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恆速傳動裝置各部分作用

恆速傳動裝置各部分作用

發布時間:2021-12-03 08:31:22

❶ 請問汽車電控學什麼

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基本由感測器、電子控制器(ECU)、驅動器和控製程序軟體等部分組成,與車上的機械系統配合使用(通常與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和車身系統中的子系統融合),並利用電纜或無線電波互相傳輸訊息,即所謂的「機電整合」,如電子燃油噴射系統、制動防抱死控制系統、防滑控制系統、電子控制懸架系統、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電子助力轉向等。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大體可分為四個部分: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底盤綜合控制系統,車身電子安全系統,信息通訊系統。其中,前兩種系統與汽車的行駛性能有直接關系。
一、電子控制技術的應用
(一)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
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EECS)是通過對發動機點火、噴油、空氣與燃油的比率、排放廢氣等進行電子控制,使發動機在最佳工況狀態下工作,以達到提高其整車性能、節約能源、降低廢氣排放的目的。
1.電控點火裝置(ESA)
電控點火裝置由微處理機、感測器及其介面、執行器等構成。該裝置根據感測器測得的發動機參數進行運算、判斷,然後進行點火時刻的調節,可使發動機在不同轉速和進氣量等條件下,保證在最佳點火提前角下工作,使發動機輸出最大的功率和轉矩,降低油耗和排放,節約燃料,減少空氣污染。
2.電控燃油噴射(EFI)
控燃油噴射裝置因其性能優越而逐漸取代了機械式或機電混合式燃油噴射系統。當發動機工作時,該裝置根據各感測器測得的空氣流量、進氣溫度、發動機轉速及工作溫度等參數,按預先編制的程序進行運算後與內存中預先存儲的最佳工況時的供油控制參數進行比較和判斷,適時調整供油量,保證發動機始終在最佳狀態下工作,使其在輸出一定功率的條件下,發動機的綜合性能得到提高。
3.廢氣再循環控制(EGR)
廢氣再循環控制系統是目前用於降低廢氣中氧化氮排放的一種有效措施。其主要執行元件是數控式EGR閥,作用是獨立地對再循環到發動機的廢氣量進行准確的控制。
(一)底盤綜合控制系統
底盤綜合控制系統包括電控自動變速器、防抱死制動系統(ABS)與驅動防滑系統(ASR)、電子轉向助力系統(EPS)、自適應懸掛系統(ASS)、巡行控制系統(CCS)等。
1.電控自動變速器(ECAT)
一般來說,汽車驅動輪所需的轉速和轉矩,與發動機所能提供的轉速和轉矩有較大差別,因而需要傳動系統來改變從發動機到驅動輪之間的傳動比,將發動機的動力傳至驅動輪,以便能夠適應外界負載與道路條件變化的需要。此外,停車、倒車等也靠傳動系統來實現,適時地協調發動機與傳動系統的工作狀況,充分地發揮動力傳動系統的潛力,使其達到最佳的匹配,這是變速控制系統的根本任務。ECAT可以根據發動機的載荷、轉速、車速、制動器工作狀態及駕駛員所控制的各種參數,經計算、判斷後自動地改變變速桿的位置,按照換檔特性精確地控制變速比,從而實現變速器換擋的最佳控制,得到最佳擋位和最佳換擋時間。該裝置具有傳動效率高、低油耗、換檔舒適性好、行駛平穩性好以及變速器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採用電子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控制變速系統,已經成為當前汽車實現自動變速功能的主要方法。
2.防抱死制動系統(ABS)與驅動防滑系統(ASR)
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可以感知制動輪每一瞬時的運動狀態,通過控制防止汽車制動時車輪的抱死來保證車輪與地面達到最佳滑動率,從而使汽車在各種路面上制動時,車輪與地面都能達到縱向的峰值附著系數和較大的側向附著系數,以保證車輛制動時不發生抱死拖滑、失去轉向能力等不安全的因素,可使汽車在制動時維持方向穩定性和縮短制動距離,有效地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它是應用在汽車安全上的最有價值的一項應用。
3.電子轉向助力系統(EPS)
電子轉向助力系統採用電動機與電子控制技術對轉向進行控制,利用電動機產生的動力協助駕車者進行動力轉向,系統不直接消耗發動機的動力。EPS一般是由轉矩(轉向)感測器、電子控制單元、電動機、減速器、機械轉向器以及蓄電池電源等構成。汽車在轉向時,轉矩(轉向)感測器會感知轉向盤的力矩和擬轉動的方向,這些信號會通過數據匯流排發給電控單元,電控單元會根據傳動力矩、擬轉的方向等數據信號,向電動機控制器發出動作指令,電動機就會根據具體的需要輸出相應大小的轉動力矩,從而產生了助力轉向。如果不轉向,則本套系統就不工作,處於待調用狀態。電子轉向助力系統提高了汽車的轉向能力和轉向響應特性,增加了汽車低速時的機動性以及調整行駛時的穩定性。目前國內中高檔轎車應用助力轉向較多。
4.自適應懸掛系統(ASS)
自適應懸掛系統能根據懸掛裝置的瞬時負荷,自動、適時地調整懸掛的阻尼特性及懸架彈簧的剛度,以適應瞬時負荷,保持懸掛的既定高度,極大地提高了車輛行駛的穩定性、操縱性和乘坐的舒適性。
5.巡行控制系統(CCS)
巡航控制又稱恆速行駛系統是讓駕駛員無需操作油門踏板就能保證汽車以某一固定的預選車速行駛的控制系統。
(一)車身電子安全系統
車身電子安全系統包括車身系統內的電子設備,主要有自適應前照燈系統、汽車夜視系統、安全氣囊、碰撞警示與預防系統、輪胎壓力監測系統、自動調節座椅系統、安全帶控制系統等,提高了駕駛人員和乘客乘坐的舒適和方便。
(二)信息通訊系統
信息通訊系統包括汽車導航與定位系統、語音系統、信息系統、通信系統等。
1.汽車導航系統與定位系統(NTIS)
該系統可在城市或公路網范圍內,定向選擇最佳行駛路線,並能在屏幕上顯示地圖,表示汽車行駛中的位置,以及到達目的地的方向和距離。這實質是汽車行駛向智能化發展的方向,再進一步就可成為無人駕駛汽車。

