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製冷與空調裝置自動控制技術課件

製冷與空調裝置自動控制技術課件

發布時間:2022-04-16 21:28:03

㈠ 需要清華大學教授石文星的《空調與製冷技術》的全程的ppt

去網上網路一下嘛。要不去淘寶網上去淘呀

㈡ 冷庫製冷設備的自動控制裝置有哪些功能

冷來庫製冷設備的自動控制是冷庫自運用新技術的具體體現,它通過遙測、遙控按程序進行操作,不但節省了冷庫製冷設備的輔助維護費用,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食品加工的質量,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故障發生。
(1)製冷工藝參數的自動檢測它利用繼電器節流閥、壓力表、溫度計、液位計、浮球閥等進行溫度、壓力、流量、液位、濕度等的自動檢測。
(2)工藝流程的自動控制它利用高低壓繼電器、電磁閥、製冷壓縮機、氨泵、冷風機、水泵等設備的停開,以及製冷系統中各迴路的工藝自動化流程的程序進行自動控制。
(3)製冷裝置的自動調節它利用液位、壓力、溫度、濕度和時間等控制元件,對庫房的溫度、濕度、容器中的液位、壓力、流量和壓縮機能量進行自動調節。
(4)自動保護控制即利用保護裝置的故障顯示安全報警和斷電停機等功能,對製冷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操作人員的安全進行自動保護控制。目前,我國冷庫的自動控制有繼電器元件控制和邏輯元件控制兩種。且邏輯元件控制部分正在逐步增加,以簡化電控線路,提高自動化控制的程度。

㈢ 冷熱源系統及空調風系統的運行調節和自動控制的要求


三晶變頻器在中央空調和採暖通風空調系統的應用

一、中央空調和HVAC的應用背景
(一)概述
1、中央空調的概念
中央空調系統已廣泛應用於工業與民用領域,在賓館、酒店、寫字樓、商場、住院部大樓、工業廠房中的中央空調系統,其製冷壓縮機組、冷凍循環水系統、冷卻循環水系統、冷卻塔風機系統等的容量大多是按照建築物最大製冷、制熱負載選定的,且再留有充足裕量。在沒有使用具備負載隨動調節特性的控制系統中,無論季節、晝夜和用戶負載的怎樣變化,各電動機都長期固定在工頻狀態下全速運行,造成了能量的巨大浪費。近年來由於電價的不斷上漲,使得中央空調系統運行費用急劇上升,致使它在整個大廈營運成本費用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加之目前各生產、服務業競爭激烈,多數企業利潤空間不夠理想,因此電能費用的控制顯然已經成為經營管理者所關注的問題所在。

據統計,中央空調的用電量占各類大廈總用電量的70%以上,其中中央空調水泵的耗電量約占總空調系統耗電量的20%~40%,故節約低負載時壓縮機系統和水系統消耗的能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隨著負載變化而自動調節變化的變流量變頻空調水系統和自適應智能負載調節的壓縮機系統應運而生,並逐漸顯示其巨大的優越性。採用變頻調速技術不僅能使空調系統發揮更加理想的工作狀態,更重要的是通常其節能效果高達30%以上,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央空調系統一般主要由製冷壓縮機系統、冷媒(冷凍和冷熱)循環水系統、冷卻循環水系統、盤管風機系統、冷卻塔風機系統等組成。製冷壓縮機組通過壓縮機將製冷劑(冷媒介質如R134a、R22等)壓縮成液態後送蒸發器中,冷凍循環水系統通過冷凍水泵將常溫水泵入蒸發器盤管中與冷媒進行間接熱交換,這樣原來的常溫水就變成了低溫冷凍水,冷凍水送到各風機風口的冷卻盤管中吸收盤管周圍的空氣熱量,產生的低溫空氣由盤管風機吹送到各個房間,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冷媒在蒸發器中被充分壓縮並伴隨熱量吸收過程完成後,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復常壓狀態,以便冷媒在冷凝器中釋放熱量,其釋放的熱量正是通過循環冷卻水系統的冷卻水帶走。冷卻循環水系統將常溫水通過冷卻水泵泵入冷凝器熱交換盤管後,再將這已變熱的冷卻水送到冷卻塔上,由冷卻塔對其進行自然冷卻或通過冷卻塔風機對其進行噴淋式強迫風冷,與大氣之間進行充分熱交換,使冷卻水變回常溫,以便再循環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熱時,中央空調系統僅需要通過冷熱水泵(在夏季稱為冷凍水泵)將常溫水泵入蒸氣熱交換器的盤管,通過與蒸氣的充分熱交換後再將熱水送到各樓層的風機盤管中,即可實現向用戶提供暖熱風。

2、HVAC的概念
HVAC的概念包括採暖(Heating)、通風(Ventilation)、空調(Air Condition),因此與中央空調相比具有更廣義的概念。HVAC是人與環境這對矛盾對立統一關系歷經漫長歲月發展所凝聚而成的一種重要的環境與保障技術。HVAC定義如圖1所示。

