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目前行業內有哪些比較高精度的室內定位演算法和實現
本文由尋息電子科技友情整理,了解更多技術詳情請點擊進入高精度室內定位
超聲波技術
超聲波定位目前大多數採用反射式測距法。系統由一個主測距器和若干個電子標簽組成,主測距器可放置於移動機器人本體上,各個電子標簽放置於室內空間的固定位置。定位過程如下:先由上位機發送同頻率的信號給各個電子標簽,電子標簽接收到後又反射傳輸給主測距器,從而可以確定各個電子標簽到主測距器之間的距離,並得到定位坐標。
定位精度:超聲波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精度比較高。缺陷:超聲波在傳輸過程中衰減明顯從而影響其定位有效范圍。
2.藍牙(iBeacon)定位技術
通過使用低功耗藍牙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也就是Bluetooth 4.0或者Bluetooth Smart),iBeacon基站便可以自動創建一個信號區域,當設備進入該區域時,相應的應用程序便會提示用戶是否需要接入這個信號網路。藍牙定位技術在國內已有較多應用,比如:真趣科技已經為醫院、工廠、會展、智慧大樓、博物館/展覽館、幼兒園、養老院、監獄等領域提供了完善的室內定位解決方案。
定位精度:3-5米;因其採用低功耗藍牙技術,成本大大降低,在國內應用較為廣泛。
3.超寬頻技術
超寬頻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無線技術,目前,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在內的國家都在研究這項技術,在無線室內定位領域具有良好的前景。UWB技術是一種傳輸速率高(最高可達1000Mbps以上),發射功率較低,穿透能力較強並且是基於極窄脈沖的無線技術,無載波。正是這些優點,使它在室內定位領域得到了較為精確的結果。
其定位方法為三邊定位,定位精度為:6~10cm,缺陷:造價較高。
4.紅外線技術
紅外線是一種波長間於無線電波和可見光波之間的電磁波。典型的紅外線室內定位系統Active badges使待測物體附上一個電子標識,該標識通過紅外發射機向室內固定放置的紅外接收機周期發送該待測物唯一ID,接收機再通過有線網路將數據傳輸給資料庫。這個定位技術功耗較大且常常會受到室內牆體或物體的阻隔,實用性較低。
定位精度:5~10m。缺陷:紅外線在傳輸過程中易於受物體或牆體阻隔且傳輸距離較短,定位系統復雜度較高,有效性和實用性較其它技術仍有差距。
Ⅱ 來點機械製造加工和設計的課題背景、目的和意義。。。。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為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對此研究查閱的大量的資料,首先明白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質成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等的零件。
為了能具體確切的說明過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加工出來,就得制定復雜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來作為生產的指導性技術文件,學習研究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意義與作用就是本課題研究目的。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們將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1)我們必須仔細了解零件結構,認真分析零件圖,培養我們獨立識圖能力,增強我們對零件圖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對零件圖的繪制,不僅能增強我們的繪圖能力和運用autoCAD軟體的能力。
(2)制訂工藝規程、確定加工餘量、工藝尺寸計算、工時定額計算、定位誤差分析等。在整個設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些設計,不僅讓我們更為全面地了解零件的加工過程、加工尺寸的確定,而且讓我們知道工藝路線和加工餘量的確定,必須與工廠實際的機床相適應。 這對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的復習,也是以後工作的一個鋪墊。
(3)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我們還必須考慮工件的安裝和夾緊.安裝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工件加工精度,安裝是否方便和迅速,又會影響輔助時間的長短,從而影響生產率,夾具是加工工件時,為完成某道工序,用來正確迅速安裝工件的裝置.它對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率和減輕工人勞動量有很大作用。這是整個設計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近年來,機械製造工藝有著飛速的發展。比如,應用人工智慧選擇零件的工藝規程。因為特種加工的微觀物理過程非常復雜,往往涉及電磁場、熱力學、流體力學、電化學等諸多領域,其加工機理的理論研究極其困難,通常很難用簡單的解析式來表達。近年來,雖然各國學者採用各種理論對不同的特種加工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卓越的理論成就,但離定量的實際應用尚有一定的距離。然而採用每一種特種加工方法所獲得的加工精度和表面 質量與加工條件參數間都有其規律。因此,目前常採用研究傳統切削加工機理的實驗統計方 法來了解特種加工的工藝規律,以便實際應用,但還缺乏系統性。受其限制,目前特種加工 的工藝參數只能憑經驗選取,還難以實現最優化和自動化,例如,電火花成形電極的沉入式 加工工藝,它在占電火花成形機床總數95%以上的非數控電火花成形加工機床和較大尺寸的模具型腔加工中得到廣泛應用。雖然已有學者對其CAD、CAPP和CAM原理開展了一些研究,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於工藝數據的缺乏,仍未有成熟的商品化的CAD/CAM系統問世。通常 只能採用手工的方法或部分藉助於CAD造型、部分生成復雜電極的三維型面數據。隨著模糊 數學、神經元網路及專家系統等多種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發展,人們開始嘗試利用這一技術 來建立加工效果和加工條件之間的定量化的精度、效率、經濟性等實驗模型,並得到了初步 的成果。因此,通過實驗建模,將典型加工實例和加工經驗作為知識存儲起來,建立描述特 種加工工藝規律的可擴展性開放系統的條件已經成熟。並為進一步開展特種加工加工工藝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應用人工智慧選擇零件的工藝規程和虛擬加工奠定基礎。
