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半自動的鑽木取火裝置

半自動的鑽木取火裝置

發布時間:2021-12-04 04:31:01

『壹』 鑽木取火的方法

鑽木取火的方法:

1、首先需要一個火引子,最好是做成鳥巢一樣,然後把火引子放在乾燥的地面上;引火物可以是森林中的雜草、落葉、鳥巢、鼠窩、針葉松的乾果、松樹的樹脂、羽毛、幹了的動物烘和苔蘚,以及布頭,棉花等等都可以。

(1)半自動的鑽木取火裝置擴展閱讀:

鑽木取火的來歷:

在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這種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農村還有人在使用。

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貳』 鑽木取火是怎樣的取火過程啊

鑽木取火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始人生活想像出來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巢音cháo,就是鳥窩)。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說中,卻把這件事說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不知過了多少長的時間,人們開始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還發明了弓箭,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獵要強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獸,就是天空上的飛鳥,水裡的游魚,都可以射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留看、養著,留到下次吃,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的經驗。傳說中卻說發明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犧氏」(庖犧音páoxī,皰是廚房,犧是牲口的意思)。

這種漁獵的時期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進步。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穀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發現地面上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長成了更多穀子。於是,人們就大量栽種起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收獲量就更大了。後來傳說中把這些種莊稼的人說成是一個人,名叫「神農氏」。

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葯材。據說,醫葯事業,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1952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從遺址中發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和農耕了。

『叄』 鑽木取火是什麼原理

鑽木取火使用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鑽進去,靠摩擦取火。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在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燧人氏發現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所以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始人生活想像出來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巢音cháo,就是鳥窩)。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說中,卻把這件事說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來,使它常年不滅。

『肆』 鑽木取火的原理

「鑽木取火」運用的是摩擦生熱的物理學原理。摩擦的過程實質上是:相互摩擦的物體表面分子相互碰撞的過程。

假定一個物體靜止,另一物體相對該物體運動。則在此過程中,靜止物體中的分子被撞擊,獲得了運動物體中分子的部分或全部定向動能。獲得此定向動能的分子又會與周圍的其它分子相互碰撞,由於分子間的碰撞極為頻繁,而撞擊的方向又是隨機的,因此,原本的定向動能最終轉變為無規則運動動能,即熱運動動能增大。

從而導致相互摩擦的物體表面在宏觀上表現為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另一方面,獲得由定向動能轉變而來的額外熱運動能的表面附近分子,在運動中有可能會跑到物體內部,或與內部分子碰撞,從而使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加劇。從而導致整個物體變「熱」。由於運動是相對的,因此,相互摩擦的物體實際上溫度是同時升高的。

(4)半自動的鑽木取火裝置擴展閱讀:

分子的運動與溫度和分子質量有關,但如果想真正了解它,只能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分子的運動還與分子的間隔有關,比如說,在常溫下,氣體與氣體之間的運動會很快,要觀察其運動現象,最多隻需1天;而液體需要1個月左右;而固體需幾年。

並且我們會發現在分子的間隙上看:氣體大於液體大於固體(分子間隙),因此,分子的運動與分子的間隔有關。

在一個燒杯中裝半杯熱水,另一個同樣的燒杯中裝等量的涼水。用滴管分別在兩個杯底注入一滴墨水,發現裝熱水的燒杯的顏色變化地快。說明分子的熱運動與溫度有關。

分子熱運動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間進行。

『伍』 鑽木取火 主要內容

1、鑽木取火,指硬木棒對著木頭摩擦或鑽進去,靠摩擦取火。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

2、在遠古時,河南商丘一帶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經常捕食野獸,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碰時往往產生火花。燧人氏從這里受到啟發,就以石擊石,用產生的火花引燃火絨,生出火來。

3、這種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農村還有人在使用。當時,有一位聖人從鳥啄燧木出現火花而受到啟示,就折下燧木枝,鑽木取火。

4、他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人們,人類從此學會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的生活進人了一個新的階段。人們稱這位聖人為燧人氏,奉他為「三皇之首」。

