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丙烷供氣間崗位風險辨識及防範措施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1) 丙烷蒸發器抽空造成丙烷蒸發器損壞; (2) 丙烷泄漏引起操作人員中毒; (3) 造成爆炸事故,設備損壞、人員傷亡。 3. 原因分析: (1) 未調節好丙烷蒸發器的入口調節閥,丙烷蒸發器被抽空後形成真空而損壞設備。 (2) 充裝時連接設施密封不嚴,人員吸入過量的丙烷氣體。 (3) 丙烷泄漏,同時人員操作時未使用防爆工具,敲擊金屬產生火花,或其他原因產生明火,遇丙烷氣體產生爆炸。 4. 預防措施: (1) 充裝時要密切注意丙烷蒸發器的壓力變化,嚴禁壓力表落零形成真空。 (2) 操作人員在安裝連接設施時應做好密封工作,確保無滲漏; (3) 操作人員應按照操作規程使用防爆工具,嚴禁敲擊金屬設施,以免產生火花。 (4) 操作人員在充裝時要嚴格穿戴防靜電勞保工服,以免產生靜電。 5. 綜合評估: (1) 人員 中 (2) 財產 中 (3) 環境 中 (4) 影響 中 6. 應急措施: (1) 如果產生爆炸要及時疏散人員對裝置進行停機處理,現場進行補救; (2) 人員中毒或爆炸受傷應及時進行現場救助並送往醫院治療。
B. 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設計要求有哪些
要求很多
根據《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3.2.6
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不宜低於1200
pa。
3.2.10
防護區的最低環境溫度不應低於-10℃。
6.0.1
防護區應有保證人員在30s
內疏散完畢的通道和出口。
6.0.2
防護區內的疏散通道及出口,應設應急照明與疏散指示標志。防護區內應設火災聲報警器,必要時,可增設閃光報警器。防護區的入口處應設火災聲、光報警器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以及防護區採用的相應氣體滅火系統的永久性標志牌。滅火劑噴放指示燈信號,應保持到防護區通風換氣後,以手動方式解除。
6.0.3
防護區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並能自行關閉;用於疏散的門必須能從防護區內打開。
6.0.4
滅火後的防護區應通風換氣,地下防護區和無窗或設固定窗扇的地上防護區,應設置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宜設在防護區的下部並應直通室外。通信機房、電子計算機房等場所的通風換氣次數應不小於每小時5次。
6.0.5
儲瓶間的門應向外開啟,儲瓶間內應設應急照明;儲瓶間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地下儲瓶間應設機械排風裝置,排風口應設在下部,可通過排風管排出室外。
6.0.11
設有氣體滅火系統的場所,宜配置空氣呼吸器
我只是挑了一些可能是你需要的內容來回答,如果你想知道更細節的,你可以找這本規范看一看,如果沒有就留郵箱給我。
C. 煙台萬華75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有中石化哪家單位城建
由煉化工程集團十建公司承建的煙台萬華75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經過參建人員歷時2年半的努力,於2015年8月18日一次開車成功,目前裝置運行平穩,產品合格率99.6%,裝置符合率85%。 十建公司克服場地狹小、設備單體較大、管徑較大等諸多困難,多個部位採取模塊化施工;利用世界第一大吊4000噸履帶吊使重達1680噸、高約118米、直徑14.4米的丙烯塔塔起燈亮;現場的質量、安全等管理在萬華工業園的綜合考評中,始終名列前茅並獲得多個獎項。
D. aspen plus提純丙烷用哪個模塊
給出體系和組成吧,如果是丙烯丙烷差不多的量就精餾,丙烯較少就萃取,其他的體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E. 丙烷脫氫裝置工藝是怎麼樣的啊》都會用到什麼樣子要求的閥門啊
美國環球油品公司(UOP)的催化脫氫(Oleflex)連續移動床工藝和ABB Lummus的CATOFIN循環多反應器系統工藝是當今世界丙烷脫氫裝置的主要技術,閥門的要求你可以參照連續重整裝置的使用條件和乙烯裝置丙烷塔分離部分的使用條件作為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F. 關於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的投資問題,謝謝
這都屬於機密文件吧,再說具體投資的話,和你的施工單位,設備廠家都有關系的吧,我們的PDH裝置就燃氣輪機1個億,我們年產45萬噸的投資20個億
G. 亞臨界萃取
網路知道內容:
亞臨界萃取
【亞臨界萃取】(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
亞臨界萃取是利用亞臨界流體作為萃取劑, 在密閉、無氧。低壓的壓力容器內,依據有機物相似相溶的原理,通過萃取物料與萃取劑在浸泡過程中的分子擴散過程,達到固體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轉移到液態的萃取劑中,再通過減壓蒸發的過程將萃取劑與目的產物分離,最終得到目的產物的一種新型萃取與分離技術。技術發明人:祁鯤,朱新亮,徐斌。