同時,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夾具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靠地保證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減輕了勞動的強度,夾具的設計過程中,應深入生產實際,(對工件的圖紙,工藝文件,生產綱領等分析),精心調查研究,吸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制訂出合理的設計方案。
我們都知道減少停工檢修期是提高生產力、使生產能力利用系數最大化的一項重要因素。然而零件加工過程中的精確定位和裝夾的重復精度也是改進效率和質量的關鍵。譬如柔性加工中心的產生就是為了減少產品循環周期。
目前中國製造業發展迅猛,以前的我國製造業普遍使用剛性專機加工各種各樣的零部件,導致改型和生產個零部件周期較長。隨著我國製造業發展和各種各種零件的需求與日俱增,加工設備和工藝也向著柔性化的方向轉變。加工裝備的柔性概念和需求主要體現在對設備快速性和適應性的需求上,因此製造商不得不尋求柔性和產量之間的最佳組合。當然,在滿足了柔性的條件下、也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如:模塊化、可變換化、可重新配置化、在線兼容性等。不論採用哪種方案,使用高性能的液壓夾具都顯得尤為重要,現在,柔性專機、可重新配置的機床及專用加工中心的組合應用,使得發動機零件的加工變得越來越柔性化,具體情況取決於每個加工項目的產量配額
使用液壓夾具的主要優勢是能節省夾緊和松卸工件時所花的大量的時間。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液壓夾緊相比機械夾緊節省90%~95%的時間,縮小了生產循環周期,從而增加了產量也就意味著降低了成本。
當加工一長型鋁合金零件時,刀具通過時旋轉油缸可快速讓開,刀具通過後可快速復位。液壓夾具系統的第二項重要特點是可實現非常高的定位精度。關鍵在於夾緊力在定位和夾緊過程中保持恆定不變。從而確保了同一道工序下的加工質量一致性。由於變形造成的廢品率將會微乎其微
夾具是機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機床技術向高速、高效、精密、復合、智能、環保方向發展的帶動下,夾具技術正朝著高精、高效、模塊、組合、通用、經濟的方向發展
2、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預計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及夾具設計
1、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
1、 制訂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規程,關鍵是工序的劃分和定位基準的選擇。在設計開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真分析零件圖,了解其箱體零件的結構特點和相關的技術要求,對箱體零件的每一個細節,都應仔細的分析,如箱體加工表面的平行度、粗糙度、垂直度,特別是要注意箱體零件各孔系自身精度(同軸度、圓度、粗糙度等)和它們的相互位置精度(軸線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軸線與平面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等要求),箱體零件的尺寸是整個零件加工的關鍵,必須弄清箱體零件的每一個尺寸。繪制零件圖是一個重點,同時因為箱體零件比較復雜,所以也是一個難點。我們採用autoCAD軟體繪制零件圖,一方面增加我們對零件的了解認識,另一方面增加我們對autoCAD軟體的熟悉。
工序的劃分
確定加工順序和工序內容,安排工序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劃分工序階段,這項工作與生產綱領有密切關系,具體可以根據生產類型、零件的結構特點、技術要求和機床設備等。生產條件確定工藝過程的工序次數;如批量小時可採用在通用機床上工序集中原則,批量大時即可按工序分散原則,組織流水線生產,也可利用高生產率的通用設備,按工序集中原則組織生產。
定位基準的選擇
根據粗基準,精基準的選擇原則;遵循基準統一、基準重合。由零件圖具體分析可得:CA6140車床後托架首先以一個側面和一個孔為粗基準,對底平面A進行粗加工,再以底平面A為基準加工孔。
2、夾具設計可能遇到的問題:
工件定位是否正確,定位精度是否滿足要求,工件夾緊牢固是否可靠等等。
工件在夾具中的定位精度,主要與定位基準是否與工序基準重合、定位基準與定位元件的配合狀況等因素有關,可提高夾具的製造精度,減少配合間隙,就能提高夾具在機床上的定位精度,夾具中出現過定位時,可通過撤消多餘定位元件,使多餘定位元件失去限制重復自由度的能力,增加過定位元件與定位基準的配合間隙等辦法來解決。
夾緊必須可靠,但夾緊力不可過大,以免工件或夾具產生過大變形。可採用多點夾緊或在工件鋼性薄弱部位安放適當的輔助支撐。夾具的設計必須要保證夾具的定位準確和機構合理,考慮夾具的定位誤差和安裝誤差。我們將通過對工件與夾具的認真分析,結合一些夾具的具體設計事例,查閱相關的夾具設計資料,聯系在工廠看到的一些箱體零件加工的夾具來解決這些問題.
上述即為遇到困難的解決措施
3、 本課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和可行性分析
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擬採用不同的研究手段(途徑),本課題包括兩方面內容:
CA6140車床後托架加工工藝的設計和夾具設計
制定工藝規程的研究途徑和可行性分析
毛坯的選擇:
根據生產綱領和零件結構選擇毛坯,毛坯的類型一般在零件圖上已有規定。對於鑄件和鍛件應了解其分模面、澆口、冒口位置和拔模率,以便在選擇定位基準和計算加工餘量時有所考慮。如果毛坯是棒料或型材,則按其標准確定尺寸規格,並決定每批加工件數。
毛坯的種類和其質量對機械加工的質量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材料、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影響。CA6140車床後托架毛坯材料為灰鑄鐵(HT150),硬度范圍在150~200HBS,承受中等載荷。採用砂型鑄造方法,由於大批量生產故宜採用實體模樣(金屬模)進行兩箱造型,這不僅簡化了造型和合箱操作,還因型砂緊實度較為均勻,鑄件的表面質量得到提高。在切削加工前進行石墨化退火處理,消除鑄件表層和壁厚較薄的部位可能出現的白口組織(大量滲碳體出現)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擬訂工藝路線:
表示零件的加工順序及加工方法,分出工序,安裝或工位及工步等。並選擇各工序所使用的機床型號、刀具、夾具及量具等。擬訂工藝路線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和工人結合起來。常常需要提出幾個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後再確定。
計算切削用量、加工餘量及工時定額:
查閱《切削用量手冊》等資料並進行計算確定。目前,對單件小批量生產不規定切削用量,而是由操作工人根據經驗自行選定,但對於自動線和流水線,為保證生產的節拍,必須規定切削用量,並不能隨意改變。計算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公差是要控制各工序的加工質量以保證最終加工質量。工時定額一般按各工廠的實際經驗積累起來的統計資料來估算。隨著生產的發展,工藝的改進,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工時定額應進行相應的修改。
對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基本要求可歸結為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雖然有時互相矛盾,但只要把它們處理好,就會成為一個統一體。在三個要求中,質量是首要的。質量表現在機械產品的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質量不能保證,根本談不上數量;質量和生產率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該不斷地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滿足生產量的要求。如果兩者矛盾,則生產率要服從於質量,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解決生產率問題。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應盡可能的節約耗費,減少投資,降低製造成本,這就是經濟性。
因此,CA6140車床後托架的工藝規程研究途徑應該體現質量、生產率和經濟性的統一,達到經濟合理及可行的最優方案。
夾具設計的研究途徑和可行性分析
CA6140車床後托架鏜、銑、鑽等工序使用的專用夾具,此類夾具的特點是針對性強、結構緊湊、操作簡便、生產率高。
夾具設計最關鍵是要求對工件定位正確,且滿足定位精度要求。為了解決此問題,首先得了解影響定位精度的因素。然後採取措施解決具體的問題。如定位基準與定位元件的配合狀況和影響定位精度,那麼可以提高夾具的製造精度,減小配合間隙就能提高夾具在機床上的定位精度。
除此之外,選擇夾具的類型與結構型式必須與零件生產批量大小相適應,夾具結構與零部件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從而保證夾具操作方便、夾緊可靠、使用安全、並有合理的裝卸空間。
Ⅲ 磁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氣閥門定位器是氣動調節閥的關鍵附件之一,其作用是把調節裝置輸出的電信號變成驅動調節閥動作的氣信號。它具有閥門定位功能,既克服閥桿摩擦力,又可以克服因介質壓力變化而引起的不平衡力,從而能夠使閥門快速的跟隨,並對應於調節器輸出的控制信號,實現調節閥快速定位,提升其調節品質。隨著智能儀表技術的發展,微電子技術廣泛應用在傳統儀表中,大大提高了儀表的功能與性能。其在電氣閥門定位器中的應用使智能定位器的性能和功能有了一個大的飛躍。 閥門定位器工作原理: 閥門定位器的工作原理,它是以力矩平衡原理設計和工作的。從電動調節儀表來的4-20mA電流信號,輸入到力矩馬達組件線圈6後,可動鐵芯9被磁化,它與永久磁場10作用(疊加磁場),使鐵芯9繞支點5產生轉矩,擋板8靠近噴咀7,氣動放大器1的背壓嗇,放大器1的輸出也隨之嗇,此壓力輸出到氣動執行機構13,推桿14向下位移,由擋桿15帶動反饋桿16,使懊輪2轉動,帶動4向左擺,反饋被拉伸,由於作用力,使鐵芯9產生一個反向的轉矩,此時如果輸入倍在鐵芯9上產生的反饋力矩處於平衡時,執行機構就按輸入信號的數值儀在相應的行程位置上,實現了輸入信號與行程關系的比例我一。當輸入信號養活時則定位器的工作過程哦上述動作逆動作。圖中11用來調節定位的"零們位"(ZERO)。12哦分流器用來調節定位器的比例范圍(SPAN). 傳統電氣閥門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反饋桿反饋閥門的開度位置發生變化,當輸入信號產生的電磁力矩與定位器的反饋系統產生的力矩相等,定位器力平衡系統處於平衡狀態,定位器處於穩定狀態,此時輸入信號與閥位成對應比例關系。當輸入信號變化或介質流體作用力等發生變化時,力平衡系統的平衡狀態被打破,磁電組件的作用力與因閥桿位置變化引起的反饋迴路產生的作用力就處於不平衡狀態,由於噴嘴和擋板作用,使定位器氣源輸出壓力發生變化,執行機構氣室壓力的變化推動執行機構運動,使閥桿定位到新位置,重新與輸入信號相對應,達到新的平衡狀態。 在使用中改變定位器的反饋桿的結構(如凸輪曲線),可以改變調節閥的正、反作用,流量特性等,實現對調節閥性能的提升。 智能電氣閥門定位器工作原理: 由閥桿位置感測器拾取閥門的實際開度信號,通過A/D轉換變為數字編碼信號,與定位器的輸入(設定)信號的數字編碼在CPU中進行對比,計算二者偏差值。如偏差值超出定位精度,則CPU輸出指令使相應的開/關壓電閥動作,即:當設定信號大於閥位反饋時,升壓壓電閥V一l打開,輸出氣源壓力P1增大,執行機構氣室壓力增加是閥門開度增加,減小二者偏差;如設定信號小於閥位反饋則排氣壓電閥V-2打開,通過消音器排氣減小輸出氣源壓力P1,執行機構氣室壓力減小是閥門開度減小,二者偏差減小。正是通過CPU控制壓電閥來調節輸出氣源壓力的大小使輸入信號與閥位達到新的平衡。 定位器根據工作原理可分為:氣動定位器、電氣式定位器、智能式定位器 氣動定位器:通過氣動驅動控制閥門的執行機構,也是最早的定位器,屬於機械式(力平衡原理:通過氣動滑閥來實現氣壓平衡),優點是:控制比較精確 缺點是:因為是氣動控制,如果需要反饋至控制中心,就需要做電氣轉換 電氣式定位器:此種在國內的應用最廣,就是在氣動定位器的基礎上將電氣轉換元件集成到定位器上,方便了控制(相比氣動定位器:用戶只需要給標準的信號即可,而氣動定位器的控制信號也是氣源信號,在和系統的電流聯系過程中,需要電氣轉換器),同時改進了滑閥的設計,採用了噴嘴擋板的設計。 優點是:控制筆記哦方便 缺點是:噴嘴擋板的結構,使得該類型定位器對環境震動比較敏感 智能式定位器:類似於電腦的發展,此時所有控制部分和比較部分准通過電器部分實現,噴嘴擋板也給成了壓電閥的結構,可以進行自我調試、診斷、反饋、記錄、匯流排通信等功能 定位器從所配閥門來分,有可以分為:直行程閥門用/角行程閥門用 從控制方式分:雙作用/單作用 以上很容易發現:氣動定位器本身因為不涉及電器元件,為防爆要求,但是剩餘的兩種需要確認電器元件的防爆要求。