(5)半自動的鑽木取火裝置擴展閱讀:

1、相傳一萬年前,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有鳥若鶚,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有位聖人,從中受到啟發,於是就折下燧枝鑽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聖人稱為燧人氏。

2、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據《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日燧人氏。」

3、《漢書》亦有「教民熟食,養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記載。清末著名學者尚秉和先生說:「火自無而有者也,其發明至為難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實藏火,不知幾經攻治,幾經試驗,始鑽木得之」。在熟食中,燧人氏不僅發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

『陸』 鑽木取火的方法,要詳細過程,

首先鑽木取火是一個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記載。其次是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動能轉化成內能)加上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當溫度達到木材的著火點時就會生出火來。

『柒』 鑽木取火為什麼這么難,鑽了半小時也沒成功下面我放的棉花

1.關鍵鑽的速度要快;
2.鑽的地方保溫要好;
3.保持乾燥;
4.繼續;
5.繼續;
6.煙來了...火來了...

『捌』 鑽木取火是什麼能的轉換,說明為什麼

ga第三章能量的轉化與守恆知識小結
武漢市鍾家村中學 高凌

一、熱現象:
溫度不是熱;它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計可以准確的測量物體的溫度。
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
二、內能
1、分子動理論:①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③分子之間有間隙。
2、擴散:①擴散: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②擴散現象
說明:A分子之間有間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無規則的運動。③固、液、氣都可擴散,
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④分子運動與物體運動要區分開:擴散、蒸發等是分子運動的結果,而飛揚的灰塵,液、氣體對流是物體運動的結果。
3、內能:①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②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③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在物體的質量,材料、狀態相同時,溫度越高物體內能越大。④內能與機械能不同:機械能是宏觀的,是物體作為一個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與機械運動有關。
內能是微觀的,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能的總和。內能大小與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快慢及分子作用有關。這種無規則運動是分子在物體內的運動,而不是物體的整體運動。⑤熱運動:物體內部大盆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
三、改變內能的方法
1、改變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A、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①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②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轉化。③如果僅通過做功改變內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內能的改變大小。
B、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①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或從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的現象。②熱傳遞的條件是有溫度差,傳遞方式是:傳導、對流和輻時。熱傳遞傳遞的是內能(熱量),而不是溫度。③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放熱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 耳。熱傳遞的實質是內能的轉移。
2、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區別:由於它們改變內能上產生時效果相同,所以說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不同,前者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後者能的形式不變。
3,溫度、熱量、內能區別:
△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溫度升高→內能增加定吸熱。如:鑽木取火,摩擦生熱
△熱量:是一個過程。、、
吸收熱量,不一定升溫。如 晶體熔化,水沸騰。
→內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熱量全都對外做攻,內能可能不變。
△內能:是一個狀態
內能增加→不一定升溫。如:晶體熔化,水沸騰。
→不一定吸熱。如:鑽木取火,摩擦生熱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詞生「熱」的含 義:熱傳遞中的「熱」是指:熱量。.熱現象中的「熱「是指:溫度。熱膨脹中的「熱」是指:溫度『摩擦生熱中的「熱」是指:內能(熱能)

四、比熱容
1、比熱容:①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 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時吸收(放出)的熱量。②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吸熱或放熱的本領的物理量。③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④水的比熱容為4.2x103J/(kg-℃)表示:.1kg的水溫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 的熱量為4.2 x103J。⑤水常調節氣溫、取 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2、計算公式:Q吸=C m(t -to),Q 放=Cm(to- t)
3、熱平衡方程:不計熱損失Q吸=Q放
五、燃料的熱值
1.定義: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2、單位:J/kg
3、關於熱值的理解:①對於熱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個關鍵詞「lkg」、「某種燃 料」、「完全燃燒」。1 kg是針對燃料的質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質量不是1 kg,那麼該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就不是熱值。某種燃料:說明熱值與燃料的種類有關。完全燃燒:表明要完全燒盡,否則1kg燃料化學能轉變成內能就不是該熱值所確定的值。②熱值反映的是某種物質的一種燃燒特 性,同時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燒過程中,化 學能轉變成內能的本領大小,也就是說,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形態、質量、體積等均無關。③酒精的熱值是3.0 xl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0J。
煤氣的熱值是3.9xl07J/m3,它表示:lm3煤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9x107J。
4、公式:Q二mq(q為熱值)。實際中,常利用Q吸二Q放即cm(t一t0)=nqm聯合解題。
5、內能的利用方式:(l)利用內能來加熱;從能的角度看,這是內能的轉移過程。(2)利用內能來做功;從能的角度看,這是 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6、熱機:定義:利用燃料的燃燒來做功的裝置。能的轉化: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蒸氣機—內燃機一噴氣式發動機

