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驗室制硫酸銅原理是什麼,裝置怎樣,需要加熱嗎
實驗室制
硫酸銅
的原理是
CuO+
H2SO4
==
CuSO4
+H2O
或者是
Cu+2H2SO4(濃)=(△)=CuSO4+
SO2
↑+2H2O
第二個需要加熱,第一個不要,第二個需要還需要吸收尾氣,以免
二氧化硫
污染環境。
Ⅱ 硫酸銅晶體的制備實驗器材是什麼
台秤(公用)、燒杯(100rnl) 、量筒、石棉網、玻棒、酒精燈、漏斗、濾紙、漏斗架、表面皿、蒸發皿、鐵三腳、洗瓶、布氏漏斗、油濾裝置、硫酸銅回收瓶
Ⅲ 裝有無水硫酸銅的裝置叫什麼,就是那個兩邊有空的裝置
乾燥管
是一邊大,一邊小,中間一個球
Ⅳ 關於硫酸銅的實驗
無水硫酸銅無色
五水硫酸銅藍色 CUSO4+5H2O=CUSO4.5H2O
藍色硫酸銅溶液加入鐵粉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明藍色和銅離子有關、FE+CUSO4=FESO4+CU
硫酸銅溶液加入氯化鋇生成不溶於稀硝酸的硫酸鋇說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CUSO4+BACL2=BASO4+CUCL2
Ⅳ 電解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的實驗裝置如圖①,電解的實驗數據如圖②,橫坐標表示電解過程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
根據電子流向知,a為陰極、b為陽極,開始時,陰極上銅離子放電、陽極上氫氧根離子放電,所以電池反應式為2Cu2++2H2O
電解 | .
Ⅵ 製取無水硫酸銅的實驗裝制圖

Ⅶ 加熱硫酸銅晶體實驗裝置
(1)圖中①是試管;②是酒精燈;③是蒸發皿;④是鐵架台; 故答案為:專 試管;酒精燈;蒸屬發皿;鐵架台; (2)給試管里的固體物質加熱時,試管口要略低於試管底部,防止反應生成的水或冷凝水倒流入試管底部,引起熱的試管炸裂; 故答案為: 試管口高於試管底部; (3)藍色的硫酸銅晶體受熱生成白色粉末硫酸銅; 故答案為: 試管中藍色晶體變成白色粉末.
Ⅷ 硫酸銅結晶實驗
實驗方法: 1.用CuO和稀硫酸反應後濾液結晶得到。 2.硫酸銅晶體溶解後利用晶種再結晶得到。 方法一: 實驗用品:鐵架台(帶鐵圈)、蒸發皿、坩堝鉗、玻璃棒、燒杯、量筒、漏斗、濾紙、剪刀、葯匙、氧化銅、稀硫酸(1:4) 實驗步驟: 1.用量筒量取15毫升稀硫酸倒入一個蒸發皿里,蒸發皿放在鐵架台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到將近沸騰(但不要使稀硫酸沸騰)。然後注意保持這個溫度,一邊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一邊慢慢地撒入氧化銅粉末,直到氧化銅不再溶解為止。 2.裝置好漏斗,趁熱過濾(過濾時不溶性物質可以留在蒸發皿里,不必轉移到濾紙上)。將濾液收集在燒杯里。使濾液逐漸冷卻,仔細觀察晶體生成時所發生的現象,並記錄晶體的顏色和形狀。如果濾液放置一段時間後,沒有晶體生成,可以把濾液倒入洗凈的蒸發皿里蒸發幾分鍾,再放置冷卻,就會有晶體生成。 稀硫酸(15毫升)量筒 蒸發皿(加熱) 加氧化銅 過濾(趁熱) 冷卻 晶體析出 方法二: 稱取75克硫酸銅晶體放在燒杯里,加水200毫升。當晶體完全溶解後過濾,得到澄清的硫酸銅飽和溶液。取一塊硫酸銅小晶體作晶種,用細銅絲扎牢後吊入溶液中。每隔2—3天,把上述晶體和溶液轉入另一燒杯中,除去燒杯底部析出的小晶粒。一段時間後晶體不斷長大,並且從不規則形逐漸變成規則的晶體。晶體長大後從溶液中取出,擦乾表面後塗上清漆或其他保護層,以防止表面風化
Ⅸ 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的實驗裝置,三個點發生了什麼現象
a、由①中發生fe+cu2+═fe2++cu,fe元素的化合價升高,則fe作還原劑,故a正確; b、實驗②中發生3fe2++4h++no3-═3fe3++no↑+2h2o,fe2+表現還原性,故b錯誤; c、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單質和新化合物,而③中發生cu+2fe3+═2fe2++cu2+,生成物中沒有單質,則不是置換反應,故c錯誤; d、由發生的三個反應,利用氧化劑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則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為fe3+>cu2+>fe2+,故d錯誤; 故選:a.
與裝硫酸銅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