亞臨界流體萃取相比其它分離方法具有許多優點: 無毒、無害,環保、無污染、非熱加工、保留提取物的活性產品不破壞、不氧化,產能大、可進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節能、運行成本低,易於和產物分離。因此, 亞臨界流體萃取與分離技術在天然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葯(含復方)活性成分的提取與有害脂溶性成分的分離、昆蟲提取物、動物提取物、天然色素、特種油脂的提取、各種植物粉的脫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實踐。
【亞臨界流體】
亞臨界流體是指某些化合物在溫度高於其沸點但低於臨界溫度,且壓力低於其臨界壓力的條件下,以流體形式存在的該物質。當溫度不超過某一數值,對氣體進行加壓,可以使氣體液化,而在該溫度以上,無論加多大壓力都不能使氣體液化,這個溫度叫該氣體的臨界溫度。在臨界溫度下,使氣體液化所必須的壓力叫臨界壓力。當丙烷、丁烷、 高純度異丁烷(R600a)、1,1,1,2-四氟乙烷(R134a)、二甲醚(DME)、液化石油氣(LPG)和六氟化硫等以亞臨界流體狀態存在時,分子的擴散性能增強,傳質速度加快,對天然產物中弱極性以及非極性物質的滲透性和溶解能力顯著提高。
【亞臨界流體萃取的原理】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就是利用上述亞臨界流體的特殊性質, 物料在萃取罐內注入亞臨界流體浸泡,在一定的料溶比、萃取溫度、萃取時間、萃取壓力,萃取劑及夾帶劑及攪拌、超聲波的輔助下進行的萃取過程。萃取混合液經過固液分離後進入蒸發系統,壓縮機和真空泵的作用下,根據減壓蒸發的原理將萃取劑由液態轉為氣態從而得到目標提取物。
【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我國地域遼闊,復雜的地理環境與多變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我國物種的多樣性,尤其是具有醫療保健作用的特種油脂、香精香料、色素等天然資源相當豐富,如銀杏、丁香、生薑、大蒜、洋蔥、枸杞籽、沙棘、紅辣椒、花椒、桂花、玫瑰花和茉莉花等。
天然產物的提取物可被廣泛地用於醫葯、食品、化妝品、保健品及生物製品等產品中。近年來,受到特別的重視和青睞,尤其是植物葯在國際市場上發展迅速。據統計全球的植物葯市場產值已經接近400億美元,市場前景看好。作為中醫葯發源地的中國,目前生產的天然植物葯產品只佔國際市場3%,而在這極為有限的出口額中,絕大多數還是原料初級品,其主要原因是在我國存在生產工藝技術落後,工程化水平低,裝備現代化程度低等問題。
【天然產物有效成分萃取技術研究、開發現狀】
根據天然產物原料中各種組分的化合物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質,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選用對所需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有效成分從原料組織內溶解出來,然後蒸餾回收萃取溶劑,以完成提取、分離加工過程。傳統的提取溶劑有強極性溶劑水以及極性有機溶劑乙醇、甲醇、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親脂性的有機溶劑,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丙烷、丁烷流體以及超臨界CO2流體。
【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傳統提取方法】
傳統的提取方法系將原料裝入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宜的溶劑,如乙醇、水或CO2流體流體等,通過控制原料粒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提取壓力等工藝條件,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普遍使用的方法有:
A.浸出提取法: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迴流提取法等;
B.水蒸氣蒸餾法:將原料與水在一起加熱,當其蒸氣壓和水的蒸氣壓總和為一個大氣壓時,液體開始沸騰,水蒸氣將揮發性物質一並帶出。例如揮發油,某些小分子生物鹼,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類物質;
C.升華法:固體物質加熱直接氣化,冷凝後凝固為固體化合物,利用升華原理直接自原料中提取目標成分。例如樟木中升華的樟腦,茶葉中的咖啡鹼等。
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迴流提取法等傳統工藝方法,萃取能力強,選擇性強,但在萃取、分離過程中,工藝溫度均需超過50℃ 以上,易造成「熱敏性」有效成分不同程度的分解或變性,使得產品發生次生化;親脂性的有機溶劑萃取所生產的產品中的溶劑殘留高,降低了產品的品質,並且可選取的有機溶劑多屬易燃品,生產過程的安全隱患難以消除。水汽蒸餾法、升華法由於其針對性過強,影響了該方法的應用領域。