Ⅳ 全球定位系統由那三大部分組成
全球定位系統三大部分:空間部分、地面控制系統、用戶設備部分
一、空間部分
GPS的空間部分是由24顆衛星組成(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它位於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運行周期為12h。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顆),軌道傾角為55°。
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 顆以上的衛星,並能在衛星中預存導航信息,GPS的衛星因為大氣摩擦等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航精度會逐漸降低。
二、地面控制系統
地面控制系統由監測站、主控制站、地面天線所組成,主控制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春田市。地面控制站負責收集由衛星傳回之訊息,並計算衛星星歷、相對距離,大氣校正等數據。
三、用戶設備部分
用戶設備部分即GPS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就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
(4)磁定位系統裝置設計和演算法研究擴展閱讀:
全球定位系統特點:
一、全球全天候定位
全球定位系統衛星數量多、分布均勻,保證在地球任何地方隨時至少能觀測到4顆全球定位系統衛星,保證全球全天候連續導航定位服務的實現(閃電除外,不適合觀測)。
二、定位精度高
應用實踐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范圍內可達10-6m,在100-500km范圍內可達10-7m,在1000km范圍內可達10-9m。
在300-1500米工程精密定位中,平面位置誤差在觀測1小時以上小於1毫米。與ME-5000電磁波測距儀測得的邊緣長度相比,邊緣長度的最大差值為0.5mm,校準誤差為0.3mm。
三、觀察時間短
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和軟體更新,20公里內的相對靜態定位只需15-20分鍾;當每個移動站與參考站之間的距離小於15公里時,移動站的觀測時間僅為1-2分鍾;當採用實時動態定位模式時d、各站觀測時間僅為幾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定位系統
Ⅳ 工業機器人專業畢業設計能寫什麼
工業機器人專業畢業設計下列標題可以使用,根據自己專業挑選題材。
基於QFD與DSM耦合的液壓四足機器人方法研究
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利布局及創新策略研究
2D-90壓縮機氣閥裝配機器人遠程監控系統設計研究
凸輪連桿組合機構驅動的四足仿生馬機器人構型設計與運動學建模分析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人機協同控制策略研究
面向機器人操作的示教學習與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基於動態場景理解的機器人示教學習研究
基於學習人類控制策略的多自由度機械臂運動規劃的方法研究
基於雙足機器人步態規劃的研究
面向非規則目標的3D視覺引導抓取方法及系統研究
關於單目視覺實時定位與建圖中的優化演算法研究
面向外骨骼機器人的多模信息特徵融合方法研究
磁控軟體微型機器人的優化設計與控制
復雜環境下基於改進ShuffleNet網路的靈巧手抓持分類器研究
電路板自動光照檢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機器視覺的工件識別與定位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於深度學習的物件識別定位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上肢康復外骨骼硬體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優化
雙臂解魔方機器人的演算法實現
基於BP神經網路的機器人柔性關節運動精度研究
未知環境下輪式機器人編隊系統設計與實現
下肢助行外骨骼機器人平地斜坡自適應步態控制方法研究
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的步態評估方法及應用研究
新型並聯攪拌摩擦焊機器人機構設計與性能優化研究
動態環境下仿人機器人視覺定位與運動規劃方法研究
瓷磚鋪貼機器人瓷磚空間定位系統研究
閉鏈八桿多足機器人腿部機構設計理論研究
區域智能製造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
基於HMM的仿人機器人運動模仿學習方法研究
面向外骨骼機器人的安全監控系統設計及實現
基於移動機器人的目標檢測方法研究
基於深度學習的機器人三維環境對象感知
中職學校《工業機器人基礎與應用》教材開發研究
智能化發展對勞動力就業的影響研究
網路綜藝節目《這!就是鐵甲》的視覺修辭研究
基於超聲波定位的跟隨式移動平台的設計與實現
關於特定目標的智能識別和分揀技術研究
電解車間自主移動機器人控制系統研究
公司跨界整合機理研究
面向閥門零件裝配的智能系統研究
計及時變時延的雙邊遙操作系統穩定性分析
多感測器組合的監所機器人定位方法研究
夜巡機器人姿態與運動控制研究
移動式提板檢測機器人的關鍵結構設計
羽毛球運動員揮拍動作的捕捉、識別與分析
基於模塊化設計的羽毛球教育機器人系統及教學設計
面向動態障礙物的機器人局部路徑規劃策略研究與實現
人工智慧對馬克思勞動理論的影響研究
虛擬現實環境下人機交互與設備遠程操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EVA在新松機器人業績評價中的應用研究
基於室內視覺定位的輪式機器人主動建圖與導航避障研究
基於三維激光點雲分割匹配的同步定位與構圖演算法研究
雲製造環境下的車間資源虛擬可視化設計與實現
基於ROS系統的自主充電技術研究
人工智慧的倫理道德研究
基於深度學習的工業儀表識別讀數演算法研究及應用
立方體機器人平衡控制研究
變電站巡檢機器人系統結構設計與控制研究
下肢外骨骼系統魯棒跟蹤優化控制研究
柔性上肢康復機器人路徑規劃及實現
葉輪加工生產線數字化設計與模擬
葉輪數字化生產線集成控制技術
空速管砂帶磨拋技術及應用
Ⅵ 操作系統 同樣的源程序,reader和writer進程是怎樣各自找到自己的定位的
BufferedReader 和Writer就是用來對字元類型的數據進行讀寫的,
如果是復制文件的話要用BufferedInputStream和相關寫入類來進行緩沖。
還有你那個寫一句newLine 是什麼意思,你如果只是復制文本的話還行,要是復製程序什麼的那肯定是不行的。
多看些書和視頻多學習吧!
