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製造工藝設計 需要一個夾緊裝置 自動的
你在網路照片里搜「組合式夾緊氣缸」,第一個照片就是,帶自鎖的夾具
② 機械製造基礎的一個題目,定位元件為序號幾夾緊裝置3為何如此設計序號1序號2分別叫什麼
定位元件為序號5。
夾緊裝置3是個開口的壓板,
這樣設計便於快速裝夾。
序號1是鑽套,
序號2是模板(鑽模板)。
整體是最最簡單的一個鑽孔模。
③ 機械製造設計對電腦有什麼要求
要是資金充裕,就買個s品牌機啊,如果手2頭比1較緊就買個w二m手3的,大e概也w就一h千u多一y點,但一q定要保證配置好。如果你要玩游戲那就另當別論了o。 tqЛ磚vi抱恰ゥu苔eΒyi抱恰ゥqЛ磚gι
④ 機械製造工藝設計 鑽孔(鏜孔)夾具設計 夾緊裝置
採用浮動夾緊、聯動夾緊結構。參閱《極限加工工藝師手冊》。
⑤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第二版
製造裝備功能:一般功能(加工精度,強度剛度抗震性,加工穩定性,耐用度,技術經濟的要求)柔性化,精密化,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節材節能,符合工業工程和綠色工程 柔性化:產業結構柔性化(產品設計時採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和機電一體化技術)功能柔性化(只需進行少量調整或修改軟體,就可方便改變產品或系統功能,以滿足不同加工需要) 大分類:加工裝備,工藝x,倉存傳送x,輔助x 金屬切削機床加工原理分(車鑽鏜磨銑刨拉床切斷床齒輪螺紋特種加工機床)使用范圍分(通用專用專門化)特種加工機床(電加超聲波激光電子束離子束水射流) 鍛壓機床:鍛造(手工自由胎膜模型特種;熱溫冷)沖壓擠壓(冷溫熱熱)軋制機(熱冷;z縱橫斜) 創新設計步驟:產品規劃(需求分析,技術調研,社會調研,預測,可行性分析)方案設計(對設計任務抽象,建立功能結構,尋求原理解和求解方法,初步設計方案形成,初案評價與篩選)技術設計(確定結構原理方案,總體設計,結構設計)工藝設計(零件圖設計,完善裝配圖,商品化設計,編制技術文檔) 系列化設計優點(用較少的瓶中規格的產品滿足較大范圍的市場需要2可減少工作設計量提高提高設計質量減少產品開發風險縮短研製周期3壓縮裝備數量種類縮短周期降低成本4便於維修5為變型設計提供技術基礎)(缺點用戶只能在系列型譜內有限的產品中選擇)步驟(主參數和主要性能指標的確定;參數分級;制定系列型譜) 模型化設計(優點1新模塊代替舊模塊提高產品性能2縮短設計和供貨周期3推動企業技術生產管理和組織體制的改革4維修方便對生產影響小)(步驟明確任務;建立功能結構合理確定產品的系列型譜和參數;模塊的組合;模塊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總體設計內容(運動功能,基本參數,傳動系統,總體結構布局,控制系統設計) 機床工作(功能提供切削加工所必須的運動和動力)(原理通過刀具與工作之間的相對運動,由刀具切除工件上多餘的金屬材料,使工件具有要求的尺寸和精度的幾何形狀) 發生線(軌跡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機床精度:幾何,運動,傳動,定位,重復定位,工作精度 精度保持性) 主電動機p=切削p+空載p+機械摩擦損耗p 主傳動系:電機機類型分(交流電動機驅動和直流.)傳動裝置類型分(機械傳動裝置,液壓x電氣x和它們的組合)按變速連續性分(分級變速傳動和無級x) 擴大傳動系變速范圍方法(增加變速組採用背輪機構採用雙公比傳動系採用分支傳動) 機械進給傳動系設計特點(進給傳動是恆轉矩運動,進傳系中各傳動件的計算轉速是其最高轉速,進傳的轉速圖為前疏後密結構,進傳的變速范圍,進傳系採用傳動間隙消除機構,快速空程傳動的採用,微量進給機構的採用) 主軸部件滿足(旋轉精度剛度抗振性溫升和熱變形精度保持性) 主軸(構造取決於主軸上所安裝刀具,夾具,傳動件,軸承等零件的類型,數量,位置和安裝定位方法, 還考慮主軸加工工藝性和裝備工藝性)(軸承精度P2P4P5P6(舊BCDE)SP UP 主軸滑動軸承原理(動壓軸承:當主軸旋轉時帶動潤滑油從間隙大處向間隙小處流動形成壓力油楔而產生油膜壓力將主軸浮起) 支撐件材料(鑄鐵:鑄造性能好容易獲得復雜結構支撐件同時其內摩擦力大阻尼系數大使振動衰減的性能好成本低)(鋼板焊接結構:製造周期短省去製作木模和鑄造工藝,支撐件可製成封閉結構剛性好,便於產品更新和結構改進;鋼板焊接支撐件固有頻率比鑄鐵高,同剛度下更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剛度和阻尼比鑄鐵大幾倍抗振性好成本較低)(天然花崗岩:性能穩定精度保持性好抗振性好阻尼系數比鋼大15倍耐磨性比鑄鐵高5倍導熱系數和線膨脹系數小熱穩定性好抗氧化性強不導電抗磁與金屬不粘合加工方便通過研磨和拋光容易得到很高的精度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樹脂混凝土:剛度高抗振性好耐水耐化學腐蝕和耐熱特性) 提高支撐件結構性能(提高支撐件靜剛度和固有頻率,提高動態特性,提高熱穩定性) 導軌分類(結構:開式閉式導軌)(導軌副:滾動,滑動(普通,靜壓,卸荷)) 導軌特點矩形(承載能力大剛度高製造簡便檢驗和維修方便側向間隙導向性差適用載荷加大而導向性要求略低的機床)三角形(角越小導向性越好摩擦力越大,不產生間隙小頂角適用輕載精密機械大角適用大型重型機床)燕尾形(承受大顛覆力矩結構緊湊間隙調整方便剛度差加工檢查維修不易適用受力小層次多要求間隙調整方便的部件)圓柱形(製造方便工藝性好難調整適用受軸向負荷的導軌) 提高導軌精剛度耐磨性措施(合理選擇導軌的材料和熱處理,導軌的預緊,導軌的潤滑和防護,導軌磨損) 帶節流器液壓卸荷導軌與靜壓不同處:後者的上浮力足以將工作台全部浮起形成純流體摩擦,而前者上浮力不足以將工作檯面全部浮起,但由於介質粘度較高,由動壓效應產生的干擾較大難以保持摩擦力基本恆定