能量的轉化與守恆2
電與磁
一、磁現象:
1磁性:磁鐵能吸引鐵、鑽、鎳等物質的性質(吸鐵性)
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質;分類:永磁體分為天然磁體、人造磁體
3、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兩端最強中間最弱)種類:水平面自由轉動的磁體,指南的磁極叫南極(S),指北的磁極叫北極(N)
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4、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5,磁場:①定義:磁體周圍存在著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②基本性質:磁場對放人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生的。③方向規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北極靜止時所指的方向(小磁針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6、磁感應線:
①定義: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③典型磁感線④說明:A、磁感線是為了直觀形象地描述磁場而引入的帶方向的曲線,不是客觀存在的,但磁場客觀存在。B、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C、磁感線是封閉的曲線。D、磁感線立體的分布在磁體周圍,而不是平面的。E、磁感線不相交。F、磁感線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強弱。
7、地磁場:
定義:在地球周圍的空間里存在的磁場,磁針指南北是因為受到地磁場的作用。
磁極:地磁場的北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場的南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磁偏角:首先由我國宋代的沈括發現。
二、電流與磁場:
1、電生磁
①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該現象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②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系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③電磁鐵:A、定義:內部插人鐵芯的通電螺線管。B、工作原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插入鐵芯後磁場大大增強。C、優點:磁性有無由通斷電來控制,磁極由電流方向來控制,磁性強弱由電流大小、線圈匝數、線圈形狀來控制。D、應用:電磁繼電器、電話。④電磁繼電器:實質由電磁鐵控制的開關。應用:用低電壓弱電流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進行遠距離操作和自動控制。 ⑤電話:組成:話筒、聽筒 基本工作原理:振動、變化的電流、振動。
2、磁生電
①電磁感應的概念;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②在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的轉化是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③英國物理學家法拉弟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並進一步揭示了電和磁的聯系,導致了發電機的發明。④導體中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的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⑤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A電路是閉合的;B.導體要在磁場中要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C切割磁感線運動的導體只能是一部分。

3.3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1、能量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例如機械能、熱能、化學能、電能、電磁能、核能等。
2、自然界中各種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會發生相互轉化,能量也會在不同的物體間相互轉移
3、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閱讀全文

與半自動的鑽木取火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眾儀表全紅報警是什麼意思 瀏覽:294
如何根據承重重量選擇合適的軸承 瀏覽:867
製冷運行操作證指的是什麼操作 瀏覽:672
兵團十六團微波烘乾設備哪裡好 瀏覽:876
廠里常見的消防器材有哪些 瀏覽:98
地暖閥門排氣閥的作用原理 瀏覽:835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裝置研究 瀏覽:738
萃取裝置圖實驗室 瀏覽:597
冰箱製冷為什麼是鐵片 瀏覽:933
盤錦瑞豐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67
電爐實驗裝置圖 瀏覽:536
多媒體培訓工具箱 瀏覽:359
制備氨氣的裝置棉花的作用 瀏覽:52
機械手臂連接處叫什麼 瀏覽:776
愛思加強版工具箱 瀏覽:758
排風裝置機械圖 瀏覽:478
環衛設施生產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234
機械結構設計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瀏覽:613
濰坊思源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21
射精閥門是什麼葯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