Ⅶ 最近要做過慣性導航和PGV組合定位,不知道有沒有哪位大神提供一些方法或資料
20世紀70年代,在核潛艇和遠程飛機等運載工具中,以靜電陀螺儀為核心的平台式慣性導航系統得到了應用,成為批量生產的型號產品。在長時間航行中,它們不僅達到了所要求的定位精度,而且可以保證從載體上發射武器。靜電陀螺儀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導航技術進入了高精度的時代。AHRS-002 慣性導航系統:雅馳的AHRS-002慣性導航系統集成了INS/GPS、AHRS航姿參考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滿足MIL-SPEC環境要求。當今的無人機和軍事應用需要高度精密、結構緊湊、經濟實惠的的慣性導航系統,Yach工程師設計了AHRS-002慣性導航系統以滿足這些要求,給飛行控制系統提出了綜合解決方案。隨著目前的電氣、機械設計以及機械製造的發展,AHRS-002慣導解決了包括溫度、沖擊、振動、電磁干擾、電力和濕度等等因素的MIL-SPEC環境要求,以適應嚴酷的飛行環境。使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推向市場。AHRS-002 主要優勢:1.使用最高級別的IMU慣性測量系統 (1,2或3°/小時)2.啟用WAAS差分准備GPS接收器3.產品內置空氣數據系統壓力感測器,包括靜態,空速和流量的角度測量4.支持全部INS姿態解決方案5.提供精確的側傾、俯仰數據,在動態、機動的環境下可以持續轉彎6.產品自帶的卡爾曼濾波INS提供高精度導航和控制狀態向量AHRS-002應用領域:1. 雷達、衛星2.航海、航空以及航天領域3.無人機、軍事領域現代高精度的慣性導航系統對所採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陀螺儀的漂移誤差和加速度計的零位偏值是影響慣導系統精度的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雅馳一直注重研究如何改善慣性器件的性能,提高慣性組件的測量精度,特別是陀螺儀的測量精度,希望客戶能得到滿意的產品。
Ⅷ 201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的目錄
101格柵對發動機冷卻模塊性能影響的模擬與試驗分析
102高壓共軌燃油系統軌壓波動特性實驗研究
103油軌壓力對高壓共軌噴油特性影響研究
104組合式電控單體泵結構與性能分析
105商用車推力桿優化設計分析
106直噴發動機進氣道流動特性的數值模擬與試驗研究
107基於某型柴油機噴油器噴油特性實驗的模擬模擬
108亥姆霍茲消聲器在某車進氣系統中的應用
109某歐Ⅳ柴油發動機閥積炭問題試驗研究
110動力學模擬在汽車發動機輪系設計中的應用
111轎車熱平衡能力分析與試驗研究
112基於耦合模擬技術的可變截面渦輪增壓器的研究
113噴油正時對直噴汽油機燃燒排放的影響研究
114高壓共軌噴油器結構參數對噴油規律的影響
115高壓共軌噴油器電磁系統對噴油規律的影響
116某汽油機機體溫度場計算與分析
117發動機油底殼分析與優化
118燃燒離子電流特性試驗研究
119發動機氣門旋轉運動的研究
120某四缸汽油機的性能提升研究
121動力總成引起的轎車轉向盤異常振動問題的研究
122汽油發動機試驗台架及其控制系統開發
123高壓共軌系統高速電磁閥測試系統開發
124柴油機噴油系統噴油量自動測量試驗研究
125汽油機正時輪系雜訊機理研究與改進
126&發動機潤滑系統優化
127基於博世共軌系統的噴油特性對柴油機性能的影響分析
128410汽油機機體的溫度場分析
129可變噴嘴環渦輪增壓器渦輪級流場模擬
130變速器的標定及測試
131考慮密封阻尼的球軸承增壓器轉子動力學特性分析
132內外部對柴油燃燒控制的模擬研究
133121發動機開發
1344系列電控多點噴射汽油機的開發
135一汽集團乘用車動力總成低碳技術策略
136電控柴油機控制策略對整車性能及油耗影響研究
137中重型柴油發動機制動開發
138稀燃天然氣發動機基礎控制參數標定方法研究
139對富氧下增壓中冷發動機性能的影響
140生物柴油對發動機的腐蝕磨損機理分析
141乙醇汽油對燃油管路的影響
142/甲醇混合燃料燃燒的非常規排放特性試驗
143兩用燃料發動機氣門和閥座磨損研究
144內燃機代用燃料的性能與前景分析
145汽油及3航空煤油噴霧特性的數值分析
146可再生燃料汽車技術研究及前景展望
147點燃式甲醇發動機的甲醛和未燃甲醇排放測試方法研究
1486多點電噴燃氣發動機在解放客車上的應用
149高壓絕緣電阻監測應用技術分析
150燃料電池發動機熱特性試驗研究
151串並聯電動汽車電池包的電位均衡測試
152混合動力重型商用汽車驅動系統設計
153插電式混合動力城市公交車參數匹配與模擬
154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總成參數匹配
155電動客車動力總成控制策略模擬分析
156基於遺傳演算法優化的燃料電池神經網路模型
157電動汽車再生制動策略的研究
158薄膜電容在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中的應用研究
159電動輪驅動電動車直線行駛轉矩協調試驗研究
160純電動汽車空調制熱方案探討
161強混合動力液壓系統設計與優化
162基於燃料經濟性試驗的混合動力客車控制策略分析
163電動汽車制動系統真空助力特性研究
164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組熱管理系統流場優化研究
165基於平台的電液復合制動系統研究
166基於的轉矩修正的控制策略
167基於粒子群優化的混合動力客車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168四驅混合動力方案設計
169電驅動車輛回饋制動與摩擦制動耦合控制試驗研究
170混合動力汽車用復合電源性能研究
171再生制動系統硬體在環模擬實驗平台
172純電動汽車前向模擬模型的研究
173純電動客車底盤結構參數匹配方法研究
174基於觀測器的可變轉向特性新型底盤控制演算法研究
175電動汽車高壓直流電系統絕緣監測裝置研製
176一汽強混合動力系統平台開發
177一種汽車能量再生減振器的特性研究
178串聯混合動力汽車整車控制系統開發與實車測試
179並聯混合動力客車控制參數標定系統開發
180混合動力車用永磁同步電機系統設計分析
181電動機減速器/變速器系統扭轉振動控制研究
182一種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模擬
183基於神經網路的汽油機過渡工況空燃比多步預測控制研究
184客車節能減排技術
185對天然氣雙燃料柴油機排放性能影響的研究
186新型零排放燃油蒸發控制系統
187對柴油機顆粒物排放粒徑分布的影響研究
188曲軸箱污染物排放及規避對策研究
