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異端家族
異端高達 ZGMF-X12 Gundam Astray Out Frame
異端高達 非規格機
Gundam Astray Out Frame
型號:ZGMF-X12
歸屬:自由記者
製造:Genesisα
駕駛員:傑斯·裡布爾/凱特·馬帝坎
OS:GUNDAM type
全高:17.71m
重量:46.4t
動力:電池
裝甲:一般裝甲
武器:無
裝備:
破甲者
槍式攝影機
背部連結裝置
背包屋
etc.
廢物商羅在ZAFT軍的Genesisα中發現的MS。
發現當時,它是沒有裝甲、結構外露的狀態。因此,羅才將其命名為「Out Frame」。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奧布製造的正式的Astray。羅將其造成了目前的模樣,也就是工程用的MS。因此,除了背部上裝備的破甲者(其作用近似「道具」,並不適合使用於真正的戰斗)外並沒有其他武裝,機體各處也藏有卷揚機和纜繩。機體的裝甲基本上也是羅加上的一般裝甲。
在記者傑斯采訪Genesisα時,被劾抓住;在雙方交談後,傑斯搞清楚情況了。由於他駕駛的Raytra被劾弄壞了,所以羅將這台機和8交託給傑斯。而傑斯並不打算用這台機體戰斗,而是拿來用作取材用的機體。由於傑斯不可能掌握到它所有的能力,因此是8根據采訪的需要,不斷通過廢物商公會訂造零件為Out Frame進行改良。
在傑斯取得Out Frame時,背部裝備的是有機械臂的背部連結裝置。後來為了取材的方便,8訂造並通過該裝置安裝上新裝備「背包屋」。之後在一次危機中,排除了背部連結裝置的Out Frame的背部露出的竟然是GAT-X105系列的武裝介面,可裝備聯合的MS用的Striker背包,並依靠它化解了幾次危機。之後更設計了G Flight的外接式飛行裝備方便采訪。
ZAFT的駕駛員兼技師寇特尼·歇洛尼姆特通過多次觀察後斷言是「No.12」「以前在Genesisα用來研究聯合的X105的試作機」。實際上本機是羅利用儲存在Genesisα的ZGMF-X12A的預備零件組裝而成的機體。
在軍械庫搶奪事件後,傑斯駕駛的本機在Genesisα的外圍與ZGMF-X12A聖約交戰而嚴重損毀,之後由羅利用ZAFT為OF准備的原本的裝甲將其修復並小部分改造,變成了OUT Frame D。
異端高達紅色機 中文譯名: 異端高達紅色機
類型: 泛用試驗型機動戰士
製造方: 奧布
所屬方: 廢物商公會
尺寸: 高17.53米
重量: 重49.80噸
動力提供: 電池能量包
駕駛艙: 駕駛員一名,位於驅乾的標准駕駛艙
裝備和設計特點: 無
首次服役: C.E.71年1月25日
固定武器: 「Igelstellung」75cm 多管CIWS×2,連續發射,固定在頭部; 光束劍×2,裝備在肩後,手持使用;盾
(手部)可選武器:光束步槍×1,能量輸出未知;「菊一文字」武士刀,裝備在左臀側,手持使用
外加裝備武器: 飛行背包;Power Loader:12米「菊一文字」武士刀;Powerd
技術和歷史記錄(Techn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
當地球聯合軍開始製造屬於自己的機動戰士時,初期的工作是與在奧布太空殖民星的曙光廠協力完成的。然而奧布在研究中幫忙時有著隱蔽的目的——盜取地球聯合軍的機體數據以製造他們自己的機動戰士。參考了盜取的數據,奧布建造了三台原型Gundam Astray:「P01 Gold Frame」,「P02 Red Frame」和「P03 Blue Frame」。奧布成功地復制了地球聯合軍的光束劍和光束步槍技術,但卻不能完全掌握製造PS裝甲技術,於是以Astray的輕量化和機動性彌補這一缺點。像聯合軍的機體一樣,Astray裝備了手部插頭與手持武器交換能量和數據。聯合軍和奧布用了不同的手部插頭,所以只有專門為Astray設計的武器才可以免除更改地使用。然而,Red Frame能夠從它的手部插頭放射光束能量形成能量球作為應急武器。
