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州蘇沃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蘇州蘇沃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蘇州國家環保產業園,立足於水污染控制工程,致力於研究、開發水環境的新工藝、新技術,積極引進消化及推廣國內外先進的環保實用技術,業務覆蓋於工程及技術咨詢、工程設計與施工、環保設備製造加工等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1)有機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和裝備:垃圾滲濾液、餐廚垃圾、農業廢棄物和畜禽養殖等行業的有機廢棄物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與成套設備。輕工行業、化工行業、紡織行業有機廢水,工業聚集區,小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技術與成套裝備。(2)沼氣厭氧反應器裝備:IC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系列;UASB上流式污泥床厭氧反應器系列;EGSE污泥膨脹床厭氧反應器系列;CSTR全混合厭氧反應器系列;實驗室規模各種厭氧反應器。(3)環保機械設備如周邊傳動刮吸泥機、懸掛式中心傳動刮吸泥機、機械澄清池刮泥攪拌機、水力射流曝氣成套裝置等。
法定代表人:徐富
成立時間:2014-02-26
注冊資本:1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51200020098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蘇州高新區鹿山路369號28幢323室
❷ 焦化廢水能不能用IC厭氧內循環反應器處理
基本工藝:焦化廢水脫氮主要採用化學法、物理化學法和生物化學法等。化學法主要有濕式催化氧化法和折點加氯法;物理化學方法主要有吹脫法和離子交換法。近幾年,許多科研部門開發了諸如PT法、新物化法、H・S・B微生物(特種菌法)等處理技術。經多年生產實踐和綜合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發現,生物化學法用於焦化廢水處理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處理工藝,目前已在各焦化廠廢水處理中廣泛採用。在焦化廢水處理過程中,生物化學法是經濟、實效、無污染轉移、易操作的典型工藝技術,而硝化和反硝化是去除焦化廢水中氨氮的主要手段。目前,國內焦化廢水處理主要採用硝化一反硝化(A/O)工藝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O,/A/O。工藝、A/DO工藝。A/0工藝按污泥和廢水迴流形式的不同又分為內循環和外循環兩種。
A/o工藝處理效果:目前,焦化廢水處理主要採用的是A/O內循環生物脫氮工藝。廢水處理過程中,需加1倍稀釋水,稀釋水主要來源於循環水排廢水或生產新水。廢水處理後的出水可達到:CODcr100~150mg/L;酚O.5mg/L以下;CN0.5mg/L以下;油5mg/L以下;氨氮15mg/L以下。
處理後焦化廢水指標如何滿足國家相關標准或回用水用戶的要求,將直接影響廢水處理站的建設規模、投資和運行成本。首先,國家綜合廢水排放標準的取樣口為焦化廠總排口,而焦化廠工程設計中廢水處理取樣口要求為廢水處理站裝置排口;其次,處理後的焦化廢水主要回用於熄焦補充水、除塵循環水補充水和高爐沖渣補充水,而這些用水單位對水質要求並不嚴格。若處理後焦化廢水能達到二級排放標准,則完全可以滿足上述補充水的水質要求。
處理後廢水的回用現狀:本著少排或不排廢水的原則,現在的焦化廠盡可能將處理後廢水在廠內回用。主要是用作焦化廠的濕法熄焦補充水、除塵補充水和煤場灑水等。對獨立焦化廠,處理後廢水的回用率為66%左右,其餘的需外排,而外排的處理後廢水須達到國家綜合排放1級或2級標准。以年100萬t焦炭的焦化廠為例,焦化廢水量約45m3/h,要達到國家1級或2級標准,生化過程需加稀釋水55m3/h,生化處理規模達100m3/h,生化裝置的工程總投資約1400萬元,運行成本約5元/m3。濕法熄焦補充水約60m3/h,除塵補充水和煤場灑水等約6m3/h,因此處理後廢水的外排量約為34m3/h。對有洗煤廠的獨立焦化廠,部分處理後廢水可送往洗煤廠,用作洗煤補充水。
對鋼鐵聯合企業,其餘的處理後廢水可送煉鐵廠用作高爐沖渣水、泡渣水,或送煉鋼廠用作濁循環水補充水,基本上可全部消耗掉而不外排。但是,近幾年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許多焦化廠,尤其是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焦化廠,都在建設干熄焦裝置來代替濕法熄焦裝置。現在,中國已有24套干熄焦裝置在生產,正在施工建設和設計的還有近30套。濕法熄焦裝置被替代,大量的處理後廢水須尋找新的出路,否則只能外排。
本文來自網頁鏈接
❸ IC反應器的工作原理
它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而成。按功能劃分,反應器由下而上共分為5個區:混合區、第1厭氧區、第2厭氧區、沉澱區和氣液分離區。
混合區:反應器底部進水、顆粒污泥和氣液分離區迴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區混合。
第1厭氧區:混合區形成的泥水混合物進入該區,在高濃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沼氣。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氣的劇烈擾動使該反應區內污泥呈膨脹和流化狀態,加強了泥水表面接觸,污泥由此而保持著高的活性。隨著沼氣產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氣提升至頂部的氣液分離區。