189測定汽車室內空氣中醛酮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190歐Ⅳ客車底盤後處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191商用車系統無空氣助噴噴嘴的噴霧特性研究
192後處理系統對柴油機顆粒物成分的影響研究
193柴油機系統中尿素分解和沉積研究
194熱電發電機在汽車尾氣余熱回收中的應用進展
195柴油機尿素系統實驗研究
196車輛尾氣余熱發電模擬試驗研究
197國產大尺寸車載金屬載體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
198基於部分流采樣的稀釋比對排放的影響分析
199國Ⅳ柴油機2及3排放特性試驗研究
200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排放和能耗評價方法研究
201重型國4柴油機系統再生策略及對試驗循環排放的影響研究
202滿足低排放法規的轎車柴油機技術綜述
203國Ⅳ階段蒸發排放控制的試驗研究
204輕型汽車排放結果測量精度分析
205車用柴油機瞬態工況的顆粒數量排放
206燃料特性對於柴油機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響
207燃氣發動機油在重型燃氣發動機上的應用研究
208柴油清凈劑清凈性初步研究
209車用齒輪油熱氧化特性試驗研究
2010101基於知識工程優化的車身輕量化設計
2010101虛擬汽車環境下的汽車電子電器系統集成測試
2010102車輛電子穩定控制系統測試方法研究
2010102覆層技術在車身縱梁成形模上的應用
2010102基於有限元的客車車身骨架模態分析
2010103變速器齒輪齒厚監控方法及實踐
2010103基於有限元法的轎車白車身模態分析研究
2010103基於匯流排的雙離合器式轎車綜合控制
2010104車身鋼板激光雙光束焊接技術研究
2010104車載控制器信號與電源完整性分析設計
2010104技術在53發動機鋼機罩自主設計中的應用
2010105變速器副箱支板離子氮化變形控制
2010105基於555的整車控制器電磁兼容性分析與設計
2010105基於聲固耦合的汽車駕駛室聲學設計
2010106過冷式冷凝器在商用車上的應用
2010106基於車身虛擬振動台的汽車橡膠襯套特性分析
2010106碳化硼塗層活塞環磨損性能的試驗研究
2010107某自卸車車架前部開裂原因分析
2010107汽車空調系統異響的研究與解決
2010107淺談白車身生產試制過程中的焊裝精度控制方法
2010108「數字化工廠」軟體在一汽轎車的應用
2010108乘用車車身疲勞模擬分析方法研究
2010108液體加熱器在貨車上的應用
2010109乘用車白車身整體剛度性能指標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2010109齒輪型刀具加工齒輪彎曲應力的計算分析
2010109主動懸架Q控制加權系數模擬退火遺傳優化
2010110基於汽車防盜方案中解調技術的分析
2010110汽車造型設計的中國元素美學思維探索
2010110柔性製造技術應用實例——重型貨車轉向節自動加工線的開發
2010111基於藍牙的泊車控制系統
2010111轎車車身骨架精度調試方法研究
2010111物流模擬在焊裝工藝規劃中的應用
2010112半掛汽車列車制動力分配研究
2010112功能尺寸在車身質量控制方面的應用
2010112中頻逆變技術及功能在白車身焊接中的應用
2010113基於32443的驅動系統設計
2010113技術在某發動機下護板國產化中的應用
2010113針對車身防腐性的塗裝同步工程分析方法研究
2010114車身閉合力質量改進與試驗設計的應用
2010114熱沖壓成形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
2010114整車控制器實時系統任務機制的研究
2010115頂蓋模具新工藝應用
2010115基於的車身激光在線檢測系統特性分析
2010115匯流排通信技術在車型上的應用
2010116車載供電系統的中國測試工況開發
2010116發動機連桿漲斷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2010116基於車身結構拓撲優化的車身輕量化研究
2010117車身附件動態特性的試驗及結果評價方法
2010117商用車用比例繼動閥控制方法的研究
2010117縱梁零件沖壓工藝設計中的關鍵點
2010118車門限位器布置與設計初探
2010118路面附著系數躍變識別與控制研究
2010118重型橋殼輕量化製造工藝
2010119基於的焊裝夾具模塊化設計研究
2010119汽車設計開發中駕駛員視野設計及校核
2010119優化設計在框架車身開發中的應用
2010120道路交通事故起因鑒定新方法的應用
2010120基於訂單生產的車身高架倉庫建模研究
2010120汽車車窗智能控制的研究
2010121基於和聯合模擬的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研究
2010121基於縮減模型與混合變數結構優化的客車骨架輕量化研究
2010122車輛正碰加速度波形()特徵參數與乘員傷害研究
2010122某款車型側面車身結構碰撞安全性能開發設計
2010122塗裝同步工程在汽車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2010123車輛安全文化評價方法研究
2010123雙前橋車型側滑調整工藝研究
2010123阻尼和加強減振材料在車身上的應用
2010124兩種汽車穩定性控制策略的分析與比較
2010124淺談商用車駕駛室分裝方案
2010124行李箱過沖擊計算方法及性能優化研究
2010125基於局部均值分解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
2010125某車型白車身動剛度計算方法與性能優化研究
2010125總裝配廠防磕碰改善探討
2010126防錯技術在轎車白車身製造工廠中的應用
2010126軍用運輸車安全乘坐裝置的設計與試驗研究
2010126商用車駕駛室卧鋪骨架的輕量化設計
2010127車身模態模擬分析與試驗驗證
2010127汽車制動盤熱翹曲與影響因素模擬分析
2010127雙轉向橋車輛側滑原因及其檢測方法
2010128基於變壓邊力控制的高強度鋼板車頂橫梁成形及回彈分析
2010128基於二次開發的輪胎胎面自激振動模擬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0128拓撲優化在白車身概念設計中的應用
2010129基於遺傳演算法的導流罩外形多目標氣動優化設計
2010129盤式制動器連續制動溫升計算模型
2010129汽車輪轂軸承預緊力影響因素分析
2010130江淮重型汽車系統故障診斷方法
2010130汽車白車身精度控制思路與方法的探討
2010130商用車車轎表面防護技術研究
201013180鎂合金動態再結晶軟化行為的唯象本構描述
2010131汽車輕量化技術
2010131汽車制動力分配比設計與模擬計算
