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丙烯腈實驗裝置實驗報告

丙烯腈實驗裝置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2-04-03 04:05:41

A. 雙氧水與丙烯腈放在一起有什麼反應

雙氧水與丙烯腈放在一起,可能會引起丙烯腈的聚合。
雙氧水中的氧氧鍵並不穩定,很容易斷裂成為羥基自由基,尤其是在有金屬離子的情況下。因此雙氧水和金屬離子體系,經常作為自由基聚合的引發劑。如果大量的丙烯腈和雙氧水混合後,是相當危險的,暴聚將會導致儲罐和裝置爆炸。

B. 丙烯腈的生產和應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丙烯腈(AN)是三大合成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高分子材料中佔有顯著的地位並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世界丙烯腈產品用於腈綸生產約佔50%。隨著西方國家腈綸產量逐年減少,丙烯腈在纖維中的消耗比例正在呈逐年下降趨勢。丙烯腈用於ABS、丁睛橡膠生產約佔30%,用於生產己二腈約佔10%。丙烯腈還應用於己內酞胺、多元醇聚合物等生產中,消耗量佔10%左右。
丙烯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由煉油廠裂化裝置的煉廠氣回收;二是在石油烴裂解制乙烯時聯產所得。丙烯大部分一直來自煉油廠,近年來,由於裂解裝置建設較快,丙烯產量相應提高較快。和世界市場一樣,近年來我國丙烯的發展速度也逐
漸超過了乙烯。2000年,我國乙烯需求量478.89萬噸,而丙烯的需求量卻達到498.85萬噸,首次超過乙烯,之後丙烯的需求量一種保持在乙烯之上。與乙烯相似,由於丙烯分子中含有雙鍵和α-活潑氫,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學反應活性。在工業生產中,利用丙烯的加成反應、氧化反應,羧基化、烷基化及其聚合反應等,可得一系列有價值的衍生物。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單體,目前主要用它生產聚丙烯腈纖維(商品名叫「腈綸」)。其次用於生產AB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樹脂的單體。丙烯腈電解加氫,偶聯製得的己二腈,是生產尼龍—66的原料。

C. 試用某一作物科學研究結果為例,寫一篇科技論文。謝謝啊

現代科學技術工作已經趨於綜合化、社會化。一個較大的科技項目,不是1個人或幾個人所能承擔的;科技工作與社會各方面的聯系也十分密切,沒有這些聯系,科技工作就寸步難行;在某一科學技術領域中往往是一群人在進行各個不同方向(或者是相同方向、相同課題)的研究,這就需要彼此聯系、交流和借鑒。這種聯系、交流和借鑒主要是通過科技工作者發表論文的形式進行的。論文的寫作與發表,對於提高研究水平、減少無效勞動和推動科學技術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科技發展史告訴我們,許多重大的發明、發現都是從繼承和交流開始的,因此可以認為,科技論文寫作幾乎是一切科技交流的基礎。

科技論文寫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響科技工作的進展。譬如一篇寫得好的科研選題報告或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可以促進一個有價值的科研項目或建設項目盡快上馬;反之,一篇寫得不好、表達不規范的論文,也將會妨礙某項科研成果得到公認,妨礙某種新理論、新方法被人們所接受,妨礙某項先進技術得到迅速推廣,或者,盡管研究成果具有發表的價值,但由於文稿寫作質量太差,有時也不易被期刊編輯部門所接受:因此,作為科技工作者,應當掌握科技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了解編輯出版部門對文稿質量和規格的要求,熟悉有關的國家標准和規定,並通過寫作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從而使自己能夠得心應手地寫出符合要求的論文,即學術價值或實用價值高、科學性強、文字細節和技術細節表達規范性好的科技論文,以此奉獻給社會,讓它們在促進學術交流和推動科學技術及經濟建設的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1 科技論文的概念和分類

科技論文的定義很多,有的簡單一些,有的則比較復雜;從 不同角度來看,也會有不同的說法。

簡單地說,科技論文是對創造性的科研成果進行理論分析和總結的科技寫作文體。比較翔實的定義是:科技論文是報道自然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創新工作成果的論說文章,它是通過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證明或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表達自然科學理論和技術開發研究成果的。

從論文的內容這個角度來下定義,將使讀者對於什麼樣的文章才叫做科技論文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這個定義也恰恰反映了科技論文區別於其他文體的特點:科技論文是創新性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學論述,是某些理論性、實驗性或觀測性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是某些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果的科學總結。

科技論文的分類就像它的定義一樣,有很多種不同的分法。下面從2個不同的角度對科技論文進行分類,並說明各類論文的概念及寫作要求。

科技論文就其發揮的作用來看可分為3類:一是學術性論文,二是技術性論文,三是學位論文。

1)學術性論文。指研究人員提供給學術性期刊發表或向學術會議提交的論文,它以報道學術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學術性論文反映了該學科領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學水平和發展動向,對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類論文應具有新的觀點、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數據或結論,並具有科學性。

2)技術性論文。指工程技術人員為報道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論文,這種研究成果主要是應用已有的理論來解決設計、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等具體技術問題而取得的。技術性論文對技術進步和提高生產力起著直接的推動作用。這類論文應具有技術的先進性、實用性和科學性。

3)學位論文。指學位申請者提交的論文。這類論文依學位的高低又分為以下3種:

a.學士論文。指大學本科畢業生申請學士學位要提交的論文。工科大學生有的作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與科技論文有某些相同之處。論文或設計應反映出作者具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從事科學技術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這種論文一般只涉及不太復雜的課題,論述的范圍較窄,深度也較淺,因此,嚴格地說,學士論文一般還不能作為科技論文發表。

b.碩士論文。指碩士研究生申請碩士學位要提交的論文。它是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但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性,強調作者的獨立思考作用。通過答辯的碩士論文,應該說基本上達到了發表水平。

c.博士論文。指博士研究生申請博士學位要提交的論文。它可以是1篇論文,亦可以是相互關聯的若干篇論文的總和。博士論文應反映出作者具有堅實、廣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能力,應反映出該科學技術領域最前沿的獨創性成果;因此,博士論文被視為重要的科技文獻。

學位論文要經過考核和答辯,因此,無論是論述還是文獻綜述,還是介紹實驗裝置、實驗方法都要比較詳盡,而學術性或技術性論文是寫給同專業的人員看的,總要力求簡潔。除此之外,學位論文與學術性論文和技術性論文之間並無其他嚴格的區別。就寫作方法而論,這種分類並無太大意義,這里僅借分類說明一下它們各自的特點和一般寫作要求而已。

在科學技術研究工作中,人們的研究內容和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以實驗為研究手段,通過實驗發現新現象,尋找科學規律,或驗證某種理論和假說,總之,實驗結果的科學記錄和總結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有的是先提出假說,進行數學推導或邏輯推理,或者藉助數學方法作為研究的手段,用實驗結果來檢驗理論,這類論文以論述或論證為中心,或提出新的理論,或對原有的理論作出新的補充和發展,或作出否定;有的研究對象雖然屬於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范疇,但論述的方式卻類似於社會科學的某些論文,即用可信的調查研究所得的事實或數據來論證新的觀點,等等。根據這些,即按研究的方式和論述的內容可對科技論文作如下分類。