圖1:HVAC定義

(1)供暖(Heating)
1)系統組成:熱源、散熱設備、輸熱管道、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輸入熱能至空間,補償其熱損失,到達室內溫度要求。
(2)通風(Ventilation)
1)系統組成:通風機、進排或送回口、凈化裝置、風道與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通風換氣、防暑降溫、改善室內環境、防止內外環境污染。
(3)空氣調節(Air Conditioning)
1)系統組成:冷熱源、空氣出來設備與末端裝置、風機、水泵、管道、風口、調控構件等。
2)技術職能:依靠經過全面處理並且適宜參數與良好品質的空調介質與受控環境空間進行能量、質量
的傳遞與交換,實現對室內空氣溫度、濕度、速度、潔凈度和其他參數的按需調控。
3)系統分類:一次回風、二次回風、全新風。

經過多年的發展,HVAC的應用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對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保證作用,有時甚至是關鍵性的保證作用。

在HVAC中的節能觀念並不是以降低環境或抑制能量需求來換取節能,而是通過綜合資源規劃(IRP)方法和能源需求側管理(DSM)技術的應用,提高建築的能量效率,用有限的資源和最小的能量消費代價獲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率,滿足日益增長的環境需求。

(二)變頻器在中央空調中的應用
同時具有精確控制和大幅度節能的特點,因此也成為中央空調系統和HVAC的標准控制手段。
在中央空調系統中加裝變頻器時要考慮的問題完全不同於工業應用,一般來說,在裝有中央空調的高檔公共設施里有大型電子敏感設備,如計算機系統、電視接收系統和電信網路系統。這就要對變頻傳動裝置提出工業環境中不需要考慮的特殊要求,即電磁兼容問題。

以變頻器為主組成的中央空調綠色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溫度、溫差、壓力、壓差、濕度、流量等多種參數集中控制,通過自動能量優化軟體可使暖通空調系統中的綜合節電率達到50%左右。同時,由於電磁兼容性好,因此能減少對周邊電路儀器的干擾並降低雜訊,而且其內置直流電抗器還可有效抑制諧波,提高功率因數。

以三晶SAJ8000G為例,在機場、廣電大樓、醫院、地鐵等高檔場合得到廣泛應用。該系統集數據感測、雙PID控制和控制執行於一體,反饋值及給定值可直接按單位設定;內置RS485通信協議,可直接接收Modbus協議,並留有選件介面,成功解決了傳統變頻器運用於暖通空調系統設備配置龐雜的問題;能實現春夏秋冬4種運行模式轉換,具有一機多控、遠程式控制制和現場控制多重控制功能,既能滿足樓宇自控對風機水泵的要求,又不失樓宇自控系統出現故障時現場獨立操作的靈活性。

在中央空調系統中,用變頻器進行流量(風量)控制時,可節約大量電能。中央空調系統在設計時是按現場最大冷量需求量來考慮的,其冷卻泵、冷凍泵也是按單台設備的最大工況來考慮的,在實際使用中有90%多的時間,冷卻泵、冷凍泵都工作在非滿載狀態下。如果用閥門、自動閥調節,不僅會增大系統節流損失,而且調節是階段性的,會造成整個空調系統工作在波動狀態,而通過在冷卻泵、冷凍泵上加裝變頻器則可一勞永逸地解決該問題,還可實現自動控制,並可通過變頻節能收回投資。同時,變頻器的軟起動功能及平滑調速的特點可實現對系統的平穩調節,使系統工作狀態穩定,並延長機組及網管的使用壽命。

(三)變頻器在供熱系統中的應用
在供熱系統中,變頻器可用於熱力站循環泵、補水泵和鍋爐房的鼓引風機、循環泵等耗能負載的水量,風量調節,可使熱網供熱質量穩定高效,能有效避免局部熱網過冷過熱問題,還能消除鼓引風機風門產生的雜訊,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統的維護費用。
通過變頻器內置直流電抗器能使功率因數接近於1,並可有效抑制諧波,避免對周圍設備的電磁干擾,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自動能量優化功能,可大量節約能源。

二、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控制設計
大部分建築物在一年當中,只有幾十天時間,中央空調處於最大負載。中央空調冷負載,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如每天早晚、每季交替、每年輪回、環境及人文等,實時影響中央空調冷負載。一般,冷負載在5%~60%范圍內波動,大多數建築物每年至少70%是處於這種情況,而大多數中央空調,因系統設計多數以最大冷負載為最大功率驅動。這樣,造成實際需要冷負載與最大功率輸出之間的矛盾,產生巨大能源浪費,增加經營的成本,降低經營競爭力。

