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鏈傳動知識
鏈傳動是由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鏈條等組成(圖2-4)。它是靠鏈條和鏈輪輪齒的嚙合來傳遞平行軸間的運動和動力。
圖2-4 鏈傳動的組成
1—主動鏈輪;2—從動鏈輪;3—鏈條
(一)鏈傳動的傳動比和常用類型
1.鏈傳動的傳動比
鏈傳動的傳動比,是主動鏈輪的轉速n1與從動鏈輪的轉速n2之比,且等於兩鏈輪齒數z1、z2的反比。即
地勘鑽探工:基礎知識
2.鏈傳動的常用類型
鏈傳動的類型很多,按用途不同,分為以下三類:
1)傳動鏈傳動。在一般機械中用來傳遞運動和動力。
2)起重鏈傳動。用於起重機械中提升重物。
3)牽引鏈傳動。用於運輸機械驅動輸送帶等。
(二)鏈傳動的工作特點及應用
1.鏈傳動的特點
與同屬撓性類(具有中間撓性件)傳動的帶傳動相比,鏈傳動具有下列特點:
1)能保證准確的平均傳動比。
2)傳遞功率大,且張緊力小,作用在軸和軸承上力小。
3)傳動效率高,一般可達0.95~0.98。
4)能在低速、重載和高溫條件下,以及塵土飛揚、淋水、淋油等不良環境中工作。
5)能用一根鏈條同時帶動幾根彼此平行的軸轉動。
6)由於鏈節的多邊形運動,所以瞬時傳動比是變化的,瞬時轉速不是常數,傳動中會產生動載荷和沖擊,因此不適宜用於要求精密傳動的機械上。
7)安裝和維護要求較高。
8)鏈條的鉸鏈磨損後,使鏈條節距變大,傳動中鏈條容易脫落。
9)無過載保護作用。
鏈傳動的傳動比i≤6,一般在低速傳動時,i可達10,兩軸中心距口≤6m,最大中心距可達15m,傳動功率P<100kW,鏈條速度v≤15m/s,高速時可達20~40m/s。
2.鏈傳動的應用
鏈傳動在一部分低速傳動中得到應用。如:動力頭式鑽機升降機構等。
B. 鏈傳動由什麼組成
鏈傳動主要由主動鏈輪、從動鏈輪和傳動鏈組成。
C. 摩托車傳動部分由哪些部件組成
傳動部分由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或鏈條、鏈輪)、後傳動總成等幾大部件組成。
(1)離合器
離合器的作用是較柔和地傳遞發動機動力;它能夠使發動機與變速器可靠地接合或徹底分離;保證摩托車平穩地起步、順利地變速,使傳動機構避免嚴重沖擊;不因負荷突然增大而使發動機熄火等。
摩托車用離合器常見的有手操縱機械式離合器和自動離心式離合器兩種,如圖1-25、圖1-26所示。
圖1-31 軸傳動的組成
後減速箱是一個密封的齒輪箱,裡面有一定量的機油,箱內有3根軸及兩組傳動比恆定的減速齒輪,它的驅動軸為安裝無級變速器中的從動輪組和離合器所用,而它的輸出軸則與摩托車的後輪直接相接。這種後減速箱與帶傳動無級變速器配套使用。
減速齒輪傳動的組成如圖1-32所示。
圖1-32 減速齒輪傳動的組成
D. 機械傳動系統包括哪五大部分
機械式傳動系
1、組成 主要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和驅動橋(包括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和橋殼等)組成、在越野車輛上,還設有分動器。負責將變速器的功力分回給各驅動橋。
2、各主要總成的結構特點
(1) 離合器:
離合器位於發動機飛輪與變速器之間。主動部分(壓盤與離合器蓋)固定於飛輪後端面,從動部分(摩擦片)位於飛輪與壓盤之間,並通過中心的花鍵孔與變速器第一軸相連。壓緊部分位於壓盤與離合器蓋之間,利用其彈力將摩擦片緊緊地夾在飛輪與壓盤之間,主從動部分利用摩擦力矩來傳遞發動機輸出的扭矩。分離機構由安裝於離合器蓋和壓盤上的分離杠桿、套於變速器第一軸軸承蓋套筒上的分離軸承以及安裝於飛輪殼上的分離叉組成。分離叉通過機械裝置或者液壓機構與駕駛室內的離合器踏板相連。離合器是經常處於接合狀態傳遞扭矩的,只有將離合器踏板踩了,分離機構將壓盤後移與摩擦片分開而呈現分離狀態。此時扭矩傳遞中斷,可以進行諸如起步、換檔、制動等項操作作業。當汽車傳動系過載時,離合器會啟動打滑,對傳動系實現過載保護。
中型以下及部分大型車輛,多採用只有一片摩擦片的單片式離合器,部分大型車輛則採用雙片式離合器,離合器的摩擦片直徑越大,數目越多,所能傳遞的扭矩就越大,但分離時需要加在踏板上的力就要大些.在摩擦片上還設有扭矩減振器,以使傳動系工作更加平穩。
