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聲波治療儀的作用】超聲波治療儀的作用原理 超聲波治療儀的使用方法
超聲波治療儀的作用原理
超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獨特療效已獲得醫學界的廣泛認可,並在臨床實踐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國內外醫學專家利用超聲技術治療肢體軟組織損傷、肢體慢性疼痛康復、肢體運動康復等,取得了顯著的療效。超聲治療已拓展到中醫科、骨科、外科、內科、兒科、腫瘤科、男科、婦產科等多個領域,臨床應用范圍廣泛,治療效果令人滿意。
超聲波治療儀的作用
在中醫科,超聲波治療儀通過溫熱效應和機械效應以及超強的穿透能力,使超聲波作用於人體穴位時,能媲美中醫針灸和艾灸的效果。
在治療軟組織損傷及慢性疼痛方面,超聲波的超強穿透力提高了治療部位細胞膜的通透性,改善了血液循環,促進了細胞修復過程。人體神經體液系統對超聲波非常敏感,其形成的神經反射和體液反應有助於綜合調節人體機能,尤其是對陳舊性損傷有顯著療效。超聲波的能量集中傳播,具有獨特的高能量特性,從而實現治療目的。
在肢體運動康復中,超聲波改善了微循環,提高了病灶周圍血供,刺激肥大細胞釋放趨化因子,促進了吞噬細胞在病灶部位的聚集,增強了吞噬細胞的功能,疏通了血管,建立了側支循環,從而促進患肢血供,改善微循環,減緩疼痛。
在外科領域,超聲波治療儀對於手術並發症的預防和治療、術前准備和術後康復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骨科,超聲波通過溫熱效應和理化效應,對局灶性疾病的靶位進行精確治療,增強全身葯物治療局部靶位的效果,以及手術前後的協同治療,和物理治療的配合治療。
在內科方面,超聲波治療儀在患者全身給葯的基礎上,通過局部超聲葯物導入協同治療,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超聲波治療儀的使用方法
固定法適用於小關節疼痛的患者,將探頭固定在疼痛部位進行治療。特點是操作簡便,所用劑量較小(每平方厘米面積小於0.6瓦)。
移動法適用於較大范圍疼痛,將探頭在疼痛關節局部不斷移動進行治療。移動法使用劑量較大。此外,還有水下法、透聲法等多種方法可供應用,但固定法和移動法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骨質增生的治療方法要求患者暴露疼痛關節,並在該部位塗敷接觸劑(接觸劑的作用是消除探頭與皮膚之間的間隙,以利於聲能的穿過,減少聲能的損耗)。然後將探頭緊貼皮膚表面,確定治療劑量和時間。對於面積較大的疼痛,可不斷移動探頭的位置,探頭移動速度為每秒0.1~1厘米,移動速度應盡可能均勻。在治療劑量較大時,探頭不可停留在同一位置,以免患者感到不適。
B. 超聲波原理是什麼
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產生的效應,這種效應能夠引起機體的一系列反應。超聲波的振動能夠引起細胞內物質的移動,通過細微的按摩作用,促進細胞漿的流動、細胞的振盪和旋轉,以及細胞間的摩擦,從而實現對細胞的「內按摩」,這是超聲波治療所特有的效果。超聲波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細胞半透膜的彌散過程,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細胞缺血缺氧狀態,提升組織營養,改變蛋白質合成率,增強再生機能。這些變化導致細胞功能的改變,使結締組織變得柔軟,從而起到松解組織的作用。超聲波的機械作用不僅可以軟化組織,增強滲透性,提高代謝率,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刺激神經系統和細胞功能,展現出超聲波獨特的治療價值。
在中國,超聲治療領域雖然起步較晚,但自20世紀50年代初,已有少數醫院開始開展超聲治療工作。從1950年北京首次使用800KHz頻率的超聲治療機治療多種疾病開始,到50年代中期超聲治療的推廣,以及國產儀器的問世,公開文獻的報道始於1957年。到了70年代,各型國產超聲治療儀問世,並在全國大型醫院普及。40多年來,國內各大醫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大量資料。特別是80年代初,超聲體外機械波碎石術和超聲外科的問世,為結石症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突破,並在國際上得到廣泛應用。高強度聚焦超聲無創外科和消融技術的發展,進一步確立了超聲治療在當代醫療技術中的重要地位。進入21世紀,超聲聚焦外科(HIFU)已成為治療腫瘤的最新技術,備受推崇。
資料來源:網路-超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