❷ 注塑模具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注塑機的基本組成以及個部分的功能
注射機的結構組成:一台通用型注射機主要包括注射裝置、合模裝置、液壓傳動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
注射裝置主要作用是將塑料均勻地塑化,並以足夠的壓力和速度將一定量的熔料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注射裝置主要由(螺桿、料筒和噴嘴組成的)塑化部件以及料斗、傳動裝置、計量裝置、注射和移動油缸等組成。
合模裝置:其作用是實現模具的啟閉,在注射時保證成型模具可靠地合緊,以及脫出製品,合模裝置主要由前後固定模板、移動模板、連接前後模板用的拉桿、合模油缸、連桿機構、調模裝置以及製品頂出裝置等組成。
液壓系統和電氣控制系統:其作用是保證注射機按工藝過程預定的要求(壓力、速度、溫度、時間)和動作順序准確有效的工作。注射機的液壓系統主要由各種液壓元件和迴路及其它附屬設備組成,電氣控制系統則主要由各種電器和儀表組成,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對注射機提供動力和實現控制。

❸ 波音737維護手冊里的CSD是什麼意思

CSD === constant speed drive
恆速傳動裝置

❹ 汽車 電器部分的組成,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一、汽車電器主要組成部分

1.電源系統

包括蓄電池、發電機、調節器。其中發電機為主電源,發電機正常工作時,由發電機向全車用電設備供電,同時給蓄電池充電。調節器的作用是使發電機的輸出電壓保持恆定。

蓄電池,蓄電池為可逆的直流電源。在汽車上使用最廣泛的是起動用鉛蓄電池,它與發動機並聯,向用電設備供電。蓄電池的作用是:當發動機啟動時,向啟動機和點火系供電;在啟動機不發電或電壓較低的情況下向用電設備供電;當用電設備同時接入較多,發電機超載時,協助發電機供電;當蓄電池存電不足,而發電機負載又較少時,它可將發電機的電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起來。因此它在汽車上佔有重要位置。如何正確使用和維護保養蓄電池,對延長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極為重要。所以,汽車修理廠要擔負維護、修理及啟用新蓄電池等作業項目。

