
第十七條 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符合以下條件的,應當受理。
(一)防雷裝置設計取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核發的《防雷裝置設計核准書》;
(二)防雷工程專業施工單位和人員取得國家規定的資質和資格;
(三)申請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定形式。
第十八條 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許可機構應當在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1次告知申請單位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並出具《防雷裝置竣工驗收資料補正通知》(附表11〔略〕)。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視為受理。
第十九條 許可機構應當在收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根據本規定的受理條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書面決定,並對決定受理的申請出具《防雷裝置竣工驗收受理回執》(附表12〔略〕)。對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第二十條 防雷裝置竣工驗收內容:
(一)申請材料的合法性和內容的真實性;
(二)安裝的防雷裝置是否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使用要求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標准,是否按照審核批準的施工圖施工。
第二十一條 許可機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作出竣工驗收決定。
防雷裝置經驗收合格的,許可機構應當辦結有關驗收手續,頒發《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附表13〔略〕)。
防雷裝置驗收不合格的,許可機構應當出具《防雷裝置整改意見書》(附表14〔略〕)。整改完成後,按照原程序進行驗收。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 申請單位不得以欺騙、賄賂等手段提出申請或者通過許可;不得塗改、偽造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有關材料或者文件。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監督與檢查,建立健全監督制度,履行監督責任。公眾有權查閱監督檢查記錄。
第二十四條 上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下級氣象主管機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的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規行為。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進行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監督檢查時,不得妨礙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任何財物和謀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條 單位和個人發現違法從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活動時,有權向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舉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有關建築物建設規劃許可、防雷裝置設計圖紙等文件和資料,進行查詢或者復制;
(二)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或者個人就有關建築物防雷裝置的設計、安裝、檢測、驗收和投入使用的情況作出說明;
(三)進入有關建築物進行檢查。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進行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監督檢查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並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絕與阻礙依法執行公務。
第二十九條 從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經過培訓,經考核合格後,方可從事監督檢查工作。
第五章 罰 則
第三十條 申請單位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申請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許可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許可,並給予警告。