【天然產物有效成分提取新方法】
近幾年,國內外也廣泛採用超聲波、微波輔助提取法和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法。超聲波提取法,即利用超聲波的「空化」作用,以達到激化提取溶媒滲透、溶解、擴散活性的提取工藝。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法,需控制CO2處於臨界溫度(31.05℃ )和臨界壓力( 7.38MPa)以上,使得CO2處於超臨界溫度和超臨界壓力狀態並具有氣體和液體的雙重特性,以其為溶劑,通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和擴散作用溶解原料的目標成分,形成超臨界CO2負載相,然後降低載氣的壓力或升高溫度,使超臨界CO2的溶解度降低,從而達到提取分離的目的。
超聲波提取法對傳統工藝方法有較大改進,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和廣泛的適應性,但只是一種輔助手段,需要與其它萃取技術結合才能發揮作用。超臨界CO2萃取法具有萃取能力強,提取率高,選擇性強,產品品質好等優勢。但是,CO2必須在25MPa 以上的超高壓狀態下才能夠進行萃取加工,極高的壓力限制了設備有效容積的放大,也制約了該技術在天然產物生產中的工業化應用。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發展的歷史】
亞臨界流體萃取是以亞臨界狀態的流體或亞臨界流體的混合溶液為溶媒,與溶質在系統內相繼經過浸提、蒸發脫溶、壓縮、冷凝回收等過程,從天然產物中提取目標組分的一種新技術。當LPG、丙烷、丁烷、 R600a、DME、R134a和六氟化硫等以亞臨界流體狀態存在時,分子的擴散性能增強,傳質速度加快,對天然產物中弱極性以及非極性物質的滲透性和溶解能力顯著提高。亞臨界環境下萃取,不破壞熱敏性成分、目的物完全,被視為綠色環保、前景廣闊的一項變革性技術。
1939年,美國的Henry Rosenthal首創將壓縮後液化的低級氣態烷烴用於油料浸出(專利號:US2152664),加壓狀態下,溶劑以液態形式浸出油脂,混合油和濕粕中含的溶劑在減壓的狀態下自然揮發。整個加工過程在低溫狀態下進行,油料中組分不氧化,粕中蛋白不變性,且生產成本低。國內也有亞臨界流體萃取方法的相關報道,2001.8.2公開的發明專利(ZL 01108701.3)提供了一種亞臨界液化石油氣萃取除蟲菊酯的方法;2007.11.28公開的發明專利(200610081101.1)提供了一種亞臨界二甲醚流體提取天然除蟲菊素的方法;2008.4.16公開的發明專利(200610104744.3)提供了一種亞臨界流體萃取溶劑及萃取方法,其主要特點是以液態六氟化硫為萃取溶劑。
上述亞臨界提取相關方法,均局限於某一種特定亞臨界流體,萃取對象主要針對弱極性、脂溶性成分,未涉及中等極性和強極性的目標組分。
【天然產物有效成分亞臨界萃取裝備研究、開發現狀】
提取是天然產物深加工的重要工序,它是通過提取設備來完成的。提取設備對提取物的質量、得率和生產效率都有較大的影響。現代天然產物提取設備呈現如下發展特點:
A. 提取速度快,效率高,有效成分提取充分,減少物料資源的浪費;
B. 溶媒耗量少,出液系數小,浸出液濃度高,節省溶劑,節省後道工序的生產成本;
C. 提取溫度不能太高,特別是熱敏性物料的提取,要減少對有效成分的破壞;
D. 適應性好,能適於不同物料的提取;
E. 生產連續性好,應能適於現代化大規模連續性生產;
F. 節約能源,安全可靠;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除此以外,隨著中葯、植物提取物、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萃取工藝技術更加依賴於自動化控制,其主要原因有:
A. 人為的控制往往造成工藝參數的波動,工藝參數的波動會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大規模的生產應排除人為造成指標的變化;
B. 大規模的生產,人為的調節無能為力,應藉助電動或機械的力來完成大幅度的動作;
C. 大規模的生產穩定是至高無上的,只有通過自動控制才能穩定生產。
國外的自動化生產已非常普及,國產自動化元件及軟體設施也能滿足萃取的工業化生產,自動計量、自動監控、自動顯示、自動報警已被不同廠家所選用。可以預見,萃取技術的自動化進程將在國內快速發展。
亞臨界流體萃取是繼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之後誕生的新技術,主要解決了超臨界萃取設備容積小、造價高、耗能大、不適合大規模工業生產的缺陷。該技術在美國、日本等國雖早有實驗室的研究報道,但成功應用於工業化生產還是我國以祁鯤為代表的研究人員實現的。上世紀90年代,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祁鯤率先將「四號溶劑浸出技術」在我國成功轉化應用,開發出低溫大豆蛋白粉。其後四號溶劑萃取技術在天然產物萃取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先後為國內10多家企業建成20多條生產線,為我國貴重油脂、萬壽菊黃色素和辣椒紅色素等產品開發提供了關鍵裝備。目前漫天雪公司的此項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國內也有其它個別亞臨界相關提取裝置的報道,2006.10.11公開的的實用新型(ZL200620135969.0)提供了一種適用於多種溶劑進行極性非極性中間體萃取的裝置。通過改變萃取溶劑以及系統內閥門、管道、設備的動作程序,滿足不同溶劑對萃取溫度、壓力、時間和流向的要求,完成對動植物原料中有效成分的萃取。該裝置雖然兼顧了非極性、極性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藝要求,但工藝路線復雜,設備製造成本高。