發電機是汽車電系的主要電源,它在正常工作時,對除起動機以外的所有的用電設備供電,並向蓄電池充電,以補充蓄電池在使用中所消耗的電能。

汽車所用的發電機有直流發電機、交流發電機。直流發電機是利用機械換向器整流,交流發電機是利用硅二極體整流,故又稱硅整流發電機。

汽車用電器都是按照一定的直流電壓設計的,汽油機常用12V,柴油機常用24V 。在汽車上,發電機既是用電器的電源,又是蓄電池的充電裝置。為了滿足用電器和蓄電池的要求對發電機的供電電壓和電流變化范圍也有一定的限制。

直流發電機所匹配的調節器一般都是由電壓調節器,電流限制器,截斷繼電器三部分組成。而交流發電機調節器都可大大簡化。由於硅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的特性,當發電機電壓高於蓄電池動勢時,二極體有阻止反向電流的作用,所以交流發電機不再需要截流繼電器。

由於交流發電機具有限制輸出電流的能力因此也不再需要限流器。但它的電壓仍是隨轉速變化而變化的,所以為了得到恆定的直流電壓,還必需裝有電壓解調器。

2.啟動系統

包括串勵式直流電動機、傳動機構、控制裝置。其作用是用於啟動發動機。

起動機是用來起動發動機的,它主要由電機部分、傳動機構(或稱嚙合機構)和起動開關三部分組成。

3.點火系統

包括點火開關、點火線圈、分電器總成、火花塞等,其作用是產生高壓電火花,點燃汽油機發動機汽缸內的混合氣。

在現代汽油發動機中,氣缸內燃料和空氣的混合氣大多採用高壓電火花點火。電火花點火具有火花形成迅速,點火時間准確,調節容易以及混合氣點燃可*等優點。

為了在氣缸中產生高壓電火花,必須採用專門的點火裝置。

點火裝置按電能的來源不同,可分為蓄電池點火和磁電機點火兩大類。

4.照明系統

包括汽車內、外各種照明燈及其控制裝置。用來保證夜間行車安全。主要有前照燈、霧燈、尾燈、制動燈、棚燈、電喇叭、轉向燈閃光器等。

5.信號系統

包括喇叭、蜂鳴器、閃光器及各種行車信號標識燈。用來保證車輛運行時的人車安全。

6.儀表系統

包括各種電器儀表(電流表、充電指示燈或電壓表、機油壓力表、溫度表、燃油表、車速及里程錶、發動機轉速表等)。用來顯示發動機和汽車行駛中有關裝置的工作狀況。

汽車儀表的作用是幫助駕駛員隨時掌握汽車主要部分的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和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和不安全因素,以保證良好的行使狀態。汽車常用儀表有電流表、水溫表、發動機機油壓力表、燃油油量表及車速里程錶,有的汽車還有發動機轉速表和制動系貯氣筒氣壓表等。

① 電流表

電流表串聯在充電電路中,是用來指示蓄電池充、發電狀態的儀表,按結構形式可分為電磁式、動磁式和光電指示燈式。最常用的是電磁式電流表,它具有結構簡單耐振等特點。

② 機油壓力表

機油壓力表(油壓表)可用來指示,發動機機油壓力的大小和發動機潤滑系工作是否正常。它由裝在儀錶板上的油壓指示表和裝在發動機主油道中或粗濾器上的感測器兩部分組成。

③ 水溫表

水溫表可用來指示發動機水泵中冷卻水的工作溫度是否正常。它由裝在儀錶板上的水溫指示表和裝在發動機汽缸蓋水泵上的水溫感測器(俗稱感溫室)兩部分組成,兩者用導線相通。常用水溫指示表為雙金屬式電磁式,感測器有雙金屬式和熱敏電阻式兩種。