⑥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你去學校的網站看一看往年的情況啊,在高中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較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學生畢業時要求掌握的知識和具有的能力為:
(1)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工作;
(2) 從事機械、電氣、液壓、氣壓等控制設備的維護維修工作;
(3) 從事工藝工裝的設計、製造工作;
(4) 從事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編程及操作工作;
(5) 從事機械CAD/CAM技術的應用工作;
(6) 從事機械設計與製造的現場技術管理工作;
(7) 從事機電產品的銷售和服務工作。
(8) 鉗工、車工或電工的初級技能;
(9) 編制、實施機械設計與製造工藝規程的基本能力;
(10) 使用、保養、維修、管理機電設備的基本能力;
(11) 選用、設計製造、調試工藝工裝的基本能力;
(12) 操作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設備的基本能力;
(13) 行機械設計與製造生產現場技術管理的初步能力;
(14) 應用機械CAD/CAM的基本能力;
(15)應用計算機處理文字、圖表、數據和信息,設計機械和電氣圖樣,編制數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一)基礎課
1.兩課(132學時)
本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礎知識、思想品德修養。本課程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主要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充分認識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奮斗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意義,掌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論述;使學生了解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訴訟法中與學生關系密切的有關法律基本知識;對學生進行普遍關心的形勢、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紀律等方面的教育。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質、理想和人生觀,為將來從事社會實踐,做一個合格的高職生打下基礎。
2.體育與健康(108學時)
本課程通過體育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和有效的體育實踐,全面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學生喜愛體育,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公平競爭的態度,以及樂觀、自信、進取的心理品質。
3.大學語文(60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兩部分,一部分以閱讀為主,精選古今中外公認的文學名篇,另一部分以
寫作為主,系統介紹寫作知識。使學生學會欣賞文學名篇和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並
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4.高等數學(128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極限與連續、一元函數微分學、積分學,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分學,二重積分,無窮級數,常微分方程等。通過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高等數學運算、空間想像、數形結合、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
5.大學英語(128學時)
本課程是一門基礎課。以培養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為教學重點,同時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與本專業有關的外語技術資料的能力,聽說能力和基本的書寫外語信函等應用文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提高外語使用能力打好基礎。
6.計算機應用基礎(60學時)
主要講授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文字處理軟體的使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處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信息獲取、整理、加工能力,網上交互能力,為以後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二)專業課