上述亞臨界流體萃取的相關裝置,由於採用的萃取劑性質差別大,因此結構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結構復雜、製造成本高、且局限於某一種亞臨界流體的缺陷。
【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亞臨界流體保質萃取裝備】
基於天然產物萃取裝備的最新發展趨勢,以及研究所、高等院校以及相關企業開展亞臨界流體萃取試驗研究或生產需求,充分利用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和超聲技術的優點,將超聲引入到亞臨界流體萃取過程中,根據各自的技術原理及優點,河南省安陽市天然產物亞臨界流體萃取與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新亮和江蘇大學食品學院徐斌教授聯合設計了一套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自動化程度高、且適於多種亞臨界流體萃取的裝備,並利用該裝置系統研究天然產物功效成分的提取技術。
【亞臨界萃取與天然產物熱敏性成分】
天然產物中高附加值的生理活性物質因其熱敏性,用常規熱迴流提取法和有機溶劑萃取法不僅提取率低,而且功能成分受到破壞。超臨界CO2萃取雖是較為理想的方法,具有萃取能力強、提取率高、產品品質好等優勢,但必須在25MPa 以上的超高壓狀態下才能進行。極高的壓力限制了設備有效容積的放大,同時,較高的設備製造和運行成本制約了該技術在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生產領域的應用。項目利用亞臨界流體沸點較低的特性,常溫提取、低溫脫溶,通過提高工藝過程的真空度,使萃取溶劑在10~50℃的溫度下快速蒸發,且萃取是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因而「熱敏性」成份不變性、不氧化,是天然產物活性成分「高效、保質」萃取的理想技術。
【亞臨界萃取技術的優勢】
亞臨界流體萃取相比其它分離方法具有許多優點: 無毒、無害,環保、無污染、非熱加工、保留提取物的活性成分不破壞、不氧化,產能大、可進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節能、運行成本低,易於和產物分離。因此, 亞臨界流體萃取與分離技術在天然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葯(含復方)活性成分的提取與有害脂溶性成分的分離、昆蟲提取物、動物提取物、天然色素、特種油脂的提取、各種植物粉的脫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實踐。
【提高萃取效率的方法】
提高萃取效率的方法以溶料比、攪拌、萃取溫度、萃取時間、萃取壓力、萃取次數、萃取劑及夾帶劑的選型、超聲波的輔助萃取等因素有關。
【 溶料比】
從理論上說,溶料比越大,萃取效率越高,在工業化的生產過程由於成本的優化,一般控制在 1:1~1.5:1 之間。
【攪拌】
萃取的過程是分子相對擴散的過程,適度的攪拌可以增加溶劑和物料之間的充分混合,減少萃取中外擴散阻力,使萃取體系的濃度朝有利於固體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向液體的溶劑中擴散。
【萃取溫度與壓力】
提高萃取溫度能增加分子的運動速度,從而提高擴散的速度,但是,過高的溫度又會造成活性成分的滅活。因此,將溫度控制在一定溫度以內,並在生產過程中任意控制。壓力與溫度呈正相關關系,萃取溫度的上升,萃取壓力相應提高。壓力升高,有助於提高萃取速度。
【萃取時間與次數】
針對不同的物料,先通過正交試驗得出合理的萃取時間和次數,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罐組間的逆流萃取工藝得以提高萃取效率。
【萃取劑及夾帶劑的選型】
加入適量合適的夾帶劑可明顯提高亞臨界流體對某些被萃取組分的選擇性和溶解度。比如,在辣椒紅色素的萃取中,經過對特定夾帶劑的加入對亞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和萃取選擇性研究, 結果表明這一特定夾帶劑的加入可以顯著增加流體的溶解能力,受此鼓舞,我們試驗配置了多種溶劑混合的復合溶劑,針對性的提取不同的動植物原料中脂溶性成分。表面活性劑也可以作為夾帶劑提高亞臨界流體萃取效率, 提高的程度與其分子結構有關, 分子的脂溶性部分越大, 其對亞臨界流體的萃取效率提高越多。關於夾帶劑的作用原理,有研究認為是夾帶劑的加入改變了溶劑密度或內部分子間的相互作用所致。
【利用超聲波】