④ 燃油表

燃油表可用來指示燃油箱內儲存燃油量的多少。它由裝在儀錶板上的燃油指示表和裝在燃料箱內的感測器兩部分組成。燃油指示表有電磁式和雙金屬式兩種,感測器均為可變電阻式。

⑤ 車速里程錶

車速里程錶是用來指示汽車行駛速度和累計汽車行駛里程數的儀表。它由車速表和里程錶兩部分組成。

7.輔助電器系統

包括電動刮水器、空調器、低溫啟動預熱裝置、收錄機、點煙器、玻璃升降器等。

隨著汽車輔助工業的發展和現代化技術在汽車方面的應用,現代汽車裝用的輔助電氣設備很多,除了汽車用音響設備,通訊器材和汽車電視等服務性裝置外,都是一些與汽車本身使用性能有關的電氣設備。如電動刮水器,電動洗窗器,電動玻璃升降器,暖風通風裝置、電動座位移動機構,發動機冷卻系電動風扇、電動燃料泵,冷氣壓縮機用電磁離合等等。這些輔助電氣設備大體可分三類:電機類、電磁離和器類和電動泵類。

① 雙速電動式刮水器

雙速電動式刮水器一般是由一個直流並激(或復激)電動機和一套減速傳動機構組成。

② 風窗玻璃防冰霜設備

冬季風窗玻璃上易結冰霜,用刮水器是無法清除的,有效的辦法是將玻璃加熱。在空調設備的汽車上,將熱風吹向風窗玻璃,就可以避免結冰。

在無空調設備的汽車上,風窗玻璃可利用電阻絲來加熱,在風窗玻璃的內面貼有三根鎳鉻絲,通過加熱,就可防止冰霜,這種裝置耗電量為30-50W,效果很好。國外有些高級轎車上採用電子加熱器,通過三級管的控制,使電阻絲通電加熱。

③ 電熱塞

冬季由於進入柴油機內的空氣溫度較低,壓縮混合空氣達不到著火的溫度,因此,起動比較困難。為了使柴油機冬季易起動,在柴油機燃燒室內裝用了電熱塞,用來提高汽缸內的空氣溫度。

④ 晶體管電動汽油泵

汽車上一般裝用的膜片式汽油泵,雖然結構簡單、效能可*,但由於它安裝在發動機的機體上,夏季常因為發動機溫度高使供油系產生"氣阻"現象,使汽油流通不暢,近年來由於半導體的發展和應用,汽車上已裝用電動汽油泵,以代替膜片式汽油泵。

⑤ 電磁離合器

電磁離合器是一種常見的自動控制元件,它具有工作可*,容易實現遠距離控制等特點。在汽車上,它常被用做冷氣壓縮機驅動離合器和發動機冷卻系風扇離合器。當汽車空調系統中製冷量過剩時,通過它將傳動皮帶輪與壓縮機主軸脫開;當汽車發動機散熱器冷卻能力過剩時,可通過它使風扇滑轉以減少發動機的動力消耗,在氣溫較低的季節里,僅風扇離合器一項就可降低汽車的油耗率2%左右。

8.電子控制系統

包括電控燃油噴射裝置、電子點火裝置、制動防抱死裝置、自動變速器等。

二、汽車電器系統的特點

1、低壓——汽油車多採用12V,柴油車多採用24V。

2、直流——主要從蓄電池的充電來考慮。

3、單線制——單線制即從電源到用電設備使用一根導線連接,而另一根導線則用汽車車體或發動機機體的金屬部分代替。單線制可節省導線,使線路簡化、清晰,便於安裝與檢修。

4、負極搭鐵——將蓄電池的負極與車體相連接,稱為負極搭鐵。

汽車電機信息一切盡在 http://www.cnamnic.com.cn中國汽車電機網.
本論壇提供汽車電機技術參數、汽車電機供求信息、汽車電機原理的最全面最豐富信息!歡迎進入中國汽車電機網論壇交流溝通!

