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主要組成部件有哪些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主要由光源、單色器、吸收池、檢測器和信號顯示系統五大部分組成。
光源,是提供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的裝置,有熱輻射光源和氣體放電光源兩類;單色器:功能是將光源產生的復合光分解為單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單色光束,它是分光光度計的心臟部分;
吸收池:又稱比色皿,供盛放試液進行吸光度測量之用,其底及兩側為毛玻璃,另兩面為光學透光面,為減少光的反射損失,吸收池的光學面必須完全垂直於光束方向。根據材質可分為玻璃池和石英池兩種,前者用於可見光光區測定,後者用於紫外光區;
檢測器:是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的裝置,測量吸光度時,並非直接測量透過吸收池的光強度,而是將光強度轉換為電流信號進行測試,這種光電轉換器件稱為檢測器;信號顯示系統:是將檢測器輸出的信號放大,並顯示出來的裝置。
(1)紫外可見光分光計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在水和廢水監測中的應用,對於一個水系的監測分析和綜合評價,一般包括水相、固相、生物相。在水質的常規監測中,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佔有較大的比重。由於水和廢水的成分復雜多變,待測物的濃度和干擾物的濃度差別很大,在具體分析時必須選擇好分析方法。
在農產品和食品分析中可用於檢測的組分或成分有蛋白質、賴氨酸、葡萄糖、維生素C、硝酸鹽、亞硝酸鹽、砷、汞等;在植物生化分析中可用於檢測葉綠素、全氮和酶的活力等;在飼料分析中可用於檢測煙酸、棉酚、磷化氫和甲酯等。
②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具體使用方法
使用前儀器要調零、調百校準,參比溶液又稱空白溶液。測量時用作比較的、不含被測物質但其基體盡可能與試樣溶液相似的溶液。通常,用參比溶液掃描的曲線應是一條平坦的直線。有時,基體中雖不含被測物質,但含有別的物質,這時必須保證其不影響測試。經常碰到的是試劑空白中含有被測物質,此時必須經過純化將其除去。否則將影響測定結果。在色譜分析中,有時基體中可能存在一個以上的和被測組分相距較遠的色譜峰,計算機在數據處理中不會計入它們,不影響測定。
以所含鐵離子是多少為例:
參比溶液與測量溶液就相差鐵離子含量,在測量之前要用不含鐵離子的參比溶液掃描,調整儀器後(調100的過程),然後再測量含鐵離子溶液的比色皿,這樣測量溶液中的鐵離子會形成自己特定的峰值,次峰值與資料庫里基準峰值對比就可以得出溶液所含量了。如果資料庫中沒有鐵離子的曲線,你還要自己先用不同鐵離子濃度的溶液做工作曲線,然後進行測量。
③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一、基本原理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是在電磁輻射作用下,由寶石中原子、離子、分子的價電子和分子軌道上的電子在電子能級間的躍遷而產生的一種分子吸收光譜。具不同晶體結構的各種彩色寶石,其內所含的致色雜質離子對不同波長的入射光具有不同程度的選擇性吸收,由此構成測試基礎。按所吸收光的波長區域不同,分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見分光光度法,合稱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在寶石晶體中,電子是處在不同的狀態下,並且分布在不同的能級組中,若晶體中一個雜質離子的基態能級與激發態能級之間的能量差,恰好等於穿過晶體的單色光能量時,晶體便吸收該波長的單色光,使位於基態的一個電子躍遷到激發態能級上,結果在晶體的吸收光譜中產生一個吸收帶,便形成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寶石測試中常見三種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類型:
1.d電子躍遷吸收光譜
過渡金屬離子為d電子在不同d軌道能級間的躍遷,吸收紫外和可見光能量而形成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這些吸收譜峰受配位場影響較大。d-d躍遷光譜有一個重要特點,即配位體場的強度對d軌道能級分裂的大小影響很大,從而也就決定了光譜峰的位置。如紅寶石、祖母綠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2.f電子躍遷吸收光譜
與過渡金屬離子的吸收顯著不同,鑭系元素離子具有特徵的吸收銳譜峰。這些銳譜峰的特徵與線狀光譜頗為相似。這是因為4f軌道屬於較內層的軌道,由於外層軌道的屏蔽作用,使4f軌道上的f電子所產生的f-f躍遷吸收光譜受外界影響相對較小所致。如藍綠色磷灰石、人造釔鋁榴石(見圖2-2-26)、稀十紅玻璃等。
圖2-2-26 人造釔鋁榴石的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
3.電荷轉移(遷移)吸收光譜