7.機械制圖與CAD(194學時,機械測繪1周,CAD實訓1周)
本課程是一門技術基礎課。主要講授投影作圖和機械制圖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正確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機械制圖國家標准。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圖示能力,讀圖能力,空間形體的想像能力,要求學生能較熟練地繪制一定復雜程度機械零件工作圖和部件裝配圖,並能按給定的要求正確標注尺寸、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熟練運用計算機繪圖,掌握一種計算機輔助繪圖軟體的應用。
8.工程力學(90學時)
主要講授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和材料力學。靜力學和運動學部分,使學生認識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這些規律和方法分析、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力學問題;材料力學部分,使學生掌握桿件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方面的知識,能熟練地對構件進行強度和剛度計算,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9.機械設計基礎(66學時,課程設計3周)
主要講授常用機構的運動與動力分析、常用機械零件的設計等內容。本課程使學生掌握常用機構,具有分析機械運動和動力性能的能力;掌握通用機械零件的知識,具有分析、選用和設計機械零部件及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和查閱、運用有關資料的能力。
10.金屬工藝學(66學時,金工實習5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金屬材料來源,力學性能,晶體結構鋼的熱處理,常用工程材料、鑄造、鍛壓和焊接等內容。使學生了解機械零件毛坯各種成形方法特點和應用;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金屬熱處理方法;具有選用材料、毛坯及分析毛坯結構工藝性的能力。
11.電工學與工業電子學(90學時,電工實訓2周)
電工學部分主要講授直、交流電路及常用電機、電器設備的應用知識。使學生了解常用電機、電器的工作原理,能看懂電器、接觸器控制線路原理圖。學會使用萬用表示波器等常用儀表和選用常規電器元件,並能裝調一般的控制電路。工業電子學部分主要講授交、直流放大電路、振盪電路、脈沖與數字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使學生掌握電子電路的
分析方法,能閱讀電子線路圖,學會使用常用的電子儀器。
12.公差配合與測量技術(44學時,大作業1周)
本課程公差部分主要講授光滑圓柱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圓錐度結合,螺紋結合,鍵聯接,圓柱齒輪等公差及直線尺寸鏈等內容。通過大型作業綜合訓練,使學
生掌握公差配合的概念;了解有關公差標準的規定;對圖樣上常見的公差標准能正確地解釋和標注;能按公差選用原則,用類比法選擇確定合理的公差配合。
測量技術部分主要講授測量技術知識,光滑工件檢測及光滑量規設計,螺紋、鍵、圓柱齒輪的測量等內容。使學生了解常用測量儀器的種類,應用范圍和檢測方法,能設計極限量規和位置量規。並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具有正確選用和使用現場常用測量儀器,對機械零件進行綜合檢測的能力。
13.液壓與氣壓技術(44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液壓傳動的相關知識,液壓元件、液壓基本迴路及典型液壓系統等內容,使學生熟悉常用液壓元件的工作原理及選用方法;能參照說明書閱讀設備的液傳動系統圖;通過綜合實驗,掌握常見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並具有調試和設計一定設備液壓系統的能力。
14.電氣控制技術(44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常用低壓電器,常用金屬切削機床繼電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組成控制線路的方法。使學生能熟練地閱讀常用機床可編程式控制制線路的原理圖。對其常見的故障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並能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組成較復雜的控制線路
15.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66學時,設計與綜合實訓1周)
本課程金屬切削原理部分主要講授刀具的幾何角度與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切削變形、切削力、切削熱及溫度,刀具磨損與耐用度、刀具幾何參數的合理選擇等內容使學生具有根據工藝要求合理選擇各類刀具、確定刀具幾何要素、選擇切削用量和設計標准刀具能力。