❺ 航空電源的電壓和頻率是多少

航空電源交流使用的是115V,頻率400Hz。
航空電源系統由主電源、應急電源和二次電源組成,有專時還包括輔助屬電源。主電源由航空發動機傳動的發電機、電源控制保護設備等構成,在飛行中供電。
由航空發動機直接傳動的無刷交流發動機和頻率變換器構成主電源的 400赫三相交流電源系統。二次電源、應急電源和輔助電源與恆速恆頻交流電源系統的相同,恆速恆頻電源系統中的恆速傳動裝置屬精度機械,使用維護困難,製造成本較高,自從50年代末功率半導體器件出現以後,人們開始研究用電子變頻器來代替。變頻器有兩種:一種是交-直-交型;另一種是交-交型。交-直-交型先將發電機的變頻交流電經整流電路變為直流電,再用逆變器變為400赫交流電,故這種電源系統又稱為具有直流環節的變速恆頻電源系統。 交-交變頻器直接將發電機產生的多相變頻交流電切換成400赫三相交流電。1972年第一套20千伏·安變速恆頻交流電源裝機使用,主要用在先進的殲擊機上。這種電源系統電能質量高,運動部件少,使用維護方便,可以構成無刷起動/發電雙功能系統。

❻ 機車傳動裝置的分類

利用原動機驅動離心泵,使獲得能量的工作液體(機車用油)沖擊渦輪從而驅動車輪來實現傳遞動力的裝置。1902年德國的費廷格提出了液力循環元件(液力耦合器和液力變扭器)的方案,即將泵輪和渦輪組合在同一殼體內,工作液體在殼體內循環流動。採用這種元件大大提高了液力傳動裝置的效率。液力傳動首先用於船舶。1932年製成第一台約60千瓦的液力傳動柴油動車。
液力耦合器有相對布置的一個泵輪和一個渦輪。泵輪軸和渦輪軸的扭矩相等。渦輪轉速略低於泵輪轉速,二者轉速之比即為液力耦合器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用於機車主傳動時,效率約為97%。液力變扭器除泵輪和渦輪外,還有固定的導向輪。渦輪與泵輪的扭矩之比稱變扭比,轉速比越小則變扭比越大。在同樣的泵輪轉速下,渦輪轉速越低則渦輪扭矩越大。因此機車速度越低則牽引力越大,機車起動時的牽引力最大。液力變扭器的效率只在最佳工況下達到最大值。現代機車用的液力變扭器效率可達90%~91%。但當轉速比低於或高於最佳工況時,效率曲線即呈拋物線形狀下降。為使機車在常用速度范圍內都有較高的傳動效率,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一般採用不止一個簡單的液力變扭器。機車液力傳動裝置如梅基特羅型、克虜伯型、蘇里型、SRM型、ΓΤК型等,都是將一個液力變扭器與某種機械傳動裝置結合使用。福伊特型則是採用 2~3個液力變扭器(最佳工況點的轉速比一般並不相同)或液力耦合器(圖1),利用充油和排油換檔,在各種機車速度下都使當時效率最佳的那一液力循環元件充油工作。換檔時,前一元件排油和後一元件充油有一段重疊時間,所以換檔過程中的機車牽引力只是稍有起伏而不中斷。和其他類型相比,福伊特型液力傳動裝置的重量較大,但有結構簡單、可靠性較高的優點。到60年代,經驗證明:對於1500千瓦以上的液力傳動裝置,福伊特型較為適用。中國機車所用的液力傳動裝置都是這一類型的。
大功率增壓柴油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都不用液力耦合器,但燃氣輪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則用一個啟動變扭器,並在高速時用一個液力耦合器。
液力循環元件傳遞功率P的能力也像其他液力機械一樣,與工作液體重度r的一次方、泵輪轉速n的三次方和元件尺寸D的五次方成正比,即P∝rnD。在柴油機車上,為了減小傳動裝置的尺寸,柴油機都不直接驅動液力循環元件的泵輪,而是通過一對增速齒輪,在軸承和其他旋轉件容許線速度的限制范圍內,盡可能提高泵輪轉速。燃氣輪機車由於轉速很高,所以用一級甚至兩級減速齒輪來驅動泵輪。同一種傳動裝置,只要改變這種齒輪的增速比或減速比,即可在經濟合理的范圍內應用於不同功率的機車。
液力傳動裝置通常包括一組使輸出軸能改變轉向的換向齒輪和離合器機構。輸出軸通過適當的機械部件(萬向軸和車軸齒輪箱,或曲拐和連桿等)驅動機車車輪。液力傳動系統還可包括一組工況機構,使機車具有兩種最高速度,在高速檔有較高的行車速度,在低速檔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大的起動牽引力和加速能力。因此同一機車既可用於客運,也可用於貨運,或者既可用於調車,也可用作小運轉機車。而當調車工況的最高速度定得較低時,機車在起動和低速運行時的牽引力可以超過同功率的電力傳動柴油調車機車。
1965年出現的液力換向柴油調車機車,傳動裝置有兩組液力變扭器,每個行車方向各用一組,換向動作也用充油排油的方式來完成。當機車正在某一方向行駛時改用另一方向的液力變扭器充油工作,由於變扭器的渦輪轉向與泵輪相反,對機車即起制動作用。機車換向不必先停車。只要司機改換行車方向手把的位置,機車即可自動地完成從牽引狀態經過制動、停車,又立即改換行車方向的全部過程。
液力傳動裝置不用銅,重量輕,成本低,可靠性高,維修量少,並具有隔振、無級調速和恆功率特性好等優點,因而得到廣泛採用。聯邦德國和日本的柴油機車全部採用液力傳動。 把機車原動機的動力變換成電能,再變換成機械能以驅動車輪而實現傳遞動力的裝置。電力傳動裝置按發展的順序有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四種。它們所用的牽引發電機、變換器(指整流器、逆變器、循環變頻器等)和牽引電動機類型各不相同。