第三十一條 申請單位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通過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許可權給予警告,撤銷其許可證書,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許可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3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偽造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有關材料或者文件的;
(二)向監督檢查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三)防雷裝置設計未經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核准,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裝置竣工未經有關氣象主管機構驗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有關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構不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四條 國家工作人員在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中由於玩忽職守,導致重大雷電災害事故的,由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導致雷擊造成火災、爆炸、人員傷亡以及國家或者他人財產重大損失的,由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可以根據本規定製定實施細則,並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備案。
第三十七條 本規定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Ⅲ 急求《企業管理質量手冊》和《防雷工程質量手冊》
這里有各個行業的,你自己專下吧屬http://bbs.qs100.com/dispbbs_19_112650.html
Ⅳ 建築設計說明書寫什麼
金泉寫字樓方案設計說明
第一章 建 築
一、工程概況
金泉寫字樓(以下簡稱大樓),位於福州市湖東路與金泉路的交叉路口,省國土資源局辦公大樓的北面。基地位置突出,該地段是福州的金融商務中心區,軟硬體條件優越,交通便利。
二、設計依據
1、甲方——金泉寫字樓的方案委託協議書;
2、甲方提供相關的設計資料;
3、採用設計標准及技術規范: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汽車庫設計防火規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
《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
三、建築設計構思
由於地處福州市的金融商務中心區,地段位置重要,建築的個性要明顯,但又不能過於張揚,必須與周邊的建築環境相融合,並符合城市規劃部門對城市空間的要求。
四、方案設計說明:
1、總體設計及交通組織
大樓面對主要幹道——湖東路設營業大廳主入口;方便不同層次儲戶辦理金融業務;三層以上辦公樓部分的主入口設在次幹道——金泉路上,辦公部分的另一次入口設在大樓的西面。運鈔通道也設在西面,避免與主入口相互交叉、干擾。地下車庫的坡道設在大樓的北側,坡道出入口設在次幹道上,方便車輛進出。
大樓的造型以歐式為主。1-7層的營業大廳主入口部分採用比較古典的三段歐式柱頭及拱形門窗,利用這一古典的建築片斷來引起人們的懷舊情懷。其它部分多採用不銹鋼、小塊玻璃幕牆及簡化的歐式構件,既能滿足建築的現代化功能,又能與歐式格調相協調。
2、消防設計:
大樓為15層總高大於50米的一類高層建築,消防登高面設於大樓的西面,大樓的周邊與城市道路形成環形的消防通道。大樓的平面設計消防疏散寬度的均滿足規范要求。
3、功能分區
大樓一層為營業大廳,考慮金庫的重要性,將其設在一層的中心位置;二層為個人金融業務中心,三層至十三層為金泉寫字樓辦公部分;十四層為金泉寫字樓內部食堂,考慮大會議室空間要求,將其設在頂層。地下一層為車庫及大樓的設備用房。
4、人防設計:
大樓一層地下室平時為汽車庫及設備用房,戰時經適當封堵可做一個六級的人防防護單元,並分隔為兩個抗爆單元。
五、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實用地面積:3037.5m2
總建築面積:10908.8m2(不包括地下室1949m2)
建築佔地面積:854m2
建築密度:28.12%
綠地面積:759.4m2
密 積 率:3.59
綠 地 率:25%
機動車停車位:地上4輛,地下31輛
非機動力停車位:340輛
第二章 結 構
一、工程概況:
擬建工程為1幢15層(高度大於50米)的大樓,大樓下設一層地下室。
二、結構設計依據:
1、《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4、《建築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
5、《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
6、《建築樁基技術規程》JGJ94-94;
7、《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 2003年版)。
三、荷載取值及主要設計參數:
1、50年一遇的基本風壓0.70Kpa,地面粗糙度:C類,風載體型系數:1.3。
2、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