下面介紹了一種新穎的智能變頻控制設備,它採用國際上最為流行的成熟的交流調速技術、PLC控制技術,能對中央空調的泵組實現全自動閉環控制。由於採用了先進的SAJ8000G系列可編程序控制器,並可通過中文文本操作器(或觸摸屏)進行簡潔明了的操作和控制,從而決定了本控制方式不僅在系統的抗擾性、可靠性上大有保證,而且在操作的界面上更符合HMI標准。

(一)中央空調系統的控制方式概述
圖2所示為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構成,主要分為冷凍主機、冷凍水(熱水)循環系統、冷卻水循環系統,智能變頻櫃主要控制的對象為冷凍水(熱水)迴路和冷卻水迴路。

圖2: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構成

1、冷凍水循環的控制
冷凍水循環系統由冷凍水泵及冷凍水管道組成。從冷水機組流出的冷凍水由冷凍水泵加壓送入冷凍水管道,在房間內進行熱交換,帶走房間內熱量,從而使房間內的溫度下降。

冷凍水泵的控制方式為:最高層(或最不利端)壓力控制。
在高層的中央空調系統中, 各層的空調機是相對應於熱負載的變動開閉冷水進口閥, 以調節室溫
的,由於冷凍水的流量經常發生變化,會引起最高層水壓的較大變化,因此為了解決該問題,應控製冷水泵的出水閥,以保持最高層水壓大致恆定。但大多數應用場合,都是保持出水閥門開度一定,任隨壓力變化的,如果這樣,會導致壓力損失,效率低。此時,若採用轉速控制,以保持最佳壓力,則可防止壓力損失並較大幅度提高效率並取得好的節能效果。

2、冷卻水循環的控制
冷卻水循環系統由冷卻水泵、冷卻水管道及冷卻塔組成。冷水機組成進行熱交換,在水溫冷卻的同時,必將釋放大量的熱量。該熱量被冷卻水吸收,使冷卻水溫度升高。冷卻水泵將升了溫的冷卻水壓入冷卻塔,使之在冷卻塔中與大氣進行熱交換,然後再將降了溫的冷卻水,送回到冷水機組。如此不斷循環,帶走冷水機組釋放的熱量。

冷卻水泵的控制方式為:恆溫差控制。
由於冷卻塔的水溫是隨環境溫度而變化的,其單側水溫不能准確地反映冷凍機組產生熱量的多少,所以,對到冷卻水泵,以進水和回水的溫差作為控制依據,實現進水和回水間的恆溫差控制是比較合理的。溫差大,說明冷凍機組產生的熱量大,應提高冷卻泵的轉速,增大冷卻水的循環速度;反之則應該降低轉速。

(二)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的PLC、變頻器及人機界面
1、PLC控制原理
關於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PLC控制原理如圖3所示,包括DP210人機界面、PLC的K80S CPU模塊和G7F——ADHA模擬量模塊。其中DP210人機界面負責數據設定(壓差或溫差設定)、數據顯示(溫度、溫差、壓力、壓差)、狀態設定和顯示,以及維修說明書等幫助材料;K80S-CPU模塊負責包括內置PID的順序程序控制;G7F——ADHA模擬量模塊為2入1出,輸入量為溫度1和2或壓力1和2(1:進水迴路;2:出水迴路),輸出量為電動機轉速信號(控制變頻器的信號)。

圖3: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PLC控制原理

2、模擬量和PID控制
本系統採用K80S PLC內置的PID功能。所謂PID控制,就是使一個過程按預設值(SV)保持其為穩定狀態的控制過程,通過設定值SV和過程反饋值PV進行比較,當兩項值有差別時,控制器輸出執行值MV來減少這種差異。PID包括3個控制量:比例P、積分I、微分D。
K80S PLC的內置PID具有如下的功能:
(1)PID功能內置於CPU中,不需要分開的PID模塊,使用指令PID8或PIDAT就可以執行PID功能;
(2)向前向後運行都有效;
(3)可任意選擇P操作、PI操作、PID操作和ON/OFF操作;
(4)手動輸出有效,用戶可以定義強制輸出;
(5)通過正確的參數設定,無論外界有無干擾,都可以保持穩定的運行;
(6)根據系統特性運行掃描時間(PID控制器從執行機構得到采樣值的時間間隔)是可變的。
由中央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控制圖可以看出,本智能控制設備採用恆壓或恆溫差PID控制,模擬信號輸入和輸出通過G7F——ADHA模塊,設定數據通過DP210操作,具體示意如圖4所示。

3、變頻器選型
由於本系統採用PLC的PID控制功能,所以對變頻器的選型並無特殊要求,只需選用通用變頻器,如SAJ8000G系列變頻器。

圖4:PID控制示意

(三)節能預估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量Q與轉速n的一次方成正比,管壓H與轉速n的二次方成正比,軸功率與轉速 n的三次方成正比。

