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dis實驗裝置由什麼組成
DIS由感測器、數據採集器和 計算機組成.圖中①所示的器材為光電門感測器. 故答案為:數據採集器;計算機;D
Ⅱ 工廠供電技術實訓作業 製作電路設計圖,用什麼型號的斷路器,什麼型
工廠供電技術實訓設備根據典型教學內容設計,在開發中徵求了專業教師的建議、吸收了工程應用中的實際經驗。比較系統地實現了工廠供電系統的受電、輸送、分配、控制、保護等實踐技能訓練要求。學生在實訓中,還能夠掌握正確的電路投切操作,倒閘操作,運行控制以及各種運行方式的調整操作規程。本裝置結構清晰,運行靈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為學生提高實踐技能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實訓平台。
2、綜台性強
工廠供電技術實訓設備綜合了與工廠供電相關的微機線路保護,微機電動機保護,備自投和無功補償等功能。採用的是工業現場產品,線路模型和電動機模型都能較典型的模擬工廠的現場狀況,有利於進行理論分析和數值分析。
3、先進性
工廠供電技術實訓設備綜合微機繼電保護、工業觸摸屏和PLC等微機職能檢測控制的相關技術,採用分層分布式控制方式,組建成集控制,保護,測量和信號為一體的綜合自動化實訓平台。體現了當前自動化技術和通信技術在供配電網的深刻變革。
三、技術性能
1、輸入電源:三相四線AC 380V±10% 50±2%Hz
2、整機容量:≤ 3kVA
3、供電技術實訓設備採用鐵質亞光密紋噴塑,鋁質面板(凹字爛板工藝技術)
4、供電技術實訓設備台體尺寸:1780mm×1800mm×740mm
5、RS-485和乙太網兩種通訊介面;標准MODBUS通訊協議
6、供電技術實訓設備微機保護裝置測量元件精度:刻度誤差:不大於1%;測量電流:0.2級;母線電壓:0.2級;輸出精度:0.2級;頻率:0.01Hz;P、Q、COSФ;0.5級;通訊解析度:不大於1ms
Ⅲ 國內外工廠供電技術有怎樣的進步
將原來為了保障供電可靠性而採用的「簡單的電器,復雜的接線」,變成了「可靠的電器,簡單的接線」。
Ⅳ 怎樣畫化學實驗裝置圖
ChemDraw是全球領先來的科學繪圖工具。它自不僅使用簡便、輸出質量高,並且結合了強大的化學智能技術,集成ChemOffice 套件和許多第三方產品,受到成千上萬用戶的喜愛。用它畫化學實驗裝置圖的步驟如下:
在ChemDraw中繪制裝置圖的具體步驟:
步驟一 打開ChemDraw的界面。
步驟二 選擇工具欄中的「刻章」按鈕,出現如下圖子菜單:
ChemDraw刻章分類下的Clipware,part 2組件
步驟五 通過選中組件進行大小和位置的調整組成裝置圖。
以上就是介紹的在ChemDraw中繪制裝置圖的教程,其實很簡單,只要選對相應的裝置,然後拖到適當位置即可。
Ⅳ 工廠供電系統對保護裝置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常用保護裝置有幾種類型
基本要求就是動作迅速、准確。常用的有繼電保護、過流、過壓保護、差動保護。
Ⅵ 本人急需工廠供電技術方面的 英語文獻 及漢語翻譯,高分感謝
Abstract
The east area transformer substation of the Fuyuo oilfield lie in the united station of the third extraction field,this time it is rebuilt on the former addirss ,a60kv switchgear plant of the main workshop will be built on the former switchgear plant,at the former 60kv terminal we build 60kv one side knot line to form single busbar isolating switch section kont pattern,and a 10000KVA main transformer will be installation.
The main electric equipments in this transformer substation are stepdown transformers,accept and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and devifces.The distribution devices include on-off devices,busbar,protective devices,metrical meters and other election easy,the accept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s and devices are suggectde to use whole site switch cabinet.
The design of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include following content:
•The electric lode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ult of the lode calculation ,select the capacity of the transformer,and than calculate the none active power compensate.