在亞臨界流體萃取天然動植物活性成分的過程中, 通過超聲波的「空化」作用,以達到激化提取溶媒滲透、溶解、擴散活性,減少萃取的外擴散阻力,能縮短萃取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萃取的效率,相應產量提高,成本降低。實踐表明在亞臨界萃取過程中引入超聲波輔助技術有很大的優勢。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的應用】
【在天然產物提取中的應用】
由於亞臨界流體常溫常壓條件下是氣體狀態, 因此亞臨界流體極易氣化,由此可以在常溫或者較低溫度的狀態下對熱敏性物料做到萃取和分離。經過近年來的實踐,目前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已應用於眾多的天然產物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如欒樹籽、無患子果、青刺果、沙棘、黃連木果、虎堅果、玫瑰花、薰衣草、銀杏葉、青蒿等。
【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
近年來,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食品工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食用植物粉的脫脂環節及副產物油脂方面的應用,由於某些植物果實本身富含油脂,而高含油食品極易酸敗,保質期很短,因此,植物粉的脫脂成為制約植物粉生產的關鍵環節。用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脫除大豆、花生、核桃、杏仁、小麥胚芽、咖啡豆、南瓜籽等幾十種物料的脫脂生產,同時萃取得到相應的植物油。從萃取效果看,在低溫狀態下所得的植物粉活性成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以植物蛋白為例,水溶性蛋白指標NSI在86%以上,小麥胚芽油的VE成分95%以上得以保持。 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處理物料量一般在30-100噸/日,萃取時間短、成本低。隨著天然產物的開發范圍越來越廣,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食品工業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
另外,亞臨界流體對全脂奶粉中奶油的提取呈現出很好的效果,提取率在20%以上,所提取奶油味道純正,是奶粉(含過期奶粉)中提取奶油的最佳生產工藝。
【在中葯(包括復方中葯)行業中的應用】
目前,亞臨界流體萃取在中葯行業的應用已經涉及中葯及復方中葯的有效成分的提取,並已實現工業化生產。如從五味子、紅花、川芎、靈芝孢子、水飛薊、栝樓籽、當歸、刺五加亞臨界萃取比石油醚抽提優越, 比超臨界日處理量大、具有收率高、提取周期短及無溶劑殘留等優點, 特別適合於中葯脂溶性活性成分的提取
另外,由於許多中葯中的脂溶性成分在中成葯的生產過程中起著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亞臨界流體萃取在中葯加工前的脫脂處理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動物油脂提取中的應用】
在動物油脂的提取方面,先已做到從林蛙卵中提取出林蛙卵油,從黃粉蟲中提取黃粉蟲油,從蠶蛹中提取蠶蛹油,從蠍子中提取蠍子油,從羊蹄子中提取羊蹄子油。
【在天然色素行業中的應用】
近幾年來,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色素的提取方面有著很大的發展,在河北,山東、雲南、新疆、甘肅、吉林建有十餘家亞臨界流體萃取生產線,主要從事辣椒紅色素、萬壽菊黃色素、番茄紅色素、姜黃色素、蠶米綠色素的生產。
【在天然香料行業中的應用】
在天然香料行業,目前已提取出玫瑰浸膏,十香菜浸膏、薄荷浸膏、桂花浸膏、茉莉浸膏、可可脂等產品。
【在特種油脂方面的應用】
在特種油生產方面,已經涉及小麥胚芽油、葡萄籽油、杏仁油、南瓜籽油、亞麻子油、石榴籽油、橘子籽油、櫻桃籽油、沙棘油、花椒油、葵花籽油、胡麻油、青刺果仁油、松子油、大蒜油、洋蔥油、生薑油等幾十種特種油脂。
【亞臨界萃取技術獲獎情況】
亞臨界萃取技術已獲得多年的成功,應用單位遍及江蘇、雲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遼寧、內蒙、新疆、甘肅、湖北等地後,用戶反應該技術日處理原料量大、效率高、效果好,天然產物活性不破壞,運行成本低,生產的產品質量穩定可靠,該技術獲得國家原內貿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發明一等獎,國家發明銀質獎,享有自有知識產權,發明人為學者型專家祁鯤。
【亞臨界萃取技術專利】
1.發明專利:液化石油氣浸出油脂工藝,專利號: ZL90108660.6 發明人:祁鯤
2. 發明專利: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裝置與方法. 申請號:200910034263.3,發明人:朱新亮,徐斌
3. 實用新型專利: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裝置.申請號:200920231157.x,發明人:朱新亮,徐斌
【亞臨界萃取設備】