16.機械加工設備(44學時,拆裝1周,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機床結構性能、傳動、使用和機床設計基本知識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機床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能正確選用,合理使用,維護、保養、安裝、調試以及檢查驗收常用機床,並具有改裝機床部件和設計專用機床的初步能力。
17.機械製造工藝學(66學時,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工藝規程設計、典型零件加工工藝和質量,生產率,經濟性綜合分析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機械加工工藝的理論知識,了解典型零件加工的常規工藝和適用的先進工藝技術,具有編制、貫徹工藝規程和分析解決工藝技術問題的能力。
18.機床夾具設計(44學時,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主要講授工件的定位機構、夾緊機構和專用夾具設計等內容。使學生掌握工件的定位夾緊原理和誤差分析方法,熟悉典型機床夾具的結構特點,具有設計一般復雜程度機床夾具的能力。
19.單片機原理及應用(44學時,課程設計1周)
本課程是一門專門化課程。主要講授單片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指令系統、存儲器、介面技術與介面晶元等內容。使學生了解微處理器、存儲器和介面電路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硬體連接的一般方法。較熟練掌握一種典型單片機的指令系統。掌握用匯編語言進行程序設計的方法及常用介面電路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種單片計算機的軟硬體應用(如進行簡單工業控制)設計。
20.數控機床操作入門(66學時)
本課程是一門專門化課程。主要講授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主要技術參數、結構與編程、使用及日常保養等方面知識,也兼顧介紹與典型普通機床使用與保養有關的知識。培養學生正確操作典型數控機床、編制較復雜零件的加工程序的能力,具有合理選用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的類型、規格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具備分析、解決生產中與現代機床相關的實際技術問題的初步知識,具有日常保養維護、管理和改造機床的基本知識。
21.CAXA製造工程師(66學時)
本課程主要講授CAXA製造工程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線架造型、曲面造型、特徵實體造型、數控銑加工的基本知識、數控銑加工刀具軌跡生成與編輯、軌跡生成方法分析等,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較強的三維造型能力和數控自動編程技巧,而且能達到計算機輔助製造的目的。
(三)選修課
22.現代禮儀
本課程主要講授禮儀的概念、儀容禮儀、儀表禮儀、儀態禮儀、言談禮儀、接待禮儀、現代交際禮儀等內容,使學生充分認識學習禮儀的重要意義,為提高個人競爭能力、自身修養、塑造良好個人形象、促進社會文明打下基礎。
23.機械專業英語
本課程主要講授金屬力學性能、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鑄造、鍛壓、焊接、機械零件、公差與測量、電工學、液壓傳動、機床、機械製造工藝與夾具、金屬特種加工、刀具以及工業企業管理等機械製造專業的主要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較全面地掌握機械製造專業方面的專業英語水平。
24.口才、應用文寫作與實訓
本課程主要講授口才能力培養、口才應用和寫作知識及應用文三部分。使學生具有較好的口才表達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
25.數控加工工藝
本課程主要講授數控加工的工藝基礎,工件在數控機床上的裝夾,數控加工系統的工藝裝備,數控車削加工工藝,數控銑削加工工藝,加工中心加工工藝等內容,使學生正確、合理、全面地掌握數控加工工藝,學到必要的機械加工工藝知識和數控加工工藝。
26.數控機床及其程序編制
本課程主要講授數控機床概述,數控機床機械結構,計算機數控系統,數控機床編程基礎,數控鏜銑加工及手工編程,數控車削加工及手工編程等內容,使學生掌握機床、計算機、數控技術及手工編程等專業技術知識。
27.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
本課程主要講授鉗工工藝:劃線、鏨削、鋸削、孔加工、螺紋加工、刮削、研磨、矯正和彎曲、鉚接、裝配知識、鑽床夾具等。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掌握鉗工工藝的實際操作技術。
28.加工中心操作
本課程分為三部分,一是基礎知識部分,主要講授數學知識,公差、制圖、材料、數控技術、切削刀具及切削知識、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基礎知識;二是專業知識部分,主要講授加工中心、常用刀具及輔具、機床夾具、常用測量器具、加工工藝、程序編制;三是加工中心操作及實例。使學生在就業前復習在校期間所學課程內容,為順利就業打下基礎。
(一)制圖測繪及CAD實訓(60學時)
通過測繪裝配體,使學生了解裝配體的工作原理、熟悉拆裝順序。具有手工和利用計
算機繪制裝配圖和零件圖的能力。
(二)金工實習(150學時)