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
1906年美國製造的150千瓦汽油動車最先採用了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1965年以前,世界各國單機功率75~2200千瓦的電傳動機車都採用這種電力傳動裝置。這是因為同步牽引發電機無法高效變流,非同步牽引電動機難於變頻調速,只能採用直流電機。直-直流電力傳動原理是基於直流電機是一種電能和機械能的可逆換能器,其原理見圖 2。原動機G為柴油機,通過聯軸器驅動直流牽引發電機ZF,後者把柴油機軸上的機械能變換成可控的直流電能,通過電線傳送給1台或多台串並聯或全並聯接線的直流牽引電動機ZD,直流牽引電動機將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都可調節的機械能,經減速齒輪驅動機車動輪,實現牽引。此外設有自控裝置。自控裝置由既對柴油機調速又對牽引發電機調磁的聯合調節器、牽引發電機磁場和牽引電動機磁場控制裝置等組成,用來保證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
直流牽引發電機受整流子限制,不能製造出大功率電力傳動裝置。60年代前期,美國發明大功率硅二極體和可控硅,為製造大功率的電力傳動裝置准備了條件。1965年法國研製成 1765千瓦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它是世界各國單機功率 700~4400千瓦機車普遍採用的電力傳動裝置。
交-直流和直-直流電力傳動原理相似。由圖3可以看出兩者差異在於柴油機 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經硅二極體整流橋ZL,把增頻三相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事實上TF和ZL組成等效無整流子直流電機。其餘部分和自控裝置主要工作原理與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相同。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
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結構簡單,體積小,工作可靠,在變頻調壓電源控制下,能提供優良調速性能。聯邦德國於 1971年研製成實用的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如圖4所示。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原理如下:柴油機 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產生恆頻可調壓三相交流電(柴油機恆速時),經硅整流橋ZL變換成直流電,再經過可控硅逆變器 N(具有分諧波調制功能)再將直流電逆變成三相變頻調壓交流電,通過三根電線傳輸給多台全並聯接線的非同步牽引電動機AD。AD將交流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可調的機械能,驅動機車動軸,實現牽引。它的自控裝置由聯合調節器以及對同步牽引發電機磁場、變換器、非同步牽引電動機作脈沖、數模或邏輯控制的裝置組成,從而提供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
交-直-交變頻調壓電能經二次變換,降低了傳動裝置的效率,而且逆變器用可控硅需要強迫關斷,對主電路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為提高效率,在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中採用了自然關斷可控硅相控循環變頻器(圖5)。60~70年代,美國在重型汽車上,蘇聯在電力機車上都採用了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不過美國用的是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牽引,蘇聯用的是同步牽引電動機牽引。
交-交流電力傳動原理如圖5所示。柴油機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發出增頻可調壓交流電,經相控循環變頻器FB變換成可變頻調壓的三相交流電(降頻),輸給多台全並聯接線的非同步牽引電動機AD。AD將交流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可調的機械能,驅動動輪實現牽引。它的自控裝置也是由聯合調節器、脈沖、數模、邏輯電路等裝置構成(但對可控硅導通程序要求嚴格),同樣能保證優良的工作特性。