傳統結構的離合器壓緊部分多採用一圈沿四周均布的螺旋彈簧。數目多為8~16個不等。雖然壓緊可靠,但操縱離合器時比較費力,彈力也不容易均勻。還存在軸向尺寸大、高速時壓緊力下降等缺點,正逐步被膜片式離合器所取代。
目前在中小型甚至在部分大型車輛上,都採用了膜片式離合器。它利用一個碟狀的膜片彈簧取代了螺旋彈簧和分離杠桿,不但使軸向尺才減小,而且操縱輕便,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可靠地壓緊。
離合器的操縱機構是指離合器踏板到分離叉之間的傳動部分。大部分汽車採用機械式結構,通過拉桿或者鋼絲繩將二者相連。也有一些車輛採用液壓機構,通過液力傳動來將二者聯在一起。
(2)變速器:
在汽車行駛中,要求驅動力的變化范圍是很大的,而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變化范圍有限。必須通過變速器來使發動機輸出扭矩的變化范圍能滿足汽車行駛的需要。同時,變速器還應能實現汽車的倒駛和發動機的空轉。目前汽車上多採用機械有級式變速器,由變速傳動機構(傳遞和變換扭矩)和變速操縱機構(用來變換檔位)組成。一般設有3~6個前進擋和1個倒檔。每一個檔位都有一個傳動比,可以將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大到和傳動比相同的倍數。同時將發動機轉速降低到和傳動比相同的倍數。擋位越低,傳動比越大。因此,當汽車低速行駛需要大扭矩時,可以將變速器掛入低擋,而汽車高速行駛需要小扭矩時,可將變速器掛入高檔。在前進檔中,有一個檔的傳動比為1。掛入該擋時變速器第一軸(輸入軸)和第二輪(輸出軸)初成一體同步轉動,發出動力不經變化直接輸出,稱之為直接擋。直接擋傳動效率最高,應經常使用。當變速器不掛入任何擋位,稱之為空擋,動力傳送中斷,實現發動機怠速運轉,滿足汽車滑行和怠速時的需要。
(3)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主要由萬向節和傳動軸組成,將變速器或者是分動器發出的動力輸送給驅動橋。
(4)驅動橋:
主減速器:用來將變速器輸出的扭矩進一步增加,轉速進一步降低。對於縱置發動機來說,還將旋轉平面旋轉90度,變成與車輪平面平行。
差速器:驅動橋上設置差速器,可以在必要時允許兩側驅動輪轉速不同步,以滿足汽車轉向、路面不平時行駛的需要。
半軸:半軸為兩根,每根半軸內端通過花鍵與半軸齒輪相連,外端與車輪轂機連。
橋殼與輪轂:橋殼構成驅動橋的外殼。輪轂是車輪的一部分,通過輪轂將車輪安裝於驅動橋上。
分動器:全輪驅動的越野汽車上設有分動器,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分配給各驅動橋。
E. 傳動系統有哪些部件組成
傳動系統一般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組成。其基本功用是將發動機發出的動力傳給汽車的驅動車輪,產生驅動力,使汽車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駛。
有主要可分為兩類:①靠機件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摩擦傳動,包括帶傳動、繩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等。②靠主動件與從動件嚙合或藉助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嚙合傳動,包括齒輪傳動、鏈傳動、螺旋傳動和諧波傳動等。
傳動方式分類
機械傳動按傳力方式分,可分為 :
1 摩擦傳動。
2 鏈條傳動。
3 齒輪傳動。
4 皮帶傳動。
5 渦輪渦桿傳動。
6 棘輪傳動。
7 曲軸連桿傳動
8 氣動傳動。
9 液壓傳動(液壓刨)
10 萬向節傳動
11 鋼絲索傳動(電梯中應用最廣)
12 聯軸器傳動
13 花鍵傳動。
基本分類:減速機、制動器、離合器、連軸器、無級變速機、絲杠、滑軌等
舉例:液壓傳動系統中最基本的組成機構裝置如圖1所示。這個液壓傳動系統中主要由過濾網、輸油管、油泵、溢流閥、節流閥、換向閥和液壓油缸等零部件組成。
F. 鏈式輸送機有哪些主要組成部分