當所需要流量減少,離心泵轉速降低時,其功率按轉速的三次方下降。當所需流量為額定流量的80%時,轉速也下降為額定轉速的80%,而軸功率降為51.2%;當所需流量為額定流量的50%時,軸功率降為12.5%。當然,轉速降低時,效率也會有所下降,同時還應考慮控制裝置的附加損耗等影響。 即使如
此,這種節電效果也非常可觀。

綜合實際運行效果,對冷凍泵拖動系統、冷卻泵拖動系統、風機(包括室內風機和冷卻塔風機)拖動系統實施變頻控制後的基本節能效果為35%~55%,最小節能為35%,最大達55%。

三、中央空調變頻風機的幾種控制方式
目前的中央空調系統中,變頻風機正在被廣泛使用,其中如下突出的優點:節能潛力大,控制靈活,可避免冷凍水、冷凝水上頂棚的麻煩等。然而變頻風機系統需要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調試和精心管理,否則有可能產生諸如新風不足、氣流組織不好、房間負壓或正壓過大、雜訊偏大、系統運行不穩定、節能效果不明顯等一系列問題。

下面介紹在中央空調中變頻風機的幾種控制方式的原理和適用場合。

(一)變頻風機的靜壓PID控制方式
送風機的空氣處理裝置是採用冷熱水來調節空氣溫度的熱交換器,冷、熱水是通過冷、熱源裝置對水進行加溫或冷卻而得到的。大型商場、人員較集中且面積較大的場所常使用此類裝置。圖5所示給出了一個空氣處理裝置中送風機的靜壓控制系統。

在第一個空氣末端裝置的75%~100%處設置靜壓感測器,通過改變送風機入口的導葉或風機轉速的辦法來控制系統靜壓。如果送風干管不只一條,則需設置多個靜壓感測器,通過比較,用靜壓要求最低的感測器控制風機。 風管靜壓的設定值(主送風管道末端最後一個支管前的靜壓)一般取250~375Pa之
間。若各通風口擋板開起數增加,則靜壓值比給定值低,控制風機轉速增加,加大送風量;若各通風口擋板開啟數減少,靜壓值上升,控制風機轉速下降,送風量減少,靜壓又降低,從而形成了一個靜壓PID控制的閉環。

圖5:一個空氣處理裝置中送風機的靜壓控制

在靜壓PID控制演算法中,通常採用兩種方式,即定靜壓控製法和變靜壓控製法。定靜壓控製法是系統控制器根據設於主風道2/3處的靜壓感測器檢測值與設定值的偏差,變頻調節送風機轉速,以維持風道內靜壓一定。變靜壓控製法即利用DDC數據通信技術,系統控制器綜合各末端的閥位信號,來判斷系統送風量盈虧,並變頻調節送風機轉速,滿足末端送風量需要。由於變靜壓控製法在部分負載下風機輸出靜壓低,末端風閥開度大,因此風機節能效果好、雜訊低,同時又能充分保證每個末端的風量需要。

控制管道靜壓的好處是有利於系統穩定運行並排除各末端裝置在調節過程中的相互影響。此種靜壓PID控制方式特別適合於上下樓層或被隔開的各個房間內用一台空氣處理裝置和共用管道進行空氣調節的場合,如商務大廈的標准辦公層等。

四、總結
中央空調水循環控制系統採用恆參數(壓力、壓差、溫度、溫差等)工作,當參數減小或增加時,本自動化系統通過降低或增加水泵轉速減小或增加供水(或風)量,以保持空調管網參數恆定,從而達到高效節能目的。
本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1)自動化程度高,功能齊全,使用、管理簡便;
(2)採用了先進優質的進口變頻器和PLC,數字化操作、直觀簡便,無須人員看管;
(3)循環軟起動採用自補償切換技術,系統電器及機械沖擊小,能顯著延長電控元器件及水泵的壽命;
(4)有定時的開關機功能;
(5)有定時換泵功能;
(6)有自動巡檢功能;
(7)有故障自診功能;
(8)設備緊湊、佔地少、節省投資;
(9)界面友好、方便實用。

僅供參考!

㈣ 製冷與空調裝置自動控制發展方向

製冷與空調裝置自動控制發展方向:
1、3G電話遙控
2、互聯網遙控

㈤ 誰有空調製冷裝置與系統模擬課件

這個只有學校里的老師和學生們才會有。
這種「模擬」大多都是一些教授、學生沒事兒搞出來的一些東西,其實用性比較差,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幾乎沒有。
脫離實際的模擬就是沒用的塗污。