在光能激發下,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屬M軌道上的電荷轉移到配位體L的軌道,或朝相反方向轉移。這種導致寶石中的電荷發生重新分布,使電荷從寶石中的一部分轉移至另一部分而產生的吸收光譜稱為電荷轉移光譜。電荷轉移所需的能量比d-d躍遷所需的能量多,因而吸收譜帶多發生在紫外區或可見光區。如山東藍寶石。
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類型很多,但歸納為三種類型,即單光束分光光度計、雙光束分光光度計和雙波長分光光度計。以下僅介紹寶石測試中常用的雙光束分光光度計(見圖2-2-27)。
經單色器分光後經反射鏡分解為強度相等的兩束光,一束通過參比池,一束通過樣品池。光度計能自動比較兩束光的強度,此比值即為試樣的透射比,經對數變換將它轉換成吸光度並作為波長的函數記錄下來。雙光束分光光度計一般都能自動記錄吸收光譜曲線。由於兩束光同時分別通過參比池和樣品池,還能自動消除光源強度變化所引起的誤差。
圖2-2-27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三、測試方法
用於寶石的測試方法可分為兩類,即直接透射法和反射法。
(一)直接透射法
將寶石樣品的光面或戒面(讓光束從寶石戒面的腰部一側穿過)直接置於樣品台上,獲取天然寶石或某些人工處理寶石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直接透射法雖屬無損測試方法,但從中獲得有關寶玉石的相關信息十分有限,特別在遇到不透明寶石或底部包鑲的寶石飾品時,則難以測其吸收光譜。由此限制了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進一步應用。
(二)反射法
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反射附件(如鏡反射和積分球裝置),有助於解決直接透射法在測試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由此拓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應用范圍。
四、寶石學應用
1.檢測人工優化處理寶石
例如,利用直接透射法或反射法,能有效地區分天然藍色鑽石與人工輻照處理藍色鑽石。前者由雜質B原子致色,紫外可見吸收光譜表徵為,從540nm至長波方向,可見吸收光譜的吸收率遞增。後者則出現GR1心/741nm(輻射損傷心),並伴有N2+N3/415nm(雜質N原子心)吸收光譜(見圖2-2-28)。
圖2-2-28 輻照處理鑽石的可見吸收光譜
又例如,利用反射法,能有效地區分天然綠松石與人工染色處理綠松石,前者由Fe、Cu水合離子致色,在可見吸收光譜中顯示寬緩的吸收譜帶(Cu2+:2E→2T2;Fe3+:6A1→4E+4A1),後者則無或微弱。
2.區分某些天然與合成寶石
例如,水熱法合成紅色綠柱石顯示特徵的Co、Fe元素致可見吸收光譜。反之,天然紅色綠柱石僅顯示Fe及Mn元素致可見吸收光譜。
3.探討寶石呈色機理
例如山東黃色藍寶石中Fe3+為主要的致色離子,在其紫外可見吸收光譜中,02-→Fe3+電荷轉移帶尾部明顯位移至可見光紫區內,並與Fe3+晶體場譜帶部分疊加。據此認為,山東黃色藍寶石的顏色,主要歸因為O2-→Fe3+電荷轉移與Fe3+的d-d電子躍遷聯合作用所致。
④ 大學實驗室里用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都是哪個廠家的什麼型號的呢
不知道的紫外型號,但一般有電腦的都有色譜工作站。先配製VC的標准溶液,放進紫外,找工作站中的「光譜掃描」,設置波長范圍0~800,或600,然後掃描。做完後就可以得到一張波長-吸光度的標准光譜圖。最大吸收峰數據應該軟體就給你了。要沒有自己找一下最高峰的波長。然後配製一系列標准溶液,在最大吸收峰的波長下一個個測定吸光度,然後以濃度-吸光度繪制標准曲線。在工作站中都可以自動繪制。
⑤ 紫外可見光分光計原理及使用
紫外線(Ultraviolet)是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的電磁輻射,波長范圍在10納米至400納米,能量從3電子伏特至124電子伏特之間。 它的名稱是因為在光譜中電磁波頻率比肉眼可見的紫色還要高而得名,又俗稱紫外光。1801年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在日光光譜的紫端外側一段能夠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發現了紫外線的存在。紫外線可以用來滅菌,過多的紫外線進入人體會造成皮膚癌。紫外線是在陽光中發現的,並且在電弧和專門的燈,像是黑光燈,也會並發出紫外線。它可以造成化學反應,並導致許多物質發光或產生螢光。大多數紫外光被歸類為非電離輻射。能量較高的紫外線光譜,大約在150納米(真空紫外線)是電離的,但這種類型的紫外線不具穿透力,會被空氣阻擋住。
⑥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主要由什麼構成
基本結構:光源→單色器→吸收→檢測器→信號顯示系統
我們實驗室買的普析通用的TU-1901的UV/Vis,光源為鎢燈和氘燈,360nm轉換;單色器的主要組成:入射狹縫、出射狹縫、色散原件和準直鏡;吸收池通俗來講就是比色皿了,玻璃、石英,分冊可見和紫外;檢測器的作用就是光信號,轉為電信號,一般多為光電倍增管吧;最後信號顯示系統就沒什麼說的了,不算核心部件