氣液分離區: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氣在此與泥水分離並導出處理系統,泥水混合物則沿著迴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區,與反應器底部的污泥和進水充分混合,實現了混合液的內部循環。
第2厭氧區:經第1厭氧區處理後的廢水,除一部分被沼氣提升外,其餘的都通過三相分離器進入第2厭氧區。該區污泥濃度較低,且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已在第1厭氧區被降解,因此沼氣產生量較少。沼氣通過沼氣管導入氣液分離區,對第2厭氧區的擾動很小,這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條件。
沉澱區:第2厭氧區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澱區進行固液分離,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澱的顆粒污泥返回第2厭氧區污泥床。
從IC反應器工作原理中可見,反應器通過2層三相分離器來實現SRT>HRT,獲得高污泥濃度;通過大量沼氣和內循環的劇烈擾動,使泥水充分接觸,獲得良好的傳質效果。
❹ 怎麼賦予IC內循環厭氧反應器沼氣提升管的直徑取值
我沒設計過,但使用過某環科院設計的,直徑和你的IC反應器差不多,內循專環的管徑大屬約在10mm左右,首先,你要能使你的顆粒污泥(有的大的直徑可達4-6mm)能順利通過,不能堵塞管道。其次,管徑太大了,內循環很難循環起來。最後建議你,可以做一下內循環管徑方面的研究
❺ IC反應器的介紹
IC(internal circulation)反應器是新一代高效厭氧反應器,即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而成。
❻ IC反應器的概念
IC(internal circulation)反應器是新一代高效厭氧反應器,即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相似由2層UASB反應器串聯而成。其由上下兩個反應室組成。廢水在反應器中自下而上流動,污染物被細菌吸附並降解,凈化過的水從反應器上部流出。
❼ IC反應器的適用范圍
IC厭氧反應器是一種高效的多級內循環反應器,為第三代厭氧反應器的代表類型(UASB為第二代厭氧反應器的代表類型),與第二代厭氧反應器相比,它具有佔地少、有機負荷高、抗沖擊能力更強,性能更穩定、操作管理更簡單。當COD為10000-15000mg/1時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第二代UASB反應器一般容積負荷為5-8kgCOD/m3;第三代AIC厭氧反應器容積負荷率可達15-30kgCOD/m3。IC厭氧反應器適用於有機高濃度廢水,如,玉米澱粉廢水、檸檬酸廢水、啤酒廢水、土豆加工廢水、酒精廢水。
❽ 什麼是內循環反應器
內循環厭氧反應器?
❾ IC反應器的簡介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公司在廢水末端處理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如在造紙二部和板紙公司廢水厭氧處理技術的應用足以證明。廢水的厭氧處理技術以其運行成本低、節約能源、污泥易於處理等優點在廢水處理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UASB與IC在運行上最大的差別表現在抗沖擊負荷方面,IC可以通過內循環自動稀釋進水,有效保證了第一反應室的進水濃度的穩定性。其次是它僅需要較短的停留時間,對可生化性好的廢水的確是優點。大家同意因為IC運行穩定,抗沖擊負荷效果好,容積負荷高,投資省等許多優於UASB的優點,是否就應該因此而放棄再選用UASB了呢?
IC缺點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況下,由於水力停留時間比較短去除率遠沒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負擔。另外,IC由於氣體內循環,特別是對進水水質不太穩定的廠,導致IC出水水量極不穩定,出水水質也相對不穩定,有時可能還會出現短暫不出水現象,對後序處理工藝是有影響的。UASB比IC突出優點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質相對穩定。但IC優點還是很多的,特別是對於高SS進水,比UASB有明顯優勢,由於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會在反應器內大量積累,污泥可以保持較高活性。對於有毒廢水也是如此!
IC運行溫度的設計完全和UASB一樣,在調試運行上和UASB區別不大,只是在剛進水調試時盡可能採用水力負荷高些,然後逐步交互提升水力、有機負荷,盡可能在負荷提升過程中保證第一反應室上升流速大於10m/小時,但最大水力負荷最好控制在20m/小時以下,這樣即保證第一反應室污泥床的傳質效果,也避免污泥流失.冬季進水管道及反應器最好保保溫,因為厭氧菌對溫度波動特敏感,對負荷波動適應要相對好的多.其實IC的調試比UASB要好調的多,能調試好UASB的,應該調試好IC沒有太大問題.不是應為上升流速大,會不好控制而延長調試周期.IC它對進水水質的要求僅是相對穩定就行,它要求高的上升流速僅是滿足第一反應室污泥床處於膨化狀態,加大傳質效果,IC的高度較高,你不必太擔心會有污泥流失,因為內部它有兩層三相分離,更何況第一反應室產氣量較大,絕大部分沼氣被第一反應室分離收集提升到頂部的氣水分離氣包進行氣與泥水的分離.第二反應室氣量少泥水更易分離沉降.若接種顆粒污泥基本一個月便可達到設計負荷是沒有問題的,絮狀污泥可能需三到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