鏈式輸送機主要組成部分:
盡管鏈式輸送機的品種繁多,有些結構還比較復雜,但作為組成輸送機的功能部件,基本上由下述幾類組成。
1、原動機
原動機是輸送機的動力來源,一般都採用交流電動機。視需要可以採用普通的交流非同步電動機,或採用交流調速電動機。可調速的電動機有變極式的小范圍內有級調速的電動機,也有能無級調速的變頻、滑差交流電動機。採用可調速電機,電動機本身成本較高,但驅動裝置的結構卻比較簡單。
2、驅動裝置
驅動裝置,又稱為驅動站。通過驅動裝置將電動機與輸送機頭軸連接起來,驅動裝置的組成取決於其要實現的功能,通常驅動裝置要實現的功能如下。
(1)降低速度
由於驅動電機的轉速相對於輸送鏈條運行速度的要求高得多,所以鏈式輸送機必須有減速機構。減速機構通常有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和履帶驅動機構等。
(2)機械調速
輸送鏈條的運行速度如需在一定范圍內變動,雖然可通過電動機調速來實現,由於單純用電動機調速會有電機轉速低輸出轉矩小的弊病,所以在驅動裝置中設置機械調速裝置,如機械無級變速機與變速箱等。
(3)安全保護
鏈式輸送機工作過程中要求有安全保護與緊急制動的功能,安全保護設備與制動設備大都設置在驅動站的高速運行部分。
3、線體
鏈式輸送機的線體是直接實現輸送功能的關鍵部件。它主要由輸送鏈條、附件、鏈輪、頭軸、尾軸、軌道、支架等部分組成。
正確設計線體一定要注意輸送鏈條與傳動鏈條的區別,盡管兩者在結構上有時可能很相似,甚至完全一樣(例如短節距精密滾子鏈既可作傳動用又可作輸送用),但在功能上仍然是有區分的。輸送鏈需要具備承載物品以及在軌道上運行的功能,所以,正確分析輸送鏈的受力情況及其力流(即物料重力傳送到輸送的支承軌道上所流經的路程)分布是很重要的,設計線體時應遵循力流路線最短與力流路線所經過的各零件盡可能等強度的原則。
4、張緊裝置
張緊裝置用來拉緊尾軸,其作用在於:
①保持輸送鏈條在一定的張緊狀態下運行,消除因鏈條鬆弛使鏈式輸送機運行時出現跳動、振動和異常雜訊等現象。
②當輸送鏈條因磨損而伸長時,通過張緊裝置補償,保持鏈條的預緊度。張緊裝置有重錘張緊與彈簧張緊兩種方法,張緊裝置應安裝於鏈式輸送機線路中張力最小的部位。
5、電控裝置
電控裝置對單台鏈式輸送機來說,其主要功能是控制驅動裝置,使鏈條按要求的規律運行。但對由輸送機組成的生產自動線,如積放式懸掛輸送線、帶移行器等轉向裝置的承托式鏈條輸送線設備,它的功能就要廣泛得多。除了一般的控制輸送機速度外,還需完成雙(多)機驅動的同步、信號採集、信號傳遞、故障診斷等使鏈條自動生產線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的各種功能。
G. 鏈傳動的基本結構是什麼
鏈傳動是通過鏈條將具有特殊齒形的主動鏈輪的運動和動力傳遞到具有特殊齒形的從動鏈輪的一種傳動方式。鏈傳動有許多優點,與帶傳動相比,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平均傳動比准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傳遞功率大,過載能力強,相同工況下的傳動尺寸小;所需張緊力小,作用於軸上的壓力小;能在高溫、潮濕、多塵、有污染等惡劣環境中工作。
鏈傳動的缺點主要有:僅能用於兩平行軸間的傳動;成本高,易磨損,易伸長,傳動平穩性差,運轉時會產生附加動載荷、振動、沖擊和雜訊,不宜用在急速反向的傳動中。
鏈傳動基本結構:
鏈傳動是嚙合傳動,平均傳動比是准確的。它是利用鏈與鏈輪輪齒的嚙合來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機械傳動。
1、鏈條
鏈條長度以鏈節數來表示。鏈節數最好取為偶數,以便鏈條聯成環形時正好是外鏈板與內鏈板相接,接頭處可用彈簧夾或開口銷鎖緊。若鏈節數為奇數時,則需採用過渡鏈節。在鏈條受拉時,過渡鏈節還要承受附加的彎曲載荷,通常應避免採用。齒形鏈由許多沖壓而成的齒形鏈板用鉸鏈聯接而成,為避免嚙合時掉鏈,鏈條應有導向板(分為內導式和外導式)。齒形鏈板的兩側是直邊,工作時鏈板側邊與鏈輪齒廓相嚙合。鉸鏈可做成滑動副或滾動副,滾柱式可減少摩擦和磨損,效果較軸瓦式好。