亞臨界萃取設備盡20年的發展,不僅使亞臨界萃取技術有了較大的提高和發展,而且較CO2超臨界萃取技術在溶劑的使用上擴大了選擇的范圍,即可單獨萃取,也可夾帶其他溶劑或混合溶劑進行萃取,萃取壓力屬於低壓,萃取裝置單罐可以設計為大容積壓力容器,單批及日處理原料可達到80噸。該技術在國內外首先實現工業化生產,技術優勢明顯,在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水平。本工藝及裝備已經編入河南工業大學等大學的【油脂工藝學】教材,安陽漫天雪公司公司董事長祁鯤出版多部著作對本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亞臨界萃取實驗室設備】
河南安陽漫天雪公司研發生產的CBE-5/10L亞臨界萃取實驗室裝備設計更加精細,比如,引入PLC電腦控制技術,物料萃取設備改為快開結構,用程序自動控制料溶比、萃取時間、溫度、壓力次數等參數,使操作非常簡便,數據更加科學。受到眾多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使用。
【亞臨界流體丁烷萃取技術的發明人】
祁鯤,公司董事長,男,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擁有四號溶劑提取技術等多項專利發明,國家發明銀質獎獲得者,亞臨界流體天然產物低溫提取技術及工業化成套設備的奠基、發展、創新、領航者,省、部級勞模,河南省九屆、十屆人大代表,終身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
1979年至1983年,在河南工業大學油脂工程系學習,本科畢業,學士學位。
1983年至1988年,在安陽市糧食局工作,任工業科科長。
1988年至1994年,在安陽市工業飼料公司工作,任總工程師,開始研製天然產物中脂溶性成分的新型提取技術。
1994年至2005年,在安陽市升華公司工作,任總經理。從事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技術開發與裝備的研製。
2005年至2005年,創建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專業從事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事業。
祁鯤同志從事科研工作26年,取得五項國家專利,發表多篇專業論文,出版專業書籍6本,教材2本,主譯一本英語專業書籍,獲得多項成果獎和專利發明,其中主持完成的《四號溶劑浸出技術》獲國家原內貿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發明一等獎,國家發明銀質獎。被認為是天然產物提取技術的一項突破,已廣泛應用於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油脂、化工、醫葯等許多領域。參與編寫高校教材2部。
祁鯤同志從事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技術已經有22年的研發經驗,多年來,已經培養和鍛煉了大批的天然產物提取專家,創建了一個能對不同天然產物物料進行有效開發,從產品的開發方向,產品質量標準的編制,工藝路線的確定,提取裝備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等全過程技術團隊。領導團隊開發出AS-5L型和AS-10L型小試和中試成套提取裝置。為國家天然產物的整體研究與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及裝備支持。該裝置首次實現了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達國際領先水平,為此,祁鯤獲得終生享受政府津貼的天然產物提取專家。2008年初,組織成立了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及裝備研發中心。不遠的將來,將建成國家重要的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及裝備研發基地。
祁鯤同志十分注重新知識的學習,先後參加清華大學工商管理MBA等培訓,一方面自己能及時掌握現代管理模式,令一方面,帶動公司形成一個學習型的企業。同時,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的運用、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的創建方面,傾注了大量精力,為公司的健康、穩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知識儲備和技術基礎。
【亞臨界流體丁烷萃取技術的發展者】
朱新亮,男,45歲,精細化工專業,高級工程師。
1984年至1987年,安陽工學院應用化學微生物發酵專業學習,專科畢業。
1987年至1992年,安陽市第四制葯廠工作,任技術員、車間技術主任,主要從事抗生素生產工藝設備的創新改造。
1996年至1999年,河南師大化學系學習精細化工專業,本科畢業。
1997年至2004年,任安陽市升華植物蛋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發工作。