•Draw the main knot wear,and calculate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then select all sorts of electric devices on principle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switch cabinets,transformers,and electric devices,draw the out and inside equipment standards of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he design of the thunder protection system and drawing.
控制系統診斷和故障預測的實現
DAVID M.CHERBA
經濟是當前促進在機器和控制中採用故障診斷的許多動力之一.正當的檢測系統,往往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從而可防止對材料和機器的損害,在現代的生產環境中操作人員在其當班或換班時可能會改變工作任務.由於頻繁的更換操作人員,致使他們對機器和設備缺乏熟悉的機會,這也促進了診斷系統的應用,因此,機器診斷技術正在大規模地被採用.五年前,大約在75台機器或生產過程中,有一台裝有某種形式的診斷系統,而今天幾乎每三台就有一台設備具有完整的或將來可擴充功能的診斷的系統.
鑒別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設計診斷系統的第一步.需要考慮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感測器、顯示設備及檢測技術.但是,不斷研究意指還需考慮其他方面,例如,如何才能使機器或過程協調操作?檢測程序駐留於何處?因為許多設備均能提供故障診斷系統,因此,同樣功能的檢測程序可駐留於靈便的感測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或計算機為基礎的系統中.一般說來,實現控制系統故障診斷的主要問題,在於對機器和診斷系統有效知識的了解程度.幾乎對機器或生產過程如何運行有較深入的了解.這些基礎知識,既不能取代,也不能自動的獲得.有些細節,要在生產過程中開始後才能獲得,但大多數知識,則是從大量現場運行數據的記錄中得到的.
明確了設計中所需考慮的問題後,設計人員必須詳細地分析檢測技術.例如:有些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准備了特殊的功能塊,用以監視時間和事件順序,使其能較理想地適合於檢測特殊類型的故障.
考慮如何顯示檢測結果,是設計診斷系統的第二步,顯示不僅將問題提供給操作人員,同時也為了收集記錄信息.把故障檢測技術與系統收集的信息相結合,就能預測故障.確切地說,故障預測就是預測尚未發生而即將發生的問題.經常使用的方法是對少量的信息采樣進行統計運算來預測故障.
每個設計人員在設計診斷系統時,都可能會犯這樣一些易犯的錯誤.如為故障停機,非事故停機,誤用信息或誤用檢測等.這些設計失敗的原因,通常都是由於計劃不周到而造成的.
知識基礎是設計人員的基本工具,他有許多來源.隨著人工智慧應用CAD的日益增漲,對於控製程序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提供了有價值的為表明系統故障樹的診斷信息.操作過程是另一個重要的信息源.好的設計要求有一個操作模型,該模型不需要是數學上的抽象概念,而應該是對機器的每一個組成部分應如何工作有一個正確的了解.雖然,在沒有任何模型的情況下,也可事先在機器運行前預測到所有的情況.
非標准詞彙是使診斷系統設計人員感到麻煩的事情..例如,機床製造商對在加工台上表示行程終點的限位開關設有標准術語.為了對每個操作人員和機器製造商都規定統一的含義,顯示裝置應全部具有專用術語.鑒別和命名與每個操作台有關的全部輸入是一項繁雜的管理操作,到目前為止,仍是使控制系統診斷設計人員感到望而生畏的事情.
許多不同設備都有實現診斷系統的功能,如圖1所示,決定在什麼地方置入診斷系統的特殊功能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跨越三個區段:即知識、檢測和修正,他們最適合於檢測,但也能提供機器知識..學會每一操作步驟順序和時間的功能塊,使某些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作用相當於學會了檢測准則的AI系統,該圖還表示,計算機和智能顯示最適用於知識,但不像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不包括檢測系統的全部區域.
計算機與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處理信息的方法是不同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檢查單個的位,由每個通斷狀態可迅速做出其條件決策.而計算機則以位元組或字工作,並缺少低電平讀出和檢測的處理能力.而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分析同樣的信息,則大約需30MS.然而,計算機能自動地分析控製程序,或構成診斷系統的總布局.
在檢測系統中,人是最有價值的資源,人類的大腦存貯著大量有關機器,工藝過程,系統、檢測問題及矯正故障等方面的知識.修正問題包括更換有缺陷的部件,並用比較多的方法進行操作,幾乎所有的機器停機都與限位開關、接近於開關及部分感測器有關,通常大多數問題是由正裝入機器的部件和控制該部件的人所造成的,但是設計者常常忽略了人的因素.