㈥ 中央空調怎樣實現自動控制

家用中央空調的自動控制系統主要包括溫度感測器、自動化控制電路和微電腦等。利用溫度差的變化量作為反饋信號,選用溫度感測器採集溫度模擬信號,通過A/D轉換後提供給控制電路進行數據處理。由控制電路完成對各個電器部件的運行進行控制。
空調系統根據控制器設定溫度與受控物當前溫度的差值變化量,運用微機技術和相關電路,對空調系統內的電器部件進行控制,從而間接控制差值變化量,使差值變為最小。
以採用變頻壓縮機的空調系統為例,在空調系統運行過程中,因某種原因而使空調房間負荷增大時,室內溫度感測器採集到的溫度發生變化,這種已變化的溫度采樣信號通過電子線路送到室內微機。室內微機將接收到的表示溫度的電信號進行A/D轉換和數字處理後變成數字信號發送給室外微機。室外微機根據通信協議接受室內微機發來的串列信號,對壓縮機的運行狀態進行調整,以提高單位時間製冷劑的循環量,使空調系統輸出能力與室內的負荷變化相適應。

㈦ 請問暖通專業的公用設備工程師,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分別考些什麼科目題型有哪些

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執業資格考試
基礎考試大綱
一、高等數學
1. 空間解析幾何
向量代數 直線 平面 柱面 旋轉曲面 二次曲面 空間曲線
2. 微分學
極限 連續 導數 微分 偏導數 全微分 導數與微分的應用
3. 積分學
不定積分 定積分 廣義積分 二重積分 三重積分平面曲線積分積分應用
4. 無窮級數
數項級數 冪級數 泰勒級數 傅里葉級數
5. 常微分方程
可分離變數方程 一階線性方程 可降階方程 常系數線性方程
6. 概率與數理統計
隨機事件與概率 古典概型 一維隨機變數的分布和數字特徵 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 參數估計 假設檢驗 方差分析 一元回歸分析
7. 向量分析
8. 線性代數
行列式 矩陣 n維向量 線性方程組 矩陣的特徵值與特徵向量 二次型
二、普通物理
1. 熱學
氣體狀態參量 千衡態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理想氣體的壓力和溫度的統計解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氣體內能 平均碰撞次數和平均自由程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功 熱量 內能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和絕熱過程的應用 氣體的摩爾熱容循環過程 熱機效率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熵
2. 波動學
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 簡諧波表達式 波的能量 駐波 聲速 超聲波 次聲波 多普勒效應
3. 光學
相干光的獲得 楊氏雙縫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邁克爾干涉儀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單縫衍射 光學儀器分辨本領 x射線衍射 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馬呂斯定律 雙折射現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雙折射及應用
三、普通化學
1. 物質結構與物質狀態
原子核外電子分布 原子、離子的電子結構式 原子軌道和電子雲概念 離子鍵特徵共價鍵特徵及類型 分子結構式 雜化軌道及分子空間構型 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 分子間力與氫鍵 分壓定律及計算液體蒸氣壓 沸點 汽化熱 晶體類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
2. 溶液
溶液的濃度及計算非電解質稀溶液通性及計算 滲透壓概念電解質溶液的電離平衡 電離常數及計算 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 水的離子積及PH值 鹽類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鹼性 多相離子平衡 溶度積常數 溶解度概念及計算
3. 周期表
周期表結構 周期 族 原子結構與周期表關系 元素性質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鹼性遞變規律
4. 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惡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及計算 反應熱概念 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 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 濃度、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速率常數與反應級數 活化能及催化劑概念 化學平衡特徵及平衡常數表達式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計算 壓力熵與化學反應方向判斷
5.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
氧化劑與還原劑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寫法及配平 原電池組成及符號 電極反應與電池反應 標准電極電勢 能斯特方程及電極電勢的應用 電解與金屬腐蝕
6. 有機化學
有機物特點、分類及命名 官能團及分子結構式 有機物的重要化學反應: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與縮聚 典型有機物的分子式、性質及用途: 甲烷 乙炔 苯 甲苯 乙醇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酯類 工程塑料(ABS) 橡膠 尼龍
四、理論力學
1. 靜力學
平衡 剛體 力 約束 靜力學公理 受力分析 力對點之矩 力對軸之矩 力偶理論 力系的簡化 主矢 土矩 力系的平衡 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 滑動摩擦 摩擦角 自鎖 考慮滑動摩擦時物體系統的平衡 重心
2. 運動學
點的運動方程 軌跡 速度和加速度 剛體的平動 剛體的定軸轉動轉動方程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剛體內任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動力學
動力學基本定律 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動量 沖量 動量定理 動量守恆的條件 質心 質心運動定理 質心運動守恆的條件 動量矩 動量矩定理 動量矩守恆的條件 剛體的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轉動慣量 回轉半徑 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 功 動能 勢能 動能定理 機械能守恆 慣性力 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 達朗伯原理 單自由度系統線性振動的微分方程振動周期 頻率和振幅 約束 自由度 廣義坐標 虛位移 理想約束 虛位移原理