3、建築抗震設防類別:丙類,建築結構安全等級:二級。
4、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乙級
5、人防抗力等級:六級。
四、主體結構選型
本工程擬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體系,梁板採用普通鋼筋混凝土梁板。
五、計算程序:
本工程主體結構分析採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開發的PKPM系列軟體。
第三章 給水排水
一、設計依據:
1、《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01年版)
3、《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
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5、《自動噴水滅水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二、給水部分
1、水源:該樓南側湖東路引進一根DN150給水管供小區生活消防給水用水,市政給水管壓力≥0.10mpa(從室外地面算起)。
2、本工程是一棟15層的財貿金融大樓,大樓生活給水系統擬考慮分區分壓供水,力求達到用水可靠和水質保證。
3、用水標准及用水量:
大樓按10L/m2計,停車地面沖洗按3L/m2計。綠化按2L/m2計,總日用水量為113.5m3/d。
序號 用水單位 用水定額 數量 日用水量(m3/d)
1 公建 10L/m2•d 10602m2 106
2 綠化 2L/m2•d 759m2 1.5
3 小車沖洗 30輛 200L/輛 6
4 小計 113.5
4、給水系統:
大樓2層及2層以下由市政直接供水,3層~15層均由屋頂水箱分區供水。地下室生活水箱容量為30m3,屋頂生活水廂為25m3,泵房和設備間、生活水池、消防水箱等均設置在大樓地下室。
三、排水部分
本工程採用雨污分流,污廢合流方式排水,地下室廢水設潛污泵排放。
本工程總排污量為126m3/d,污水量按1×90%生活水量考慮。
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東側金泉路市政污水管;雨水經雨水口,雨水管集中收集後排入小區金泉路市政雨水管。
四、給排水消防設計
消防給水及固定滅火裝置。
1、本工程消防設施按一類財貿金融樓設防,室外消防用水按30L/s,室內消防用水量按40L/s計,自動噴淋系統按30L/s計。
2、室外消防系統:
室外消防栓系統由市政給水環狀管網供給,設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3、室內消火栓系統:
室內消火栓管網環狀布置,地下室、配套室內消火栓布置按任何部位均有兩支槍到達設置。在大樓屋頂設18m3消防專用水箱,並設專用管道分別與室內消火栓系統和消防噴淋系統連接,以保證火災初期消防用水。地下室消防泵房內設置室內消火栓消防泵二台(一用一備)。消防栓箱內設有按鈕可直接啟動消防主泵,並應設消防卷盤,並設有消防水泵接合器與室內消火栓管網相連。
4、室內自動噴淋消防系統:
根據消防規范規定,地下車庫設置噴淋消防系統,自動噴淋設計水量為30L/s計。地下室消防泵房內設噴淋泵二台(一用一備),噴淋泵啟動由濕式報警閥處壓力開關控制,大樓屋頂18m3消防水箱接專用管道與濕式報警閥前連通。所有控制訊號均傳送至底層消控中心,自動噴淋系統設置水泵接合器。
5、水噴霧系統:
在地下室柴油發電機房設置水噴霧滅火系統,地下室消防泵房內水噴霧泵與噴淋泵合用,大樓屋面消防水箱接管道與雨淋閥前連通。所有控制訊號均傳至消控中心,水噴霧系統水泵接合器與噴淋水泵接合器合用。
6、手提式滅火器:
在地下室車庫、動力房及各層平面適當位置均設手提式滅火器。
7、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儲3小時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及1小時噴淋用水。
消防水池容積為864m3。
第四章 電 氣
一、設計依據:
1、《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2、《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
3、《民用建築照明設計標准》(GBJ133-90);
4、《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
5、《火災自動報警設計規范》(GB50116-98);
6、《民用建築電話通信管線設計標准》(DBJ13-08-92);
7、《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200-94);
8、《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CECS72:95);
9、《民用閉路監視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198-94);
10、《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標准》(DBJ13-32-2000)。
二、設計范圍
變配電、照明、動力、防雷接地、火災自動報警、綜合布線、有線電視、視頻監控等內容。
三、電源
1、本工程屬一類高層建築,其消防用電設備,火災應急照明等按一級負荷要求供電。
2、採用兩路10KV高壓供電,設兩台800KVA乾式變壓器,配電房設於地下室。
3、為保證消防用電設備,火災應急照明等的應急供電,在地下室設1台315kw自啟動柴油發電機組,要求能在15s內自啟動。
4、本工程採用高供高量,功率因數補償採用低壓側集中補償方式,補償後Cos>0.9。
四、線路敷設
1、照明、空調干線採用封閉式母線配線;水泵等動力設備以反射式配線,採用YJV電纜沿著電纜橋架敷設。