❼ 步進電機需要用減速機嗎加減速機有什麼作用

步進電機需要用減速機,加減速機可以防止堵轉、失步和超步,提高工作頻率。

步進電機的轉速取決於脈沖頻率、轉子齒數和拍數。其角速度與脈沖頻率成正比,而且在時間上與脈沖同步。

因而在轉子齒數和運行拍數一定的情況下,只要控制脈沖頻率即可獲得所需速度。由於步進電機是藉助它的同步力矩而啟動的,為了不發生失步,啟動頻率是不高的。特別是隨著功率的增加,轉子直徑增大,慣量增大,啟動頻率和最高運行頻率可能相差十倍之多。

步進電機的起動頻率特性使步進電機啟動時不能直接達到運行頻率,而要有一個啟動過程,即從一個低的轉速逐漸升速到運行轉速。停止時運行頻率不能立即降為零,而要有一個高速逐漸降速到零的過程。

因此,步進電機的運行一般要經過加速、勻速、減速三個階段,要求加減速過程時間盡量的短,恆速時間盡量長。特別是在要求快速響應的工作中,從起點到終點運行的時間要求最短,這就必須要求加速、減速的過程最短,而恆速時的速度最高。

(7)恆速傳動裝置各部分作用擴展閱讀

一般步進電機的精度為步進角的3-5%,且不累積。

步進電機的力矩會隨轉速的升高而下降。當步進電機轉動時,電機各相繞組的電感將形成一個反向電動勢;頻率越高,反向電動勢越大。在它的作用下,電機隨頻率(或速度)的增大而相電流減小,從而導致力矩下降。