1)實(試)驗研究報告。這類論文不同於一般的實(試)驗報告,其寫作重點應放在「研究」上。它追求的是可靠的理論依據,先進的實(試)驗設計方案,先進、適用的測試手段,合理、准確的數據處理及科學、嚴密的分析與論證。

2)理論推導。這類論文主要是對提出的新的假說通過數學推導和邏輯推理,從而得到新的理論,包括定理、定律和法則。其寫作要求是數學推導要科學、准確,邏輯推理要嚴密,並准確地使用定義和概念,力求得到無懈可擊的結論。

3)理論分析。這類論文主要是對新的設想、原理、模型、機構、材料、工藝、樣品等進行理論分析,對過去的理論分析加以完善、補充或修正。其論證分析要嚴謹,數學運算要正確,資料數據要可靠,結論除了要准確而外,一般還須經實(試)驗驗證。

4)設計計算。它一般是指為解決某些工程問題、技術問題和管理問題而進行的計算機程序設計;某些系統、工程方案、機構、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優化設計,以及某些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某些產品(包括整機、部件或零件)或物質(材料、原料等)的設計或調、配製等。對這類論文總的要求是相對要「新」,數學模型的建立和參數的選擇要合理,編制的程序要能正常運行,計算結果要合理、准確;設計的產品或調、配製的物質要經試驗證實或經生產、使用考核。

5)專題論述。這類論文是指對某些事業(產業)、某一領域、某一學科、某項工作發表議論(包括立論和駁論),通過分析論證,對它們的發展戰略決策、發展方向和道路,以及方針政策等提出新的獨到的見解。

6)綜合論述。這類論文應是在作者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綜合介紹、分析、評述該學科(專業)領域里國內外的研究新成果、發展新趨勢,並表明作者自己的觀點,作出發展的科學預測,提出比較中肯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一篇好的綜合論述,對於學科發展的探討,產品、設計、工藝材料改進的研究,科學技術研究的選題,以及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和青年科技人員及教師進修方向的選擇等的指導作用都是很大的。對這類論文的基本要求是,資料新而全,作者立足點高、眼光遠,問題綜合恰當、分析在理,意見和建議比較中肯。

以上的2種分類,看來已使讀者對各種各樣的科技論文的概念和最基本的要求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至於從其他角度對科技論文進行分類,如根據學科不同的分類,按作者多寡的分類,按不同文種的分類等,這里不作贅述。

2 科技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意義

科技論文的寫作與發表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科技論文的寫作是科技工作者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們有的科技工作者在接受科研任務時,往往認為他們接受的只是「1項」任務即科研;實際上,他們開始就應當認為接受的是「2項」任務——科研和寫作,科技工作者應當建立起這樣一個概念。法拉第說得好,「開拓,研究完成,發表」,可見寫作與發表對一個科技工作者有多麼重要。

不少作者往往把寫作論文當作課題研究最後階段的事來做,因而常常聽到他們說:「等課題完了再寫吧!」其實,寫論文不是為了「交差」、「還帳」,也不只是為了發表;科技論文的寫作是科學技術研究的一種手段,是科學技術研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好的作法是,課題研究的開始就是論文寫作的開始,即不要等課題完了才寫,而應在課題研究一開始就寫,因為思考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藉助於寫作效果會更好些。寫,就是用文字元號把思考的過程一一記錄下來,讓它們在紙面上視覺化,便於反復琢磨與推敲,使飄浮、抽象、混亂的思維清晰起來,具體化和條理化起來,使思維更縝密。如果把寫作貫穿在整個研究工作中,邊研究,邊寫作,則可及時發現研究工作的不足,補充和修正正在進行的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同時也還有這樣的可能,即寫作靈感的突發,將導致研究方案的重大改進,從而最終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和價值。

2)科技論文的發表可以促進學術交流。英國文學家肖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那你和我仍各有(只有)一個蘋果。但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那我們將各有兩種思想。」寫作與發表的科技論文則正是科技工作者之間進行科學思想交流的永久記錄,也是科學的歷史,它記載了探索真理的過程,記載了各種觀測結果和研究結果,而科學技術研究是一種承上啟下的連續性的工作,一項研究的結束可能是另一項研究的起點;因此,科技工作者通過論文寫作與發表形式進行的學術交流,能促進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有利於科學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3)科技論文的寫作與發表有利於科學積累。科技論文寫作是信息的書面存儲活動,通過論文的寫作與發表,信息的傳遞將超越時空的限制,研究成果將作為文獻保存下來,成為科學技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同時代人和後人提供科學技術知識,由整個人類所共享。人類整個科學技術歷史長河就是由這樣一個個浪花匯集而成的。

4)科技論文的發表是發現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考核科技工作者業務成績的重要依據。一篇論文的發表,可能使一個原來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被發現並受到重用,這在科技史上和當今的事例是很多的。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科技工作者學識水平與業務成績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考核他們能否晉升學位和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

3 科技論文的特點和寫作要求

科技論文同一般的科技文章有共同之處,具有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但作為科技論文,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屬性。

一篇科技論文必須同時具有下述特點,並同時滿足下述寫作要求。

1)創新性或獨創性。科技論文報道的主要研究成果應是前人(或他人)所沒有的。沒有新的觀點、見解、結果和結論,就不成其為科技論文。

科技論文的創新程度是相對於人類已有的知識而言的。至於某一篇論文,其創新程度可能大些,也可能很小,但總要有一些獨到之處,總要對豐富科學技術知識寶庫和推動科學技術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首次提出」,「首次發現」,當然是具有重大價值的研究成果,這畢竟為數不很多;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新意,

對某一點有發展,應屬於創新的范圍,而基本上是重復他人的工作,盡管確實是作者自己「研究」所得的「成果」,但也不屬於創新之列。在實際研究中,有很多課題是在引進、消化、移植國內外已有的先進科學技術,以及應用已有的理論來解決本地區、本行業、本系統的實際問題,只要對豐富理論、促進生產發展、推動技術進步有效果,有作用,報道這類成果的論文也應視為有一定程度的創新。

由於創新性的要求,科技論文的寫作不應與教科書(講義)和實驗報告、工作總結等等同。教科書是介紹和傳授已有知識的,主要讀者是外行人、初學者,因此十分強調系統性、完整性和連續性,寫法上要力求循序漸近,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實驗報告或工作總結等則要求把實驗過程和操作,以及數據資料,或者做了哪些工作,怎麼做的,有什麼成績和缺點,有什麼經驗和體會等比較詳細地反映出來,即使是重復別人的工作也可以寫進去。當然,這里並不否認某些實驗報告或工作總結等也具有新意。科技論文報道的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因而與他人相重復的研究內容,基礎性的知識,某些一般性的、具體的實驗過程和操作或數學推導,以及比較淺顯的分析等都應刪去,或者只作簡要的交待和說明,同時應對原始材料有整理、有取捨、有提高,要形成新觀點、新認識、新結論。