金工實習使學生獲得機械製造的基礎知識,完成本專業必須的基本操作訓練。通過機加工工種的輪換實習,使學生具有1~2種主要機械設備的初步操作技能,為後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基礎。金工實習包括鉗工、車工、銑工和磨工。
鉗工實習要訓練學生了解鉗工的工藝范圍、應用及安全技術,能夠正確使用鉗工的常
用工具、量具,掌握金屬鑿削、銼削、鋸割和劃線等操作方法,能夠按圖樣獨立加工形狀簡單的零件或成品。
車工實習要指導學生熟悉車床的組成,各部分名稱、作用和操作方法,車床的使用維護。掌握車外圓與端面、切槽與切斷、孔加工、車圓錐面、車成型面與滾花、車螺紋等操作方法。能夠按圖樣技術要求,獨立地加工軸、套、螺紋類零件。簡單車刀的刃磨。
銑、磨工實習要指導學生熟悉銑床的組成,各部分名稱、作用和操作方法,銑床的使用維護。掌握銑平面、銑槽與切斷、銑等分工件等操作方法。指導學生熟悉磨床的組成、各部分的名稱、作用和操作方法,能進行磨削外圓與平面等的操作。
(三)電工實習(60學時)
指導學生熟悉電工常用工具、儀表及其正確使用方法;掌握室內照明線路、簡單動力線路安裝、維修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見導線和絕緣體材料、燈具、開關及熔斷器等的類型與選用。了解安全用電知識和電工安全操作規程。
(四)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大作業(1周)
本環節是《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課程的配套實訓。通過對動手操作與示範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常用測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尺寸測量、角度和錐度測量、表面粗糙度的測量、形狀和位置誤差的測量、普通螺紋聯接及齒輪的測量等方法。初步認識氣動、電動量儀測量,三坐標測量機測量等方法。
(五)機械零件課程設計(90學時)
目的在於進一步鞏固本課程及先修課程的知識,使學生系統地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獲得獨立設計完整的簡單機械或部件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正確的設計方法,樹立正確的設計思路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六)電氣控制線路安裝調試(30學時)
該環節與電氣技術課程配套。學生獨立完成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與故障排除。
(七)機械製造工藝課程設計(30學時)
要求運用所學的機械製造工藝知識,進行機械零件製造工藝的制定,訓練學生根據實際加工條件,正確編制機械零件加工工藝的能力。
(八)機床夾具設計(30學時)
本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應用工藝、工裝基本理論和實際知識,獨立設計一般復雜程度夾具的基本能力,並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制圖及使用各種資料的能力。
(九)機床拆、裝、調(30學時)
指導學生了解機床裝配與拆卸的工藝過程和方法,動手拆卸和裝配機床部件,掌握常用拆裝工具的使用,保證裝配質量的技術措施。
(十)數控機床實習(30學時)
指導學生熟悉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的組成,各部分的名稱、作用、編程功能指令和操作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數控機床加工程序編制、操作和調整機床的方法。
(十一)單片機原理課程設計(30學時)
選擇具有檢測或控制的應用課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總體設計和部分硬體、軟體模塊
的設計,並進行模擬調試,培養學生初步掌握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的應用能力。課程設計單獨考核,考核成績列入成績冊。
(十二)崗前培訓(510學時)
為取得兩種等級證書打好基礎,進行為期3周的崗前培訓,以期縮短上崗適應期。
(十三)公益勞動與機動(150學時)
為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每學期安排一周的公益勞動。
(十四)第二課堂
為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專題競賽、社會調查、社區服務、技術服務等活動。學生在三年教育時間內,應利用假期進行為期40天的社會實踐;積極參加數控課程、機械製造等興趣小組活動;根據其他有關部門的安排,參加專題競賽、社會調查、社區服務、技術服務等活動。
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見附表3
七、教學組織
組織教學要以應職崗位的人才規格為目標,突出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知識、技能要求,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如模塊式、CBE等,大量利用直觀演示、雙邊教學、快速聯想、小組討論、作業練習、啟發式等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應突出必需、適用、實用的原則,強調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並重,要以「應用」為主旨特徵,各課程、單元之間不強求學科的系統性,要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和實驗實訓應以學生為中心,並注意對學生學習態度、興趣、習慣、品質、意志等方面的培養,使其職業技能達到從事相應職業崗位(崗位群)工作所需的要求和標准。