2010132從被動安全形度看國內長頭重型載貨汽車的發展
2010132轎車車內雜訊控制研究中的車身表面空氣動力學模擬
2010132裂解連桿的加工工藝及材料
2010133半掛液罐汽車操縱穩定性控制的研究現狀
2010133基於高速拉伸實驗的車身用鋼板材料應變速率敏感特性研究
2010133商用車駕駛室白車身輕量化結構優化研究
2010134寶鋼汽車排氣系統用不銹鋼產品開發
2010134車輛隨機路面激勵時域模型的建立與模擬
2010134鋼鋁混合車身結構自沖鉚的模具幾何對連接性能的影響
2010135側面碰撞模擬台車試驗研究
2010135連退過時效溫度對鋁系雙相鋼成形性能的影響研究
2010135設計階段車身模態分析及結構改進
2010136Ⅱ側碰假人傷害特性研究
2010136連續變截面輥軋板在車身柱中的應用及參數優化
2010136汽車用超低碳加磷高強鋼210冷軋生產工藝探討
2010137國產車如何應對歐洲偏置正面碰撞
2010137烘烤硬化鋼140組織和性能的研究
2010137輕量化車身結構抗撞性多目標及可靠性綜合優化
2010138高填充高熔指改性材料的應用實踐
2010138基於側撞性能的門內飾板結構優化設計
2010138某尾門下垂原因分析及其改進
2010139車用渦輪增壓器輕量化材料的應用研究
2010139基於有限元法的客車骨架結構分析及改進設計
2010139某轎車正面安全氣囊性能模擬研究
2010140410汽油機曲軸疲勞壽命分析
2010140基於材料試驗的發動機橡膠懸置有限元分析
2010140基於雙核的車載視覺平台設計
2010141合理評價汽車用螺栓的方法
2010141尼龍管特點以及在汽車燃油管路上的應用
2010141汽車恆速制動過程制動安全性檢測研究
2010142科技皮紋的開發與應用
2010142離心鑄造電子封裝用/109復合材料組織分析及熱膨脹性能研究
2010142汽車自適應巡航系統的模糊自校正控制演算法
2010143國內車型頭部碰撞保護現狀分析
2010143基於穩定性的車門抗凹陷性能分析及優化
2010143儀錶板造型面工程可行性的研究
2010144甲醇汽油對橡膠材料的溶脹性研究
2010144汽車偏置碰撞中的前橫梁改進
2010144液力緩速器氣液控制系統研究
2010145基於q的扭力梁強度分析及優化
2010145汽車橡塑件老化試驗研究
2010145軟體在汽車安全碰撞試驗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2010146車用磁流變阻尼器遲滯特性分析及試驗建模
2010146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改性研究進展
2010146某輕型貨車制動系統改進設計與制動性能分析
2010147汽車排氣系統懸掛點優化研究
2010147行人保護試驗沖擊點精度研究
2010148汽車風窗除霜性能分析
2010148行人保護頭型試驗曲線研究
2010149車輛點優化設計研究
2010149轎車側安全氣囊在內飾側面約束系統中的匹配與優化
2010150轎車減振器立柱總成的匹配探討
2010150有利於行人腿部保護的車身前端設計和優化
2010151積水路面輪胎縱滑特性分析
2010151汽車消聲器設計
2010152乘用車風窗玻璃在整車開發初期的研究
2010152載貨車水泥護欄碰撞研究
2010153側面碰撞假人12傷害機理及約束系統優化
2010153基於的某重型8×4自卸車整車性能分析
2010154定位系統在儀錶板總成設計中的應用
2010154某車型側面碰撞假人胸部傷害值的優化分析
2010155轎車用燃油泵油量指示錯誤問題分析
2010155正面碰撞過程中胸部傷害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2010156轎車風窗玻璃刮水器系統的設計方法
2010156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碰撞事故識別演算法研究
2010157基於神經網路的半掛液罐汽車動力學模擬分析
2010157汽車電子式組合儀表設計
2010158側面碰撞乘員下肢傷害研究
2010158刮水器電動機對刮水器動力總成雜訊影響試驗研究
2010159基於/的鋼板彈簧建模及模擬應用研究
2010159某車型正面碰撞車身結構安全性能優化
2010160某車型的前端保護系統優化
2010160某款輕型貨車保險杠骨架開裂的分析與改進
2010161多目標形貌優化方法研究
2010161某車型正面碰撞車身結構和總布置優化
2010162基於?的汽車模態相關性分析與優化
2010162燃料電池轎車後碰撞模擬與試驗分析
2010163基於方法的側面車體結構優化分析
2010163橡膠襯套動力學模型研究綜述
2010164汽車除霜分析
2010164聲發射信號在碰摩故障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2010165車輪輪輞內部流場特性分析
2010165基於的整車平順性模擬研究
2010166安全拉手回彈結構原理分析
2010166階躍輸入下非滿載液罐車的動力學建模及響應分析
2010167基於和unk制動力分配系統的聯合模擬
2010167轎車底盤結構件疲勞分析與模擬計算方法研究
2010168基於虛擬迭代技術的汽車輪心激勵求解
2010168正面碰撞車身材料和結構改進方法研究
2010169進氣系統優化分析
2010169某量產安全氣囊結構改進研究
2010170基於傳遞路徑分析的汽車車內雜訊控制方法研究
2010170基於有限元法的汽車與行人腿部碰撞模擬研究
2010171分析在車內結構雜訊問題整改中的應用
2010171汽車油箱吊掛支架的強度分析及優化
2010172側風對高速行駛汽車操縱穩定性影響的研究
2010172用語言清晰度分析動力總成傳動系統敲擊雜訊
2010173開發初期變速器箱體輻射雜訊研究
2010173汽車整車定位策略設計開發的探討
2010174兩廂轎車擱物架內飾板總成異響優化設計
2010174三維虛擬路面重構及其驗證
2010175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動力系統試驗平台研究
2010175聲學包裝零件在提高兩廂車整車性能中的應用
2010176一種汽車速度和前輪轉向偏角測量方法
2010176應變能在模態優化中的應用
2010177基於的發動機失火診斷數據採集系統
2010177汽車內部凸出物法規符合性設計的研究
2010178車輛動力學開發方法綜述
2010178基於模態應力恢復的車架虛擬疲勞試驗
2010179局部均值分解在齒輪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2010179汽車空調負荷計算方法對比
2010180橫向間距對超車氣動特性影響的動態模擬
2010180基於車內振動控制的副車架分析與優化
2010181車用燃油泵雜訊的分析和優化
2010181基於插值響應面的優化設計方法在汽車零部件設計中的應用
2010182基於聯合模擬的半主動懸架模糊控制
