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製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問題:(1)在大試管中配製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濃硫酸的混
解答:(1)為防止酸液飛濺,應先加入乙醇,然後在加入濃硫酸和乙酸,如先加濃硫酸會出現酸液飛濺的可能現象,
故答案為:乙醇;濃硫酸和乙酸;
(2)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需濃硫酸作催化劑,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濃硫酸吸水利於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動,濃硫酸的作用為催化劑,吸水劑,
故答案為:催化劑;吸水劑;
(3)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主要作用是溶解乙醇,碳酸鈉與乙酸反應除去乙酸、同時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於分層;故答案為: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4)乙酸乙酯在溶液上層,所以密度比水小,是一種有香味的液體;故答案為:小;香;
(5)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140℃左右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乙醚,其結構簡式為:CH3CH2OCH2CH3;故答案為:CH3CH2OCH2CH3;
(6)球形乾燥管體積較大,能使蒸汽與溶液充分接觸,A試管受熱不均,球形乾燥管的導管口伸入液面下可能發生倒吸;
故答案為:防止倒吸;使蒸汽與溶液充分接觸.
G. 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相應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裝置①可用於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氣體B
A.二者均與NaOH反應,不符合除雜原則,則圖中除雜試劑應為飽和食鹽水,故A錯誤;
B.H2、NH3等均可利用向下排空氣收集,則圖中氣流方向應從右側進,故B錯誤;
C.NH4Cl受熱易分解,不能利用蒸發得到晶體,應利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得到晶體,故C錯誤;
D.碘不易溶於水,易溶於四氯化碳,則混合後分層,圖中萃取裝置合理,故D正確;
故選D.
H. 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夾持儀器已略去)探究銅絲與過量濃硫酸的反應的產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濃硫酸和銅反來應生成硫源酸銅、二氧化硫和水,所以部分硫酸有化合價的變化,部分硫酸化合價不變,所以濃硫酸既表現了強氧化性,又表現了酸性,故A正確. B、SO 2 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紅溶液驗證SO 2 的生成,故B正確; C、二氧化硫溶於水生成的亞硫酸是弱酸,所以亞硫酸和氯化鋇不反應;SO 2 為酸性氣體,具有污染性,可與鹼發生反應,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餘的SO 2 ,故C錯誤. D、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實驗中,銅絲與過量濃硫酸的反應生成是硫酸銅,試管中含有大量水,不會生成白色固體,故D錯誤. 故選A. |
I. 實驗室用右圖所示裝置製取乙酸乙酯.(1)A試管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B試管內盛裝的溶液是______
(1)液體加熱容易復暴沸,制為防止液體飛濺,應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制備乙酸乙酯時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難溶於飽和碳酸鈉,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易於分層,乙醇與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鈉吸收,易於除去雜質,
故答案為:防止液體暴沸;飽和碳酸鈉溶液;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溶解度,易於分層;吸收隨乙酸乙酯揮發出的乙酸,溶解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
(2)揮發出的乙酸與碳酸鈉反應,導致溶液的鹼性逐漸減弱,所以溶液的紅色逐漸變淺,
長導管不能伸到B試管液面下,防止造成溶液倒吸入加熱反應物的試管中,
故答案為:揮發出的乙酸與碳酸鈉反應,導致溶液的鹼性逐漸減弱;防止B試管中溶液倒吸入A試管中;
(3)B中的液體混合物分層,可用分液漏斗分離,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4)飽和一元酸與飽和一元醇生成的酯Cn+3H2n+6O2,同時還會生成1分子水,利用原子守恆,
推斷醇的分子式為Cn+3H2n+6O2+H2O-CnH2nO2=C3H8O,故答案為:C3H8O.
J. (2011棗庄)某同學用右圖所示實驗裝置對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探究.請回答:(1)反應前,托盤天平的指針指
(1)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反應的碳酸鈣和鹽酸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總和;
實驗在敞口的容器中進行,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出,沒有收集稱量;所以,反應前後質量不相等,托盤天平的指針發生偏轉.
(2)反應物中有氣體二氧化碳,不宜在開放性實驗裝置反應;故該同學的探究活動不能否驗證質量守恆定律;
(3)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或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都不會產生氣體,故可以選用硫酸銅溶液和氧氧化鈉溶液或鐵和硫酸銅溶液進行該探究活動.
可以這樣改進:①將燒杯改用錐形瓶,並在瓶口系一個氣球.②將燒杯換成錐形瓶,瓶口用塞子塞住,並減少葯品的量,最好是少量.(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故答案為:(1)發生;(2)不能;(3)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或鐵和硫酸銅溶液等;使用氣球或注射器等作為緩沖裝置的密閉容器或其它合理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