Astray的開發計劃被扎夫特在C.E.71年1月25日的突襲打斷。奧布為了把Astray計劃保密而將研製Astray的工場炸毀。然而,身為Coordinator的ASTRAY計劃主導者隆德•薩哈克堅決保全這三台機體。因此,他從三台Astray上下載數據到Red Frame,包括最新的Astray操作系統版本。與後來基拉•大和為MBF-M1 M1 Astray開發的操作系統一樣,這最新的版本可以使自然人能駕駛機動戰士。Astray工場被破壞後,Red Frame被回收屋的商人羅•裘爾發現。即使Red Frame裝備了光束步槍和光束劍這些標准裝備,羅盡量不使用這些武器以免用盡機體的能量。然而,一位古怪的老人為Red Frame鑄造了「菊一文字」武士刀,這把刀成為羅最喜歡用的武器。
羅發現Red Frame後,一些團體意圖奪取此機。其中一次是奧布讓機師朱莉•烏•尼恩測試Red Frame的OS能否讓自然人駕駛MS。在羅的旅途中,羅也遇到了由隆德•蜜納•薩哈克駕駛的Gold Frame。在一次相遇中,Red Frame被破壞並被迫突入大氣圈。羅使用撿回來的Gold Frame的右臂修復了Red Frame的右臂。在奧布的曙光社,羅獲得了為M1 Astray設計的飛行背包。後來,羅為他的機體設計了更高級的升級部件。
其他情報(Other Information)
著名機師: 羅•裘爾,朱莉•烏•尼恩
細節圖片: 光束步槍 光束劍 「菊一文字」武士刀 Power Loader裝備 深海搶險 Powerd裝備
飛行背包
登場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Seed-MSV,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 R,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 B,機動戰士高達Seed X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Destiny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OVA)
原創設計者: Junichi Akutsu(本體),Yoshihiko Machida(飛行背包和水下裝備)
異端高達藍色機 中文譯名: 異端高達藍色機
類型: 泛用試驗型機動戰士
製造方: 奧布
所屬方: 巨蛇之尾
尺寸: 高17.53米
重量: 重49.80噸
動力提供: 電池能量包
駕駛艙: 駕駛員一名,位於驅乾的標准駕駛艙
裝備和設計特點: 可選的高性能推進器,可選的超級感測器
首次服役: C.E.71年1月25日
固定武器: 「Igelstellung」75cm 多管CIWS×2,連續發射,固定在頭部;光束劍 ×2,裝備在肩後,手持使用;盾
(手部)可選武器: 光束步槍×1,能量輸出未知
外加裝備武器: 魚鱗系統:水下步槍×1;戰斗小刀×2;全武器裝備:8管飛彈發射器,裝備在左肩;3管飛彈發射器×2,裝備在雙腳;火箭筒×2
技術和歷史記錄(Techn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
當地球聯合軍開始製造屬於自己的機動戰士時,最初的工作是與在奧布太空殖民星的曙光廠協力完成的。然而奧布在研究中幫忙時有著隱蔽的目的——盜取地球聯合軍的機體數據以製造他們自己的機動戰士。參考了盜取的數據,奧布建造了三台原型Gundam Astray:「P01 Gold Frame」,「P02 Red Frame」和「P03 Blue Frame」。奧布成功地拷貝了地球聯合軍的光束劍和光束步槍技術,但卻不能完全掌握製造PS裝甲的技術,於是以Astray的輕量化和機動性彌補這一缺點。像聯合軍的機體一樣,Astray裝備了手部插頭以更換能量包和與手持武器交換數據。聯合軍和奧布用了不同的手部插頭,所以只有專門為Astray設計的武器才可以免除更改地使用。