2、其餘照明,插座線路均採用BV導線穿鋼管或沿金屬線槽敷設。
五、防雷接地
1、本工程按第二類防雷建築物要求設置防雷措施,內容包括防直擊雷,防雷電波侵入及防雷擊電磁脈沖。
2、利用基礎樁基,承台及地梁內兩根主筋通圈焊接成基礎接地體,接地電阻<1歐姆;本工程防雷接地、保護接地、變壓器及發電機組中性點接地,弱電系統接地共用同一接地體。
六、火災自動報警:
1、本工程屬一類高層建築,為一級保護對象,採用控制中心報警系統;消控中心設在一層,內設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櫃,火災應急廣播、消防電話主機等消防設備;火災自動報警採用二匯流排制。
2、在設備用房、疏散走道、電梯前室等處設智能火災探測器。在主要出入口、公共場所等處設手動火災報警按扭。
3、設置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火災發生時可以實現電梯迫降,火災應急廣播自動開通,消防噴淋泵自啟動等消防措施。
4、設置火災應急廣播系統,在公共場所、疏散走道等處設火災應急廣播,火災經確認後自動接通大樓火災應急廣播,以便指導疏散。
七、環境保持:
設備排氣豎井和排風道,分別將發電機的廢氣和廚房油煙由屋面高空排放。
第五章 暖 通
一、設計依據:
1、《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
2、《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
3、《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
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5、《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
二、設計內容:
本綜合樓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主要涉及:
1、夏季舒適性空調設計;
2、大樓各部分通風及防排煙設計;
3、地下室人防通風設計。
三、設計參數:
依據大樓各房間使用要求,確定室內設計計算參數:
房間名笱 夏季 冬季 新風量
(m3/h•人)
溫 度
(℃) 相對濕度
(%) 溫 度
(℃) 相對濕度
(%)
會議室 24~26 55~65 25
門廳、前室 25~27 55~65 15
辦公 25~27 55~65 30
五、空調系統
1、空調方式
⑴ 根據建築功能、平面分布及甲方的使用要求,綜合技術、經濟、管理諸因素,設計考慮大樓設中央空調系統,採用可變冷媒流量變頻式中央空調系統,以滿足大樓不同功能使用要求,金庫單獨設置一套恆溫恆濕空調系統。
⑵ 每層採用一~二套可變冷媒流量變頻式空調機,室內機款式根據平面及裝修情況選定;每層設置新風系統,新風機採用全熱交換器,室外新風經全熱交換器予處理後送入室內,新風負荷50%歸室內機承擔。
六、通風系統
變配電房、泵房分別設置獨立機械送、排風系統。
地下層車庫設置機械排風(兼排煙)系統,且設機械送風系統。
地下車庫和設備用房送、排風系統的風量均按換氣次數確定,詳見下表
房間名稱 換氣次數(次/時)
進風 排風
汽車庫 5 6
變配電房 10 15
七、防排煙系統與防火措施
大樓防煙樓梯間、前室(合用)分設獨立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並按規范要求確定系統加壓風量。
八、消聲與減振
設備基礎和空調箱均設減震器,通風空調設備安裝均設減振吊架,設備與風管以軟接頭聯接,空調送總管上設置消聲器,空調室設防火隔聲門。
九、防空地下室通風
地下車庫戰時設一個六級(二等)人防掩蔽單元,掩蔽人數均為600人。人防單元設清潔式、濾毒式和隔絕式三防通風方式,並允許在外部染毒時部分人員出入人防單元。
進風系統設消波裝置(活門+擴散室)、除塵器、過濾吸收器、配置軸流通風機和電動腳踏兩用風機。清潔式、濾毒式均採用機械送風,全工事超壓排風,排風經活門口排至室外。各通風方式風量取值為:清潔式6m3/h•p,濾毒式2.5m3/h•p,濾毒式通風時滿足防毒通道大於30次/時的換氣次數,隔絕防護時間大於3小時。
可參考:http://..com/question/15577289.html
Ⅳ 防雷驗收需要哪些資料
各個省份不一樣! 你可以登入你所屬的省份的氣象局網站進行查詢
以下是江西專省的防雷驗收需要的資屬料:
(一)防雷裝置設計審核。
申請防雷裝置初步設計審核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書;
2、總規劃平面圖;
3、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證和資格證書;
4、防雷裝置初步設計說明書、初步設計圖紙及相關資料;
5、需要進行雷擊風險評估的項目,需要提交雷擊風險評估報告。
申請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審核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書》;
2、防雷工程專業設計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證和資格證書;
3、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說明書、施工圖設計圖紙及相關資料;
4、設計中所採用的防雷產品相關資料;
5、經當地氣象主管機構認可的防雷專業技術機構出具的有關技術評價意見;
6、防雷裝置未經過初步設計的應當提交總規劃平面圖,經過初步設計的應當提交《防雷裝置初步設計核准書》。
防雷裝置竣工驗同一樓一樣
Ⅵ 如何 辦理 防雷驗收