五、材料力學
1. 軸力和軸力圖 拉、壓桿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 強度條件虎克定律和位移計算應變能計算
2.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應力互等定理
3. 外力偶矩的計算 扭矩和扭矩圖 圓軸扭轉切(剪)應力及強度條件扭轉角計算及剛度條件 扭轉應變能計算
4. 靜矩和形心 慣性矩和慣性積 平行移軸公式 形心主慣性矩
5. 梁的內力方程 切(剪)力圖和彎矩圖 分布載荷、剪力、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正應力強度條件 切(剪)應力強度條件 梁的合理截面 彎曲中心概念 求梁變形的積分法 疊力口法和卡氏第二定理
6.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數值解法和圖解法 一點應力狀態的主應力和最大切(剪)應力 廣義虎克定律 四個常用的強度理論
7. 斜彎曲 偏心壓縮(或拉伸) 拉—彎或壓—彎組合 扭—彎組合
8. 細長壓桿的臨界力公式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 臨界應力總圖和經驗公式 壓桿的穩定校核
六、流體力學
1.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
2. 流體靜力學
流體靜壓強的概念 重力作用下靜水壓強的分布規律 總壓力的計算
3. 流體動力學基礎
以流場為對象描述流動的概念 流體運動的總流分析 恆定總流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
4. 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
實際流體的兩種流態一層流和紊流 圓管中層流運動、紊流運動的特徵 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 邊界層附面層基本概念和繞流阻力
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壓管道恆定流
6. 明渠恆定均勻流
7. 滲流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8. 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
9. 流體運動參數(流速、流量、壓強)的測量
七、計算機應用基礎
1. 計算機基礎知識
硬體的組成及功能 軟體的組成及功能 數制轉換;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知識、系統啟動 有關目錄、文件、磁碟及其它操作 網路功能 註: 以Windows98為基礎
2.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程序結構與基本規定 數據 變數 數組 指針 賦值語句 輸入輸出的語句 轉移語句 條件語句 選擇語句 循環語句 函數 子程序(或稱過程) 順序文件 隨機文件 註:鑒於目前情況,暫採用FORTRAN語言
八、電工電子技術
1. 電場與磁場
庫侖定律 高斯定理 環路定律 電磁感應定律
2. 直流電路
電路基本元件 歐姆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 疊加原理 戴維南定理
3. 正弦交流電路
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復阻抗 單相和三相電路計算 功率及功率因數 串聯與並聯諧振 安全用電常識
4. RC和RL電路暫態過程 三要素分析法
5. 變壓器與電動機
變壓器的電壓、 電流和阻抗變換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使用 常用繼電一接觸器控制電路
6. 二極體及整流、濾波、穩壓電路
7. 三極體及單管放大電路
8. 運算放大器
理想運放組成的比例 加、減和積分運算電路
9. 門電路和觸發器
基本門電路 RS、D、JK觸發器
九、工程經濟
1. 現金流量構成與資金等值計算
現金流量 投資 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 成本 經營成本 銷售收入 利潤 工程項目投資涉及的主要稅種 資金等值計算的常用公式及應用 復利系數表的用法
2. 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方法和參數
凈現值 內部收益率 凈年值 費用現值 費用年值 差額內部收益率 投資回收期 基準折現率 備選方案的類型 壽命相等方案與壽命不等方案的比選
3. 不確定性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點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4. 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
工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內容 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目標與工作內容 贏利能力分析 資金籌措的主要方式 資金成本 債務償還的i要方式 基礎財務報表 全投資經濟效果與自有資金經濟效果 全投資現金流量表與自有資金現金流量表 財務效果計算 償債能力分析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投資項目財務 評價的特點(相對新建項目)
5. 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的概念、內容與實施步驟 功能分析
十、熱工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
1. 基本概念
熱力學系統 狀態 平衡 狀態參數 狀態公理 狀態方程 熱力參數及坐標圖 功和熱量 熱力過程 熱力循環 單位制
2. 准靜態過程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3. 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實質 內能 焓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開口系統和閉口系統的表達式 儲存能 穩定流動能量方程及其應用
4. 氣體性質
理想氣體模型及其狀態方程 實際氣體模型及其狀態方程 壓縮因子 臨界參數 對比態及其定律 理想氣體比熱 混合氣體的性質
5. 理想氣體基本熱力過程及氣體壓縮
定壓 定容 定溫和絕熱過程 多變過程氣體壓縮軸功 余隙 多極壓縮和中間冷卻
6. 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及表述 卡諾循環和卡諾定理 熵 孤立系統 熵增原理
7. 水蒸汽和濕空氣
蒸發 冷凝 沸騰 汽化 定壓發生過程 水蒸氣圖表 水蒸氣基本熱力過程 濕空氣性質 濕空氣焓濕圖 濕空氣基本熱力過程
8. 氣體和蒸汽的流動
噴管和擴壓管 流動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程 流速 音速 流量 臨界狀態 絕熱節流
9. 動力循環
朗肯循環 回熱和再熱循環 熱電循環 內燃機循環
10. 致冷循環
空氣壓縮致冷循環 蒸汽壓縮致冷循環 吸收式致冷循環 熱泵 氣體的液化