步進電機低速時可以正常運轉,但若高於一定速度就無法啟動,並伴有嘯叫聲。

步進電機有一個技術參數:空載啟動頻率,即步進電機在空載情況下能夠正常啟動的脈沖頻率,如果脈沖頻率高於該值,電機不能正常啟動,可能發生失步或堵轉。

在有負載的情況下,啟動頻率應更低。如果要使電機達到高速轉動,脈沖頻率應該有加速過程,即啟動頻率較低,然後按一定加速度升到所希望的高頻(電機轉速從低速升到高速)。

❽ 汽車電氣都有什麼組成

一、汽車電氣系統的組成
現代汽車所裝備的電氣系統,按其用途可大致歸納並劃分為下面四部分:
1.電源系統
電源系統包括蓄電池、發電機及其調節器。前兩者是並聯工作,發電機是主電源,蓄電池是輔助電源。發電機配有調節器的作用是在發電機轉速升高時,自動調節發電機的輸出電壓使之保持穩定。
2.用電系統
汽車上用電系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起動系:主要機件是啟動機,其任務是起動發動機。
(2)點火系:它是汽油發動機的組成部分,包括電子點火系統或傳統點火系統的全部組件。其任務是產生高壓電火花,按發動機的工作順序點燃氣缸內的可燃混合氣。
(3)照明系統:包括車內外各種照明燈以及保證夜間安全行車所必須的燈光,其中以前照明燈最為重要。軍用車輛還增設了防空照明。
(4)信號系統:包括電喇叭、蜂鳴器、閃光器及各種信號燈等,主要用來保證安全行車所必要的信號。
(5)電子控制系統:主要指由微機控制的裝置,包括:電子控制點火裝置、電子控制燃油噴射裝置、電子控制防抱死制動裝置、電子控制自動變速裝置等,分別用來提高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安全性、排氣凈化和操縱自動化等性能。
(6)輔助電器:包括電動刮水器、低溫起動預熱裝置、空調器、收錄機、點煙器、防盜裝置、玻璃升降器、座椅調節器等。輔助電器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主要向舒適、娛樂、保障安全方面發展。
3.檢測系統
包括各種檢測儀表如電壓表、電流表、水溫表、油壓表、燃油表、車速里程錶、發動機轉速表和各種報警燈,用來監測發動機和其它裝置的工作情況。
4.配電系統
配電系統包括中央接線盒、電路開關、保險裝置、插接件和導線等,以保證線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❾ 汽車由哪幾大部件組成各大部件的作用是什麼

汽車由發動機、底盤、車身和電氣設備等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發動機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包括如內燃機(往復活塞式發動機)、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噴氣發動機、電動機等。

底盤是指汽車上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的組合,支承、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承受發動機動力,保證正常行駛。

車身指的是車輛用來載人裝貨的部分,也指車輛整體。有的車輛的車身既是駕駛員的工作場所,又是容納乘客和貨物的場所。車身包括車窗、車門、駕駛艙、乘客艙、發動機艙和行李艙等。

電氣設備是在電力系統中對發電機、變壓器、電力線路、斷路器等設備的統稱。

(9)恆速傳動裝置各部分作用擴展閱讀

發動機的基本結構:

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由2大機構5大系組成: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燃料供給系、潤滑系、點火系、起動系組成,但是柴油機比汽油機少一個點火系統。

1、冷卻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熱器、風扇、節溫器、水溫表和放水開關等組成。汽車發動機採用兩種冷卻方式,即空氣冷卻和水冷卻。一般汽車發動機多採用水冷卻。

2、潤滑系:發動機潤滑系由機油泵、集濾器、機油濾清器、油道、限壓閥、機油表、感壓塞及油尺等組成。

3.燃油供給系:汽油機燃油系統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濾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氣濾清器等。柴油機燃油系統包括噴油泵、噴油器和調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輸油泵、油水分離器、柴油濾清器、噴油提前器和高、低壓油管等輔助裝置。

4、啟動系:起動機、蓄電池等。

5、點火系:火花塞、高壓線、高壓線圈、分電器、點火開關等。

6、曲柄連桿機構:連桿、曲軸、 軸瓦、飛輪 、活塞、活塞環、活塞銷、曲軸油封等。

7、配氣機構:汽缸蓋、氣門室蓋罩凸輪軸、氣門進氣歧管、排氣歧管、空氣過濾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壓器等。

閱讀全文

與恆速傳動裝置各部分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眾儀表全紅報警是什麼意思 瀏覽:294
如何根據承重重量選擇合適的軸承 瀏覽:867
製冷運行操作證指的是什麼操作 瀏覽:672
兵團十六團微波烘乾設備哪裡好 瀏覽:876
廠里常見的消防器材有哪些 瀏覽:98
地暖閥門排氣閥的作用原理 瀏覽:835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裝置研究 瀏覽:738
萃取裝置圖實驗室 瀏覽:597
冰箱製冷為什麼是鐵片 瀏覽:933
盤錦瑞豐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67
電爐實驗裝置圖 瀏覽:536
多媒體培訓工具箱 瀏覽:359
制備氨氣的裝置棉花的作用 瀏覽:52
機械手臂連接處叫什麼 瀏覽:776
愛思加強版工具箱 瀏覽:758
排風裝置機械圖 瀏覽:478
環衛設施生產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234
機械結構設計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瀏覽:613
濰坊思源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21
射精閥門是什麼葯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