2004年至今,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成立,任安陽市天然產物亞臨界流體萃取與分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專業負責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工作。
朱新亮同志從事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工作已經12年,對成套工藝設備的研發有著22年工作經驗,對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有著較深的研究。是本項目「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及裝備」的主要研究人員。承擔了項目產品的工藝流程的實驗定型、設備選型、特定設備的設計、與多個大專院校專家開展合作,聯合研發新工藝、新產品等工作。
朱新亮同志基礎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進入安陽漫天雪食品製造有限公司工作後,他吃苦耐勞,能承受較大工作壓力,經常在一線親自試驗、分析數據,為企業新產品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通過對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過程中溫度、壓力、料溶比、萃取次數、逆流萃取的流程等多因素多水平的實驗分析研究,對不同成套設備中輔助設備的選型研究,有針對性地開發了AS-5L型和AS-10L型小試和中試提取裝置。產品投放市場後,能很快被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企業研發中心等機構認同,為國家天然產物的整體研究與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及裝備支持。該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國際領先水平。2009年初,組織成立了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及裝備研發中心,正在研發中的CSE-5/10系列產品將達到一個更新、更高的技術水平。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的展望】
亞臨界流體萃取與其他萃取方法相比, 不僅克服了傳統工藝的不足,保留了超臨界流體萃取的優點, 溶劑選擇面大,而且涉及物料廣泛,日處理量可以達100噸物料,無任何污染,運行成本低,這是其他低溫萃取技術無法做到的。 因此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相比其它萃取與分離方法具有強大的優勢。目前, 亞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在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運用。今後,通過國內外萃取專家及相關行業的交流與合作, 該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必將更加深入, 推動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萃取與分離事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H. 單體燃燒試驗裝置丙烷壓力是多少
SBI試驗即單體燃燒試驗是歐盟新公布並實施的評價材料燃燒特性的方法標准,該標准採用同牆角火試驗和錐形量熱計相同的原理,試驗規模介於二者之間.SBI試驗通過測量試驗期間氧氣濃度的變化,以及管道中煙氣流量、CO2濃度等指標,通過計算得到某一時刻的熱釋放速率,而試驗過程中熱釋放速率與時間商的最大值熱釋放速率的FIGRA指數,該指數用於進行材料的歐洲分級
,
I. 丙烷脫瀝青裝置涉及哪些安全問題
裝置常用溶劑為甲A類丙烷,操作壓力在4.0~5.0兆帕之間。在加工黏度大、凝固點高的減壓渣油及產品瀝青時,屬於甲類火災危險煉油裝置。
開工時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安全管理防範措施
丙烷脫瀝青裝置的通常開工步驟為:裝水試壓→氮氣置換空氣→收丙烷置換氮氣→丙烷大循環和柴油循環→進料調整。
由於開工時,裝置從常溫、常壓逐漸升溫、升壓到正常各項操作指標,因而開工時裝置的操作參數變化較大,物料的引入、引出比較頻繁,是較易產生事故的時刻。因此必須嚴格按開工程序辦事。下面分別分析各步驟的危險因素及應採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1)裝置裝水試壓。這是檢驗裝置檢修質量的最重要步驟,必須遵循如下操作順序:
①先試高壓部分(抽提泵和臨界塔等),再試中壓部分(溶劑回收),最後試加熱爐部分(汽提回收部分採用蒸氣試壓);
②嚴格按試壓曲線進行升壓、穩壓和降壓;
③檢查判斷合格的標准力,達到各級壓力時各密封點無漏點;
④先打低壓系統排空閥,防止中、高壓系統閥門關閉不嚴而造成低壓系統超壓。
(2)氮氣置換。水壓檢驗完成後,由於系統在放水時將吸入空氣,因此需要按標准用氮氣置換空氣到微正壓。
(3)收丙烷置換氮氣。不允許直接向大氣排放,先將氮氣和丙烷氣排放至火炬系統。