11. 導熱理論基礎
導熱基本概念 溫度場 溫度梯度 傅里葉定律 導熱系數導熱微分方程 導熱過程的單值性條件
12. 穩態導熱
通過單平壁和復合平壁的導熱 通過單圓筒壁和復合圓筒壁的導熱 臨界熱絕緣直徑 通過肋壁的導熱 肋片效率 通過接觸面的導熱 二維穩態導熱問題
13. 非穩態導熱
非穩態導熱過程的特點 對流換熱邊界條件下非穩態導熱 諾模圖 集總參數法 常熱流通量邊界條件下非穩態導熱
14. 導熱問題數值解
有限差分法原理 問題導熱問題的數值計算 節點方程建立節點方程式求解 非穩態導熱問題的數值計算 顯式差分格式及其穩定性 隱式差分格式
15. 對流換熱分析
對流換熱過程和影響對流換熱的因素 對流換熱過程微分方程式 對流換熱微分方程組 流動邊界層 熱邊界層 邊界層換熱微分方程組及其求解 邊界層換熱積分方程組及其求解 動量傳遞和熱量傳遞的類比 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 相似原理 實驗數據整理方法
16. 單相流體對流換熱及准則方程式
管內受迫流動換熱 外掠圓管流動換熱 自然對流換熱 自然對流與受迫對流並存的混合流動換熱
17. 凝結與沸騰換熱
凝結換熱基本特性 膜狀凝結換熱及計算 影響膜狀凝結換熱的因素及增強換熱的措施 沸騰換熱 飽和沸騰過程曲線 大空間泡態沸騰換熱及計算 泡態沸騰換熱的增強
18. 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輻射強度和輻射力 普朗克定律 斯蒂芬一波爾茲曼定律 蘭貝特餘弦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
19. 輻射換熱計算
黑表面間的輻射換熱 角系數的確定方法 角系數及空間熱阻 灰表面間的輻射換熱 有效輻射 表面熱阻 遮熱板 氣體輻射的特點 氣體吸收定律 氣體的發射率和吸收率 氣體與外殼間的輻射換熱 太陽輻射
20. 傳熱和換熱器
通過肋壁的傳熱 復合換熱時的傳熱計算 傳熱的削弱和增強平均溫度差 效能一傳熱單元數 換熱器計算
十一、工程流體力學及泵與風機
1. 流體動力學
流體運動的研究方法 穩定流動與非穩定流動 理想流體的運動方程式 實際流體的運動方程式 柏努利方程式及其使用條件
2. 相似原理和模型實驗方法
物理現象相似的概念 相似三定理 方程和因次分析法 流體力學模型研究方法 實驗數據處理方法
3. 流動阻力和能量損失
層流與紊流現象 流動阻力分類 圓管中層流與紊流的速度分布 層流和紊流沿程阻力系數的計算 局部阻力產生的原因和計算方法 減少局部阻力的措施
4. 管道計算
簡單管路的計算 串聯管路的計算 並聯管路的計算
5. 特定流動分析
勢函數和流函數概念 簡單流動分析 圓柱形測速管原理 旋轉氣流性質 紊流射流的一般特性 特殊射流
6. 氣體射流壓力波傳播和音速概念
可壓縮流體一元穩定流動的基本方程漸縮噴 管與拉伐爾管的特點 實際噴管的性能
7. 泵與風機與網路系統的匹配
泵與風機的運行曲線 網路系統中泵與風機的工作點 離心式泵或風 機的工況調節 離心式泵或風機的選擇 氣蝕 安裝要求
十二、自動控制
1. 自動控制與自動控制系統的一般概念
「控制工程」基本含義 信息的傳遞 反饋及反饋控制 開環及閉環 控制系統構成 控制系統的分類及基本要求
2. 控制系統數學模型
控制系統各環節的特性 控制系統微分方程的擬定與求解 拉普拉斯變換與反變換 傳遞函數及其方塊圖
3. 線性系統的分析與設計
基本調節規律及實現方法 控制系統一階瞬態響應 二階瞬態響應頻率特性基本概念 頻率特性表示方法 調節器的特性對調節質量的影響 二階系統的設計方法
4. 控制系統的穩定性與對象的調節性能
穩定性基本概念 穩定性與特徵方程根的關系 代數穩定判據對象的調節性能指標
5. 掌握控制系統的誤差分析
誤差及穩態誤差 系統類型及誤差度 靜態誤差系數
6. 控制系統的綜合與和校正
校正的概念 串聯校正裝置的形式及其特性 繼電器調節系統(非線性系統)及校正:位式恆速調節系統、帶校正裝置的雙位調節系統、帶校正裝置的位式恆速調節系統
十三、熱工測試技術
1. 測量技術的基本知識
測量 精度 誤差 直接測量 間接測量 等精度測量 不等精度測量 測量范圍 測量精度 穩定性 靜態特性 動態特性 感測器傳輸通道 變換器
2. 溫度的測量
熱力學溫標 國際實用溫標 攝氏溫標 華氏溫標 熱電材料 熱電效應膨脹效應測溫原理及其應用 熱電迴路性質及理論 熱電偶結構及使用方法 熱電阻測溫原理及常用材料、常用組件的使用方法 單色輻射溫度計 全色輻射溫度計 比色輻射溫度計 電動溫度變送器 氣動溫度變送器 測溫布置技術
3. 濕度的測量
干濕球溫度計測量原理 干濕球電學測量和信號傳送感測 光電式露點儀 露點濕度計 氯化鋰電阻濕度計 氯化鋰露點濕度計 陶瓷電阻電容濕度計 毛發絲膜濕度計 測濕布置技術
4. 壓力的測量
液柱式壓力計 活塞式壓力計 彈簧管式壓力計 膜式壓力計波紋 管式壓力計 壓電式壓力計 電阻應變感測器 電容感測器 電感感測器 霍爾應變感測器 壓力儀表的選用和安裝
5. 流速的測量
流速測量原理 機械風速儀的測量及結構 熱線風速儀的測量原理及結構 L型動壓管 圓柱型三孔測速儀 三管型測速儀 流速測量布置技術
6. 流量的測量
節流法測流量原理 測量范圍 節流裝置類型及其使用方法 容積法測流量 其它流量計 流量測量的布置技術
7. 液位的測量
直讀式測液位 壓力法測液位 浮力法測液位 電容法測液位超聲波法測液位 液位測量的布置及誤差消除方法
8. 熱流量的測量
熱流計的分類及使用 熱流計的布置及使用
9. 誤差與數據處理
誤差函數的分布規律 直接測量的平均值、方差、標准誤差、有效數字和測量結果表達 間接測量最優值、標准誤差、誤差傳播理論、微小誤差原則、誤差分配 組合測量原理 最小二乘法原理 組合測量的誤差 經驗公式法 相關系數 回歸分析 顯著性檢驗及分析 過失誤差處理 系統誤差處理方法及消除方法 誤差的合成定律
十四、機械基礎
1. 機械設計的一般原則和程序 機械零件的計算準則 許用應力和安全系數
2. 運動副及其分類 平面機構運動簡圖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3.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型式和存在曲柄的條件 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
4. 凸輪機構的基本類型和應用 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曲線的繪制
5. 螺紋的主要參數和常用類型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鎖螺紋聯接的基本類型 螺紋聯接的強度計算 螺紋聯接設計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6. 帶傳動工作情況分析 普通V帶傳動的主要參數和選擇計算帶輪的材料和結構 帶傳動的張緊和維護
7. 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名稱和尺寸 漸開線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和連續傳動條件 輪齒的失效 直齒圓柱齒輪的強度計算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齒輪的結構 蝸桿傳動的嚙合特點和受力分析 蝸桿和蝸輪的材料
8. 輪系的基本類型和應用 定軸輪系傳動比計算 周轉輪系及其傳動比計算
9. 軸的分類、結構和材料 軸的計算 軸轂聯接的類型
10. 滾動軸承的基本類型 滾動軸承的選擇計算
十五、職業法規
1. 我國有關基本建設、建築、房地產、城市規劃、環保、安全及節能等方面的法律與法規
2. 工程設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
3. 我國有關動力設備及安全方面的標准與規范