Astray的開發計劃被扎夫特在CE 71年1月25日的突襲打斷。奧布為了把Astray計劃保密而將研製Astray的工場炸毀。然而,身為Coordinator的ASTRAY計劃主導者隆德•薩哈克堅決保全這三台機體。其中,這台Blue Frame裝上了Astray用附加裝備的數據。這些裝備包括一個高能量推進器和可選的頭部高性能探測器。Astray工場被破壞後,Blue Frame被「巨蛇之尾」傭兵部隊的機師叢雲劾發現。即使他被僱傭到殘破的工場破壞所有剩下的Astray計劃的證物,劾決定保存Blue Frame作為他的個人專用機。跟Gold Frame和Red Frame一樣,Blue Frame的最初的標准武器包括光束步槍、光束劍和一對頭部多管CIWS。
多虧本機的設計,劾能夠視不同的工作給Blue Frame裝備多樣的定製武器。在防衛地球軍宇宙要塞阿魯提密斯時,劾為Blue Frame配備了火箭筒和飛彈發射器。在地球時,Blue Frame安裝了「魚鱗系統」以提高在水底的機動性。魚鱗系統在與隆德的Gold Frame的一場戰斗中使用過。隨後,Blue Frame在與Eleven Socius的GAT-01D Long Dagger的戰斗中被嚴重破壞。後來,劾在Red Frame機師羅•裘爾和奧布曙光社的艾莉卡的幫助下把機體升級為Blue Frame Second L。他自己也設計了一些裝備,使機體升級為Blue Frame Second G。
其他情報(Other Information)
著名機師: 羅•裘爾;叢雲劾
細節圖片: 高性能推進器 可選的感測器 光束劍 光束步槍
登場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 B
原創設計者: Junichi Akutsu(本體),Yoshihiko Machida(整理魚鱗系統和全裝甲裝備)
異端高達藍色機L型 迷惘高達藍色機2型L
中文(大陸)譯名: 異端敢達藍色機2型L
中文(香港)譯名: 迷惘高達藍色機2型L
中文(台灣)譯名: 歧途(迷走)高達藍色機2型L
日文譯名:ガンダムアストレイ·ブルーフレーム セカンドL
英文譯名:Gundam Astray Blue Frame Second L
機體編號:MBF-P03
類型: 泛用試驗型MS
製造方: 奧布
所屬方: 巨蛇之尾
尺寸: 高17.78米
重量: 重64.4噸
動力提供: 電池能量包
駕駛艙: 駕駛員一名,位於驅乾的標准駕駛艙
駕駛者:主角之一,12月9出生,26歳,部隊的首領,戴眼鏡的Coordinator,外表冷酷的他,在戰場上有著「最強的Coordinator」的盛名。
裝備和設計特點: 戰術武器包
首次服役: C.E.71年
固定武器: 「Igelstellung」75cm 多管CIWS×2,連續發射,固定在頭部 ;光束軍刀×2,裝備在肩後,手持使用
選用武器:「Armor Schneider」突擊刀×6,表面塗有對BEAM塗層,主機體的臀側、腳跟、腳尖各存儲一把,手持使用
外加裝備武器: 戰術武器包:90mm 格林機關槍;特大型刀刃(超級刃)
技術和歷史記錄(Techn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
在一份契約工作中,MBF-P03 BLue Frame被Eleven Socius的GAT-01D Long Dagger嚴重破壞。後來,劾在Red Frame的機師羅•裘爾的幫助下將機體升級為Blue Frame Second L。羅的主要貢獻是一個可以分離飛行並以90mm 格林機關槍前往支援的戰術武器背包。其中戰術武器也可以被重新裝配並作為特大型刀刃使用。加之,Blue Frame Second的腳部也被重新塑造並在腳尖和腳跟內藏徹甲刃,徹甲刃還可以兩兩結合起來擲出。另外,在奧布曙光社工程師艾莉卡的幫助下,PS裝甲被加裝到Second L的駕駛艙周圍。機體的頭部也添加了遙控設備。這一升級模式被成為Blue Frame Second L(「L」代表羅),但劾也使用了另一種預備的配置:Blue Frame Second G。