防雷裝置設計實行審核制度。建設單位應當向氣象主管機構提出申請,填寫《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報表》。建設單位申請新建、改建、擴建建(構)築物設計文件審查時,應當同時申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
防雷裝置未經過初步設計的,應當提交總規劃平面圖;經過初步設計的,應當提交《防雷裝置初步設計核准意見書》。
防雷裝置設計審核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並出具《防雷裝置設計審核資料補正通知》。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視為受理。
第十二條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收到全部申請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根據本規定的受理條件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書面決定,並對決定受理的申請出具《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受理回執》。對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工作。
防雷裝置設計文件經審核符合要求的,氣象主管機構應當辦結有關審核手續,頒發《防雷裝置設計核准意見書》。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經核準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變更和修改防雷設計的,應當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請設計審核。
防雷裝置設計經審核不符合要求的,氣象主管機構出具《防雷裝置設計修改意見書》。申請單位進行設計修改後,按照原程序重新申請設計審核。
(6)建築物防雷裝置設計說明書擴展閱讀
防雷施工驗收綜合質量評定
對整棟建築物防雷裝置質量的綜合評定,依據《新建建築物防雷裝置施工監督與驗收手冊》的各小項質量等級情況進行綜合。
1、低層建築物(或沒有均壓環設計),防雷裝置的綜合質量按子項目質量等級評定。
2、高層建築物(或有均壓環設計),按照分項目質量等級評定。
在合格的基礎上,優良率小於SO%為三等,優良率SO%~80%為二等,優良率達80%以上為一等。當分項目(或子項目)中有一項為四等,綜合質量評定為四等。
因此,防雷裝置質量的綜合評定分為四種情況不合格(四等)、合格(三等)、良好(二等)、優良(一等)。
Ⅶ 建築電氣設計說明書
4.5 建築電氣施工圖設計要求
4.5.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建築電氣專業設計文件應包括圖紙目錄、施工設計說明、設計圖紙主要設備表、計算書(供內部使用及存檔)。
4.5.2 圖紙目錄: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重復使用圖。
4.5.3 施工設計說明
1 工程設計概況:應將經審批定案後的初步(或方案)設計說明書中的主要指標錄入。
2 各系統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項(包括布線、設備安裝等)。
3 設備定貨要求(亦可附在相應圖紙上)。
4 防雷及接地保護等其它系統有關內容(亦可附在相應圖紙上)。
5 本工程選用標准圖圖集編號、頁號。
4.5.4 設計圖紙
1 施工設計說明、補充圖例符號、主要設備表可組成首頁,當內容較多時,可分設專頁。
2 電氣總平面圖(僅有單體設計時,可無此項內容)
1) 標注建(構)築物名稱或編號、層數或標高、道路、地形等高線和用戶的安裝容量;
2)標注變、配電站位置、編號;變壓器台數,容量;發電機台數、容量;室外配電箱的編號、型號;室外照明燈具的規格、型號、容量;
3)架空線路應標註:線路規格及走向,迴路編號,桿位編號,擋數、檔距、桿高,拉線、重復接地、避雷器等(附標准圖集選擇表);
4)電纜線路應標註:線路走向、迴路編號、電纜型號及規格、敷設方式(附標准圖集選擇表)、人(手)孔位置;
5) 比例、指北針;
6)圖中未表達清楚的內容可附圖作統一說明。
3 變,配電站
1)高、低壓配電系統圖(一次線路圖)圖中應標明母線的型號、規格;變壓器、發電機的型號、規格;標明開關、斷路器,互感器、繼電器,電工儀表(包括計量儀表)等的型號、規格、整定值。 圖下方表格標註:開關櫃編號、開關櫃型號、迴路編號,設備容量,計算電流、導體型號及規格、敷設方法、用戶名稱、二次原理圖方案號,(當選用分格式開關櫃時,可增加小室高度或模數等相應欄目)。
2) 平、剖面圖 按比例繪制變壓器、發電機、開關櫃、控制櫃、直流及信號櫃、補償櫃、支架、地溝、接地裝置等平、剖面布置、安裝尺寸等,當選用標准圖時,應標注標准圖編號、頁次;標注進出線迴路編號、敷設安裝方法,圖紙應有比例。
3)繼電保護及信號原理圖 繼電保護及信號二次原理方案,應選用標准圖或通用圖,當需要對所選用標准圖或通用圖進行修改時,只需繪制修改部分並說明修改要求。控制櫃、直流電源及信號櫃、操作電源均應選用企業標准產品,圖中標示相關產品型號、規格和要求。
4)豎向配電系統圖 以建(構)築物為單位,自電源點開始至終端配電箱止,按設備所處相應樓層繪制,應包括變、配電站變壓器台數、容量、發電機台數、容量、各處終端配電箱編號,自電源點引出迴路編號(與系統圖一致),接地干線規格。
5)相應圖紙說明 圖中表達不清楚的內容,可隨圖作相應說明。
4 配電、照明
1) 配電箱(或控制箱)系統圖,應標注配電箱編號、型號,進線迴路編號;標注各開關(或熔斷器)型號、規格、整定值;配出迴路編號、導線型號規格,(對於單相負荷應標明相別),對有控制要求的迴路應提供控制原理圖;對重要負荷供電迴路宜標明用戶名稱。上述配電箱(或控制箱)系統內容在平面圖上標注完整的,可不單獨出配電箱(或控制箱)系統圖。