⑦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精密度試驗怎麼做
1.調整 (1) 在接通電源前,應對儀器的安全性進行檢查,電源線接線應牢固,接地線通地要良好,各個調節旋鈕的起始位置應該正確,然後再接通電源。 (2) 將靈敏度旋鈕調至「1」檔(放大倍率最小)。調波長調節器至所需波長。 (3) 開啟電源開關,指示燈亮,選擇開關置於「T」,調節透光率[100%T]旋鈕使數字顯示[100.0]左右,預熱20min . 根據溶液濃度大小,選擇液層厚度合適的吸收池。 2.校正 (!)打開吸收池暗室蓋(光門自動關閉),調節[0% T]旋鈕,使數字顯示為「00.0」,蓋上吸收池蓋,將參比溶液置於光路,使光電管受光,調節透光率[100% T] 旋鈕,使數學顯示為「100.0」。 (2)如果顯示不到「100」,則可適當增加電流放大器靈敏度檔數,但應盡可能使用低檔數,這樣儀器將有更高的穩定性。當改變靈敏度 後必須重新校正「0」和「100」。 (3)按(1)連續幾次調整「00.0」和「100.0」後,如將選擇開關置於「A」,調節吸光度調零旋鈕,使數字顯示為「.000」,即可進行下面吸光度A的測量;如將選擇開關置於「C」,將標准溶液推入光路,調節濃度旋鈕,使得數字顯示值為已知標准溶液濃度數值,即可進行下面濃度c的測量。 3.測定 (1) 吸光度A的測量。將要測A的試樣溶液推入光路,顯示值即為待測樣品的吸光度值A。 (2) 濃度c的測量。將要測c試樣溶液推入光路,即可讀出待測樣品的濃度值c。 4.結束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將各調節旋鈕恢復至初始位置。取出吸收池洗凈,晾乾,存於專用盒內。 注意事項: (1) 使用前,使用者應該首先了解本儀器的結構和原理,以及各個旋鈕之功能。 (2) 儀器接地要良好,否則顯示數字不穩定。 (3) 如果大幅度改變測試波長時,在調整「00.0」和「100」後稍等片刻(因光能量變化急劇,光電管受光後響應緩慢,需一段光響應平衡時間),當穩定後,重新調整「00.0」和「100」即可工作。 (4) 儀器左側下角有一隻乾燥劑筒,應保持其乾燥,發現乾燥劑變色應立即更新或烘乾後再用。 (5) 當儀器停止工作時,關掉電源,電源開關需同時切斷,並罩好儀器
⑧ 原子吸收分光光義計和紫外可見分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在儀器裝置上有哪些異同點為什
答案:相同點:都是分光光度計。不同點:檢測器、進樣系統、光源。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由光源、單色器、吸收池、檢測器和信號顯示系統五大部分組成。
1、光源:是提供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的裝置,有熱輻射光源和氣體放電光源兩類。
2、單色器:是將光源產生的復合光分解為單色光,它是分光光度計的心臟部分。
3、吸收池:又稱比色皿,供試液進行吸光度測量,其底及兩側為毛玻璃,另兩面為光學透光面,為減少光的反射造成的損失,吸收池的光學面必須完全垂直於光束方向。
4、檢測器:是將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的裝置,測量吸光度時,並非直接測量吸收池的光強度,而是將光強度轉換為電流信號進行測試,這種光電轉換器件稱為檢測器。
5、信號顯示系統:是將檢測器輸出的信號放大,並顯示出來的裝置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一般由四大部分組成,即光源、試驗原子化器、單色儀和數據處理系統。
原子化器主要有兩大類,即火焰原子化器和電熱原子化器。火焰有多種火焰,目前普遍應用的是空氣—乙炔火焰。電熱原子化器普遍應用的是石墨爐原子化器,因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帶石墨爐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前者原子化的溫度在2100℃~2400℃之間,後者在2900℃~3000℃之間。
(8)紫外可見光分光計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光澤儀器特點:
1、不需要預熱、不需要調零、即開即測。
2、進口光源壽命12萬小時以上,不需要更換。
3、攜帶型電源為優質鎳氫充電電池,充電12小時,可連續工作超過80小時,壽命達三年以上。
4、標准版採用人工石英晶體,永不變數,具有高精度的量值傳遞能力。
5、接收器為經視覺函數修正的藍硅光電池,具有彩色補償、濾除紅外輻射及提高信噪比的功能
6、光路系統機體採用整體鋁合金,用數控機床一次精密加工完成,確保光路高精度,角度誤差不大於0.03。
⑨ 做實驗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這樣的步驟對嗎
【】第一步那裡自動出現數據以後,要用參比溶液校對零點,即吸光度調零;即測試第二份樣品吸光度之前要吸光度調零;
【】第二步那裡自動出現數據以後,儀器自動清除數據,之後要是繼續沉澱的話,還是需要用參比溶液校對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