2010182基於小波包神經網路的連桿軸承故障診斷
2010183多軸越野車輛懸架性能分析
2010183牽引車冷卻液溫度偏高故障分析及優化設計
2010184某款微車底盤動態性能的實車調校
2010184輕型越野車扭桿式雙橫臂獨立懸架下橫臂結構優化設計
2010185氣相色譜法測定汽油中乙醇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2010185懸架阻尼特性的研究
2010186基於振動理論的懸架系統優化匹配研究
2010186太陽輻射下客車車廂內熱環境狀況的分析研究
2010187七自由度模型下主動空氣懸架最優控制研究
2010188汽車前照燈分析及結構優化
2010188懸架減振器與車身之間間隙檢測方法研究
2010189基於道路試驗的重型車輛滑行阻力分析
2010189直線導引型前獨立懸架及轉向桿系的設計與動力學模擬
2010190汽車懸架設計及流程分析
2010190系統控制策略的試驗研究
2010191虛擬試車場技術預報轎車懸架系統耐久性研究
2010191重型混合動力車輛能耗和排放測試標准研究
2010192轎車麥弗遜懸架前支柱總成優化設計
2010192汽車儀錶板異響分析研究
2010193半主動懸架操縱穩定性控制演算法研究
2010193重型車排放測試方法的研究
2010194淺析商用車撓性軟管質量現狀、試驗探測和實驗室測試方法
2010194中間位置轉向試驗評價方法分析研究
2010195混合動力車用電機系統的台架試驗研究
2010195整車熱管理分析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2010196汽車開關門聲品質的評價與改善措施的研究
2010196鑄造橋殼的拓撲優化設計研究
2010197基於濾波演算法的車輛側向和縱向速度的估算
2010197式舉升機構的快速設計計算
2010198電控共軌柴油機高原性能台架模擬標定方法
2010198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傳動系統的分析與動力匹配
2010199動力總成引起的轎車轉向盤異常振動問題的研究
2010199考慮車輪滑移的汽車動力傳動系參數優化
2010200半軸桿徑與傳動系沖擊載荷關系的研究
2010200基於的高速公路超車行為辨識與分析
2010201淺談中國智能交通
2010201驅動橋支撐剛性對齒輪嚙合特性的影響分析
2010202載貨車系統中膜片彈簧離合器的選型
2010203冰雪天氣下的城市交通控制研究
2010203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液壓模擬與實驗研究
2010204後懸架限位行程設計研究
2010204基於/的輔助泊車模擬系統
2010205高效率手動變速器開發
2010205基於多維高斯的駕駛員轉向意圖辨識
2010206車輛跟馳的計算機模擬系統設計與實現
2010206基於動力學模擬的懸架系統優化設計
2010207基於顏色空間的交通標志的定位與分類方法研究
2010207限滑差速器結構原理及應用簡介
2010208變速器齒輪載荷測試與編譜
2010209基於滑轉率監測的夾緊力控制研究
2010210汽車底盤試驗操縱台架改進設計
2010211一種自卸車舉升機構優化設計方法的應用研究
2010212變速器齒輪傳遞誤差分析與優化
2010213單體泵柴油機智能故障診斷技術研究
2010214基於1939協議的重型車輛坡道識別實時演算法
2010215換擋系統的模擬技術
2010216差速鎖齒套強度計算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0217濕式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液壓控制系統的開發研究
2010218殼體油道流場分析和優化
2010219重型車動力傳動系統優化匹配
2010220換擋品質評價在轎車開發中的應用
2010221齒輪齒條動力轉向系統動態試驗研究
2010222基於改進的智能車輛機械轉向裝置改造方案設計
2010223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相位補償
2010224基於神經網路的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在線故障診斷研究
2010225汽車主動轉向與主動橫擺力矩協調控制策略研究
2010226高速轉彎操縱性能的評價方法研究
2010227轉向盤力矩特性舒適性損失評價
2010228基於分數階控制的主動前輪轉向轉角跟蹤控制
2010229差動助力轉向系統轉矩協調控制模擬
2010230大型車輛電動助力轉向器設計研究
2010231一種汽車電控液壓助力轉向器電控裝置
2010232汽車液壓助力轉向系統性能研究
2010233用准無位置感測器控制
2010234當代先進汽車沖壓線輸送系統
2010235汽車工廠信息系統設計分析
2010236塗裝車間機械化輸送系統運行模擬模擬
20102375節能燈在汽車總裝工位照明上的應用
2010238淺談凸輪軸機加工生產線工藝設計與設備驗收
2010239代工、追趕與中國汽車企業的轉型
2010240中國由汽車大國成為汽車強國的有關問題
2010241淺談汽車設計中的降成本
2010242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思考和建議
2010243質量與顧客滿意管理
2010244汽車企業節能管理
2010245淺論「5」管理促進企業文化的形成
2010246淺談在生產設備中的應用
2010247東風商用車公司精益生產物流研究
2010248基於技術路線圖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2010249淺談重型貨車零部件第三方物流的庫房布局規劃
2010250淺談汽車物流配送中心內部的平面布置
2010251淺談目視化管理在物流企業現場改善中的應用
2010252淺析運輸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中的作用
2010253汽車產品研發中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
2010254淺談汽車工廠如何做好基層質量管理
2010255基於故障樹的汽車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研究
2010256基於資產評估原理的二手車評估方法比較研究
2010257淺談產品研發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2010258大型特種車駕駛模擬器自動評分模塊的設計
2010259汽車油泥模型師培養及能力評定方法的探討
2010260汽車可回收設計研究
2010261設計符號學在汽車定製設計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