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經過三次實驗,記錄的像A'、B'、C'與物A、
連續AA',BB',CC'並測量連線與鏡面關系
❷ 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1)為了便於觀察,該實驗最好在______的環境中
(1)①在比較明亮的環境中,很多物體都在射出光線,干擾人的視線,在較黑暗的環境中,蠟燭是最亮的,蠟燭射向平面鏡的光線最多,反射光線最多,進入人眼的光線最多,感覺蠟燭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實驗.
②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3)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4)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5)如果使蠟燭A離玻璃板遠一些,物體不變,物體的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
(6)平面鏡成像是由於光的反射形成的,要觀察蠟燭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應在M側透過玻璃板觀察.
故答案為:(1)較黑暗;便於確定像的位置;(2)大小;(3)到平面鏡的距離;(4)不能;虛;(5)不變;(6)M.
❸ (9分)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①電磁打點計時器接 &nb...
(1)①低壓交流(2分);②接通電源(1分),放開小車 (1分);③ 0.02 (2分) ;④ 0.625 (3分) ;
❹ 小芳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在圖1中,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存在的錯
(1)從圖甲中可以看出,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壁. (2)從圖乙中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99℃;為了說明水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移走酒精燈觀察水是否沸騰; (3)觀察圖2即可知OA段斜線表明水吸熱升溫,AB段水平線說明水在沸騰時,吸收熱量,保持在沸點不變. 沸騰溫度不足100℃,是因為氣壓小於標准大氣壓,故ABC錯誤,D正確; (4)水沸騰前,由於上層水溫較低,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液化而變小; 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的水溫相同,氣泡上升,水壓變小,氣泡變大.故選:A. (5)在此實驗中,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得到可靠的結論. (6)兩次水的質量不同,質量越大加熱時間較長,故圖象為,見下圖: (7)A、如果不降低氣壓,即使縮短加熱沸騰時間,水的溫度仍為100℃,並不能降溫,方法不可行; B、如果不降低氣壓,即使用微火加熱,水的溫度仍為100℃,並不能降溫,方法不可行; C、增加容器內氣壓,水的沸點會升高,高於80℃,說法是錯誤的; D、降低容器內氣壓,水的沸點也會降低,低於80℃,此方法是可行的. 故選D. 故答案為:(1)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了容器壁;(2)99;移走酒精燈觀察水是否沸騰; (3)D; (4)A; (5)①; (6) ; (7)D.
❺ (2013錦江區二模)小芳同學想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小芳設計了如圖電路.(1
(1)缺少電路的基本組成元件:開關; (2)因為通過燈泡的電流越大,燈泡越亮,因此a、b間的電阻越大,電路中的電流越小,燈泡的越暗;反之,燈泡越亮;故根據燈泡的亮度反映a、b間電阻的大小; (3)將燈泡換為電流表,a、b間的電阻決定電路中的電流,因此,當a、b間電阻過小時,電流會過大,電源可能會被燒壞;在原電路中串聯一個電流表,可以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因此乙同學的方案更好,可以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4)猜想①認為在溫度不變時,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有關,所以在探究時,應使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而導體的材料不同,A和C長度都是0.8m,橫截面積都是0.5mm2,只有材料不同.所以利用A、C可以探究電阻與材料之間的關系. ②猜想②認為在溫度不變時,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有關,所以應該控制材料和橫截面積不變,改變長度.C、D所用的材料都是錳銅,橫截面積都是0.5mm2,而長度不同.所以利用C、D可以探究電阻與長度之間的關系. ③猜想③是在溫度不變時,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橫被面積有關,所以在探究時,要保持材料和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B和C材料都是錳銅,長度都是0.8m,只有橫截面積不同,所以可以利用B、C來探究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故答案為:(1)開關; (2)燈泡的亮度; (3)乙;能保護電路. (4)A、C;C、D;B、C.
❻ 某同學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律。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
(1)6,7(2)1.00,1.20(3)2.00
❼ 如圖甲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4)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他們下一步應該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判斷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通過歸納處理即可得出如下結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4)連接對應的像點和物點,判斷連線是否和鏡面垂直;測出像點和物點到玻璃板的距離進行比較.
❽ (2014鄂州模擬)如圖是小芳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1)在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
(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未點燃的蠟燭與點燃的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3)由於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所以在尋找蠟燭A的像的位置時,人眼應在蠟燭A這一側觀察.使它與蠟燭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4)由於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所以通過玻璃板該同學看到了同一個蠟燭的兩個像.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像和物大小相等;(3);(4)玻璃板比較厚,蠟燭經過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
❾ 如圖所示是小芳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杠桿兩端螺母的作用是什麼______;使用前,若發
(1)杠桿在來水平位置平衡自後,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等於力臂,因此在此實驗中我們應首先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的作用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於杠桿左端低右端高,所以應將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或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 (2)因為序號1中F 1 L 1 =2×20=40而F 2 L 2 =1×10=10,∵F 1 L 1 ≠F 2 L 2 ,∴該組數據有誤. 由F 1 L 1 =F 2 L 2 得L 1 = = =5cm; (3)分析表格中數據:F 1 L 1 =1N×8cm=8N?cm,而F 2 L 2 =2N×4cm=8N?cm,所以杠桿平衡時F 1 L 1 =F 2 L 2 ; 故答案為:(1)實驗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右、右;(2)1、5cm;(3)F 1 L 1 =F 2 L 2 . |
❿ 小芳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在圖甲中,溫度計的使用方法存在
(1)溫度計與燒杯壁接觸(2)98(3)吸收
與小芳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紡機械怎麼樣
發布:2025-09-26 07:02:14
瀏覽:26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