對於科技論文,只有新意還不夠,這只是每一篇論文寫作與發表必備的條件。

2)理論性或學術性。理論性指一篇科技論文應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它有2個方面的含義:a.對實驗、觀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結果,要從一定的理論高度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一定的科學見解,包括提出並解決一些有科學價值的問題;b對自己提出的科學見解或問題,要用事實和理論進行符合邏輯的論證與分析或說明,總之要將實踐上升為理論。從實質而言,科技論文的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作者在認識上的深化和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科學抽象的過程。只有這樣,論文所報道的發現或發明,才不只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理論價值即學術價值;所以,寫一篇論文,如果僅僅是說明解決了某一實際問題,講述了某一技術和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從事科學研究,特別是從事工程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應注意並學會善於從理論上總結與提高,爭取寫出既有創新性又有理論價值的科技論文來。

3)科學性和准確性。一篇論文有了創新性和理論性還只能定性地說它已經具備了一篇論文最主要的東西,在具體的研究及寫作階段還必須使論文具有科學性和准確性。

所謂科學性,就是要正確地說明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並且要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具體說來,包括論點正確,論據必要而充分,論證嚴密,推理符合邏輯,數據可靠,處理合理,計算精確,實驗重復,結論客觀,等等。

所謂准確性,是指對客觀事物即研究對象的運動規律和性質表述的接近程度,包括概念、定義、判斷、分析和結論要准確,對自己研究成果的估計要確切、恰當,對他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做比較時)的評價要實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說過頭話。

4)規范性和可讀性。撰寫科技論文是為了交流、傳播、儲存新的科技信息,讓他人利用,因此,科技論文必須按一定格式寫作,必須具有良好的可讀性。在文字表達上,要求語言准確、簡明、通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論述嚴謹。在技術表達方面,包括名詞術語、數字、符號的使用,圖表的設計,計量單位的使用,文獻的著錄等都應符合規范化要求。一篇科技論文失去了規范性和可讀性,將嚴重降低它的價值,有時甚至會使人懷疑它報道的研究成果是否可靠。

4 科技論文規范表達的概念與作用

科技論文規范表達的要求來自科學技術期刊編排的標准化和規范化。

這里,首先應明確標准化和規范化的概念。什麼是標准?標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則。在科學技術和生產領域中,國家機關或社會團體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和合理組織生產的需要,在產品質量、品種規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規定了統一的若干技術要求,這些技術要求就是標准。我國現在通行的有國家標准、地方標准、行業標准和企業標准等4種標准,同時還有國際標准化組織發布的國際標准。什麼是規范?標准在某一范圍內的具體化,或者把約定俗成的技術要求整理出來,在一定的范圍內實施的明文規定,就是規范。由此可知,標准與規范的區別在於,標準是明文規定的准則,在我國,國家標準是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並發布的一種國家法規,具有權威性、標准性和嚴肅性;規范雖然也是明文規定的一種「標准」(從衡量事物的「准則」角度說),但它不是國家法規,而是某些部門或團體根據約定俗成和從導向的意願出發所提出的某種規定或建議,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導向性。當然,規范趨於成熟,若有必要則可通過一定形式的批准和發布即上升成為標准。

什麼是標准化和規范化?按標准、規范的要求去做,達到了標准、規范的要求,就是標准化和規范化。

科技期刊是社會產品,當然也有標准化、規范化問題。科技學術期刊是科學技術重要文獻的載體,是科學技術的新信息源。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科技信息量猛增,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用的手工收集、整理、儲存、傳播信息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而電子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則為科技信息的加工、傳播、儲存、檢索、利用提供了極大方便。信息從「人」識別進入「機」識別。必然要求科技期刊的編排實現標准化和規范化。

科技學術性期刊的主體是科技論文。作為科技新信息源的科技論文,其表達的規范化是實現信息處理與傳播的前提的需要。科技論文只有實現編寫格式的標准化和各個細節表達的規范化,才能真正體現科學的內涵,准確表達科學的內容,從而有利於傳播、儲存、檢索和利用。

另外需要指出,科技論文表達得規范,不僅能提高論文本身的水平,而且可以反映出作者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優良的寫作修養。這為論文被期刊編輯部門選中發表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誠然,一篇論文能否被期刊採用,主要決定論文報道的研究成果是否有發表價值,但是,表達規范與否也是不能忽視的因素。尤其是對於稿源豐富的期刊,當在2篇都有發表價值的論文中只能選用1篇時,被選中的肯定是表達比較規范的那一篇,因為它的編輯加工量小,或者不必要經過作者再修改,從而可以保證出版質量,縮短發表周期;因此,為了使確有發表價值的論文能得到及時發表,避免因表達不規范被退稿或推遲發表,作者努力提高論文的寫作質量,使之達到規范表達的要求,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科技論文的規范表達涉及到如下主要內容:1)編寫格式的標准化;2)文字細節和技術細節表達的標准化或規范化,主要包括名詞名稱、數字、量和單位、數學式、化學式等的規范表達,以及插圖和表格的合理設計;3)科技語言和標點符號的規范運用。

第2部分 科技論文的撰寫格式

為了便於論文所報道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這一信息系統的收集、儲存、處理、加工、檢索、利用、交流和傳播,198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准《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對科技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作了規定。盡管各篇論文的內容千差萬別,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各有千秋,但格式完全可以統一。所謂格式,即一定的規格式樣。科技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就是撰寫和編排科技論文時應滿足的規格和式樣方面的統一要求。

有了科技論文的編寫格式這一國家標准,對於一篇科技論文應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各部分要寫什麼內容,以及表達中有些什麼要求,編排上應符合哪些規定,都有章可循;但是,論文的主題如何確立,論據如何選取,論證如何進行,結構如何安排,節、段如何劃分,層次標題如何擬定,具體材料如何到位……一句話,具體如何寫、如何編排,則需要論文作者和刊物編者根據研究對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論文內容的不同,即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所以可以說,只要按照科技論文的撰寫和編排格式去進行創造性的寫作和編輯,論文就不會千篇一律,刊物也不會千刊一面,相反,卻能使它們既符合規定的格式要求,又各自具有獨立的主題思想、表達手法、寫作風格和編排特色,這正是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或一份高水平的刊物所必需的。

一般說,科技論文的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為:題名、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結論(和建議)、致謝、參考文獻和附錄。

下面將對科技論文的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寫作要求逐一進行討論。

1 題名

1.1 題名的概念

題名,又叫文題、題目、標題(或稱「總標題」,以區別於「層次標題」),是論文的總綱,是能反映論文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的邏輯組合。

1.2 題名的一般要求

1.2.1 准確得體

題名應能准確地表達論文的中心內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圍和達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籠統的、泛指性很強的詞語和華而不實的詞藻。

常見的毛病有如下幾種:

1)題名反映的面大,而實際內容包括的面窄。例如:

①新能源的利用研究

實際上文中只討論沼氣的利用問題。沼氣只是「新能源」中的一種,顯然原題過於泛指和籠統。可改為「沼氣的利用研究」或「沼氣的利用」。

2)標題一般化,不足以反映文章內容的特點。例如:

