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模擬鐵的電化學防護的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從模擬圖上抄看,開關置於A處是電襲解池,開關置於B處是原電池。由金屬活動性順序可知,Zn在Fe前,所以原電池時Zn被腐蝕,作為負極。
具體到C,在X棒即負極發生的反應為Zn-2e--->Zn2-,在正極即Fe棒上,由於Zn2+的放電順序在H+之後,正極上發生的反應應該為Zn2+ +2e----->Zn
金屬放電順序表參考這篇:http://..com/question/305550484.html
❷ 如圖所示3套實驗裝置,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1為鐵的吸氧腐蝕實驗.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內滴入酚
(1)裝置1為鐵的吸氧腐蝕實驗,發生電化學腐蝕,鐵為負極,碳為正極,觀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變紅,說明在碳極上氧氣得電子生成OH - 離子,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O 2 +4e - +2H 2 O═4OH - ,故答案為:O 2 +4e - +2H 2 O═4OH - ; (2)裝置2為原電池,負極為Cu,電極反應為:Cu-2e - ═Cu 2+ ,正極為石墨,電極反應為2Fe+2e - ═2Fe 2+ ,反應的總方程式為2Fe 3+ +Cu═2Fe 2+ +Cu 2+ , 故答案為:正;2Fe 3+ +Cu═2Fe 2+ +Cu 2+ ; (3)①反應一段時間後,停止通電.向甲燒杯中滴入幾滴酚酞,觀察到石墨電極附近首先變紅,說明在石墨電極上生成OH - 離子,電極反應為:2H 2 O+2e - ═2OH - +H 2 ↑, 發生還原反應,為電解池的陰極,連接電源的負極,即M端為正極,N端為負極,陽極反應為Fe-2e - ═Fe 2+ ,故答案為:正;Fe-2e - ═Fe 2+ ; ②乙燒杯電解硫酸銅溶液,石墨為陽極,電極反應為4OH - -4e - ═O 2 ↑+H 2 O,Cu為陰極,電極反應為Cu 2+ +2e - ═Cu,電解的總反應為2Cu 2+ +2H 2 O
故答案為:2Cu 2+ +2H 2 O
③取出Cu電極,洗滌、乾燥、稱量、電極增重0.64g,則生成Cu的物質的量為
根據甲燒杯產生氣體的電極反應計算生成氣體的體積, 2H 2 O+2e - ═2OH - +H 2 ↑, 2mol 22.4L 0.02mol V V=
|
❸ 對於原電池,極化現象是否有利
那這種情況的話,我絕對是有利的,不會有害處就是了
❹ 做好鐵極化和鈍化曲線測定實驗的關鍵有哪些
溫度恆定、宏觀濃度恆定,玻璃電極(探頭)與電極之間的距離要固定(最好是想辦法讓玻璃電極與被測陽極用支架固定,防止不小心拖動了引線引起位置移動).其它的就是調整參數、讀數、記錄的小事情.
❺ 請你設計一個往鐵片上鍍鋅的裝置,寫出電極反應和總反應。
陽極一定放Zn,陰極一定放Fe片,電解液一定是含 Zn2+的電解質溶液(如ZnCl2,ZnSO4等)。
陽極 (Zn):Zn-2e-=Zn2+ (氧化反應)
陰極(Fe):Zn2++2e-=Zn(還原反應)
電鍍沒有總反應。
❻ 為探究鋼鐵的吸氧腐蝕原理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正極的電極方程式為:O
A、鋼鐵的吸氧腐蝕中,正極上氧氣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故A正確;
B、將石墨換成鎂,鎂和鐵構成的原電池中,鎂作負極,容易失去電子被氧氣,所以鐵被保護而不易生銹,故B正確;
C、向自來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鈉固體,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增加,鐵失電子能力增加,所以可以較快看到鐵銹,故C正確;
D、鋼鐵的吸氧腐蝕中,鐵失去電子生成亞鐵離子,正極上氧氣得電子生成氫氧根離子,溶液中亞鐵離子向正極移動,亞鐵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所以向鐵電極附近吹入O2比向石墨電極附近吹入O2,鐵銹出現得慢,故D錯誤.
故選D.
❼ 圖1是用石墨和鐵作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的裝置.為了防止副反應的進行,工業上電解飽和食鹽水的方法之一是
用惰性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時,陽極上Cl-放電生成Cl2,陰極上H+放電生成H2,且使用陽離子交換膜,只有陽離子能通過交換膜,則原料飽和食鹽水從A處加入,B處加入稀的鹼溶液;
陽離子交換膜只有陽離子能被允許通過;
若採用無隔膜電解食鹽水,Cl2和NaOH充分接觸,產物僅是NaClO和H2,則陽極上氯離子放電生成次氯酸鈉、陰極上氫離子放電,電池反應式為NaCl+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