(一)基礎課
從應職崗位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文化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適宜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應是教法改革和內容選擇,並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教師恰當地分配每一次課的時間,確定自學討論、講授、實驗與練習所佔的時間比例。同時使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為續課程打下基礎。
利用第二課堂活動。以形勢報告、文藝匯演、音樂、美術欣賞及心理健康咨詢等提高學生素養;結合「兩操一課」與體育競賽增強學生體質;開展英語知識競賽、演出與口才訓練、書法、繪畫、微機強化等培訓班培養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推銷自己的能力,增加就業機會。
(二)專業課
1.課堂教學:以適用、實用為原則,優化知識技能結構,形成與應職崗位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從應職崗位需要出發,將各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精講多練,突出能力教育。各課程要根據本專業在社會生產中的發展規律和生產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作好時續上的必要調整。要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影視、電腦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並注重教學信息資料單、作業單、技能單、圖表圖像等教學資料的建設,提高教學效果。要引導學生選擇好規定學分的選修課,並精心組織教學,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教學實訓:根據教學進程,安排在恰當時間。具體安排時間或全部集中或以周為單位分散。要充分認識教學實訓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認真准備好實訓大綱,精心組織。充分利用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按照應職崗位需要進行專項技能培訓。讓學生在實踐中多做、反復做,使其把主幹課程的知識與專業技能聯系起來,進一步強化綜合技能,教學實訓重點是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所以,還要重視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3.崗前實訓:最後一學期,以頂崗形式安排就業前綜合實訓。模擬頂崗,強化訓練,使學生穩定的掌握所學的各項知識和技能,並將各專項技能聯貫起來形成職業崗位能力,
以縮短進入實際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增強就業能力。
(三)供職技能教育
包括口才與演講、書法與寫作、公共關系學、人際關系學、人才市場消息、就業與創業指導、職業道德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通過選修課和晚自習、第二課堂活動培養,達到增強供職技能的目的。
八、成績考核
(一)本計劃設置的所有必修課和學生選定的選修課及崗前實訓等均在教學過程中或完成教學目標時進行知識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該課程學分。
(二)理論知識成績採用百分制,技能成績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評定。專業課理論知識和技能兩項考核中有一項不合格者,定為該門課程不合格,不能取得相應學分。
技能考核應根據應職崗位技能要求,確定其相應的主要技能考核項目,由專業課教師組織考核。
(三)教學實訓、崗前實訓由指導教師和實訓基地共同組成考核小組考核,內容包括綜合技能和工作態度。成績按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評定。及格者取得相應學分。
(四)計算機應用能力達到國家二級標准並獲取等級證書。
崗前實訓結束後,按照《職業技能鑒定規范》要求,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得教育部的計算機二級考試、勞動部高級數控工藝員和勞動部高級車工(或鉗工、銑工、焊工等)職業資格證書。
(五)英語水平達到國家四級標准並獲得等級證書
(六)學生學習質量評定採用學期成績分。
學期成績分=∑(換算前課程成績×所得課程學分)+獎勵成績分
課程成績=(理論成績+技能成績)÷2
技能成績按「優90分,良75分,及格60分」折算。
(七) 考試方法:採用筆試、口試;閉卷、開卷;抽查、實際操作等方法。
九、學分計算
(一)一門課程按每16個學時1學分計算。
(二)教學實訓、崗前實訓、公益勞動按1 周1 個學分計算。
(三) 算機應用和職業資格證書每個計2學分。
```不同的學校具體情況也不同,應該算是比較好找工作的
以上僅為參考,祝你學有所成!