與滾子鏈相比,齒形鏈運轉平穩、雜訊小、承受沖擊載荷的能力高;但結構復雜、價格較貴、也較重,所以它的應用沒有滾子鏈那樣廣泛。齒形鏈多用於高速(鏈速可達40m/s)或運動精度要求較高的傳動。國家標准僅規定了滾子鏈鏈輪齒槽的齒面圓弧半徑、齒溝圓弧半徑和齒溝角的最大和最小值(詳見GB1244-85)。各種鏈輪的實際端面齒形均應在最大和最小齒槽形狀之間。這樣處理使鏈輪齒廓曲線設計有很大的靈活性。但齒形應保證鏈節能平穩自如地進入和退出嚙合,並便於加工。符合上述要求的端面齒形曲線有多種。最常用的齒形是「三圓弧一直線」,即端面齒形由三段圓弧和一段直線組成。
2、鏈輪
鏈輪軸面齒形兩側呈圓弧狀,以便於鏈節進入和退出嚙合。齒形用標准刀具加工時,在鏈輪工作圖上不必繪制端面齒形,但須繪出鏈輪軸面齒形,以便車削鏈輪毛壞。軸面齒形的具體尺寸見有關設計手冊。鏈輪齒應有足夠的接觸強度和耐磨性,故齒面多經熱處理。小鏈輪的嚙合次數比大鏈輪多,所受沖擊力也大,故所用材料一般應優於大鏈輪。常用的鏈輪材料有碳素鋼(如Q235、Q275、45、ZG310-570等)、灰鑄鐵(如HT200)等。重要的鏈輪可採用合金鋼。小直徑鏈輪可製成實心式;中等直徑的鏈輪可製成孔板式;直徑較大的鏈輪可設計成組合式,若輪齒因磨損而失效,可更換齒圈。鏈輪輪轂部分的尺寸可參考帶輪。
H. 機械通常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起什麼作用
機械通常由動機部分、工作部分、傳動部分三部分構成。
一、 動機部分
動機部分的功能是將版其他形式的能量變換權為機械能(如內燃機和電動機分別將熱能和電能變換為機械能)。原動部分是驅動整部機器以完成預定功能的動力源。
二、 工作部分
其功能是利用機械能去變換或傳遞能量、物料、信號,如發電機把機械能變換成為電能,軋鋼機變換物料的外形等。
三、 傳動部分
其功能是把原動機的運動形式、運動和動力參數轉變為工作部分所需的運動形式、運動和動力參數。
主要特徵
機械是一種人為的實物構件的組合。
機械各部分之間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
機器具備機構的特徵外,還必須具備第3個特徵即能代替人類的勞動以完成有用的機械功或轉換機械能,故機器能轉換機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機械功的機構。從結構和運動的觀點來看,機構和機器並無區別泛稱為機械。
I. 鏈傳動都有哪些主要參數
鏈傳動主要參數:
1、鏈輪齒數
為提高鏈傳動的運動平穩性、降低動載荷,小鏈輪齒數多一些為好。但小鏈輪齒數也不宜過多,否則=i會很大,從而使鏈傳動較早發生跳齒失效。鏈條工作一段時間後,磨損使銷軸變細、使套筒和滾子變薄,在拉伸載荷F的作用下,鏈條的節距伸長。鏈條節距變長後、鏈繞上鏈輪時節圓d向齒頂移動。一般鏈條節數為偶數以避免使用過渡接頭。為使磨損均勻,提高壽命,鏈輪齒數最好與鏈節數互質,若不能保證互質,也應使其公因數盡可能小。
2、鏈的節距
鏈的節距越大,理論上承載能力越高。但如上節所述:節距越大,由鏈條速度變化和鏈節嚙入鏈輪產生沖擊所引起的動載荷越大,反而使鏈承載能力和壽命降低。因此,設計時應盡可能選用小節距的鏈,重載時選取小節距多排鏈的實際效果往往比選取大節距單排鏈的效果更好。
3、中心距和鏈長
鏈傳動中心距過小,則小鏈輪上的包角小,同時嚙合的鏈輪齒數就少;若中心距過大,則易使鏈條抖動。一般可取中心距a=(30~50)p,最大中心距≤80p。鏈條長度用鏈的節數表示。按帶傳動求帶長的公式可導出由此算出的鏈節數須圓整為整數,最好取為偶數。運用上式可解得由求中心距a的公式:為便於安裝鏈條和調節鏈的張緊程度,一般應將中心距設計成可調節的;或者應有張緊裝置。
鏈傳動是通過鏈條將具有特殊齒形的主動鏈輪的運動和動力傳遞到具有特殊齒形的從動鏈輪的一種傳動方式。鏈傳動有許多優點,與帶傳動相比,無彈性滑動和打滑現象,平均傳動比准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傳遞功率大,過載能力強,相同工況下的傳動尺寸小;所需張緊力小,作用於軸上的壓力小;能在高溫、潮濕、多塵、有污染等惡劣環境中工作。鏈傳動的缺點主要有:僅能用於兩平行軸間的傳動;成本高,易磨損,易伸長,傳動平穩性差,運轉時會產生附加動載荷、振動、沖擊和雜訊,不宜用在急速反向的傳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