著名機師: 叢雲劾
細節圖片: (暫缺)
登場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X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Destiny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OVA)
原創設計者: Junichi Akutsu(本體),Yoshihiko Machida(「Lohengrin」發射器)
異端高達金色機 中文譯名: 異端高達金色機
類型: 泛用試驗型機動戰士
製造方: 奧布
所屬方: 奧布
尺寸: 高17.53米
重量: 重49.80噸
動力提供: 電能量包
駕駛艙: 駕駛員一名,位於驅乾的標准駕駛艙
裝備和設計特點: 由基拉 大和所編寫的程式使自然人能夠操縱自如,改變了以前動作遲鈍的缺點。裝備跟普遍機一樣配有標准設備。
首次服役: C.E.71年1月25日
固定武器: 「Igelstellung」75cm 多管CIWS×2,連續發射,固定在頭部;光束劍×2,裝備在肩後,手持使用;盾
(手部)可選武器: 光束步槍×1,能量輸出未知;DUAL火箭炮
外加裝備武器: 無
技術和歷史記錄(Technical and Historical Notes)
當地球聯合軍開始製造屬於自己的機動戰士時,最初的工作是與在奧布太空殖民星的曙光廠協力完成的。然而奧布在研究中幫忙時有著隱蔽的目的——盜取地球聯合軍的機體數據以製造他們自己的機動戰士。參考了盜取的數據,奧布建造了三台原型Gundam Astray:「P01 Gold Frame」,「P02 Red Frame」和「P03 Blue Frame」。奧布成功地拷貝了地球聯合軍的光束劍和光束步槍技術,但卻不能完全掌握製造PS裝甲的技術,於是以Astray的輕量化和機動性彌補這一缺點。像聯合軍的機體一樣,Astray裝備了手部插頭以更換能量包和與手持武器交換數據。聯合軍和奧布用了不同的手部插頭,所以只有專門為Astray設計的武器才可以免除更改地使用。然而,這兩種插頭Gold Frame都裝上了,所以,它能使用聯合軍製造的武器。
Astray的開發計劃被扎夫特在CE 71年1月25日的突襲打斷。奧布為了把Astray計劃保密而將研製Astray的工場炸毀。然而,身為Coordinator的ASTRAY計劃主導者隆德•薩哈克堅決保全這三台機體並駕駛Gold Frame使用一種為GAT-X102 Duel Gundam設計的大型火箭筒離開赫立奧波利斯,但是Gold Frame未曾對火箭炮的使用進行測試,導致右臂負荷過重而損壞。隆德丟棄了毀壞的手臂,這手臂後來被Red Frame的機師羅•裘爾發現。離開赫立奧波利斯後,隆德在與羅的多次相遇中使用Gold Frame與之戰斗。在突入大氣層時,Gold Frame的頭部被損毀。然後,Gold Frame被帶到曙光廠,在那裡它被全面檢查並升級為MBF-P01-Re<AMATU> Gundam Astray Gold Frame Amatu。
其他情報(Other Information)
著名機師: 隆德•吉納•薩哈克
細節圖片: 光束劍 光束步槍 盾
登場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Seed Astray,機動戰士高達Seed X Astray
原創設計者: Junichi Akutsu
異端高達綠色機