⑦ 機械設計與製造和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的區別
一、培養目標不同
1、機械設計與製造: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培養掌握現代化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基礎理論知識,從事現代機械加工設備的設計製造、控制與技術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二、學習課程不同
1、機械設計與製造:工程力學、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材料、製造技術基礎。
2、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液壓與氣動、機械製造設備、數控技術、自動化控制系統、現代控制工程、機加工實習、現代機械製造技術綜合實訓、專業課程的課程設計、畢業實習(設計)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三、就業方向不同
1、機械設計與製造:在機械製造領域,從事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的英文縮寫)設計、製造,設備管理工作。也可在機電部門從事高級職業技術工作。
2、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工業企業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管理,機電設備的技術銷售與製造等工作。
⑧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任務書 設計題目: 地板擦清洗及甩干裝置設計
看指導書唄 這個可能復雜些呵 買個地板擦清洗及甩干裝置 裡面有說明書
⑨ 急求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的畢業設計
你好 (CA6140車床)杠桿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和Φ25車夾具
摘 要
本設計是CA6140杠桿零件的加工工藝規程及一些工序的專用夾具設計。CA6140杠桿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一般來說,保證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證孔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設計遵循先面後孔的原則。並將孔與平面的加工明確劃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階段以保證孔的加工精度。基準的選擇以杠桿 外圓面作為粗基準,以 孔及其下表面作為精基準。先將底面加工出來,然後作為定位基準,在以底面作為精基準加工孔。整個加工過程選用組合機床。在夾具方面選用專用夾具。考慮到零件的結構尺寸簡單,夾緊方式多採用手動夾緊,夾緊簡單,機構設計簡單,且能滿足設計要求。
關鍵詞 杠桿零件,加工工藝,夾具,定位,夾緊
摘 要... Ⅰ
ABSTRSCT. Ⅱ
1 緒論... 1
1.1課題背景及發展趨勢... 1
1.2 夾具的基本結構及設計內容... 1
2 杠桿加工工藝規程設計... 3
2.1零件的分析... 3
2.1.1零件的作用... 3
2.1.2零件的工藝分析... 3
2.2杠桿加工的主要問題和工藝過程設計所應採取的相應措施... 4
2.2.1確定毛坯的製造形式... 4
2.2.2基面的選擇... 4
2.2.3確定工藝路線... 4
2.2.4機械加工餘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5
2.2.5確定切削用量... 6
2.2.6確定基本工時... 17
2.3小結... 22
3 專用夾具設計... 23
3.1加工工藝孔Φ25夾具設計... 23
3.1.1定位基準的選擇... 23
3.1.2切削力的計算與夾緊力分析... 23
3.1.3夾緊元件及動力裝置確定... 24
3.1.4鑽套、襯套、鑽模板及夾具體設計... 25
3.1.5夾具精度分析... 27
3.1.6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27
3.2粗精銑寬度為30mm的下平台夾具設計... 28
3.2.1定位基準的選擇... 28
3.2.2定位元件的設計... 28
3.2.3定位誤差分析... 29
3.2.4銑削力與夾緊力計算... 29
3.2.5夾具體槽形與對刀裝置設計... 30
3.2.6夾緊裝置及夾具體設計... 32
3.2.7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33
3.3鑽M8螺紋孔夾具設計... 33
3.3.1定位基準的選擇... 33
3.3.2定位元件的設計... 34
3.3.3定位誤差分析... 35
3.3.4鑽削力與夾緊力的計算... 35
3.3.5鑽套、襯套、鑽模板及夾具體設計... 36
3.3.6夾緊裝置的設計... 38
3.3.7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38
3.4小結... 39
4 總結.... 40
參考文獻... 41
致 謝... 42
可以向我們索取這份資料/////////////
⑩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機械製造裝備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節 機械製造裝備應具備的主要功能
第三節 機械製造裝備的分類
習題與思考題
第二章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方法
第一節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的類型
第二節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的方法
第三節 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的評價
習題與思考題
第三章 金屬切削機床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金屬切削機床設計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金屬切削機床總體設計
第四節 主傳動系設計
第五節 進給傳動系設計
第六節 主軸部件設計
第七節 支承件設計
第八節 導軌設計
第九節 機床刀架和自動換刀裝置設計
習題與思考題
第四章 工業機器人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工業機器人運動功能設計
第三節 工業機器人傳動系統設計
第四節 工業機器人的機械結構系統設計
第五節 工業機器人的控制
第六節 工業機器人在機械製造系統中的應用
習題與思考題
第五章 機床夾具設計
第一節 機床夾具的功能和應滿足的要求
第二節 機床夾具的類型和組成
第三節 機床夾具定位機構的設計
第四節 機床夾具夾緊機構的設計
第五節 機床夾具的其它裝置
第六節 可調整夾具的設計
第七節 機床夾具設計步驟
第八節 典型機床夾具的設計要求
習題與思考題
第六章 物流系統設計
第一節 物流系統的功能和應滿足的要求
第二節 物流系統的總體設計
第三節 機床上料裝置設計
第四節 機床間工件傳送裝置設計
第五節 自動化倉庫設計
習題與思考題
第七章 機械加工生產線總體設計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生產線工藝方案設計
第三節 生產線專用機床的總體設計
第四節 生產線的總體布局設計
第五節 柔性製造生產線
習題與思考題
參考文獻
信息反饋表