近來,已把人與機器的知識結合起來.用非常靈巧的電動機感測器來監視電動機每分鍾的轉速、轉矩、電壓及其它參數.把人類的知識與感測器的信息相結合,就能確立對舊機床接點過載及其它一些問題精確的檢測系統.
復雜情況常起因於控制系統設計者有過高的預期目標.因為診斷系統通過事先無法確定的控制演算法來提高產量並減少損失.因此,很難預先確定所期望的較好水平.人們通常認為診斷系統能檢測95%以上可能發生的錯誤,並將這些錯誤限定於引起故障的每個端子板或設備上.這種期望的水平是沒有根據的,而且如果沒有方案的說明,常會使用戶感到不高興,人們對於他們所購進的生產過程機器設備的知識,通常比安裝診斷系統所需知識少50%.直到選定並在機器的某一具體部分實現了檢測系統後,人們才能獲得知識.
學習和了解檢測系統,是設計過程中的關鍵部分操作的可重復性,影響到機器知識.通常在現代設備中,如果可重復性小,則迫使系統安裝者對機器或工藝過程要有深刻的了解,檢測系統通常是很復雜的,比簡單的繼電器一定顯示器-計數器編程復雜得多.許多檢測系統使用了多數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編程人員不常用的數據轉換演算法.數學方法及布爾邏輯模型,充分熟悉故障診斷功能,,並選擇一種能實現的診斷系統.通常需4-7人一星期.
可重復性問題
如前所述,在現代的機器中,當機器以正常方式運行和收集數據時,一個人學習機器或工藝工程,如果缺乏可重復性,就會使學習速度減.
圖2表明由於缺乏可重復性而產生的一個通常的問題.即當機器特環時,兩個限位開關∠S1和∠S2狀態改變(連線表示每個限位開關在狀態變換時的前沿跳變).在循環1中, ∠S1和∠S2之前,而在下一個循環中,次序則相反.盡管是這樣一個很小的變化,但卻會使目前的大多數檢測系統的有效性變得不可靠或不精確.
圖2缺乏精確重復性.妨礙了檢測系統的有效性.
事件時間的容差也會妨礙檢測系統的有效性.在圖2的下半部, ∠S3實際上是以不同的轉換時間循環2次,雖然這種時間差可以容許,但檢測系統卻不能接受,確定一種不產生錯誤結果的檢測方法一般是較困難的.
檢測技術
在提供檢測技術時,可重復性是主要的問題.檢測技術兼有下面幾個部件:檢測每個狀態,改進特性的濾波器,窗口檢測器,順序時間監測器及事件的次序.這些部件幾乎在各級都可用編程方法來實現.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中,功能伊甸園圖表與圖表之間的移動一樣,診斷功能塊,定時器及自述比較功能塊等,組成了檢測技術的基礎.
例如,為改進的∠S1和∠S2可重復性,就必須設置濾波電路,使其出現的正跳變同時發生.該電路還必須有一不定的周期,在此周期內兩個輸入可以不匹配.濾波電路修正原始輸入信號,因而使檢測系統的信息一致.若無濾波電路,就會發生許多錯誤的故障檢測結果.
再者,為了了解限位開關在轉換過程中動作順序的重要性,就必須具備有關機器方面的知識.例如,在一個過程式控制制應用中,某一個閥門必須在另一個閥門開啟前完全關閉.在這種情況下,對順序的次序不用再進行過濾,若順序不能確定,則應修改控製程序,以確定其順序。
為計算機或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編寫產生非預定結果的控製程序是容易的.通常控製程序對非預定性程序是不敏感的.但是,以好的演算法為基礎的檢測程序為非預定性程序卻是非常敏感.
在檢測程序中,各個接點的閉合確定了事件的順序,程序中用一個所謂「好」的標准時間和事件的順序進行比較,以判定是否發生了故障根據定義,許多檢測技術在檢測第一個故障後即停止,因為標准圖象有一個有限搜索演算法,以決定也其適應的下一步.雖然有些演算法可以擴展,但大多數經驗證明是徒勞的,因為實用的演算法往往需要很多存貯器.