總共製造了5架的P0系列,在海利歐波里斯崩壞後行蹤不明的2架(處於零件狀態)中的1架。原奧布軍的東亞共和國MS駕駛員巴利·何從某處獲得了本機的零件,並交由羅·裘爾組裝,之後讓渡給潛伏在東亞共和國第13密林保護區的游擊隊青年特洛伊·諾瓦雷。外觀、性能大致上與先行的3架相同,頭部的感測器則配合綠色的骨架變更為黃色,裝甲顏色則是灰色。裝備有教育型計算機規格的戰斗支援AI。
雙劍步槍 代替原本的光束來福槍的專用槍。槍身上下裝有滑移展開式的光束軍刀2基,在槍尾則裝有斧狀的實體劍。 機體資料 異端高達 綠色機
機體型號 MBF-P04
全高 17.53m
重量 49.8t
裝甲 發泡金屬裝甲
武裝 異端高達標准裝備
雙劍步槍
駕駛員 特洛伊·諾瓦雷
巴利·何
㈡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首次出艙後都完成了哪些任務
神舟13號航天員首次出艙,完成了大小機械臂的幾聯裝置以及懸掛裝置轉接件的組裝工作。
從這次的工作速度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比神舟12號工作效率要提升不少,因為有了神舟12號重組的經驗,神舟13號出艙速度也有了一個大大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在安裝完成操作設備之後直接將大量的時間留在老設備的操作上面在太空的時間長達六個小時,勞動成果也是非常顯著,希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夠多去看一些新聞聯播,了解航天工作人員的艱辛。
3、從這一次的圓滿完成任務,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鍾台下10年功,這一次能夠成功圓滿的完成任務,也是每一個航天人員在背後默默的付出,希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夠去關注每一個航天人員的努力,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㈢ 中國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三名航天員都有哪些任務
在這次出艙任務中的任務有許多,而且這些中國航天員還要在空間站待上三個月呢!而他們的任務就目前來看,大概是;
1、為機械臂安裝上臂支架,以便展開後續工作
首先有機械臂,空間站機械臂支架不是地面安裝好,一股腦就可以發射上去的。所以,航天員必須出艙,為了空間站未來的維護,將機械臂支架安裝好。勢在必行。
3、操作控制機械臂,檢驗試用
再次。出艙內航天員需要對機械臂進行操作,雖然地面可以控制機械臂進行大范圍轉移,但有時還是顯得鞭長莫及。故此但在有航天員自主機械臂才操作,才是更為重要。所以放權讓航天員。才是實事求是之道。畢竟航天員不得已需要面對太多的未知了,機械臂必須趁手啊!
㈣ 前蘇聯探測器是怎樣軟著陸月面的
前蘇聯1963年發射的「月球3號」開始硬著陸月面。「月球4號」飛到離月球8500千米地方向太陽軌道飛去;1965年,「月球5號」、「月球6號」、「月球7號」、「月球8號」統統失敗;1966年,「月球9號」(1583千克)第一次成功軟降落在北緯7°8′和西經64°33′的月面上,著陸器重100千克,工作了4天,發回幾幅中解析度360度的電視全景圖和輻射資料,最後因電源耗盡而停止工作。同年12月,「月球13號」(1590千克)軟著陸在北緯18°5′和西經62°3′月面上,四塊防護儀器板打開後,釋放出兩個折疊的帶有土壤化驗器的機械臂,藉助這些裝置測定了月面土壤的密度和堅實度。
前蘇聯通過軟著陸器實地勘查月面土壤性質後,1966年3月發射了「月球10號」(1600千克)。它是第一次成為繞月飛行的人造衛星(245千克),壽命短促,只有56天,但測量了月球空間輻射和微隕星環境,還向地球播放了「國際歌」。月球11號」和「月球10號」有相同的有效載荷;「月球12號」及「月球14號」裝有照相機,只發回了幾張月面圖片。1965年7月發射的「探測器3號」雖靠近月球飛向太陽軌道,但拍攝了「月球3號」看不到的遠側部分,發回28幅圖片,其中23幅是月面圖像。