②論自動化在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此題名不能引人注目,因為與此類似的題名已經不少,很多文章從不同的角度都在闡明工業自動化的作用,而該文有著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首次提出了對於這一論題的定量分析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進行一系列的計算,得出了比較有說服力的結論;因此將②改為「自動化在我國工業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的定量分析」,就反映了這篇論文的特定內容「定量分析」,即有別於其他的一般性論述文章。

3)不注意分寸,有意無意拔高。比如有的作者,其課題的研究深度並不大,卻常常把「……的機理」、「……的規律」一類詞語用在題名上。比較客觀的做法是,除確實弄清了「機理」、掌握了「規律」而外,一般地取名為「……現象的(一種)解釋」、「……的一種機制」等比較恰當,比較慎重,也留有餘地。

1.2.2 簡短精練

題名應簡明,使讀者印象鮮明,便於記憶和引用。GB7713-87規定,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字」。我們應把這「20字」視為上限,在保證能准確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內容」的前提下,題名字數越少越好。

這里介紹幾種減少題名字數的方法:

1)盡可能刪去多餘的詞語。例如:

①××港自引船增多對安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可改為「××港自引船增多對安全的影響及其對策」。

2)避免將同義詞或近義詞連用。例如:

②葉輪式增氧機葉輪受力分析探討

「分析」與「探討」義近,保留其一即可。據文章內容可以刪去「探討」。

3)題名不易簡化時,可用加副題名的辦法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當然,列副題名不單是為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例如:

③弧齒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按大輪齒面上任一基準點配切小輪的原理共30個字。從需要考慮,原理很難簡縮,但可改為:弧齒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切齒調整計算新方法——按大輪齒面上任一基準點配切小輪的原理。

採用了副題名,整個字數可能還不少(此例總字數還增加了),但不會使讀者感到題名過長,而且編排頁眉也很方便(按慣例,頁眉可以不排副題名)。

採用副題名不單單是為了減少主題名的字數,下列場合還可以採用副題名:a.題名語意未盡,用副題名補充說明論文的特定內容;b.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幾篇論文報道,或者是分階段的研究結果,各用不同的副題名區別其特定內容;c.其他有必要用副題名作為引伸或說明的情況。

1.2.3 便於檢索

題名所用詞語必須有助於選定關鍵詞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以便為檢索提供特定的實用信息。

題名中一定要有反映文章內容的關鍵詞,關鍵詞多一些更好。這一點只要避免了題名「籠統」和「空泛」就比較容易做到。

D. 您好,化學實驗會用到丙烯腈,請問應該選購3M哪款防毒面具呢,謝謝~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推薦您使用3M
6001CN濾毒盒,配合3M
6000/6500/7500系列橡膠或硅膠半面罩面罩使用。請注意丙烯腈有劇毒,建議濾毒盒每天使用完畢後即廢棄。
另外,丙烯腈液體可通過皮膚接觸直接危害人體,對眼睛有嚴重傷害,所以如有液體飛濺風險,您可考慮使用防化學護目鏡或6000系列全面罩,並佩戴氯丁橡膠防化手套。
希望以上答復令您滿意!如仍有疑問,歡迎向企業知道提問。