多數總是至少與6個輸入有關.鑒別所有可能出現的機器狀態和輸入狀態組合,需要一個有1020以上決策狀態的決策樹.這種多決策的處理時間是相當長的.這種控制系統是非常不利的.一個解決的辦法,是在不承擔機器控制的另一台計算機上執行該演算法.
結果顯示
圖3說明人、機器和檢測迴路是相互作用的.人和機器信息結合起來,形成了檢測系統的基礎.機器控制提供了感測器輸入和主要的操作方式,使人能對機器信息作出反應.
圖3由人與機器的信息結合形成檢測系統基礎.
顯示是診斷系統的關鍵部分,通常對顯示編程方面比在控制系統其餘部分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的精力.有一些執行程序看上去似乎是不必要的,但考慮到停機給工廠帶來的損失,減少一分鍾停機時間,全年就會給工廠節約的費用.
顯示中的較大失誤往往會給人們提供大量的或使人誤解的信息.在早期的診斷系統中,當機器發生問題時,檢測系統開始工作,這就形成了一種不相關或不合理的故障檢測,若系統不能提供足夠的信息,那麼只好由操作人員來找出故障.在通常情況下,診斷系統的任務是指出機器問題的范圍,假若顯示系統太特殊或信息使人迷惑不解,或系統發現故障的時間太長,那麼操作者和維修人員都會感到這種診斷系統是沒有用的.
所顯示的范圍從簡單的發光二極體到帶有助記符和機器圖形綜合性的彩色圖像顯示系統.面對小型機器是很有用的.例如:F0501標准在它們的一些機器上要求採用三位數的∠ED數字顯示,第一位數字表示機器的范圍,第二、三位數字表示問題,在控制櫃上所貼的表格中,列有表示與後兩位數字有關的各種設備.這種簡單的系統能有效地對機器進行故障查找.
隨著價格的下降,字母數字顯示變得越來越普遍.編程盤像∠ED一樣,能顯示診斷結果或顯示更完整的信息.一些編程盤相當於啞CRT,具有ASCⅡ編程介面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還能提供描述問題的文本.
個人計算機很快地滲入到工廠,許多設備使用IBM工業個人計算機,因為它能存貯英語文本,且易編程.
個人計算機的問題是它不能進行會話及對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內的數字系統解碼.一些個人計算機已成功地用作直接檢測系統.但在接點閉合發生在小於1或2個掃描周期地某些應用場合,個人計算機則不能有效地計算帶寬,以檢測並鎖存這些狀態的變化.
彩色圖像系統顯示用圖象表示,利用色彩說明一些問題.這些系統能列印文本和存貯信息,例如顯示刀具更換程序和刀具號,不同另件種類所用的新刀具號,及機器運行的統計分析等.
顯然有了所有可用的顯示方法,但選擇顯示設備也並不是容易的事.此外,設計人員必須要考慮到顯示對生產人員所產生的效果.
故障預測
大多數故障預測演算法,是由時間發生所需時間,或由模擬感測器所測得的其他連續變數所決定的,而不是取決於來自簡單的通斷狀態的信息.
在提供診斷方法時,主要的困難是如何獲得一個有正確信息的故障模型.例如:在機床工作中,對工具故障有了到4種不同的模型,並且每個模型並不一致,或通用到能夠進行高精度的故障預測.因此,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故障預測是通過模擬讀數的統計分析來實現的.
在損壞刀具或故障預測的情況中,統計分析是最基本的,其它形式的統計分析則較復雜涉及到自學習系統.例如,凸輪軸矯正裝置能學習正常的沖擊次數及矯正凸輪所需的壓力.故障預測機構則通過觀察最後工序前的壓力和矯正循環來預測凸輪故障.用中間軸接通這種控制系統,就能對凸輪軸進行故障預測.
統計分析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簡單值;第二部分是一次導數的趨向,即一次導數的平均值;平均采樣量通常小於15.
一種對故障預測有用的測量操作統計控制技術是shuer過程式控制制.它是採用設備的增均值設備值以及一定范圍內數值的變化率.