美國的「徘徊者」是撞擊月面的,瞬息間它的全部儀器就毀壞了。前蘇聯打算使探測器在月面軟著陸,以便拍攝月面的風景照片。前蘇聯的第一個嘗試是1963年4月2日發射的「月球」4號,但是,從距離月面8500千米的地方飛過,沒有命中。
在這以後大約兩年的時間里,前蘇聯沒有發射月球探測器。也許在這個期間前蘇聯在為軟著陸改進儀器。
1965年5月9日,前蘇聯發射「月球5號」。這次沒有象先前的4號那樣,正式發表是以軟著陸作為目標,但是,飛行的目的是軟著陸,這是顯然的。「月球5號」比預定的時間提早5分鍾到達月面,撞擊在「雲海」。軟著陸失敗。
接著「月球6號」從距離月面16萬千米的地方飛過,「月球7號」撞擊在「風暴洋」,「月球8號」到達「風暴洋」,但是剛剛到達,通信就斷絕了。
第一次獲得成功的是1966年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這個探測器經過79小時的飛行之後,在「風暴洋」的「馬利烏斯」、「拉伊納」環形山的西方軟著陸,用電視攝象機拍攝月面的風景照片,並且送回地面。
「月球9號」重1.583噸。它的軟著陸過程是這樣:在著陸前48秒(距月面75千米),火箭逆噴射減速。在探測OS本體撞擊月面以前,重100千克的著陸體和本體分離。這個著陸體裝在自動充氣的氣球里。這個氣球可以緩和著陸時候的沖擊。著陸以後,保護傘打開,象大朵花的形狀。
「月球」9號送回的照片也被英國焦德班克射電天文台收到,並搶在前蘇聯之前發表,不過由於把水平方向的擴大率當成正確率的1/5,所以照片是歪曲的、不正確的。世界的新聞報紙都立刻發表了這些不正確的照片。前蘇聯的正確照片遲一天發表。在這些照片上小到2厘米的石子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月球9號」也計量了月球的輻射能。根據它的測定結果,月面的輻射線量是地球上普通場所的100倍左右。宇航員即使在月面逗留幾天,這些輻射線量也不至於使宇航員受到特別的傷害。後來,1966年12月21日發射的「月球」13號也在了月面軟著陸,它把金屬棒插入月面,測定月面的強度。
㈤ 自製一個真空吸盤裝置(機械臂!)簡易的就好!只用真空器! 不用電磁閥
真空發生器和吸盤那肯定是不能隨意搭配的了,簡單來說,真空發生器就只有三個參數,一個消耗壓縮空氣流量,一個抽真空流量,還有一個真空度。真空度是屬於發生器的自身性能,和吸盤無關,當然如果你需要相同的吸盤配套不同的發生器,那麼肯定是真空度高的那種發生器所能夠使吸盤產生的吸力更大些。所以發生器一般都有兩種設計,真空型和流量型。如果你要求單位面積上的吸盤吸力大些,那你就選真空型的,如果你要求真空抽氣量大些,比方說你用吸盤吸透氣性的東西,例如木板,那你的發生器就得選流量型的,因為如果你選真空型的,沒有真空抽氣流量的保證,那麼真空度還是上不來,也就是達不到發生器的最高真空度工作性能。 搭配標準的話,就相當於說是如何設計了,先確定好是流量型還是真空型,然後根據再根據流量來設計,這個設計就相當於是水泵抽水池裡的水的概念了,(不管是真空型還是流量型,只要抽氣流量大)就相當於水泵大,抽水就快。接下來就是去計算水池裡有中國水了。水就是發生器需要抽走的空氣,這個有中國呢?吸盤里有空氣要抽走,真空管路里有,真空元件(過濾器,電磁閥,真空罐等)里也有,你把這些需要抽氣的容積算出來,然後乘以一定的倍數就是用來選型的依據了,另外即便不考慮真空管路泄漏的話,你吸盤與吸取的工件表面之間肯定還是有泄漏的,比方說工件高低不平,或是工件自身有透氣性,抽氣流量的倍數就又要增加了。對於表面不透氣,真空管路無泄漏的理想情況來說,你用多大多小的真空發生器都可以把空氣抽光,只是耗費時間長短的區別了,而這個時間長短就是你再設計中所自行提出的設計要求,或是說系統工作性能了。 希望能幫到你,更多的可以訪問我空間聯系。