㈧ 製冷與空調技術是什麼

製冷與空調技術專業以商用空調系統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為主要專業面向,兼顧製冷設備維修和冰箱空調製造專業面向,培養製冷與空調行業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製冷與空調行業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主要是工程制圖、熱工基礎、流體力學泵與風機、製冷原理與設備、空氣調節原理與設備、製冷工藝設計、製冷與空調自動化、製冷與空調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

閱讀全文

與製冷與空調裝置自動控制技術課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氧化磷實驗改進裝置的優點 瀏覽:723
常規年檢防雷裝置檢測報告 瀏覽:177
砂型鑄造是怎麼回事 瀏覽:333
水龍頭翻砂鑄造是什麼意思 瀏覽:475
深圳觀瀾國泰五金製品 瀏覽:562
粉碎機械選型應考慮哪些因素 瀏覽:974
華豐設備比作業員工資高多少錢 瀏覽:903
河北進口圓錐滾子軸承什麼價格 瀏覽:595
木材含水測定儀用什麼儀器來校準 瀏覽:360
怎麼查製冷操作證 瀏覽:397
閥門上bs代表什麼 瀏覽:561
教你怎麼解決微信解凍提示設備不一致的問題 瀏覽:483
機械表買什麼 瀏覽:864
江蘇揚中市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613
9米6歐曼貨車貫通軸承怎麼裝 瀏覽:837
是起重機械的超載保護裝置 瀏覽:402
機械白金機電容最好用多少uf 瀏覽:911
氣動閥門由什麼組成 瀏覽:418
研究傳動裝置 瀏覽:882
日產軒逸儀表盤照片如何設置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