第三種統計方法是利用各種測量值的不連續性進行故障預測,例如,若任何成功數值間的正常不連續點小於30或40個,那麼當不連續點的數目跳到80或90個時,就可以預測故障.計數是從0到100中的任意值,通常由測量值表示.
在加工工業中廣泛地採用變化率的方法.在這些場合中,當輸入過程變數表現不正常時,溫度和化學流量感測器經常產生故障,大多數過程具有大的慣性分量,若這些分量非特徵性地改變位置或速度時,就可能發生故障.
籍變化率預測故障的方法也常應用於機床工業.大多數陳舊的機器均以特有的平緩趨向進行減速或加速.但當每個循環周期出現大的變化率時,則可預測故障.例如,當機床切削刀具變鈍時,在每個連續性的循環周期中,機器開始減慢時速度變化顯著.為了實現這種技術,該設備利用診斷功能塊監視循環周期時間.
圖4為故障預測數量,把大多數所測量的數值,分析結果或用於故障預測的分量放入所謂窗口檢測中,所有的數值都有容許的高和低的極限值.當該數值位於極限值以內或位於窗口內時,則這些數值是合理的.圖中給出了原始數據采樣,第一次導數的平均值以及速率.若這些采樣值中任何一個落入極限之外時,則系統就進行故障預測.
□原始采樣
△平均一次導數
○速率
在shuer過程式控制制技術中,高和低極限值是根據機器的能力來調整的.例如,當電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實現統計功能塊時,則高和低聚合應盡可能靠近,以便檢測范圍高度有效,這樣對於過程時間的變化,可以不經過延時而被檢測出來.
結論
所有機器和生產過程中都有解決難以處理問題的方法診斷系統是用以顯示停機,並做出快速響應,並最終減少識別問題的時間.診斷系統並不能減少矯正問題的時間,但卻大大地減少了識別問題的時間.
診斷系統能防止災難性的機器故障和生產過程損害,例如,監視煉油廠蒸餾塔溫度的速率,可以防止反應器嚴重燒毀.在機床應用中,當順序發生混亂時,可以中斷連續加工,以防止工具損壞和對人員的傷害.
對在機器或生產過程和在檢測演算法方面有經驗的人員,應制訂診斷及故障預測系統的功能規范.顯然這並不容易做到,但當人們確定了合理的設想並在設計和實現中進行大量的規劃中,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谷美燕譯自《conirll ingineering》
1985.NO.9穎逸、楊世宋校
Ⅶ 探究常見能量控制裝置是怎樣工作 實驗記錄
1)實驗通知單 2)學生實驗報告單 3)教師分組實驗報告單 4)教師演示實驗報告單 5)儀器出借單 6)借還登記
Ⅷ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的研究成果
HT-7裝置1995年投入運行,經過多方面的改進和完善,裝置運行的整體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3年來,物理實驗不斷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獲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或獨具特色的成果。
在中心等離子體密度大於2.2×1019/m3條件下,最高電子溫度超過5 000萬度;獲得可重復大於60秒(最長達到63.95秒)、中心電子溫度接近500萬度、中心密度大於0.8×1019/m3的非感應全波驅動的高溫等離子體;成功地實現了306秒的穩態等離子體放電,等離子體電流60kA,中心電子密度0.8×1019/m3,中心電子溫度約1 000萬度;2008年春季,HT-7超導托卡馬克物理實驗再次創下新紀錄:連續重復實現了長達400秒的等離子體放電,電子溫度1 200萬度,中心密度0.5×1019/m3。這是目前國際同類裝置中時間最長的高溫等離子體放電。
同時,還在HT-7上開展了石墨限制器條件下的運行模式、等離子體物理特性和波加熱、波驅動高參數等離子體物理特性以及高參數、長脈沖運行模式等世界核聚變前沿課題的研究,出色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和中科院重大課題研究任務。HT-7實驗的成功使中國磁約束聚變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也使HT-7成為世界上(EAST建成之前的)第二個全面開放的、可進行高參數穩態條件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的公共實驗平台。
EAST在2007年1-2月的第二輪等離子體放電實驗中,獲得了穩定、可控具有大拉長比的偏濾器位形等離子體放電,最大等離子體電流達0.5MA,在0.2MA等離子體電流下最長放電達9秒,並成功完成了磁體、低溫、總控和保護、等離子體控制等多項重要工程測試和物理實驗。