2) 配電平面圖應包括建築門窗、牆體、軸線、主要尺寸、工藝設備編號及容量;布置配電箱、控制箱,並註明編號、型號及規格;繪制線路始、終位置(包括控制線路),標注迴路規格、編號、敷設方式,圖紙應有比例。
3) 照明平面圖,應包括建築門窗、牆體、軸線、主要尺寸、標注房間名稱、繪制配電箱、燈具、開關、插座、線路等平面布置,標明配電箱編號,干線、分支線迴路編號、相別、型號、規格、敷設方式等;凡需二次裝修部位,其照明平面圖隨二次裝修設計,但配電或照明平面圖上應相應標注預留的照明配電箱,並標注預留容量;圖紙應有比例。
4)圖中表達不清楚的,可隨圖作相應說明。
5 熱工檢測及自動調節系統
1)普通工程宜選定型產品,僅列出工藝要求。
2) 需專項設計的自控系統需繪制:熱工檢測及自動調節原理系統圖、自動調節方框圖、儀表盤及檯面布置圖、端子排接線圖、儀表盤配電系統圖、儀表管路系統圖、鍋爐房儀表平面圖、主要設備材料表、設計說明。
6 建築設備監控系統及系統集成
1)監控系統方框圖、繪至DOC站止;
2)隨圖說明相關建築設備監控(測)要求、點數、位置;
3)配合承包方了解建築設備情況及要求,審查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設計圖紙。
7 防雷、接地及安全
1) 繪制建築物頂層平面,應有主要軸線號、尺寸、標高、標注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位置。註明材料型號規格、所涉及的標准圖編號、頁次,圖紙應標注比例。
2) 繪制接地平面圖(可與防雷頂層平面重合),繪制接地線、接地極、測試點、斷接卡等的平面位置、標明材料型號、規格、相對尺寸等及涉及的標准圖編號、頁次,(當利用自然接地裝置時,可不出此圖),圖紙應標注比例;
3)當利用建築物(或構築物)鋼筋混凝土內的鋼筋作為防雷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時,應標注連接點,接地電阻測試點,預埋件位置及敷設方式,註明所涉及的標准圖編號、頁次。
4)隨圖說明可包括:防雷類別和採取的防雷措施(包括防側擊雷,防雷擊電磁脈沖,防高電位引入);接地裝置型式,接地極材料要求、敷設要求、接地電阻值要求;當利用樁基、基礎內鋼筋作接地極時,應採取的措施。
5)除防雷接地外的其它電氣系統的工作或安全接地的要求(如:電源接地型式,直流接地,局部等電位、總等電位接地等),如果採用共用接地裝置,應在接地平面圖中敘述清楚,交待不清楚的應繪制相應圖紙(如:局部等電位平面圖等)。
8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圖、施工設計說明、報警及聯動控制要求;
2)各層平面圖,應包括設備及器件布點、連線,線路型號,規格及敷設要求。
9 其它系統
1) 各系統的系統框圖;
2)說明各設備定位安裝、線路型號規格及敷設要求;
3)配合系統承包方了解相應系統的情況及要求,審查系統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設計圖紙。
4.5.5 主要設備表 註明主要設備名稱、型號,規格、單位、數量。
4.5.6 計算書(供內部使用及歸襠) 施工圖設計階段的計算書,只補充初步設計階段時應進行計算而未進行計算的部分,修改因初步設計文件審查變更後,需重新進行計算的部分。
Ⅷ 做防雷檢測需要什麼資料
一般需要提供下面一些資料:
1、建築總平面圖
2、電氣總說明
3、電氣總平面圖及分圖
4、隱蔽工程圖
5、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說明書、施工圖設計圖紙及相關資料
6、設計中所採用的防雷產品相關資料
Ⅸ 防雷驗收需要哪些資料
工程驗收資料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工程前期文件1. 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附專件2. 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意屬見3. 計劃任務書及批復4. 建設項目列入年度計劃的申報文件5. 建設項目列入年度計劃的批復文件和年度計劃項目表6. 征地、拆遷等審批文件(包括拆遷、補償等文件)等等。第二部分、工程竣工驗收文件。1. 工程概況表2. 工程竣工總結3. 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記錄4. 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核查記錄)5. 單位(子單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檢驗資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記錄。第三部分、施工技術文件;包括一、建築與結構工程;二、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文件;三、 建築電氣工程文件。四、 智能建築工程文件;五、 通風與空調工程文件六、 電梯工程文件。第四部分:除以上文件材料以外的材料報驗和工程報驗等監理文件材料第五部分:竣工圖;一、建築竣工圖;二、結構竣工圖;三、給排水竣工圖;四、 採暖竣工圖;五、電氣竣工圖;六、通風與空調竣工圖。第六部分:與工程有關的各種聲像材料(註明文字說明、工程名稱、地點、時間、施工部位等)以及其他相關材料。
Ⅹ 一般來說,做防雷檢測需要哪些資料
您好,我是北京雷布斯的小任,由我來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需要的資料如下
1、建築總平面圖
2、電氣總說明
3、電氣總平面圖及分圖
4、隱蔽工程圖
5、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說明書、施工圖設計圖紙及相關資料
6、設計中所採用的防雷產品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