E. 求助 關於丙烯腈的短篇英文論文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
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對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准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
常見毛病是:過於籠統,題不扣文。如:"金屬疲勞強度的研究"過於籠統,若改為針對研究的具體對象來命題。效果會好得多,例如"含鎳名牌的合金材料疲勞強度的研究",這樣的題名就要貼切得多。再如:"35Ni-15Cr型鐵基高溫合金中鋁和鈦含量對高溫長期性能和組織穩定性能的影響的研究"這樣的論文題目,既長又不準確,題名中的35Ni-15Cr是何含義,令人費解,是百分含量?是重量比?體積比?金屬牌號?或是其它什麼,請教不得而知,這就叫題目含混不清,解決的辦法就是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清晰地點示出論文研究的內容。假如上面的題目中,指的是百分含量,可放在內文中說明,不必寫在標題中,標題中只需反映含Ni和Cr這一事實即可。可參考的修改方案為:"Ni、Cr合金中Al和Ti含量對高溫性能和組織穩定性的影響"。
關鍵問題在於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准則。
2.簡短精煉
力求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至於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並無統一的"硬性"規定,一般希望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於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常見了繁瑣題名如:"關於鋼水中所含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這類題目中,像"關於"、"研究"等詞彙如若舍之,並不影響表達。戲是論文,總包含有研究及關於什麼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題目便可精煉為:"鋼水化學成分的快速分析法"。這樣一改,字數便從原21個安減少為12個字,讀起來覺得干凈利落、簡短明了。
若簡短題名不足以顯示論文內容或反映出屬於系列研究的性質,則可利用正、副標題的方法解決,以加副標題來補充說明特定的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等信息,使標題成為既充實准確又不流於籠統和一般化。如?quot;(主標題)有源位錯群的動力學特性--(副標題)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有源位錯群的滑移特性"。
3.外延和內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內涵"屬於形式邏輯中的概念。所謂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反映的每一個對象;而所謂內涵,則是指對每一個概念對象特有屬性的反映。
命題時,若不考慮邏輯上有關外延和內涵的恰當運用,則有可能出現謬誤,至少是不當。如:"對農村合理的全、畜、機動力組合的設計"這一標題即存在邏輯上的錯誤。題名中的"人",其外延可能是青壯年,也可以是指嬰兒、幼兒或老人,因為後者也?quot;人",然而卻不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顯然不屬於命題所指,所以泛用"人",其外延不當。同理,"畜"可以指牛,但也可以指羊和豬,試問,哪裡見到過用羊和豬來犁田拉磨的呢?所以也屬於外延不當的錯誤。其中,由於使用"勞力"與"畜力",就不會分別誤解成那些不具有勞動能力和不能使役的對象。
4.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於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有人對36種公開發行的醫學科持期刊1987年發表的論文的部分標題,作過統計分析,從中篩選100條有錯誤的標題。在100條有錯誤的標題中,屬於"省略不當"錯誤的佔20%(如:"完狀動肪疾病運動後異常血壓反應的決定因素"的標題,將"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省略為"冠狀動肪疾病";"一年來世界各國肝病的進展"的標題,將"肝病治療"省略為"肝病");屬於"介詞使用不當"錯誤的佔12%(如:"內鏡熒光檢測對診斷消化道癌的評價"的標題,本意是作者運用這種方法去診斷消化道癌並做出評價,而實際上"內鏡熒火檢測"成了主語,當然不妥當)。在使用介詞時產生的錯誤主要有:①省略主語--第一人稱代詞不達意後,沒有使用介詞結構,使輔助成分誤為主語;②需要使用介詞時又沒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詞結構時使用。粲"主事的錯誤"的佔11%(如"新冠片"錯對冠心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屬於"並列關系使用不當"錯誤的佔9%(如:"老年患者的膀胱鏡檢查與並發症");屬於"用詞不當"、"句子混亂"錯誤的各佔9%,其它類型的錯誤,如標題冗長、文題不符、重復、歧意等亦時有發生。
(二)作者姓名和單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這一項屬於論文署名問題。署名一是為了表明文責自負,二是記錄作用的勞動成果,三是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及文獻檢索(作者索引)。大致分為二種情形,即:單個作者論文和多作者論文。後者按署名順序列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對研究工作與論文撰寫實際貢獻最大的列為第一作者,貢獻次之的,列為第二作者,余類推。註明作者所在單位同樣是為了便於讀者與作者的聯系。
(三)摘要(Abstract)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他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①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
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數不超過論文字數的5%。例如,對於6000字的一篇論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論文摘要不要列舉例證,不講研究過程,不用圖表,不給化學結構式,也不要作自我評價。
[示例]
論文題目:天體對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響
論文摘要: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物理量,隨著對重力加速度測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須考慮天體對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響。本文介紹了天體(包含日、月及太陽系行星)對地球重力加速度影響的基本概念,推導了影響的計算公式,並經過誤差分析,證明此公式的相對誤差小於1×10-9,完全可滿足現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測量的要求。
撰寫論文摘要的常見毛病,一是照搬論文正文中的小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文字;二是內容不濃縮、不概括,文字篇幅過長。
[示例]
論文題目:集成電路熱模擬模型和演算法
論文提要:眾所周知,半導體器件的各種特性參數都是溫度的靈敏函數學[諸如ls(T),B(T),C1(T),Cp(T)……]。集成電路將大量元件集成在一塊苡片上,電路工作時,元件功耗將產生熱量,沿晶片向四周擴散。但是由於半導體片及基座材料具有熱阻,因此晶元上各點溫度不可能相同。特別對於功率集成電路,大功率元件區域將有較高溫度所以在晶元上存在著不均勻的溫度分布。
但是為了簡化計算,一般在分析集成電路性能時,常常忽略這種溫度差別,假定所有元件者處於同一溫度下。例如通用的電路模擬程序--SPICE就是這樣處理的。顯然這一假定對集成電路帶來計算誤差。對於功率集成電路誤差將更大。因此,如何計算集成電路晶元上的溫度分布,如何計算元件溫度不同時的電路特性,以及如何考慮晶元上熱、電相互作用,這就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介紹集成電路的熱模擬模型,並將熱路問題模擬成電路問題,然後用電路模擬程序求解晶元溫度分由。這樣做可以利用成熟的電路分析程序,使計算的速度和精度大為提高。作者根據這一模型和演算法,編制了一個YM-LiN-3的FORTRAN程序,它可以確定晶元溫度分布,也可發計算元件處於不同溫度時的電路特性,該程序在微機IBM-PC上通過,得到滿意結果。
上述論文提要字數近600,顯然過長,只要認真加以修改(例如:第一段可刪掉,第二段只保留其中的最後幾句話,加上第三段),便可以二三百個字編寫論文摘要。
(四)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
主題詞是用來描述文獻資料主題和給出檢索文獻資料的一種新型的情報檢索語言詞彙,正是由於它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情報檢索計算機化(計算機檢索)成為可能。
主題詞是指以概念的特性關系來區分事物,用自然語言來表達,並且具有組配功能,用以准確顯示詞與詞之間的語義概念關系的動態性的詞或片語。
例如:主題詞之一"等離子體應用"。它具有概念的特性,說明它不是別的,而是"等離子體應用",採用的是自然語言詞彙。
關鍵詞是標示文獻關建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如,關鍵?quot;原子能"(其規范的主題詞可能是"核能")。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篇論文可選取3~8個詞作為關鍵詞。
[示例]
論文題目:一種新的天線陣方向圖綜合方法
關鍵詞:天線陣;方向圖;綜合;互耦;偶極子;輸入阻抗(共6個)相應的英譯文:
Title: A new method for array pattern synthesis
Key words: Antenna array; pattern ; synthesis; mutual coupling; dipole;
input impadance
關鍵詞或主題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先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住處或詞江,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例如,在天線陣方向圖綜合方法研究(上述論文的論題)中,涉及到諸如互耦的概念、偶極子的概念以及輸入阻抗的概念,這些概念所用的詞出現頻率較高且具有比較關鍵的物理意義,所以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片語。
關鍵詞與主題詞的運用,主要是為了適應計算機檢索的需要,以及適應國際計算機聯機檢索的需要。一個刊物增加"關鍵詞"這一項,就為該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開辟了一個新的途徑。
(五)引言(Intorction)
引言又稱前言,屬於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內容選擇不必過於分散、瑣碎,措詞要精煉,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並無硬性的統一規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示例]
論文題目:膽法反流性胃火的臨床特徵
前言: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本病的致病因素較多,十二指腸液包括膽法反流入胃,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因素[1]。本文探討了膽法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特徵。
這里,寫了短短幾行文字卻清楚地闡明了研究背景、理由和知識空白,同時也表明了前人的工作(由標注文獻[1]反映,其詳細內容可通過查閱該文獻獲得)以及作者現在所從事的研究內容。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論文的本論,屬於論文的主體,它占據論文的最大篇幅。論文所體現的創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結果,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這一部分內容充實,論據充分、可靠,論證有力,主題明確。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同時也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人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自然段。每一邏輯段落可冠以適當標題(分標題或小標題)。
段落和劃分,應視論文性質與內容而定。一般常見的劃分方式有:①實驗原材料和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和分析。②理論分析/實驗裝置和方法/實驗結果比較與分析。