2016年2月,中國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成功實現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也是截至2016年2月國際托卡馬克實驗裝置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發展目標:通過15年(2006-2020)的努力,使EAST成為我國磁約束聚變能研究發展戰略體系中最重要的知識源頭,使我國核聚變能開發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消化、吸收、掌握聚變堆關鍵科學與技術,鍛煉隊伍,培養人才,儲備技術,使得我國有能力獨立設計和建設(或參與國際合作)聚變能示範堆。
HT-7裝置是國際上正在運行的(EAST投入正式運行之前)第二大超導托卡馬克裝置,配合EAST的科學目標開展高溫等離子體的穩態運行技術和相關物理問題的研究,其穩態高參數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結果和工程技術發展對EAST最終科學目標的實現和國際聚變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直接意義。
EAST的科學研究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3-5年):長脈沖實驗平台的建設;第二階段(約5年):實現其科學目標,為ITER先進運行模式奠定基礎;第三階段(約5年):長脈沖近堆芯下的實驗研究。
EAST將對國內外聚變同行全面開放,結合國內外聚變的科學、技術和人才優勢,開展磁約束聚變的科學和技術研究,培養國內磁約束聚變人才,為中國聚變能的發展奠定基礎。
Ⅸ 工廠供電設計指導的章節目錄
前言第一章 工廠供電設計的基本知識第一節 工廠供電設計的一般原則、內容和程序第二節 工廠供電設計依據的主要技術標准第三節 常用的電氣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第四節 負荷分級及供電要求第二章 負荷計算與無功功率補償第一節 用電設備組計算負荷的確定第二節 車間和工廠計算負荷的確定第三節 無功功率補償及其計算第四節 尖峰電流的計算第三章 變配電所及主變壓器的選擇第一節 變配電所所址的選擇第二節 變配電所型式的選擇第三節 變電所主變壓器台數和容量的選擇第四節 變電所主變壓器型式和聯結組別的選擇第四章 變配電所主接線方案的設計第一節 變配電所主接線方案的設計原則與要求第二節 變配電所主接線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第三節 變配電所主接線方案示例第四節 部分高低壓開關櫃的技術資料第五章 短路計算及一次設備的選擇第一節 短路電流的計算第二節 一次設備的選擇與校驗第三節 部分一次設備的技術數據第六章 繼電保護及二次迴路的選擇第一節 繼電保護裝置的選擇與整定,第二節 自動重合閘與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選擇.第三節 絕緣監察裝置與測量儀表的選擇第四節 斷路器控制迴路與信號裝置的選擇第五節 操作電源及所用電源的選擇第六節 二次迴路接線及端子排的設計與安裝要求第七章 變配電所及柴油發電機房的布置與結構設計第一節 變配電所的總體布置第二節 變配電所各室的具體布置與結構要求第三節 室內外配電裝置的安全凈距第四節 變壓器室的土建設計技術要求第五節 柴油發電機組的選擇及機房的布置第八章 供配電線路的設計計算第一節 變配電所進出線的選擇第二節 廠區配電線路的設計第三節 車間配電線路的設計第四節 導線和電纜的選擇計算第九章 防雷保護和接地裝置的設計第一節 變配電所和電力線路的防雷保護第二節 建築物及電子信息系統的防雷保護第三節 防雷裝置的選擇第四節 接地裝置的設計計算第五節 接地故障保護、漏電保護與等電位聯結第十章 設計說明書的編寫和設計圖紙的繪制第一節 設計說明書的編寫第二節 設計圖紙的繪制第十一章 工廠供電課程設計的選題與示例第一節 工廠供電課程設計的選題第二節 工廠供電課程設計示例第十二章 工廠供電畢業設計的選題與示例第一節 工廠供電畢業設計的選題與任務書第二節 工廠供電畢業設計題目示例參考文獻
Ⅹ DCS及現場匯流排技術實驗-2#水箱液位PID定值控制系統組態。1對系統的認識,裝置硬體組成
摘要 【自動控制系統綜合實驗報告——水箱液位控制】https://mbd..com/ma/s/79hWCL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