(4)丙烷大循環和柴油循環。隨著系統產生液相丙烷,在升溫、升壓的同時,需要建立起對輕脫油系統的丙烷大循環和瀝青系統的柴油循環。此時應注意泵的運行正常,防止泄漏,一旦發現泄漏要及時換泵。與此同時,應防止加熱爐點火時發生爐膛爆燃,應使爐內各部分溫度和壓力基本保持正常操作指標。
(5)進料調整。引減壓渣油的同時,各汽提塔底建立液面,此時必須注意液面的真實性,防止假液面,以避免滿塔和塔底機泵抽空等不正常故障。此外還應注意防止瀝青線凝固(瀝青罐按高溫儲罐管理)的情況發生。
停工時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安全管理防範措施
裝置的停工步驟為:停進料,建立丙烷大循環和瀝青系統柴油置換→停止丙烷大循環→柴油置換→裝置退丙烷→蒸氣吹掃。
下面分別分析各階段的危險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
(1)停進料,建立丙烷大循環和瀝青系統柴油置換。此時用丙烷置換裝置的設備,用柴油置換瀝青系統,隨著裝置壓力和溫度的下降,應注意泵運轉正常,不發生抽空和泄漏,加熱爐不要發生超溫。
(2)停止丙烷大循環,柴油置換,裝置退丙烷。停止丙烷大循環時,由於丙烷介質充斥於裝置的各部分中,因此首先應將加熱爐熄火,然後等待裝置降溫、降壓到一定程度。同時用丙烷泵將丙烷罐中的丙烷泵送出裝置,直至抽空。此時應密切注意丙烷泵的運轉,盡量將液態丙烷外送,不允許隨意排凝。
(3)蒸氣吹掃。系統壓力卸完後即進行蒸氣吹掃,此時應將裝置內的殘余丙烷排放至火炬線,不允許直接向大氣排放。吹掃時必須嚴格按吹掃程序進行,不留死角,先從高處排空,低處要切水,防止產生水擊或吹掃不暢,導致系統殘留丙烷氣體。
正常生產中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安全管理防範措施
在長周期運轉的過程中,較穩定的工藝參數受工藝設備、儀表等諸因素及人的操作水平的影響,生產中存在各種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下面針對常見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1)提降量操作。此時除必須注意避免各部位溫度、壓力過量超指標和持續時間過長外,室內操作人員需要加強儀表的監測,室外操作人員則應根據要求及時調節各部操作,發現問題隨時匯報、及時處理。
(2)原料油切換。切換前必須徵得調度的同意,聯系並告知相關車間;切換時要注意兩套原料量,量不足及時與相關單位聯系解決;切換後待停送渣油管線稍冷卻後再進行頂柴油。在切換過程中應注意防止憋壓和原料泵抽空。
(3)設備管理。車間設備管理主要分靜設備和動設備的管理。
常用靜設備主要包括蒸氣加熱器、丙烷水冷器、冷卻槽和加熱爐,其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對蒸氣加熱器,必須按停工方案停工,對輕脫油蒸發器須先停止進料,保持高壓系統大循環,待輕脫油系統返空後再停用該加熱器;丙烷水冷器的抽空過程中,應開冷卻水循環;對冷卻槽和加熱爐的操作必須按規定程序步驟進行,防止操作不當導致事故的發生。
常用動設備管理主要是對機泵的管理,涉及電機、丙烷泵和壓縮機,其主要安全管理措施包括:
發現電機起火時,首先切斷電源,滅火,必要時報警,然後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丙烷泵端面大量外漏丙烷時,首先停泵,關閉泄漏泵的出入口閥,然後泵體泄壓,聯系斷電處理;開啟壓縮機時,必須注意開啟前,要嚴格執行切水制度。
(4)設備防腐。丙烷裝置的設備防腐及安全防範管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腐蝕部位腐蝕原因後果防腐措施罐內壁低溫硫化物應力腐蝕內壁小孔腐蝕內壁噴鋁防腐水冷器與冷卻槽電化學腐蝕和全面腐蝕局部或全面壁厚減薄,直至破壞水冷器殼程採用犧牲陽極保護,管程內外壁噴塗高溫防腐塗料
(5)裝置安全自保連鎖系統。保護壓縮機免於吸入液態物質。
(6)裝置安全管理防護的基本原則。
①一旦發生事故,做好自我保護,並按事故預案處理步驟進行。
②開關控制手閥時應首先保證不超壓,然後再力求操作壓力變化平穩。
③事故處理過程中要盡量做到不超溫、不超壓、不損壞設備、不跑油、不凝線。
④停泵時應盡量迅速關閉泵出口閥,以防泵倒轉。
⑤處理事故過程中,應密切關注系統壓力的變化,盡量維持高中壓系統的壓力。
⑥注意保持換熱器的溫度不要過低,以避免換熱器因溫度過低導致的浮頭漏油。
⑦停氣時應及時關閉低壓系統汽提閥門,防止停氣後油竄蒸氣或恢復供汽後氣提帶水。
⑧發現密封點嚴重泄漏時,應首先制止泄漏。
⑨處理事故時既應該避免產生火花,也要防止人員被溶劑凍傷,同時還應嚴格控制火源。
⑩正確報火警,報氣防站;正確使用消防器材,減少次生災害的發生概率。
煉廠設備中還有一些其他裝置,如加氫精製、制氫、石蠟加氫精製等。影響這些裝置的危險因素因設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但是其主要的危險因素大多都包含在上述各裝置系統中,其安全管理措施也因裝置系統的不同而涉及各方面的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本章通過介紹煉廠設備中的一些主要裝置,可以讓讀者從中理解到其基本的分析思路,並據此大致推論出應該採取的基本安全管理措施。由於本書的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