根據論文內容的需要,還可以靈活地採用其它的段落劃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況而言,大體上應包含實驗部分和理論分析部分的內容。"實驗結果和分析"這一部分是論文的關鍵部分。有人曾說:"實驗的結果是論文的必臟",這並不為過,論文的新意主要在這里體現。
不少學科的論文,還可再簡化一點,例如,醫學論文,常將正文部分分成兩個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對象和方法"),"結果和討論"(工"結果和分析")。
要寫好"材料和方法"這一節,應給出諸如實驗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術要求、數量、來源以及制備方法等諸方面的信息,有時甚至要列出所用試劑的有關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要避免使用商業名稱,通常應使用通用化學名稱。實驗方法應介紹主要的實驗過程,但不要機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進行描述,而應該將各有關的方法結合起來描述。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論文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復文中的試驗及其結果,並即達?quot;再現性"或"可重復性"、"確證性"的要求。
缺少論文寫作經驗與素養的人,容易將這一部分寫成實驗報告,將實驗過程一一羅列無遺,總希望把自己辛苦做過的工作,都寫入論文,可是,其效果適得其反,易使那些必須讓人知道的重要內容淹沒在一大片令人生大厭的冗長文字中。因此,應當闡述主要的、關鍵的和非一般常用的內容,凡屬通過的、標準的和常見的儀器設備,只需提供型號、規格及主要性能指標。
"結果和分析"這一節是論文的關鍵部分,全文的一切結論由此得出,一切議論由此引發,一切推理由此導出。這部分需要列出實驗數據和觀察所得,並對實驗誤差加以分析和討論。要注意科學地、准確地表達必要的實驗結果,揚棄不必要的部分。實驗數據或結果,通常用表格、圖或照片等予以表達,而且盡量用圖,不用表格或少用表格。
如果標題定為"結果和討論",對於"討論"(或"分析")這一部分與其它部分相比,則更難以確定所應寫的內容,通常也是最難寫的一部分。寫得好的"討論(或"分析")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徵:①要設法提出"結果"一節中證明的原理、相互關系以及歸納性的解釋,但只對"結果"進行論述,而不應進行重述。②要能指出你的結果和解釋與以前發表的著作相一致或不一致的地方。③要論述你的研究工作的理論含義以及實際應用的各種可能性。④要能指出任何的例外情況或相互關系中有問題的地方,並且應明確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及解決的方向。
由於學術論文的選題和內容性質差別較大,其分段及其寫法均不能作硬性的統一規定,但必須實事求是,客觀直切,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簡練可讀。
一篇學術論文的正文,是其核心部分,占據主要篇幅。一般來說,正文總是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內容:調查與研究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當然,其中的結論可以單獨設一部分(或一節)展開敘述。
(七)結論(Conclusion)
論文的結論部分,應反映論文中通過實驗、觀察研究並經過理論分析後得到的學術見解。結論應是該論文的最終的、總體的結論。換句話說,結論應是整篇論文的結局,而不是某一局部問題或某一分支問題的結論,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當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且是從全篇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新的學術總觀念、總見解。
結論應該准確、完整、明確、精練。該部分的寫作內容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本文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②對前人有關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或遺留未予解決的問題,以及對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能的關鍵點和方向。
"結論"部分的寫作要求是: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具體,常象法律條文一樣,按順序1、2、3……列成條文,用語暫釘截鐵,且只能作一種解釋,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其詞。文字上也不應誇大,對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內容注意留有餘地。
[示例]
論文題目:丁二烯民丙烯腈共低聚反應中共聚物組成的控制
論文的結論:
1.對於以過氧化氫為引發劑乙醇為溶劑、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低聚反應分批聚合體系,由於單體況聚率不同,為了改善丁腈羥的性質,進行組成控制是必要的。
2.本工作採用向反應體系中補加消耗快的單體的方法,能夠控制反應液的單體組成與共聚物的組成。
3.本文根據自由基共聚反應理論,提出了一種補加單體的新的計算方法。實驗證明,應用這種計算方法,能合成出組成比例均勻的丁腈羥液體共聚物。這種方法不僅能用地丁腈羥的合成,也能用於其它自由基二元共聚反應。
4.按本文的方法所合成的丁腈羥不僅組成比較均勻,序列人發布也比較均勻,序列長度為1的分布幾率高達97%。
[此文部分內容曾在IUPAC第29屆高分子討論會(羅馬尼亞)上報告,刊於《應用化學》,1984年第3期]
最後指出一點,有些學科論文,例如醫學論文,常?quot;結論"部分不單獨列出,而將其內容隱含於"討論"部分的文字中(常在最後部位,也是最簡短的文字部分),這也是一種可行的處理方法。例如,題為"競爭蛋白結合法測定血25羥維生素D3濃度的臨床意義"的論文,在其"討論"的段落中,最後有一個自然段,為:"本研究說明,CPBA法測定血25-OH-D濃度,不僅方法簡便,同時又是觀察機體維生素D缺乏和過量的一個較敏感和可靠的指標"。實際上,這就是全文的結論,是從正文部分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思維過程而得到的總觀念。
(八)致謝(Acknowledgment)
按照GB7713-87的規定,致謝語句可以放在正文後,體現對下列方面致謝: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研究工作的獎學金基金、合同單位、資助和支持的企業、組織或個人;協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議和提供幫助的人;給予轉載和引用權的資料、圖片、文獻、研究思想和設想的所有者;其他應感謝的組織和人。
(九)參考文獻(Reference)
在學術論文後一般應列出參考文獻(表),其目的有三,即:①為了能反映出真實的科學依據;②為了體現嚴肅的科學態度,分清是自己的觀點或成果還是別人的觀點或成果;③為了對前人的科學成果表示尊重,同時也是為了指明引用資料出處,便於檢索。
撰寫學術論文過程中,可能引用了很多篇文獻,是否需要全部列出?回答是否定的。事實上,只需要將引用的最重要和最關鍵的那些文獻資料列出即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對參與文獻的標注方法作了規定。指出:專論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獻的標注方法可以採用順序編碼制,也可採用"著者-出版年"制。
1.順序編碼制
[示例]
關於主題法的起源眾說不一。國內有人認為"主題法檢索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開始於1856年英國克雷斯塔多羅(Crestadoro)的《圖書館編制目錄技術》一書","國外最早採用主題法來組織目錄索引的杜威十進分類法的相關主題索引……"。①也有人認為"美國的貝加遜·富蘭克林出借圖書館第一個使用了主題法"。②
參考文獻:
①劉湘生·關於我國主題法和分類法檢索體系標准化的淺見·北圖通迅,1980(2):19~23
②楊沛霆,趙連城,建立檢索系統的幾個問題,北京: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1963。
2."著者-出版年"制
[示例]
關於主題法的起源眾說不一。國內有人認為"主題法檢索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開始於1856年英國克雷斯塔多羅(Crestadoro)的《圖書館編制目錄技術》一書","國外最早採用主題法來組織目錄索引的是杜威十進分類法的相關主題索引……"(劉湘生1980)。也有人認為"美國的貝加遜·富蘭克林出借圖書館第一個使用了主題法"(楊沛霆1963)。
劉湘生,1980,關於我國主題法和分類法檢索體系標准化的淺見,北圖通訊,(2)19-23。
專論正文所引用的文獻的主要來源有:專著或書(Book);連續出版物或期刊雜志(Journal);會議文獻或會議記錄、資料匯編(Proceedings,edited-collections);報告(Report);專利(Patent)。
不論引用文獻屬於哪一種來源,在文後列出?quot;參考文獻"都是為撰寫或編輯論著而引用的有關圖書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還分別對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作出了如下規定:
1.專著
(1)著錄項目:主要責任者,書名,版本,出版項(出版地:了版者,出版年)。
(2)著錄格式:主要責任者,書各,其他責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獻數量,叢編項,附註項,文獻標准編號--以上供選擇)。
[求例]
(1)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修訂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頁
Morton L T , ed. Use of Medical Lierature. 2nd ed. London:Butter-worths,
1977.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BN0-408-70916-2
2.連續出版物
(1)著錄項目:題名,主要責任者,版本,出版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著錄格式:題名,主要責任者,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叢編項,附註項,文獻標准編號--供選擇)
[示例]
(1)地質論評,中國地質學會,1936,1(1)~北京:地質出版社,1936~
(2)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ing and Primary
Instries Dicision, Statistics Canada. Preliminary ed. 19701~. Ottawa:
Statistics Canada, 1970~. Annual Census of Manufacturers. Text in English
and French. ISSN 0700~0758.
3.專利文獻
(1)著錄項目: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文獻識別符,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2)著錄格式: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其人了責任者,附加項--供選擇)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示例]
Carl Zeiss Jena, VBD. Anorng Zur lichtele-creischen Erfassung der Mitte
eines Lichtfeldes. Erfinder: W Feist , C Wachnert , E Feistauer. Int. CI:
G02 B27/14. Schweiz, Patentschrift, 608 626. 1979.1.15
4.報告
[示例]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1970.
5.學位論述
[示例]
張築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學位論文],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1983
6.連續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獻
[示例]
(1)華羅庚,王元,論一致分布與近似分析:數論方法(I),中國科學,1973(4):339~357
(2)陶仁驥,密碼學與數學,自然雜志,1984,7(7):527
(3)趙均宇,略論辛亥革命前後章太炎,光明日報,1977,3,24(4)
(4)Hewitt J A. Technical Sercicesin 1983.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1984, 28,(3):205~218
連續出版物包括期刊、報紙和年刊(報告、年鑒等);各學會的雜志、紀要、會議錄、學會會報等;以及有編號的專論叢書。