㈥ 嫦娥五號「月面挖土」,機械臂工作、封裝是如何完成的
據媒體報道,12月1日晚上11時左右,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表面,立即進行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有關准備工作,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按計劃進行月球表面採取樣本。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月球表面挖土打包完成,12月2日22時,歷經了大約19小時月面工作後,我國首次月面自動采樣任務順利完成,嫦娥五號自動進行月面采樣封裝,並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最後月球取樣封裝之後,嫦娥五號將進行首次無人月面起飛以及無人交會對接返回地球,預計還有20天左右將降落在我國北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
㈦ 同時設計多隻機械手摘蘋果可以實現嗎
應該不行。蘋果的位置和大小都是未知,而且都處於不可控狀態。在這個狀態專下怎麼抓取?屬攝像頭還是視覺系統?攝像頭觀看再人工控制摘蘋果的話就不如直接摘了,採用視覺系統那將是一個很繁雜的機構,和龐大的程序。畢竟得識別蘋果位置、大小,然後決定手臂路線和途中必須的規避物如枝幹葉子等。就算真有大能做出了這樣復雜且可靠的東西那相對於它的效率來講,成本會高到一個讓人不可接受的程度。
㈧ 前蘇聯探測器怎樣軟著陸月面
前蘇聯1963年發射的「月球3號」開始硬著陸月面。「月球4號」飛到離月球8500千米地方向太陽軌道飛去;1965年,「月球5號」、「月球6號」、「月球7號」、「月球8號」統統失敗;1966年,「月球9號」(1583千克)第一次成功軟降落在北緯7°8′和西經64°33′的月面上,著陸器重100千克,工作了4天,發回幾幅中解析度360度的電視全景圖和輻射資料,最後因電源耗盡而停止工作。同年12月,「月球13號」(1590千克)軟著陸在北緯18°5′和西經62°3′月面上,四塊防護儀器板打開後,釋放出兩個折疊的帶有土壤化驗器的機械臂,藉助這些裝置測定了月面土壤的密度和堅實度。
前蘇聯通過軟著陸器實地勘查月面土壤性質後,1966年3月發射了「月球10號」(1600千克)。它是第一次成為繞月飛行的人造衛星(245千克),壽命短促,只有56天,但測量了月球空間輻射和微隕星環境,還向地球播放了「國際歌」。月球11號」和「月球10號」有相同的有效載荷;「月球12號」及「月球14號」裝有照相機,只發回了幾張月面圖片。1965年7月發射的「探測器3號」雖靠近月球飛向太陽軌道,但拍攝了「月球3號」看不到的遠側部分,發回28幅圖片,其中23幅是月面圖像。
美國的「徘徊者」是撞擊月面的,瞬息間它的全部儀器就毀壞了。前蘇聯打算使探測器在月面軟著陸,以便拍攝月面的風景照片。前蘇聯的第一個嘗試是1963年4月2日發射的「月球」4號,但是,從距離月面8500千米的地方飛過,沒有命中。
在這以後大約兩年的時間里,前蘇聯沒有發射月球探測器。也許在這個期間前蘇聯在為軟著陸改進儀器。
1965年5月9日,前蘇聯發射「月球5號」。這次沒有象先前的4號那樣,正式發表是以軟著陸作為目標,但是,飛行的目的是軟著陸,這是顯然的。「月球5號」比預定的時間提早5分鍾到達月面,撞擊在「雲海」。軟著陸失敗。
接著「月球6號」從距離月面16萬千米的地方飛過,「月球7號」撞擊在「風暴洋」,「月球8號」到達「風暴洋」,但是剛剛到達,通信就斷絕了。
第一次獲得成功的是1966年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這個探測器經過79小時的飛行之後,在「風暴洋」的「馬利烏斯」、「拉伊納」環形山的西方軟著陸,用電視攝象機拍攝月面的風景照片,並且送回地面。