F. 丙烯腈的作用

丙烯腈 【名稱】:丙烯腈
【化學式】:CH2═CHCN
三維模型【化學性質】:分子量 53.06
辛辣氣味的無色液體。熔點-82℃。密度0.806g/cm3。閃點-1.1℃(開杯)。自燃點48l℃。折射率1.388。溶於水、乙醚、乙醇、丙酮、苯和四氯化碳。與水形成共沸物。易揮發,有腐蝕性。有氧存在下,遇光和熱能自行聚合.易燃,遇火種、高溫、氧化劑有燃燒爆炸的危險,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極毒!不僅蒸氣有毒,而且經皮膚吸入也能中毒。生氣中的容許濃度為20ppm。
【物理性質】:為無色液體,沸點77.3℃,屬大宗基本有機化工產品,是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的基本且重要的原料,在有機合成工業和人民經濟生活中用途廣泛。
【應用】:丙烯腈用來生產聚丙烯纖維(即合成纖維腈綸)、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苯乙烯塑料和丙烯醯胺(丙烯腈水解產物)。另外,丙烯腈醇解可製得丙烯酸酯等。丙烯腈在引發劑(過氧甲醯)作用下可聚合成一線型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聚丙烯腈製成的腈綸質地柔軟,類似羊毛,俗稱「人造羊毛」,它強度高,比重輕,保溫性好,耐日光、耐酸和耐大多數溶劑。丙烯腈與丁二烯共聚生產的丁腈橡膠具有良好的耐油、耐寒、耐溶劑等性能,是現代工業最重要的橡膠,應用十分廣泛。
wangjiaqiwjq補充:
丙烯腈,別名,氰基乙烯;結構式, CH2=CH-CN ;為無色易燃液體,劇毒、有刺激味,微溶於水,易溶於一般有機溶劑;遇火種、高溫、氧化劑有燃燒爆炸的危險,其蒸汽與空氣混合物能成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 3.1%-17% (體積百分比);沸點為 77.3oC ,閃點 -5 ° C ,自燃點為 481oC 。
賽科以丙烯、氨、空氣為原料,採用直接氧化法生產丙烯腈。
丙烯腈主要用作生產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染料、醫葯等行業的重要原料。
化學名稱: 丙烯腈
英文名稱: Acrylonitrile;Vinyl cyanide
化學別名: 乙烯基氰
化學分子式: CH2:CHCN
主要用途: 用作有機原料;也用作穀物煙熏劑
毒性防護: 本品極毒,對溫血動物的毒性約為氰化氫的1/30。丙烯腈不僅蒸氣有毒,而且附著於皮膚上也易經皮膚中毒。對小鼠靜脈注射LD50為15mg/kg,大鼠LD50為93mg/kg。長時間吸入稀丙烯腈蒸氣,則能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疲倦和不適等症狀。工作場所最高容許濃度為45mg/m3。 生產設備要密閉,操作時要戴防護用具。丙烯腈若濺到衣服上應立即脫下衣服,濺及皮膚時用大量水沖洗。濺入眼內,需用流水沖洗15分鍾以上。不慎吞入時,則用溫鹽水洗胃。如果中毒,應立即用硫代硫酸鈉、亞硝酸鈉進行靜脈注射,並請醫生診治。
CAS號: 107-13-1
包裝儲運: 採用鐵桶包裝。貯存容器要密封,倉庫要有良好的通風,防止日曬,要遠離硫酸、硝酸等強酸性物質。按「危險品規定」貯運。
物化性質: 無色易揮發的透明液體,味甜,微臭。能溶於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乙醇等有機溶劑。微溶於水,與水形成共沸混合物。相對密度0.8060(20/4℃)。冰點-83~-84℃。沸點77.3℃。閃點-5℃。折射率nD(20℃)1.3888。粘度(25℃)0.34mPa·s。蒸氣壓(20℃)11.07kPa。本品蒸氣可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25℃)為3.05%~17.0%±0.5%(體積)。純品易自聚,特別是在缺氧或暴露在可見光情況下,更易聚合,在濃鹼存在下能強烈聚合。
質量標准: GB 7717.1-87
分子量:
結構式:
消耗定額: 原料名稱 規格 消耗,kg/t
Montedison-UOP法 O.S.W.法
丙烯 100% 1180 1250
液氨 100% 480 500
硫酸 100% 200
專業法定編號:
制備方法:
國際儲運號:
丙烯腈中毒
--------------------------------------------------------------------------------
丙烯腈,CH2=CHCN,是一種無色易燃易揮發的液體,具有特殊的杏仁氣味。微溶於水,其低濃度水溶液很不穩定,易溶於一般溶劑。水解時生成丙烯酸,還原時生成丙腈。易聚合,也能與醋酸乙烯、氯乙烯等單體共聚。工業上丙烯腈主要用於:腈綸纖維、丁腈橡膠、ABS工程塑料及丙烯酸酯、丙烯酸樹脂的製造等。
丙烯腈屬於高毒類,進入人體後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丙烯腈所致急性中毒的臨床症狀:輕度中毒時表現為乏力、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並伴有粘膜刺激症狀;嚴重中毒時除上述症狀外,可有胸悶、心悸、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紫紺、抽搐、昏迷,如不及時搶救可發生呼吸停止。丙烯腈對人體的慢性毒性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證,如頭暈、頭痛、乏力、失眠、多夢,易怒等。此外,丙烯腈可致接觸性皮炎,表現為紅斑、皰疹及脫屑,愈後可有色素沉著。
凡患有心血管和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及活動性肝、腎疾病的患者均不宜從事丙烯腈作業。
對於生產丙烯腈的場所應盡量採用露天框架建築,便於毒物擴散稀釋,進入反應器內進行清洗作業必須進行充分排風,以排除殘留的毒物,此外應佩帶使用防毒面具進行作業。
實例1 1984年3月28日上午9時,上海某石化廠裝卸區黃某等7位民工,在火車鐵柵車皮內裝卸桶裝丙烯腈,這批由沈陽大宮屯車站發往上海的丙烯腈中,有一鐵桶已完全漏盡,由於火車車廂內密不透風,泄漏的丙烯腈氣體全部積聚在車廂內,黃某等七人在作業1.5小時後出現2人中毒、5人吸入反應的丙烯腈集體中毒事故,中毒病人出現頭昏、胸悶、心慌、嘔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狀,經醫院全力救治才先後痊癒。
從事化學品的存儲、運輸、裝卸等作業的工人應掌握化學品安全、衛生、洗消等方面的知識。這起因容器滲漏造成的事故,如果工人了解丙烯腈的危害,對漏桶所致的污染及時洗消並進行充分通風後再進行裝卸,並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則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或減少事故的影響程度和波及面。
生產廠家:
撫順石油化工公司
溶解性:稍溶於水,易溶於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乙醇和二甲基甲醯胺等有機溶劑中。也易溶於硫氰酸鈉、氯化鋅等無機鹽水溶液。
危險特性:其蒸汽與空氣混合能成為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3.1-17%(體積),空氣中最高容許濃度為20ppm。易燃易爆,遇火種、高溫、氧化劑有引起爆炸燃燒的危險,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使容器爆裂,與氧化劑、強酸、強鹼、胺類、溴反應劇烈。有氧存在下,遇光和熱能自行反應。
毒性:屬高毒性類物質,丙烯腈蒸汽可經呼吸道侵入人體,造成急性中毒。吸入高濃度的丙烯腈蒸汽搶救不及時可造成傷亡。美國政府工業衛生會議(ACGIH)指出,丙烯腈為對人類可疑的潛在致癌物質。
貯運須知:貯存於陰涼通風乾燥的倉庫內,遠離火種、熱源,庫溫宜在30℃以下。不得與氧化劑、酸類、鹼類、胺類共貯混運。商品必須隨時檢查阻聚劑的含量,以便採取措施,搬運時,輕拿輕放,嚴防容器受損。 一旦泄漏首先切斷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與膠手套,用水沖洗,污水排入廢水系統。火災時用乾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滅火。用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
---------------caoxinli163補充,能滿足專業操作人員需要--------------------------------------------------------------------------------------------------------------------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丙烯腈(抑制了的)
化學品英文名稱:acrylonitrile
中文名稱2:乙烯基氰
英文名稱2:cyanoethylene
技術說明書編碼:255
CAS No.:107-13-1
分子式:C3H3N
分子量:53.06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烯腈(抑制了的) ≥99% 107-13-1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本品在體內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對呼吸中樞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現與氫氰酸相似。急性中毒:以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狀。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乏力、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胸悶、手足麻木、意識蒙朧及口唇紫紺等。眼結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狀加重外,出現四肢陣發性強直抽搐、昏迷。液體污染皮膚,可致皮炎,局部出現紅斑、丘疹或水皰。慢性中毒:尚無定
論。長期接觸,部分工人出現神衰綜合征,低血壓等。對肝臟影響未肯定。
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嚴重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本品易燃,高毒,為可疑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易引起燃燒,並放出有毒氣體。與氧化劑、強酸、強鹼、胺類、溴反應劇烈。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特殊防護服,在掩蔽處操作。滅火劑: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砂土。用水滅火無效,但須用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鹼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通常商品加有穩定劑。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26℃。包裝要求密封,不可與空氣接觸。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不宜大量儲存或久存。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2[皮]
前蘇聯MAC(mg/m3):0.5
TLVTN:OSHA 2ppm,4.3mg/m3; ACGIH 2ppm,4.3mg/m3
TLVWN: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氣相色譜法
工程式控制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徹底清洗。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葯品。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一級≥99%;二級 98%。
外觀與性狀:無色液體,有桃仁氣味。
pH:
熔點(℃):-83.6
沸點(℃):77.3
相對密度(水=1):0.81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83
飽和蒸氣壓(kPa):13.33(22.8℃)
燃燒熱(kJ/mol):1757.7
臨界溫度(℃):263
臨界壓力(MPa):3.5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0.92
閃點(℃):-5
引燃溫度(℃):480
爆炸上限%(V/V):28.0
爆炸下限%(V/V):2.8
溶解性:微溶於水,易溶於多數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用於製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膠、染料、合成樹脂、醫葯等。
其它理化性質: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
禁配物:強氧化劑、鹼類、酸類。
避免接觸的條件:光照、空氣。
聚合危害:
分解產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78 mg/kg(大鼠經口);250 mg/kg(兔經皮) LC50:無資料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家兔經眼:20mg,重度刺激。家兔經皮: 500mg,輕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該物質對環境有嚴重危害,應特別注意對水體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用焚燒法處置。焚燒爐排出的氮氧化物通過洗滌器除去。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32162
UN編號:1093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O51
包裝方法: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盪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鹼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3.2 類中閃點易燃液體;劇毒物品分級、分類與品名編號(GA 57-93)中,該物質屬第四類 B級有機劇毒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參考文獻:
填表部門:
數據審核單位:
修改說明:
其他信息:

G. 丙烯腈怎麼變成丙烯酸

丙烯酸制備方法之丙烯腈水解法:
丙烯腈先以硫酸水解生成丙烯醯胺的硫酸鹽,再水解生成丙烯酸,副產物為硫酸氫銨。
此法在美國羅姆-哈斯公司得到了很大發展。

H. 配製丙烯腈水溶液時為什麼要滴入水中不能與瓶頸接觸

配製任何易揮發的液體水溶液,都是要求直接滴入水中,不能與瓶頸接觸。
與瓶頸接觸,瓶頸和瓶壁上就沾上了易揮發液體,在配製溶液的過程中,揮發就比較嚴重,導致實驗結果偏低。直接滴入水中,使其快速溶於水中,可以降低揮發量。

I. 澱粉如何與丙烯腈和第三單體接枝共聚

澱粉與丙烯腈共聚不就是傳統超吸水材料的制備,這個實驗很多本科實驗都有做,比較簡單,我記得是在酸催化下,用鈰離子催化,加熱反應制的,具體操作文庫肯定能查到

J. 丙烯腈單體的純化方法

我們實驗室用丙烯腈一般減壓蒸餾一下,然後放入無水硫酸鎂進行乾燥,注意放在暗處儲藏.

閱讀全文

與丙烯腈實驗裝置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zhj軸承尺寸是多少 瀏覽:157
這些鎖止裝置各起到什麼作用 瀏覽:320
機械穿什麼異界套裝 瀏覽:778
做閥門銷售怎麼跑業務 瀏覽:592
尚酷儀表盤跟什麼通用 瀏覽:187
桑拿爐自動噴淋裝置接線圖 瀏覽:622
乙醯苯胺水解制備苯胺的實驗裝置 瀏覽:218
實驗室製取硫酸裝置圖 瀏覽:458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題庫 瀏覽:277
水庫閥門是什麼意思 瀏覽:418
壓縮機排氣閥門關閉不嚴 瀏覽:447
蕪湖市華益閥門公司怎麼樣 瀏覽:174
兒科肺炎治療儀儀器怎麼用 瀏覽:1000
現在恆溫庫用什麼樣的製冷機 瀏覽:813
游戲工具箱頂部橫滑 瀏覽:891
zy型液壓自動張緊裝置 瀏覽:664
尼爾機械紀元屠村任務怎麼做 瀏覽:450
為什麼要對化工裝置進行安全設計 瀏覽:322
電動工具名牌有哪些要求 瀏覽:542
什麼情況下採用雙閘板閥門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