「月球9號」重1.583噸。它的軟著陸過程是這樣:在著陸前48秒(距月面75千米),火箭逆噴射減速。在探測OS本體撞擊月面以前,重100千克的著陸體和本體分離。這個著陸體裝在自動充氣的氣球里。這個氣球可以緩和著陸時候的沖擊。著陸以後,保護傘打開,象大朵花的形狀。
「月球」9號送回的照片也被英國焦德班克射電天文台收到,並搶在前蘇聯之前發表,不過由於把水平方向的擴大率當成正確率的1/5,所以照片是歪曲的、不正確的。世界的新聞報紙都立刻發表了這些不正確的照片。前蘇聯的正確照片遲一天發表。在這些照片上小到2厘米的石子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月球9號」也計量了月球的輻射能。根據它的測定結果,月面的輻射線量是地球上普通場所的100倍左右。宇航員即使在月面逗留幾天,這些輻射線量也不至於使宇航員受到特別的傷害。後來,1966年12月21日發射的「月球」13號也在了月面軟著陸,它把金屬棒插入月面,測定月面的強度。
㈨ 沖壓機械手和沖壓機器人的區別
機械臂是一種機械裝置,可以是自動的也可以是人為控制的;工業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化設備,機械臂是工業機器人的一種,工業機器人也有其它形式。所以雖然兩者含義不同,但是指代的內容有重合的部分。
所以簡單來說,工業機器人的形式有很多種,機械臂只是其中一種。
工業機器人和機械手臂有什麼區別
工業機器臂
工業機器臂是「一種固定或移動式的機器,其構造通常由一系列相互鏈接或相對滑動的零件組成,用以抓取或移動物體,能夠實現自動控制、可重復程序設計、多自由度(軸)。其工作方式主要通過沿著X、Y、Z軸上做線性運動以到達目標位置。」
工業機器人
根據ISO8373定義,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機器人與機械臂的區別
機械臂是機器人領域中使用最廣的一種機械裝置,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甚至軍事、太空領域。機械臂分四軸五軸六軸多軸,3D/2D機器人,獨立機械臂、油壓機械臂等,雖然種類很多,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接收指令並精確定位到三維(或者二維)空間上的點進行作業。
機器人於機械臂不同的是,機器人既可以接收人類的指令,還可以按照人類預先編排好程序執行作業,還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指定的原則行動。在未來機器人將更多地協助或取代人類的工作,特別是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危險的工作等。
㈩ 高達中異端有哪些
異端高達紅色機
機體有
飛行裝備,水下裝備,強化承載裝備,強力型,火星裝甲,全裝備,以及紅色機改等多種形態或者裝備
異端高達藍色機
機體有魚鱗裝備,二型L,全裝備,L
(陽電子發射器裝),二型G,三型,二型改以及尚不明朗的
異端·零式
等多種形態或者裝備
異端高達金色機
該機體有「天」未完成形,「天」,「天」蜜納
3種形態(嚴格來說未完成型和「天」其實是同一台,只不過一個還沒造完就拿出來打架了而已)
異端高達綠色機
異端高達紫色機
該機體還有
二期型,三期型
2種形態
異端高達非規格機
該機體由於有帶機械臂的背部連結裝置所以CE系中多數機體的背包都可以通用,另外該機體還有
D型的修復型
X異端
Delta
異端
M1異端
該機體有
M1A異端,高機動型,村雨,村雨(偵察型),大月像高達等多種衍生型號
戰國異端頑馭無
該機體的本體是異端高達紅色機,也屬於異端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